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测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无偿献血者HBV、HIV和HCV核酸检测分析

无偿献血者HBV、HIV和HCV核酸检测分析

无偿献血者HBV、HIV和HCV核酸检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BV、HIV和HCV核酸检测的可行性,评价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于此三种病毒的检出有效率。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市1000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提取样本中的HBV、HIV及HCV的核算,同步使用TMA技术和ELISA法检测样中针对三种病毒存的抗原和抗体。

结果: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接受检查的10000份血液样本当中,有9例样本为HIV病毒的窗口期;有5例样本为HBV病毒的窗口期;本次入选的10000例血液样本未有HCV窗口期病毒检出。

结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通过核算检测分析,可以有效的检出HBV、HCV、HIV的窗口期病毒,有效的保证血液的质量与安全,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HBV;HIV;HCV;核酸检测血液的质量与安全对于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液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血液病毒控制十分必要[1]。

文中对我市的10000份血液样本进行了核算检测,检出效果良好,具体检测过程参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5年6月来自我市血液采集中心的1000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

男性样本5963份、女性样本4037份,所选择的全血样本均为10ml;所有样本在获取之前,均与献血者进行了沟通与说明;为保证样本的有效性,所有受检样本的提取均严格遵从相应的操作规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核酸检测的所有步骤。

1.2检测方法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包括全自动酶免分析仪FAME24/20(瑞士澳斯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ChiTas Bss1200自动纯化仪;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仪(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HBV试剂盒、抗HCV试剂盒、抗HIV试剂盒均购自科华伯乐.万泰丽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核酸检测试剂及相应的鉴别试剂(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价值评价

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价值评价

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价值评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病毒血清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某种病毒的方法,而核酸检测则是通过检测体液中的病毒核酸来诊断病毒感染。

本文将就这两种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行评价。

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价值体现在其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上。

通过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地筛查献血者体内存在的各种传染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从而减少输血传播风险。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对抗体的检测,可以确定献血者是否曾感染过某种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核酸检测则可以检测病毒的核酸,提供了更为直接和准确的感染信息,其敏感性较高。

这两种技术在输血筛检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

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价值还体现在其迅速和高效的特点上。

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病毒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结果,有利于及时筛查出携带病毒的献血者,为输血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筛查保障。

这两种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的特点,可以在规模化的输血中心中进行快速而有效的筛查,为输血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多种病毒同时检测的优势上。

随着世界范围内传染病的流行,输血传染病筛检中需要同时检测多种病毒,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通过病毒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可以同时对多种病毒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多重检测能力。

这对于当前管理相对复杂的输血筛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病毒血清学检测及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潜在感染者的筛查和隐性感染的检测上。

传统的临床检查方法难以发现那些潜在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而这些具有潜在传染风险的人群可能成为输血传播病毒的潜在来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乙肝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群中的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途径。

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约有2400万人患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献血者是公众健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血液通过献血流入医疗体系,用于手术、输血等治疗目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存在于献血者中,如果这部分感染者的血液流入医疗体系,有可能造成血源感染,给受血者带来极大风险。

为了提高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筛查准确率和献血者的安全性,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乙肝病毒检测中。

核酸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病毒的核酸,从而确定感染者的感染状态。

这种技术的引入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筛查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献血者的安全性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筛查中的作用、优势、具体应用以及局限性,旨在为提高献血者乙肝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献血者安全和公共健康贡献我们的力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有效防控乙肝疫情,保障献血者安全以及公共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献血者是血液供应的重要来源,他们身上所携带的乙肝病毒是否可以及时被检测到,直接关系到献血者本身的健康以及受血者的安全。

通过核酸检测可以提高对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避免疏漏,有效地减少献血者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2021年1月第1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比较成守泽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900【摘要】目的: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某中心血站所收集的无偿献血样32428份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均经过金标试纸法检测HBsAg以及干化学法测定ALT显示合格,将样本分为两份,分别开展核酸检测以及ELISA测定,分析结果。

结果:相较于ELISA检测法,核酸检验法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明显更高(P<0.05)。

