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设计(1)

沉淀池设计(1)
沉淀池设计(1)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煅烧烟气脱硫系统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湖南创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布署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我单位承建的烟气脱硫项目中,从2013.10.4开始试运行到2014.2.10结束运行,在实际运行中,脱硫塔系统,吸收系统,烟气系统,脱水系统都比较正常,所产生的故障在后段检修中发现问题得以解决,在运行中循环水是系统运行困难的根源,由于大窑运行时灰量太大,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因此在保留原有沉淀池的基础上,新增一组沉淀池及清灰系统,以确保脱硫系统支撑运行。

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的情况分析:

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尺寸为20m*7.0m*5*m,实际沉淀面积为157m2 ,主体沉淀体积787m3,,有效沉淀体积640 m3,脱硫系统的循环水量为600 m3,,出除脱硫塔底部沉淀和脱硫回水沟所存留的水,实际到达沉淀池的脱硫废水约为530 m3,,按照以上数据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的流速为7mm/s,长宽比为3-5之间,由于运行时灰量太大,沉淀时间内灰量太多,因此运行时体积逐渐变小,造成了流速过大,沉淀时间不够,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经我公司内部研究决定需新建沉淀池与曝气池。

一、新建沉淀池设计方案:

新增的沉淀池和原有沉淀池一样,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池的长宽比不小于3,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5m,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出灰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抓斗用来清除沉淀下来的污泥,采用行走悬梁电动抓斗,定期排泥。

1、沉淀池设计方案如下:

煅烧烟气脱硫系统新增加沉淀池是脱硫塔脱硫浆液和灰渣浆液经过氧化池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的地方。本工程沉淀池共计3座、氧化池1座,为钢筋砼方形水池结构。各水池侧壁为50×50cm闸板进水,沉淀后的清水经过回水沟出水,经环形回水沟收集后进入原沉淀池系统,沉淀后的污泥经池顶抓斗移出至沉灰室,厂方再定期安排装载机装车拖车灰室。

2、单个池体为方池,池壁高3.5m,池壁厚250mm,底板厚300mm,池壁与池底经250mm做止水带。

池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底板、侧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p8.(脱硫液PH达3能够满足,不需要做防酸处理。)

3、新建沉淀池必须保证脱硫系统工艺畅通,满足环保脱硫技术指标的要求。

钢筋砼烟道浆液水沟引至新增的沉淀池。

1、新建沉淀池一座,分成3个,单个尺寸为:长6m,

宽5m,深3.5m 。

2、曝气池1个,尺寸为:长3m,宽3m,深2.5m(曝气

管与石灰加药管相对应的移至到新建的曝气池内)

3、氧化反应效果是根据沉淀池体积计算。

4、中空皮带脱水机溢流水与滤布清洗水排流到原有的

沉淀池内。

新建沉淀池和原有沉淀池一起实际沉淀面积为247m3,主体沉淀体积1100m3,,有效沉淀体积920m3,,流速低于5mm/s,完全能够满足脱硫系统循环水运行条件。

3)选址:

1、余热锅炉厂房旁三号引风机处

(场地还需让真规划,周围设施和设备的基础,挡土

墙的承载力,单梁出灰效果不好,建议双梁吊效果

好)

2、与漿砌石护坡成水平

4)新建沉淀池出灰系统

1、出灰系统采用行走悬梁电动抓斗,当沉淀池内灰

尘达到一定池位时,控制电动抓斗将会灰抓起移至

滤灰池,暂定为5米*6米,虑灰池必须要将液体引至

沉淀池。根据抓斗及浆液情况调整,虑灰池四周建

围墙,并留有可装灰装载机的门及工作场地,具体

根据环保和甲方要求:(1.如新增沉淀池建好,电动

双梁抓斗及钢梁应在沉淀池上方设立一个检修平

台。

2现场要有照明箱,检修箱。

3沉淀池加装护栏。

4新增沉淀池出渣马路与碳素5#马路不在预算范围

内。加药管、曝气管、水管、电源、通过现有的桥

架铺设到指定的范围。

5散水,电器配置,防水等一次性考虑全面。

2、滤灰池然后通过装载机装车拉出现场)

行走悬梁电动抓斗在双卷筒铰车上,其中一组卷筒引一支钢丝绳,做支持使用,另一组引出一支做开闭使用。抓半张开后,落到沉淀下来的污泥上,收拢开闭钢丝绳,钢丝绳拉动横梁,使两腭板闭合,斗里装满物料,起升支持钢丝绳吊起抓斗,经行车送到卸料场地,支持钢丝绳不动,松下开闭绳使用抓斗张开,卸下所抓取得物料,抓斗能抓沉淀池的灰,但灰室装车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沉淀池及回水沟安装有单个手动插板阀门,可单独沉淀运行,对出灰时抓斗产生的水扰动无碍。

沉淀池及回水沟安装有单个手动阀门主要是方便单个池子清理污泥,调节废水流向,以及预防水流短路.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设计特点

煅烧烟气脱硫系统新增加沉淀池是脱硫塔脱硫浆液和灰渣浆液经过氧化池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的地方。本工程沉淀池共计3座、氧化池1座,为钢筋砼方形水池结构。各水池侧壁为50×50cm闸板进水,沉淀后的清水经过回水沟出水,经环形回水沟收集后进入原沉淀池系统,沉淀后的污泥经池顶抓斗移出至盛灰室。

单个池体为方池,池壁高4m,池壁厚250mm,底板厚300mm,池壁与池底经250mm做止水带。

池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底板、侧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p8.

