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案1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 4 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三节。
本单元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完成日常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本节前一节《函数与公式运用》让学生学会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运算和加工,它是数据加工的核心,而这一节是在此基础上对于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提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据的基本处理功能,进行简单的查找、排序与分类汇总。
[学生分析 ]对于 EXCEL 数据表的统计处理,要想真正了解和掌握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理解分析能力,不光是对学生,对于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生在前面的 2 课时中已经对 EXCEL 数据表的建立与数据运算有了初步认识与理解,但还仅仅局限于运算的阶段,没有从根本上理解 EXCEL 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功能,所以本节的重点也是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与统计的目的性,根据信息管理的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对于数据进行查找、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操作;(2)掌握数据查找与筛选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数据统计的方法,了解处理处理与统计的目的;(2)能根据具体要求,使用正确的关键字对数据进行合理地排序和筛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主动学习和使用数据统计,形成管理身边信息的积极态度;4、行为与创新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统计,了解其操作的目的性,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课时安排 ]安排 1 个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数据查找、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难点:(1)查找与筛选的区别;(2)分类汇总中的按分类字段排序;[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软件环境: EXCEL 软件、电子教室、 PPT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明一家想买一款数码卡片机,但是家庭成员的回顾 excel前面知识,思课堂导入意见不一致,让我们来帮考如何运用进行选择。
第3章数据统计与分析【教案】
第3 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节数据处理与统计-查找、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教材分析数据处理与统计是江苏省教材《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3单元第2节的内容。
从教学内容来看,前面已经完成了公式、函数的教学。
本节课所要教授内容为本小节的最后一部分,即数据的查找、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
这部分内容是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与分析。
因此,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从他们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出发,构建相应的问题触发学生的思考,设计有效的练习训练学生的操作。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WPS表格的第2课时。
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WPS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感受到了WPS表格软件在数据运算上的巨大优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知查找的作用,掌握查找的基本方法。
(2)感知排序的作用,了解排序的一般过程,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3)感知筛选的作用,掌握单字段自动筛选的基本方法。
(4)感知分类汇总的作用,了解分类汇总的三要素,知道分类汇总操作的一般过程,掌握分类汇总的基本方法,知道分类汇总的注意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利用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找出问题答案的方法,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wps表格操作,感知查找、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wps表格操作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找出问题答案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4、行为与创新:通过问题驱动,在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查找、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1、关键字的选择2、能够依据需求正确分析分类汇总的三要素,并正确实施分类汇总。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案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案第一章:数据处理基础1.1 数据的概念与分类介绍数据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是对现实世界的测量或观察结果区分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数据1.2 数据处理工具学习使用Excel、Google表格等数据处理软件掌握数据输入、编辑、格式化等基本操作练习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收集方法介绍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如何设计问卷和实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练习使用在线调查工具进行数据收集2.2 数据整理与清洗学习如何整理和清洗数据,包括数据去重、缺失值处理等掌握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等基本操作练习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清洗第三章:描述性统计分析3.1 频数与频率分布学习如何计算数据的频数和频率分布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频数和频率分布表的方法练习对不同数据集进行频数和频率分布分析3.2 统计图表的绘制学习如何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基本统计图表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绘制统计图表的方法练习对不同数据集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第四章:数据的概率分布4.1 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习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练习使用概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4.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计算的方法练习对不同离散型随机变量进行概率分布分析第五章:数据的假设检验5.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理解假设检验的定义和目的学习如何建立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等基本步骤练习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5.2 常见假设检验方法学习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等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常见假设检验的方法练习对不同数据集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第六章: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6.1 线性回归概述理解线性回归的概念和应用学习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解释练习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线性回归分析6.2 相关分析学习相关分析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练习对不同数据集进行相关分析第七章:统计量的估计7.1 参数估计概述理解参数估计的概念和目的学习如何建立参数估计模型练习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7.2 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学习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置信区间的估计练习对不同数据集进行置信区间的估计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8.1 时间序列概述理解时间序列的概念和特点学习时间序列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练习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8.2 平稳性检验与时间序列模型学习平稳性检验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平稳性检验的方法练习对不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第九章:多元统计分析9.1 多元均值比较学习多元均值比较的方法,如ANOVA等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多元均值比较的方法练习对不同数据集进行多元均值比较9.2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学习因子分析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因子分析的方法练习对不同数据集进行因子分析10.1 统计报告的结构与内容10.2 数据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学习如何使用图表、图形等工具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的方法练习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的分类与数据处理工具的使用数据的分类是数据处理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理解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区别。
苏科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3.2数据处理与统计 课件
2、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相对引用
使用“填充柄”填充数据时,只是复制了其中的运算关系,单元格地 址作了自动调整,这就是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引用”。
总结知识点: 相对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时,相对地址进行自动调整。 绝对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时,绝对地址保持不变。 绝对地址的用法:在行号、列号前加上“$”
实践: 打开“兴趣小组报名”文件,统计各个兴趣小组总人数占年级总人数比例
3、函数 表格中的函数是指预先定义好的公式,可以直接引用函数进行计算。
如图所示的工作表中,可以用自动求和函数统计,各个兴趣小组的总人 数。
还可以使用“最近使用函数”里的平均值函数的来计算参加各个兴趣小组的 平均人数。平均值函数的格式为:
数据处理与统计
学习目标
➢ 理解公式、函数、地址引用的含义 ➢ 熟练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 掌握使用填充手柄的方法
建立工作表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运算、统计,得到所需的数据分析结果。 运用表格中公式和函数可实现运算和统计,地址的正确引用是使用公式 和函数的关键。 1、公式
思考与讨论:计算“兴趣小组报名表”中各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分别 利用数字直接相加与单元格地址相加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有何同,哪 种方法更好?