核酸检测特异度为99.98%。

灵敏度为80.85%;ELISA检测特异度为70.05%,灵敏度为70.21%。

结论:在开展HBV临床筛查时,应用核酸检测法所得出的结果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该法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偿献血;乙肝病毒筛查[中图分类号]R446.6;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137-02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为经典血清学诊断方式。

其有着快速、灵敏以及价格经济等等特征。

其主要实验原理为:抗体与酶复合物联合显色,其能够发挥出维持抗体免疫活性的效用。

现如今,酶联吸附免疫法为临床中开展乙肝病毒检测的常用方式。

这种方法于血液筛查中可发挥出一定作用。

而核酸检测法(nucleic acid testing, NAT)不但能够有效减少输血传播病原体风险度,另外也可缩减病毒检测窗口期。

其在测定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方面意义重大[1]。

为了全面探究两种检测方式于无偿献血血液样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本实验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某中心血站所收集的无偿献血样32428份为研究样本,对上述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现报告如下。

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分析

2021年3月第5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分析崔永利淄博市中心血站,山东 淄博 255033【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应用核酸检测法的检测价值。

方法:选择16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检测对象,应用核酸检测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方面的结果。

结果:相比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而言,核酸检测法在乙肝病毒检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明显更高,核酸检测法的漏诊率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窗口期长于核酸检测法窗口期,两组检测方法各方面差异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不同感染类型的HBV-DNA含量与阳性率可知,大三阳患者HBV-DNA含量与阳性率更高,与其他两种类型相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小三阳与急性或慢性感染期患者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血液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法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减少漏诊率,缩短窗口期,相比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而言更具优势,也可通过对HBV-DNA含量与阳性率进行定量检测,可作为有效的筛查方式。

【关键词】血液标本;核酸检测法;乙肝病毒[中图分类号]R440; 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127-02乙肝病毒是导致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原因,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危害性较大,因此,加强对献血人群血液内乙肝病毒筛查,对于乙肝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1]。

以往临床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乙肝病毒进行筛查,此种检测方式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势,但是由于乙肝病毒存在窗口期,隐匿性相对较高,采用此法检测时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核酸检测法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此种检测方式属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直接对乙肝病毒DNA含量进行测定,进而对是否存在乙肝感染情况进行反应,诊断灵敏度较高[2]。

核酸检测技术在山东省济南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核酸检测技术在山东省济南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8•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2020,24(15):8-10,13.医工结合研究专题核酸检测技术在山东省济南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李英莲(山东省血液中心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NAT)在山东省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3—2213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对单试剂反应性和双试剂无反应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S/HIS)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

结果2013—2213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共筛查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282456份,检测出ELISA(HBsAg、抗-HC/、抗-HI//HIV)反应性样本1638份,3种ELISA项目的总反应性率为0.56%;280818例ELISA3项(HBsAg,抗-HC/、抗-HIV/HIV)无反应性样本中检出NAT反应性105例,NAT检测结果总反应性率为0.37%。

