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相互关系分析、趋势⾯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点,其余⾃⼰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标准正态分布,g2>0⾼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就表⽰收⼊分配差异越⼤;反之,锡尔系数越⼩,就表⽰收⼊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段)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 进⾏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2)(正偏态);(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

(1)(=Me =Mo );(2)( > Me>Mo );(3)(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和均衡度来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然现象的科学。

地统计学的两个最基本函数:协⽅差函数和变异函数。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1、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2、众数3、离差4、偏相关系数5、目标约束2、不定项题(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据两种类型,以下是品质标志数据的是( )A.间隔尺度数据B.有序数据C.比例尺度数据D.名义尺度数据2、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常见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有( )A.加法模型B.指数模型C.乘法模型D.球状模型3、常见的时间序列平滑方法有( )A.指数平滑法B.对数平滑法C.移动平均法D.滑动平均法 4、线性规划方程 minZ=7 X 1+2 X 2 的对偶问题为( ) X 1+3 X 2≤5 4 X 1+ X 2≥8X 1, X 2≥0A. maxW=5y 1+8y 2B. maxW=5y 1+8y 2C. maxW=5y 1+8y 2D. maxW=5y 1+8y 2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5、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可以采取( )进行决策。

A.乐观法B.折衷法C.等值法D.悲观法3、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1、已知三种产品甲、乙、丙,当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40%,40%,20%,状态转移概率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矩阵为:⎪⎪⎪⎭⎫ ⎝⎛=2.02.06.03.03.04.01.01.08.0P ,求最终市场占有率。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B.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C.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存储方式通常采用()。

A. 矢量数据格式B. 栅格数据格式C. 混合数据格式D. 以上都不是3.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A.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B. 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C. 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分为()。

A.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B. 空间精度和属性精度C. 测量精度和分析精度D. 地理精度和时间精度5. 地理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误差B. 数据处理误差C. 人为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6.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遥感、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________。

8. 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克里金插值等。

9. 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比例尺问题。

10.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GIS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复杂的空间查询和分析,以及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观察同一地理现象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与国家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分析结果。

四、论述题13. 论述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A地理数据采集B地理数据教学方法C地理数据描述D地理数据的处理答案:D参考课本P26页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算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D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参考课本P33页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人口数量B村庄河流的分布C国内生产总值D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5.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__________循环变动(C)和不规则变动(I)。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参考课本P72-P73页6.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B.时间序列分析C.相关分析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参考课本P95页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参考课本P108页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参考课本P141页9.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10.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子图 C.关联边 D.基础图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答案:D参考课本P281页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人口数量B村庄河流的分布C国内生产总值D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二、填空题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题(11级地理教育1、2、3班)1.以下是甘肃省20个气象台站某年份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

试求:20个台站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方差。

(要求:结果需要列表表示)2、设有12个地区的4个工业部门,各部门的工业总产值所占百分比列于下表。

试作出各工业部门的空间罗伦兹曲线。

要求:图中要有对角线,即最终结果有五条线,图例中各工业部门应以字母表示。

最终需将计算过程以excel形式提交,打印的作业中只需拷入图。

表2 统计表(%)3、为了规划某地区的商业网点,需要对其商品零售额进行预测。

现将统计资料列于下表,如果今后几年影响该地区零售额诸因素无多大变化,试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要求:在spss中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效果检验(各个检验方面要进行分析,将结果分析的表格拷到作业中,三部分分析内容【拟合优度R2,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p值,系数分析p值】,并列出方程),最后根据方程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表3 年份与零售额统计表4、某地区近十年的粮食总产量(X)和农业总产值(Y)数据如下表:表4 粮食总产量与农业总产值(1)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X)与农业总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r(要求:按照以前练习时的要求,说明r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2)试建立该地区农业总产值(Y)与粮食总产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该回归模型是否显著(三部分分析内容拷入即可,不需要分析)。

(注: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5.某市的钢、铁产量与总运量如下表,试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α=0.01)。

当钢、铁生产量各为200万吨时,其总运量为多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要求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同,要求分析三部分检验内容)表5 钢、铁产量与总运量6.某山区水土流失面积(km2)与土壤的含氮量的数据见下表。

