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八章缺氧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件 缺氧 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 缺氧 ppt

缺氧机制
病人PaO2 :40mmHg CaO2 :14mmHg
A
V
O2
O2
O2
O2
O2 O2
O2
PaO2↓
(PaO2-PCO2)↓
氧向细胞内弥散速度↓
二、血液性缺氧
(一) 原因
氧容量CO2 max↓
等张性缺氧
1. 贫血:贫血性缺氧
2.CO中毒
氧化剂
3.高铁Hb血症 HbFe2+
肠源性发绀
亚硝酸盐
2023/6/1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对缺氧最敏感
2023/6/1
第五节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去除病因 2.吸氧:对各型缺氧都有效,但对乏氧性缺氧
和CO中毒最为有效 3要注意预防氧中毒:其发生取决于氧分压而
不是氧浓度。
2023/6/1
海拔
(km)
0 3 5
8
大气压
(mmHg)
760
大气氧 分压
4.Hb氧亲和力异常增高
2023/6/1
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贫血 CO中毒 高铁Hb血症
Hb亲和力增高
动脉血 氧含量
血氧容量
动脉血 动-静脉血 氧饱和度 氧含量差
(三)皮肤粘膜颜色变化
1.贫血:苍白 2.CO中毒:樱桃红 3.高铁血红蛋白:类发绀或者咖啡色
2023/6/1
三 、循环性缺氧— Q↓
hypoxia
2023/6/1
教学要求
❖ 掌握概念:缺氧、发绀 ❖ 掌握常用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
氧饱和度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掌握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常见原因及其血氧变化特点 ❖ 掌握缺氧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 熟悉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血红蛋白增多的机制 ❖ 熟悉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缺氧时组织细胞的代

缺氧高教版——【病理生理学 精品讲义】

缺氧高教版——【病理生理学 精品讲义】

(二)原因:
1. 吸入气中PO2过低
海拔高度 (m)
海平面 1000 2000 3000 5000 6000 8000
大气压 (mmHg)
760 680 600 530 405 366 270
大气PO2 (mmHg)
159 140 125 110 85 74 56
肺泡内PO2 (mmHg)
105 90 70 62 45 40 30
O2
V
5ml/dl
影响因素: 组织代谢率、血氧分压、 血流速度、氧离曲线
五、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Oxygen Saturation of hemoglobin, SO2)
定义: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0.3ml/d
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 l
=
血氧容量
100%
SaO295%-98% SvO270%-75%
影响因素:PO2
缺氧
Hypoxia
概述: 缺氧的概念 常用的血氧指标
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一节 概述
General Introduction
绝食、给水能生存多久?59天 绝食、绝水能生存多久?一周 断绝氧气能生存多久?6-8分钟
氧气的获得和利用:
空气 肺泡
肺泡毛 细血管
与Hb 结合
血液 循环
肺通气 肺换气
外呼吸
①外界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氧 ②呼吸系统功能正常:通气
和换气 ③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正常 ④循环系统功能正常 ⑤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正常
氧气的运输
组织 细胞
内呼吸
缺氧的概念
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 氧障碍,导致代谢、功能和形态 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缺氧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缺氧PPT课件

病例二:CO中毒导致的缺氧
• 总结词:CO中毒导致的缺氧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呼吸困难 等。
• 详细描述:CO中毒导致的缺氧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呼吸困 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前额或枕部的疼痛,有时伴有恶心和 呕吐。乏力也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肌肉无力、容易疲劳等。呼吸困难是严重 缺氧的表现,表现为呼吸急促、气喘等。
• 总结词:高原性缺氧的预防措施包括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和健康状态、携带氧气供应等。
• 详细描述:高原性缺氧的预防措施包括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健康状态、携带氧气供应等。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是预防高原性缺氧的 重要措施,建议在到达高海拔地区后逐渐适应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也是预防高原性缺氧的重要措施,包括保持 良好的睡眠、饮食和锻炼习惯,以及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如果需要前 往高海拔地区,建议携带氧气供应,以备不时之需。
THANKS
感谢观看
呼吸深度加大
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机 体在缺氧时会加大呼吸深 度,以增加肺泡通气量。
呼吸道阻力增加
缺氧可能导致气道痉挛或 气道黏膜水肿,从而增加 呼吸道阻力。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心率加快
缺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使心率加快以泵送更多血 液。
血压升高
缺氧时,机体会释放出应 激激素,导致血压升高以 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病理生理学缺氧ppt课件
• 引言 • 缺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 缺氧的防治与治疗 • 病例分析
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缺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 述缺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病理学缺氧》课件