结论ELISA 检测无反应性血液样本仍存在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开展NAT检测可以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样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核酸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偿献血;血液筛查;血液样品安全中图分类号:R44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53(2020)15-008-03D0I:10.5613/jcmp.502213002Application efficiency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in bloodscreening of blood donort io areet of JOnanCite in Shandong PrevincrLI Yinglian(Department of Laboratory,Blood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e,Ji'nan,Shandong,250014)Abstrect:Objectivv To analyzd the ediciedcy of aucleic acid testing(NAT)in blooO screedina of blooO doeora in areas of0'an City in ShanCona Provieca.Methods Enzyme-linCed immucosoraeet assay(ELISA)was used th detect blooO samples of ucpCd blooO doaors from2215th2217in areas of Jian City.Nucleic aciC detectioo wac carried oU foe the sinaie reageet reactive and dooUie reageet pooi reactive samples,ad the pucleic aciC detecyoo results of pon-reactive samples with detections of hepaii tie B surfaci anticed(HBsAg),yni-hepyids C vires(aiti-HCV),10-21X1111immuuodeficiedcy vi-res/humai immunodeficiedcy vires(ati-HIV/HIV)by ELISA were analyzed.Rescltt From2215th 2217,there were282456screeaed blooo samplas of blooo donors in Blooo Cedtar of Shyidona, and1633reactive samplcs(HBsAg,anh-HCV,aiti-Hr//Hr/)were detected by ELISA,with a total responsc rate of0.53%.Totly105NAT reactive samples were detected from280813poo-reactive samples with detections of three ELISA items(HBsAg,anh-HCV,anti-HIV^HIV),and the total re-sponsc rate of NAT031x10was0.37%q.Conclusion The S s/of diseaes trysmided by blooO trasi fusioo stid exislh in the condidon of usina pon-reactive blooO samples detected by ELISA,and aaplical tioo of NAT detectioo ctn shortee the"window perioO"of ELISA detectioo and improve the slety of blooO samples.Key wordt:0100x0acid testina;eezyme-lineed immunosorbeet assay;unpad blooO donation;blooO screexinp;slety of blood samples经输血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测“窗”是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血液筛查中的,核酸检测可以有效缩短乙型疫缺陷病毒(HS)的检测“窗”,提高输血安收稿日期:2020-06-26基金项目:山东省血液中心科研项目(2020YW08);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WS533)全性。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核酸检测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优势核酸检测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检测,其主要优势包括:1. 高度的敏感性: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到病毒核酸的极微量,对于早期感染者的感染情况具有更高的检测率。

许多研究表明,核酸检测比传统的抗体检测方法能够更早地发现感染者,并且可以准确地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2. 高度的特异性:核酸检测可以对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其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可以有效地避免误诊和漏诊的问题。

3. 快速高效:核酸检测的结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可以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和加重病情。

1. 提高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率献血者中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们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就能够传播病毒。

使用核酸检测可以提高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率,减少感染的风险。

尤其对于那些早期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到病毒的存在,避免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这对献血者的健康和整个献血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核酸检测,能够及时地发现潜在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对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降低其献血的几率。

这对于保障献血者自身健康和献血者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在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献血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接受者的健康。

3. 保障献血的安全性通过核酸检测对献血者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献血的安全性,减少了献血者感染者献血所带来的风险。

这对于保障献血者和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防范和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核酸检测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优势和在献血者标本中的应用价值都表明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核酸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不同群体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

不同群体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

不同群体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
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血液检测项目,通过检测献血者血液中的核酸,可以对献血者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

本文将就不同群体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我们可以将无偿献血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如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从而对不同群体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针对不同的核酸检测项目,我们可以对不同群体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于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我们可以观察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从而了解不同群体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不同地区的无偿献血者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可能会影响血液核酸检测结果,因此比较不同地区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健康状况。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核酸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精准、快速、高效的病毒检测方法。

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价值分析,探讨其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乙肝病毒检测的现状和问题乙肝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原体,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献血者作为供血者,其血液中是否携带乙肝病毒成为了献血前必须进行的检测项目之一。

当前,乙肝病毒的检测主要采用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

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常规的体外诊断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c)来进行诊断。

血清学检测方法存在较长的潜伏期、假阳性率高等问题,对于献血者的筛查和检测并不十分准确。

二、核酸检测技术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酸检测技术是通过直接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来进行病毒检测的一种高度精准的方法。

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高灵敏度: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到病毒的遗传物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精确地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2. 高特异性:核酸检测技术对目标病毒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病毒种类或亚型。

3. 快速性:核酸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的检测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和结果分析。

4. 抗干扰能力强:核酸检测技术对于外部干扰因素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核酸检测技术在病毒检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适用于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

1. 提高检测准确率:相比血清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技术能够提高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准确率,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2. 缩短潜伏期:核酸检测技术具有较短的潜伏期,能够早期发现献血者潜在的乙肝病毒感染,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步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步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步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分析摘要:血站运用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病毒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筛查,使输血后感染HBV、HCV、HIV的风险大大降低。

