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ad0c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5.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1.1 设计本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作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3 本次教案将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要点。
二、知识点讲解2.1 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题目、开头、、结尾等部分,让学生明白一篇好文章的结构。
2.2 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抒情方式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各种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3 常见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风格。
三、教学内容3.1 回顾本学期的作文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2 分析典型的作文案例,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3.3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四、教学目标4.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4.3 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实践中。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5.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如果您有任何修改意见或者想要增加或减少的内容,请随时告诉我,我会根据您的要求进行修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师准备:作文案例、PPT、教学指导用书、红笔等。
6.2 学生准备:笔记本、作文本、课本、学习用品等。
6.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知识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7.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的作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缺点。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502e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f.png)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解题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试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教学内容1.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2. 常见作文类型和解题思路3. 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4. 作文结构的安排和语言表达5. 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讲解讲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作文得分要点,注意避免失分项。
2. 第二课时:常见作文类型和解题思路分析分析中考常见的作文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讲解各类型的写作技巧和解题思路。
3. 第三课时: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教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包括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生活实例等,并讲解如何在作文中运用素材。
4. 第四课时:作文结构的安排和语言表达讲解作文结构的合理安排,如开头、结尾、过渡等,并教授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 第五课时: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方法教授作文修改和润色的方法,包括检查内容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晰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写一篇作文,检验学习效果。
2. 课堂练习:随时抽取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
3. 定期测试:进行作文写作测试,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作文范文和修改实例。
3. 中考作文真题及答案。
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提高写作灵感。
3. 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4. 定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速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年中考作文真题和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和心得,相互借鉴和学习。
3. 模仿练习:让学生模仿优秀作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29c5019b6648d7c0c7465b.png)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本设计适用于九年级第一学期,即学生刚上初三时,属于毕业班复习的起始课。
.写作的复习,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写作的目标,回顾、反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以来的.写作教学,学生对.写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
因此,复习时可围绕.写作的基本理念,适当作一些理论方面的指导,把考生原有的以比较散漫形式存在的.写作行为、.写作的程序转化为适应考试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考场作文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规范.写作行为。
2、了解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有效地提高考场作文的档次。
教学重点: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步骤。
教学难点:立意与选材教学方法:点拨指导,探究归纳教学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表现。
一篇考场作文可以说是集考生思想认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专项技能之大成,但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写作,文艺创作,不同于征文比赛的作文,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
为什么有些平时.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作文考试中也有“失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不熟悉、不了解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复习的目的就是要熟知考试作文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考试的要求.写作。
作文题型方式示例中考考点命题作文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1、保证审题没有偏离;2、体现各项.写作要求;3、选材围绕题目所限制的中心,生活并富有新意;4、构思要完整,文中最好有点题之句。
半命题作文“我终于战胜了”1、补充完整后的题目通顺简洁;2、围绕补充后的题目中心构思选材立意;3、语言顺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与丰富的情感。
材料作文下面一段文字,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请读后按要求作文。
1、读懂材料;2、在文章中恰当引用所给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构思立意;3、自拟的题目恰当妥帖;4、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ca46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0.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作文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察力,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做到有物有序、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 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技巧:叙事作文、说明作文、议论文、状物作文、人物描写作文。
3. 写作手法:悬念设置、情节转折、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
4. 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方法:查找错误、调整句子结构、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2. 第二课时:分析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3. 第三课时:讲解写作手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4. 第四课时:讲解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并互相批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作文类型和写作技巧。
3. 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流畅,有创新思维和观察力。
