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2-03-23T15:49:24.6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覃鸿雁
[导读] 疼痛疗效的评价可用WHO评价标准给予评定。
覃鸿雁(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广西柳州545005)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300-01
【关键词】Nuss手术漏斗胸护理干预
漏斗胸是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漏斗胸患者随着机体发育成长畸形逐渐加重部分畸形严重患者对心肺功能、发育及心理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Nuss手术是治疗漏斗胸微创手术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损伤小,胸壁美观等优点。但手术使胸骨被钢板强行外推,术后剧烈的疼痛使患者不敢深呼吸,不敢用力咳嗽及活动,引发肺部并发症,甚至因为剧烈的疼痛使患者造成保护性的脊柱侧弯或钢板移位。为了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我科通过术后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4-25岁,其中对称性漏斗胸13例,并发脊柱侧弯5例,运动后胸闷、呼吸困难6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8例,无任何症状10例,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3-9d,平均5.5d,无并发症发生。
2 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干预设置优美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区清新、安静、整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消除异味,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计划地集中操作且操作轻柔,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感,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提高痛阈[1]。术后6h给患者半卧位,减轻张力,缓解疼痛。
2.2认知干预术前即向患者做疼痛的相关宣教并贯穿于整个围术期,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简单的手术过程和术后的效果,让患者理解疼痛是必然的,但通过一些治疗是可以缓解的。要求患者掌握疼痛的描述及缓解疼痛的技巧,因为其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疼痛的评估及用药。向患者讲述疼痛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鼓励患者参与疼痛的评估和治疗。也可介绍以往本科病例的情况,鼓励和促进相同病例患者进行交流,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疼痛,如何使用缓解疼痛的技巧[2]。还可借助图片、照片、文字等宣教资料进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3心理干预漏斗胸患者由于体型的的改变,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常常会导致患者焦虑,焦虑情绪越严重,肌体的痛阈越低[3]。护理人员应多予患者及家属多交流,帮助患者对术后疼痛建立应有的预料,正确对待疼痛的发生,鼓励患者说出对疼痛的想法,减少因恐惧而增加的疼痛。
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采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从疼痛或不良情绪中转移到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如引导家属多和患者谈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还可以采用看报纸、看电视的视觉分散法,听觉分散法如听音乐等[4]。
2.4饮食干预因胸骨压迫心脏、肺部、食管,部分患者体质瘦弱,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促进身体的康复。
2.5药物镇痛的护理术后采用长海痛尺[5]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痛尺数值越大,疼痛的程度越大,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必要时予镇痛药物镇痛,并及时观察治疗的疗效。疼痛疗效的评价可用WHO评价标准给予评定。完全缓解:无痛;部分缓解: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能正常生活;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缓解或仅有轻度改善,但仍有明显疼痛。正确的评估,合理的止痛,有利于Nuss手术后的恢复。
3 结论
术后疼痛是肌体对损伤的防御反应,患者术后疼痛不仅仅给肌体带来损伤,还使肌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给患者带来睡眠不足、情绪低落等负面影响,对患者家属也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我科运用护理干预对减轻Nuss术后疼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将我们的优质护理正真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苗桂萍.疼痛控制及护理的新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4, 17 (2):7.
[2]王君慧,董翠萍.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患儿的超前镇痛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1A):57-58.
[3]朱香华.手术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9(14):699.
[4]孔云芸.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2011,20(14):1799-1800.
[5]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研究和进展[J].现代护理,2002,8(9):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