但是,血清转化窗口期是血清学检测发生“漏检”风险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我国卫健委要求全国采供血机构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必须采用高度敏感、特异的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对HBV、HCV、HIV病毒进行血液筛查;NAT能有效缩短检测“窗口期”,并检出因“隐匿性感染”及病毒变异等血清学方法无法检出的阳性血液,能有效降低输血传播病毒风险。

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血站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共33736人份。

2.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用ELISA法进行血清学检测。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采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先后进行检测,两种试剂均有反应性,报告该样本血清学检测双试剂阳性;任一试剂有反应性则用该试剂双孔复试,双孔复试均有反应性或单孔有反应性,报告该样本血清学检测单试剂阳性;两种试剂均无反应性报告该样本血清学检测阴性。

HIV阳性样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试验。

丙氨酸转氨酶采用速率法检测,>50U/L判定为不合格。

血清学筛查试剂:HBsAg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HCV抗体为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HIV抗体为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扩增检测采用带有分离胶的EDTAK2抗凝BD管离心,应用Cobass201核酸血液筛查系统混样模式,DNA、HCVRNA、HIVRNA三联6混样核酸检测,混样无反应性报告6个标本NAT阴性;6混样有反应性报告样本混样阳性,需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拆分无反应性报告阴性,拆分有反应性报告阳性项目及CT值。

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92432份,予以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HBsAg检测,将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实施核酸测定。

核酸检测呈现阳性但经乙肝“二对半”测定呈现阴性和核酸呈现阴性者予以追踪随访。

结果核酸检测标本34440份,HBsAg酶免检测呈现阴性标本者34430份,单试剂呈现阳性10份;核酸筛查HBV呈现阳性52份,确定阳性4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有15.1/万、11.6/万,HBV ELISA漏检率8.7/万。

结论血液筛查HBV,核酸检测具有高度灵敏度性,可减少“窗口期”,增加安全性。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血液筛查核酸检测(NAT)属于新型血液病毒筛查检测方法,能够直接检测到血液中病原体的核酸[1]。

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无偿献血标本92432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92432份,其中应用核酸检测标本34440份。

确保采集血液标本后每个献血者均及时留取4管标本;在对酶免4项、ALT予以检测时可选用分离胶促凝真空采血管;核酸测定时则选择带分离胶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对血型进行测定时选取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将具体的采集日期、样品编码等基础信息进行准确记录。

得到的标本需标准均在2 h内进行离心处理存至2~8℃冰箱内。

2~3 h 内送至检测中心离心保存,24 h内血清学筛查并实施NAT检测。

1. 2 方法ELISA检测:所得到的每份献血标本在完成HBsAg检测过程中均需予以2种ELISA试剂,每批实验需具有室内质控品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判断的标准为:S/CO≥1属于阳性(此状态的血液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0.5<S/CO<1属于灰区(此状态血液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S/CO<0.5属于阴性(此状态检测结果符合标准)。

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分析1530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血液病原 ELISA及核酸检测的研究与探讨。

方法:在本次研究实验当中总体研究目标为无偿献血的所有者,本次研究实验共选择了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的对象,开展血液病原体ELISA以及核酸检测,分析80例献血者阳性检出率情况。

结果:血液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当中抗TP阳性占比是最高的,核酸检测当中HBV-DNA阳性占比是最高的。

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当中,应用血液病原体ELISA与核酸检测对献血者的血液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减少血液输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使用血液病原体ELISA和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病原体;ELISA;核酸检测引言:在临床上,很多时候都是要给病人输血的。

不过,对于献血者来说,有许多人的血液不合格,这会影响到需要输血的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要对献血时的血样进行检测,这样才能提高血液合格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但该方法在病人感染窗期易漏诊。

核酸检测能减少漏检,但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费用也较高[1]。

本试验旨在探讨 ELISA法和核酸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检测的价值及作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实验总体研究目标为来自愿献血的所有者,选择其中从2021年3月~2023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80例无偿献血者当中,女性有44例,男性有36例,年龄跨度为22~77岁,平均年龄为(56±1.33)岁;纳入实验标准:本次研究实验所有的献血者都是自愿的。

