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半夏、黄芩、人参、干姜、黄连、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
为伤寒误下所致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心下痞而设。
是集辛开苦降、寒热补泻于一体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只要切中病机,均可获效。
标签: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经方,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1半夏泻心汤证的渊源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谓:“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些条文,明确地提示上呕、中痞、下肠鸣等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要特征,干呕或呕吐是胃气上逆;所谓“心下痞”就是胃中痞闷;肠鸣就是肠中漉漉有声;下利即腹泻。
泻心,乃输泻心下气机之意,仲景先师运用本方是治疗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疼,呕吐不利等。
其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散结消痞,臣以干姜温中阳而散阴寒;芩、连苦寒降泻,清热和胃;以人参、大枣、甘草为佐,甘温益气,补脾胃助运化以复其升降之职,甘草更有调和诸药之用,兼为使,诸药相合,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补消兼施,和胃消痞。
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运一纳,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功能。
凡肝郁气滞、痰湿阻滞、饮食积滞、湿热壅滞,均可壅阻胃气,影响脾胃升降功能。
升降失司,脾失健运,湿由内生,又进一步阻碍气机,逐渐形成胃痛、痞满之证。
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脾胃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脾胃病时兼顾了痞塞不通、气机不利、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方面,辛开苦降,散痞泄热与补虚相结合,本方清上温下,既能顺脾胃气机之升降,又可调脾胃阴阳之虚实,使升降复、清浊分、虚实调,对证用之,無一不效。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及其加减法则袁梦石老师善用经方,比如常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多种消化道疾病。
此方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由于小柴胡汤除去了君药,所以二方作用差异较大,所以张仲景说:“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暗示了这种差异。
但二方的共同特点是立方均体现了和法的要旨。
半夏泻心汤所加入的黄连、干姜是临床上的一个常用搭配,一寒一热,辛开苦降,又相互佐制。
全方主治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胃肠不和之消化不良性疾病,以半夏-人参,黄连、黄芩-干姜等协调配伍,达到齐头并进,但又相互平衡的效果,从而达到调整胃肠功能恢复常态的目的。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
《伤寒·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可见张仲景认为,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是心下痞,也就是满而不痛,有呕吐,有肠鸣。
但是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只要有腹胀,无论痛与不痛,都可以考虑用半夏泻心汤;大便次数增多也是使用半夏泻心汤的重要指针之一,便溏便稀均可;至于呕吐、肠鸣等并不是使用半夏泻心汤的必要症状。
所以,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是腹胀、大便次数多,可伴有腹痛、呕吐、呃逆、肠鸣、便溏便稀等,临床可以根据症状变化适当加减效果更好。
老师一般将人参换成党参,体虚阴伤者可换太子参,或气虚不明显也可以不用参;腹泻严重可加淮山;完谷不化常加神曲、鸡内金等加强消食;口中异味者常加藿香、白豆蔻以芳香化湿;腹痛甚,频繁腹泻并质稀者,宜合痛泻药方;脘腹疼痛,四肢不温,泄利下重者,常合四逆散;纳差、呕吐、呃逆、肢体困倦、多汗、口干不欲饮者,常合平胃散……试略举两例:徐某某,女,42岁。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半夏泻心汤是一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方剂,其组方精妙,药力独特。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临床案例来展示半夏泻心汤的疗效,并探讨其指导意义。
第一个病例是王先生,他一直感到胸闷、心悸,并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王先生被诊断为心火亢盛、痰热内盛。
根据中医理论,半夏泻心汤可以清除心中之火,解除胸闷症状。
于是,王先生开始服用半夏泻心汤。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情也变得平静稳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半夏泻心汤在治疗心火亢盛的病症中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个病例是李女士,她患有慢性胃炎多年,经常出现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李女士被诊断为胃热伤阴,需要清热降火。
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和黄连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对于治疗李女士的病症非常适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胃病得到了明显缓解,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胃热伤阴引起的病症中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个病例是张先生,他长期面色苍白,虚弱无力,容易疲劳。
经过中医辨证,张先生被诊断为心脾两虚,需要益气健脾。
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和黄芩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治疗张先生的病症非常适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感到精力恢复,面色红润,体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半夏泻心汤在治疗心脾两虚的病症中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半夏泻心汤在不同的病症中都有很好的疗效。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中选择了适合不同病症的草药,使其具备了清火、清热、益气、健脾的功效。