2、材料要求

混凝土:等级 C30 抗垫层混凝土C15

钢筋:采用国标。

第二章施工布署

1.施工目标

1)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

2)工程工期目标

本工程主体结构计划工期为4月15-6月30日,天数为75天。2.施工组织机构

为建好煅烧烟气脱硫系统新增沉淀池工程,我公司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及需要,由工程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总指挥,以及具有类似工程施工技术经验的工人等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以管理严格、高素质的专业施工队投入施工生产。

项目人员配备:①项目领导层:经理1人,技术质量1人,材料设备1人。②项目管理层:专业施工员13人,安全员1人,测量员2人,材料员2人。

3.施工劳动力安排

本项工程主要工种包括: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电焊工、管工、电工等,预计高峰期可达20人。

4.材料组织

钢筋、模板、方木、混凝土均由已方供应,因此需提前将材料运至厂内。现场准备好材料贮存场地和仓库,材料到场后及时清点入库。

落实模板、支撑、脚手架钢管等周转材料的供应,以保证按期使用。

考虑到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并且属于露天作业,为保证施工质量及模板的周转次数,模板拟采用工程板。

使用商品混凝土,一次性浇注量较大,再加上施工现场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距离较长,所以提前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水工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且供应能力能够满足连续施工需要。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总体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底板处理→绑钢筋→底板及两侧护壁钢筋绑扎→墙体浇筑→池内水槽→回水沟施工土→满水试验→水泥砂浆找平层→基坑回填→抓斗及悬梁安装。

(一)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1)现场临设、道路:本工程西侧碳素5号路,目前主要考虑是材料

的运输道路及混凝土浇筑时的泵车停靠点。

2)测量准备:主要是现场高程方格网的测定、导线点和高程点布设,

接桩后先复核上级导线桩和高程点,合格后,布设现场的控制桩

点,并闭合合格。桩点要布设在稳固的地方,周围用栏杆或砌砖

围好,做好保护标志。高程方格网的测定必须在土方开挖前完成,

并请监理或甲方工地代表参加。

2.技术准备

1)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审核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特别是

土建与工艺设备的配合要求。

2)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分项施工方案。按照报验程序要求,及

时报送各有关文件和资料。

3)工程开工前,做好对各专业施工班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分

项施工方案的详细技术交底工作。

4)提前对进场材料取样送检,提前做好配合比工作。

3.设备材料准备

1)及时组织施工机械进场,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材料供应计划,及时组织各种材料的进场工作。

2)落实周转材料及穿心螺栓的供应,以保证按期使用。

4.劳动力准备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及时组织各专业班组进场,同时做好对各专业班组的进场教育和技术﹑安全交底。

(二)测量放线

1.定线依据及操作执行标准

所有测量定线依据甲方所提供的桩位(导线点、水准点)成果表以及相关资料,测量操作执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测量班组建立

3.仪器、量具精度鉴定情况

4.准备工作

对桩位及资料,及时进行复测,并将复核结果上报监理单位并保存。当复核结果与资料不符或相差较大时,立即查明原因,确保

点位正确。经监理审核无误后,根据现场情况护桩,保证日后不被

破坏。

5.对施工测量的要求

1)测量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学习技术,

做出放线图,了解放线步骤。

2)对放线工程中每一步骤要坚持“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做到测必

核、核必实,确保二级复核。

3)测量目标:测量放线合格率100%,保证达到施工精度及进度要

求。

(三)底板处理

沉淀池池底的施工顺序为:池底开挖→池底捡底→打土垫层→取样→池底钢筋绑扎→支模→浇筑。

1.沉淀池土方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人工配合完成。专职测量员应紧跟挖

方进度进行标高控制,最后槽底预留20㎝土层由人工清理到位,人

工清槽时要在两侧设置纵向间距不大于5m的水平控制桩以控制土方

超挖。

2.池底开挖到基准面时,由人工清理池底四周,用打夯机夯实底面。

3.按比例拌好三合土,分三层夯实,找平,请监理现场取样。

(四)底板及两侧护壁

底板施工顺序为:底板及护壁钢筋绑扎→底板及护壁模板→底板及护壁混凝土浇注。

1.钢筋加工与安装

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单,并分批进场经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加工采取现场集中加工的方法,加工前应按设计图和施工规范进行下料,制出钢筋加工料表,经专业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开始加工。加工时先进行样品加工,反复调试符合要求后进行批量生产,但加工过程中应时常复核,防止尺寸移动产生不合格品,加工成型的钢筋应用胶条写好编号,分类码放,下面以方木隔离地面,防止泥土污染,如不慎污染,则用钢刷将泥土或锈皮除去。不同型号的钢筋不得混杂堆放。

