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书笔记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一、民间音乐艺术总论1、中国民族音乐: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2、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流传世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3、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4、民间音乐的6个特点(要结合例子)A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老百姓自发口头创作的,并且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历代人的改编加工,大多数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B .乡土性:也成地域性、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不同的地理、人文化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语言特征(方言)、性格特征(粗犷、细腻)、音乐特征(北方七声音阶+大跳音程+热情奔放,南方五声音阶+级进音程+风格细腻)、体裁特征(渔歌、牧歌、山歌等)。
C . 即兴性:原因在于口传心授,没有乐谱的限制D .流传变异性:如《茉莉花》,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地域性和即兴性,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
E .民众性:民间音乐来自大众,真实反映大众的思想意志,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质朴健康。
F .多功能性:他娱、自娱。
情感沟通、传播知识、历史、生产技术、治病。
5、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各自特点A .中国乐系:音乐带腔性(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拉、推,演唱中的摇声)、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均分律动(散节拍、散板)、织体的单声性。
B .欧洲乐系: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完整的七声音阶,使用规整节拍,没有散节拍。
C .波斯—阿拉伯乐系:塔吉克族和维吾尔族。
音乐有条件地带腔,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没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节拍上有均分、非均分律动,织体有单生性、多声性。
二、民歌艺术1、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
传统民歌的创作者和创作年月是不确定的,它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读后

弘扬传统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传
统音乐概论》读后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多元文化。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统音乐更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力。
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社会思想和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也是悠久的,它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山歌,到后来的戏曲、民间歌谣等,每一种音乐都代表着一个时代,每种音乐都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如今,传统音乐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弘扬传统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研究。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研究,把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研究透彻,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宣传。
其次,要注重传统音乐的教育。
我们应该把传统音乐作为教育课程来教授,把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让学生研究传统音乐,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
最后,要加强传统音乐的宣传。
应该大力宣传传统音乐,把传统音乐更多地推广到全社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传统音乐,把传统音乐带入大众,让大众了解和参与传统音乐。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多元文化。
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
只有把传统音乐更好地发扬光大,才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民族音乐概论知识点

学,音乐本体研究,音乐科学,人文哲学,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的只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音乐,其中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 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只有本 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
(牧童短笛——是钢琴演奏的,不属于传统音乐)…词曲)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1,2,汉代“诗经”(孔子编)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为四言体。
战国后期:《楚辞》楚国屈原汉武帝《乐府》、《相和歌》加伴奏、代表作《孔雀东南飞》220-589)湖北“西曲”、江苏“吴歌”、“徒歌”(无伴奏) 618-907)曲子,渐脱民歌雏形,是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艺术。
宋(960-1279).“宋词” 1、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2、 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的镜子。
3、 民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按体裁和样式:(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4)唱歌以及多声部歌曲界定: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用于劳动的歌曲分类: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工号子 捕鱼号子特征:(1)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2)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3)音乐表现受劳动强度限制 一领众合 表演形式:多无伴奏 一领众合 曲式结构:(1)趋势短小,在劳动中反复歌唱。
(2)曲调起伏较大,节奏自由,音域宽,拖腔长。
(3)曲调起伏较大,复调性质 界定:泛指“劳动号子”之外的一切田野民间歌曲 分类:(1)高原山歌——高亢、嘹亮、粗犷、有力。
(2)平原山歌——明快、流畅。
(3)草原山歌——开阔、热情、奔放。
一般特征: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情感,节奏较自由,演唱伸缩性较大,抒情性强。
形式:(1)高腔山歌:流行于高原区,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多跳进,拖长腔,节奏富有变化。
如:青海“花儿” 苗族“山歌” (2)平腔山歌(3)矮腔山歌(4)多声部山歌 畲族:双音 侗族:双音 壮族:山歌结构曲式(1)二句体、四句体,是山歌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曲式。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心得体会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乐由情起”,这句话是说中国民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
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正是这情让孩子们深入地挖掘中国民间音乐的内涵,进而为提高学生的中国民间音乐素养铺路搭桥。