要求:(1)试画出二者之间的散点图并确定是什么样的相关形式(图拷入);(2)根据散点图选择合适的曲线模型进行拟合;(3)检验该模型的显著性,并预测当水土流失面积x=10(km2)时的土壤含氮量y(g/m2)。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物理量是:A. 地壳运动B. 震级C. 震源深度D. 地震波传播速度答案:B. 震级2. 以下哪个地震带不是世界上四大地震带之一?A. 太平洋地震带B. 印度洋地震带C. 地中海地震带D. 大西洋地震带答案:D. 大西洋地震带3.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于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周期计B. 地震带C. 地震仪D. 地磁仪答案:C. 地震仪4. 在地理中,经度是用来表示:A. 地球的形状B. 地球的大小C. 地球的纬度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5.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高度差?A. 放大镜B. 测距仪C. 望远镜D. 倾斜仪答案:D. 倾斜仪6. 对于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纬度,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纬度可以大于90°B. 纬度的单位是度和分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D. 纬度是指东西方向的角度答案: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7. 以下哪种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面的垂直位移?A. GPSB. 倾角仪C. 遥感技术D. 雷达测距答案:B. 倾角仪8.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呈现的一种工具。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GIS的主要用途?A. 地图制作B. 空间分析C. 场地勘测D. 地理统计答案:C. 场地勘测9.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海拔高度?A. 测距仪B. 电子红外水平仪C. GPSD. 倾斜仪答案:C. GPS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陆地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A. 光电距离测量法B. GPS测量法C. 激光扫描测量法D. 遥感技术测量法答案:D. 遥感技术测量法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震烈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答案:地震烈度是以地震对人类造成的破坏程度为基础的。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哪一年成立的?答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1年成立。

9试卷

9试卷

第页(共页)哈尔滨学院期末试卷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9)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 60 %)题号 一 二三四五六七 八总分题分 10 10 10 15101218 15核分人 得分复查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天气的表述为定性数据,温度的表述是__________数据。

2. 地理数据的变换方式有____________、开平方变换、取倒数变换、概率变换、模数变换和指数变换等。

3. 用直方图绘频数图时,用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左侧的纵坐标表示频数。

4. 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点状分布、线状分布、_____________、连续的区域分布。

6. 分布函数____________就成为概率密度函数。

7. 将实际的地区数据与标准分布进行比较,用以测度经济地理现象在空间分布的程度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抽样以随机选择一点或一个方形为开始,然后按照原定计划选择其余样本,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剩余标准差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实际曲面 = 剩余曲面 + 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线性回归在0.01水平上显著的是 ( )A F 0.01≥F≥F 0.05B F≥F 0.01C F 0.05≥F≥F 0.10D F<F 0.10 2. 在单峰正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C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 如果R 值等于1,则点状地理事物是( )A 随机分布B 均等分布C 凝集分布D 线状分布 4. 变差系数是( )的比值A 方差与均值B 标准差与均值C 离差与均值D 离差平方和与均值 5. 关于卡方分布的性质论述正确的是:A n≥2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B n≥3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C n≥4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D n≥5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 6. 非离散性度量值是( )A 离差;B 众数;C 方差;D 变差系数; 7. 区域法测定临近距离一般分成( )个区域。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1)由赫特纳首倡,哈特向继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

(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的人地关系学派。

(3)由施吕特尔提出的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

由于观点、研究方向不同,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

(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不确定性。

(3)多种时空尺度。

(4)多维性。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的?(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要素数目众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从广义上讲,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

在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和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分组的看书会做!!!):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8、中位数: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也从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 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则排在中间卫士的有两个数据,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值;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名词解释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计量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计量地理学基础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计量地理学2、地域构成分析3、空间扩散分析4、空间行动分析5、地理系统6、地理模型二、填空题1、电子计算机和其它计算工具的普及和发展,为计量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地理事物的空间构成分析包括地域构成分析和———分析。

3、在我国,计量地理学尚属———阶段。

4、地理事物的空间过程包括空间扩散分析和———分析。

5、生态研究主要是指———的研究。

6、传统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7、地理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区域研究的————。