钢筋绑扎取料时应按钢筋料表仔细核对,加工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底板钢筋采用对焊连接,焊接接头错开1.3l lE且不小于300mm。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0%);护壁水平钢筋采绑扎搭接,搭接长度42d,绑扎接头相互错开1.3l lE且不小于300mm。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5%);

底板钢筋绑扎前先在垫层上弹好护壁钢筋、锚固肋钢筋位置线,复核无误后根据钢筋位置线铺放绑扎底排钢筋,并安放钢筋排架,钢筋排架为直径16㎜的二级钢筋成圆形布置,间距1000mm,然后绑扎上层钢筋网片。护壁钢筋绑扎前,先把护壁边线用垂线往上引红漆标志在底板筋上,注意护壁的垂直度和截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护壁根部设一道φ12水平定位筋,定位筋和底板筋点焊牢固,绑扎完后,在护壁与底板交接处的钢筋点焊加固,确保护壁钢筋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 底板及护壁模板

底板及内护壁模板采用10㎜厚工程板现场配制;模板次龙骨为60×80㎜方木,主龙骨为直径为48㎜的钢管或方木;脱模剂采用水性脱模剂。

底板及护壁模板安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模板拼装→调整高程、利用池体中心点找圆→底板及护壁模板安装验收。

底板后浇带设计未凹口,如若支设模板,将来模板拆除时势必割断主筋进入里面作业,这样将对结构产生影响,因此我司计划在后浇带处绑扎钢模网,在凹口拐角处顺后浇带方向绑扎?6通长钢筋作为钢模网的支撑肋。钢模网为双层布置,与钢筋相交处逐点绑扎牢固。

3. 底板及护壁混凝土

本工程底板厚600mm(局部700mm),护壁高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P8,坍落度要求12~16cm。沉淀池被后浇带分隔的五段底板混凝土浇注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避免产生施工冷缝。

护壁混凝土需待底板混凝土初步沉实后进行。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每一点用振捣棒仔细振捣密实,振捣棒应伸入下层混凝土10cm左右,移动间距1.5倍作用半径(约40cm),混凝土表面不再下降,也不再冒泡时移动振捣点,不得出现过振。振捣时不得将振捣棒搁在钢筋上振捣,防止钢筋网片脱扣。预埋件及预留洞口处应作为重点,保证混凝土密实,且不移位。整个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派多人分区看管模板、预埋件、预留洞口及止水钢板等。如出现变形位移,应通知终止混凝土浇注,重新加后固才允许继续混凝土浇注。为方便墙体模板支设,底板应按脚手架加固图埋设地锚钢筋。

底板上面还有4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因此底板表面应作为毛面,抹平压实后用鬃刷拉毛,拉毛要纹理一致。

底板混凝土养护采用蓄水养护法,待底板混凝土终凝后筑坝蓄水养护,蓄水深度30—50㎜,养护5天,5天后为保证后续施工,撤除水坝改用湿麻布袋片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14天,以使混凝土初期缓慢降温,减低温度应力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加强对后浇带处混凝土的保护工作,千万不能让杂物进入后浇带内,以免日后清理困难。混凝土终凝后应在上面覆盖工程板进行保护。

(五)墙体

沉淀池墙体为方形,因此,池体结构施工的精度要严格控制,绝不允许出现超出规范的偏差。

墙体的施工顺序为:墙体内侧模板安装→墙体钢筋及钢绞线绑扎→墙体外侧模板安装→墙体混凝土浇注。

1. 墙体钢筋及钢绞线绑扎

墙体立筋一次到顶,不留接头;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42d,搭接接头相互错开1.3l lE且不小于300mm。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5%)。

墙体钢筋绑扎前先在设计要求的位置铺设一层4mm厚橡胶板隔离层,并在底板上面画出墙体边线及模板支设控制线,测设钢筋标高控制线,搭设脚手架。

控制钢筋间距采用钢筋排架,排架采用直径为14㎜的二级钢筋制作,排架顺圆弧方向间距3m。钢筋交叉点逐点绑扎,绑扎头一律扣向里侧。钢筋遇到宽度(高度)或直径小于300mm的洞口时应绕过,不得随意切断;遇到宽度(高度)或直径大于300mm的洞口时,钢筋可切断,但端头必须与穿墙管或加固环筋焊接牢固,并按设计要求绑扎加固钢筋,加固钢筋遇底板、墙体应弯入,不得切断。

根据设计要求,池体预埋套管、钢板等需作防腐,公司应提前根据图纸就防腐做法对加工厂家进行说明,在厂家做好防腐处理。预埋件安装前应由测量员放出位置线,安装时应与钢筋可靠焊接,以防移位。

钢绞线应先按计算长度下料,按扎时用的铁丝固定在?6@1500(间距太大,此问题有待商讨)的支架筋上,保护层厚度为50mm,注意不要破坏钢绞线外面的保护层。

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钢绞线与墙体钢筋相交的地方要逐点绑扎牢固,特别是钢绞线的位置,作为施工控制的重点,要逐根进行检查。

墙体钢筋绑扎时甩出出水渠、出水斗底板钢筋。

2. 墙体模板

模板构造:墙体模板采用竹胶板现场配置,模板次龙骨为60×80㎜方木,间距150㎜。模板次龙骨为Ф20钢筋周圈布置,竖向间距300mm,主龙骨为2根直径为48㎜的钢管,内弧水平间距610;墙体两侧模板主要靠直径为16㎜的穿墙螺栓拉撑,间距610×610mm。