因此,半夏泻心汤不仅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而且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半夏泻心汤是一副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上述临床病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不同病症中的疗效。
因此,我们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半夏泻心汤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半夏泻心汤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半夏泻心汤[转帖]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呕利痞的主方,临床以心下痞,满而不痛,恶心呕吐,肠鸣、下利为主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
方用半夏降逆止呕,参草枣补益脾胃,干姜辛温散寒,芩连苦寒泄热,诸药合用,辛开苦降,扶中降逆,消痞散结。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胃中不和,寒热错杂,兼水饮食滞或湿热蕴结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等。
临床体会:余泽润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轮状病毒性肠炎,辩证属寒热错杂、升降失调型者疗效较好。
其中用本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33例,兼表证合葛根汤,兼食滞合保和汤,湿邪偏盛合胃苓汤。
总有效率92%。
余泽润医案1??小儿秋季腹泻患者王某,男,2岁半,2005年12月5号诊。
因天凉感寒复因饮食不慎,出现轻度发热(体温37.8度),腹泻水样便,日10余次,在本镇医院按病毒性肠炎给于输液,服药(药不祥),治疗3天,仍腹泻,今转本所就诊。
刻诊:患者恶寒发热(体温37.5度),鼻流清涕,偶而吐乳,腹胀,肠鸣漉漉,腹泻蛋花水样便,日10余次,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紫。
辩证为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使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
治以解表散寒兼和中降逆。
方用葛根汤合半夏泻心汤。
半夏8g,干姜8g,生姜6g,黄芩6g,黄连4g,红参6g,炙甘草5g,大枣2个,粉葛根8g,桂枝6g,白芍6g,麻黄4g,炒车前子10g(包煎),焦三仙各8g。
水煎服,3剂。
服1剂,患者微汗出,热退至正常,3剂服完,诸证痊愈。
按:本例腹泻蛋花水样便兼呕吐肠鸣,痞满为脾胃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于中;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系外感风寒,故选用葛根汤解表散寒,半夏泻心汤和中降逆,调理脾胃升降。
外邪解,脾胃升降调则腹泻自愈。
余泽润医案2??慢性胃炎:患者李某,男,44岁,1995年4月诊。
患慢性胃炎2年,四处求医,中西药并用,久治不愈。
近因劳累病情加重,经人介绍,特到本所就诊。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半夏泻心汤是一剂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适用于痰饮壅滞、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膈痞闷、咳嗽、呕吐、泄泻等症。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加减,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案例。
案例一,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膈痞闷。
患者张某,男,45岁,主诉胸膈痞闷、咳嗽已有半个月,伴有纳差、腹胀等症状。
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浊郁滞,脾胃失健。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连服2剂痊愈出院。
案例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泄泻。
患者王某,女,32岁,主诉泄泻已有一周,伴有腹痛、便稀、纳差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湿热蕴结,脾胃失和。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兰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10克。
服药后,患者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呕吐。
患者李某,男,50岁,主诉反复呕吐已有数天,伴有头晕、口苦、腹胀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胃气上逆,痰浊内蕴。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呕吐明显减轻,头晕、口苦等症状逐渐缓解。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胸膈痞闷、泄泻、呕吐等症状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斟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正文:1、引言在中医药领域中,半夏泻心汤是一种常用的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该方剂具有清热化痰、平喘利水的功效,对改善心血管功能、解除心肌缺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2、方剂组成与配伍原则半夏泻心汤的主要组成为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桔梗、杏仁、茯苓、石膏,每味药物的配伍原则是相互协调、相互增效。
3、临床适应症半夏泻心汤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 冠心病:该方剂可以促进冠脉血流,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绞痛症状。
- 心力衰竭:半夏泻心汤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减轻气短、浮肿等症状。
- 高血压:该方剂具有降压作用,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尿量,调节血管张力等方式降低血压。
- 心律失常:半夏泻心汤可平稳心律,减少心悸、心慌等症状。