8、在计量地理学的定量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可分为说明的技术、推理的技术和————的技术。

9、在实践中,区域研究多应用于——————。

10、在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时,常用——————的方法。

11、空间与过程的研究主要强调——————分析。

12、计量地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的收集、处理、表示和运算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13、区域研究主要强调——————分析。

14、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包括分布型分析、————和地域趋势面分析。

15、地域趋势面分析是用——————方法计算出一个数学面来拟合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16、在进行地域构成分析时,一般采用——————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

三、判断改错1、计量地理学的出现,反映了地理学向着定性化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的研究,首先从美国、英国、日本开始,以后传至联邦德国、瑞典、芬兰等国。

()3、在探讨地理系统结构、类型组合、空间关系时,常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4、计量地理学和传统地理学比较,所不同的是强调从空间的角度,计量分析的方法,探求规律的立场,来回答地理学所提出的问题,进而导出地理学的一般理论。

()5、空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之间的地理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

()6、地理系统预测,就是通常用回归分析、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地理系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基本概念是:A. 空间异质性B. 空间关联性C. 空间尺度D. 空间模式2. 在GIS中,以下哪项不是空间数据的常用类型?A. 矢量数据B. 栅格数据C. 网络数据D. 文本数据3. 地理空间分析中,用于识别空间数据聚集趋势的方法是:A. 空间插值B. 空间聚类C. 空间平滑D. 空间回归4.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A. 数据采集B. 数据管理C. 数据可视化D. 数据加密5. 空间统计分析中,用于衡量空间数据分布均匀性的指标是:A. 空间自相关指数B. 空间异质性指数C. 空间聚集指数D. 空间均匀性指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空间插值,并简要说明其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描述空间自相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给定一组空间数据点,其坐标和值如下表所示,请计算该数据集的空间平均值和空间方差。

| 点号 | X坐标 | Y坐标 | 值 || - | | | - || 1 | 10 | 20 | 5 || 2 | 15 | 25 | 7 || 3 | 20 | 30 | 9 |2.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城市人口分布的研究,你收集到了以下数据:- 城市A的人口密度为1000人/平方公里- 城市B的人口密度为500人/平方公里- 城市A的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城市B的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请计算两个城市的总人口,并比较它们的人口规模。

## 四、论述题(20分)论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请注意,本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格式可能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复习。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1)由赫特纳首倡,哈特向继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

(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的人地关系学派。

(3)由施吕特尔提出的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

由于观点、研究方向不同,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

(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不确定性。

(3)多种时空尺度。

(4)多维性。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的?(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要素数目众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从广义上讲,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

在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和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分组的看书会做!!!):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8、中位数: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也从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 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则排在中间卫士的有两个数据,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值;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0 小题)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倡始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A 依阿华的经济派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D 由赫特纳提倡的地区学派答案: D参照教材第一章第 3 页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含以下选项中的哪一个?()A20 世纪 40 年月末到 50 年月末B20 世纪 50 年月末到 60 年月末C20 世纪 60 年月末到 70 年月末D20 世纪 70 年月末到 80 年月末答案: A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 6 页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绘地理实体、地理因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地点、地区范围和()。

A. 地区联系B. 地理范围C. 地理属性D. 空间联系答案: D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 页4、以下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散布区土地面积B. 居住区各样地理地区的界限C. 海拔高度土壤侵害强度D. 丛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答案: A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 页5、当有关系数 rxy>0 时,表示两因素之间存在()关系。

A. 正有关B.负有关C.不有关D.都可能答案: A参照教材第 47 页对于有关系数的内容6、以下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有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有关系数为()A 0.53B 0.43C 0.63D 0.73答案: B参照教材第 47 页对于有关系数的内容7、以下哪一种距离不可以用于聚类剖析的距离的计算。

()A. 绝对值距离B. 明科夫斯基距离C. 欧几里德距离D. 最短距离答案: D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 页8、以下哪一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因素的数据办理方法。

()A. 总和标准化B. 标准差标准化C. 极小值标准化D. 极差的标准化答案: C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 页9 、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A. 正有关关系B. 负有关关系C.随机关系D.没有关系答案: B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 页10、以下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A. 有台基值模型B. 无台基值模型C. 抛物线模型D. 孔穴效应模型答案: C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 页二填空题1、空间互相作用剖析,主假如定量地剖析各样“地理流”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 ________。