墙体支模见附图:

墙体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弹线→安装侧模板→钢筋绑扎验收→安装另一侧模板→模板调整及加固验收。

墙体、墙模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不因拆除模板而破坏表面和棱角时方可拆除。

后浇带模板的支设利用附近墙体模板支设时的螺栓孔加固。

3. 墙体混凝土

墙体混凝土计划采用天泵浇注,应事先对停车场地及混凝土运输道路进行平整。

墙体混凝土采用分层循环浇注的方法,每层浇注厚度不大于0.5米,以保证混凝土不因一次浇注过高而造成胀模。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将预留空洞、穿墙套管及预埋件等部位作为施工控制重点,以免在这些薄弱环节发生渗漏或移位现象。较大预留孔洞、预留管部位严格按照先底部再两侧,最后浇注顶部混凝土的顺序进行,预留空洞、管道两侧浇注混凝土的高度要基本保持一致并同时振捣,并设专人随时敲击模板外侧确保混凝土密实,严防因振捣不实而造成渗水通道。

墙体振捣应分段设专人负责,并挂牌标识,以避免漏振。混凝土振捣时振点间距应控制在40㎝以内,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0㎜(可在振捣棒上做出深度标志),以确保上下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混凝土终凝以后,在墙顶沿墙体长度方向接DN25水管,在水管上每隔200mm钻眼,对墙体进行24h喷淋养护,模板拆除后,在墙体两侧继续喷淋养护,使砼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为14天。

根据设计要求,墙体后浇带砼在墙体砼完成后40d后进行。(六)池内出水渠及回水沟

施工顺序为:板底模板支设→板底及池壁钢筋绑扎→池壁模板支设→板底及池壁混凝土浇注。

1. 钢筋

本工程出水渠部分为悬挑结构,悬挑板的钢筋在池壁浇筑前已经预留好;挑板计划与小池壁一次性浇筑成型,底模支好后调整预留挑梁钢筋,再按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渠钢筋进行整

修,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门的看筋维修人员,以免将板的钢筋踩踏变形,而影响梁板的承载力。

2. 模板

模板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模板次龙骨采用60*80方木,中之中间距150mm,主龙骨采用?48钢管,内外两道。

模板拆除的顺序为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悬挑部分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可做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在模板拆除前试压,以作为拆模的依据)。

3. 回水沟

本工序回水沟渠壁吊模较高且渠壁比较薄,混凝土浇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池壁的浇注应在渠底混凝土初步沉实后进行,并对

渠底与渠壁接槎处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接槎处混凝土振

捣密实。

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12h以内用麻袋片或草袋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最后在整条回水沟渠内贴花岗岩板做内护层。

(七)满水试验

1.墙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满水试验,试水标高不得低于

设计试水标高。

2.满水实验前须做好以下工作:

1)将池内清理干净,修补池内缺陷,临时封堵预留孔洞、预埋管道及

进出水口等,以防渗漏。

2)设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

3)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

4)充水的水源应采用清水并准备好充水和放水设施。

3.试验中注水要缓慢进行,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米/天,相邻两次充

水时间间隔不小于24小时(注水共分3次,每次1/3)。试水过程中

并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渗漏水现象。

4.渗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A1/A2[(E1-E2)-(e1-e2)]

式中 q渗水量(L/(m2·d));

A1、A2——水池的水面面积,浸润总面积(m2);

E1、E2——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初读后24h的末读数(mm);

e1、e2——测读E1、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八)水泥砂浆找平层

水泥砂浆找平层作为与刮泥板的安装紧密相连的一道工序,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装效果,因此一定要精心施工,严格控制标高及平整度,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找平层施工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应适当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但不可洒水过量,以免影响找平层表面的干燥。

水泥砂浆找坡后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光。待浮水沉实后,人

踏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度,再用铁抹子压第二遍即可交活。

找平层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一般养护期为7d,经干燥后铺设防水层。

(九)土方回填

试水完毕,结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土方回填前应将回填土取样到试验室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为现场土方回填质量提供依据。

土方回填用料必须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回填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其最佳含水量的±2%,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土方回填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回填前,清除基底积水和其它杂物等,并在边角处画上分层厚度控制线。土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25㎝,一夯压半夯,每层一般夯达3—4遍,但具体遍数以现场新做的压实度来控制,不达要求严禁继续上填。基坑四边均匀回填,回填材料采用碎石土或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素土,分层压实系数0.94。

回填时先填较低处,填平后一起往上回填。不能同时回填的,按回填厚度留出台阶,台阶宽50㎝左右。每次收班或大雨来临前,必须对作业面上的虚土进行夯实,并留置一定的流水坡度,防止虚土被水浸泡成稀泥。回填管沟时应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夯

沉淀池设计(1)