五、教学资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及配套练习册。
2. 作文范文和案例分析。
3. 作文修改和润色的参考资料。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知识和技巧。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互相批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步骤1. 第六课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2. 第七课时:让学生运用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 第八课时:讲解说明作文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4. 第九课时:让学生运用说明作文的写作技巧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ec1de2b01f69e3142329425.png)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培养感知能力,化平实为生动——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郑绮瑜一、复习内容:根据《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之”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联系初中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中运用”五感”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课文片段,复习如何将记叙文写得具体充实,更加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本系列设计适用于七、八年级的语文复习课教学,也可作为初中入门阶段的感知写作训练。
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语言苍白,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或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捎痒、无病呻吟,不难看出学生感受的贫乏,体验的不足。
学生往往只注意词汇的积累,在文章里盲目复现这些词汇,却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独自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先于词汇的,因为词汇来源于感觉器官,感觉产生认识,认识生成词汇。
如果可以开发学生原有的感觉系统,进而再深层次的进行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的训练,不愁学生写不出内容具体、富于生机活力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1.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感知物、人、事,激发创造性思维;2.培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3.营造互助互学、互勉互进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乐学”、”趣学”.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赏析经典片段,形成自我认知,掌握感知方法;(2)展示习作,互评互改,畅谈点滴感受,分享写作收获。
2.教学难点:(1)分析感知物、人与事的异同,并以片段习作的方式巩固认知、学会灵活运用;(2)成形训练中将感知内容与立意构思有机联系,使行文更自然流畅,达到”不拘一格,自成一文”,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作文目的。
五、教学思路:感知作文复习课的教学理念是: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也就是继续巩固之前所培养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全方位感受的能力。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47844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4.png)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作文知识和技巧;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要求;2. 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3. 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优秀作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作文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文知识回顾(10分钟)1. 作文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表达准确;2. 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3. 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等。
三、优秀作文欣赏(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优秀作文,体会其写作技巧和构思特点;2. 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3. 讨论优秀作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安排。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构思和写作;2. 引导学生注意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3. 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等。
第二课时:一、优秀作文展示(10分钟)1.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2. 引导学生从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3. 让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写作能力。
二、作文讲评(15分钟)1.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3. 给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作文训练(20分钟)1. 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作文知识和技巧,进行构思和写作;3. 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等。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作文知识;2. 强调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初中写作专题复习教学设计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初中写作专题复习教学设计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4e49cb0998fcc22bdd10d25.png)
初中写作专题复习教学设计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提炼线索,聚焦描写——写作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蔡尉洁复习内容:提炼线索,使结构严谨;聚焦描写,使内容具体。
学情分析: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作文命题为《记忆深处_____的画面》。
大部分学生在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普遍有有较强的点题扣题意识,能描述自己难忘的一个或几个场景。
但不少同学只是粗略地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确定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狠下功夫。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甚至出现根据字数多少随意添减内容的情况。
这种随意的增减容易造成文章前后不衔接、详略不得当,结构不严谨。
教学目标:1.提炼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2.根据题旨围绕线索聚焦描写,突出动情点,使内容具体生动,详略分明。
重点难点:1.重点:提炼行文线索。
2.难点:围绕线索聚焦描写。
教学思路:第一步:回顾经典,明确线索作用。
学生通过复习名篇《背影》,温故知新,明确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评议病文,学习提炼线索学生通过集体剖析病文,学习在文章构思过程中安排线索的方法技巧。
第三步:围绕线索,聚焦情感描写学生通过当堂练笔,互相点评,学习围绕线索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分析学生作文,挑选典型例文,指导修改升格。
2.学生:①复习名篇《背影》(朱自清),思考文章如何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提炼线索聚焦描写,集中地表达感情。
②再读自己的文章,试着找找文中所述事件的关联点,思考能否安排一条能凝聚思想感情的线索,并围绕线索展开细致的描写。
教学活动:导入:欣赏歌曲《校园的早晨》。
(歌词: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
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
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提问:在这首歌中,你看到怎样的一个形象,感知什么样的一个主题?(树,成长。
)树伴随着”我”学习、成长。
九年级中招作文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中招作文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6e1b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c.png)
九年级中招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中招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九年级中招作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在中考作文中表达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在作文中展示个性和独特的观点。
