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论文 有效回应让课堂灵动起来
怎样让课堂“灵动”起来论文
怎样让课堂“灵动”起来“过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之一。
在“三维目标”中,“过程”是其他目标得以落实的纽带和桥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
然而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
如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灵动,这是每个处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根据已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认为应从以下几年方面着手。
一、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为学生确立各种各样的目标。
大到人生奋斗方向,小到一篇课文的具体学习任务,无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设定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去达到这个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唯独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略了学生实际需求,以致于常常出现目标与生活脱节,目标与学生的知识状况,与学生的情感需求脱节等不协调现象。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接着各小组发言人在班上汇报各组提出的问题,然后老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
对一些简单的问题随时解决;对一些较麻烦但又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建议在课后解决;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
最后,通过梳理,学生自己确定了学习目标。
二、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传统课堂教学是大一统的,学习内容是计划性和指令性的。
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全部完成。
结果是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学习《鲸》一文时,老师问学生还有哪些疑问时,学生此时提出了许多问题。
此时,老师对学生说:“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有的问题连老师也一时不能回答。
这样好吗?让我们把这些问题都写在纸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把它挂在我们教室右墙的绳子上,通过招标的形式,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它!如果谁找到哪个问题的答案,就拿下那张纸,告诉他的主人,然后再向全班发布,好吗?”学生兴高采烈,不一会,教室的右墙纸条翻飞。
幼教论文浅谈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回应策略
浅谈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回应策略【摘要】回应是师幼互动的一个环节,属于教师的一种反馈行为,它专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对幼儿的回答及反应所作的处理。
这类师幼互动由教师的提问为开启,以幼儿的回答为中介,以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处理为终结。
本文通过对一些教学实例的分析,归纳了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各种有效回应策略。
【关键词】早期阅读回应有效性回应是师幼互动的一个环节,属于教师的一种反馈行为,它专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对幼儿的回答及反应所作的处理。
这类师幼互动由教师的提问为开启,以幼儿的回答为中介,以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处理为终结。
在早期阅读被人们高度关注的今天,阅读活动也成了教育者们走近阅读、走进阅读的一种手段。
一个阅读活动的组织,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分析读本教育价值的能力和设计活动的能力,在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活动的同时,还要面对幼儿随时生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巧妙地积极与幼儿互动,有效地回应幼儿,在这对一个早期阅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然而,平时的早期阅读活动观摩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故作没听见,不加以理会;任意打断幼儿的回答,以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教师一言堂,灌输式代替孩子的思维及表述;以标准答案为评价标杆,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童趣体验;对回答的评价机械单一,缺乏具体信息的指导;使用封闭性问题来引导开放性话题,影响幼儿从自我经验出发来回答;应答中伴随指责、批评的口吻和缺乏等待的耐心,伤害幼儿回答的积极性等等低效、甚至无效的回应。
那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真正有效的回应是怎样的呢?一、早期阅读中教师有效回应的运用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还给孩子。
在一个阅读活动中,单纯的一种回应会让活动显得贫乏、苍白,没有生机,而参与活动的幼儿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和激情。
创建倾听回应课堂,使数学课堂具有灵动性论文
创建倾听与回应的课堂,使数学课堂具有灵动性《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老师是在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但这个行为过程却没有力量。
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包括“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希望从学生那里直接提取标准答案,直接得到概念性的表达,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困惑、质疑、反思”等知识的建构过程。
学生被圈在一个个狭窄的问题里,小心谨慎地满足教师对标准答案的需要,因此,他们丰富的、朴素的发现和思考没有了,课堂变得僵硬起来。
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发言时,他们有的嘴里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
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同学一点儿也不“老实”,有的不假思索就与同座“交流切磋”,有的学生思维的闸门突然打开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注意力不全在发言的学生身上。
而上课的老师一直微笑着注视这一切,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甚至连一个责备的眼神都没有。
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中新型的老师——学生学习的伙伴、顾问,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活力奔放、“当家作主”的学生!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的确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在这样热闹的背后,我们的课堂上还缺少了一份沉静,一份用心倾听他人发言的沉静,一份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沉静!“提醒学生发言讨论不太难,难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
是的,如果我们的新教育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倾听,缺少了这份沉静,那么我们学生的获益将不会比正襟危坐的课堂多多少。
建立起一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信赖的关系,一种互相倾听的关系,一种能直率地向教师、同伴求助的关系,一种即使拿不出意见来,也能得到老师和同伴善意的微笑的关系。
让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回应,由沉静的课堂到鲜活的课堂,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具有实效性、灵动性。
幼儿教育中有效回应的策略论文
幼儿教育中有效回应的策略论文幼儿教育中有效回应的策略论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