“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
中国民间音乐课上根据中国民间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意境,使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中国民间音乐作品抽象的美。
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就能够提升审美情趣。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课堂中我的评价极为开放,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情景。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拥抱形”,”圆形”的座位层次。
这些做法不只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
这种形式的排位方法,学生的兴致得到极大地提高。
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调。
”这就说明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课堂教育活动,总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为改一改以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紧张严肃的局面,我根据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讲故事、听中国民间音乐、做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曲艺音乐:又叫说唱,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的功能为主,兼有抒情的功能。
按照艺术风格,汉族的曲艺种类分评话,鼓曲,快板,相声;说唱音乐部分根据主奏器乐、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宋元时期,曲艺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曲艺音乐的特点:1在唱词与曲调方面,说与唱相结合,形成口语化的说唱风格。
(以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半说半唱、数唱、数板等多种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2在表演形式方面,表演形式分为:单口唱(峡北说书、浙江道情)、对口唱(河南坠子)、帮唱、拆唱(广东粤曲)、群唱、走唱(二人转)。
3在唱腔结构方面,分为板式变化体,曲牌连套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结构。
板式变化体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采用板式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
它具有对比鲜明而丰富的节奏、板眼速度和腔调的变化,能够表现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
曲牌连套体有多种不同的唱腔组成。
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
主插体是在板式变化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形成。
4在调性结构方面,大多数作品为单一调式或同宫系统转调,也有移宫犯调现象。
5在伴奏乐器方面数量一般较少,多数为弦乐器与节奏性乐器,而且由演唱者自己掌握。
曲艺音乐的类型:1鼓词类,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极为特点。
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
琵琶等。
2弹词类,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后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一带。
如苏州弹词。
伴奏以琵琶,三弦多弹拨乐器为主,有演唱者兼操。
其音乐曲调性很强,擅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抒情的“开篇”小段。
3道情类,又叫渔鼓道情,源于唐代。
后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与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
曲种有湖北渔鼓,河南坠子等。
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和简板。
唱腔大多比较简单,吟诵性强。
民族音乐概论笔记整理

什么叫说唱?有什么形式?说唱亦称“曲艺”,曲艺形式分为:a:只说不唱(相声);b:又说又唱(说唱);c只唱不说(京韵大鼓)双头人:一人持八角鼓击节拍自唱,另一人用三弦伴奏岔唱:一个人唱群唱:多人演唱拆唱:有三五个演员分角色表演苏州弹词主要乐器——三弦京韵大鼓:原来叫木板大鼓,来自沧州河南,但不是普通话,后刘宝全把河南口音改成了北京话,所以叫京韵大鼓。
什么叫曲牌体?什么叫板腔体?两者有何共性?曲牌体叫做联曲体,按照剧情需要和一定的格式,把已有的曲牌联接成一套音乐结构。
板腔体以突出各种节拍、结构、节奏、速度的变奏。
两者的共性:a:都是戏曲。
b:大多情况下都是“散慢中快散”这样的布局。
二人转表演“四功一绝”——说唱做舞技说唱艺术特点?叙事性强四川清音与单弦的相似之处?a:都是上下句 b:在中间插入若干曲牌c:在六句的唱腔里,在第三、四间插入若干个曲牌的结构在二者中出现。
苏州弹词:理(情节合理)味(回味无穷)趣(妙趣横生)细(细节生动)奇(结构奇巧)每个声腔包括哪几个剧种为什么京剧流传至今?影响最大?a:京剧把来自南方的妩媚,北方的高亢活泼结合起来,同时还吸收了其他的声腔和民间音乐,使其表现力大大提高b:受皇室的喜爱c:传到民间受老百姓的欢迎所以说明了开放的重要性昆山腔,在明朝,经过魏良辅改造,加工成为了昆腔(也有人叫做水磨腔),分为散曲:没有说白、清唱集曲:同一宫调或笛色的曲牌套曲:同一宫调或笛色的曲牌整个按照——引子、正曲、尾声的布局连接起来北昆大多使用其声音接,南昆大多使用五声音阶京剧:唱念做打(念——念白、韵白)高腔的特点:a:不用管弦乐,只用锣鼓伴奏b:人声帮腔c:大多使用五声音阶,d:滚唱(在一个比较规定的词格新增的文词,梆子腔的叫做滚板)梆子腔特点:a:起源于我国西北b:属于板腔体c:闪板加有板无眼(叫滚板,一般带哭,现叫哭板、哭唱)d:使用七声音阶e:主奏乐器通常是板胡f:花腔(嗨嗨~~)g:紧打慢唱h:风格高亢激越皮簧腔:由二簧(东南)西皮(西北)组成的,由京剧完成二簧:婉转平稳,端庄凝重。
《民族音乐概论》考点

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不是当代创造的音乐。
在我国一般把清代以前的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入此范围。
学术界把它分为: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
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
一、民间音乐: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历史悠久~ ①首先,与我国其他音乐门类相比,民间音乐在品种上最为丰富多样,曲目数量浩如烟海;②其次,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以及近代作曲家写作的专业艺术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曲调来源和艺术手法;③民间音乐比其他传统音乐的旋律更动听,风格丰富多彩,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分五类:①民间歌曲②民间舞蹈音乐③说唱音乐④戏曲音乐⑤民间器乐特点:①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百姓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传播。
)②乡土性③即兴性④流传变异性⑤民众性⑥多功能性我国民间音乐体系:1中国乐系(中国、亚洲周边国)2欧洲乐系3波斯—阿拉伯乐系☆民歌与人们的生活:1 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2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人生礼仪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3礼仪方面有重要作用;4具有祭祀与驱邪功能;5在促进人们生产活动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起源生活反映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维持社会发展民歌的艺术特点:1)民歌的歌词大多通俗易懂,并带有各地民间语言独特的气质魅力。
2)民歌的曲调大多比较短小,材料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晰流畅,易于记忆。
3)民歌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令人过耳不忘。
☆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的差别:民歌是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结合上面材料写)。
