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财政与金融》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涉及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现实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财政、金融现象;对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认知能力。
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体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和国债,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货币需求和供给,通货膨胀等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组合,共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财政与金融》主要讲授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税收、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等内容。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基本财政状况、主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掌握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和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收入的构成与形式、货币和信用,理解税收原理、税制、中国现行的主要税种、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基本理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方法、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组合。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金融宏观政策体系,具备管理类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财政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全面分析本课程后,进行归纳总结,对本课程教学任务情况进行说明,对整体课程有明确的教学思路。
课程标准具体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教学对象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或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培训学员和自学读者的参考用书。
2.学分与学时指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为3学分、学时共55课时。
3.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知识要点、核心概念、情景导入、知识链接、小贴士、课堂讨论、拓展阅读、导入案例分析、本章小结、本章习题等特色模块。
本课程属于一门必修的公共课。
4.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财政与金融》是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重点阐述了财政与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案例。
财政是个历史范畴。
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剩余产品和私有制出现之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行使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金融机构体系简称金融体系,一般是指一国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按照一定结构形成的整体及其内部相互关系的总称。
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一般都包含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中,中央银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是主体,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财政与金融的涵义、历史、职能、构成要素等,掌握金融的某些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5.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财政学财政理论中国税制投资银行金融投资后续课程:中国财政管理财政体制金融市场金融逻辑学6.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此部分内容详见(教学参考内容)7.建议教学安排本教材一共52课时,包括34节理论课,18节案例分析课。
学时分配表。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定位为: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基础:即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课程改革指向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太强,长期以来存在:(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的认知和把握。
缺乏能力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选择性不明显,无职业教育特色。
(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以创新。
2. 课程改革指向:(1)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
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3)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
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
(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5)开发“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新教材。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金融学基础课程编号:1300015Z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适用专业:财金大类专业学时:56学时学分: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财政金融类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程,是学习《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后续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纯理论课程,为金融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理论支撑,从而为学生搭建专业理论框架,并培养学生专业思维方法和良好的金融职业素养。
课程以货币资金为主线,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其管理,阐释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和金融调控,使学生系统掌握货币金融问题的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能认识货币金融现象、理解货币金融政策、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搭建基本理论框架、落地微观金融机构、解读宏观金融政策”的逻辑,以现代金融从业人员所需基本金融理论基础为线索,以现实经济金融现象为载体,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金融大类专业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兼顾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在纯理论课教学中,保留部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实现基本金融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充分融合,实现基本金融知识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对接,实现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与主动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并重。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重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金融行业企业基本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实践教学内容:1.组织学生参观广东省货币博物馆,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钱币、民国时期货币、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人民币、外国货币、现代电子货币等六大系列货币的感性认知,全面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2.利用学院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国际金融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信贷业务实训室等和学院金融项目中心、国际金融数据分析中心,组织学生模拟金融产品交易,观摩高年级同学仿真实训和真实业务办理,提高学生对金融业务内容和流程的认知能力;3.鼓励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金融基础一、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二、前言1.课程性质金融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是学生学习银行相关业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发展、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信用密不可分的利率;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等内容。
2.设计思路三、本课程以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按中职生认知特点和所学习的内容, 通过教学、参观、请在商业银行第一线人员来介绍、动手练习掌握操作程序和基本技能, 以现实工作案例和情景结合课堂教学传授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学生学习金融事务专业打下基础,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72节, 其中实践课时为12节。
五、课程目标(一)掌握知识要点目标1、理解和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等知识。
2、理解和掌握信用、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利息、利率等。
3、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作用、特征、构成,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的组成及运行机制。
4、理解的掌握目前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状况。
5、理解商业银行性质、职能、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商业银行的信用创收。
6、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银行监管委员会(局)的性质、职能、业务、货币政策及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7、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国际信用等到国际金融问题。
(二)职业能力目标或学习实践的内容1、组织学生到钱币博物馆参观(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形式及发展、特点、作用、联系;(2)理解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3)理解货币的产生是金融活动的起点;A、过程:B、从感性上认识各种货币形式发展的特征、局限性;C、到钱币博物馆参观: 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货币形式的具体种类、特点;D、通过参观实践, 让学生总结发言, 认识理解货币产生发展的必然过程, 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老师概括总结, 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国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基础课程。