沉淀池设计(1)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煅烧烟气脱硫系统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湖南创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布署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我单位承建的烟气脱硫项目中,从2013.10.4开始试运行到2014.2.10结束运行,在实际运行中,脱硫塔系统,吸收系统,烟气系统,脱水系统都比较正常,所产生的故障在后段检修中发现问题得以解决,在运行中循环水是系统运行困难的根源,由于大窑运行时灰量太大,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因此在保留原有沉淀池的基础上,新增一组沉淀池及清灰系统,以确保脱硫系统支撑运行。 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的情况分析: 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尺寸为20m*7.0m*5*m,实际沉淀面积为157m2 ,主体沉淀体积787m3,,有效沉淀体积640 m3,脱硫系统的循环水量为600 m3,,出除脱硫塔底部沉淀和脱硫回水沟所存留的水,实际到达沉淀池的脱硫废水约为530 m3,,按照以上数据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的流速为7mm/s,长宽比为3-5之间,由于运行时灰量太大,沉淀时间内灰量太多,因此运行时体积逐渐变小,造成了流速过大,沉淀时间不够,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经我公司内部研究决定需新建沉淀池与曝气池。 一、新建沉淀池设计方案: 新增的沉淀池和原有沉淀池一样,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池的长宽比不小于3,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5m,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出灰系统三个部分组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沉淀池设计规范(1)

第二节沉淀池 (Ⅰ)一般规定 第1.2.1条城市污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表1.2.1采用。生产污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应根据试验或实际生产运行经验确定。 第1.2.2条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第1.2.3条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4m。 第1.2.4条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第1.2.5条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曝气池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机械排泥的初次沉淀池和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第1.2.6条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第1.2.7条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曝气池后不应小于0.9m。 注:生产污水按污泥性质确度。 第1.2.8条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初次沉淀池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1.7L/(s·m)。 第1.2.9条沉淀池应设置撇渣设施。 (Ⅱ)沉淀池 第1.2.10条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值不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小于8; 二、一般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m/min; 三、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四、池底纵坡不小于0.01。 第1.2.11条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大于3; 二、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三、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及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0.3m。 第1.2.12条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宜为6~12; 二、一般采用机械排泥,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一、前言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理论依据: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Cr450 mg/l,BOD5220 mg/l,SS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v作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③当u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 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 3.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 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 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 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 。本设计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4.4.1 设计要求 (1)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 (2)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当直径大于20mm寸,应采用机械排泥; (3)沉淀池有效水深不大于4m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小于6; ( 4)池子超高至少应采用0.3m; ( 5)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应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 6)池底坡度不小于0.05 ; ( 7)用机械刮泥机时,生活污水沉淀池的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板0.3m,工业废水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可参照选用,或根据产泥情况适当改变其高度。 ( 8)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绗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 于20m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时用周边传动,转速为1.0 —1.5m/min (周边线速),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作为二沉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 9)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应由井壁接入不宜由井 。1

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442设计参数 (1)表面负荷取0.8 —2nVm2.h,沉淀效率40%^60% (2)池子直径一般大于10m,有效水深大于3m j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 ; (4)进水处设闸门调解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0.4m/s,进 水采用中心管淹没或潜孔进水,过孔流速为0.1 —0.4m/s,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或稳流罩,保证水流平稳;出水处应设置浮渣挡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0.15 —0.2m,排渣管直径大于0.2m,出水周边采用双边90°三角堰,汇入集水槽,槽内流速为0.2 —0.6m/s ;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管内流速大于0.4m/s,排泥静水压力1.2 — 2.0m,排泥时间大于10min。 4.4.3设计计算 污水总量:5000nVd=0.058m3/s,单池设计流量为0.029m3/s (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 A二Q max q, 式中:A——池表面积,m; cu—最大设计流量,m/s ; q ------ 水力表面负荷,本设计1.0m3/m2? h。

沉淀池设计(1)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煅烧烟气脱硫系统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湖南创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布署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我单位承建的烟气脱硫项目中,从2013.10.4开始试运行到2014.2.10结束运行,在实际运行中,脱硫塔系统,吸收系统,烟气系统,脱水系统都比较正常,所产生的故障在后段检修中发现问题得以解决,在运行中循环水是系统运行困难的根源,由于大窑运行时灰量太大,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因此在保留原有沉淀池的基础上,新增一组沉淀池及清灰系统,以确保脱硫系统支撑运行。 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的情况分析: 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尺寸为20m*7.0m*5*m,实际沉淀面积为157m2 ,主体沉淀体积787m3,,有效沉淀体积640 m3,脱硫系统的循环水量为600 m3,,出除脱硫塔底部沉淀和脱硫回水沟所存留的水,实际到达沉淀池的脱硫废水约为530 m3,,按照以上数据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的流速为7mm/s,长宽比为3-5之间,由于运行时灰量太大,沉淀时间内灰量太多,因此运行时体积逐渐变小,造成了流速过大,沉淀时间不够,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经我公司内部研究决定需新建沉淀池与曝气池。 一、新建沉淀池设计方案: 新增的沉淀池和原有沉淀池一样,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池的长宽比不小于3,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5m,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出灰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