《病理学缺氧》课件

缺氧的病理生理
呼吸系统
缺氧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同 时也可能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和肺损伤。
循环系统
缺氧时,心血管系统会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等机制来提高氧的 供应,但长期缺氧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
血液系统
缺氧时,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促进红细胞生成,但同时也可能 导致红细胞增多症和血粘度增加。
02
慢性缺氧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等疾
病。
缺氧与神经系统疾病
03
缺氧可导致脑缺血、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缺氧的分子机制研究
1 2
缺氧诱导因子(HIF)
HIF是缺氧条件下关键的调节因子,可调控细胞 对缺氧环境的适应和生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缺氧条件下,VEGF的表达增加,促进血管生 成,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病例二:贫血导致的缺氧
总结词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导致缺氧。
详细描述
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贫血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 绀等症状。治疗贫血导致的缺氧需要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必要时
可进行输血治疗。
病例三:心力衰竭导致的缺氧
康复治疗
对于慢性缺氧患者,康复治疗包括运 动训练、呼吸训练等,有助于改善生 活质量。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缺氧
总结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肺 部,引起缺氧。
详细描述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缺氧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绀、乏力、头晕等症状。治疗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缺氧需要改善通气功能,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必要时可进行氧 疗。

《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

《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
细胞酸中毒
3 细胞缺氧的影响
水肿
组织、器官缺氧的影响
1
缺氧性坏死
细胞遭受长时间或严重的缺氧,导致组织坏死。
2
缺氧性损害
组织受到短期或轻度的缺氧,但损伤不会导致坏死。一步损伤组织。
缺氧疾病
缺氧性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
缺氧性疾病
脑缺血
缺氧性疾病
肺栓塞
超氧化物生成物和自由基参与的疾病
病理生理学-缺氧
欢迎来到《病理生理学-缺氧》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讨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缺氧定义
缺氧是指局部或全身氧供应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和代谢紊乱的状态。
缺氧分类
加性缺氧
血流量减少型缺氧
加性缺氧
血氧含量减少型缺氧
渐进性缺氧
慢性缺氧
缺氧生理变化
1 细胞缺氧的影响
能量代谢受影响
2 细胞缺氧的影响
心肌梗死
缺氧引发的自由基产生导致 心肌受损。
脑卒中
缺氧引发的超氧化物生成物 导致脑血管阻塞。
肺气肿
缺氧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肺 组织破坏。
病理生理学-缺氧
通过本课件你了解了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疾病,谢谢观看。

《病理学缺氧》课件

《病理学缺氧》课件

1
缺氧与ATP生成
研究缺氧与细胞内ATP的生成过程。
2
缺氧与细胞膜通透性
了解缺氧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
缺氧与酸碱平衡
探讨缺氧对细胞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缺氧的临床表现
1 缺氧的症状特征
描述缺氧所导致的常见临床症状。
2 缺氧的影响
讨论缺氧对身体其他系统的影响。
缺氧的诊断和治疗
缺氧的诊断方法
介绍常用的缺氧诊断方法。
《病理学缺氧》PPT课件
欢迎使用《病理学缺氧》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缺氧的定义、分类和对细胞 的影响,以及缺氧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最后探讨缺氧在 病理学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
简介
缺氧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缺氧的定义,包括各种类型的缺氧。
缺氧对细胞的影响
探讨缺氧对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影响。
缺氧的病理生理学
影响。
参考文献
在此列出与病理学缺氧相关的文献引用和参考资料。
缺氧的常见病因和治 疗方法
列举常见的缺氧病因,并 介绍常用的治疗方法。
潜在的治疗策略
探讨缺氧治疗的潜在策略 和进展。
结论
1 病理学缺氧的重要