因此,教师要练就一身“接抛球”的技巧,利用有效的回应让教师的“教”更有意义,让幼儿的“学”更有价值。
一、尊重赏识,燃起自信火焰《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幼儿,首先要真正尊重幼儿,在集体教学过程中,耐心倾听幼儿的回答十分重要。
幼儿的发展有快有慢,能力有强有弱,积极正面的鼓励能激发幼儿学习和思维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地做出肯定鼓励的回应。
如小班语言活动《想吃苹果的小老鼠》中,教师提问:“谁拿到苹果了,怎么拿的?”幼儿答:“袋鼠拿到了苹果,它是跳起来拿的。
”教师回应:“你说得真完整,还学着袋鼠跳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
”教师的回应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幼儿以观察、思考的信息,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个温馨的拥抱、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是对幼儿的回应和肯定,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自信。
二、巧妙衔接,顺势开展活动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在集体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幼儿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回答,也会生成不同的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幼儿的真实需要,教师应尊重他们,顺应他们的需要。
如开展小班语言活动《七彩象》时,教师说:“小白象忙了一天,回到家又累又饿……”幼A:“老师,我给他拿很多好吃的。
”教师:“嗯,吃饱了就不饿了,会更开心的。
《有效回应,促进师幼互动[范文]》
《有效回应,促进师幼互动[范文]》第一篇:有效回应,促进师幼互动[范文]合理有效回应,促进师幼积极互动株洲市幼儿园袁榄[摘要]一节活动开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教师在活动中占主体地位的现象,没有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幼儿,师幼缺乏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让互动更合理、更有效,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本文从评价性回应、要求性回应、告知性回应、激发性回应、展示性回应、提升性回应、引导性回应几个方面探究教师回应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回应;师幼;积极互动一、回应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回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与反应的处理,是提问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教师对幼儿回答如何评价和看待的问题。
在问与答、答与回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生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和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行为。
一方面透过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他们对1问题认识的难点、误点,进入幼儿主观经验结构内部;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将活动内容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合理回应的主要表现1、对幼儿的回答故作没听见,不加以理会。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剪了背心,剪多剪少与背心大小有关系吗。
幼儿:我妈妈很苗条,所以我的背心剪的很小,给她穿正合适。
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教学中,孩子迁移学习经验剪背心,讨论剪多剪少与背心大小的关系时,老师对于这个孩子的回答不置可否,没有给予适当追问:那你剪得多,还是少。
而是一带而过,这是教师缺乏认真倾听和对于孩子回答及时进行价值判断的表现。
2、任意打断幼儿的回答,没有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
有效回应,促进师幼互动
合理有效回应,促进师幼积极互动株洲市幼儿园袁榄[摘要] 一节活动开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教师在活动中占主体地位的现象,没有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幼儿,师幼缺乏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让互动更合理、更有效,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本文从评价性回应、要求性回应、告知性回应、激发性回应、展示性回应、提升性回应、引导性回应几个方面探究教师回应的策略。
[关键词] 有效回应;师幼;积极互动一、回应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回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与反应的处理,是提问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教师对幼儿回答如何评价和看待的问题。
在问与答、答与回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生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和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行为。
一方面透过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他们对问题认识的难点、误点,进入幼儿主观经验结构内部;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将活动内容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合理回应的主要表现1、对幼儿的回答故作没听见,不加以理会。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剪了背心,剪多剪少与背心大小有关系吗?幼儿:我妈妈很苗条,所以我的背心剪的很小,给她穿正合适。
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教学中,孩子迁移学习经验剪背心,讨论剪多剪少与背心大小的关系时,老师对于这个孩子的回答不置可否,没有给予适当追问:那你剪得多,还是少?而是一带而过,这是教师缺乏认真倾听和对于孩子回答及时进行价值判断的表现。
2、任意打断幼儿的回答,没有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是应该多吃的?幼儿:鸡蛋、西红柿(幼儿在思考迟疑,没有说完)教师:(打断幼儿的回答)你说的很好,还有哪些呢?教师为了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顾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急求一个完整圆满的答案,却忽视了孩子的发展。
灵动的回应让师幼互动添精彩——改进教学行为,塑造快乐课堂
灵动的回应让师幼互动添精彩——改进教学行为,塑造快乐课堂风靡世界的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出版的《儿童的百种语言》一书中谈到教师角色时,曾运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师幼关系间的深刻含义,它指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接球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把球抛给对方或他人------这种不断抛球、接球的过程,十分恰当地反映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合理互动的过程,而其中教师对幼儿的回应就显得优为重要,要学会妙答,既对孩子的信息与问题及时做出评价。
(一)首先要学会倾听要倾听幼儿心声,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入地了解他们。
在与孩子日常接触和交往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倾听孩子们说什么;耐心观看孩子们做什么;适时询问孩子们想什么,及时体察和探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创造条件满足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会听”才能正确地回应幼儿。
在我班内有一个叫毛毛的小朋友,他活泼开朗、思维敏捷,由于家庭环境因素(出生于农村、生活在农村,家人一直用家乡方言与他交流),虽然他很乐意在活动中表达,但满口方言,语言缺乏组织性。