AVERAGE(number1,number2,......)表示求出指定区域内所有数据的平均 值。
➢ 公式计算 ➢ 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 ➢ 函数计算
数据处理与统计说课稿原稿
数据处理与统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处理与统计》。
上好一堂课,我们首先要对教材有准确而深入的理解。
《数据处理与统计》是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三节的内容。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Excel来完成表格的建立、数据收集与录入、表格规划与修饰等操作。
本节课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
即初步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数据处理与统计是Excel电子表格的核心功能,在本单元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数据应用能力的一种表现。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我讲本课安排为两个课时。
今天主要阐述一熟悉的理解了教材之后,如何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十分关键的。
在掌握了一节课的重点是针对学生而言,而一节课的难点则是依据教学内容而定的基础之上,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设定如下:1、重点: 学会简单公式和SUM,A VERAGE函数的使用。
2、难点:培养学生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在Excel电子表格中的核心价值。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特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简单公式和SUM,AVERAGE等函数的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拖曳填充快速复制等操作,体验Excel在数据处理中带来的便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程标准中强调,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对学情进行全面准确而又深刻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新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旧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过度,才能体现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
七年级的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软件基础知识。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案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常用的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能够运用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集、变量、分布、概率等。
2. 数据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等。
3. 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4. 概率与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等。
5.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t检验、z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的使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材。
2. 课件:数据处理与统计相关课件。
3. 软件:Excel、SPSS、R等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
4. 案例资料:实际案例数据集。
五、教学进程1. 第1周: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 第2周:数据收集与整理。
3. 第3周:描述性统计分析。
4. 第4周:概率与随机变量。
5. 第5周: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
六、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能够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可视化。
2. 能够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理解概率与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分布的计算。
4. 学会使用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5. 能够运用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决策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等。
2. 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3. 概率与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等。
4.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t检验、z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5. 实际问题分析:运用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市场调查、质量控制等。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4.2《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 高级筛选的与条件应用
– 与条件写在同一行中
• 高级筛选的或条件应用
– 或条件写在不同行中
14
创新 诚信 勤奋 双赢
Innovation, Honesty, Industry, Win-win
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 可以分组显示统计数据的结果 • 单级分类汇总(三级)
查找引用函数的使用
=f3 排序时出错
创新 诚信 勤奋 双赢
Innovation, Honesty, Industry, Win-win
查找引用函数的使用
• Vlookup
– 垂直查表(查表依据,表格,第几列,是否要 找到完全相同的值)
• Hlookup
– 水平查表(查表依据,表格,第几行,是否要 找到完全相同的值)
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
• 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汇总 • 可以对日期按年和月份进行汇总 • 操作:数据透视表工具栏数据透视表组 及显示明晰数据组合 • 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排序
– 可以对关键字段进行排序
• 对年份排序 • 按运货费对城市排序 • 只显示运货费排在前三名的城市
创新 诚信 勤奋 双赢
Innovation, Honesty, Industry, Win-win
• 数据有效性
– 数值范围的有效性
– 圈示无效的数据
• 利用序列控制输入内容
– 制作一级下拉列表
• 设置序列的数据源引用
=indirect(
)
• 设置跨工作表序列的数据源引用
– 制作二级下拉列表
创新 诚信 勤奋 双赢
Innovation, Honesty, Industry, Win-win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设计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处理与统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数据处理
2.统计分析
二、数据处理与统计的方法
1.数据收集与整理
2.数据分析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应用
1.实际案例
2.实验操作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的重要性
1.解决问题
2.做出决策
五、数据处理与统计的挑战
1.数据处理技巧
2.数据可视化
六、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发展趋势
1.大数据时代
2.人工智能应用
七、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实践建议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而了解学生对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对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提出的观点和创新性思维。
6.实际案例:提供一些与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与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方法。
二、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推荐的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参加在线课程等。
2.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
