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案03
《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设计《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二、完整听赏全曲1、与森林共赏: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生:乐曲轻快、流畅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2、与森林共奏: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
哦对了你除了听到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外还有没有其他声音?学生:有还有小动物的声音。
那么你感觉小动物的声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加什么呱呱加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
那么我们来试试(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小动物的呱呱声。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曲目:《森林狂想曲》2. 森林中的动植物:树木、花草、小鸟、蝴蝶、小兔等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图片卡片(森林中的动植物)3. 彩色笔、画纸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向幼儿介绍歌曲中的动植物,如树木、花草、小鸟等。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森林狂想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拍手、跺脚,以增强节奏感。
4. 创意活动(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卡片,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用彩色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大家一起欣赏。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跟上节奏、是否能正确唱出歌曲等。
2. 观察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是否能用彩色笔进行绘画等。
3.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如是否能遵守纪律、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感受森林的魅力。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森林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森林狂想曲》是一首适合小班音乐教学的歌曲,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的方式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本文将分享一份关于《森林狂想曲》的小班音乐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
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通过音乐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3.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响设备、《森林狂想曲》音乐CD、干净的地板;2.学生准备:舒适的衣服和鞋子。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CD,让幼儿安静地坐下来,倾听音乐。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这首音乐让你想起了什么?-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首音乐有什么特点?2.学习动作(10分钟):教师示范跳舞,并配合音乐的节奏,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摇摆、抬手、转身等。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舞。
3.模仿动物(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森林中常见的动物动作,如鸟儿展翅、小兔子蹦跳等。
然后,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并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演示。
4.自由舞蹈(15分钟):教师放慢音乐的节奏,让幼儿自由地跳舞,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觉,随意选择动作和舞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扮演观众的角色,将所有的幼儿表现欢迎鼓励。
5.合作创作(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负责编排一段简短的舞蹈,要求舞蹈中包含所有幼儿的动作表演,并且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
教师在完成后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
6.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鼓励幼儿继续对音乐和大自然保持好奇和兴趣。
四、拓展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花园、公园或森林,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森林生态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升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森林图片、视频、音频素材、画纸、画笔、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准备:音乐播放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森林音频素材,引导幼儿感受森林的声音。
1.2 教师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森林的景象。
1.3 教师简要介绍森林生态,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2. 绘画活动(10分钟):2.1 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森林。
2.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生动描绘森林景象。
3. 手工制作(10分钟):3.1 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森林中的动植物。
3.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4. 音乐欣赏(5分钟):4.1 教师播放森林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森林的音乐美。
4.2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身体动作创作,体验森林的韵律。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5.2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共同布置家庭环境,感受森林的魅力。
2. 环境教育: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森林实地考察,加深对森林生态的了解。
3. 艺术教育:教师邀请幼儿参加森林主题的艺术展览,提升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森林生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评价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的表现,考察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优化后续教学活动。
六、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森林生态环境视频、音频素材、画纸、画笔、手工材料、故事书等。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音乐、舞蹈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森林图片、动物图片、植物图片、音乐播放设备、舞蹈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配有音乐播放设备,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和绘画活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跃、转身等,以放松幼儿的身体。
b. 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感受舞蹈的乐趣。
2. 观察和讨论(10分钟):a. 教师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如树木、花草、小鸟等。
b.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森林中的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绘画活动(10分钟):a. 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b.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绘画出自己心中的森林景象。
c.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意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中的亮点和收获,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森林和动植物,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活动的效果。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如花园、公园等,并绘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
2. 主题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班级的幼儿一起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森林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
2. 互动讨论法: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艺术表现法:通过音乐、舞蹈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大班《森林狂想曲》的教案
大班《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通过观察、倾听和模仿,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森林中的主要动物,如狮子、长颈鹿、猴子、大象等。
2. 学习动物的叫声和生活习性。
3. 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森林动物的快乐生活。
