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总复习题

合集下载

刑法学 复习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 复习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这是对刑法哪一原则的表述?( C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刑法谦抑原则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完全量刑年龄是( D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3、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所采取的原则是( C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 )A. 社会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阶级性5、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从宽处罚情节的是( D )A.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B.中止犯C.胁从犯D.初犯6、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

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

甲、乙二人的行为( B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 B.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 C.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 D.构成抢劫罪(犯罪既遂)7、乙贪图玩乐,将不满1岁的婴儿独自留在家中五天,婴儿饿死。

乙的行为成立( A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罪(致死)C.过失致人死亡罪 D.遗弃罪8、某甲将他人停放在车棚内未上锁的自行车骑走卖掉。

某甲的行为( C )A.不成立犯罪B.构成侵占罪C.构成盗窃罪D.构成抢夺罪9、甲听说乙急需毒品,就装了一包白面慌称是毒品卖给乙,获得巨额报酬,甲的行为构成( B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诈骗罪C.贩卖毒品罪 D.欺骗他人吸毒罪10、行贿罪在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 B )A.谋取利益的目的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不道德利益的目的1、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 A )A.管制B.罚金C.剥夺政治权利D.没收财产2、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B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3、一切犯罪行为在主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C )A.犯罪目的B.犯罪动机C.罪过D.过错4、一个15周岁的少年甲向一个放牛的小女孩乙要牛骑,遭到拒绝。

《刑法学》总复习题

《刑法学》总复习题

《刑法学》总复习题一、单选题:1.我国1997年刑法典一共有条文()A.384条B.452条C.412条D.502条2.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3.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B.高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4.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饮用水中投放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打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开枪射击乙,但击中了乙身后的丙。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C.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失足掉进下水道摔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丙开枪,且均击中丙的心脏。

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5.至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C.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6.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7.下列情形不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质的行为是()A.紧急避险B.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C.依照法令的行为D.假想防卫8.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父亲退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

甲信以为真,便放走乙。

关于本案,正确的是()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D.甲成立故意伤害未遂(不能犯)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A.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C.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过失犯罪10.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结果的个数C.犯罪意图的个数D.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12.死刑只适用于()的犯罪分子。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参考)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参考)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刑法学一、挑选题: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2.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A.按劳取酬B.能够酌量发给酬劳C.别发酬劳D.依照劳动表现发给酬劳3.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

甲和丙的行为属于()A.共同犯罪B.非共同犯罪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4.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

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纳的原则是()A.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5.间接有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不的关键是()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别同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别同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别同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别同6.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别负刑事责任的是()A.没有彻底丧失辨认或者操纵自个儿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B. 间歇性精神病人C. 又聋又哑的人D.彻底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7. 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A.管制的犯罪分子B.拘役的犯罪分子C.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8.下列情形中能够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A.杀人后,刚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B.欲实施强奸而跟随、跟踪妇女人行为人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9. 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A. 盗窃枪支、弹药罪B.劫持航空器罪C. 武器装备肇事罪D.间谍罪10. 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

乙服食后,甲懊悔,连忙讲明事情,并将乙送往医院救护。

医院在救护过程中检查发觉,甲所投放的“毒药”全然没有毒性,乙安稳无恙。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复习题

刑法复习题

刑法复习题一、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盗窃D.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2. 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主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B. 从犯可以免除刑事责任C. 共同犯罪的成员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D. 只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自首?A.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后在亲友的劝说下投案C. 犯罪后被抓获D. 犯罪后在司法机关的追捕下投案二、填空题1. 根据刑法规定,________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2. 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________、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

3.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是指为了________、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

2. 阐述刑法中“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四、案例分析题1. 张某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2. 李某与王某共同策划并实施了一起盗窃案,李某负责望风,王某负责实施盗窃。

在盗窃过程中,王某被保安发现并被抓获,李某趁机逃跑。

请分析李某和王某的犯罪性质及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及其对犯罪分子的法律后果。

2. 分析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六、综合应用题1. 假设你是一名法官,需要对以下情况进行判决:赵某因家庭矛盾,故意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造成邻居财产损失严重。