4、用法与用量成人一次剂量为半夏泻心汤一剂,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儿童用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5、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 对本方剂中任何药物过敏者禁用。
- 患有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 长期服用该方剂时需注意肝肾功能。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临床数据及统计报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方剂:中医药中由多味药物组成的处方,具有特定的药效和治疗作用。
- 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
- 心脑血管疾病:指心脏与脑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 清热化痰:指清除体内热邪,化解体内痰湿。
- 平喘利水:指平息气喘,促进尿液排出。
半夏泻心汤,看这篇文就掌握了
半夏泻⼼汤的主药是半夏,但成⽆⼰却说:“泻⼼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
这种认识不符合临床实际。
后来柯韵伯、尤在泾、陈修园等还是主张以半夏为君药。
半夏⾟苦温,它的主要作⽤是燥湿,其降逆作⽤优于其他药物。
湿热蕴结,如油⼊⾯,难分难解。
解决湿热郁结的⽅法是祛湿为主,清热为辅。
前⼈对此治法有⼀个⽐喻,叫“抽丝剥茧”“湿去热孤”。
就是说清除湿热之邪,不可急躁,要像剥蚕茧抽丝线⼀样,分层次地去治。
半夏是燥湿药,湿去,热邪才能散去。
湿邪从⼆便排出需要降⽓,⽽半夏是降⽓的主要药物,以降胃⽓为主。
胃⽓降了,其他该降的就会随之⽽降。
“佐君者为⾂”,⼲姜属⾟温药物,为本⽅⾂药,可以温化中焦湿⽓。
湿邪属阴,在没有形成痰结以前,温化是最好的办法。
要解决闭塞的病态,就要有⾟味药,半夏、⼲姜都是⾟味药,⾛⽽不守,“⾟以散痞”,有利于消散内郁的湿浊及其形成的痰湿。
黄连、黄芩为本⽅佐药。
主药将湿邪解决了,⾥边的热邪还要“⼆黄”帮助透发。
但是按照药物归经之说,黄连归⼼经与胃经,⽽黄芩是⼊⼼经与肺经,⼀般不作胃经药⽤,也就是说⽤⼀味黄连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肺经的黄芩呢?中医学认为,在五脏之中,主升降的是脾与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之清⽓随脾之清⽓升达,肺之浊⽓随胃之浊⽓下降。
也就是说肝⽓的舒达可以帮助脾⽓的升清,肺⽓的肃降有利于胃⽓的降浊。
这便是要⽤黄芩清肃肺⽓的原因。
《神农本草经》中说黄芩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下⾎闭,恶疮疽蚀⽕疡”。
黄芩可以祛湿热,通⽔道,通⾎道,性质是往下⾛的,列为⾂药是理所当然的。
⼈参、⼤枣、炙⽢草三味为使药,⼀是补益脾胃之⽓,⽓⾜有利于湿⽓的消散;⼆是利于清⽓上升,清⽓上升才能利于浊⽓下降。
半夏泻⼼汤的七味药⼤致可以分为三组,⼀是苦温药,半夏与⼲姜;⼆是苦寒药,黄连与黄芩;三是⽢温药,⼈参、⼤枣与炙⽢草。
第⼀组与第⼆组治病驱邪,第三组扶正补虚。
⽤了半夏泻⼼汤,可以使“中⽓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升⽕降。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可以分成三组药物:一组是半夏、干姜,属于辛温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解决脾中的寒,又能散结消痞,称为“辛开组”;一组是黄芩、黄连,属于苦寒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清除胃中的热,称为“苦降组”;一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甘温之品,在这里是补益脾胃的,称为“甘补组”。
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胃脘不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效果显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74-021.方义体会半夏泻心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9条,原书是这样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1],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
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
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
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
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
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称为“辛开组”,黄芩、黄连之苦寒清除胃中积热以开痞属“苦降组”[2]。
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
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属于甘温之品,是“甘补组”。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1)
康明帅,男,32岁,鞍山人。2017年9月7日来诊。 患者以胃酸、呕吐反复发作十余年为主诉来诊。该 患者无明显出现胃酸、呕吐,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 不佳,遂来诊。现症见:胃酸,不欲食,食则呕吐, 口干,无呃逆,饮食不佳,大便不成形,睡眠不佳, 舌质暗,苔白,脉细。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道 口缩小。中医诊断:呕吐(寒热错杂证)。治宜清 上温下,降逆止呕。方用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合 五味消毒饮加减。 9月21电话复诊:服药后返酸减轻,患者说痊愈60%, 现仍饮食不佳,胃脘嘈杂不舒,续用前方调理。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主讲人:王树鹏
一、半夏泻心汤的来源与特点
半夏泻心汤来源于《伤寒杂病论》 半夏泻心汤是经方中的代表方剂之一, 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 升降有序的代表方,治疗脾胃病总方
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曾谓:用好半夏泻 心汤,就可以应付一半脾胃病。
一、半夏泻心汤的来源与特点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典型案例