4. 创作属于自己的森林狂想曲。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森林动物的图片和生活习性的介绍。
2. 动物叫声的音频素材。
3. 音乐播放设备。
4. 绘画材料,如水彩笔、画纸等。
5. 舞蹈道具,如头饰、手偶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森林动物模仿操,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认识森林动物:通过PPT展示森林动物的图片,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学习动物叫声:播放音频素材,让幼儿学习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4.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一段森林狂想曲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5. 创作森林狂想曲:分组进行舞蹈、绘画和音乐创作,将所学内容融入作品中。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森林动物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舞蹈、绘画和音乐创作方面的表现,衡量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观察他们在作品中对森林动物的描绘,分析他们的想象力和发展水平。
六、教学活动1. 音乐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完整的森林狂想曲音乐,让幼儿整体欣赏。
引导幼儿注意音乐中的不同动物叫声和节奏变化。
2. 舞蹈表演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森林动物舞蹈动作。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舞蹈动作。
分组进行舞蹈表演,让幼儿在音乐中展现自己的舞蹈才华。
七、绘画创作1. 教师展示森林狂想曲的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展示不同动物在森林中的生活场景。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绘画中的细节。
2. 幼儿绘画时间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和颜料。
大班《森林狂想曲》的教案
大班《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声音和特征,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声音敏感度。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爱护森林和动物。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森林中的常见动物及其叫声。
2. 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 创作森林主题的音乐作品。
4. 了解森林环保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森林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 音乐乐器(如打击乐器、旋律乐器等)。
3. 乐谱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4. 森林环保宣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森林中的动物,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学习音乐:教幼儿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让他们模仿森林动物的叫声。
3. 创作音乐:分组进行创作,让幼儿用乐器演奏出自己喜欢的森林场景。
4. 绘画: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用彩笔在乐谱纸上绘制出森林景象。
5. 环保教育:通过森林环保宣传资料,教育幼儿爱护森林和动物。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创作和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2. 评估幼儿对森林动物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观察幼儿在环保教育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动物的角色扮演,让他们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2. 开展森林寻宝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
3. 举办森林音乐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小组内共同创作音乐。
2. 运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采用情境教学,让幼儿在模拟森林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森林,让他们亲身体验森林动物的生活。
2.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创作森林主题的画作。
3. 邀请森林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深入了解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课第3课时《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自然界的声音片段,引出歌曲《森林狂想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表现技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在线平台或微信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乐谱、歌词和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对歌曲的初步理解、疑问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课堂纪律和学生的专注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教学组织:小组合作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需要更加有序,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和质量。
3. 教学方法: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课堂管理:通过明确课堂规则和奖惩措施,以及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来增强课堂纪律和学生的专注度。
题目:请学生分析歌曲《森林狂想曲》的主题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答案:歌曲主题是森林中的生活和快乐,情感为欢快、活泼和想象力丰富。
3. 题型三:音乐符号和演奏技巧识别
题目:请学生观察歌曲《森林狂想曲》的乐谱,指出其中的特殊音乐符号和演奏技巧,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特殊音乐符号包括延长记号、跳跃记号等,演奏技巧包括颤音、滑音等。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森林狂想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训练学生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介绍2.1.1 作曲家简介2.1.2 作品创作背景2.1.3 作品风格特点2.2 作品分析2.2.1 结构分析2.2.2 主题分析2.2.3 音乐元素分析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图片展示3.1.2 问题引导3.2 作品欣赏3.2.1 分段欣赏3.2.2 整体欣赏3.3 作品分析3.3.1 结构分析3.3.2 主题分析3.3.3 音乐元素分析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4.1.1 讨论主题4.1.2 讨论要求4.2 创作练习4.2.1 创作主题4.2.2 创作要求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5.1.1 课堂表现5.1.2 小组讨论参与度5.2 学生作品评价5.2.1 创作内容5.2.2 创作表现教学反思:1.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合适且具有挑战性。
3. 对教学步骤的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清晰且易于操作。
4. 对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5. 对教学评价的方式进行反思,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6.1.1 作曲家其他作品6.1.2 同类作品比较6.2 实地考察6.2.1 森林生态环境6.2.2 观察动植物6.3 环保教育6.3.1 环境保护意识6.3.2 环保行为规范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7.1.1 音乐作品7.1.2 相关知识资料7.2 实体资源7.2.1 音乐乐谱7.2.2 教学图片和视频7.3 人力资源7.3.1 教师协助7.3.2 学生互助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安全8.1.1 实地考察安全8.1.2 音乐器材使用安全8.2 教学进度的把握8.2.1 适应学生水平8.2.2 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性8.3 鼓励学生参与8.3.1 营造轻松氛围8.3.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第九章:教学反馈与改进9.1 学生反馈9.1.1 收集学生意见9.1.2 调整教学方法9.2 同行评价9.2.1 教学观摩9.2.2 教学交流9.3 持续改进9.3.1 教学内容更新9.3.2 教学策略优化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成果10.1.1 学生能力提升10.1.2 学生情感态度10.2 教学反思10.2.1 成功经验10.2.2 需改进之处10.3 展望未来10.3.1 教学计划10.3.2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平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的1.认识乐谱符号,感受音乐的旋律。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提高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欣赏音乐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引导幼儿用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
2. 【学习】认识乐器1.本节课教师主要讲解吉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的特点和用途。
2.老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辅助幼儿认识乐器。
3. 【学习】认识乐谱符号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乐谱符号,如音符、休止符、引用符等。
2.通过练习,让幼儿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乐谱符号。
4. 【表演】合作演奏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演奏指定的乐器。