请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赵某的行为进行判决,并说明判决的法律依据。

2. 王某因公司经济困难,伪造公司财务报表,骗取银行贷款。

《刑法学》总复习题

《刑法学》总复习题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刑法学》总复习题一、单选题:1.我国1997年刑法典一共有条文( B )A.384条B.452条C.412条D.502条2.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D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3.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是( A )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B.高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4.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D )A.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饮用水中投放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打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开枪射击乙,但击中了乙身后的丙。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C.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失足掉进下水道摔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丙开枪,且均击中丙的心脏。

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5.至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B )A.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C.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6.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B )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7.下列情形不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质的行为是( D )A.紧急避险B.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C.依照法令的行为D.假想防卫8.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父亲退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

甲信以为真,便放走乙。

关于本案,正确的是( B )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D.甲成立故意伤害未遂(不能犯)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 B )A.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C.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过失犯罪10.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D )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结果的个数C.犯罪意图的个数D.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12.死刑只适用于( B )的犯罪分子。

《刑法学》复习题

《刑法学》复习题

《刑法学》复习题一、填空题。

1、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 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2、在故意犯罪中,存在着几个可能停顿的阶段,即犯罪预备、_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3、犯罪客体的种类包括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4、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不能超过20年。

5、按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6 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6、我国刑法中,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8、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9、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二、名词解释。

1、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产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4、犯罪构成:就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5、累犯: 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6、刑罚: 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7、主犯: 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8、犯罪预备: 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预防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客观方面D. 犯罪动机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因疏忽大意造成重大事故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尚未被抓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减轻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答案:AB8.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B.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C.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D. 一人犯罪后,另一人为其隐瞒犯罪事实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10.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1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1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1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刑法学》一、选择题:1.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 刑法修正案的法律效力低于刑法B. 犯罪目的是故意犯罪的必要条件C. 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D. 所有的犯罪均有犯罪对象2. 下列表述不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 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效力低于刑法的效力B. 刑法的学理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C. 扩张解释对刑法条文的解释超过了字面的意思D. 我国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A. 罪刑法定原则B. 正确进行司法解释原则C. 限制加重原则D. 反对株连原则4.下面那些不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A. 刑法设立了轻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B. 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C.量刑时应当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D. 刑法不能溯及既往原则5. 下列犯罪告诉的才处理的为()A.抢夺罪B.盗窃罪C.强奸罪D.侵占罪6. 楚某1997年3月5日犯甲罪,追诉期限应为10年,2002年3月5日又犯乙罪,乙罪的追诉期限也是10年。