刘某某,女,65岁,沈阳人。2017年8月31日来诊。患者以 胸闷、气短、心下痞,劳则加重二年余为主诉来诊。患者无 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心电图示:陈旧性心梗,自服心 脑通,银杏叶片,丹参片等药效果不佳来诊。现症见:胸闷, 气短,左后背疼痛,口苦口干,夜间加重,心下痞,胃胀, 无返酸,足麻,如踩棉花一样。饮食可,大便不调,睡眠不 佳,舌尖红,苔白,舌下暗,脉弦滑。既往:胃炎,十二指 肠球炎,糖尿病13年。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两虚),痞证 (寒热错杂证)。方用半夏泻心汤合生脉饮加味。 7月9日复诊:胸闷、气短、口苦口干减轻,心下痞痊愈,足 麻减轻,大便正常,睡眠佳。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分析
寒热错杂于中焦,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 气机阻滞于中 脾胃气虚,湿热内蕴
治寒热错杂的名方半夏泻心汤与应用(附医案)
治寒热错杂的名方半夏泻心汤与应用(附医案)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7)。
半夏泻心汤方:清半夏15,黄芩15,干姜15,人参15,黄连5,大枣4枚,炙甘草15。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歌诀: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又和阴。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解析】本条论述误下少阳之后,所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的证治。
伤寒五六日,出现呕而发热的少阳证,医者不用小柴胡汤和解,反以他药泻下,此犯少阳之禁,实属误治。
若其人正气旺盛,证情不因误下而发生变化,柴胡证仍在者,可复与小柴胡汤。
此虽经误下而病未逆变,故云“不为逆”。
但正气毕竟有所耗伤,难于胜邪,服汤后因得药力相助,正复而驱邪,故发生“战汗”作解的现象。
这是一种情况。
若误下后,其人证见心下满痛,按之石硬,是为结胸证。
此因少阳邪热内陷入里与水饮互结而致。
与前言误下太阳而成结胸,起因虽有所不同,但见证并无差异,故仍当用大陷胸汤泄热逐水破结。
这是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即误下后,其人证见心下满而不痛,是为痞证。
痞之成因,是误下少阳之后,脾胃之气受伤所致。
因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受伤则升降失常,气机受阻不利,故发生心下痞塞不通之感。
再者,本病来自于误下少阳,少阳喜呕,多是胃有痰饮而气逆,故本证亦多是气机痞塞而夹痰,故又称之为“痰气痞”。
然痞之病位,又为何恰在心下?先从体表部位看,胸为阳,腹为阴,“心下”,位于胸腹之夹界,此亦为阴阳部位上下交通之处。
前言少阳胁下为半表半里,是从纵向看,此言心下为半上半下,是从横向分。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摘要:一、半夏泻心汤简介二、半夏泻心汤适应症三、半夏泻心汤医案解析四、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五、半夏泻心汤注意事项正文:半夏泻心汤证医案半夏泻心汤是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一种重要方剂,主要由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等药材组成。
本方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调和肠胃、降逆止呕的功效。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医案来分析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半夏泻心汤简介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具有辛开散结、降逆止呕的作用;黄芩、黄连苦寒,与人参、炙甘草、大枣等甘温药并用,具有寒温并用、调和肠胃的作用。
全方共奏辛开苦降、调和肠胃、降逆止呕之功。
二、半夏泻心汤适应症1.胃痛、胃胀、呕吐、泄泻等胃肠道症状;2.胸闷、心烦、失眠等心系症状;3.咳嗽、喘息等肺系症状;4.头痛、眩晕等头部症状;5.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症状。
三、半夏泻心汤医案解析患者,男,35岁,因饮食不慎导致胃痛、胃胀、呕吐、泄泻等症状。
就诊时,患者面色晄白,苔白腻,脉弦滑。
根据症状和舌脉辨证,患者属于寒热错杂证,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服药3剂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继续调理1周,症状消失。
四、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1.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等;2.心血管疾病:如胸膜炎、心悸、失眠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4.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眩晕、癫痫等;5.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五、半夏泻心汤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孕妇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服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3.半夏泻心汤含有半夏等刺激性药材,如有过敏史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4.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通过对半夏泻心汤的简介、适应症、医案解析、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的阐述,旨在为广大患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实用的参考资料。
在使用半夏泻心汤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医圣张仲景治疗胃病的高效经方-半夏泻心汤
医圣张仲景治疗胃病的高效经方-半夏泻心汤此方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推荐剂量:半夏15g,黄芩9g、干姜9g、党参9g、炙甘草9g,黄连3g,大枣6枚。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原文:1、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
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
2、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方证:上腹部满闷不适,按之无抵抗,恶心,呕吐,腹泻,肠鸣,食欲不振者。
注意:黄连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抑制食欲。
甘草多用可能导致反酸、腹胀及浮肿等。
人群特点:营养状况较好,焦虑神情,语速快,情绪急躁,眼睑充血,唇厚红或黯红,肿大或起皮;容易腹泻,或排便次数较多而量少,大便黏臭如泥,或深黄色或黑酱色;肛门口灼热、疼痛、坠胀,或出血等;舌苔黏腻,根部厚,或黄或白;易口腔黏膜溃疡、牙龈出血,口干苦黏,有口气;腹证见心下痞硬,有时可伴有轻度胃内振水音;生活没有规律(酗酒、抽烟、熬夜)的成年人多见;焦虑失眠者居多。
