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_[修复的]

合集下载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康斯坦丁· 乌斯季诺维奇· 契 尔年科(1911年9月24日— 1985年3月10日),苏联政 治家,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 家,工人运动的出色组织者。 1984年2月13日,安德罗波 夫总书记逝世后,任苏共中 央总书记。就任总书记后已 经体弱多病,此后不久健康 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 务,任总书记13个月后即 去世。由戈尔巴乔夫接任总 书记职务。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 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 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 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 要通过不断改(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的相对落后; (3)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4)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5)斯大林的逝世。 2、内容: (1)经济: ①农业: A、扩大自主权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1、背景 2、内容 (1)经济: ①农业: A、扩大自主权; B、削减农业税; C、垦荒和种植玉米。 ②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4) 三、莫斯科落日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目的: 为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趋势,维 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 2、内容: (1)经济: “加速战略”。
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 谢尔盖耶维 奇· 戈尔巴乔夫末代苏联共 产党中央总书记(1985~ 1991)、第一位兼最后一 位总统苏联总统(1990~ 1991)。俄苏政治家,国 务活动家。苏联的改革和 “公开性”的创始人。 (3枚)列宁勋章、十月 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 获得者。1990年诺贝尔和 平奖获得者。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4) 1、内容: (1)改革重点: 工业。 (2)“新经济体制”。 2、结果 (1)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 管理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和 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课件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课件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影响:使各种反对势力乘机崛起,难以控制。
③1990年,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影响:根本上动摇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4、实质:全盘西化,放弃2党021的领导。
8
5、后果:
①社会失控,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
②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③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行_____,动摇了党的领导。
4、1991年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使苏联变成
一个

事件后,叶利钦上台,苏联国家
性质发生质变,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_____,标
2021
12
志苏联完全解体。
【例题】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 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 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 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不同时期发生 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各是什 么?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据此你如何认 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件;玉生米产在管很理多不地善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 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根植后据玉果上 米 :述给玉玉材 苏 米米料 联 种产农 植并量业 挤结和带 占合质来了所量的耕学都地知不未,2识良达021导后,到致果概预其述及期他赫其目粮鲁原标食晓因。作夫。物大(减力10产推分;广1)5 种
4
3、影响: ①积极: 冲击斯大林模式; 打开改革闸门; 取得一些成果,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②局限: 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1) (共22张PPT)

【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1) (共22张PPT)
第3 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内容: 农业方面:①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②削减 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③鼓励大规模开垦荒 地和种植玉米。④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 使其再度出现危机。
工业方面:①措施: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②局限性: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一个对象:斯大林模式。 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 改革。 四点措施:扩大自主权、改革经营管理制度、承认市场调
节、实行政治“民主化”。
主题
二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
(1)缺失: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斯 大林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 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 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 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经济 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 (2)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
政治方面:①1956年苏共二十பைடு நூலகம்,批判对斯大林的 个人崇拜 。 ②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③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 正根源,不久重新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淖。
评价:积极方面:①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
性和开创性。②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消极方面:①表现: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②原 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最终结果:改革后期,各种矛盾突出,赫鲁晓夫下台。
讲史料
史料二
据美国国务院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
值为美国的33%,1975年上升到53%。 导读 史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的发展较快,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共26张PPT)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共26张PPT)

败在了丧失民心上!!
今朝反思
对话二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多个视角论成败
视角二:改革为了谁? 1988年,苏联资金的 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 业只占6.3﹪,消费品工 业仅占3.7﹪。据统计, 19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 12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 11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 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 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 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排长队购买食品的苏联居民 能自由购买。 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
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仍然忽视市场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年) 对经济的调节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尝试一
小 修 农业 重点 小 补 工业 成效 局限
措 施 结 果
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 农场自主权 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继续推行农业集体化 有一定成效 斯大林模式
“蛮干家”的 未从根本上突破
称号
最终失败
思考: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旧体制 (2)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3)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1964年,赫鲁 晓夫在混乱中黯 然下台,继任的 勃列日涅夫又将 何去何从呢„„
今朝反思
对话二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多个视角论成败
视角三:社会主义失败了吗?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 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 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 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 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 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 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 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 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 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第三课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 [修复的]

