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2.2《分子的立体构型》参考教案

【板书】
1、形形色色的分子:
CO2H2O NH3CH2OCH4
直线形V形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
【指导】五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很多,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形,甲烷分子中4个C-H键都相同,所以它们构成的是正四面体形。
学生分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子化学中式较为抽象的,这部分就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要高,内化程度要深。对于高年级学生,在思维上,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理论思维。高一阶段必修二中已经对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进行一定的学习。本部分教学内容正是对上面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扩展和提高,帮助学生由直觉经验型思维向抽象型理论思维过度。进而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过程与方法】
1、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媒体
多媒体;分子的球辊模型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观察发现
§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分子的立体构型案例(1)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1:形形色色的分子
任务1.1:复习分子的结构式和电子式的书写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教案设计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教学重点: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一、形形色色的分子1、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有直线形如C02等,V形如H2O等。
2、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平面三角形:如甲醛(CH20)分子等,三角锥形:如氨分子等。
3、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形如甲烷、P4等。
4、测分子体结构:红外光谱仪→吸收峰→分析。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1、价层电子互斥模型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AB 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包括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和没有成键的孤对电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将使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尽可能远的相对位置上,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分子中的价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2)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使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1)确定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数目(2)价电子对数计算方法(3)确定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4)分子空间构型确定教学步骤、内容[复习]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过渡]展示常见分子的球棍模型,我们知道许多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与共价键的三个参数有什么关系?我们开始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讲]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结构”。
例如:三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直线形和V形两种。
如C02分子呈直线形,而H20分子呈V形,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5°。
[板书]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一、形形色色的分子[板书]1、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有直线形C02等,V形如H2O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2.2 分子的立体构型_教案设计

《分子晶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干冰等分子晶体的宏观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晶体的概念和空间结构特点及微粒的堆积方式;2、掌握分子晶体的性质特征;3、了解范德华力对分子晶体性质的影响情况;4、了解氢键对分子晶体性质饿影响情况。
5、运用模型方法和类比方法认识分子晶体与其他晶体的本质差别。
6、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相互作用构成晶体的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立方体模型2.在课前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关于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的内容,组织观看老师自己录制的微课《1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征》《2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方法》《3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和结构模型》,达到预习的效果。
3.老师列出下列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个问题。
自主学习和展示问题(1).分子晶体的概念是什么?分子晶体内的作用力有哪些?这些作用力分别影响分子晶体的那些性质?(2).分子晶体具有哪些物理特性?为什么具有这些特性?C60、淀粉、蛋白质、油脂是否为分子晶体?(3).无氢键存在的分子晶体,如何判断熔沸点的高低?(4).举出实例说明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无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
(5).氨气、水、HF、乙醇等分子间均存在氢键,为何水的熔沸点最高?一个水分子同时与几个其它分子形成氢键?1mol水中存在多少个氢键?NH3和HF呢?一般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为何冰的密度比水小?(6).N2、CO分子量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分子晶体,都不存在分子间氢键,两者的熔沸点相同吗?(7).概括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并叙述判断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的详细方法。
(8).为什么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而锂、钠、钾、铷、铯的熔沸点逐渐降低?(9).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子密堆积结构,什么是分子非密堆积结构?分子晶体的密度取决于哪些因素?二、课堂流程1.老师交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2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学生自主学习一、形形色色的分子1.三原子分子(AB2型)2.四原子分子(AB3型)3.五原子分子(AB4型)最常见的为□09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为□10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1109°28′。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包括□01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02孤电子对)由于□03相互排斥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立体构型,以减小斥力。
2.价层电子对的确定方法σ键电子对数可由分子式确定。
a表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a=原子的□04最外层电子数;对于阳离子来说,a=中心原子的□05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对于阴离子来说,a=中心原子的□06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x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07原子数。
b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08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09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3.VSEPR模型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2)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对于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互相排斥使分子呈现不同的立体构型。
1.五原子的分子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吗?提示:不是,只有中心原子所连四个键的键长相等时才为正四面体。
如CH3Cl 因C—H键和C—Cl键键长不相等,故CH3Cl分子的四面体不再是正四面体。
2.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构型二者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相同。
(1)VSEPR模型指的是包括σ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在内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只考虑分子内的σ键)所形成的空间构型。
(2)若分子中没有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分子立体构型一致;若分子中有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分子立体构型不一致。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3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必修2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介绍分子的立体结构。
本节内容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但不必讲解太深,能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解释即可。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弱,相关知识的链接不够,在教学中需要细致把握。
但另一方面本节知识属于化学理论教学和已有知识关联度较少,通过设计引导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三、考纲要求: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正确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学会分析分子的立体构型能力培养1、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教学,提升学生化学理论素养。
2、通过探究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
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切身感悟化学学科的奇妙,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在质疑、体会、反思中提升自身素质。
五、重点难点1、分子的立体构型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六、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模型构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σ键成键方式“头碰头”,呈轴对称1.共价键的类型π键成键方式“肩并肩”,呈镜像对称2.判断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两个为π键键能衡量化学键稳定性键参数键长键角描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的重要因素[板书]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提问] 什么是分子的立体构型?[学生回答]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空间位置关系。