半夏泻心汤临床医案
半夏泻心汤临床医案
半夏泻心汤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和心理紧张导致的腹泻。
这个方子最早见于《伤寒论》,是张仲景创制的一剂治疗腹泻的名方。
下面我将从临床医案的角度来介绍半夏泻心汤的应用。
病例一,患者王某,女,35岁,主因情绪不稳、易怒,伴有腹胀腹痛,大便稀溏,频繁,就诊于中医内科。
经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确诊为肝郁脾虚型腹泻。
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医生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包括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
经过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腹痛腹泻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病例二,患者李某,男,42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出现腹泻不止的症状,就诊于中医内科。
经过望、闻、问、切四诊,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腹泻。
医生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包括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
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情绪得到缓解,腹泻症状明显改善。
以上两个临床医案展示了半夏泻心汤在治疗情绪不稳定导致的
腹泻方面的应用。
这些案例表明,半夏泻心汤在调理情绪、缓解腹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当然,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加减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半夏泻心汤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治疗情绪相关的腹泻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内蒙古 中医药
半夏 泻心 汤 的临床 应 用
李 云安
摘 要: 半夏 泻心 汤 出 自《 伤寒论 》 , 由半夏 、 干姜 、 黄连、 黄芩、 党参 、 大枣、 甘草 组 成。 具有 平调 寒热 , 消痞散 结之 功 。主 治寒 热错 杂之 痞证 。症见 心 下痞 , 但 满 而不 痛 , 或呕吐, 肠呜 下利 , 舌苔腻 而微 黄 。方 中半 夏 、 干 姜辛 开 能散 脾 气之寒 , 黄连 、 黄 苓苦 降能 降 胃气之 逆, 党参 、 大枣 、 甘 草补 中益 气 , 调 和脾 胃。笔者 用此 方加减 治疗 胃痛 、 便秘、 失 眠、 口腔 溃疡 等病 症 , 收 异病 同治之 效 , 现举例 如 下 。
曾服 酸枣 仁 汤 、 温胆汤 、 逍 遥 散 等 方 加减 治 疗 均 无 明显 改 善 , 西 医按 ‘ 神 经 衰 弱” 治疗 , 长 期 服用 谷 维素 、 安 定 等药 每 天入 睡 时 间 3 小 时 左右 , 整日 疲 倦 烦躁 , 痛 苦不 堪 , 特 来 服 中药治 疗 。诊 时症
王某 , 女, 5 0 岁, 干部 , 2 0 1 0 年9 月 5日初诊 。主诉 : 反 复 胃胀 胃痛 3 年, 加重 1 0 天。 3 年前 因过食冷饭 后逐 渐出现 胃脘部胀 闷 , 烧 心, 疼痛, 暖气, 便溏 , 喜欢 吃热食 , 吃冷食 易腹泻 。 间断服 中 , 西医 ( 用 药不详 ) 疗效 欠佳 , 多次 作肝胆 胰脾 B 超未 见异 常 , 半 年前 胃 镜示 浅表 陛胃炎 , H P ( 一 ) 。 1 0 天前 因受凉服 感 冒西 药后 上述症状 加 重, 经 院外 口服 阿莫西 林 、 奥关 拉唑 等药症 状 改善 不明显 , 于今 日 来 我科求 医。诊 时症 见 : 上 腹部胀 满 疼痛 , 烧 心 口苦 , 暖气 , 返酸 , 大便 稀溏 , 1 日2 ~ 3 次, 夜 间腹 中雷 鸣 , 喜 吃热食 , 稍 吃辛辣之 物 , 口 舌 易生疮 , 服冷食 大便不 成形 , 舌质淡 红苔薄 白, 脉 弦 。中医诊 断 : 胃痛一 寒热错 杂 。治 宜寒 热平 调 , 和 胃消痞 , 予半 夏泻 心汤 加昧 。 处方 : 法半夏 1 5 干姜 1 5 黄连 1 5 党参 1 0 大枣 1 0 元胡 2 0 炒 川楝子 1 0 枳实 1 5 厚朴 1 5 吴 茱萸 5 甘草6 g o 5 剂, 水 煎服 , 1 日1 剂。 9 月1 1日二诊 : 服 药后 上述 症状 明 显好 转 , 效不 更 方, 7 剂, 水 煎服 。 9 月1 9日三诊 : 胃脘部 胀满 , 烧心 疼痛 基本 缓解 , 大 便成 形 , 仍有 返酸 , 暖气 , 上 方去 元胡 、 炒川 楝子 , 黄 连黄 芩减 为 1 0 g , 加 乌贼骨 1 5 浙 贝母 1 0 煅瓦楞 子 3 0 g 以制酸 , 1 0 剂, 水 煎 服。 9 月3 0日四诊 : 诸症消 除 , 以枳 实消痞汤 善后 。 按: 引起 胃痛 病 因较 多 , 如: 寒邪、 食停 、 气滞 、 热郁 、 湿阻、 血瘀 、 脾 胃虚 寒 、 胃阴不足等 , 胃痛 初 期 , 病变脏腑单 一 , 久 则 累及多个脏腑 , 病机演变亦较复杂 , 但 胃气 郁 滞 , 失于和降, 是 胃痛 的 主 要 病 机 。本 例病 员 表 现 胃痛 、 烧心 、 口苦 、 返酸, 属 于 “ 胃热” 证, 腹泻 、 腹 中雷 鸣 , 属于 ‘ 髀 寒” 的表 现 。 胃中有 热 的病 人, 应该 喜 吃 冷 饮 , 但该病员服冷食后易腹泻 , 反 而喜 吃热 食 , 稍吃辛辣之物易上火 , 说 明 证 系 寒 热错 杂 即 胃 热 脾寒 , 脾 胃 升 降 失 调 。遣 用 纯 清 、 纯温之法 , 难 免 顾 此 失 彼 。半 夏 泻 心 汤 立 方 之 旨在 于 调 理 脾 胃寒 热 , 恢 复 其 升 降 。本 案加 枳 实 、 厚 朴 行 气消胀 , 金铃散活血止痛 , 左金 丸 、 乌贝散制酸止痛 , 多 年 胃病 服 半 夏 泻心 汤 2 0 余 剂 即愈 。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半夏泻心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治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呕吐泻泄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对半夏泻心汤进行加减,以增强疗效。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半夏泻心汤的加减应用。
患者张某,女,45岁,主述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已有一周,伴有恶心呕吐,大便稀溏。
经过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望、闻、问、切四诊,诊断为肝郁脾虚证。
根据患者的病情,我对半夏泻心汤进行了加减处理。
首先,根据患者的肝郁脾虚证,我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减了一些药物。
具体方剂如下,半夏10克,生姜1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法半夏10克,砂仁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