专业创作歌曲是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在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创作的歌曲。
二、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产生并运用于劳动中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是民歌中最早产生的体裁。
《中国民族音乐》书评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8期 总第543期
《中国民族音乐》书评
田嘉兴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笔者这篇论文主要是对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这本书籍知识点的梳理以及个人的一些评价。王耀华主编的 这本《中国民族音乐》主要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发展历程。首先,绪论部分,主要解 释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含义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类别,其次,各章节内容以地域性为主,分别介绍了中国各地区的民 族音乐,最后,主要以中国传统音乐的三个音乐体系(中国,欧洲,波斯—阿拉伯)为主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介绍和 说明。本文将结合这些内容以及个人的一些评价和分析对此书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结构;”;(4)位于粤,桂,湘边界的 南岭,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楚,粤文化的分界线,南侧包括了第十四 章“岭南音乐”,东侧包括第十六章“客家音乐”;(5)位于豫, 鄂,皖交界处的大别山,起到了分割长江,淮河及楚,越文化的作 用,其北部包括第五章“中州音乐”,其西部包括第八章“荆楚音 乐”,其东部包括第六章“江淮音乐”,第七章“吴越音乐”; (6)西南地区的横断山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其西部 为青藏高原包括第十一章“青藏高原音乐”。东部为云贵高原,包 括第十章“滇黔桂音乐”;(7)东南侧的武夷山,该地区的音乐文 化包括了福建和台湾两地的音乐文化,即十五章“闽台音乐”;此 外在我国的西北边陲还有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地区,即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该地区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因为民族众多造就了“多元 的文化”,即包括第十三章“新疆高原与绿洲音乐”。第二部分, 即以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古代音乐文化可以划分:(1)中原氏族 文化中心,该地区位于晋,陕,豫地区,该地区音乐包括“秦陇音 乐”“三晋音乐”,中州音乐;(2)黄河下游氏族文化,其中心地 区在山东,苏北一带,该地区音乐包括“齐鲁燕赵音乐”等;(3) 甘,青氏族文化,该地区中心在洮河,湟水一带,与中原氏族文化 相接;(4)北方草原氏族文化,该文化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宁 夏,新疆一带,主要音乐文化即“北方草原音乐”,“新疆高原与 绿洲音乐”等;(5)东北氏族文化,该地区文化以辽河为中心向四 周扩散,即“关东音乐”;(6)江汉氏族文化,以湖北省为中心,向 长江中游一带扩展,先秦时期高度繁荣的“楚文化”就是在这个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地区的音乐主要有“荆楚音乐”;(7)长江下游 氏族文化,该地区包括长江下游及浙江嘉湖平原,该地区的音乐文 化,即“江淮音乐”,“吴越音乐”;(8)华南氏族文化,该地区主要 包括江西,两广,福建,台湾等地,该地区的音乐文化,即“岭南 音乐”,“闽台音乐”,“客家音乐”,一部分的“滇黔桂音乐”等。 最后,作者在第十七章主要阐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作者 从前面叙述的音乐构造和特征来分析,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音乐 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闫娜【摘要】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年轻且新兴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历程并不长,对于我国学者来说则算是一门“舶来品”。
伍国栋老师出版的《民族音乐学》则是中国首部论述民族音乐学的专著,他的研究在中国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意义,为学界提供了学术榜样,树立起了一面旗帜,其后诸学者的相关论文与专著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作为学界的领航人,他的学术研究与意义自不待言。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1页(P86-86)【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调查【作者】闫娜【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民族音乐学是属于音乐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所涵盖的研究范畴与对象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动辄就牵涉到许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性质,这是一门具有兼容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学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等于选择了寂寞,我们要坐得住冷板凳要守得住浮华,耐得住寂寞,还要做好准备长期吃苦的思想准备,从历时的角度纵观学域内的前辈,无一不是集各种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可谓是一位杂家。
学科性质要求研究者要具备较高的广博的文学涵养、一定的文字功力和跨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储备,因为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我们所学习的目标就不应仅包括本学科所拥有的作为知识的基础理念、发展脉络,治学特点等,我们还要广泛涉列、触类旁通地去探索相关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习,因为伍老师曾经指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有着母源性质的直接影响与关联,民族音乐学的学习离不开人文社科的观念与方法支撑,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则是民族音乐学学习的基础。
“①说它具有前瞻性是指我们的学术研究一定要站在学术前沿,要与世界的发展同步,还要广泛关注与之相关并影响深远的其他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与讯息。
1980年6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术讨论会”正式确立了民族音乐的概念,标志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音乐学领域逐渐确立了它自身的音乐学分支学科地位。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读后感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小嘀咕,想着传统音乐嘛,会不会是那种特别严肃、刻板的东西。
结果,王耀华先生就像一个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这个音乐小菜鸟一头扎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书中讲的那些传统音乐类型,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就拿民间歌曲来说吧,我之前只知道些什么“茉莉花”这种大众都知道的,读完书才发现,原来每个地区的民歌都像是那个地方的“声音身份证”。
陕北的信天游,那调调一起,我仿佛就看到了黄土高坡上的汉子们对着天空扯着嗓子唱,歌声里都是那种旷野的自由和生活的质朴。
南方的一些民歌呢,又像是小桥流水,委婉得很,像江南水乡的姑娘在轻轻诉说着心事。
而且每种民歌的产生都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就特别有趣,感觉音乐不再是孤立的音符,而是和人们的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文化密码。
再说到民族器乐这一块,那些古老的乐器简直像一群有故事的老爷爷老奶奶。
