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小学数学课程应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P102. 数学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既反映了小学教育目标的要求,又体现了国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P113. 数学的基本特点: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P124.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P125. 新的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P146.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总体目标进行具体阐述。
P157. 在发展形象思维方面,主要在于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够借助图形去进行思维,这也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首要目标。
P178.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主要区别:P22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
一般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出发,完整地、系统地表述某一个数学领域的问题与方法。
而作为学科的数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
因此,学科数学一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
第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
而作为学科的数学,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
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
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
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9.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原则:1依据数学课程目标;2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3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1.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C)A.《周髀算经》B.《孙子算经》C.《九章算术》D.《几何原本》2.”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这是当代认知学派(D)的观点。
A.皮亚杰B.加涅C.奥苏贝尔D.布鲁娜3.下列哪一大纲中首先提出了“直观几何”的概念?(B)A.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B.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C.1956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4.综合式教材体系是以(D)A.代数知识为主B.平面几何知识为主C. 立体几何知识为主D.算术知识为主5.强调“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的教育心理学家是(C ) A.布鲁纳B.皮亚杰C.奥苏贝尔D.杜威6.根据数学思维活动的总体规律,思维可分为(A )A.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集中思维C.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D.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7.小学生通过观察4:2=2, 40^20=2, 400^200=2……归纳出商不变的性质,这说明其数学学习是(C)A.感性的B. 理性的C.感性和理性统一的D.既非感性的亦非理性的8.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的概念后,再把它们归纳成“柱体”,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C)A.类属同化B .并列同化C.总括同化9.新授课最常用的一种课型是(B)A.探究研讨课B.讲练课C.自学辅导课D.引导发现课10.探究研讨课的基本结构是(A)A.明确教学任务一一探究一研讨一一得出结论一阅读课本一巩固练B.探究一一研讨一一结论一一巩固二探究一一假设一论证一一结论D.探究一一假设一一研讨一验证假设11.“认知结构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认识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一观点的倡导者是(C)A.斯金纳B.布鲁纳C.皮亚杰D.杜威12.某学生学会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后计算一个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积的题目,这种思维形式属于(B )A.创造性思维B.再造性思维C.发散思维D.灵感13.把数学思维划分为再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依据是(D )A.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阶段B.数学思维活动的总体规律C.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D.数学思维品质14.下列可称为心算的是(A)A. 口算B.笔算C.珠算D.验算15. “自然数就是非空的等价集合类的共同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数学第一章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P123学段目标p13四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三学段:第一学段(1-3)第二学段(4-6)第三学段(7-9)4p22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
学科数学一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
第二、作为科学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
学科的数学,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
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
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
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5、教材的内容不能一味去迁就学生的能力,而应有一定的难度,为创造儿童心里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条件,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只有把教材内容的可接受性和有利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好的教材内容。
67P24 主要表现在:①理解数的意义;②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③能在具体地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④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⑤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⑥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8理。
变化规律;③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④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9能力。
10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像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P25开图之间的转化;②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③能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④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⑤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⑥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1
数学第一章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及应用的广泛性.P123两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 p13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相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讲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的问题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简历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理推断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在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小数,常见的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2.1.《九章算术》的问世年代和涉及内容。
2.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试行的学制。
2.3.尝试教学法及其创立者。
2.4.我国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改为“小学数学”的时间及大纲名称。
2.5.数学双基教学的界定。
2.6.数学双基教学的心理学特征。
2.7.将“双基”发展为“四基”。
3.1.国际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4.1.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理论及其基本特征、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学原则”。
4.2.波利亚的主要成就。
4.3.斯托里亚尔《数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4.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认知发展过程理论。
4.5.布鲁纳的四条数学学习原理。
6.1.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
6.2.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
6.3.小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一般过程。
6.4.构成数学概念的基本成分。
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
影响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6.5.小学数学命题学习的基本形式。
6.6.小学数学学习的分类:按学习方式划分;按学习深度划分;按学习内容划分。
6.7.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含义和基本条件。
6.8.接受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6.9.探究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6.10.小学数学学习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7.1.儿童几何概念发展的特点。
7.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7.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7.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7.5.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课标1.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课标2.数学课程总目标及其四个方面。
课标3.数学课程内容。
讲义1.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
讲义2.数学的发展过程。
讲义3.数学的主要内容。
讲义4.数学思维的分类:按思维活动的形式划分;按思维指向划分;按思维的智力品质划分。
讲义5.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直觉思维的基本形式。
讲义6.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讲义7.数学思维的品质。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2套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1一、概念解释1. 数的运算2. 课堂教学模式3. 三算结合4.发现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 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2. 小学测量方面的要求。
