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电子传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研究历史
根据葛培根
I.
Period I: from beginning to 1880 Important areas in photosynthesis were recognized Priestly: O2 released by plants 1772 Ingenhousz: O2 evolution under illumination 1779 Senebier: CO2 involved 1798 de Saussure function of water 1804 Pelletier and Caventou: Chl discovered 1818 von Mohl Chloroplast described 1844 Baussingault O2/CO2 quotient 1864
Nobel Prize Winners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Paul D. Boyer and John E. Walker (1997, Chemistry): ATP合成 合成. 合成 Rudolph Marcus (1992, Chemistry): Electron transfer theory: Hartmut Michel; Robert Huber; and Johannes Deisenhofer (1988, Chemistry): X-ray structure of bacterial reaction center. Peter Mitchell (1978, Chemistry): chemi-osmotic theory Robert Burns Woodward (1965, Chemistry): Total 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Melvin Calvin (1961, Chemistry): Carbon-dioxide assimilation Richard Kuhn (1938, Chemistry): carotenoids; vitamins [Germany] Paul Karrer (1937, Chemistry): Carotenoid structure; flavins, etc Hans Fischer (1930, Chemistry): Chlorophyll chemistry; etc Richard Martin Wilstatter (1915, Chemistry): Chlorophyll purification Those who worked in Photosynthesis, but only after their Prize in another field: James Franck (with Hertz) (1925, Physics): Electron-atom collisions; Otto Warburg (1931,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The respiratory Enzyme. Sir (now Lord) George Porter, O.M.( with Norrish and Eigen) (1967, Chemistry): Flash photolysis,
集光色素蛋白及其能量调节
集光色素蛋白是指紧靠作用中心复合体的色蛋白,其功 集光色素蛋白是指紧靠作用中心复合体的色蛋白, 能是吸收光能和传递光能, 能是吸收光能和传递光能,与PSⅠ结合的色素蛋白为 Ⅰ LHCⅠ,与PSⅡ结合的是 Ⅰ Ⅱ结合的是LHCⅡ,LHCⅠ主要位于基质 Ⅱ Ⅰ 类囊体膜,由三个亚基组成,叶绿素a的含量比叶绿素 的含量比叶绿素b 类囊体膜,由三个亚基组成,叶绿素 的含量比叶绿素 的含量高。 的含量高。LHCⅡ主要位于基粒类囊体膜上,也由三个 Ⅱ主要位于基粒类囊体膜上, 亚基组成,所含叶绿素a/b约等于 ,相比之下,LHCⅡ 约等于1,相比之下, 亚基组成,所含叶绿素 约等于 Ⅱ 叶绿素b含量多于 含量多于LHCⅠ,而且由于 叶绿素 含量多于 Ⅰ 而且由于LHCⅡ的含量多于 Ⅱ LHCⅠ,因此 Ⅰ 因此LHCⅡ捕捉到的光能多于 Ⅱ捕捉到的光能多于LHCⅠ。在完全 Ⅰ 光照条件下, 光照条件下,LHCⅡ与LHCⅠ之间出现明显的能量差。 Ⅱ Ⅰ之间出现明显的能量差。 光系统Ⅱ因获得较多能量而不断激发电子, 光系统Ⅱ因获得较多能量而不断激发电子,使羟醌含量 增加,而光系统Ⅰ 增加,而光系统Ⅰ因能量不足而未能把传来的电子及时 还原NADP+,引起羟醌积累,因此降低了光合效率。为 引起羟醌积累,因此降低了光合效率。 还原 了使PSⅠ 了使 Ⅰ和PSⅡ两者间所获得的能量相对平衡,部分接 Ⅱ两者间所获得的能量相对平衡, 近基质类囊体膜的LHCⅡ能够向 Ⅰ移动并把能量传给 近基质类囊体膜的 Ⅱ能够向PSⅠ PSⅠ。 Ⅰ
来自百度文库
高等植物光合膜
LHC-II
单体
三聚体
蓝细菌光合膜
天线色素的作用 反应中心: 反应中心:产生电荷
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Z-型电子传递链 型电子传递链 光系统/细胞色素复合体 光系统 细胞色素复合体 ATP合酶 合酶
光合电子传递:电荷分离
XZPAQW
hv
XZP*AQW XZP+A-QW
光反应
叶绿体结构 光合色素和光能传递 光合电子传递 光合磷酸化
Down: Thylakoid Freeze-Etch
UP: Thylakoid Stacking
黄化体结构, 黄化体结构,前片层
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光合作用色素 色素复合体
光能传递途径: 光能传递途径: 藻红素 藻蓝素 别藻蓝素 叶绿素 光合反应中心
J. Priestly, king of serendipity
光合作用研究历史
II. Period II: 1880-1910 Sachs starch synthesis Engelmann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chloroplast function Barnes coin the term "photosynthesis” Willstater-Stoll Chl structure Blackman Limiting factors 1862 1883 1893 1906 1905
VII. Period VII: 1980-present
Molecular biology er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1D2/Cytb559 complex by Satoh PS1, PSII 3-D by Wit et al PS1 protein analysis by Golbeck and Bryant B-RC x-ray structure by Deisenhofer et al.
