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及附属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及附属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城市道路,道路起于会展路,终点至石门路,长518米,宽14米。其中石园路连接隧道长度269.597米,净宽8.2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公里/小时。
机动车道沥青面层结构: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4cm细粒式沥青砼AR-AC13。
编写依据:
1、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2、施工图及相关勘测、设计、变更文件;
3、经各方确认的会议纪要和其他书面记录、函件、传真、数据电文等;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CJJ1—2008;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标准号:GB50092-96
6、《建设工程监理规》GB50319—2013;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标准号:JTG F40-2004
8、《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J036-98)
9、监理规划;
10、国家及省市现行的工程建设强制标准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11、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阶段监控要点
1. 路床
(1)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2) 路床用20吨压路机碾压后,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3) 石质路床必须嵌缝紧密,不得有坑槽和松石。
(4) 路床的质量控制目标如下表
路床控制目标值
2.级配碎石垫层
(1)级配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材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20%,不应含有风化石、山皮、泥土块、有机等有害物质。
(2)级配碎石需用机械拌合摊铺和碾压,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合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
(3)在最佳含水量时,用20T以上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得小于96%,压实后应无明显轮迹及推移等现象。
(4)垫层铺筑后应严格限制车辆通行,保护期不受破坏。
3.水泥稳定碎石层
(1)恢复道路中线,直线段每10米设一桩,弯道每5米设一桩,并在路肩外设置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出高程线和把松铺线和压实后的设计标高定在边桩上,签返《施工放线报验单》。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需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
(3)检查施工单位水泥稳定碎石层配料是否准确,含水量、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要求。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所用的水泥掺量为5.5%(4.5%),3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初凝时间在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基层压实工作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cm,碾压应均匀、密实,用20吨以上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6)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
(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
4.横向接缝处理
当混合料摊铺结束时,人工将未端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置两条方木,方木高度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在方木的另一侧用碎石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高出方木几厘米,压实时,压路机后轮应超过混合料。第二天接着铺时,取出方木,清除碎石,使横缝垂直对接,
不允许斜接。
5. 养生
在水泥稳定层经压实和压实度检验后,应立即并加强养护,经常保持水泥稳定层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宜小于7天。控制车辆通行,不使基层出现车槽。基层如有损坏应在浇注砼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6、质量通病的防治:
6.1 水泥稳定层
6.1.1 混合料离析
6.1.1.1 现象:混合料粗细不均,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集中。混合料离析会造成平整度不好和结构强度不均匀等危害。
6.1.1.2 产生原因
a、混合料拌合时含水率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
b、混合料搅拌时间不足,粗细料未完全充分拌合均匀;
c、混合料直接用铲车翻拌,拌和质量难保证;
d、混合料未按规定配合比进行拌和或砂石料级配不好。
6.1.1.3 防治对策
a、出厂前发现骨料离析,应采用铲车翻堆混合料拌均后出厂;
b、混合料由于集料级配不好或配合比控制不当而造成离析,则应通过增加细料或粒料进行复拌,以消除离析现象;
c、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现场路床外拌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
6.1.2 施工接缝不顺
6.1.2.1 现象:基层表面拼缝不顺直,或在拼缝处有明显高低不平。
6.1.2.2 产生原因
a、先铺的混合料压至边端时,由于推挤的原因,造成“低头”现象,而在拼缝时未作翻松,直接加新料,由于压缩系数不同,使该处升高。
b、先铺的边端部份碾压时未压,后摊铺时部份接下去摊铺,虽松方标高一致,但先铺部份含水量较低,压缩性较小,碾压后形成高带。
c、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拼缝未搭接好,先铺段边缘的成型密实度较低,后铺段搭接时抛高又未控制好,碾压后形成接缝不顺直,或高或低。
6.1.2.3 防治对策
a、精心组织施工,尽可能地减少施工段和纵向拼缝;
b、在分段碾压时,拼缝一端应预留一部份不压(3—5m)以防止推挤,影响压实,同时又利于拼接;
c、摊铺前,应将拼缝处已压实端先翻松(长度0.5—1m)至松铺厚度,连同未压部份及新铺材料一起整平碾压,使之成为一体;
d、人工摊铺时,尽可能整个路幅摊铺,以消除纵向拼缝。
6.1.3 施工平整度不好
6.1.3.1 现象:压实后表面平整度不好,不符合质量验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