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12.《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习题】简答题: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词四首》目录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宋王朝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

用“异”字统领全文,从大雁南飞、边声四起、长烟落日三个方面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将士们思乡之情的浓烈。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体现出意境开阔、苍凉悲壮的风格。

3.重点词句翻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4.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5.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6.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

“孤城闭”三字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达标(25分)1.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燕然/未勒/归无/计B.八百里/分麾/下炙C.何日/遣/冯唐D.算平生/肝胆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的合称)C.会挽雕弓如满月(学会)D.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范仲淹,字希文,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D.秋瑾,字璿卿,号竞雄,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4.理解性默写。

(19分)(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揭示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4)《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作者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直接表达作者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6)《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7)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典故,表达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的句子是:“?!”二、课内古诗词赏析(29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

(7分)渔家傲范中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对下面的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同步练习一、直接性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达边塞异常荒凉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书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立功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场面描写渲染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豪壮的声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知识梳理与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知识梳理与练习

第12课《词四首》知识梳理与练习渔家傲[1]·秋思宋代:范仲淹塞[2]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3]无留意。

四面边声[4]连角起,千嶂[5]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6]归无计。

羌管[7]悠悠[8]霜满地,人不寐[9],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年级:九年级册次:下册单元:三单元一、语基达标训练直接默写(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千嶂里,_____________ 。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人不寐, ______。

(5)锦帽貂裘,。

(6),鬓微霜。

(7)持节云中,?(8),西北望,射天狼。

(9),梦回吹角连营。

(10)八百里分麾下炙,。

(11)马作的卢飞快,。

(12),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课文内容回顾理解性默写(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

(3)《渔家傲•秋思》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

(4)《渔家傲•秋思》中用典,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作者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句子是:,。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9)秋瑾的《满江红》中表现中秋景色明丽、静谧洁净有境界的句子是:,。

(10)秋瑾的《满江红》中词人对国难使她忧患于心,家愁又使她孤寂无奈,因而情绪低沉,思念故乡的句子是:,。

(11)秋瑾的《满江红》中表现英雄失路,无人赏识的落寞,茫然中又蕴含“高处不胜寒”的悲怆情怀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1)衡阳雁去无留意(2)长烟落日孤城闭(3)浊酒一杯家万里(4)将军白发征夫泪(5)千骑卷平冈(6)酒酣胸胆尚开张(7)何日遣冯唐(8)会挽雕弓如满月(9)醉里挑灯看剑(10)五十弦翻塞外声(11)弓如霹雳弦惊(12)了却君王天下事2.(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10)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11)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选练习(含答案)

第十二课《词四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sài)貂.裘(diāo)如拭.(shì)B.千嶂.(zhàng)平冈.(gǎng)磨折.(zhé)C.未勒.(lè)未屑.(xiè)麾下炙.(jiù)D.羌.管(qiāng)的.卢(dì)倾.城(qī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3.下列划分句子节奏正确的一项是()x*]A.浊酒/ 一杯/ 家万里,燕然/ 未勒/ 归无计。

B.俗子/胸襟谁/识我?C.八百里/ 分麾/下炙D.酒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4..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为篱下黄华开遍,秋容如拭中秋容如拭反衬了词人内心的苦闷。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是相同的。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借用典故,把自己比喻作冯唐。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是作者醉的原因。

5.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满江红》中的“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创豪放词派。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

6.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校开展“走近最美古诗文”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补全对联)请根据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下联: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2. 下列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

上片着重写景,围绕一个“秋”字,描写边塞阔大苍凉的景象,为下文抒情蓄势。

B.“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衡阳的大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毫无留恋之意,更显边塞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C.“长烟落日”,使人联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孤城闭”隐隐地透露出对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D.“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这种思乡情切和悲愤无奈使将军愁白了头发,令征夫默默垂泪。

3. 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渴望建立功业但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B.《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现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

C.《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D.两首词都表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的思想。

4. 下列对《满江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京城的气候特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3)【每日读诗歌】 为使诗歌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倡导“读睡”活动,
即“读一首诗再睡觉”。下面是某同学为“读睡”活动推荐
的一首诗,请你用斜线( ∕ )为诗歌正文标出咏读节奏。 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作者 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 句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阅读《满江红》,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 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____马__作__的__卢__飞__快______, ___弓__如__霹__雳__弦__惊_____。
(4)女词人秋瑾在《满江红》中慨叹自己命运的诗句 是:_莽__红__尘__何__处__觅__知__音__?______青__衫__湿__________!
(1)【报道诗歌节】 请为下面的新闻稿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5月16日,由我市文化界著名人物组成的诗歌节 开幕式策划组,与诗歌节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就开 幕式整体方案进行商讨。
据悉,诗歌节开幕式将于7月15日在市大剧院举行,主题为 “重访诗仙故里,腾飞诗国大梦”。按照目前暂定的方案内容: 开幕式演出前,将特邀本地大学生扮演部分著名诗人,在主会场、 分会场、市区主要景点,进行大型现场行为秀《风流人物》表演, 营造出古今诗人重访“诗歌故乡”的人文景观,为诗歌节开幕宣 传造势;开幕式现场将通过优秀作品汇演、观众实时互动等活动,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2《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2《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

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参考答案:“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

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三、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

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

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

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

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

D. 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4、“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5、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案】1、分析:B、不要害怕树林里的风雨声。

“莫听”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2、分析:C “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

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

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

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

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

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

3、分析:B 无归隐田园之意。

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

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

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

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

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

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

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

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

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4、答:拟人。

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5、答: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习题】1、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

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

3、结合全词,试分析“闲”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

4、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习题】1、分析:D 此诗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旷达和解脱没有。

2、分析:A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夜畅饮。

这种快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重了词人此刻的惆怅和怀念,抚今追昔,徒增伤感。

3、答:词人在作品开头回顾了往日豪酣欢乐的生活,而现在只剩此身,这个“闲”字正表达了流亡中的孤独和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无可奈何,这个“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历尽磨难的自我解脱。

4、答: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习题】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2、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3、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

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

4、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习题】1、分析:A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在于“”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2、分析: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应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3、答: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中展开了奇妙的想像: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4、答: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看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5、答: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习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

3、赏析诗句中的“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

【答案】1、分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答:“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3、答: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