第三课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 [修复的]
( 1953~1964)
1、背景 2、内容
农业 (突破口 经济 重点)
扩大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 垦荒和种植玉米
政治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 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 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二: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 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 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 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 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 体农庄》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3)农业的相对落后; 4)斯大林的逝世,
为改革提供了契机。
2.内容
结合教材与下面材料思考: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7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8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9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改革重点: 工业
1、内容
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 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 产的经济刺激
符合本国国情调整政策
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积极进行对外扩张
工业前期增长原因: 工业后期缓慢原因: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32
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政治: 政治生活僵化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件(共39张PPT)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件(共39张PPT)

(1)前期: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
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军事实力和_________大为增强。 (2)后期:20世纪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放慢改革 综合国力 步伐,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滋生和积 聚,苏联陷入困境。
①改革初期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_____________”。
②重视_________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加速发展战略 ③试图以_________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 科技进步 经济管理
(2)政治方面。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_____________”; 科学社会主义 纵容自由化思想。
(2)可能性: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为改革提供了契机;赫鲁晓夫
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病,尝试改革。2内容:方面 措 施 结 果
农业
(1)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 农场的_______ 自主权 (2)削减农业税,提高农 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3)大规模_________和 种植玉米 开垦荒地 扩大地方权力
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
级大国!”
探究分析:
(1)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 大国”的。 提示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在政治改 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使 改 革 走 进 误 区 ;1990 年 , 苏 共 放 弃 领 导 地 位 , 实 行 多 党
有的人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 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 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 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课件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课件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 了守墓人的角色。 提示 ——《俄国史》
这里的“掘墓人”和“守墓人”如何理解?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 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所以说他是斯大林模式的“掘 墓人”。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 所以他又是“守墓人”。
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错。 答案 B
考点二 对社会主义国家曲折发展的认识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标要求认识的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不断地坚持改革,而不能 固定化、模式化。
(2)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发展经济不断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 (3)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始终保持党的
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自我测评】 (P145)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的改 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整个历程? 答案提示 (1)特点:①试图打破斯大林模式。②背离社会主
义方向。
(2)认识:①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 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积重难返,进展缓慢,收效甚微,
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苏联人口出生率锐减,劳动力的缺乏影响了粮食产量 B.中国劳动力充裕、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粮食产量的 提高 C.苏联领导人更换频繁,政局不稳导致经济政策缺乏连 贯性
D.中国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原苏联经济改革步履艰
难,收效甚微
思路导图
答案
D
【考向2】► 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 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 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 )。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共45张PPT)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共45张PPT)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同志们!请放心, 我很会改革的, 我的改革必将一 鸣惊人!
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 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课标要求】
1、概述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 基本历程、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扩大自主权
农业:
(突破口)
削减农业税 垦荒和种植玉米
经济
2
、 内 容
政治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
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 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苏共二十大 秘密报告)
苏共二十大为何要批判斯大林? 全盘否定斯大林有何影响?
莫斯科红场
对斯否定-----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的错误,归结为其个人品质,没 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的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5、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②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 ③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 ④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根本)
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
赫鲁晓 夫的墓碑用 7块黑白大 理石相向衔 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他毁 誉参半的一 生。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背景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前他面 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政治: 政治生活僵化
发展速度下降 经济:
民族 民族矛盾尖锐 关系 : 对外 关系紧张, 关系: 急需缓和

人民版必修二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共28张PPT)

人民版必修二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共28张PPT)