2 技术进步对研究和
治疗的影响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望病理学缺氧领域的
强调病理学缺的重要性。
缺氧研究和治疗的积极

《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

《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

血液性缺氧
总结词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引起 的缺氧类型。
详细描述
血液性缺氧常见于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等疾病,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 改变,导致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组织缺氧。
循环性缺氧
总结词
循环性缺氧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 引起的缺氧类型。
炎症反应
缺氧可能触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 伤和修复障碍。
04
CATALOGUE
缺氧的诊断和治疗
缺氧的诊断
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 管疾病等可能导致缺氧的基础疾病。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检查, 了解患者体内氧含量和酸碱平衡状态 。
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绀、呼吸困难、乏 力等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力集中困难
缺氧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思维和判 断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下降
缺氧可能导致运动协调能力下降,影响日常 生活。
对组织细胞的影响
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缺氧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影响细 胞正常功能。
细胞损伤和死亡
长时间缺氧可能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 亡。
组织水肿
缺氧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影响组织器 官功能。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01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呼吸频率变化
缺氧会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以 吸入更多氧气。
呼吸深度变化
为了获取更多氧气,个体可能 会增加每次呼吸的深度。
呼吸道扩张
为了增加氧气摄入量,呼吸道 可能会自然扩张。
呼吸肌疲劳
长时间缺氧可能导致呼吸肌疲 劳和无力,影响正常呼吸。

课件-病理生理学-缺氧

课件-病理生理学-缺氧

一、呼吸系统变化(Chang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的变化
(1)代偿性变化
Increased rate & depth of ventilation
PaO2<60mmHg(8kPa) PaCO2 ↑ PaO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PAO2和PaO2↑
缺血性缺氧(Ischemic
hypoxia) hypoxia)
淤血性缺氧(Congestive
2.原因(Causes)
全身性血流量减少(Generalized
circulatory deficiency )
局部性血流量减少(Local
circulatory deficiency )
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1)氰化物中毒(Cyanide Poisoning) HCN H+ + CN¯ CN¯+ Cytaa3Fe3+ Cyt aa3Fe3+-CN¯
cell death
interrupt electron transfer in the respiratory chain
(2)维生素严重缺乏(Vitamin deficiency) (3)线粒体损伤(Mitochondria injury) (4)组织需氧增加(The need of oxygen in tissues increased)
各型缺氧的主要血氧变化特点:
1.只有低张性缺氧才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2.只有血液性缺氧才现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3.循环性缺氧除了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外,
其余血样指标均正常
4.组织性缺氧除了动静脉氧含量差减少外, 其余血样指标均正常

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

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
(2)2,3-DPG ↑ →氧离曲线右移→Hb释放 O2↑
HbO2
HHb
2.损伤性变化
Rbc过多→血液粘滞度↑→后负荷↑→心衰
PO2<60mmHg , 2,3-DPG ↑→ Hb 与
O2结合受阻,SO2 , 失去代偿意义。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轻度缺氧或缺氧早期:
血流重新分布保证脑的血流供应
重度缺氧或缺氧中、晚期: 功能障碍:脑水肿 脑细胞损伤
(2)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 (3)肺泡对水的清除能力↓。 PaO2<30mmHg→缺氧直接抑制呼 吸中枢→中枢性呼吸衰竭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1. 代偿性反应
(1) 心输出量增加
缺氧
交感神经兴奋↑
呼吸↑
(2) 肺血管收缩
溶酶体损伤
三、缺氧对器官与系统的改变 (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代偿性反应
PaO2↓ (<60mmHg)
颈动脉体、主动 脉体化学感受器
意义: 提高PaO2 增加回心血量
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运动↑
肺泡通气量↑
特点 缺氧类型 时间不同
呼吸变化也不同
2.损伤性变化
急性低张性缺氧 高原性肺水肿
机制(:1)肺动脉收缩;容量血管收缩, 回心血量。
心率↑ 心收缩力↑ 静脉回流↑
交感兴奋↑