教案步骤:第一步:复习作文基本知识和技巧(时间:20分钟)1. 回顾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主体、结尾。
2. 复习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开头、主题句、扩展句、结尾。
3. 引导学生回顾九年级中招作文的题材和要求,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第二步:分析中考作文题型和要求(时间:10分钟)1. 分析中考作文题目的类型和要求,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2. 分析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
第三步:展示优秀作文范文(时间:20分钟)1. 展示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范文,让学生对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2. 分析范文的优点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练习写作技巧(时间:30分钟)1. 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展示个性和独特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第五步:互评与讨论(时间:20分钟)1. 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时间: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作文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互评,评估学生对九年级中招作文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估学生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认识和改进意识。
教案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2. 提供更多的写作练习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习作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习作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14654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9.png)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习作复习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及其在作文中的应用。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提问:大家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收获?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针对写作方面,教师讲解和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描写、抒情、议论等,并指出这些技巧在作文中的应用。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亮点,如构思、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讲评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讲评和分析。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3.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水平。
3.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f975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5.png)
初中语文作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语文作文的基本技巧和要点。
2.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3.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2. 作文素材:人物、事件、环境3. 作文语言:表达、修辞、语法4. 作文思路:逻辑、创新、拓展三、教学过程:1. 作文结构复习:讲解开头、中间、结尾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作文的结构重要性。
2. 作文素材复习:分析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3. 作文语言复习:讲解表达、修辞、语法的运用,让学生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作文思路复习:培养逻辑、创新、拓展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拓展作文思路。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文技巧和要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技巧。
3. 练习法: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文练习: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及相关作文辅导书籍。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作文素材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讲解作文结构、素材、语言、思路的复习要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技巧。
4. 练习: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作文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3880fb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d.png)
一、课题《初中语文复习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巩固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文言文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 复习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式、修辞、文学常识等。
2. 提高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文言文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知识梳理- 教师根据教材,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板书在黑板上。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小组内互相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7. 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形式包括:练习题、阅读题、写作练习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分析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问题,找出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板书设计(一)知识梳理1. 字词2. 句式3. 修辞4. 文学常识(二)课堂练习1. 阅读理解2. 写作表达3. 文言文翻译(三)合作学习1. 小组讨论2. 互相提问、解答(四)课后作业1. 练习题2. 阅读题3. 写作练习。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6a9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d.png)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九年级作文的基本技巧和要素。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作文结构安排和素材运用。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作文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回顾作文基本技巧和要素:引导学生回顾作文的立意、构思、结构、素材、语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分析几篇优秀作文,突出其结构安排、素材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
3. 学生练习写作: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或素材,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互评和自我修改: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进行自我修改。
5. 老师点评和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加深理解九年级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2. 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作文修改和润色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作文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点。
2. 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和修改方法。
四、教学准备1. 作文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讲解作文评分标准:详细讲解九年级作文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2. 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分析几篇优秀作文,突出其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优点。
3. 学生练习写作: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或素材,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互评和自我修改: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进行自我修改。