2019/9/14
26
D 4的国家是( )
A、俄罗斯 B、乌克兰 C、白俄罗斯 D、哈萨克 5.苏联解体后,以下有关独联体的说法
A 最确切的是( )
A、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B、是一个国家 C、是国家的区域性组织 D、是各国之间联合的政治组织
(2)由于缺乏理论指导,未 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2019/9/14
7
思考?
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二: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
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
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
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
改革的失败。
2019/9/14
8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2.苏联解体
(1)过程
(2)原因 (3)认识: (4)教训
1991年12月25日 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 姆林宫上降落
2019/9/14
12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
制定了发 展苏联社会经 济的“加速战 略”。
2019/9/14
戈尔巴乔夫 (1985年-1991年在任)
13
(2)政治
2019/9/14
23
选 哪 个呢?
1.赫鲁晓夫上台后,对农业进行了初步改
革,1955—1958年连续四年丰收,这助长
D 了他的冒进思想,由于( ),使苏联农
业在1963年再度出现危机。
①瞎指挥 ②反复折腾 ③60年代初的恶劣
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019/9/14
24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
16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共17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共17张PPT)

扩大自主权 农业: 削减农业税
经济 (突破口) 垦荒和种植玉米
内 容
原因:农业形势非常严峻,粮食供应严重不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政治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1956、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
平反冤假错案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2.中国 (1)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 (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盘西化
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政治 前提 策略
结果
削弱、放弃党领导
经济改革失败,过早 政治改革 失败、苏联解体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逐步推进,比较稳妥
成就辉煌
建设社会主义的几种思路
1.苏联 (1)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想直接进入社会主 义。 (2)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 (3)1936年,斯大林时期主要利用行政手段建立的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在苏联形成。
苏联解体是否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P146
只能说明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背景
指导 思想 改革 性质 目标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政治 前提 策略
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
背景
指导 思想 改革 性质 目标
戈尔巴乔夫改革 体制僵化、丧失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结果:最终失败