这时甲罪的追诉期限应:()A.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20年,即以甲罪的追诉期限10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10年B.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15年,即以甲罪追诉期限剩余的5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10年C.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5年D.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10年7. 不论犯罪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凡在本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本国刑法,被称为()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8. 不论犯罪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凡是侵害本国国家利益或公民利益的,都适用本国刑法被称为()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9.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A. 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B. 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C. 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D. 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10. 犯罪发生在我国境内是指()A.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B. 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C. 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境内D. 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境内11. 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是()A.同类客体 B.直接客体C.主要客体 D.随机客体12.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3.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A. 抢劫罪B. 盗窃罪C. 受贿罪D. 间谍罪14. 在犯罪客体中决定犯罪性质的是()A. 随机客体B. 主要客体C.次要客体D. 简单客体1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 B.着手实施犯罪时起算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16.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用()A. 从旧兼从轻B. 从新兼从轻C. 从旧兼从重D. 从新兼从重17. 新刑法与旧刑法那一个处刑更重是以()A. 法定最高刑为比较标准B. 法定最低刑为比较标准C. 以实际可能判处的刑罚为比较标准D. 以新刑法为比较标准18. 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在食堂就餐时乘机将毒药投入乙的饭碗。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故意犯罪?A. 明知行为违法而为之B. 明知行为违法而为之,但希望结果发生C. 明知行为违法而为之,但不希望结果发生D. 明知行为违法而为之,但放任结果发生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条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利D. 防卫行为必须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进行答案:B4. 根据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A.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B.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D. 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刑法规定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金答案:A6.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A. 犯罪预备没有实施犯罪行为B. 犯罪未遂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C. 犯罪预备没有达到犯罪目的D. 犯罪未遂达到了犯罪目的答案:B7.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A. 自首B. 立功C. 犯罪后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D. 犯罪后拒不认罪答案:D8.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数罪并罚?A. 一人犯数罪,判决宣告前发现的B. 一人犯数罪,判决宣告后发现的C. 一人犯数罪,判决执行完毕前发现的D. 一人犯数罪,判决执行完毕后发现的答案:D9.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累犯?A. 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B.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C. 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并且前罪和后罪均属于故意犯罪D. 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并且前罪和后罪均属于过失犯罪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B.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 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D.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C.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因意外事件而未能完成犯罪D.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因被他人阻止而未能完成犯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实施犯罪行为C.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彼此之间有共同的犯罪故意D.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答案:A, C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自首?A.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犯罪后被抓获,但在司法机关讯问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但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被抓获,但在司法机关讯问时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答案:A, B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立功?A. 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 犯罪分子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C. 犯罪分子协助司法机关抓捕。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责并重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因紧急避险而损害他人财物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自首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毁灭证据答案:A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正确2.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3. 正当防卫过当,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不同,故意犯罪是明知故犯,过失犯罪则是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导致的。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立即上前制止,并在争执中不慎将李某推倒,导致李某头部撞击地面受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理由如下:首先,李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次,张某上前制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再次,张某在制止过程中不慎将李某推倒,虽然造成了李某受伤,但张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刑法考试复习题

刑法考试复习题

刑法考试复习题一、刑法概述1. 简述刑法的定义及其功能。

2. 列举刑法的基本原则,并解释其含义。

3. 描述刑法的适用范围及其限制。

二、犯罪构成要件1.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方面?2. 请解释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的区别。

3. 何为犯罪的主观方面?请举例说明。

三、犯罪形态1. 描述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的区别。

2. 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3. 何为犯罪集团?其构成要件是什么?四、刑罚种类1. 列举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

2. 请解释主刑和附加刑的区别。

3. 何为缓刑?其适用条件有哪些?五、刑罚的适用1. 简述刑罚适用的原则。

2. 何为累犯?其法律后果是什么?3. 请解释数罪并罚的原则。

六、特殊犯罪类型1. 简述贪污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

2. 描述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类型及其特点。

3. 何为恐怖活动犯罪?其法律后果是什么?七、犯罪的预防与矫治1. 简述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2. 描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其矫治措施。

3. 何为社区矫正?其实施方式有哪些?八、刑法的修改与完善1. 简述近年来我国刑法的修改情况。

2. 请解释刑法修改的必要性。

3. 描述刑法完善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九、案例分析1.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犯罪构成要件。

2. 描述一起贪污案件的犯罪过程,并分析其法律后果。

3. 根据一起网络诈骗案件,讨论其犯罪形态和刑罚适用。

十、刑法与社会生活1. 简述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2. 描述刑法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 讨论刑法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贡献。

结束语:通过本次刑法考试复习题的学习和思考,相信同学们对刑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刑法不仅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刑法考试复习题

刑法考试复习题

刑法考试复习题刑法考试复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犯罪?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和犯罪性的特征。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犯罪主体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客体要件(犯罪必须针对法律保护的客体)、行为要件(犯罪必须有实施行为)、结果要件(犯罪必须造成法律规定的后果)和法律要件(犯罪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 什么是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何区别?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违法犯罪结果,但仍然故意实施的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由于疏忽、粗心等原因,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违法犯罪结果,但其行为仍然存在过失。

区别在于故意犯罪要求犯罪主体有明知故犯的主观故意,而过失犯罪则是由于犯罪主体的疏忽或粗心导致的。

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更加恶劣,社会危害性更大。

3.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要件是什么?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要件包括:非法侵害的存在(必须是非法的)、危害的迫在眉睫(必须存在紧急情况)、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必须是必要的防卫手段)和防卫行为的合理性(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合理限度)。