它主要以制造业为背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为会计对象要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线,培养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理论与实操能力,达到企业会计岗位的上岗标准,并为学生以后获取国家初级会计师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针对《财务会计》“多、杂、枯燥、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在课程设计时坚持“学生为中心”,按照“项目驱动、任务引导”方法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在班级微信群布置案例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任务;以企业六大要素中的每一子要素作为项目,以课前案例为导入,对案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的会计处理;课后让学生通过网中网实训平台进行同步实训,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工学结合。
四、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正确填制与审核各种票据、增值税专用发票、应付利息计算表等业务单据。
2.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初步具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3.能熟悉企业会计核算岗位职责,熟练进行一般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4.能运用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解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的信息生成过程。
5.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企业日常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二)知识目标1.以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为标准,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2.熟悉《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规定及有关金融、税收等相关知识。
3.理解资产类、收入类的确认条件。
4.掌握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账务处理。
5.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业务的账务处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二、对象:财经类各专业三、课时:4*17=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
对热点财政金融新闻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训练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拓展实践平台的训练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对财政金融政策的理解和解读,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六、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了解财政金融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特有金融界的具体内容,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上,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当前财政金融政策以及一般财政金融现象相融合。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热点财政与金融新闻的综合点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分组财政与金融专项问题调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
3、教师补充案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深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财政金融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力。
八、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弱化考试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操作过程的评价和操作成果的评价。
具体评定项目如下:九、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主编:徐景泰余立新中国财经出版社(二)教学建议(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研究和分析国家的财政与经济政策。
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第三版)
新疆供销学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中职财经专业适用制定单位:财管组执笔人:张怀珍审批单位:新疆供销学校制定时间:2014年11月25日编写说明《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单元模块模式组合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于不同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之间可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
本课程计划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共计64学时。
本课程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最后得出总成绩。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本课程定位可总结为:一个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专业能力: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认知税收的定义;税收基本特征;税收要素与分类;中国现行税制3.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4.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社会能力: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财务会计【学时学分】200学时6学分【适用专业】会计【并行课程】《成本会计》《经济法》【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审计》二、课程定位《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学习财务会计,要特别注重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这门课程提供了从事会计职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三、课程学习目标(一)专业能力1.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
3.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
(二)方法能力1.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
2.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
3.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4.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
5.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6.具有更新知识、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使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
4.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本课程采用理论知识考核的方式,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根据不同部分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最后得出综合评价成绩。
六、教学条件(一)实训条件基础会计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成本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和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室。
(一)师资条件具有会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中级、副教授和教授职称教师队伍,有5年以上会计事务所从业经验或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从业经历的专门人才。
七、教材选用书名:《财务会计》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8月八、其它说明1.本课程标准由财会教研室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发。
《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完整)课程编号: 30210课程名称: 金融学开课系: 商学院制订(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2019年月日制(修)订《金融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30210课程名称:金融学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学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开课系:商学院总学时: 48学时周学时: 3学时学分: 3学分二、课程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侧重于货币金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力图规范化、准确化、简洁化。
全面、系统掌握货币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金融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提高运用金融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1)全面、系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2)了解金融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3)提高运用金融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法建议: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围绕稀缺资源—货币的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货币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经济主体在整个大的经济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学习掌握流通中的货币是谁配置的,以及因为货币问题而产生的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主要包括: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2.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3.了解利息与利率的一般形态;掌握利率的种类与决定;能够计算单利与复利。
4.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理解金融创新的内容;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三大类业务;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原理;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国家财政政策、
金融市场运作、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政与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财政与金融课程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
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财政与金融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需求。
其次,财政与金融课程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注重
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之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此外,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当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
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还可以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评估方式也应当更加科学合理。
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当引入更多的开放性、实践性考核方式,如论文写作、实际案例分析等,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应当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财政与金融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度《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参与国际税收合 作的现状