(2)经干化法筛选及乙型肝炎病毒金标试纸检测符合条件者;排除实验标准:对于 ELISA试验有反应性的样本,和 ALT不达标的样本,均被排除[2]。

1.2方法在本次研究实验当中主要包括ELISA检测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ELISA检测主要方法为双试剂检测,针对HBsAg检测需要选择两个生产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检测,本次研究实验用到的试剂厂家为法国伯乐和厦门新创公司;针对HCV检测需要选择两个生产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检测,本次研究实验用到的试剂厂家为北京万泰和珠海丽珠公司;针对HIV抗原或抗体检测需要选择两个生产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检测,本次研究实验用到的试剂厂家为法国伯乐和厦门新创公司,采用美国汉默公司之星加样仪及全自动 ELISA法进行。

研究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

研究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

研究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目的探究检测血液标本中的乙肝病毒采取核酸检验法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随机抽取1128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采取核酸检测法(NAT)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乙肝病毒诊断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漏诊情况以及窗口期。

结果NAT与ELISA对乙肝病毒诊断阳性率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NAT对乙肝病毒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显著高于ELISA,窗口期及漏诊率则显著少于ELISA,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A T与ELISA 对乙肝病毒阳性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能够有效缩短窗口期,有利于输血安全性。

标签:核酸检测;血液标本;乙肝病毒;检测效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常用血液检测方法,通过酶复合物与抗体相结合而显色,具有良好的保持免疫活性的功能,且灵敏性较高,价格低廉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核酸检测法(NAT)可有效缩短检测窗口期,针对隐匿性乙肝病毒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还可降低输血时病原体的传播风险[1]。

为明确两种检测方式对乙肝病毒诊断效果,特开展相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随机抽取1128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ALT 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初筛合格。

1.2 仪器设备与方法检测方法:将每份标本平均分为两份,一份装入抗凝真空管中行ELISA检测;一份装入分离胶抗凝真空管中行NAT检测。

每个试管均贴唯一条形码。

使用离心机对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后将其放置于温度为4℃的环境中静置待检,所有标本检测均需于48 h内完成。

试剂与仪器:ELISA检测设备选择瑞士哈密顿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NAT检测设备选择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系统。

乙肝病毒检测试剂选择厦门英科新创公司生产的常规血清筛查试剂盒及配套试剂。

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价值

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价值

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价值摘要:输血是临床急救及手术治疗等的重要环节,也是挽救伤病者的关键,而输血安全则是保障伤病者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其中,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预防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血液筛查也是各地血站安全工作的核心。

一直以来,血清免疫学检测都是血液筛查的主要手段,检测的阳性率高,但是 HBV、HCV 及 HIV 这 3 种液传播疾病病毒检测的窗口期均较长,仍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而核酸检测应用的逐渐广泛,有效弥补了血清免疫检测的不足。

本文对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价值乙型肝炎病毒为导致人体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为嗜肝 DNA 病毒科,该科病毒具有禽嗜肝 DNA 病毒属以及正嗜肝 DNA 病毒属两个属,而导致人体引起感染为正嗜肝 DNA 病毒属,常用检测方式为 HBV 抗原、抗体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乙肝疫苗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但是随着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增加,对临床用血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临床用血安全,给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安全用血,对血站血液质量提出较高要求,而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有两种检测方式,酶免疫试剂主要应用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能发现非典型血清转阳、病毒变异情况,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易发生漏检情况。

本次研究对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价值进行分析,为提升乙肝病毒筛查准确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8年 1 月至 2018年 9 月的 8048 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分析。

其中,进行 HBV DNA 核酸检测的标本,使用带有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真空管容量为 5mL /管; 进行 HBsAg 双试剂检测的标本,使用 EDTA-K2 抗凝真空采血管,真空管容量为 6mL。

HBV DNA 检测标本应在采集后 4 小时内完成离心,HBsAg 检测标本应在采集当天及时完成离心,离心条件为 1600g 离心 20min。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乙肝病毒感染与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和医疗器械污染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却可能成为慢性感染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感染者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是一种确定病毒有无、病毒量及病毒变异等的检测方法,电梯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抗体检测相比,核酸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和诊断中,核酸检测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献血者标本是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的重要样本来源之一,对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可以有效地筛查出患有乙肝病毒感染的献血者,避免混入被感染的血液成分,从而保障献血安全。

