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见句式
一. 判断句
1、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1)“……者,……也”。
例: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也”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也”
例: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夫战,勇气也
(4)“……者,……”
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者也”
例:①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另一种是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等表示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③非死,则徙尔。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例:①非天质之卑。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3、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①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例:①(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例:①投(之)以骨。(《狼》)
②扶苏以数谏之故,上使(之,指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4)省略介词
例:①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②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例:①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②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
③二(个)男新战死
三.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安、孰、焉、奚、曷、胡、恶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例:①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②大王来何操?
③且焉置土石?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前到动词前。
例:①未之有也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忌不自信。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有时,宾语前还有“惟\唯”等进一步表示强调。
例: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马首是瞻
④惟利是图。
(4)介词宾语的前置。
例:①一言以蔽之。(以一言)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一以当十。
3、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文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上“之“,构成“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例: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而”,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用数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例: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③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④尝贻余核舟一。
⑤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4、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会置于句后作补语,旧称“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①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②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①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