一、混凝反应池 1.混凝剂投加方法 选用湿法投加,适于各种形式的混凝剂,易于调节。采用重力投配装置,操作方法简单,混凝剂在溶药箱内溶解后直接将溶液投入管中。 2. 平流式隔板反应槽 由于对场地使用没有限制,故混凝反应池采用平流式隔板反应池,该池反应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絮凝体形成的适宜流速为15-30cm/s,时间为15-30min 左右。 取流速为20cm/s,停留时间为T=15min=900s,Q=0.012m3/s,则反应池容积为 V = (m3) 取水深为h = 0.5 m,则反应槽面积为 S = V/h = 10.8/0.5 =21.6 (m2) 分6个廊道,则每个廊道面积为 S1 = S/6 =21.6/6 = 3.6 (m2) 取廊道宽为0.6m,则长为6m 。 六、竖流沉淀池 1. 设计参数设定 设计2座竖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取中心管流速为v0=0.03m/s,表面负荷1.0m3/m2·h,沉淀时间为2.0h,泥斗锥角50°,池底边长0.5m,超高为 h1=0.4m,缓冲层高h4=0.3。 2. 设计计算: 中心管计算 最大设计流量Qmax=0.018m3/s, 中心管有效面积f1==0.6(m2),

d==0.87(m) 取缝隙流出的速度为v1=0.015m/s, 喇叭口直径d1=1.35d=1.35×0.87=1.2(m) 反射板直径d2=1.3d1=1.3×1.2=1.56 (m) 3. 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高度 h3===0.32(m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取废水在沉淀池中流速v =2m/h,沉淀时间t =1.5 h;则沉淀区有效水深 h2=vt=1.5×2.0=3.0(m 5.沉淀区总面积 沉淀区有效断面积 f2= ==32.4 (m2) 沉淀区总面积A= f1 + f2 = 0.6 +32.4 =33 (m2)6.尺寸计算 沉淀池直径 D = ==6.48 m,取D=6.5 m; 池直径与沉淀区高度比值D/ h2=6.5/3=2.2 <3 (适合7.污泥斗计算

沉淀池设计的规定

沉淀池 I 一般规定 6.5.1 关于沉淀池设计的规定。 为使用方便和易于比较,根据目前国内的实践经验并参照美国、日本等的资料,沉淀池以表面水力负荷为主要设计参数。按表面水力负荷设计沉淀池时,应校核固体负荷、沉淀时间和沉淀池各部分主要尺寸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表 12 为国外有关表面水力负荷和沉淀时间的取值范围。

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 要求,对排放的污水应进行脱氮除磷处理,为保证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初次沉淀池的处理效果不宜太高,以维持足够碳氮和碳磷的比例。通过函调返回资料统计分析,建议适当缩短初次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当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为 2.0~4.Om 时,初次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为0.5~2.0h ,其相应的表面水力负荷为 1.5~4.5 m3/(m2·h) ;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后的沉淀时间为 1.5~4.0h ,其相应的表面水力负荷为 0.6~ 1.5m3/(m2·h) 。 沉淀池的污泥量是根据每人每日 SS 和 BOD5数值,按沉淀池沉淀效率经理论推算求得。 污泥含水率,按国内污水厂的实践数据制定。 6.5.2 关于沉淀池超高的规定。 沉淀池的超高按国内污水厂实践经验取 0.3~0.5m。 6.5.3 关于沉淀池有效水深的规定。 沉淀池的沉淀效率由池的表面积决定,与池深无多大关系,因此宁可采用浅池。但实际上若水深过浅,则因水流会引起污泥的扰动,使污泥上浮。温度、风等外界影响也会使沉淀效率降低。若水池过深,会造成投资增加。有效水深一般以 2.0~4.Om 为宜。 6.5.4 规定采用污泥斗排泥的要求。

本条是根据国内实践经验制定,国外规范也有类似规定。每个泥斗分别设闸阀和排泥管,目的是便于控制排泥。 6.5.5 关于污泥区容积的规定。 本条是根据国内实践数据,并参照国外规范而制定。污泥区容积包括污泥斗和池底贮泥部分的容积。 6.5.6 关于排泥管直径的规定。 6.5.7 关于静水压力排泥的若干规定。 本条是根据国内实践数据,并参照国外规范而制定。 6.5.8 关于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的规定。 参照国外资料,规定了出水堰最大负荷,各种类型的沉淀池都宜遵守。 6.5.9 关于撇渣设施的规定。 据调查,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出流处会有浮渣积聚,为防止浮渣随出水溢出,影响出水水质,应设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Ⅱ 沉淀池 6.5.10 关于平流沉淀池设计的规定。 1 长宽比和长深比的要求。长宽比过小,水流不易均匀平稳,过大会增加池中水平流速,二者都影响沉淀效率。长宽比值日本指南规定为