这样的加减方剂更符合患者的病情特点,能够更好地调理患者的身体。
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我在用药剂量上也进行了一些微调。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我对药物的用量进行了适当增减,以确保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按时服药,并遵医嘱调整饮食和作息。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心胸痞闷、胁肋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大便也逐渐恢复正常。
经复诊及望、闻、问、切四诊,证候已基本缓解。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半夏泻心汤加减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方剂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半夏泻心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其加减应用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医生的深入学习和探讨。
希望本文的案例能够对临床医生在半夏泻心汤的应用上有所启发,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及变化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及变化
半夏泻心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半夏、黄连、茯苓、甘草等药材组成。
它以清热、利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寒、恶心呕吐、胸胁胀痛等症状。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及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半夏泻心汤主要适用于胃气上逆、痰气壅盛、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胃肠道疾病中,常常伴随胃部胀满、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半夏泻心汤以黄连、半夏为主要药物,其中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作用,半夏能够缓解胃脘气滞、降逆止呕。
这些药物的配伍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缓解症状。
其次,半夏泻心汤也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
在湿热病证中,常常表现为口苦、口渴、尿赤、大便秘结等症状,病情较重时还可伴有腹胀、呕恶、恶心等症状。
黄连、半夏泻心汤正适用于这类病症,能够清热利湿、解毒利胆,有助于消除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此外,半夏泻心汤还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一定的变化。
例如,如果出现胸腹疼痛、久泄不止等症状,可以加入诸如大黄、芒硝等药物,以增强泄热的功效;如果病情较轻,只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将半夏减量或者不用,以减缓药物的味道刺激胃黏膜,缓解恶心的症状。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煎煮方法,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疗功效。
总而言之,半夏泻心汤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包括加减药物、调整用量、煎煮方法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半夏泻心汤是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或滥用。
黄煌:经方一百首(半夏泻心汤)
黄煌:经方一百首(半夏泻心汤)[组成用法]半夏10~15g、黄连3~5g、黄芩5~10g、干姜5~10g、甘草5~10g,人参5~10g、大枣12枚。
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肠鸣等胃肠道症状。
2.烦躁、内热感、多梦、失眠。
3.舌苔薄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
[现代应用]1.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有“心下痞”时可使用本方。
2.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肝炎腹胀、甲亢伴有腹泻等以腹中雷鸣为主证时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3.其他方面诸如结膜炎、慢性哮喘、口腔溃疡、顽固性咳嗽、冠心病、失眠、眩晕、妊娠恶阻、黄带、闭经等疾病都可见本方证。
[经验参考]本方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上呕中痞下利足本方经典方证的特征。
如刘渡舟治张某,男,素嗜酒。
1969年发现呕吐、心下痞闷,大便每日两三次而不成形。
经多方治疗,效不显。
其脉弦滑,占苔白,辨为酒湿伤胃,郁而牛痰,痰浊为邪,胃气复虚,影响升降之机,则上见呕吐,小见痞满,下见腹泻。
治以和胃降逆、占痰消痞为主。
拟方:半夏12g、干姜6g、黄连6a、黄芩6g、党参9g、炙甘草9g、大枣7枚。
服1剂,大便泻下白色胶涎甚多,呕吐十去其七。
又服l 剂,则痞利皆减。
凡4剂痊愈(《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93)。
三者之中,又当以痞为核心。
本案辨证时抓住心下痞而确定为泻心汤证;根据恶心呕吐及有嗜酒酿痰的病史而确立为痰气痞,所以服用半夏泻心汤后从大便泻出许多白色痰涎而愈。
本方在其他方面的使用也很多,如岳在文治云某,男,28岁。
口腔溃疡半年余,时好时犯,服清热泻火之剂,不仅不效,反而更剧,西药维生素B、维生素C长期服之不应。
询其致病之因乃外出工作,饥饱不均,寒热不调。
自感胃脘痞满不适,腹中肠鸣辘辘,大便稀干不等,溲黄,饮食欠佳,晨起口苦咽干,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数。
证属脾胃不调,寒热错杂,升降失宜,火邪炎于上,寒邪居于下。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篇一: 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1 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滞顾王某,男性,1.3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
患儿2月前出现口水增多,不停流涎,渐致口周糜烂红疹成片,哭闹不安。
多方-治疗不效。
诊断:滞顾。
治宜清热燥湿健脾。
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6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土获等15g,砂仁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5月22日复诊:流涎减少,红疹渐消,溃面缩小。