二胡拉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它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人,有时候拉的曲子悲悲切切的,像在诉说着生活的苦难;有时候又欢快得很,像是在庆祝丰收。
古筝呢,就像一个优雅的古代女子,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抚,那声音就像珠子落玉盘,清脆又迷人。
我还从书里知道了不同乐器的组合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就像一个超级乐团,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角色,配合起来就能演奏出世间百态。
戏曲音乐这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看戏曲总觉得那些演员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咿咿呀呀地唱,有点难懂。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京剧里的生旦净丑,每个角色的唱腔都不一样,就像不同性格的人说话的语调不一样似的。
而且戏曲里的音乐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各种曲牌、板式就像盒子里的魔法道具,演员们用这些道具把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
越剧呢,就像江南的柔风细雨,那唱腔甜得让人心里发软,昆曲则像一个古老的贵族,透着一种高雅的气息。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敬意那是蹭蹭往上涨。
以前总觉得流行音乐才是最酷的,现在才明白中国传统音乐那是酷得有深度、有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史读后感

中国民族音乐史读后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令人着迷。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名为《中国民族音乐史》的著作,对于这一领域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读后感中,我希望能够分享一些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史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首先,在阅读《中国民族音乐史》时,我深深地被中国民族音乐的多元性所震撼。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
从月琴、二胡到葫芦丝、琵琶,每一种乐器都承载着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古代,这些乐器扮演着重要的社交和文化角色,同时也反映出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史的了解,我对于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其次,中国民族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独特的变迁和发展。
在书中,我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音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是古代的宫廷音乐,还是近现代的农民歌谣和革命歌曲,每一种音乐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于音乐本身的探索,更是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解读。
另外,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也经历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我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音乐人如何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的案例。
这种创新不仅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还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最后,在阅读《中国民族音乐史》时,我对于音乐的力量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传递功能。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分享和传递自己的感受。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让人们在欢乐、悲痛、思考和祈祷中得到心灵的宽慰和启迪。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由伍国栋先生的所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是我国比较早地论述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 这门年轻的学科专著, 在此之后国内才有一系列相关书籍的出版, 如2002 年由杜亚雄编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1992 年冯步岭编著的《民族音乐基础教程》等等。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 它是一个复合词语, 由“民族学(Ethneiogy) ”“音乐学(Musiciogy) ”两个概念复合而成,在未使用这一称谓以前, 它曾被广泛地称为“比较音乐学” ,直到1950年, 荷兰音乐学家, 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金斯特在他的《民族音乐学》一书中首次使用“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 由此, “民族音乐学”作为学科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
伍国栋先生的这本《民族音乐学概论》架构清楚,论述全面, 行文简洁,通俗易懂,诚如作者在引言中所讲, “为这门学科深感兴趣的学习者们提供一套相对完备、系统并更多联系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实践的基础读本”。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1. 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其定义;2. 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3.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念;4. 实地调查的理论及方法;5. 描述与解释;6. 民族音乐学著述类型;7. 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论文及其写作, 在每一章节下面对标题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如果把他们再概括一下的话,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章)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关系,第二部分(3-5)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及其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第三部分(6-7 章)民族音乐学的著述类型与论文写作。
笔者在上大学阶段曾学过民族音乐欣赏课, 后来又辅导过学生,工作之余也会经常听听民族音乐, 但其实未能真正对“民族音乐学”这一概念进行思考, 也不能说清楚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国乐以及民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阅读本书, 对照一些音乐词典和相关资料, 现在对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有了一定认识对于这本《民族音乐学概论》有一些感受和想法, 总结如下:1. 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 曾经看到有关比较音乐学的介绍, 书中讲到王光祈, 他是我国第一个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音乐史的, 也是第一个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论述的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个民族所创造的音乐艺术形式,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概论。
首先,历史是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必要条件。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最早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商颂》。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和融合日益丰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体系。