沉淀池的设计说明

沉淀池设计说明 1.1概述 本项目区水资源来源主要为地表水(库水、河水)和地下水。目前项目滴灌节水工程水源以渠水为主, 渠道来水流量可满足灌溉要求。本系统利用原地面灌溉渠道供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标准,可用于滴灌,但是渠水中泥沙和有机杂质含量大,需设置沉淀池进行初级处理去除大量泥沙后水泵方可从沉淀池中吸水进行灌溉。 1.2沉淀池的设计原理 沉淀池尺寸的确定原理是沉淀池的长、宽、深要使得水流从进入沉淀池后,水流所挟带的大于设计标准粒径以上的砂砾石以沉速v 0下沉,当水流到沉淀池下游进水水 泵口时,砂粒刚好沉到池底。 1.3设计参数选用 1.3.1表面负荷率(Q/A ) 根据渠水泥沙中极细沙比例大的特点,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宜选择较小值,以利提高沉淀效率。表面负荷率应根据渠水水质情况和不同的微灌系统对沉淀水的要求采用,建议采用s mm A Q /22.0/-=。 1.3.2水平流速(V ) 在沉淀池中,增大水平流速,一方向提高了雷诺数e R 而不利于泥砂颗粒的下沉, 但另一方面却提高了弗劳德数r F 而增加了水流的稳定性,利于提高沉淀效果,沉淀池 的水平流速宜取 s mm v /2510-= 。 1.2.3 停留时间(T ) 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应考虑水源水质和沉淀水质要求,并根据沉淀池运行经验,采用h v 31-=。 1.4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4.1设计流量 1.4.2设计参数选用 表面负荷率s m s mm A Q /0003.0/3.0== 沉淀池停留的时间:h T 5.1= 沉淀池水平流速:s mm v /10= 1.4.3沉淀池计算: 沉淀池表面积为:201870003.0/056.0/m v Q A === 沉淀池长度:m vt L 545.1106.36.3=??== 沉淀池宽度:m L A B 5.354/187/=== 沉淀池有效深度:m BL QT H 48.1)545.3/(5.1187/1=??== 沉淀池深度:m H H H 78.230.0148.1213=++=?++= 式中:2H 为存泥区的深度,取1米 ? 为沉淀池安全超高,一般取0.3米 沉淀池沉淀区进口设置穿孔配水墙,穿孔配水墙上的洞口流速采用s m /15.0,则洞口总面积为233.015.0/05.0m =,每个洞口尺寸定为cm cm 1020?,这样洞口数为个孔。17)10.020.0/(33.0=? 1.4.4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 水流截面:2135.71.25.3m BH =?==ω 水流湿周:m H B X 46.648.125.321=?+=+=

沉淀池设计规则

沉淀池设计规则 一般规则: ①污水自流进入,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提升泵进入,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按最小流量校核。 ②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宜并联。 ③池子超高至少采用0.3m。 ④一般沉淀时间不小于1.0h,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沉淀池指池边水深。 ⑤沉淀池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⑥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 ⑦初沉池储泥时间应与排泥方式适应,静压排泥时储泥时间2d,机械排泥时可按4h污泥量计算;二沉池排泥时间不宜大于2h。 ⑧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平流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或分格)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一般8~12. ②有效水深多采用2~4m。 ③池底坡度多采用0.01~0.02,采用你都时,每斗应设单独的排泥管及排泥底阀,池底横向坡度采用0.05.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 ②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最大10m。 ③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0.03m/s。 ④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中污水流速不大于0.02m/s。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m。 ⑥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辐流式沉淀池: ①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在6~12. ②池径不小于16m。 ③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 斜板(管)沉淀池设计: ①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00mm,管孔径50~80mm。 ②长度一般1~1.2m。 ③倾角一般采用60°。 ④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0.5~1.0m。 ⑤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一般为0.5~1.0m。 ⑥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每日至少排泥1~2次,或连续排泥。 ⑦初沉池池内停留时间不超过30min,二沉池不超过60min。

沉淀池设计--实用计算.docx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 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 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 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 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 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 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 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 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 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 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 管 ) 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 3。

沉淀池课程设计

引言 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去除。这种物理过程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沉淀 悬浮颗粒的浓度低,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互不粘合,不改变颗粒的形状、尺寸及密度,各自完成独立的沉淀过程。这种类型多表现在沉砂池、初沉池初期。 2.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的浓度比较高(50~500mg/L),在沉淀过程中能发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悬浮颗粒互相碰撞凝结,颗粒质量逐渐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加快。经过混凝处理的水中颗粒的沉淀、初沉池后期、生物膜法二沉池、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初期等均属絮凝沉淀。 3.拥挤沉淀 悬浮颗粒的浓度很高(大于500mg/L),在沉降过程中,产生颗粒互相干扰的现象,在清水与浑水之间形成明显的交界面(混液面),并逐渐向下移动,因此又称成层沉淀。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后期、浓缩池上部等均属这种沉淀类型。 4.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特高(以至于不再称水中颗粒物浓度,而称固体中的含水率),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相互接触,靠重力压缩下层颗粒,使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液体被挤出界面上流,固体颗粒群被浓缩。活性

污泥法二沉池污泥斗中、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属此类型。 按照水的性能不同与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不同沉淀法处理工艺可以是水处理过程的某一工序,亦可以作为唯一的处理方法。

第一章沉淀池的选择 1.1沉淀池的选择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无机称为较多,污泥含水率相对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多为有机污泥,污泥含水率较高。 说明:平流式沉淀池有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施工简易,造价较低的优点。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1.2 设计参数 1. 长宽比以3-5为宜; 2. 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 4.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进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 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澱池設計計算 某造紙廠廢水沉澱處理的實驗室資料列於表3. 7中。試設計一個沉澱池,出口最大懸浮顆粒濃度為150mg/L