继服5剂痊愈。
按:本例患儿乃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和胃、燥湿清热之功,故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不寐证李某,女性,57岁,教师,2007年10月29日初诊。
患者耳鸣、失眠、吞咽不利2月余,耳如蝉鸣;咽中阻塞感,吞咽不利,食干性食物尤其明显;每晚睡眠2h左右,入睡难或醒后即不能再睡,精神不振,乏力,舌正红苔白,脉弦细;平素易生气。
检查:咽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
综合脉症,诊为痰热互结,气机不利之证。
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为法。
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 柴胡15g,炙甘学15g,威灵仙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
11月5日复诊:服药后耳鸣、失眠大减,吞咽不利减轻,守上方加厚朴10g继服6剂。
11月12日二诊:诸症若失,停上药,改服逍遥丸巩固疗效,井嘱其注意饮食宜忌,调畅情志。
其后病痊。
按:本例患者为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痰热内扰所致。
治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辛开苦降,疏理气机;加威灵仙以增祛湿消痰通络之力。
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气机条畅,耳鸣、不寐等症自除。
“患儿,5岁,男。
1986年11月初诊。
其母代诉:自幼体质虚弱,消瘦倦怠,易患外感,厌食尤甚,时时欲呕,腹胀不适,夜间更甚,大便日行1~2次,稀便且有不消化食物。
经某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缺锌,故要求服中药。
查体:发育尚可,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头发焦枯,脉细数,舌质尖红,苔厚,淡黄。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1)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1)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1. 引言半夏泻心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方剂,起源于《伤寒杂病论》。
此方以半夏、黄芩、人参、茯苓为主要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郁宽中的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领域。
2.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及药性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成分包括半夏、黄芩、人参、茯苓等药物。
其中,半夏具有燥湿祛痰、降逆止呕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作用;人参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开胃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安神定志的作用。
3.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3.1 心脑血管疾病半夏泻心汤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其功效包括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心脑血液循环、保护心脑组织等。
3.2 神经系统疾病半夏泻心汤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神经衰弱、焦虑症、失眠症等症状,并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3.3 消化系统疾病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肠胃不适等消化系统疾病。
它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4.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4.1 用药禁忌半夏泻心汤禁忌于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
4.2 用药剂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10克,每日2次;儿童剂量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少。
4.3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使用半夏泻心汤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会自行缓解,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半夏泻心汤处方、临床研究报告等。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本文所提到的法律名词解释如下:- 方剂:中医药中按一定比例配伍的药物组合,用于治疗疾病的处方。
- 临床应用:医学治疗中将药物或疗法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 禁忌:指在特定情况下禁止使用某种药物或疗法。
- 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或疗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反应或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9-04T16:09:59.3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曹秀珍
[导读]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内蒙古赤峰市宝山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76)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可以分成三组药物:一组是半夏、干姜,属于辛温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解决脾中的寒,又能散结消痞,称为“辛开组”;一组是黄芩、黄连,属于苦寒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清除胃中的热,称为“苦降组”;一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甘温之品,在这里是补益脾胃的,称为“甘补组”。