4. 什么是犯罪的共同犯罪和从犯罪?二者有何区别?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每个共同犯罪人都对犯罪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对犯罪结果负有责任。

从犯罪是指在犯罪行为中,协助、教唆、帮助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行为。

区别在于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行为中直接参与,对犯罪结果负有直接责任;而从犯罪人虽然没有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对犯罪行为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案例分析题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小明被指控为共同盗窃罪的共同犯。

根据案件调查,小明与另外两名共同犯A、B一起进入了被害人的住所,并盗窃了一部手机。

据被害人陈述,小明并没有直接参与盗窃行为,而是在旁观察并担任了“看门人”的角色。

刑法学复习题

刑法学复习题

刑法学复习题《刑法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某与C国公民乙某发生殴斗, 甲某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

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的处罚的,可以( )处罚。

A.从轻B.免除C.减轻D.免除或者减轻3、复员兵甲男在火车站候车,遇乙女后,两人热情攀谈。

乙女称自己也在候车并建议出去走走,又称自己最喜欢当兵的。

至公园僻静处两人即拥抱、接吻随后发生了两性关系。

经查,乙女家就住本地,是个精神病患者。

甲某不知此情,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B.构成强奸罪C.构成犯罪但应从轻处罚D.构成奸淫罪4.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5、男青年李某对同住在一座单身楼的女青年朱某早有倾慕,几番追求,均遭拒绝,心中十分惆怅。

一天,李某按捺不住,准备在夜间闯入朱某的宿舍,将单独居住的朱某强行奸污。

当晚1点左右,李某顺窗爬入朱某的宿舍,向床上的“朱某”扑去,欲行强奸,遭到反抗,厮打中,李某发现自己进错了宿舍,床上躺的是男青年吴某。

对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非法侵入住宅罪 B.不是犯罪 C.强奸罪未遂 D.强奸罪既遂6、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

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

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

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对象错误7、某县银行新开办投资公司业务,年终获收益2.9万元,按省银行规定此项业务的收益40%要上交省行,60%留归经办行作为集体福利基金。

刑法学复习题

刑法学复习题

刑法学复习题第一章刑法概述1、刑法是规定和的法律。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一、填空题1、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用的是以原则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原则、原则和原则。

二、单选题1、我国刑法规定,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A、制定刑法B、解释刑法C、执行刑罚D、适用刑法三、多选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 罪刑法定原则B 刑罚个别化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罪责自负第三章刑法的效力一、填空题1、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用的是原则。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3、犯罪的或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4、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解决。

二、单选题1、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用的是()原则。

A 从轻B 从新C 从旧兼从轻D 从新兼从轻2、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A、犯罪地B、外国人的本国C、外国人的居住地D、外国人的经常住所3、在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A、从旧兼从轻B、从新兼从重C、从旧兼从重D、从新兼从轻三、多选题1、下列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有( )A 行为地在我国,结果地不在我国B 行为地不在我国,结果地在我国C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D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四、名词解释刑法的溯及力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一、填空题1、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和。

二、单选题1、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A 刑事违法性B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 应受刑罚惩罚性D 主观罪过性2、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 不构成犯罪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三、多选题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人身危险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惩罚性2、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A 犯罪客体要件B 犯罪主体要件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第五章犯罪客体一、单选题1、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是按()来划分的。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杀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以上都是答案:B3.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什么?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也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另一人不知情但提供了帮助答案:A2.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对)2.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对)3. 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

