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信号与系统》英文名称:《Signals and Systems》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90学时,均为理论课。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信号与系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电信号与电系统的分析与求解,在现代电子类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中,起着建立数学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桥梁的重要作用。

对信号与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学员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原理》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后续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1.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

2.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渗透素质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3.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尤为重要。

由于这门课是利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信号求解系统,所以在一开始接触时很多学员会不适应,将理论从实际中抽象出来需要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教学活动中,教员应该有意识地找出实际学习生活中学员可能接触到的一些例子,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帮助学员完成这一思想转变,从而使学员开始学会使用理论工具来分析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际通过数学这座桥梁联系到一起。

在教员的启发引导和实例教学的作用下,建立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教与学的结合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员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以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就要求教员能够在这门看起来枯燥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能够让学员发现乐趣,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A
B
C
D
信令流程
包括呼叫建立流程、呼叫释放流程、位置 更新流程和切换流程等,涉及多个网元和 接口之间的协同工作。
Um接口
连接MS和BSS之间的空中接口,采用无线 通信技术,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
2024/3/24
19
05
CATALOGUE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2024/3/24
20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3/24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4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
2024/3/24
01
CATALOGUE
课程概述与目标
3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掌握OFD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在移动通信中的 应用,如4G/5G中的OFDM技术。
2024/3/24
15
04
CATALOGUE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2024/3/24
16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基站子系统(BSS)
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 信台(BTS),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 和处理。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
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和访问 位置寄存器(VLR),负责呼叫建立 、保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2024/3/24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提供网络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配置 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 理等。
移动台(MS)
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 块(UIM),是用户使用的设备,负 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大学二年级信息工程课教案信号与系统

大学二年级信息工程课教案信号与系统

大学二年级信息工程课教案信号与系统【大学二年级信息工程课教案】信号与系统【引言】信号与系统作为信息工程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二年级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电子与通信知识的重要任务。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原理与应用,为将来在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等;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方法,如离散/连续时间信号的表达和运算;3.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和卷积等;4.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等;5. 学习应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滤波器设计等。

【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1.2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1.3 时变与时不变系统2. 信号的数学表示方法2.1 离散时间信号与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2.2 时域离散信号与频域连续信号的转换2.3 时域连续信号与频域离散信号的转换3. 信号的时域分析3.1 冲激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3.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4. 信号的频域分析4.1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与性质4.2 频域表示与逆变换4.3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与性质4.4 频域表示与逆变换5. 应用信号与系统5.1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2 信号的滤波与滤波器设计5.3 信号采样与重构【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应用信号与系统知识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信号与系统原理的理解;4.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与互动,促进思维碰撞与知识共享。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公开课信号与系统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公开课信号与系统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公开课信号与系统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公开课信号与系统分析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从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以及信号与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是指携带有用信息和数据的电波或电流,它可以是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系统是指处理信号的一种装置或方法。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涉及信号的分类、信号的特性、系统的分类以及系统的特性等。

在信号的分类中,常见的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是指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离散时间信号是指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在信号的特性中,常见的包括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能量信号是指信号在有限时间内的总能量有界,而功率信号是指信号的功率在无限时间内是有限的。

系统的分类主要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非线性系统则没有线性关系。

在系统的特性中,常见的包括时不变系统和时变系统。

时不变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不随时间变化,而时变系统则随时间变化。

二、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为了方便分析和处理信号与系统,我们需要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表示。

连续时间信号可以用函数表示,离散时间信号可以用数列表示。

连续时间信号的数学表示主要包括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等。

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学表示主要包括信号的取样、量化和编码等。

在系统的数学表示中,常见的包括系统的冲激响应、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等。

系统的冲激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为冲激函数时的输出响应,传递函数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频率的响应情况。

三、信号与系统的应用信号与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与系统分析可以用于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信号的传输和接收等方面。