突破策略: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数据处理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数据处理初一信息技术教案:数据处理一、引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初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技巧。
本教案将介绍初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数据处理内容,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处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3.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处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含义和作用,让他们明白数据处理对决策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2.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介绍学生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数据分类等方法。
3.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建立数据表、使用公式计算和创建图表等功能。
4. 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鼓励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问题原因,预测未来趋势等。
四、教学方法1. 融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数据处理的概念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翻转课堂: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预习相关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
4. 项目驱动教学:将数据处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案例假设学校要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解决以下问题:1. 收集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调查数据,并整理成表格;2. 统计各个体育项目的兴趣度,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绘制相关图表;3. 分析各个体育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并提出推荐方案;4. 预测运动会的参与人数和可能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3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1课时 数据收集与录入》教案 苏教版
数据收集与录入
教学课题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WPS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教学重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四大海区直排海污染物情况“表格。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数据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学生观察表格结构
以周围常见的情况为
例,解决实际问题
2、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
(1)新手实践、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收集获取第二手资料以调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员分工,制订调查计划表
3.设计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步骤
(1)确实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形式、填表
说明、要求等
(2)设计调查内容
(3)制作调查表,开展调查活动
(4)整理调查问卷,采集数据
(5)数据统计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学生观察软件界面
打开““WPS表格”软件,学生熟悉界面,对后
继课程铺垫。
授后小记:
本节课学习表格中数据收集与录入,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电子表格软件,需要在教学中多一些耐心。
苏科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数据处理与统计课件
做一做:15地区平均人数?
202X年的平均人数:
C19=(C3+C4+C5+C6+C7+C8+C9+C10+C11+C 12+C13+C14+C15)/15
函数:指预先定义好的公式,可以直接引用函 数计算
函数使用的一般情势:=函数名(参数)
如: =average(a1:a10)
=max(b2:b20)
C18=C3+C4+C5+C6+C7+C8+C9+C10+C11+ C12+C13+C14+C15
想一想
能否更快的统计出各年高考人数?
填充柄的使用: 它是快速填充单元格内容的工具。它可以填
充一组有规律的数据序列,也可以复制公式中的 运算关系。 填充柄在哪里?
单元格右下角——鼠标变成黑色实心十字形
C19=(C3+C4+C5+C6+C7+C8+C9+C10+C11+C 12+C13+C14+C15)/15
等同于:=AVERAGE(C3:C15) 操作:公式——插入函数——AVERAGE——
选择范围(指定区域)
练一练:
统计出2009-2015年15地区的平均人数,同时 运用MAX()函数找出每年各地区高考最大 值。
方法如:平均值函数AVERAGE一致
议一议:
统计出各地区高考人数在202X年总人数中的 比例。要求使用填充柄
单元格地址:
相对地址:A1 用“填充柄”填充时,相对地址进行自动调整;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之公式与函数库尔勒市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海力其古丽■教材分析数据处理与统计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中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三节的内容,EXCEL软件的重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而运用公式和函数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有效手段,所以该部分内容是excel的精华部分,它充分体现Excel在处理和加工数据上的优势。
■学情分析对初一学生来说,公式与函数部分较为抽象,理解这些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关键,只有将教学内容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到学习它能够快速的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生活中繁杂的数据问题,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建立正确的公式完成表格相关计算、理解函数的概念与组成,会使用常用函数;掌握填充柄的使用;理解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区别,并能够正确引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两个体验区的自主探究学习,习得建立公式和填充柄的功能,通过模拟人物的互动完成函数与数据区域等新知识点的传授,通过实战区的任务驱动强化知识的运用,通过挑战任务达到提优的目标。
通过自我测评完成知识点的回顾与梳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体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与有效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公式的设计与输入;(2)常用函数的使用(SUM、AVERAGE);(3)填充柄的使用(4)区分地址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理解绝对地址与相对地址。
2.教学难点(1)填充柄的灵活运用;(通过探宝行动弱化教学难度)(2)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灵活应用(通过设计错因分析标签弱化教学难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探究法、观察对比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课前准备广播教学系统、EXCEL2003、EXCEL课件、学件、激光笔■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excel表格的修饰,在上节课总结的时候已经强调了一下excel的拿手本领其实是数据处理与统计,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并在这节课导入时用提问的方式强调了Excel的作用。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案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设计和思考摘要:目的:对Excel教学单元第三节的教法进行分析,以期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方法: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一实验内容为主线,连续地展开教学过程。
结论:此方法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①科学的实验方法②运用Excel处理数据③交流协作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教学背景分析:2007年《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学生、对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都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这个理念,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也渗透到课程的每个章节,甚至某个知识环节。