一次,我组织中班的孩子开展语言活动《微笑》,活动过程中我向孩子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事中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发表着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毛毛小朋友也兴致勃勃地说到:“昨天我给爸爸拿拖鞋了,爸爸很高兴!”咋听他的回答是文不对题,其实细细品味孩子的话,他是把故事和自己联系了起来,他是在向老师表达“故事里的小蜗牛是好样的,我也是乖孩子”的信息,所以,我顺势引导到:“毛毛小朋友真棒,就象小蜗牛一样愿意帮助别人,带别人带来了快乐。
”这样做既保护了幼儿的自信心,又很好地引导了幼儿,对师幼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其次要善于等待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急于把知识呈现给他们或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给孩子充分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资料,获取信息,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有效回应策略
论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有效回应策略论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有效回应策略摘要:一个成功、优质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适切的目标、优秀的设计,更需要教师全面、机智的回应。
教师应正确判断幼儿思维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
那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回应能力呢?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集体活动有效回应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慎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来的球,以适当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孩子。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应能力。
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把在观摩学习中看到的一些很精彩的活动搬来重新演绎,然而效果却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教师的教育机智——回应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一个成功、优质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适切的目标、优秀的设计,更需要教师全面、机智的回应。
教师应正确判断幼儿思维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
那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回应能力呢?一、教师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幼儿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幼儿生成问题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的作用中自主产生问题,幼儿的生成问题是从自身出发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他们的提问带有随意性,在游戏中教师作为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应重视幼儿的提问,及时捕捉幼儿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二、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
俗话说:要给孩子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换言之,教师自身经验的丰富性能直接影响到回应的有效性。
如果教师自身经验缺乏,那她只能重复幼儿的经验,或者让幼儿获得的经验也是零碎的,回应是无效的。
所以说,在活动开展之前,为幼儿准备材料的同时,教师对活动内容中有关的知识点和相关经验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活动内容,才能游刃有余的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才能对于孩子突发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回应。
幼儿园回应策略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互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回应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园特开展了本次回应策略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回应策略的认识,明确回应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回应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回应策略概述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对回应策略进行概述。
回应策略是指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言行、心理特点等,采取恰当的回应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回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肯定性回应:对幼儿的言行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鼓励性回应: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3)引导性回应: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帮助性回应: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关爱。
2. 教师案例分析接下来,教研组选取了几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回应策略案例进行分享。
案例中,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采取了不同的回应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对回应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教师互动交流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在回应策略方面的感悟和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教研组进行了针对性的解答,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4. 实践探索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掌握回应策略,教研组安排了实践环节。
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回应策略。
实践过程中,教师们相互观摩、交流,共同提高。
5.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指出,回应策略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们要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回应能力。
同时,她还对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教学活动中有效回应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教学活动中有效回应的几点思考二期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倾听者,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
其中,面对幼儿随时生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如何与幼儿互动,有效地回应幼儿,促进幼儿发展更是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在多次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尝试一些回应策略,力图通过师幼互动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下面以“我喜欢的桥”为例,将我在集体活动中常用的回应策略总结如下。
一、活动前精心预设,为有效回应作好准备由于教师面对的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而每个幼儿又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即使同一幼儿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幼儿的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教育空间是巨大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方案前教师要全方位考虑幼儿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将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反应,并据此思考面对幼儿的各种反应,自己应如何回应才会更积极有效。