血管活性物不平衡
肺 血
维持V/Q正常

(缩血管大于扩血管) 管
直接对血管平滑肌 作用,使KV关闭
收 缩
肺动脉高压
(3)血流重新分布
缺氧
交感兴奋↑ 代谢产物↑

病理学缺氧教案模板范文

病理学缺氧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缺氧的概念、分类、原因和临床表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生命健康的关注,树立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缺氧的概念、分类和原因。

2. 缺氧的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1. 各类型缺氧的鉴别诊断。

2. 缺氧的治疗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缺氧?缺氧对机体有哪些影响?2. 引导学生回顾生理学中关于氧气摄取、运输和利用的知识。

二、讲解1. 缺氧的概念:组织供氧不足或其用氧能力障碍引起细胞机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2. 缺氧的分类:(1)按病因分: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2)按血气变化分类:低张性低氧血症、等张性低氧血症、低血液动力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3. 缺氧的原因:(1)低张性缺氧: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内呼吸功能障碍。

(2)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3)循环性缺氧:血液循环障碍,供给组织的血液减少。

(4)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4. 缺氧的临床表现:(1)低张性缺氧: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

(2)血液性缺氧:呼吸困难、紫绀、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

(3)循环性缺氧:呼吸困难、紫绀、乏力、意识模糊等。

(4)组织性缺氧:呼吸困难、紫绀、乏力、意识模糊等。

三、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鉴别各类型缺氧?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 提供典型缺氧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缺氧的概念、分类、原因和临床表现。

2. 强调缺氧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六、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缺氧的短文。

2. 查阅资料,了解缺氧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缺氧的概念、分类、原因和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八章缺氧。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八章缺氧
1、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
2、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3、缺氧时器官功能和代谢变化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
➢概念: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的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常用的血氧指标
1、血氧分压
(1)概念: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O2产生的张力(血氧张力)。

(2)正常值:PaO2100 mmHg
PvO240 mmHg
(3)影响因素:①吸入气氧分压②呼吸功能:肺通气、肺换气、通气/血流比③动-静脉血分流。

2、血氧容量
(1)概念:氧分压为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温度38℃,在体外100ml血液内血红蛋白所结合氧的最大毫升数。

血氧容量反映单位容积血液最大携氧量
(2)正常值:20 ml/dl
(3)影响因素:取决于血红蛋白(Hb)的质与量。

3、血氧含量
(1)概念: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

(2)正常值:动脉血氧含量(CaO2)19 ml/dl
静脉血氧含量(CvO2)14 ml/dl
(3)影响因素:取决于氧分压与氧容量。

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1)概念:即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的摄氧能量。

(2)正常值:5ml/dl 。

(3)影响因素:①PaO2②细胞利用氧的能力③ Hb和氧的亲合力。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1)概念: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即血氧饱和度。

(2)正常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约95%~98%
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约70%~75%。

(3)影响因素:取决于氧分压及Hb与氧的亲和力。

6、P50
(1)概念: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

(2)正常值:正常为26~27 mmHg 。

(3)影响因素:①P50 ↑表示Hb与O2的亲和力↓②P50 ↓表示Hb与O2的亲和力↑。

任务二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1、乏氧性缺氧(低张性缺氧)
主要指氧分压过低,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

(1)原因:①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如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或通风不良的坑道、矿井中作业和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等。

②外呼吸功能障碍由于肺通气和换气障碍所引起。

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导致左右分流,使未经氧合的静脉血直接流入动脉,导致动脉血氧分压过低。

(2)血氧变化特点: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

2、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由血红蛋白的质和量发生变化,使血氧容量减少,血氧含量降低。