计量地理学试卷

计量地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A 地理数据采集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C 地理数据描述D 地理数据的处理答案:D参考课本P26页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参考课本P33页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参考课本 P72-P73页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B.时间序列分析C.相关分析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参考课本P95页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B.马尔可夫预测法C.灰色模型分析法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参考课本P108页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参考课本P141页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参考课本227—230页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参考课本P281页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二、填空题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一、名称解释1. 计量地理学:2. 间隔尺度数据:3. 统计分组:4. 属性数据:5. 定性数据:6. 总体7. 中项中心8. 众数:9. 中位数:10. 偏度系数:11. 集中化指数:12. 数学模型13. 多样化指数:14. 物理模型15. 空间数据:16. 概念模型17. 峰度系数:18. “计量革命”:19. “4S”技术20. 计算地理学:21. 估计22. 罗伦次曲线:23. 采样误差24. 基尼系数:25. 最优中心26. 方差:27. 峰态数28. 次序量29. 锡尔系数:30. 假设检验31. 变异系数:32. 样本33. 非采样误差34. 比例量35. 间隔量36. 循环变动:37. 马尔可夫过程:38. 逐步回归分析:39. 复相关系数:40. 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当可信度一定时,N越大,其临界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__。

41. 战略决策模型:42. 状态转移过程:43. 长期趋势:44. 地理区45. 模糊综合评判法46. 秩相关系数:47. 地理类型48. 季节变动:49. 回归分析方法:50. 时间序列:51. 直接聚类法:52. 最优回归方程:53. 主成分分析:54. 马尔可夫预测法:55. 趋势面分析:56. 随机变动57. 偏相关系数:58. ARMA过程59. 灰色预测法:60. 趋势变动61. 时间哑元62. 聚类分析:6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64. 时间序列分析:65. 判别分析66. ARIMA67. 有向图68. 地理学第一定律:69. 网络图70. 无向图71. 网络分析:72. 截:73. 区域化变量:74. 最小支撑树:75. 地统计学:76. 连通性77. 距离分析78. 节点79. 空间自相关:80. Moran散点图:81. 弧82. 强连通性83. 克立格插值法:84. 变异函数:85. 网络86. 直接消耗系数:87. 最优解:88.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89. 可行解:90. 投入产出分析:91.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92. 数值模拟93. 四维同化94. AHP决策分析方法:95. 自然状态:96. 状态概率:97. 最佳决策方案:98. 益损值:99. 积累量00. 数字神经系统01. 系统动力学方法02. 辅助变量03. 地理专家系统04. 决策问题:05. 行动方案:06. 速率量07. 系统仿真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62分)1. 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2.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3. 地理建模过程中,针对复杂数据处理采用的措施4. 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5. 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1. 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

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 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1. 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 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3.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1)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

(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3)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4. 洛伦兹曲线P315. 集中化指数P32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

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 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 介于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第四章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1. 相关分析的任务,是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地科一班)计量地理试题

(地科一班)计量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1、地理相关: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来研究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强度的一种度量指标。

2、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3、回归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能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二、简答题1、简述回归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答案:(1)确定研究目标与变量(2)进行相关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之间)(3)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与非线性)(4)计算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5)回归模型的检验(6)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解释2、、简述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答案:⑴计算相关系数矩阵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⑷计算主成分载荷三、填空题1)地理网络中,关联矩阵是对网络图中顶点与边的关联关系的一种描述;邻接矩阵是对图中各顶点之间的连通性程度的一种描述。

2、空间类型的抽样:随机抽样;系统点抽样;分层区域抽样;阶梯抽样法;横截线法3、计量地理研究对象:空间与过程研究;生态研究;区域研究4、空间要素分析:分类分区研究;相互关系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区域综合评价5、常用的度量中心趋势的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空间分布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现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的区域分布四、选择题1.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A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2、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A)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都可能3、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 C)A.总和标准化B.标准差标准化C.极小值标准化D.极差的标准化4、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度的指标。