在控制系统中,信号与系统分析可以用于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系统的控制和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Lec)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Lec)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
描述方程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 由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表示,如 Laplace变换、Z变换等。
冲激响应
系统的冲激响应h(t)是系统对单位 冲激信号δ(t)的响应,可以用来描 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阶跃响应
系统的阶跃响应g(t)是系统对单位 阶跃信号u(t)的响应,可
极点
系统函数的极点是使得系统函数 值为无穷大的复数点,对应于系 统的稳定性。
02
零点
系统函数的零点是使得系统函数 值为零的复数点,对应于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
03
极点与零点对系统 性能的影响
极点和零点的分布决定了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稳定性以及动态 性能。
系统响应的计算方法
02
CATALOGUE
信号的基本特性
信号的时域特性
周期性
信号在时间上重复出现,具有周期性。周期 是信号重复一次所需的时间长度。
连续性
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不断的,即信号在任意 时间点都有对应的值。
确定性
信号在时间上是确定性的,即信号在任意时 间点上的值是确定的。
可变性
信号在时间上是可变的,即信号在任意时间 点上的值可以改变。
定义
系统的幅度响应是描述系统 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幅度变化 。
分类
最大幅度、最小幅度、平均 幅度等。
意义
幅度响应决定了系统对不同 频率信号的增益,影响信号 的强度和信噪比。
系统的群延迟响应
定义
系统的群延迟响应是描述系统对信号的群延迟效 应。
分类
恒定群延迟、线性群延迟等。
意义
群延迟影响信号的传播速度和波形,对信号的完 整性、失真度和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导言《职业技术教育法》规定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依据产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开设课程,提高学生适应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可靠稳健,能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职业技能人才。

为了使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促进产教融合,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制定了全国版电子工程课程标准。

标准结构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课程目标2.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3. 实践教学环节4. 评价与考核5. 师资队伍与条件保障6. 学生实践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在电子工程领域中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 具备电子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 具备整体把握电子系统、网络系统、微处理器和单片机系统的能力。

3. 具备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创新与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电子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方面。

本课程总共学时350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学时为250学时,实验教学学时为100学时。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实验教学学时制定为100学时,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做电子器件的能力。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本电子器件的检测、使用和调试2. 电子元器件拼配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3. 电子电路的设计的能力4. 采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和PCB的设计,并能够实现电子电路的布局和制图5. 电子项目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评价与考核针对本课程的研究效果,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1. 平时成绩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分析3. 带有设计任务的论文或项目4. 毕业设计师资队伍与条件保障本课程所需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 通晓电子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2.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背景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

教案信号与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信号的分类与性质。

3. 理解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4.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5. 培养分析和处理信号与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概述1.1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1.2 系统的定义和特征1.3 信号与系统的关系2. 基本信号的性质2.1 常用信号的定义和特点2.2 奇偶信号与周期信号2.3 指数信号和复指数信号3.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3.1 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3.2 连续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3.3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4.1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4.2 离散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4.3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5. 线性时不变系统5.1 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2 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和表示6. 信号和系统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表示关系6.1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6.2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重构6.3 采样定理和抽样定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教师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信号与系统的性质和运算。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重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和表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信号与系统教材。

2. 电子实验设备:电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七、教学反思: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专业课程标准

电气专业课程标准

电气专业课程标准1. 引言电气工程是现代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通信工程等多个领域。

为了确保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电气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2. 目标电气专业课程标准旨在确保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师。

具体目标包括: - 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提供学生在电力系统、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和通信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电气专业课程应包括以下核心课程: - 电路理论与实践 - 信号与系统 - 电气工程概论 - 电机与驱动技术 - 数字电子技术 - 电力系统工程 - 自动控制原理与技术 - 通信原理与技术此外,还应设置以下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 电力电子技术 - 智能电网技术 - 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 - 雷电防护技术 - 无线通信技术电气专业课程应采用综合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确保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实习和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项目或毕业设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5. 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电气专业课程的评价与考核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 课堂测试: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和学习笔记的考查,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 实验报告和实习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和实习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 项目报告和设计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报告和设计成果,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掌握情况;- 毕业设计评审: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报告和答辩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掌握情况。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教师或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课程受欢迎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信号与系统课程名称(英文):Signals and System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 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2110015周学时:3 总学时:48 学分: 3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电路分析基础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本课程大纲是根据高等教育要求,为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而制定的。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四年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其它许多学科的基础,是工科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所修课程中最有收益而又最有用处的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概述、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