(对)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过失”的含义。

答案: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 什么是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答案:刑法中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对犯罪的实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1.名词解释(60题)2.刑法的溯及力3.犯罪客体4.犯罪故意5.意外事件6.主犯7.继续犯8.防卫过当9.拘役10.罚金11.立功12.追诉时效13.分裂国家罪14.破坏交通工具罪15.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16.保险诈骗罪17.诬告陷害罪18.抢夺罪19.医疗事故罪20.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1.徇私枉法罪22.刑事责任23.刑事责任能力24.法律认识错误25.犯罪预备26.犯罪集团27.连续犯28.避险过当29.特殊预防30.管制31.赦免32.重大责任事故罪33.伪造货币罪34.假冒注册商标罪35.侵犯商业秘密罪36.刑讯逼供罪37.重婚罪38.窝藏、包庇罪39.赌博罪40.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41.私分国有资产罪42.广义刑法43.基本的犯罪构成44.身份犯45.不可抗力46.事实认识错误47.犯罪既遂48.必要的共同犯罪49.没收财产50.量刑情节51.罪状52.间谍罪5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5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55.偷税罪56.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57.贷款诈骗罪58.虐待罪59.招摇撞骗罪60.组织卖淫罪61.私放在押人员罪一、简答题(共40题)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的特征有哪些?2.简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3.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4.简述教唆犯的条件。

5.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6.简述想象竞合犯的成立条件和处断原则。

7.简述累犯的构成条件。

8.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特征。

9.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征。

10.简述侵犯著作权罪的特征。

11.简述故意杀人罪的特征。

12.简述遗弃罪的特征。

13.简述侵占罪的特征。

14.简述妨害公务罪的特征。

15.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16.简述不作为的条件。

17.简述我国刑法关于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18.简述单位犯罪处罚的基本原则。

19.如何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20.简述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刑法学 总复习题

刑法学  总复习题

《刑法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甲、乙乘坐的轮船在海中遇难,甲、乙二人一同游向一块木板。

甲抓住木板后,发现此木板只能承重一人,于是甲将乙推入海中,致乙死亡。

甲的行为构成(C )。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故意杀人D.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2、甲某晚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内有人民币约2000多元)。

第二日,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

从犯罪构成的观点来看,甲的行为是( C )。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3、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调查地形,乙负责望风,丙负责入室行窃。

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D )。

A.犯罪集团B.必要的共同犯罪C.简单的共同犯罪D.复杂的共同犯罪4、甲向乙讨债不成,遂将乙关押15日之久,甲的行为是属于什么性质?( C )A.惯犯B.牵连犯C.持续犯D.连续犯5、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B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6、甲某为了要男孩而将妻子刚生下的女婴放到荒无人烟的深山里,甲犯有何种罪行?( B )A.过失致人死亡罪B.故意杀人罪C.遗弃罪D.虐待罪7、某日,甲和老乡王某等4人并排在A县公路上行走,与驾车经过该地的乙等人因路堵问题争吵,并相互打了起来。

甲等人将乙的头部打出血后,被附近的群众围住。

甲夺路逃跑,往B县方向奔去,仓惶中将站在路边的69岁妇女丙撞倒在地,丙送A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天晚上死亡。

甲撞倒丙的行为构成( A )。

A.过失致人死亡罪B.过失致人重伤罪C.(间接)故意杀人罪D.不构成犯罪,属于意外事件8、检察院干部李某,在对一个案件进行检察起诉的过程中,对证人王某使用暴力逼取证言,造成王某伤残,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B )。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学(2)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20题,60分)1、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处罚,理解正确的是()。

A、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B、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应当并处没收财产的刑罚C、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可以判处死刑的刑罚D、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不可以判处缓刑正确答案:A2、下列哪项行为不是间谍罪的行为方式?()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的目标D、投降敌人,为敌人效力正确答案:D3、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

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B、侵犯著作权罪C、非法经营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正确答案:B4、关于故意伤害罪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非法经营尸体器官买卖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B、医生明知是未成年人,虽征得其同意而摘取其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C、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并不从中牟利的,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D、组织者出卖一个肾脏获15万元,欺骗提供者说只卖了5万元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B5、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要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

甲怕时间长了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4000元卖掉。

对甲应当如何处理?()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正确答案:D6、公司保安甲在休假期内,以“第二天晚上要去医院看望病人”为由,欺骗保安乙,成功和乙换岗。