4.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1(6121
2--='∑=n n d r n i i
xy
5. 相关系数∑∑∑===----=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2
12
1)()())(( x 和y 为两要素的平均值。

说明 :- 1 <= xy r <= 1,xy r 大于0时正相关,xy r 小于0时负相关。

的绝对值越接
近于1,两要素的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0,两要素的关系越不密切。

6.偏相关系数: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所计算的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用以度量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偏相关系数。

7.复相关系数: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衡量某一变量与由多个变量线形组合后,对该变量作估计的变量之间线形关系密切程度的量,或表征由多个变量作某一变量的回归时的回归方差与该变量的方差的比例。

性质:①复相关系数介于0到1之间,
② 复相关系数越大,则表明要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密切。

复相关系数为1,
表示完全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表示完全无关。

③ 复相关系数必大于或至少等于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8.趋势面分析:实质上是通过回归分析原理,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二元非线性函数,模拟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展示地理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9.Moran 指数I :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而Geary 系数与它存在负相关关系。

10.马尔可夫预测法:就是一种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它是基于马尔可夫链,根据事件的目前状况预测其将来各个时刻变动状况的一种预测方法。

11.马尔可夫过程 :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仅与前一时刻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或者说状态转移过程是无后效性的,则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称为马尔可夫过程。

12.随机型决策问题:指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将是随机出现的。

它可进一步分为风险型决策问题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

(掌握决策的概念专有名词P255)
13.Moran散点图:以(Wz,z)为坐标点来构造图形,来研究局部的空间不稳定性,它对空间滞后因子Wz和z数据对进行了可视化的二维图示。

14.主成分分析方法:是综合处理多变量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即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简答
1.地理数据不确定性原因
(一)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二)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与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2.快金方差的造成原因(区域不连续性值)
表示区域化变量在小于抽样尺度时的非连续变异,由区域化变量的属性或测量误差决定。

3.一个随机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一下几个条件:
(1)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
(2)存在着不依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4)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得易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4.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第二象限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第三象限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第四象限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5.怎么样看待计量地理?(第一章)
对于计量地理学,产生了三种观点:
①“反定量化”——反对地理学定量化研究,认为地理现象十分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数
学方法来解释,对数学方法采取拒绝和否定态度。

代表人物:史密斯、奥格登等。

②“定量化”——推崇地理学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分析技术,而且能够导
出普遍性规律,能够解决地理学传统研究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

代表人物如克里斯塔勒、帮吉乔莱、哈格特等。

③“非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只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只能用来研究地理要素之
间的数量关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不能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规律,不能导出地理学理论,但其观点摇摆不定。

笔者认为: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数学方法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6.线性规划的性质:
①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可行域)为凸集。

②可行解集S中的点X是顶点的充要条件是基本可行解。

③若可行解集有界,则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值一定可以在其顶点上达到。

计算大题
1.单纯形法(P160——P161)
定义1设线性规划的标准形为
如果变量只在某一个约束方程中系数为1,在其余约束方程中系数均为0,则称为该约束条件的一个基变量;如果每个等式约束条件都有一个基变量,则称等式约束条件为这些基变量的典型方程组.不失一般性,若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是典型方程组,则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典型方程组为
是基变量,称变量为非基变量.
令非基变量,可求得约束方程的一个解为

此解称为基本解.
在基本解中,若所有的,则称此解为基本可行解.
定理1 如果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那么最优解必是某个基本可行解。

由等式约束条件得
将其代入目标函数,得
此式就是目标函数用非基变量表示的式子.式中系数称为非基变量的检验数.
定理2设是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则
(1) 若非基变量的所有检验数(),则基本可行解就是最优解;
(2) 若非基变量的所有检验数(),且其中有一个检验数等于0,则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3) 若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且对应的系数列均小于等于0,即
,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无最优解.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是对可行域这一凸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第一个基本可行解)出发进行检验,如果不是最优,则换一个(迭代)更优的顶点(另一个基本可行解),使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最优解(逐步优化),直到取得最优解为止。

由定理1知道,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通过只考虑它的基本可行解来确定。

2.非确定型分析方法(五种方法看懂P268——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