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号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变换域的各种分析方法,准确理解有关系统的稳定性、频响、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重要物理概念。

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所提高。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这条主线,对线性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等数学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课程中各个理论的系统性较强,数学推导比较严密,但是在内容中不苛求数学上的系统和严密。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前言该课程在本专业中是核心课程,对《数字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有实际的应用意义,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环境走向现实环境,这门课让学生学到很多适用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岗前培训的功效。

该课程可以面向目前的通信部门就业,包括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当然可以到卫星通信公司就业,也可服务我国的国防事业,可见该课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重中之重的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无线通信技术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编码:0610224.学时:605.适用专业:通信技术(二)课程性质《无线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移动网络、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无线传输技术。

为未来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主要针对通讯设备生产商(中兴、华为)、设备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以及工程外包公司、业务代理商、通讯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的工程、维护、销售、生产、监管等相关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结合移动通信的特点,让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完成工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团队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程以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对通信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无线通信技术为主线,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考核项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1)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岗位工作流程与典型的项目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并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职业院校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遵循“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教学”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产生了具体的项目模块。

《信息光学》课程标准

《信息光学》课程标准

《信息光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信息光学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专业(理论)课的课程。

信息光学是近40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全息术、光学传递函数和激光的基础上,从传统的、经典的波动光学中脱颖而出的。

与其他形态的信号处理相比,光学信息处理具有高度并行、大容量的特点。

信息光学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成为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光电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未来从事光信息处理和光全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

该课程使学生能够结合光学信息处理和光全息的相关知识,开拓理论用于实践的方法和创新思路,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后续课程:光纤通信(三)课程设计思路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光信息理论知识,能够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光信息处理和光全息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职业应用技能:通过系统学习信息光学的傅立叶变换、基尔霍夫标量衍射理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光学成像和光学全息特性,空间滤波及光学处理的能力,并能具体运用到实际光学工程问题。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本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光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光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光信息处理和光全息的发展近况和运用前景。

(二)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使学生熟悉光信息处理和光全息的基本技术知识,能够针对具体的光信息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为今后从事光信息方面的生产,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教学内容(二)学时安排表“学时分配”中,“其他”主要指看录像、现场参观、课堂讨论、习题等教学环节。

四、课程实施针对信息光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以讲授法为引导与辅助,以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师生互动为主要内容,形成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电子工程优质课信号与系统分析

电子工程优质课信号与系统分析

电子工程优质课信号与系统分析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分析等方面内容,是电子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对电子工程中的信号与系统分析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

一、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信号是一种事物的特征或变化规律在一定时间内的表现,比如声音、图像等。

系统是指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的过程,它可以是物理系统、电子系统或者其他形式的系统。

信号与系统分析就是研究信号在系统中传递、处理和改变的过程。

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特性有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两个方面。

时域特性是指信号与系统在时间上的表现,包括信号的幅度、相位、波形等;频域特性是指信号与系统在频率上的表现,包括频谱分析、频率响应等。

二、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信号与系统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表示。

常见的信号有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两种形式。

连续时间信号是在连续时间域上变化的信号,可以用函数表示;离散时间信号是在离散时间点上变化的信号,可以用数列表示。

系统也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常见的有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系统)。

LTI系统具有线性性质和时不变性质,可以用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表示。

通过对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可以进行信号与系统的分析和理论推导。

三、信号的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信号与系统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信号的频谱分析可以得到信号在频率上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信号中包含的不同频率成分。