[追问] 双原子分子存在立体结构吗?[过渡] 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是什么构型呢?[板书]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学生活动] 看大屏幕1、双原子分子:直线形O2HCl2、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直线形CO2和V形H2O)3、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直线形C2H2、平面三角形CH2O、三角锥形NH3、正四面体P4)4、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CH4)5、其他[问题导入] 1、同为三原子分子,CO2和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为什么?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NH3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为什么?2、立体结构是由什么决定的?分子的立体结构如何测得?并请学生阅读课本P37-P38二。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阅读课本P37-40内容;2、展示CO2、H2O、NH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3、提出问题:⑴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⑵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H3和CH2O,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讨论交流]1、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讨论H、C、N、O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3、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分子结构。
[模型探究]由CO2、H2O、NH3、CH2O、CH4的球辊模型,分析结构不同的原因。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
——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s)[讲解分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原子。
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因而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P40。
[应用反馈]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练习]: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A、CO2B、H2SC、PCl3D、SiCl4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A、H2OB、CO2C、C2H2D、P4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①直线形②平面三角形③三角锥形④正四面体4、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C、H2OD、CH2O5、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CO2B、PCl3C、CCl4D、NO26、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A、XeO4B、BeCl2C、CH4D、PCl37、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许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人教版选修3 化学:2.2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案

分子的立体构型(课时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课时一,该部分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新增的内容。
就整个高中化学课程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即解释了常见分子和离子的立体构型,又进一步为后面学习晶体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埋下铺垫。
所以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在必修2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本节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分子或离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通过学习,学生能在分子水平上,从分子结构的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于前后知识逻辑性的延伸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分子结构的有效理解与运用。
二、学生分析本节知识属于化学理论教学和已有知识关联度较少,通过设计引导希望尽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学生已初步了解分子和离子的电子式、结构式,以及性质和结构的关系,但学生对分子和离子的空间立体构型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略弱,相关知识的准确度把握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细致讲解。
三、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会计算分子或离子的孤电子对数(=(a-xb)÷2);能用VSEPR模型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分子立体结构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推导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计算能力;通过PPT和模型展示分子的立体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分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电子对数的计算;VSEPR 模型和分子模型的差别。
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模型和分子模型的差别。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是模型实物展示、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图表法、举例子。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个人信息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第一课时)授课人学科化学讲课班级上课时间最后学历大学本科毕业院校华师大课题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教课目的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VSEPR模型展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造;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课要点:分子的立体构造;要点难点教课难点: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展望分子的立体构造知识回首教投影展现:林林总总的分子立体构型学引课: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展现的图片,图片上展现了各种各种的详分子的立体构造 . 大部分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 于是就有了案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 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构型。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分子的立体构型板书:§ 2-2 分子的立体构型一、林林总总的分子投影展现: 1、三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2、四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教课过程3、无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过渡 :肉眼不可以看到分子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分子的立体构型的呢 ?为了研究其原由发展了很多构造理论,.有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叫做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用来展望分子的立体构型。
板书: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投影展现: 1、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学生活动:填写 <表格一 >投影展现:成σ 键电子对数 = 与中心原子联合的原子数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联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联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 为 1,其余原子为 8 减去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学生活动:填写 <表格二 >解说:孤电子对的计算公式不单合用于分子也合用于离子。
关于阳离子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减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阴离子 a 等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加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过渡:经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价层电子对以及它的计算方法,那么价层电子对互斥呢?议论:中间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 2、3、4 时,价层电子对在三维空间如何排布才能使得斥力最小?板书: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VSEPR 模型 )投影展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板书: 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内容投影展现:对 ABx 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 A 价层电子对之间因为存在排挤力,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老是采纳电子对互相排挤最小的那种构型,以使相互之间斥力最小,分子系统能量最低 ,最稳固。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分子的立体构型》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2过程与方法掌握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机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二、重点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三、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四、教学过程[复习]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过渡]我们知道许多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与共价键的三个参数有什么关系?我们开始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讲]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结构”。
例如,三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直线形和V形两种。
如C02分子呈直线形,而H20分子呈V形,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5°。
投影]CO2和H2O的空间构型板书]1、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有直线形C02、CS2等,V形如H2O、S02等。
[讲]大多数四原子分子采取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两种立体结构。
例如,甲醛(CH20)分子呈平面三角形,键角约120°;氨分子呈三角锥形,键角107°。
[投影]四原子的空间构型[板书]2、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平面三角形:如甲醛(CH20)分子等,三角锥形:如氨分子等。
[讲]五原子分子的可能立体结构更多,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
[投影]五原子空间构型[板书]3、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形如甲烷、P4等。
[讲]分子世界是如此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常使人流连忘返. 分子的立体结构与其稳定性有关。
例如,S8分子像顶皇冠,如果把其中一个向上的硫原子倒转向下,尽管也可以存在,却不如皇冠式稳定;又如,椅式C6H12比船式稳定。
人教版选修3 化学:2.2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案2

1、价层电子互斥模型
[导入]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问]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怎样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2.什么是价层电子对?对于ABn型分子如何计算价层电子对数?