《苏联的改革和挫折》课件

《苏联的改革和挫折》课件
国际地位
苏联改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CHAPTER 04
苏联改革的挫折和失败原因
经济体制问题
01
计划经济体制僵化
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无法适应国
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02
农业集体化问题
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了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剥夺农民财产和
赫鲁晓夫试图通过农业改 革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包括推广种植玉米、放宽 对家庭副业的限制等。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些工业 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如 下放权力、扩大企业自主 权等。
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
恢复集权体制
福利制度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重新加强了中央 集权体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领域进行全面控制。
研究背景
01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 发展。
02
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权 和工业化进程。
03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 革尝试和挫折。
04
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及 其影响。
CHAPTER 02
苏联改革历程
斯大林时期改革
01
02
03
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时期,苏联开始ຫໍສະໝຸດ 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将小 农户合并为大集体农庄, 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外交政策调整
在对外关系上,戈尔巴乔夫试图改 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推动东西方 缓和。
CHAPTER 03
苏联改革的影响
经济影响
经济增长
苏联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 济的增长,特别是在农业和轻工
业领域。
私有化进程
部分国有企业开始实行私有化, 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生产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ЛеонидИльичБрежнев (1906-1982 )
史上最搞笑的大国首脑 最爱发勋章的大国首脑
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究竟给多少人发了多少奖章和勋章, 已无法统计清楚;但可以说清楚的是,他没少给自己发勋章, 他一生获得 114 枚勋章 。 1976 年 12 月, 70 岁生日时获得 “苏联英雄勋章”,这是当时苏联的最高勋章,一般只授予 为苏联国家和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士。同样出于庆生,他 还获得“列宁勋章”和“金星勋章”超过三次。1978年他还 获得军队最高勋章“胜利勋章”,成为二战结束后唯一获得 该勋章人士。他死后,1989年苏联取消了他的这枚勋章资格。
消极: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及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2)
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研究, 习惯于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惧怕重大 的改革。 ……维持现状和粉饰太平,缺 乏锐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成为20 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苏共的主 调。 ——《苏共的领导集团》
32
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政治: 政治生活僵化
经济: 发展速度下降
民族关系: 民族矛盾尖锐 对华关系: 关系紧张,急需缓和
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2、内容
(1)经济: “加速发展战略”
由于传统的思维惯性,把发展机器制造业当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1986—1987年,重工业部门投 资由 1980 年的 469 亿卢布增加到 665 亿卢布,增长了 41.8%,轻工业的投资仅从64亿卢布增加到85亿,增 长率为32.8%。轻工业投资仅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 额的4.1%,重工业却为32.4 %。轻工业比例甚至还 低于前几个五年计划。
管理制度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 1953 ~ 1964)
1、背景 2、内容
农业 (突破口 经济 重点)
扩大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 垦荒和种植玉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1956年苏共二十大)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
阅读材料:
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 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 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损失。 ……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 作,……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改革重点: 工业
1、内容
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 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 产的经济刺激
符合本国国情调整政策
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积极进行对外扩张
工业前期增长原因: 工业后期缓慢原因: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农业改革的评价]
找准了突破口,但因未结合国情,并缺乏正确的理 论指导,未改变农业落后的状态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 1953~1964)
1、背景 2、内容
农业 (突破口 经济 重点)
扩大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 垦荒和种植玉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政治
1961 年 10 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 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纲领》强调指出:“为 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 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 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 [工业改革的评价]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3)农业的相对落后; 4)斯大林的逝世,
为改革提供了契机。
2.内容
结合教材与下面材料思考: 赫鲁晓夫改革在农场视察
8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9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假如游客来到莫斯科新圣女 公墓,导游一定会推荐他们 去参观赫鲁晓夫墓。一方面 墓碑上半白半 是墓主作为政治家的极高知 黑 的 对 比 ,“ 其 中 包 名度,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 含着永恒的矛盾— 墓碑独具特色。他的墓碑用 7 光 明 的 进 步 的 因 素 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 同反动因素之间的 而成,赫鲁晓夫的头像置于 斗 争 。 …… 在 彼 此 黑白框架之中。 斗争中相互咬合” 有趣的是,墓碑的设计 者是赫鲁晓夫大权在握时臭 ——墓碑的设计者 骂过的抽象派雕塑家涅伊兹 涅伊兹维斯特 维斯内,而请此人设计 赫鲁晓夫的墓碑,又正 是赫鲁晓夫自己的遗愿。
——摘自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请回答:
1、赫鲁晓夫认为是造成个人专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 上去寻找原因,全盘否定斯大林。
15
莫斯科红场
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
16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 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 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 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 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 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 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 个月竟至 140 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 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材料二:(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
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 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 业则为1.5%。
5

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 十月革命后已经有 39 年,战争结束也有 11 年 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 说明苏联的农业问题已经 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 非常严峻,粮食、食品供 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 应严重不足,改革迫在眉 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 睫! 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 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 没有人了。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当时的何种情况? ——《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初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的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 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 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894—19714 )
材料一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 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 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 斤,1940年才达429.7公 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 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 31.4公斤,1940年为24.2 集体农庄 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 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2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一)赫鲁晓夫改革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31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背景: 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 第八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在 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 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 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俄国历史上 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 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 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二战” 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 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
( 1953~1964)
1、背景 2、内容
农业 (突破口 经济 重点)
扩大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 垦荒和种植玉米
政治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 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 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 · 马 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 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 不可能实现的口号”。 ——《苏共的领导集团》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 (1931—)
前二夫(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不容乐观,1985
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上台,他会采取什么措施?
19
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呢?
第一: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二: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 小修小补 第三: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 的口号与目标。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2、内容 3、评价
( 1953 ~1964)
积极: 改革冲击的斯大林模式, 开创了苏联改革之路。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的斯大林模式 -开创了苏联改革之路
1959年1月,将物资分配权重新收回,由国家掌权 1963年 3 月,决定成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加强经济 管理中的国家集中统一领导。 1962年底,决定取消作一般党的工作的区党委 材料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缺陷在哪?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政治改革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