介绍中国在参与国际税收合作方面的 实践,如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加入国 际税收组织等,并分析其对于中国税 收制度的影响。
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 现状与挑战
阐述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规模、领域 和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 援助效果评估、援助资金管理等。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机 构合作的现状与挑战
2024/3/23
12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
01
购买性支出
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包括购买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 支出和购买政府进行投资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2024/3/23
02 03
转移性支出
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 ,政府对科技、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支出,大多属于转移性 支出。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物价稳定程度、国际收支状况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社会福 利水平、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等微观经济指标。
2024/3/23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可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进行客观评价。
要点二
最低成本法
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 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 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 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 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 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
要点三
综合评价法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 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 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 评价结果。
2024/3/23
《财务与金融认知》课程标准
《财务与金融认知》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会计类各专业学生掌握财务分析、金融业务处理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财务分析、金融业务处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会计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财务分析、金融业务处理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财务与金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新业务和新规范,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企业生产分析、财务分析、金融业务分析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财务与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观察和分析企业财务与金融业务,建立正确的财务与金融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了解企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企业产品的供求关系、定价因素,具备确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能力。
2.会计算资本成本和进行财务分析,具备提供资金筹集方案和资金财务分析的能力。
3.了解财务、银行、证券与保险、其他金融业务的基本理论,能从财务和金融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4.会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金融业务,能运用所学金融知识,规避金融风险。
会计专业财务与金融课程标准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
二、课程代码:03010131
三、适用专业:会计
四、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
五、计划学时:60学时
六、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
七、课程定位:
会计专业是我院经济管理系的骨干专业,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对行业、企业及职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明确清晰,即:本专业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类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院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共有12个公共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技能学习领域、3个专业选修学习领域和18个公共选修学习领域。
财政与金融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中职业基础学习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职业基础课。
《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会计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定位为:
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基础:即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财政与金融课程也是我院会计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
的专业导引课程。
它的平行课程是微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等,后续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管理和会计理论的基本知识,全面培养学习胜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人员的管理技能和基础管理能力。
八、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单元、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知识体系----由基本知识、扩展知识、趣味知识等组成:
1、在保持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以认知为原则,降低基本知识的量和难度,降低掌握要求;适当扩大了解的知识含量。
2、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胆的调整教学知识结构。
尽可能减少理论内容,回避未定论的理论知识;
能力训练体系-----由资料体系、学习指导等组成:
1、训练阅读财经新闻、政策资料能力;
2、专业分析和认知能力
3、实现仿真训练
4、实现开放式思考能力的训练;
5、解释佐证专业知识。
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具有先进性。
建议本课程实行模块化学分结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项目的模块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认知”、“理解”、“能”、“会”等用于来表述。
“认知”用于表述事实性现象或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和“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九、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认知税收的定义;税收基本特征;税收要素与分类;中国现行税制
3.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4.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素质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
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十、课程内容:
单元一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
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
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二)学习任务:
单元二税收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税收制度体系,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税收种类,理解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了解税负转嫁的基本知识。
2、把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的基本实务。
3、认知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
(二)学习任务:
单元三:金融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2、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
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3、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
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
专业能力。
4、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
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单元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3、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
4、能初步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目标、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状态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十一、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1. 本课程选取的教材是《财政与金融》,该教材是王国星,韩宗保主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1出版。
基本特色:教材文本由基本知识、扩展知识、趣味知识、资料体系、学习引导等组成。
要使教材具备立体性和动态性和可读性;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
2. 本课程的课件、教案、辅助资料及网络资源等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均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设置与准备,其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初步完成,所有教学资料均将全部上网。
本课程资源:
1、税票、税单、财政部门有关资料、货币样票、真假货币、票据样式、股票样式等。
2、开发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国际收支等案例和资料、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要选择部分银行、证券公司、财税部门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十二、考试/考核主要方法:
本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将按照平时成绩40%和期终成绩60%折合计算。
平时成绩将作业成绩和课堂学习表现综合确定,期终考试将采取闭卷笔试进行考试。
十三、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将按学校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试卷或报告、成绩等写出分析报告;课程所属教研室将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组织进行学生评价、行业(含校内、外同行)评价、专家(含校内、外督导)评价、社会评价工作。
十四、其它说明:
1.本标准由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综合教研室制定,经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批准,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执笔人:余在敏、于欢。
2. 本标准自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