平流式沉澱池的設計主要是對沉澱區及污泥系統的尺寸及設備的設計,目前常用的設計方法主要包括按過流率q(經驗或通過試驗求取)或按沉澱時間(t)和水準流速(v)進行計算。計算方法如下: a). 按沉澱時間(t)和水準流速(v):池長L=vt,沉澱區過水斷面面積F=Q/v,池的總寬度B=F/h1(沉澱區的深度),所需池數或分格數n=B/b(單池或單格寬度); b). 按過流率q計算:池平面面積A=Q/u,h1=Qt/A。 在設計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設計的池數或分格數不應少於2個,特殊的只有1個的一定要設置超越管; 2).池內水準流速混凝沉降一般為5~20mm/s,自然沉澱不超過3mm/s; 3).池的長寬比應不小於4:1;長深比應不小於10:1;如採用機械排泥,則池寬應根據排泥機

械的要求進行確定;4).正規設計時沉澱池的水力條件可用佛羅德准數Fr 進行覆核,一般在10-4~10-5 式中v 為池內平均水準流速(cm/s),ω水流斷面積(cm2) ,g 重力加速度(cm2/s),B 池寬(cm),H 池內有效水深(cm),R 為水力半徑(cm),ρ濕周(cm); 5).對於污泥區的設計可根據污泥量及污泥儲存時間進行計算,其容積 WN=Q*T*(C0-C1)*100*T/(γ*(100-p)),其中p 為污泥含水率,C0、C1為進出水中的懸浮物濃度,γ為污泥容重,T 為排泥間隔時間。

豎流式沉澱池設計主要參數為上升流速。在設計中應按試驗資料確定最小沉速及停留時間,無試驗參數時可按經驗設計。 常見的計算公式如下:中心管面積: 由此得出中心管直徑d 沉澱部分有效斷面積 沉澱池直徑: 沉澱區有效深度: 在設計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沉澱池的直徑或邊長一般在4~7米之間,泥鬥傾角在45~60度; 2). 沉澱池的直徑D 與沉澱區深度之比要小於3:1; 3).無反射板時,中心管流速應不大於30mm/s ,有時不大於100mm/s ,廢水從反射板與喇叭口縫隙間的流速不大於40mm/s ; 4).出口堰的最大負荷為1.5(l/m*s)。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 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 2.1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 1.5-2.5 m3/(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浸没深度≥0.25m,一般取0.5-1.0m,距离进水口0.5-1.0m;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浸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15m。

2.2设计计算 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 (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 94%%100350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 设计处理污水量 Q max =0.2 (m 3/s)=0.2?3600=720 (m 3/h) 设表面负荷q=1.5m 3/(m 2·h ),沉淀时间t=2h A= 5.1720q 3600Qmax ==480(m 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 2=qt=2?1.5=3(m) (4)沉淀区有效容积 v 。=3600Qmax t=720×2=1440 m 3 (5)沉淀池长度 设初沉池流速v=4.8mm/s L=3.6vt=4.8?3.6?2=34.56(m) 池总宽 B= 56.34480=L A =13.89(m) 池宽 b= 289.13n =B =6.95(m) 校核 长宽比 95.656.34b =L =4.97>4 满足 长深比3 56.34h 2=L =11.52<12 满足 ∴设计合理 沉淀池总长度 设流入口至挡板距离为0.5m ,流出口至挡板距离为0.5m L 1=0.5+0.5+34.56=35.56(m) (6)污泥所需容积 设每人每天污泥量S=0.55L/(人·d ),初沉池排泥时间T= 2d V=1000 28000055.01000??=SNT =88(m 3)

城市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工艺设计 一、设计基本情况介绍: 1、结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10万吨/天,总变化系数K为1.2。 2、结合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出水要求以及国内外特大型城市污水厂的设计经验,和本人自己的实际考量,以二级生物处理法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我选用氧化沟和辐流式沉淀池。 二、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一)氧化沟工艺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参数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 有机负荷:0.05-0.15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 沟内平均流速:0.3-0.5m/s 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

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 (二)氧化沟处理工艺的特点 1、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是污水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作者:————————————————————————————————日期:

主要的设计计算有: (1)沉淀区有效水深2h 2h q t =? (2-15) 式中 q — 表面负荷,m 3/(m 2·h);(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t — 停留时间,h 。 (2)沉淀区总面积A max 3600Q A q ?= (2-16) 式中 m ax Q —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12V A h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h 2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 或 1max V Q t =? (2-18) (4)沉淀区长度L t L υ6.3= (2-19) 式中 υ—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按表面负荷设计平流池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 ,二沉池5 mm/s 。 (5)沉淀区总宽B L A B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 是沉淀区长度 ) (6)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 b B n = (B 沉淀区总宽度) 式中 b — 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 。沉淀池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 , (7)污泥区容积W 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 T P C C Q W ?--=)100(100)(10γ (2-22) 或 1000 SNT W = (2-23) 式中 Q —设计流量, m 3/d ; C 0、C 1—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kg/m 3; γ—污泥密度,污泥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量水率大于95% 时,取1000 kg/m 3;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