5. 老师点评和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五篇范文]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d6950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3.png)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一、引入作文复习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将参加中考,中考语文试卷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作文。
怎样能在炎炎的夏日里,让你的不同凡响的佳作给阅卷老师送去一个惊喜,考出好成绩,我想,这是每一位同学所期盼的。
今天我们将在以前作文专题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拓展思路的强化训练。
希望借这节课的复习帮助你进一步写好作文。
二、提问有关话题作文的知识要点近两年来,中考大作文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1、它的题目通常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呢?2、话题作文的特点主要有哪三点呢?三、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并以例导航,总结出事物类话题拓展思路的方法。
1、总结近两年来襄樊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话题范围多是一些事物类的话题,如“水”、“台阶”等,这类话题如何拓展思路,请大家跟我一起用具体的作文材料进行训练。
2、通过“桥”这一话题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①展示话题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
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古今中外画家爱桥、觅桥、画桥。
宋朝的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当代画家吴冠中也曾描绘过各种各样的桥。
文学作品也常常离不开桥。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中的鹊桥……现实生活中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②分析指导a思路拓展的前提是必须审好话题,这样思路的拓展才是有的放矢的。
从题目看,“桥”这个话题属于哪一类话题,审题时要考虑什么?(请生回答)桥的本义与比喻义分别是什么?b读懂了题目以后,我们可以借助哪两种基本的形象思维方法展开思路?c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是引出话题的触媒,是引发考生思考和展开联想、想象的“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754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2.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作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本学期学习的作文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 不同文体的作文写作技巧。
3. 常见作文问题的修改方法。
4. 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欣赏。
5. 期末作文复习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常见问题的修改方法等。
2. 示例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优秀作文的特点。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教学步骤1. 回顾本学期学习的作文知识和技巧,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2. 针对不同文体,讲解和示例作文写作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常见作文问题,讲解修改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和修改作文。
4. 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激发写作灵感。
5. 制定期末作文复习计划和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作文写作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让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练习,评价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对常见问题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期末作文考试成绩:根据期末作文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进步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注重综合评价,不仅看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修改能力和对作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话题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困惑。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案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422a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b.png)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的作文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 常见作文类型的写作技巧。
3. 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如主题、开头、中间、结尾等。
2. 提问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困惑和问题。
二、讲解作文写作技巧(15分钟)1. 讲解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
三、作文修改和润色(15分钟)1. 讲解作文修改和润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需要不断修改和润色才能更加出色。
2. 教授修改和润色的方法,如检查语法错误、调整句子结构、修改用词等。
3. 学生分组进行作文修改和润色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作文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次作文复习课进行总结,强调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持续练习的必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文,并写一篇总结作文写作技巧的文章。
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对作文写作的自信心和兴趣的提升。
3. 学生对作文修改和润色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教学资源:1. 作文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如作文写作技巧的文章和视频。
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295c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1.png)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九年级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作文的构思、组织结构和表达方法。
3. 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使他们的作文更加规范、清晰、有逻辑性。
4.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准确。
2. 作文的构思方法:从生活中选材、从阅读中借鉴、从想象中创造。
3. 作文的组织结构:引言、、结尾。
4. 作文的表达方法:描述、议论、说明、抒情。
5. 作文的修改技巧:审查内容、语言、逻辑、格式。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九年级作文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文要求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作文的标准。
3. 构思方法讲解:讲解作文的构思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选材和创造。
4. 组织结构讲解:讲解作文的组织结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框架。
5. 表达方法讲解:讲解作文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6. 修改技巧讲解:讲解作文的修改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审查和修改。
7.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样本,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作文的技巧和要求。
8. 练习写作: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实践。
9. 作文批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10. 作文展示: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作文的构思和创新程度。
3. 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性。
4. 学生对作文修改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样本。
2. 作文修改技巧指导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4. 作文纸或电子设备。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作文的掌握程度和兴趣,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作文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