如在组织集体活动“我喜欢的桥”之前,我首先熟悉了整个主题,根据其二级主题的内容与要求以及该活动所指向的核心经验,有意识地给幼儿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收集各种和桥有关的资料,并和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观察、了解生活周围能看到的桥。
接着,我开始认真地对班里的每个幼儿进行解读,详细了解他们经验积累的程度。
这些前期经验的准备,使我在活动中得以自如、有效地回应幼儿的生成。
如在活动的第二环节“介绍黄浦江上的桥”的时候,我运用了低结构开放的形式让幼儿自主讨论,结果幼儿发现,南浦大桥是黄浦江上最长的桥。
当他们发现南浦大桥上的四个大字时,我结合解读幼儿时所了解的信息,捕捉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回应,加以提升,以问题的形式运用迁移的策略问幼儿:“你们知道‘南浦大桥’四个大字是谁写的吗?”这时,优优大声说道:“我知道,妈妈说是邓小平爷爷写的。
论文让课堂灵动
灵动的课堂是孩子的乐园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在课堂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这些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课堂缺少趣味性。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呢?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有以下几点拙见:一、运用审美化、情感化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感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
对一个老师来说,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
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比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暮春的景色”片段。
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景后。
再引导学生:多么美丽、迷人的春天哪!让我们听听,置身美景中的人们在说些什么?快打开书读读吧!孩子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的读起课文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围绕着“话别”二字,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自然流露,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和感悟也自然升华,如此,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二、做好组织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老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有效回应让师幼互动有温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有效回应让师幼互动有温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教育领域中,师幼互动的质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有效回应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能够让师幼之间的互动更有温度。
本文旨在探讨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分析有效回应的方式,以及探讨建立温暖互动关系的关键。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方面,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与幼儿互动,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和安排。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将概述师幼互动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回应的方式,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师幼互动的重要性、有效回应的方式以及建立温暖互动关系的关键。
在结论部分,将对文中提出的内容进行总结,展望将来如何更好地落实师幼互动,以及给予一个简短的结语。
通过这种结构的安排,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和要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和建立温暖互动关系的方法。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师幼互动中的有效回应方式,以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温暖互动关系。
通过深入分析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和有效回应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富有温度和情感的关系。
同时,也希望引起对师幼互动品质的重视,促进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关注和重视幼儿的情感需求,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亲密和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2.正文2.1 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师幼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社交技能等。
首先,师幼互动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温馨亲切的互动中,幼儿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从而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回应策略
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回应策略第一篇: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回应策略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回应策略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内容缺乏价值判断,有的教师虽有合理、精美的预设,但对于幼儿在课堂教学中诸多的即时生成的经验与问题、需要与体验,缺乏及时关注,为此不能及时地有效回应,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育、教学契机流失。
因此,教师对于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要适时地恰当地予以回应。
一、追问。
许多教师的课堂回应是“正误”判断,遇到错误答案后教师就会向全班发问:谁来纠正他?谁来帮助他?这种教学问答实质是“寻找正确答案”而不关心思维过程。
这无形中导致了机械思维,还可能使孩子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
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看起来是对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解释吗?追问使问题清晰和有层次、有条理,追问使孩子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也便于清理自己的思路,追问也使孩子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总之一句话,追问使孩子思维更加积极化。
二、补充。
补充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例如,当教师把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孩子自由交流以后,会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幼儿不理解或误解、讨论离题或停于表浅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个别的,指导一下即可;也可能是带共性的,就必须及时补充信息、补充说明、增加指导性提示等等。
还有很多的问题在教师提出后,幼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此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补充,以一些解释性的小问题来进行补充和帮助,让幼儿能顺利地寻找到答案,能顺利地跟进教师的步伐。