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胃脘不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效果显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74-02
1.方义体会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9条,原书是这样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1],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
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
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
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
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
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称为“辛开组”,黄芩、黄连之苦寒清除胃中积热以开痞属“苦降组”[2]。
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
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属于甘温之品,是“甘补组”。
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
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2.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
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3],均可应用,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张X,男,47岁。
,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近三年,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
病情时好时坏.舌苔薄白,脉细弦。
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诊后腹胀除,余症轻,二诊三剂后诸症消然。
2.2 治疗消化性溃疡,王×,男,67岁。
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
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
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
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乌贼骨20克浙贝母10克,水煎饭前服三剂。
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
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
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
后配以香砂养胃丸调理二月而愈。
2.3 治疗急性肠胃炎赵×之女,7岁。
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体温38。
5℃,腹胀拒按。
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
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
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
处方:半夏6克,党参6克,川黄连3克。
黄芩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葛根15克木香5克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
2.4 治疗慢性肝炎白××,男,37岁。
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克、香附9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3.加减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三七粉可祛瘀血生新血,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
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
具有请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
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
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厚朴,玫瑰花,乌梅,佛手主治、消化性溃疡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控制和消除幽门螺旋菌是治疗的关键,据有关实验[4],幽门螺旋杆菌对黄连重度敏感,对黄芩、党参亦敏感。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下。
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
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
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
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
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5],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
连。
第四,方中人参,可用党参替代。
第六,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的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
即使停药以后,可常常食用生姜红枣汤。
【参考文献】
[1]黎线美,杨晓军.浅谈许鑫梅教授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16,(20):2936-2938.?
[2]张瑾.半夏泻心汤联合当归芍药散加减临床应用举隅[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8):89+97.?
[3]周龙飞.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9):31+35.?
[4]邓朵朵,岳仁宋,肖恒,杨蔚,王伟臣,鲁金.岳仁宋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临床经验举隅[J].四川中医,2015,(03):141-142.?
[5]周滔,王帅,朱向刚,陈誩.陈誩应用半夏泻心汤临床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4,(09):6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