2.老师指挥,让各小组按照指定的乐谱一起演奏一段小乐曲。
3.幼儿在演奏中要注意合奏效果,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5. 【反思】师生互动讨论1.教师让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1.听力-口语-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音乐。
2.小组合作演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在思考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尽量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
3.要注重团队合作与竞争的平衡,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乐趣,在竞争中展示个人特长。
五、反思这节课,幼儿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认识乐器和乐谱符号的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比较积极,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各种乐器和乐谱符号。
在合作演奏环节中,幼儿能够很好地配合,和谐了强弱、快慢、高低等演奏技巧。
在反思中,可以发现幼儿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中的欠缺。
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幼儿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
同时,在技能训练中,要让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通过趣味性强的训练课程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自己的森林故事。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他们懂得保护森林和动物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森林图片、动物图片、画纸、彩笔、贴纸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森林主题的环境,可以使用森林图片作为背景,放置一些动物玩具或图片。
三、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森林图片,让他们描述一下森林中的景象,如树木、花草、动物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让他们说出每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如狮子、兔子、猴子等。
3. 发给幼儿画纸和彩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森林动物。
4. 引导幼儿用贴纸或彩笔在画纸上添加背景,如树木、花草等。
5.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故事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寻宝游戏,让他们在森林主题的环境中寻找隐藏的物品。
2. 引导幼儿进行森林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动物,进行表演和互动。
3. 带幼儿去户外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观察和体验真实的森林,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五、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了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创作了自己的森林故事。
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力和想象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了保护森林和动物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户外活动,让幼儿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六、教学内容:1. 复习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学习森林中的生态平衡和相互关系。
3. 引导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绘画创作。
七、教学步骤:1. 复习森林动物的特征和习性,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每种动物的特点。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
”(尝试即兴演奏)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
”(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
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动物和植物的关爱之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森林生态系统的介绍:森林的定义、特点、功能和重要性。
2. 森林中的动植物:树木、花草、昆虫、鸟类等。
3.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森林图片,了解森林的美丽和神秘。
2. 游戏法:通过森林主题的游戏,让幼儿体验森林生活的乐趣。
3. 讨论法:引导幼儿思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森林图片、视频、PPT、动物和植物卡片等。
2. 材料: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森林音乐,让幼儿感受森林的美丽和神秘。
2. 讲解: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讲解人类与森林的关系。
3. 观察:展示森林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森林中的动植物。
4. 体验:组织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游戏,让他们亲身体验森林生活的乐趣。
5. 创作:引导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森林作品。
6. 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7. 总结:强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提醒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爱大自然。
8.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森林的绘画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与森林关系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幼儿在创作和分享环节的表现,以及他们的作品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森林,亲身感受森林的美丽和神秘。
2. 与当地环保组织合作,开展森林保护的公益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和合唱编排。
4. 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奏《森林狂想曲》或展示合唱编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和合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和合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创作:学生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奏和合唱能力。
3. 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识别并了解德沃夏克的音乐风格及其在《新世界交响曲》中的运用。
举例说明:
-在学习旋律时,教师需强调歌曲中特定的音程跳跃和连续的音阶运动,如三度跳跃、连续的下行音阶等,这些都是歌曲的核心旋律特点。
-通过图像、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描绘的森林场景,让学生能够将音乐与自然景象联系起来。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歌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唱歌曲《森林狂想曲》,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师需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歌曲中的自然声音,如用口技模仿鸟鸣,用拍手模仿雨滴声,加深对音乐表现力的理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德沃夏克的音乐特色,如独特的和声和旋律线条。
2.教学难点
-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变化,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掌握。
-不同音色和声音的区分,如区分各种鸟鸣声、水流声等,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听觉敏感度。
-在集体演唱中,保持音准和节奏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声部的和谐配合。
举例说明:
-针对节奏难点,教师可以使用身体打击乐或节奏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练习复杂的节奏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实际的自然声音,让学生对比和分辨不同的音色,提高他们的听觉辨识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篇一森林狂想曲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内容。
该作品流传非常,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呜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这首乐曲中有竖笛、电声乐器,还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呜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音响效果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充分的体验与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欣赏《森林狂想曲》,并记忆其中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听辨不同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小提琴、吉他、竹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呈现热带雨林的图片,学生聆听《森林狂想曲》中的结尾部分,说说听到了热带雨林中都有哪些动、植物。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一)初听,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1、聆听乐曲中的特色声音,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2、让学生给乐曲命名,然后揭示题目。