三、重组提升。
重组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更大挑战,它意味着教师通过课堂资源的激活、发现、采集、分析判断和回应,意识到原先的教学设计方案已不适应幼儿的实际状况,需要及时调整甚至重建教学活动过程。
具体的重组,可以是对推进教学深化的中心问题的重组,如从幼儿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经过集中、概括和提炼,形成一个新的值得在幼儿中进行讨论的问题;可以是师幼互动形式的调整,如由一对一的师幼互动转化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幼幼互动,或者转化为幼儿与幼儿小组之间、教师与幼儿小组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是新的教学活动环节的重组。
激发性回应幼儿园课堂案例大班
激发性回应幼儿园课堂案例大班
《激发性回应幼儿园课堂案例》
背景: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老
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激发性回应为主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
谈谈如何在大班幼儿园课堂中实现激发性回应。
案例:大班幼儿园的课程中,有一节关于感恩节的主题,老师想让孩
子们了解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
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情境营造
老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华丽的感恩节环境,将教室布置成房屋、炉火、烤火炉等,并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板,让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画画、写字,制作自己的感恩信。
二、材料选择
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纸板、丝带、颜料、水彩笔等。
并特别提醒孩子们:这些材料都是需要好好保存的,如果用完了就不
会再有了。
三、互动游戏
老师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彼此之间互相感恩、表达对家长、老师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孩子们连成一排,轮流向前面的孩子表达感
恩之意,并且给对方发放感恩卡片。
四、教育引导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并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一些
感恩节的素材和故事,向孩子们普及感恩节的重要性。
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带给孩子们很大的快乐和满足感,他们参与积极,交流热烈,并表现出了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参与度。
孩子们通
过活动学习感恩文化,增强了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
结论:在大班幼儿园课堂中,通过情境营造、材料选择、互动游戏和
教育引导等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性回应。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
幼儿的情感体验,也帮助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品格。
探索、激趣——语言活动中的有效回应
探索、激趣——语言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摘要]回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时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学习时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激发他们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
这让我们明确认识到,教师的回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而教师精彩的回应则能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指引、鞭策作用。
但对于一线幼儿教师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回应一直是教学过程中很难解决好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有效;有价值;教师知识素养;经验积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有很多的我们意想不到的想象、还有仿佛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情节。
他们的话语、他们的动作常常都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教师如何招架孩子们突发奇想时抛过来的问题,然后再漂亮地抛还回去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理解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甚至读懂他们的心理活动。
一、善于解读幼儿、及时发现教育机会孩子如同一本童话故事大全,里面装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我们只有了解孩子、读懂孩子才能欣赏孩子的“奇思妙想”,才能成为他们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用心解读幼儿的“无理取闹”。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爸爸妈妈在的场合他们更是大展自己的“威风”。
然而幼会儿产生与平时不同的特殊行为活动时一定有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所以,幼儿的“无理取闹”并不是没有根据,因此给予这样的孩子的有效回应,要利用非公开的策略方式更能增进幼儿的信心。
(二)教师解读幼儿心灵作品的回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方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孩子还不会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内部言语的时候,作品就成了他们内心世界最好的诠释。
也许孩子的一副不起眼的甚至是乱七八糟的画,说不定这就是他的得意之作,是他们表达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是孩子们的一种语言,更是我们了解童心的窗口。
教师回应策略研究——基于师幼互动情境中优秀毕业论文
2008-06
摘要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双方共同参与,“敞开”与“接纳”的过程。这个过 程如同教练与教员之间相互“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不仅需要彼此接住 对方的球,还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方法给予回应,将球抛还给对方。只有这样才 能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保证互动的质量。
When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taken into accont,we draw several conclusion: in the first place,there are mainly five kind of strategies of teachers’responses, i.e. control strategy、habit-forming strategy 、deaf-dumb-blind strategy、leading strategy、 supporting strategy; in the next place, the strategy of teachers’responses have three characteristics:the strategy teacher used is more like a group than a single one; control strategy is dominant in all ones;teachers are generally using different strategy to cope with same type of interaction behaviors;at last,the autior cites Bourdieu’s practice of society to analyse the reason of the strategy of teachers’responses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teachers’own habitus and their capital in profession determine theirs strateg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child in interaction field is important,too.