3.什么是VSEPR模型?如何确定分子的VSEPR模型与空间构型?
小结
导学达标
[阅读科
[板书]4、测分子体结构:红外光谱仪→吸收峰→分析。
[过渡]C02和H20都是三原子分子,为什么CO2呈直线形而H20呈V形?CH20和NH3都是四原子分子,为什么CH20呈平面三角形而NH3呈三角锥形?为了探究其原因,发现了许多结构理论。
[讲]大多数四原子分子采取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两种立体结构。例如,甲醛(CH20)分子呈平面三角形,键角约120°;氨分子呈三角锥形,键角107°。
[投影]
[板书]2、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平面三角形:如甲醛(CH20)分子等,三角锥形:如氨分子等。
[讲]五原子分子的可能立体结构更多,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
[讲]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 ”相互排斥的结果。
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孤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孤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
价层电子对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以ABn型分子为例: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对于阴离子来说,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
数(绝对值),x和b的计算方法不变。
[练习]计算下列离子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及价层电子对数。碳酸根?硫酸根?亚硫酸根?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实用教案设计

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化学2中学习了共价键基础,又在本章第一节“共价键”学习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
这都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
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本节内容在基础结构化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并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认识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②通过对典型分子立体结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③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④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电脑展示分子的立体结构,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难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二、教学策略1.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构建数学立体模型与合作探究”。
①创设问题情景,让问题推动学生思考。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化学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
(1)确定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数目
(2)价电子对数计算方法
(3)确定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4)分子空间构型确定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复习]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讲]分子中原子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不断地振动着的。所谓分子立体结构其实只是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模型。当一束红外线透过分子时,分子会吸收跟它的某些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线,再记录到图谱上呈现吸收峰。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得知各吸收峰是由哪一个化学键、哪种振动方式引起的,结合这些信息,可分析出分子的立体结构。
[板书]1、价层电子互斥模型
[讲]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成键原子的价电子有关。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以用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讲]应用这种理论模型,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问]价电子对间的斥力又是怎么样的呢?
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1、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有直线形C02、CS2等,V形如H2O、S02等。
2、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平面三角形:如甲醛(CH20)分子等,三角锥形:如氨分子等。
3、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形如甲烷、P4等。
4、测分子体结构:红外光谱仪→吸收峰→分析。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课题: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形形色色的分子通过数字化形式检验预习效果的方法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课堂总结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反思我的这节课是因为我想随着我们现在的教学进度而选择的一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想将我校的“262”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到一起准备这节课。
所以在设计时我首先安排学生在昨天晚上完成我设计的预习作业,同时将教材的第一个大问题——形形色色的分子做为预习内容让自学完成,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写电子式这个作业,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选修三中很多的内容都可以用电子式法来解决,而且选秀三的习题也经常考察电子式的书写。
所以我在讲授分子的立体构型判断时,会先讲电子式法,这一方法是利用学生已会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利用气球模拟价层电子对数为2、3、4、5、6时的VSEPR理想模型。
这一环节能够非常好的体现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中的模型认知,接下来利用模型认知的的结果进行证据推理,学习分子实际立体结构的判断方法。
利用电子式、VSEPR理论模型及已知的实际立体构型完成表二和表二的相关讨论题,这一环节实现了由已知证据进行推理学习的方法。
这一过程最后达到的效果:学生能够轻松的接受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这一抽象难懂晦涩的理论,进而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
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为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一个学情调查问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不够好的知识点及时解决、反馈给学生做到当堂清。
这一环节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而我认为这也应是互联网+下的大数据统计应用与新课程教学的的一种新方式。
当然这一金点子是在曲老师的启发下我才想到的。
分子立体构型确定的另一种方法——计算法:这一方法中涉及的孤电子对数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另一重、难点。
我故意用两种方法将立体构型判断就是为了将重难点分散,进而降低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

选出答题明星, 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 感。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是因为我想随着我们现在的教学进度而选择的一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想将我校的“
262”
教学模式与互联网 +技术融合到一起准备这节课。 所以在设计时我首先安排学生在昨天晚上完成我设计的预
习作业,同时将教材的第一个大问题——形形色色的分子做为预习内容让自学完成,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
知识
教
与
技能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
1.认识共价分子立体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 VSEPR 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并能进一步 分析因有孤电子对或键长不一致而导致的不规则分子的立体构形。 4.能解释简单粒子的键角大小的变化原因 通过教师设计的气球模型讨论环节,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抽象知识由 模型认知,再进一步进行证据推理,过程中结合对比、归纳、总结 的方法, 感受化学理论只是学习的一般过程, 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尝试使学生感受到互联 网 + 时代的智能课堂的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 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体验科学的魅力, 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 观。
2、通过学习你是否能依据电子式,分析出物质的
VSEPR 模型?