(1)原因:①血红蛋白量的减少,见于各类贫血。

②血红蛋白发生质的改变,
形成许多变性血红蛋白。

❶CO中毒: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10倍,只要吸入少量的CO就可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

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的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更加重组织的缺氧。

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苯胺等中毒时,可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引起血氧含量降低。

(2)血氧变化特点:
因吸入气体中氧分压和呼吸功能正常,所以动脉血氧分压是正常的;因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故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下降。

3、循环性缺氧(低血流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是指因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组织氧供应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

由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缺氧为缺血性缺氧;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缺氧为淤血性缺氧。

(1)原因:①全身血液循环障碍;见于心力衰竭、休克等。

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动脉硬化,脉管炎、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等。

(2)血氧变化的特点:
本型缺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正常;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使组织过多从血液中摄取氧,所以静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均下降,动-静脉氧差增大,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而出现发绀。

4、组织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生物氧化功能障碍,使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降低引起的缺氧。

(1)原因:①组织中毒某些毒物或氰化物中毒影响呼吸链中电子的传递,使呼吸连中断,生物氧化过程不能进行。

②维生素缺乏维生素是构成体内许多氧化酶的原料,当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体内氧化酶合成减少,影响生物氧化过程的进行。

(2)血氧变化特点:本型缺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血氧饱和度正常;由于组织不能充分利用氧使静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血氧饱和度高于正常,动-静脉氧差缩小。

因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高于正常,病人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或玫瑰红色。

任务三缺氧时器官功能和代谢变化
1、呼吸系统变化
轻度缺氧,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呼吸运动的增强,增加了肺通气量;由于吸气时胸腔负压加大,促进上下腔静脉回流,从而增加了肺血流量,使氧的摄取和运输增加。

严重缺氧,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减弱,最后病人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2、循环系统变化
缺氧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类分泌增多,使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

呼吸的深快,胸廓运动及心脏活动增强,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增强。

另外,血流的重新分配,保证了心脑的供养。

持续而严重的缺氧,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ATP生成减少,使局部酸中毒,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心收缩力减弱。

3、血液系统变化
(1)红细胞增多。

急性缺氧时,因腹腔器官血管收缩,使腹腔血液进入体循环,增加血内红细胞数目。

慢性缺氧时,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促进骨髓造血,红细胞产生增多。

使血液携氧能力增强,对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2)氧离曲线右移缺氧时红细胞内糖酵解增强,其中间代谢产物2,3-DPG 增多;同时血液PH值降低。

这些因素可使氧离曲线右移,使组织能从血液中摄取更多的氧。

(3)还原血蛋白增多。

当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皮肤、粘膜呈紫蓝色,称为发绀。

3、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

缺氧时,特别是急性缺氧时,病人表现为兴奋、判断力降低,运动不协调、头痛乏力等。

慢性缺氧时,表现为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精神抑郁等。

严重缺氧可导致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此外,急性严重缺氧还可以引起细胞变性、坏死、脑细胞肿胀和脑间质水肿。

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压迫血管,可加重脑的缺氧。

4、代谢和组织细胞变化
缺氧时,组织、细胞的代偿适应变化比较缓慢。

急性缺氧时,这些变化不明显。

慢性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氧化还原酶活性增强,增加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加,可提高肌肉的贮氧量。

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和毛细血管网开放,缩短了氧的弥散距离。

所有这些变化都增加了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

严重缺氧时,有氧氧化减弱,ATP生成不足,组织糖酵解增强,乳酸产生增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使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四)任务点评
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

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五)小结
本章介绍了缺氧的概念、常见的血氧指标及临床意义、缺氧的类型和缺氧时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等。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缺氧的概念,什么是乏氧性缺氧、引起乏氧性缺氧的原因、乏氧性缺氧时血氧指标的变化等。

理解常用血氧指标及临床意义;理解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指标的变化。

另外,了解缺氧时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

(六)课后作业
1、简述四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

2、严重缺氧时有哪些因素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七)教学后记
适当简化理论阐述,结合临床进行病案讨论,将抽象的微观过程形象化,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基本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