从古代皇宫廷乐到农民的歌谣,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其次,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也是值得探讨的。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丰富的旋律、特有的音色和独特的节奏而闻名。
中国古典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这些乐器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音乐技巧。
此外,中国民间音乐也有其特殊之处,如苏州评弹、四川川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也体现在其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在差异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多样性的特征。
最后,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艺术修养和身份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族音乐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被应用到西方交响乐中,丰富了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出和教学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为促进世界各国的音乐交流和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其独特的特点和世界影响,展现出中国民族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需要将中国民族音乐与国际音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的收获与体会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的收获与体会首先,通过艺术概论课,我了解了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音乐的,绘画的,建筑的,舞蹈的……知道了像外国音乐有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现代音乐等流派;中国画重写意,西方画重写实;希腊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风格上的不同……这些艺术常识。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百科书式的人,这很难,所以才要更努力。
多了解些知识总是好的,虽然这并不会在物质上带给我多大利益,但会让我在精神上收获颇丰。
通过音乐,绘画,建筑,舞蹈都能看到一个人的小宇宙,看到芸芸众生的不同,或听或赏,便可在一个个艺术家的灵魂世界里徜徉。
音乐,绘画……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想来是真切的感动了太多人,这感动历久弥新,穿越国界,穿越种族,穿越时空,今时今日魅力依旧,并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有时你看到一幅画,会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有时你听到一首歌,会有命中注定的惊叹,这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感动。
很难用言语去描述,你只是心里面无比清楚地知道就是它。
我享受如此奇妙的际遇,不知道下一刻那一首歌,哪一幅画会把你的心击中,因为未知,才期待。
课堂上老师展示了很多作品的图片,我没有全部记住,但有实实在在地记住了几幅画,看到的第一眼会在心里感叹好美,就像雨后清晨的泥土芬芳,夜幕时分的灯火璀璨,这份美好千金不换。
除此之外,很喜欢视频的形式,将聆听音乐和观赏建筑、名画结合起来,趣味加倍,我想这样更能调动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应该保护古建,爱护文物,去游览观光时,作为游客不要在景点乱写乱画。
把你的名字刻在建筑上,你也不会因为这样就能和它一起不朽。
也真的希望各省市都能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古迹。
自然名胜,人文名胜都一样珍贵。
现代化的快节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短期内来看拆了古建,建高楼大厦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长远来看却是永久的损失。
经济发展可以慢慢来,稳中求进,文化古迹没有保护好,想复原就太难了。
不要让今天做的决定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中国民族音乐学习总结

中国民族音乐学习总结姓名:王康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学号:2009271040 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
——高尔基一、概述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个浩瀚的大海。
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
民族民间器乐,约有二百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无法数计。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的曲艺约有二百多个曲种。
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
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
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牌、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无法数计。
戏曲音乐由于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又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注意与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
如《迎来春色换人间》就体现了上述特征,这一唱段,作品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予以精雕洗琢,深刻地表达了剧情,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情节给人以麦的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参考书目
题题
特征
学生
历史沿革
曲目
理论
音乐
中国
类别 分析
文化
艺术
器乐
内容
传统
地位
民间
舞蹈
目录
01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总 编委会
02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编辑委员会成员
03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序
04 绪论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总编委会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编辑委员 会成员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
绪论
二、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主要特征
上篇 民间音乐
1
第一章 民间歌 曲
2
第二章 舞蹈音 乐
3
第三章 说唱音 乐
4
第四章 戏曲音 乐
5
第五章 器乐与 乐种
05 上篇 民间音乐
06 下篇 宗教、祭祀音乐
目录
07 图片目录(参见插页)
09 后记
08 本著作参考书目
本书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八章,内容涉及民间音乐,宗教、祭祀音乐。本 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书为音乐院校专业基 础课的理论教材,其内容经过适当选择与调整,同时也适用于普通大学音乐必修课及师范院校的教学。
第二节 说唱音 2
乐的类别与艺 术特征
3
思考题(3-6 题)
4
附: 一、本章 学生参考书目:
5 二、听辨与分
析曲目(4-7 种):
1
第一节 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后笔记
赵昭
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思想停止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学生来到学校为的是学习知识,而知识是学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
现在的小学生看到的见到的事物也是越来越多,想要从老师这里获取的知识也不在局限在课本上了,学生要学习,老师更要进步。