常见的频谱分析方法有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密度分析等。

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得到信号的频谱图。

功率谱密度分析可以得到信号的能量在不同频率上的分布情况,用于描述信号的频率特性。

四、系统的频率响应系统的频率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传递特性。

常见的系统频率响应有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两种形式。

幅频响应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情况,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或放大程度。

相频响应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相位的变化情况,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差异。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王晴;陈占国;郑传涛
【期刊名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年(卷),期】2024(46)1
【摘要】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全方位人才,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融合统一。

从课程知识点、敏感话题、杰出人物、实验实践等多角度深入挖掘“信号与系统”思政元素,并在课程中践行思政,在完成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及使命担当。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王晴;陈占国;郑传涛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课程思政视域下《信号与系统》的教学探索
2.“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
3.融入课程思政的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建设探索
4.融合中华优秀文化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5.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工科专业课线上教学方式探索——以《信号与系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理解常见信号的分类和特性;3. 熟悉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方法;4. 学习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信号与系统的实际测量与分析;5.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基本信号的生成与分析实验1.1 正弦信号的产生和观测1.2 方波信号的产生和观测1.3 单位阶跃信号和单位冲激信号的产生和观测2. 信号与系统的线性特性实验2.1 线性系统的特性分析2.2 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特性分析2.3 线性时变系统的特性分析3. 时域和频域分析实验3.1 时域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3.2 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的学习与应用3.3 频谱分析实验4. 常用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实验4.1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4.2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4.3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4.4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5. 采样和量化实验5.1 采样定理及抽样方式的实验验证5.2 量化误差的分析与实验验证三、实验要求1. 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实验的实际应用场景;2. 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数据的分析;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守则,注意实验安全;4.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四、实验器材和软件1. 示波器2. 函数发生器3. 信号源4. 滤波器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如MATLAB等)五、实验评分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将共同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其中实验报告占60%的权重,实验操作占40%的权重。

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实验操作的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装置的正确搭建、实验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六、参考资料1.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2. 《信号与系统实验导论》3.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及案例》4. 《MATLAB在信号与系统实验中的应用》5. 《信号与系统实验方法与技巧》本大纲根据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和课程目标制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Signals and Systems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信号与系统》是物理学(光电器件及其应用方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使学生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 变换的基本内容、性质,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方法(时域法、频域法、z 域法、s 域法、状态变量法),特别要注意建立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以及系统函数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建立起有关“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通信、信息处理等方面有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二)具体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准确理解信号与系统中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运用频域、复频域知识分析信号相关问题。

侧重培养学生频域思维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能力目标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编码050744011 课程类型及性质专业选修考试/考查考查适用专业物理学(光电器件及其应用方向)开课单位物理系总学时56总学分3.5通过学习,能准确描述信号及系统的特征,会通过时域分析信号及信号的输入输出关系;会通过频域分析解决简单工程问题;会利用频域、复频域解释信号相关现象。

