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新】《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新】《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史实。

2.了解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

【教学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新课导入】中世纪西欧市民社会的重要性恰恰在于它对政府、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参与。

从15、16世纪开始,城市的市民群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资产阶级。

在他们的推动下,欧洲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政治与社会民主化的道路,市民阶层在历史上发挥了他们应尽的职责。

那么他们是如何形成和壮大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课讲授】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教师出示西欧的手工工场图,然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

1.(西欧)土地关系变化的背景。

提示: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西欧)土地关系变化的发展轨迹。

提示:3.(西欧)土地关系变化的结果。

提示: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4.(西欧)土地是通过什么方法集中起来的?提示:领主通过转租、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5.(西欧)手工业在生产关系上的特点。

提示: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教师出示西欧封建庄园的农民耕作时的图片,然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

1.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催生了哪两个阶级?提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2.市民阶层的组成是什么?提示:手工业者、商人。

3.富裕农民兴起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提示: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城市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西欧封建社会、农业技术、手工业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2.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

3.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2.呈现(10分钟)讲述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技术的发展对手工业和城市兴起有什么影响?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5.拓展(5分钟)对比中古中国的社会状况,让学生分析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古中国社会之间的异同。

人教部编版初三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案(有部分解析)

人教部编版初三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案(有部分解析)

人教部编版初三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案(有部分解析)(一)章节题目: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进展(二)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进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步衰落和瓦解的缘故;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进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显现及其意义。

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表达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三)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约2分钟)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进展。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约8分钟)依照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

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梳理”。

遇到障碍作好标记。

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 小组合作学习(约13分钟)1.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手工业方面显现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2.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方面显现租地农场的缘故?3.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业方面显现的变化有哪些?Ⅳ.教师导学(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约12分钟)【探究一】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能够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能够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探究二】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截了当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问题摸索:谈谈你是如何明白得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形。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为本单元中的第一课,起承上启下,开篇之作用,本单元的标题是“走向近代”,主要是讲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其中包含三件大事:文艺复习——解放思想、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积累资本,而本课主要讲述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上述三大事件发生的背景,也是西欧资本主义形成的前提。

2.本课分为两个板块: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第一板块主要叙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分别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生产关系出现了变化,进而导致了第二板块社会结构的改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本课主要承接第三单元第8、9课的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的发展相关内容,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庄园的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在农村出现,以富裕农民为主的租地农场主阶层成为农村的新生力量;农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了市民阶层,在西欧城市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两股力量成为了推动西欧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300字以内)1.通过观察示意图,对比归纳,了解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史料实证),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唯物史观),认识西欧社会开始在经济上走向近代这一阶段特征。

2.通过对预设问题串的思考,调动已有知识,理解、解释(历史解释)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经济开始走向近代这一阶段特征。

3.认同近代西欧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时空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1.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

2.理解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性质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新课导入。

展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西欧封建庄园”两张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西欧庄园的相关知识,进而叙述在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引入正课。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容主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西欧出现了垦殖运动、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

以诗歌、绘画为代表的大众记忆,既折射了时代特征,也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步伐。

【教学目标】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建立,知道富裕农民与市民阶层的产生;初步掌握从文学艺术作品透视时代特征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基本方法;感受西欧社会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变化,感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从诗歌、绘画了解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透视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环节一:出示诗歌《芬查尔的隐修士圣戈德里基的生平与奇迹》中世纪手抄本书影,讲述圣戈德里基的故事,导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引入一位处在历史大背景下的代表性小人物作为线索,叙事见人,导入新课。

环节二:学生阅读课本63页“中世纪农民在耕种”图片,出示雅克·富尼埃教士日记与《公簿租户控告还俗化的西鸿寺院所属土地新地主的圈地、驱逐农民及其他压迫行为的诉状》片段,教师示范从图像和文献史料中认识时代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中世纪西欧农村发生的新变化带来的新影响。

设计意图:强化教材阅读和历史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通过教师示范引导,使学生懂得绘画和文献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并学会辨证看待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带来的新社会问题。

环节三:以“在农业中发生的新变化也影响到了手工业领域”为过渡,出示16世纪初,英国人约翰·温契康伯描写毛纺织手工工场的诗歌,学生尝试通过模仿认识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劳动分工与雇佣关系,透视其背后的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仿,理解文学作品折射西欧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

环节四: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那么商业方面又有什么新变化呢”为过渡,教师讲述圣戈德里基经商的经历,出示“中世纪欧洲手工业中心与贸易路线地图”,引导学生分析中世纪西欧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课标内容从⼿⼯⼯场和租地农场的产⽣,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已具有⼀定的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学⽣的思考交流范围较窄,课堂参与机会较少,有很多同学平⽇有积极参与动机,但没有机会或缺少勇⽓在课堂上发⾔。

本课的内容较为枯燥,因此本课多采⽤问题式教学,让学⽣参与进来。

三、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教版;2.在课程⽬录下选择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并提醒学⽣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键加⼊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录下查看本课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录。

四、教学⽬标1.核⼼素养:历史学科五⼤核⼼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式,进⾏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进⽽促使其历史学科核⼼素养的养成。

2.学习⽬标⽬标1:结合电⼦教材或者教材,识记11世纪后,农业、⼿⼯业、商业的变化表现,富裕农民的形成及市民阶级享有的权利等基本史实。

⽬标2:归纳西欧新的⽣产⽅式和经营⽅式发⽣的变化;(重点)⽬标3:简述西欧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认识市民阶级的发展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师:中世纪的庄园⾥⽣活着哪些⼈,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到11世纪以后,他们的关系发⽣了怎样的变化呢?2.讲授新课⽣:⼤贵族没落,新的阶级⼒量出现。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丰富,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欧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封建社会、农业技术、城市兴起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此外,学生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历史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视频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用于更直观地展示历史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西欧社会从封建割据到统一市场的形成,为理解世界历史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需要更多的史料和实证来支持他们的理解。