(二)复听,熟悉乐曲旋律1、带领学生学习三条主题旋律。
2、复听的同时,为乐曲的旋律排列顺序。
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间奏+第二部分ABABCA+尾声(三)听A旋律1、听辨第一部分A旋律每一次出现的演奏乐器。
(竖琴+笛子+小提琴+笛子)2、再听时模仿相应的乐器演奏动作。
3、打击乐器伴奏第一、二遍:三角铁或碰钟,节奏型:X ---|第三、四遍,鼓或木鱼,节奏型:0 X 0X |(四)听B旋律1、思考:和A旋律相比,B旋律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情绪略高涨)2、模唱曲谱,体会大小调交错(五)听C旋律1、思考:和前两个主题旋律相比,旋律C在速度、节奏、音区等方面有什么变化?(由原来的稍快变为中速;稀疏与密集的节奏相间;音区提高;鸟鸣声更丰富、热闹,情绪更加热烈;演奏乐器增多)2、用自制打击乐器模仿森林里的声音三、综合表演完整聆听作品,第一部分用刚才学习的方式表现,第二部分自由选择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
大班《森林狂想曲》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森林狂想曲》教案年级:大班学科:音乐、美术、科学、语文课时:共5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认识森林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学习《森林狂想曲》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3. 创作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
4. 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认识森林中的动植物1.1 教师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
1.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森林知识。
1.3 教师讲解森林中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 第二课时:学习《森林狂想曲》2.1 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3. 第三课时:创作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3.1 教师展示森林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2 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森林作品,培养美术审美。
3.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4. 第四课时: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4.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森林主题进行角色扮演。
4.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对森林主题的理解。
4.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5.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
5.2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教学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中动植物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演唱水平。
3. 学生创作的森林主题美术作品的质量。
4.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森林图片及视频资料2. 《森林狂想曲》音频文件3. 美术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4. 角色扮演道具七、教学环境1. 音乐教室2. 美术教室3. 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森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森林声音与自然美的音乐作品,它通过旋律和节奏来表现大自然的神奇。这首曲子是音乐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体现了音乐在描绘自然景观方面的独特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森林狂想曲》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森林的声音,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大自然。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索了《森林狂想曲》,我发现学生们对大自然的声音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听到森林的声音时,眼睛里都闪烁着好奇和惊喜的光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效果还不错。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元的方式,比如播放一段森林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觉上先沉浸其中,从而更自然地引入新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乐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很欣慰。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还不够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在课后,我可以询问学生对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森林狂想曲》教案03
森林狂想曲》教案03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丰富的演奏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视频美丽的丛林。
师: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们想往,如果我们能亲耳倾听到大森林中的美妙声响,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仿佛身处原始大森林中般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乐曲欣赏。
初次聆听乐曲《丛林狂想曲》。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欢快、高兴、活泼……提问: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植物的叫声?请仿照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青蛙、小鸟、知了、蟋蟀等植物的叫声。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它的曲作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XXX。
台湾是全世界唯独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丛林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树木茂盛、气候湿润,丛林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植物的叫声,是录音师花费年的时间在原始丛林中采录的,形象逼真,令人听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丰富的演奏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美丽的森林。
师: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们想往,如果我们能亲耳倾听到大森林中的美妙声响,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仿佛身处原始大森林中般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乐曲欣赏。
初次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活泼……
提问: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请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青蛙、小鸟、知了、蟋蟀等动物的叫声。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它的曲作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吴金黛。
台湾是全世
界唯一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森林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动物的叫声,是录音师花费年的时间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形象逼真,使人听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乐曲不仅表现了台湾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与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而且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提问: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竹笛、小提琴、吉他和电声乐器……
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
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
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国民族乐器,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我们分别学唱这三段旋律。
(1)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A段旋律乐谱、B段旋律乐谱、C段旋律乐谱。
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两乐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2)分组演唱A、B、C各段旋律。
(3)老师在钢琴上演奏A、B、C各段旋律,让学生听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当听出A、B、C各段旋律时,学生可以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5.分组共同探讨、创作、分工,为乐曲配上音效。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如: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等,乐曲中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为乐曲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
6.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音效配音。
老师弹奏乐曲,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