初中作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作文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c827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8.png)
初中作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作文总复习教案》
哎呀呀,说到初中作文总复习,那可真是挺有意思的事儿呢!就拿我之前的一次体验来说吧。
记得有一次,老师说要进行作文总复习了,大家都“哎呀”一声,好像很不情愿似的。
我当时心里也直犯嘀咕,这得搞成啥样啊?然后老师就开始讲各种写作技巧啦,什么要写生动啊,要注意细节啊,要让人物活起来啊。
我就在那一边听一边想,这些我好像都懂,但真写的时候咋就没那么容易呢?
后来,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我就苦思冥想,春天有啥呢?花花草草呗!于是我就开始写花怎样怎样美,草怎样怎样绿。
写着写着发现,哎呀,好平淡啊,这写出来的东西一点都不吸引人。
我就着急了,这可咋办呀?我突然想起老师说的要注意细节,我就仔细回想我见到春天景色的那个场景。
我想到了公园里那朵特别娇艳的桃花,它的花瓣粉嫩嫩的,上面还有几滴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又想到了河边的小草,它们倔强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好像在努力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力。
我赶紧把这些细节都写进了作文里,哇,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呢!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初中作文总复习真的很重要啊!只有不断复习,不断练习,才能把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呀!现在想想,还真得好好对待作文总复习呢,这样以后写作文就不会那么头疼啦!嘿嘿!
总之呢,初中作文总复习就像是给我们的写作能力来了一次大升级,让我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就是我关于初中作文总复习的一些真实感受啦,咋样,还挺有趣的吧!。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5篇模版)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565a1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2.png)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中考作文复习教案作文技巧中考作文专题训练之一—切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切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经过一系列的分类训练后,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法,以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作文的写法。
拟从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一“内容”的范围),结构、条理、语言、表达方式、文体(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二“表达”的范围),文面(基础等级的又一个评分项),特征、创新(属发展等级一层)。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给你一个成功的支点,愿你的立意更新,构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
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二、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法。
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
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有许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
中考作文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得分点策略: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
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
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12bea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0.png)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与评分标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构思和行文,提高作文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2. 作文审题与立意技巧3. 作文构思与行文策略4. 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5. 作文修改与升格方法三、教学过程1. 讲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让学生明确作文得分要点。
2. 举例分析作文审题与立意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题目要点。
3. 讲解作文构思与行文策略,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布局。
4.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5. 教授作文修改与升格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结合学生实际写作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及时批改反馈,指导学生不断提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与评分标准。
2. 学生能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3. 学生能独立完成作文,且作文质量较好。
4. 学生能掌握作文修改与升格方法,自我检查和修改作文的能力较强。
六、教学活动1. 开展作文审题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审题技巧。
2. 组织作文构思练习,培养学生灵活布局文章结构。
3. 进行作文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4. 组织作文修改与升格训练,提升学生作文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提供中考作文真题,供学生练习。
2. 精选作文范文,供学生借鉴与模仿。
3. 制定作文评分标准,为学生提供评价依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2. 第二周:教授作文审题与立意技巧3. 第三周:讲解作文构思与行文策略4. 第四周:讲解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5. 第五周:教授作文修改与升格方法九、课后作业与练习1. 课后完成一篇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培养感知能力,化平实为生动——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郑绮瑜一、复习内容:根据《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之”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联系初中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中运用”五感”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课文片段,复习如何将记叙文写得具体充实,更加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本系列设计适用于七、八年级的语文复习课教学,也可作为初中入门阶段的感知写作训练。
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语言苍白,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或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捎痒、无病呻吟,不难看出学生感受的贫乏,体验的不足。
学生往往只注意词汇的积累,在文章里盲目复现这些词汇,却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独自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先于词汇的,因为词汇来源于感觉器官,感觉产生认识,认识生成词汇。
如果可以开发学生原有的感觉系统,进而再深层次的进行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的训练,不愁学生写不出内容具体、富于生机活力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1.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感知物、人、事,激发创造性思维;2.培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3.营造互助互学、互勉互进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乐学”、”趣学”.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赏析经典片段,形成自我认知,掌握感知方法;(2)展示习作,互评互改,畅谈点滴感受,分享写作收获。
2.教学难点:(1)分析感知物、人与事的异同,并以片段习作的方式巩固认知、学会灵活运用;(2)成形训练中将感知内容与立意构思有机联系,使行文更自然流畅,达到”不拘一格,自成一文”,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作文目的。
五、教学思路:感知作文复习课的教学理念是: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也就是继续巩固之前所培养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全方位感受的能力。
这是作文结构中关于”字、词、句、语言材料”的训练,作为后面”多维思维能力训练”和”再生情感能力训练”这两个”结构、布局”和”主题”作文结构的奠基石。
整个阶段拟用六个课时进行复习。