此外,对于西欧历史的了解多数停留在表面,对于其深层次的影响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发展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难点: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欧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还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呈现西欧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农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分工、商业的网络、城市的兴起等。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13课,主要介绍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示了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西欧社会的历史变迁。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西欧封建社会这一段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城市的兴起及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展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史料和案例。

3.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5分钟)呈现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西欧租地农场的兴起和过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发展;手工工场产生的条件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市民阶层兴起的基本史实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分析和总结西欧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史实,了解资本主义各经济因素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逻辑性;通过学习市民阶层兴起的内容,了解西欧经济发展,在政治领域产生了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租地农场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

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事实上,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曾经"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1904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

(二)、讲授新课: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1、出现背景: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庄园衰落和瓦解11世纪前后的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

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

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2.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3.掌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1.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2.资本主义制度和城市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并寻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工业革命等相关概念有多少了解。

2. 概念解释(20分钟)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历程。

3. 主题讨论(30分钟)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4. 具体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讲解几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重点强调工业革命的动员和推动作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分析城市化现象触发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案。

5. 总结(10分钟)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讲解今天学到的知识的作用和重要性,举一反三地引导学生思考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和城市化问题等。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程的主题和概念,为下一次讨论和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六、教学总结这节课主要围绕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和具体案例分析,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历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

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

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逐渐成为自由劳动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贵族→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阅读材料,了解城市居民的地位变化,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拓展延伸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3.手工业发展为手工工场
原因: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另一方面他们更多为市场而生产。
第三,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集中的手工工场特点
(1)商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2)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3)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
4.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的意义
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手工工和租地的生,初步理解近代初期西欧社会的重要化。

1.知道欧洲中世后期在村和手工域出的新化。

2.理解租地和手工工的出展,推了和手工生逐本主化,开始逐崩溃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村城市的社会构生的化,欧洲向近代社会渡确立了基。

要点租地和手工工的出,富饶民和市民的出。

点近代初期西欧社会的重要化。

中世后期,欧洲社会于型期,出了新式的租地和手工工,它与庄园有何区?欧洲此后的展有什么影响?着些,今日我共同学第 13 《西欧和社会的展》,认识一段史吧。

一、新的生和方式史料 1 10 世中叶- 13 世中叶的 300 年,西欧各地向来在不停地开荒地,进而组成了一声浩荡、久的大殖运⋯⋯ 殖运的型大概可分两种,一是西欧内陆那些还没有耕作的土地,如丛林、沼、草地等行辟,是内向性殖;二是西欧周地域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殖常常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力的外。

教: 11 世此后,欧洲村生了哪些新的化?学生:各地展开殖运,大批的林地、荒地、沼被开,土地面逐大。

教:新开的土地如何管理?学生:殖者成些新开地域的主人,他依据自己的方式行耕作。

些新开的地域仿效自治城市,成拥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的地域。

史料 2 14 世初期,西欧出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减少,多民和庄园主的起码部分于置状。

些化的条件再次要求整契安排。

留住佃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 服不行防止地被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和( 或) 接受工的工所耕作,些力自由地找他的工作。

教:上述史料并合教材知,出西欧的封建庄园生了什么化?学生:役量减少并被地租所取代,佃主的人身依赖关系逐减弱,逐渐成为自由劳动力。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庄园在渐渐衰败和崩溃,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除了获取人身自由,还获取了什么利益?学生:农民渐渐获取对自己节余产品的支配权。

教师:面对着庄园的衰败,庄园领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详细是在哪些方面?学生:在一些地方,领主经过转让、联婚、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同,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向。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一)导入新课展示时间轴,回顾旧知:教师讲述:“中世纪的欧洲庄园经济持续繁荣多年,但到了晚期,却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

庄园经济为何会走向衰落?这个转型期有何新的现象出现?”(二)带问自学1.西欧中世纪晚期,农业、手工业方面出现的新生产方式分别是什么?2.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13、14世纪,欧洲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结构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新课讲授(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第一、二、三段,归纳11世纪后欧洲农村出现哪些新变化。

总结:从庄园制度到租地农场。

2.展示材料:材料一: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

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

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

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毛皮等远销东方。

阅读材料概括租地农场的特征。

提示:1、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面向市场。

教师总结:农场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填写表格,归纳总结,梳理庄园与租地农场的不同点。

2.阅读教材P63第二段,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有什么权利和影响?提示:市民阶层;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四)课堂小结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
背景 土地集中成为趋势,越来越多领主
出租直领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时间 14世纪中叶
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
建立 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
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特点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雇用少地或 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 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 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 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 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从材料可知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是什么关 系?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是什么关系? 说明了租地农场具有怎样的性质?
①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是雇佣关系;
②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是货币关系和契 约关系;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二、手工工场
1.中世纪晚期,手工业取得了哪些突出发展? 脱离农业生产;为市场而生产 2.手工工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 3.如何区分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 场? 在各自的家or集中在同一地点 4.工人与雇主是什么关系? 雇佣关系——资本主义性质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租地农场
1.阅读P60页第一段,概括11世纪以后欧洲农 村土地和农民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土地:垦殖运动 农民: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
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 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3.代之而兴的是哪种生产方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 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P62
三、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 的阶级力量。 城市社会结构变化 城市居民(市民阶层)与贵族联姻或称为官 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