读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所是好书呢?对学生有用的书就是好书。
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歌曲都显得没有兴趣,而对于听不清楚歌词,节奏悠长的流行歌曲却听几遍就会。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古代人们耳中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好奇我找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这本书共有两册,一册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文字部分》和《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谱例部分》,基本内容是围绕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大类别即: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而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发展脉络,体裁分类形式,音乐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和知识。
同时,这本书兼顾汉族与少数世族的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的音乐形态做了细致分析,并附以完整的谱例对其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进行介绍;对宗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也做了一般性叙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对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国音乐史的发展也有了肤浅的理解。
中华古乐,源远流长。
史实为证中华文明是古乐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承载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也埋藏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皆蔚为大观。
历史蹉跎,许多曾经广为流传的乐章已成残曲败谱,甚至于成了千古绝唱,更有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乐器到如今却已埋骨黄沙,永久的失传了。
诸多怀古之辈,一直不停的追寻着民族古乐的芳踪,却也只能触其冰山一角。
古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固有局限,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乐谱符号也与现今的通用七音不同。
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民间攻于笙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这类古琴大家和家喻户晓数千年的《高山》和《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齐出,百家争鸣,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发展得相当繁荣,儒家、墨家、道家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思想,更有人将那时的宫廷贵族乐和民间乐喻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唐朝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在这盛世天朝下自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此时外来文化的传入也囊括了音乐。
两宋时期,中原烽火不断、动荡不安,而随着市民阶层的膨胀发展,流行的器乐便由宫廷乐转向了多以描述市民生活为主的曲子,谓之“词调”。
元朝,最盛行的莫过于元剧,而元剧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杂剧大多一本四折,每折音乐限用一个宫调。
而杂剧曲牌也多借鉴元代以前的词调和民曲,杂剧的风格比较豪放粗犷,很有北方民族的狂野大气。
而元代也颇为流行的散曲也是结合了器乐的音乐表现形式,一般是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今乐府”。
散曲节奏舒缓,旋律婉转,风格清雅纤细,一般在烟花场所演唱。
在元灭以前,音乐都还没涉及太多现实主题,大多以宫廷乐或者戏曲为主。
而及至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较快,音乐内容也变得现实且世俗,形式生动而质朴,民歌在百姓间一直广为传唱。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自己独特的元素已然不多了,热爱古风的人虽然不少,但能工于民族器乐的演奏者已经屈指可数了。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新生期、整理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
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
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民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
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
中国民族音乐新生期约在公元4世纪至10世纪,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
其结果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
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做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
中国民族音乐的整理期约在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这一时期包括辽、宋、金、明、清。
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
音乐文化方面则
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
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
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
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
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
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
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
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
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
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长此以往,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
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对于当代的音乐教育,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1、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2、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
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总之,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它是中国人民自己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
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
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
从长远来看,它
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从文化多元角度出发,我们占世界人口1/4的中华民族有必要有责任保留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它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能一枝独绣,充分放射出其独特璀璨的光芒。
即使在未来国家民族消亡的时代,民族音乐仍应作为文化物种加以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