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述,及时给予合理回应 - 幼儿园语言活动论文
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述,及时给予合理回应-幼儿园语言活动论文
此活动的第三次组内跟进式研讨在中三班进行,这次的活动虽在
第一二两次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改,但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改进。
特别是对于此诗歌的主旨体现方面,需要贴近幼儿的思维特点,需要教师及时的作出反映,能更加深入的引导、回应,将深
层的知识经验内涵挖掘出来,才算是达到了这次活动所要达到的
最终目的,自己这次尝试加进去一些东西,但前面却遗漏了某些
东西,还需斟酌:
一、循序渐进引导,感知诗歌表达的主旨
引导节奏不能太缓也不能为了急于求成而着急,需要教师运用恰
到好处的节奏去引导,参与到孩子们的思索中来,跟着孩子们思
维的速度又联系着所要引导的方向(),顺着流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深入到内涵,需要精细的考虑和处理好细节部分。
由于自
己往往只是点到的要点,都是粗浅的点拨下,没有深入挖掘,在
孩子们的脑海中没有留有深刻的印象,进而没有很鲜明地在孩子
们那里得到恰到好处的效果;还有就是自己有想让孩子们说的想
法,可是如何设置恰当的问题,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对所提问题的思考这是一个方面。
二、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述,及时给予合理回应
对于孩子们回答自己抛出的问题,回答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答或是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时,采用何种应对的措施,是在前两次跟进式的时候,就一直围绕的一个问题,也是一次又是一次设想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回应让课堂灵动起来——以中班语言活动《大胖和小胖》为例,谈集体活动中教师回应策略徐红燕【内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回应对推动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充满智慧的回应并不是教师们容易掌握的,它考验着教师们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现场把控能力。
本研究就是从教师的有效回应这一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教师回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一个中班语言活动为例来解析集体活动中教师回应的一些策略。
总结出了刨根问底、深化问题,引发商议、合理想象,以身试法、拓展经验等六条策略,亦对如何提高教师回应水平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有效回应师幼互动集体教学良好的师幼互动是集体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也是考验教师现场应变能力和现场把控能力的标志。
而有效的回应则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中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
教师的有效回应能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思考、拓展经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想象空间和活动目标的达成。
可以说教师的回应推动着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总是十分注重活动的前期设计和准备,而要谈到现场互动和教师的回应问题,大家都充满了困惑。
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活动流程以及活动中的关键提问和过渡语言等,教师都可以进行前期的准备和预设,而幼儿的现场反应和教师现场的灵活把控却是不能进行预先设计的。
这才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智慧的体现,更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不断钻研和探索的问题。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回应存在的问题(一)关注预设和结果忽略过程在每一次集体活动之前,教师们肯定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对幼儿的现场反应进行了预设。
但是,到了活动现场总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的发生。
比如,幼儿给出的答案接近不了教师预期想要的答案,教师千方百计地进行引导,想要让幼儿说出心目中的答案。
或者当老师提出问题,幼儿马上给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时,老师就会马上收尾,满足地进入下一个话题。
这样的回应忽略了幼儿在活动现场的情绪、思维和想象,只是机械地求得一个结果。
(二)人云亦云脱离主线在集体活动中,有时会有些幼儿的思维活跃。
当老师和小朋友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有的孩子会将老师的话题迁移到另外一个话题中。
例如:老师与幼儿在谈论海洋中的鱼类时,有一位幼儿说他爸爸给他买了小鱼的玩具。
老师接着说“哦,你爸爸对你很好的。
”一句话让其他幼儿也开始说起了自己爸爸曾经给自己买过的玩具,以及自己爸爸的好处。
大家的思维顿时大转弯,脱离了本次活动的主线。
(三)只重个体忽视群体一些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幼儿总会在集体活动中抢尽风头。