3、职业素质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观察、思维、推理、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敬业、守信、高效、协作、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与素质,使学生能自觉树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习惯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电子信息各岗位对信号与系统知识的要求,按照以项目为主体,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设置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等三个项目,信号与系统的各知识点融入到各典型工作任务中,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驱动教学,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讨论等方法。
模块五:离散系统时域分析 1、教学内容
(1)常用典型序列及基本运算; (2)离散时间系统的描述与模拟; (3)离散时间系统的响应; (4)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卷积和。
2、教学要求
(1)掌握离散信号的概念; (2)熟悉离散系统的模拟框图; (3)掌握简单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 (4)掌握单位取样响应。 (5)了解卷积和。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也可结合案例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演 示、讨论等方法。
模块二: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 1、教学内容
(1)连续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2)连续时间系统的响应、连续时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 应; (3)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4)卷积及其性质; (5)连续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本门课程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进 行信号和线性系统分析。注重结合工程实际。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2、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 3、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4、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5、离散系统时域分析; 6、离散系统Z域分析。
六、重点和难点
2、教学要求
(1)掌握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 (2)熟悉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 (3)掌握电路元件的复频域模型和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掌握系统函数H(s); (5)熟悉H(s)零极点的概念; (6)了解系统的框图表示和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也可结合案例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演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也可结合案例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演 示、讨论等方法。
模块四: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教学内容
(1)拉普拉斯变换; (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3)拉普拉斯反变换; (4)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5)系统函数; (6)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7)系统的稳定性。
模块三: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四: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五:离散系统时域分析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六:离散系统Z域分析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八、说 明……………………………………………………………………………………………… 7
一、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分析 二、适用专业: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
术了较好学习和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建议学生学习该课程前,必须掌握数字电子技术、低频电子线
路、电路分析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模块三: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1、教学内容
(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的频谱、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 变换、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3)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4)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5)系统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2、教学要求
(1)掌握周期信号频谱的概念和常用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2)掌握信号频带宽度的概念; (3)熟悉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 (4)了解信号的无失真传输和信号通过理想滤波器的概念。
2、教学要求
(1)掌握Z变换与反Z变换; (2)熟悉Z变换的主要性质;
(3)掌握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4)掌握系统函数H(z);
(5)熟悉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单位取样响应的关系;
(6)了解离散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频率特性的概念。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也可结合案例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演
《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
教学标准
目录
一、 课程名称 二、 适用专业 三、 必备基础知识 四、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五、 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六、 重点和难点 七、 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二: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系统的初始状态; (2)掌握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3)掌握冲激函数的性质及冲激响应; (4)了解卷积的主要性质及卷积积分; (5)掌握连续系统时域分析中用卷积积分求零状态响应。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也可结合案例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演 示、讨论等方法。
2. 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通信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 新的教学内容。并积极采用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学效果。
1、重点
(1)建立描述系统激励与响应关系的微分方程。 (2)系统的特征方程、特征根的意义。 (3)系统全响应的三种分解方式: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自由响 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 (4)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5)卷积积分的定义、运算规律及主要性质。 (6)部分分式法,一些像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7)S域中电路KCL,KVL的表示形式及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根据时 域电路模型正确的画出S域电路模型。 (8)用单边拉普拉斯变换与S域电路模型,求线性时不变的响应,包括 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抽样信 号的频谱及其求解;抽样定理及应用。
2、难点
(1)建立描述系统激励与响应关系的微分方程。 (2)系统的特征方程、特征根的意义。 (3)系统全响应的三种分解方式: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自由响 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 (4)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5)卷积积分的定义、运算规律及主要性质。 (6)部分分式法,一些像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 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 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 习信号处理、网络分析综合、通信理论、控制理论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 础。
2、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主要讨论信号、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并通过一些实例分析, 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 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信号处 理、网络分析综合、通信理论、控制理论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6
6
2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
10
10

3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12
12
4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
12
12
频域分析
5
离散系统时域分析
12
12
6
离散系统Z域分析
12
12
合计
64
64
3、考核方法及手段
考核成绩由平时、期末考试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
占60%。
4、注意事项
1. 本教学基本要求从理论教学学时中留出10%作为机动学时,任课 教师需要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并为学生 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也可结合案例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演 示、讨论等方法。
模块六:离散系统Z域分析
1、教学内容
(1)Z变换、常用信号的Z变换; (2)Z变换的性质; (3)反Z变换; (4)Z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5)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6)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七、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教学内容
(1)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2) 常用典型信号;
(3)信号的基本运算与波形变换;
(4)系统的描述与分类、系统的模拟。
2、教学要求
(1)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2)熟悉基本信号的性质。
(3)熟悉LTI系统的概念。
(4)了解系统的基本部件及组成。
示、讨论等方法。
八、说明 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1)燕庆明.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湘淇.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2、模块学时分配

模块名称

理论教 实践教 学学时 学学时
小计
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