在献血者标本内进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核酸提取、PCR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等。

利用核酸检测技术,献血者标本内的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可以实现对病毒DNA或RNA的快速、准确、敏感的检测,并且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献血者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保障公众的用血安全。

三、应用价值分析1. 高灵敏度核酸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低至数百份子的目标DNA或RNA分子,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具有极高的检出率。

这使得核酸检测可以在献血者标本中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及早对有感染行为的献血者进行筛查和隔离,保障用血安全。

2. 高特异性核酸检测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抗体检测相比,核酸检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3. 快速性核酸检测具有快速性,一般可以在几小时内得到检测结果,对于献血者标本内的乙肝病毒检测特别适用。

及早发现感染者,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病毒的传播和蔓延,保障用血安全。

4. 可定量性核酸检测技术可以对标本中的病毒DNA或RNA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精确地测定病毒的含量。

核酸检测应用于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的效果分析

核酸检测应用于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的效果分析

核酸检测应用于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3T13:45:39.8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周美洁吴军军吴敏珍祝文坚梁宇[导读] 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

周美洁吴军军吴敏珍祝文坚梁宇(广西梧州市中心血站广西梧州 543002)【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

方法:收集梧州地区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38496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核酸检测。

结果:38496份样本中,酶免试验和核酸检测均阳性标本132例,阳性率为0.34%,酶免HBSAg阴性、核酸检测HBV DNA阳性样本101例,阳性率为0.26%。

结论:核酸检测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提高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350-022010年6月开始,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进行核酸检测试点工作,以持续提高我国血站的血液筛查技术,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2016年3月1日实施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规定,核酸检测正式纳入到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检测方法中。

作为ELISA法血液检测的有益补充,NAT有效缩短了病毒检测窗口期,降低输血传播传播病原体的残余风险,特别是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发挥了重要作用[1]。

我站于2014年12月开始对部分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2015年10月全面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核酸筛查,本文对梧州地区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38496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HBV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梧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8496人份,每次献血者同时留取两份血液标本,分别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NTA)。

核酸检测法应用于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核酸检测法应用于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核酸检测法应用于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核酸检测法应用于血液标本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检测的结果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23465份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核酸检测法(HBV-DNA),筛查HBV感染情况。

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和敏感程度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

核酸检测法漏诊情况少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法窗口期为(20.9±4.2)d,少于酶联免疫吸附法(35.8±6.3)d(P<0.05)。

结论将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检测法联用可以减少漏诊情况,减少窗口期,此外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和敏感程度很好,可以很好的检测乙肝病毒使得所输血液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关键词核酸检测法;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血液标本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利用血清进行检测[1]。

但是核酸检测法更加可靠,更为方便,近年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中[2]。

本次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检测法对献血站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本站收集的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23465份,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检测法。

1. 2 方法每份血液标本都通过正定血型的初筛以及干化学检测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所有献血者符合实验要求。

將采集的每份血液标本分装于3个试管中,2个试管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需器材为抗凝真空管。

另一个试管进行核酸检测法,所需器材为分离胶抗凝真空管。

将每个试管上都贴唯一性条形码,试管上的条形码与血袋标签上的条形码一致,通过条形码能够读取其有关血液的具体信息。

利用离心机将血液现场离心然后存放于4℃的冰箱内,需要在2 d内完成检测。

1. 2. 1 仪器和相关试剂酶联免疫吸附法需要仪器为哈美顿STAR全自动加样仪(瑞士),FAME24/20型全自动酶免分析仪;HBV-DNA检测需要用到的仪器为上海科华核酸检测系统:Hamilton MICROLAB STAR全自动混样提取仪、ABI 7500核酸扩增检测仪;低温离心机。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是当前乙肝病毒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从核酸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献血者标本内的作用、优势、应用案例及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核酸检测不仅能够提高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还可以有效筛查出潜在携带者,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传播。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酸检测在疾病防控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乙肝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核酸检测, 乙肝病毒, 献血者, 应用价值, 重要性, 作用, 优势, 筛查, 应用案例, 疾病预防与控制, 发展展望,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受到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每年导致约80万人死亡。