A 、能
B、 不大确定
C、 不能
3、通过学习你能否由 VSEPR 模型确定分子的实际构型?
A 、能
B、 不大确定
C、 不能
4、通过学习你能否比较 VSEPR 模型相同的分子的 键角大小 i ?
由 答题结 果确 定 是否重 复讲 某一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2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二课时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却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当碳原子跟4个氢原子结合时,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ls轨道重叠,形成4个C - -Hσ键,因此呈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投影][讲]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轨道重叠等过程.但应注意,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而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同时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发生杂化,而1s轨道与2p轨道由于能量相差较大,它是不能发生杂化的.[讲]我们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孤对电子剩余的p轨道可以形成π键[投影] sp3杂化轨道[板书]2、杂化轨道的类型:(1) sp3杂化: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会发生混杂,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 ,称为sp3杂化轨道.三角形 . [投影][讲]应当注意的是 ,杂化过程中还有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 ,可用于形成π键 ,而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 .而没有填充电子的空轨道一般都不参与杂化 . [讲]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的原子轨道采用sp 2杂化 .其中两个碳原子间各用一个sp 2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用两个sp 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σ键 ,两个碳原子各用一个未参加杂化的2p 原子轨道形成Π键 . [投影]C 2H 4(sp 2杂化)[讲]苯环分子中的碳原子的原子轨道采用了sp 2杂化 .每个碳原子上的三个sp 2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形成三个σ键并形成六碳环 ,每个碳原子上的未杂化2p 轨道采用 "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大Π键 .大Π键的形成使苯C6H6的大π键(离域键)sp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1个p] (3) sp杂化:同一原子中ns -np杂化成新轨道:轨道和一个p 轨道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BeCl 2分子形成激发2s2pBe 基态2s2p激发态杂化直线形sp 杂化态键合直线形化合态Cl Be Cl180[板书]sp 杂化:夹角为180°的直线形杂化轨道 , [投影][讲]杂化轨道成键时 ,要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理 ,键与键间的排斥力大小决定于键的方向 ,即决定于杂化轨道间的夹角 .由于键角越大化学键之间的排斥能越小 ,对sp 杂化来说 ,当键角为180时 ,其排拆力最||小 ,所以sp 杂化轨道成键时分子呈直线形;对sp2杂化来说 ,当键角为120时 ,其排斥力最||小 ,所以sp2杂化轨道成键时 ,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由于杂化轨道类型不同 ,杂化轨道夹角也不相同 ,其成键时键角也不相同 ,故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讲]为了清晰的表示出成键电子和孤对电子 ,更有利的解释物质空间构型的关系 ,我们引入了路易斯式 .路易斯结构式是用短线表示键合电子 ,小黑点表示未键合的价电子的结构式 .[投影][科学探究]1、写出HCN分子和CH20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 2.用VSEPR模型对HCN分子和CH2O分子的立体结构进行预测(用立体结构模型表示)3.写出HCN分子和CH20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4.分析HCN分子和CH2O分子中的π键.[汇|报]1、2、直线型平面三角型3、sp杂化sp2杂化4、HCN分子中有2个σ键和2个Π键,即C -H和C -N之间各有一个σ键,另外C -N之间有两个Π键.甲醛分子中C -H之间有2个σ键,C -O之间有1个σ键和1个Π键[板书]3、AB m杂化类型的判断公式:电子对数n =2荷数电配位原子的成键电子数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讲]在上述公式使用时,电荷为正值时,取负号,电荷为负值时,取正号.当配位原子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成键电子数为零.[投影小结]电子对数n 2 3 4。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化学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三课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3) 授课班级 课 知识 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教 与 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技能 学 过程 1、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与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目 方法 情感 的 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时 第三课时
难 点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配合物理论 四、配合物理论简介 1、配位键 (1)定义:“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一方提供孤对电 子;一方有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如:[C(H20)2+]、NH4+中存在配位 键。 (2)成键粒子:原子
书 设 计
(3)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4)成键条件:形成配位键的一方是能够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另一 方是具有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原子。 (5)配位键的表示方法:A→B(表明共用电子对由 A 原子提供而形 成配位键) 2、配合物 (1)定义: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 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 (2)配合物的组成 中心原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的阳离子,过渡金属离 子最常见。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配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 子配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必须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总电荷数 的代数和。 3、配合物的形成: C2++2NH3〃H2O=C(OH)2↓+2NH4+ C(OH)2+4 NH3〃H2O=[C(NH3)4]2++2OH-+4H2O [C(NH3)4]2+深蓝色 4、配合物的性质 (1)配合物溶于水后难电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修3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必修2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介绍分子的立体结构。