当晚,甲将其看管的公司仓库内价值5万元的财物运走变卖。

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A、诈骗罪B、盗窃罪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正确答案:C7、甲于201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刑法学》总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1997年刑法典一共有条文( B )
A.384条
B.452条
C.412条
D.502条
2.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D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3.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是( A )
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4.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D )
A.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饮用水中投放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打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B.甲开枪射击乙,但击中了乙身后的丙。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C.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失足掉进下水道摔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丙开枪,且均击中丙的心脏。

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5.至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B )
A.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6.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B )
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7.下列情形不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质的行为是( D )
A.紧急避险
B.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
C.依照法令的行为
D.假想防卫
8.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父亲退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

甲信以为真,便放走乙。

关于本案,正确的是( B )
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
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
D.甲成立故意伤害未遂(不能犯)
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 B )
A.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
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C.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过失犯罪
10.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D )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犯罪结果的个数
C.犯罪意图的个数
D.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
12.死刑只适用于( B )的犯罪分子。

A.屡教不改
B.罪行极其严重
C.累犯
D.抢劫犯
13.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011年3月20日,甲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

关于本案,正确的是( A )
A.根据从旧兼从轻,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
B.对甲故意伤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甲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D.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14.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A.应当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刑罚按“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B.应当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刑罚按“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C.不应撤销缓刑,对所发现的罪按刑法的规定直接判处刑罚
D.不应撤销缓刑,但对所发现的罪应按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15.甲因故意杀人罪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流产,一个月后,甲被提起公诉。

下列正确的是( A )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不是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流产
16.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B )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7.李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邻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李某将该乘客打成重伤,李某的行为( B )
A.适用新加坡法
B.适用中国刑法
C.适用第三国法
D.中国刑法、新加坡法都可以
18.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是( A )
A.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应受刑罚惩罚性
19.刑法解释,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B )
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
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
20.关于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 )
A.甲向乙毁容,乙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甲将乙的裤子点燃,乙跳河灭火而溺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甲在乙家放火,乙为救人冲入屋内被烧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D.甲在高速路将乙推下车,乙被后面的车辆撞死。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21.关于不作为犯,错误的是( A )
A.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

甲不救助他人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B.甲在工作时,不小心使用一根铁钻刺入他人的心脏,甲没有立即将伤者送完医院救治而是逃亡外地。

医院证明即使伤者送往医院,伤者也会死亡,甲不送伤者就医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掉入河中,甲因为天冷不愿下水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他人来救助时,小孩死亡。

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

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23.下列何种犯罪主体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 A )
A.报复陷害罪
B.诬告陷害罪
C.伪证罪
D.间谍罪
24.李某为防止偷苹果,在苹果园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苹果不慎触电,经医院抢救,不治而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态是什么?( B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5.甲(17岁)和乙(15岁)共同盗窃( B )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单独构成盗窃罪
C.乙单独构成犯罪
D.甲乙都不构成犯罪
26.甲为偿还赌债将本村的一台正在使用的变压器偷走卖掉,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现象?( C )
A.结合犯
B.吸收犯
C.想象竞合犯
D.牵连犯
27.关于犯罪主体,正确的是( C )
A.甲(女,40岁)吸毒后强制猥亵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甲(15岁)携带自制火药抢劫妇女的包,甲不构成抢劫罪
C.甲(15岁)非法拘禁他人,甲不构成犯罪
D.甲是法官,可以构成放纵走私罪
28.关于过失犯,错误的是( D )
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才成立过失犯
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D.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29.甲雇佣A杀B,说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A向B的住宅投放炸弹(周围没有其他人与物),结果将B的妻子炸死,但B安然无恙。

关于本案,正确的是( A )
A.甲与A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A对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B的妻子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A成立故意杀人罪,甲不成立犯罪
30.关于正当防卫,错误的是( C )
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B.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C.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D.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31.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想报复,在甲的菜中拌入毒药。

但甲久久未归且乙害怕法律制裁,乙打消杀人念头,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正确的是( B )
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32.关于共同犯罪,正确的是( D )
A.甲乙应当预见山下有人而未预见,扔石头将丙砸死。

甲乙具有共同过失,构成共同犯罪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蔽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交警甲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33.关于教唆犯,正确的是( A )
A.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帮助犯都是从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