乙肝病毒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长期的健康问题,还会增加肝癌和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在献血者中,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尤为重要。

献血者标本中的乙肝病毒检测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输血传播该病毒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安全。

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标本内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通过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献血者标本内的乙肝病毒核酸,为献血者的乙肝感染情况提供可靠的信息。

这对于筛查出有潜在感染的献血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给受血者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检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献血者的感染状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少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加强献血者乙肝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更好地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献血者受血者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测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1280份血液标本进行筛查,经酶聯免疫吸附试验证实均为阴性,然后采取核酸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对其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验证。

结果阳性检出率为21.20/万,确认阳性率为16.31/万;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漏诊率为12.23/万;经核算筛查及确定14份标本均为阳性,HBsAg筛查则均为阴性。

结论核酸检验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检验灵敏度比较高,更是缩短了窗口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标签:核酸检测;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
目前我国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因此极大的降低因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1]。

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窗口期比较长,再加上病毒感染有窗口期等,因此在输血时仍存在风险[2]。

此次研究针对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验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1280份血液标本进行筛查,24521份标本需要进行核酸检验。

1.2 方法
1.2.1 标本
将采集到的血样放置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真空试管(5 mL)中保存好,共三个。

将试管放在冰箱中保存,将冰箱的温度维持在0~6℃,在24 h内将血浆分离开,然后Ⅰ号不带分离胶的试管进行血清学筛查,Ⅱ号带分离胶的无酶、无热源试管进行核酸检验,而Ⅲ号试管则继续在冰箱中进行保存。

1.2.2 使用仪器和试剂
酶联免疫试剂为HBsAg、抗-HCV、抗-HIV、HIV抗原/抗体;核酸检验试剂为罗氏诊断试剂。

HBV、HCV、HIV核酸联合检测试剂。

使用的仪器为AT plus2&amp;FAME24/20,STAR标本混样设备,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

1.2.3 核酸检验
采取混样方式进行,每个一级混样池均有六个标准,将其视为内对照。

混合
检验阴性判定为阴性,混合检验阳性时则实施拆分检验,拆分检验检测为阴性为可判定为核酸检测阴性,拆分检验阳性时则判定为核酸检测阳性。

1.2.4 酶联免疫吸附检验
每份标本均使用2种ELISA试剂对HBsAg进行检测,均设有空白对照、室内质控品、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

2 结果
2.1 血清学检测结果
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在51280份标本中,51043份标本为HBsAg阴性,25份标本为单试剂阳性,212份标本为双试剂阳性。

2.2 核酸检验结果
共24521份标本进行核酸检验,经检验发现24521份标本为HBsAg酶免疫检测阴性,10份标本为单试剂阳性。

52份标本经核酸筛查为阳性,通过核酸检验证实38份标本为阳性,HBsAg检验确定阳性为2份。

阳性检出率为21.20/万(52/2452),确认阳性率为16.31/万(40/24521)。

在确认为阳性的40分标本中,HBsAg检测结果为单阳的为10份,经核算筛查则均为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漏诊率为12.23/万(30/24521)。

经核算筛查及确定14份标本均为阳性,HBsAg筛查则均为阴性。

3 讨论
核酸检验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高的特点,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核酸检验检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要高一些,灵敏度比较高,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后有漏检的现象,将两种检查方式相结合,可有效的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有研究显示[3-4],经核酸检验缩短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窗口期,进而降低了输血的风险。

综上所述,核酸检验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检验灵敏度比较高,缩短了窗口期,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旷洁平.应用核酸检测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10):2344-2345.
[2] 周晓鹏.核酸检测在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0):49-50.
[3] 曾少丽.核酸检测在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7,15(5):28-29.
[4] 梁启忠,程玉根.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9(22):3265-3267,3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