面对老师的每一次提问,这些孩子都会积极举手,并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
在教师的回应中也总会对这些幼儿进行单独的表扬和回应,而忽视了其他的幼儿,让其他幼儿受到了冷落。
(四)应答单调模糊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提问后面对幼儿给出的答案,很多教师的应答都十分的单调、模糊。
“嗯,好的。
”“很棒!”“不错!”等等。
或者有的教师则是采取了直接重复幼儿答案的方法,幼儿说一句,老师重复一遍。
这些缺乏针对性、较为单一的应答对于幼儿来说就似白开水,淡而无味,更别提有所提升。
二、集体教学中教师现场的回应策略《大胖和小胖》这个集体教学活动是我园在杭州市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评比中形成的一个原创中班语言活动。
活动中教师主要根据活动目标精心提炼了几个主要问题,围绕着“如何打水”、“一根绳子两只小猪都想要”以及“如何在水中安全”等问题,教师和幼儿进行了讨论,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故事的发展。
在讨论中,面对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方法,教师机智有效地进行了回应,在幼儿经验的拓展上下足了功夫,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下面,我就以《大胖和小胖》为例来解析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现场回应的一些策略。
(一)刨根问底深化问题面对幼儿给出的答案,教师口头的简单重复并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教师适当的追问有时候可以深化问题,引发幼儿更多的思考;有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将不完整的句子和答案补充完整;有时候可以引发更多的幼儿来关注这个问题,并分享经验等等。
在判断到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可以改变原有计划,追随着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进行深入讨论。
1.适当追问深化问题,实现经验共享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孩子的语言和想象更是如此。
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
当教师捕捉到幼儿的回答之中蕴藏的价值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追问,引发更多幼儿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经验进行共享。
案例1:“在讨论井很深,如何打到水?”的问题中,教师是这样回应幼儿的:师:井很深,两只小猪怎么样才能打到水呢?幼:去找些石头来。
师:石头怎么用来打水呢?(这名幼儿可能是想到了《乌鸦喝水》里面用石头让水满起来的道理,虽然比较繁琐,但是这也不失为是一种好办法。
于是我进行了适当的追问,让幼儿能将之解释得更加清楚,让其他幼儿也参与思考,并实现经验的共享。
)幼:把石头扔下去,让井水满起来。
师:真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需要很多石头呢!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用石头虽然是一个非常新奇的办法,但是那是乌鸦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而选择,它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两只胖小猪而言或许还有更好更简便的的方法可以使用。
所以,我进行了引导并追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2.适当追问明晰答案,提高表达能力在活动中,由于幼儿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幼儿回答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明确的,对于说的孩子来说她自己是明白的,教师可能也可以理解,但或许对于别的孩子来说还不清楚。
那么,教师适当的追问,请幼儿将答案补充地更加完整清楚,不仅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让其他幼儿能更好地参与理解。
案例2:教师:大胖和小胖怎么一起站在小小的石头上呢?幼:帮忙一下。
师:怎么帮忙?能给我们解释得更清楚吗?(面对幼儿模糊的回答,我猜想可能是大胖和小胖互相帮助,也可能是一方帮助另一方,所以在现场我进行了追问,让其补充清楚)幼:相互抱在一起,抱的紧一点。
师:哦,原来是互相帮助呀!确实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回应点题,围绕目标)3.适当追问引发思考,构建思维支架当幼儿给出的答案较为单一时,教师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搭建支架,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案例3:当讨论如何才能打到水时,孩子们都只想到了绳子。
这时教师提问:“绳子这种工具真不错!那还有没有别的工具也可以用?”(在活动现场孩子们想到了用绳子,而绳子的确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除了自身之外,孩子们想到了使用工具的确很不错,所以我在回应中对孩子们的答案给出了肯定。
另外,我还通过追问,启发幼儿思考更多可以用到的工具。
)(二)引发商议合理想象孩子们的想象有时候可以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并不要求按照常理而来。