本课在第三节公式和函数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技能,有必要用1课时完成一次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巩固知识、灵活使用技术。
教案课题:EXCEL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能设计简单的表格;2、运用实验方法获取比较准确的数据;3、在理解公式和函数的基础上,学会 Excel处理数据的一般模式;4、进一步巩固使用“自动填充”的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式和函数的灵活使用与表格的设计教学地点:计算机机房(采用分组形式)教学过程:导入和复习:上节课我们就学了怎样用公式和函数来计算学生的各科总分、班级平均分、人数统计、最高分、最低分等案例。
请一位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跟着回忆。
公式使用的一般形式:=表达式函数使用的一般形式:=函数名(参数)Microsoft Excel最擅长的就是做统计,知道我们班里哪一组反应最快吗?前几节课数据来源都是老师提供的。
今天由你们自己实验获得数据再进行加工计算,本次实验活动的名称叫:测定我们的反应速度。
我们先测定每个同学的反应速度值,再统计组内所有同学的数据平均值(平均反应速度),最后比较各小组数据,我们将评出反应最快的一组。
一、获取数据法官审判案件靠的是“证据”,我们说话办事要有“依据”,而科学实验需要准确的“数据”,所以我们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地进行测试。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课时数据收集与录入》教案苏教版(1)
数据收集与录入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三章第二节数据处理与统计1 教案
家庭水费我来算——数据处理与统计1课型:新授课授课年级:初一【教材分析】教材采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二节数据处理与统计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在第一节数据收集与编辑的基础上学习地址及引用、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公式。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课,学生学习了数据的获取方式、数据的简单处理,如建立工作表、规划工作表,数据的录入与基本编辑。
按教材安排,本节课学生应该学习地址及引用、填充柄、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及公式与函数。
但是由于农村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在只学习了一节课的基础上就学习这么多内容,难度较大,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所以我将教材内容和顺序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公式的功能,掌握公式的格式,灵活运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
2.知道填充柄的作用,灵活运用填充柄进行数据填充。
3.区分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学会合理的引用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进行数据运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把一张家庭水费缴费单上的数据还原到WPS表格中,学会准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数据运算。
2.通过一个家庭水费缴费单的数据计算,引出多个家庭水费的数据计算,学会灵活运用填充柄、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进行数据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应用数据统计与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潜移默化的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学生通过家庭水费计算,将生活中的信息化应用和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行为与创新:1.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数据运算,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准确、灵活的应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2.区别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正确、灵活的引用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处理与统计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编号:
0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公式的基本组成。
(2)掌握公式的创建、修改、复制、删除等操作。
(3)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的应用。
(4)掌握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应用。
(5)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算。
(6)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师: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列号+行号
请学生在工作表的A1单元格中输入“10*2+3”,在B1单元格中输入“=
得出结论:如果在一个单元格中先输入一个等号“=”,Excel会把等号后面输入的式子作为一个代数式对待。
提问:除了输入等号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输入代数式?(可以在编辑栏中输入,或单击“=”按钮)
学生实践:计算“兴趣小组报名表“羽毛球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分别利用数字直接相加与单元格地址相加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有何不同,哪种方法更好?
温馨提示:利用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的优势:
(1)当数字发生变化时,结果不会出错。
(2)可以进行公式的自动复制。
学生实践:利用公式自动填充法计算“兴趣小组报名表”中每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采用以“指导——参与”为基本形式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即教师仅粗线条地讲解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实践,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思考,大胆尝试和探索。
学习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展示“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提问:如何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班级的报名人数和各个兴趣小组的报名总人数。
二、学生探究学习,掌握公式的计算方法。
相对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时,相对地址进行自动调整。
绝对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时,绝对地址保持不变绝对地址的用法:在行号,列号前加上“$”。
五、小结:
本节主要讲解了Excel中公式的创建,修改,复制,删除等操作,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以及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算。
六、教后反思:
三、教师讲解函数的概念:
在数字中,求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为R= R2,R是一个变化的量,而S是随着R的变化面变化的,S就称为关于R的函数。
Excel中的函数:Excel软件提供一些常用的简单函数,如求和函数SUM(),求最大值函数MAX(),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等,教师演示这些函数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助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实践中。
学习重点:
1、掌握公式的创建、修改、复制、删除等操作。
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算。
学习难点:
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应用。
学习方法:
学生利用函数来求“兴趣小组报名表”中的总人数,观察分别利用公式与函数计算出的总人数,其结果是否有区别?
小贴士:数据区域:用左上角单元格地址和右下角单无格地址来表示的区域。
四、利用计算“占年级总人数比例”来说明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区别。
教师演示:例:F3/F13利用“填充柄”自动填充序列时,出现“#/DIV/0!”错误,请学生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