而这六个课时的复习分别作如下的教学安排:第一、二课时:学会感知物,包括”动物”和”静物”.主要任务是:首先,联系范文片段,形成自我认知;其次,在理论指导下,掌握感知技巧;第三,亲身体验感受,参照感知提纲,完成课堂片段训练;第四,学习编写感知提纲,进行成形训练;第五,习作展评,互评互改,畅所欲言,形成新的学习收获。
第三、四课时:学会感知人,通过”整体感知人(形象、心理等)”、”语言中感知人”和”事情中感知人”三个方面,学习怎样刻画人物。
复习的环节与前两个课时一样,都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
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运用感知物的技巧感知人;2.让行为、语言和事件来说明性格。
所以完成这两个课时之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比较两种感知在写作中的异同,因为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自我操作之后,再通过对比发现有所得,更加促使写作自信心的逐步增强,兴趣也会受到激发。
第五、六课时:学会感知事,通过”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和”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中的多因多果”这两个方面,学习如何将一件事情或多件事情清楚有条理的记叙下来。
复习的环节与前四个课时一样,依然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
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寻找一件事情发生的潜在原因和结果;2.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各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
这两个课时的复习,与前面四个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有内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写作中也离不开对”物”与”人”的感知,如何达到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境界,这是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在写作训练里不断揣摩加以提升的。
六、教学时数:六个课时(根据学情等实际情况作灵活安排,课时总数不超过十个)七、教学准备:1.第一、二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实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并作圈点批注,体会其写法的妙处。
(2)找一株牵牛花,调动所有感觉器官:眼、鼻、耳、手进行感受,并把感受到的东西如实地记录在”观察笔记”上;(3)你上课的学校一定是你很熟悉的地方,请你将学校里里外外全面感受一番,然后尽可能细致的写在”观察笔记”上。
2.第三、四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人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掌握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2)观察感受你的同桌,请把他/她的外形和性格写在”观察日记”上;(3)想一想,你的老师是什么性格?请你从他/她的语言、行为、形象中去发现;(4)联系前两个课时所学,对比感知”事物”与”人物”在感知技巧上的异同。
3、第五、六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事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学习怎样将事情前因后果记叙清楚具体;(2)请你设法寻找一位钓鱼者或者摆摊卖东西的人,仔细列出钓鱼或卖东西的原因和结果,列得越细越好。
(3)联系前四个课时所学,想想感知”事情”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融合对”物”与”人”的感知,从中你获得哪些写作记叙文的启发。
八、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赏析名篇片段导入:高尔基的名著《母亲》中有这样一段:出示灯片一:母亲走到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她不能呼吸。
母亲站定了,四面看了一看:离她不远的街角上站着一个戴皮帽的马车夫……母亲这样想着,又向前走去,满意地听脚下的雪发出清脆的声音……人们吸着烟,谈着话,喝着茶和伏特加。
车站小吃店前面有人高声笑着,一阵阵的烟从头上飞过。
候车室的门开关的时候吱吱地响着,当它被砰的一声关上的时候,玻璃发出震动的声音,烟叶和咸鱼的臭味强烈地冲进鼻子。
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
在这简短的200字左右的一段文章中;依次写了哪几种感觉?(学生齐回答)对,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
(灯片一第二段的批注此时再做展示)那么在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众多课文中,是不是也有类似运用多种感官写景状物的文章呢?(设计意图:名篇名段导入,同时简要赏析,有利于与下个环节学生自我展示搜集的课文片段衔接,并且先给学生作赏析示范,明确感知能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活动一:揣摩名家作品,掌握感知提纲1.学生上台展示搜集的名家名文片段,说说如何更好的写景状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重温经典,并且在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作圈点批注的同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下面要掌握的感知理论做好准备,这也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规律。
)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展示一两段名篇佳作做点评,以作示范或小结。
(考虑篇幅,以下略举《春》之选段为例。
)灯片二:【参考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拂面的温煦:触觉感受)。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泥土气息、草味花香:嗅觉感受)。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鸟鸣、水声、笛音:听觉感受)——选自朱自清《春》赏析:作者先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和煦温柔,再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芬芳,然后以视觉写鸟儿安巢、牧童吹笛的春风里的温馨和谐的画面,最后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吹送的和悦的声音。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难以捕捉的春风描绘得有形、有声、有情、有感。
写得生动形象,阅读时身临其境。
课后回影:学生推荐最多的篇章片段是——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紫藤萝瀑布》、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还有个别学生关注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柳宗元《小石潭记》等写景状物的文言文片段。
2.归纳小结,把握感知的知识钥匙(设计意图:掌握感知的方法,对下面学习编写提纲和片段练习、成形训练的完成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问1:通过大家对搜集的课文片段的赏析,我们小结一下,感知物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齐答)这五感如何做到更细致的感受呢?(教师做引导,和学生一起完善以下提纲)灯片三:学会感知物物包括动物和静物1、全方位调动感官感知事物:看、听、嗅、触、味。
⑴看:A.物的颜色B.物的形状C.物的构造D.特点和功能⑵听:A.物的声音(远音或近音)B.物的声息⑶嗅:A.物的气息B.物的气味⑷触:A.物的软硬B.物的冷热C.物的质地D.物的干湿⑸味:A.物的基本味道(酸、甜、苦、辣、咸)B.相对的味道(涩—滑、淡—浓)提问2:是不是只有全方位调动感官才能感知物?还有没有其他的感知方法?(保留思考引入下个环节)(三)教学活动二:交流”观察笔记”,比照感知”瞬间”1.小组交流:交流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与教学楼的”观察笔记”,互相补充,推荐展示,交流感知心得。
(设计意图:有了课前对事物的自我感知做准备,辅以上述理论规则的指导,加强对”感知格”的理解,并且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补充修改不足。
)2.阅读经典例文《牵牛花》与《教学楼》,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和”教学楼”与例文有何异同?(设计意图:借鉴例文,在讨论评价中,找到自己感知的不足或优势,取长补短,增强写作的信心。
同时为下面要进行的课堂感知训练做好准备。
)3.提问作结,明确新的感知提纲提问3:从以上笔记的交流和对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感知物的方法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下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归纳提炼。
)出示灯片四:2.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⑴感知物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内外)⑵感知物的周围附属物提问4:大家想想,这种感知的方法适合于感知什么对象时运用?请简要阐述。
(很多学生联系例文《教学楼》都会想到”建筑物”之类,不过应尽可能打破这一局限,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譬如可联系学过的课文——《绿色蝈蝈》,对昆虫的感知也可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
)(四)教学活动三:课堂实物感知,动笔抒写感受1.授予新的感知方法:除此以外,对物的感知还可以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以”变换”的方式来进行。
(设计意图:给予理论规则的指导,再进行感知,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感受时不再茫然无措。
)出示灯片五:3.对物进行换时换位换情感受⑴变换时间⑵变换位置⑶变换情绪情感2.将准备好的一株芦荟在讲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按上述方法进行感受,并把感受结果写成片段。
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出示芦荟之配乐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