第1章
光合作用
——光合电子传递
光合电子传递教学要点
光合作用研究历史 光能吸收
光合生物 色素 吸收光能分配
电子传递
电子传递载体 膜蛋白复合体
光合磷酸化
Q-循环 循环 环式电子传递
光合作用演化
光合作用的起源 内共生学说
光合电子传递知识难点 光合电子传递知识难点
光合作用研究学科交叉性强, 光合作用研究学科交叉性强,对知识面 要求较高(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要求较高(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物 理学,物理化学) 理学,物理化学) 涉及的仪器种类多 理解原始文献有一定难度 对一个概念的探索可能很长, 对一个概念的探索可能很长,结论变化 较多
光系统2的电子传递 光系统 的电子传递
光合放氧过程: 光合放氧过程:Kok cycle
光系统2的 簇结构 光系统 的Mn簇结构
Q循环(Q cycle)
电子传递过程伴随着质子的跨膜移动,该过程是由“ 电子传递过程伴随着质子的跨膜移动,该过程是由“PQ 循环”来完成的。当电子从pheo(脱镁叶绿素 )通过 循环”来完成的。当电子从 (脱镁叶绿素a) QA、QB传给 后,PQ从膜外侧结合两个 +形成羟醌 传给PQ后 从膜外侧结合两个H 从膜外侧结合两个 结合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的称为半醌, (即PQH2,结合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的称为半醌,即 PQH)并向膜内侧移动,当到达细胞色素 6/f复合体的 )并向膜内侧移动,当到达细胞色素b 复合体的 结合部位时, 将电子传给cytb6/f复合体并同时向 结合部位时,PQH2将电子传给 复合体并同时向 膜内侧释放两个质子, 膜内侧释放两个质子,此时质体醌呈氧化态并向膜外侧移 复合体获得电子后, 动。cytb6/f复合体获得电子后,把其中一个电子传给铁 复合体获得电子后 硫蛋白R( ),铁硫蛋白 硫蛋白 (FeSR,亦称为 ,亦称为Riesk protein),铁硫蛋白 ),铁硫蛋白R 获得电子后又传给细胞色素f,再传给PC。 获得电子后又传给细胞色素 ,再传给 。而另一个电子 则传给膜内侧的细胞色素b,再传给膜外侧的细胞色素b 则传给膜内侧的细胞色素 ,再传给膜外侧的细胞色素 分子,最后把电子重新交给氧化型PQ形成半醌 形成半醌, 分子,最后把电子重新交给氧化型 形成半醌,当半醌 在获得一个电子和质子后生成羟醌, 在获得一个电子和质子后生成羟醌,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 运载质子和电子的过程。这样PQ每循环一次 每循环一次, 运载质子和电子的过程。这样 每循环一次,实际只传 出一个电子,但能向膜内侧输入两个质子, 出一个电子,但能向膜内侧输入两个质子,这对于膜两侧 质子梯度的产生是极有利的。 质子梯度的产生是极有利的。
光 合 单 位
红降现象
Period V: 1954-1968
Discoveries of P870, PS1 etc. EPR method used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Emerson: enhancement effect Hill and Bendall: Z scheme Arnon, Frenkel, 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 Mitchell: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C4 metabolism discovered EM application to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Engelmann
Blackman
Limiting factors
光合作用研究历史
III. Period III: 1910-1932 O. Warburg: many contributions, including using Chlorella, the use of manometer, flash exp. Van Niel: 1929 proposed: CO2 + 2H2A -------> [CH2O] + 2A + H2O
几个教学中的难点
光能吸收与分配(状态调节) 光能吸收与分配(状态调节) 细胞色素
Cytb559 Cytb6f
内共生学说
光合作用
生物圈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光合生物的多样性
光合细菌
种类多,生态范围广
藻类
基因多样性,生态范围极为广泛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苔藓,蕨类,
与人类生存直接相关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
Emerson 增益效应
红光+远红光
红光
远红光
on
off
on
off
on
off
Jack Myers
Period VI: 1968-1980 Enter molecular biology. •Isolation of two photosystems, bacterial RC •Oxygen evolution: S-state, Joliot, Kok •Electron transfer: Q-cycle, Rieske center, b/f complex
Van Niel
Period IV: 1932-1954
Emerson and Arnold: mS flash, early form of Photosynthetic unit 1932 Emerson: red drop Foster, French energy transfer Duysens differentiate spectroscopy Ruben et al Oxygen from water Arnon NADP+ Calvin, Benson C3 metabolism R. Hill Hill reaction
XZ+PAQ-W
X+ZPAQW-
光 系 统 2 模 式 图
Key proteins of PSII: D1, D2, Cytb559, CP47, CP43
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晶体
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电子传递载体
紫细菌光合反应 中心晶体3D结构 中心晶体 结构
光系统2的三维结构 光系统 的三维结构 (Zouni, Wit et al, Nature,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