但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或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我们也要注重想象的合理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度地引发集体商议,让幼儿判断其想象和猜测的合理性,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引发全体幼儿的思考,借助集体的智慧引导幼儿要考虑周全,思考得当。
案例4:教师在提问怎么可以打到水时,幼儿回答:“大胖拉住小胖的脚,让小胖爬下去。
”师:哦!或许这也能打到水。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两只小猪相互帮忙来打水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就现实来说这个办法确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办法,并不合适来用。
同时这也是培养幼儿危险意识的一个好契机,所以我适时地通过回应来引发全体幼儿对此进行思考。
)幼: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在保护孩子积极性的同时巧妙地进行了否定,并机智地把一个孩子的问题抛向全体幼儿,让全体幼儿跟随这个问题共同进行思考。
)幼:这样很危险,小猪会掉到水里的。
(孩子给出的答案,更有说服力)……案例5:师:水越漫越高,大胖和小胖遇到了危险该怎么办?幼:游到岸上去。
师:嗯,那小猪会不会游泳呢?(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孩子们想到了要游到岸上去,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有的时候当困难超过我们的解决能力范围时,我们不能以身犯险,而是应该想一个更加周全的方法。
就好像我们在超市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应该在原地等待而不是主动去寻找妈妈一样。
所以我通过让大家思考“小猪会游泳吗?”这个问题来联想到我们自己或许也不会游泳,所以这个办法并不可行。
)幼:不会的,我也不会游泳。
师:那还是赶快想个另外的办法吧。
(三)以身试法拓展经验有时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当教师提问过后,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可能比较单一,而教师的有效回应可以拓展幼儿的经验,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
案例6:在教师让幼儿两两尝试如何站在一块“小石头”上时,孩子们只想到了大胖和小胖抱在一起。
在经验交流时,教师说:“我也想了一个办法。
”并请了一名幼儿参与,以身试法试验了大胖抱起小胖的办法。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了。
有的也想来试试这个办法,有的则是想出了不同的新方法。
孩子们的思路瞬间被打开了。
当面对幼儿思路单一或者幼儿给出的答案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我们并不能一味地将孩子往老师设定的路上拉。
“还有呢?还有别的吗?”这样的回应会让幼儿感到步步紧逼的压迫感。
而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更加灵活的回应策略,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方法,这既打开了幼儿的思维,也激起了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
(四)及时回应总结经验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小结总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面对幼儿一连串的应答,如果老师能在其中进行适时、精炼的有效应答,既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总结经验,又可以拉回幼儿的思维,进行顺利过渡。
案例7:师:一根绳子两只小猪都想要,怎么办?幼:大胖先用,然后再小胖用。
幼:两个人一起用好了。
幼:……师:原来,两人都想要一样东西时,我们可以轮流用、一起用、商量用等各种办法来解决。
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多种多样的回答。
这些不同的方法,既能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幼儿相互借鉴学习,解决一些生活遇到的类似问题,所以在幼儿的回答后我用了一句话总结幼儿的经验并提升。
(五)多种回应启发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回应不光是运用语言口头回应,还可以是运用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回应。
一个形象的动作或者一个简单的肢体表现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启发幼儿的思维;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可以树立起幼儿信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这些都是幼儿学习思考的良好支架,帮助幼儿一步步前进。
案例8:在讨论“井水很深,怎么才能打到水?”这个问题时,幼:把桶扔下去打水。
师:哦,好的。
我们把桶扔下去(做扔水桶的动作,并演示井水很深),扑通一声,哎呀!(表情露出难色)怎么啦?幼:水桶掉下去,拿不上来了。
井水很深这个前提,孩子们可能并不十分理解。
但是在教师形象的示范和动作表情的帮助之下,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直接把水桶扔下去是不可行的。
也了解了井水深的含义,并开始思考如何从那么深的井里打上水。
(六)适时等待保留空间教师的回应既要启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也要保留幼儿思考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