本节内容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但不必讲解太深,能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解释即可。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弱,相关知识的链接不够,在教学中需要细致把握。
但另一方面
本节知识属于化学理论教学和已有知识关联度较少,通过设计引导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三、考纲要求:
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学会分析分子的立体构型
能力培养
1、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教学,提升学生化学理论素养。
2、通过探究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
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切
身感悟化学学科的奇妙,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在质疑、体会、反思中提升自身素质。
五、重点难点
1、分子的立体构型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模型构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σ键成键方式“头碰头”,呈轴对称
1.共价键的类型
π键成键方式“肩并肩”,呈镜像对称
2.判断规律
共价单键是σ键,
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
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两个为π键
键能 衡量化学键稳定性
键参数
键长 键角
描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的重要因素
[板书]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提问] 什么是分子的立体构型?
[学生回答]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空间位置关系。
[追问] 双原子分子存在立体结构吗?
[过渡] 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是什么构型呢? [板书]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学生活动] 看大屏幕
1、双原子分子:直线形 O 2 HCl
2、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直线形 CO 2 和 V 形 H 2O )
3、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直线形 C 2H 2、平面三角形 CH 2O 、三角锥形 NH 3、正四面体 P 4) 4、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 CH 4) 5、其他
[问题导入] 1、 同为三原子分子,CO 2 和 H 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为什么? 同为四原子分子,CH 2O 与 NH 3 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为什么? 2、立体结构是由什么决定的?
分子的立体结构如何测得?
并请学生阅读课本 P 37-P 38 二。
[学生阅读得出结论]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
对 ABn 型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 A 的价层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
间存在斥力,使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尽可能远的相对位置上,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分子体
系能量最低。
由此可知,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互相排斥的结果。
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在空间的分布(即含孤对电子的 V SEPR 模型)
VSEPR 模型和分子构型的关系。
(VSEPR 模型中略去孤电子对即为分子构型)
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
子对数目
2
3
VSEPR 模型
直线型
平面三角形
孤电子对数
0 1
分子的空间构型
直线型
平面三角形
V 型
正四面体型
4 正四面体型 1
2 三角锥形
V 型
2、ABx 型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计算方法 预测方法:
(1)中心原子的确定:对于 ABx 型分子,则 A 为中心原子。
(2)价层电子对的确定:价层电子对数 = σ键数 + 孤电子对数 σ键数 = 配位原子个数(即 x ) 孤电子对数 =(a-xb )/2
其中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氢为 1,其 它原子等于 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对于阳离子,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对于阴离子,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 3、VSEPR 模型的应用——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学生活动] 计算 H 2O 、NH 3、
、CH 4 的价层电子对数并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
【思考】 CH4 、NH3、H2O 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 4,但它们的分子空间结构却不同,为
什么?
【结论】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与成键电子对互相排 斥
[练习]确定 CO 2、 BF 3、 SO 2、NO 3-、H 3O +的 VSEPR 模型和立体构型。
【小结】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 键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两者是否一致取决于中心原子上是否有孤电子对。
当中心原子上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当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时,两者构型不一 致,此时的分子构型应该是在 VSEPR 模型的基础上略去孤电子对后剩余的部分。
[作业]见投影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内容:
2、VSEPR 模型和分子构型的关系。
3、VSEPR 模型的应用
价层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孤电子对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a—xb)
九、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借助多媒体演示,是抽象变得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