3. 低年级“数与代数”教材内容的呈现4. 整数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的呈现三、论述题1.中年级“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2. 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3. 中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确定4. 高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一、填空1.概念教学包括()、()、()、()。
2.规则教学的形式包括()、()。
3.“三算结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的()教法,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
“三算结合”教学的应用,引起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促使教学方法向()发展。
4.低年级“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可以分解为()、()、()、()。
5.中年级儿童“数与代数”学习能力指标包括()、()、()、()、()。
6.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为此,人们公认他为现代发现教学的倡导者,在这之后,随着发现法教学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7. 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评估主要关注学生()的形成和对()学习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8.小学教材中()的概念是用相关联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的。
教材一般会通过一些常见的(),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正反比例的意义。
9. 高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内容的编排包括()、()、()、()。
10.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借助教师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依靠自学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范式。
二、简答题1.小学低年级图形与变换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①小学数学课程应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②小学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③小学数学课程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①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②数学的基本特点: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4.《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数学的“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以“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俩个层次给出,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全程,因此将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细化为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和第三学段(7-9年级)三个学段目标。
具体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领域目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和实践)——详细的见书13页的图1.15.《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比较是确定有关事物_________共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 的思维方法。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______本质属性和事物内在联系_______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3.计算能力是指______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技能_______的结合。
4.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到_________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事物_____的思维方法。
5.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______________若干特殊情况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________________ 的思维方法。
6.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____活动状态变换_____及其__时间流程_______ ,由相互依存的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
7.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___巩固知识_____和____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_____而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8.演绎是由__一般性较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较小的结论___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
9.小学数学老师的素质由以下四方面构成:_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_________。
10.综合就是学生在头脑中把事物的_____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___________联合成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二、选择题1.刺激——反应学习是一种____B ______。
A.对信号做出的反应B.操作性条件反射C.理解性学习D.操作性行为2.概念的形成以学生的_____A ________为基础。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认知结构D.年龄特征3.狭义的课程指______ C _______。
A.数学课程B.语文课程C.一门学科D.几门学科4.数学知识是____ C ________的结晶。
A.活动B.实践C.思维D.想象5.能力是指直接影响___ A _____,使活动顺利完成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一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1
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填空:1.数学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数学, (认识)数学和(应用)数学必不可少的。
(书中51页)2.(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学习数学和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重要意义。
活动经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注重学习过程)对于积累活动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书中51页)3.过程目标根据体验的程度, 可以分为三种水平: (经历)(体验)和(探索)(书中52页)4.从广义上讲,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包括(确定课程内容标准), (选择和编排教材), 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与组织) (书中61页)5.(课程内容结构)是指一个学科内容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书中64页)6.学生不仅要学习(结果性内容),也要学习(过程性内容)(书中67页)7.(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动作, 活动并有协调感觉, 知觉和(动作)的活动, 属于(智慧萌芽时期)。
(书中95页)8.(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书中105页)9.从数学过程来看, (教师), (学生), (知识)是三个基本的要素, 而教学中的矛盾也正是在这三者之间的(对立),(交流)中产生和展开的。
(书中123页)10.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实施的能力)和(教学反思的能力)(书中132页)11.所谓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 (遵循教学规律), (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书中133页)12.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主要有(讲解法), (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
此外, 还有探究--(研讨法), (自主辅导法), (发现法)等等。
(书中133页)13.小学生特征分析包括(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书中159页)14.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物质)载体, 数学教科书的编写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具有(简明), (规范), (概括)和(演绎)的特点。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第⼀章关于⼩学数学课程⼀、⼩学数学学科的性质(⼀)数学的产⽣及其研究对象1、数学的产⽣2、数学的研究对象(⼆)⼩学数学的学科性质1、⽣活数学观2、⼉童数学观3、现实数学观⼆、⼩学数学学科的任务(⼀)发展公民数学素养精英数学⼤众数学数学素养:⼀是指个⼈在⽇常⽣活中具有运⽤数学技能的能⼒,能够满⾜个⼈每天⽣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培养数学思维(三)将数学运⽤于现实情景的能⼒⼆⼩学数学课程⽬标课程⽬标:是对某⼀阶段学⽣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的。
⼩学数学课程⽬标:回答⼩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影响⼩学数学课程⽬标的因素(⼀)社会发展因素1、⽣活的变化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童发展因素:(三)数学科学的发展经典数学现代数学三、我国⼩学数学课程⽬标的演变与分析(⼀)问题辨析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两个⽬标是否⼀样?有何区别?现在:培养学⽣基本的数学思想⽅法和必要的应⽤技能;初步学会运⽤数学的思维⽅式,增强运⽤数学的意识。
2、“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标有何区别?(1)强调学⽣解决问题是⼀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个数学化的过程。
(⼆)我国数学课程⽬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标1903年《奏定初等⼩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之计算,与以⾃谋⽣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思。
1912年《⼩学校教则及课程表》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学算术课程标准》3、1949——现在:九次修定⼩学教学⼤纲(课程标准)(三)⼩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过程与⽅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章⼩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数学课程⽬标(⼆)满⾜学⽣需要,促进学⽣发展(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的发展三、我国⼩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教材:是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而选编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含有一定能力要求的内容体系。
2.数学学习:是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的在数学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数学技能的掌握,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3.接受学习: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其成为自己认知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发明创造的工具的一种学习方式。
4.发现学习:指在教学中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学习活动过程。
5.同化: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吸收,新旧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且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6.顺应:改造原有认知结构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7.空间想象力:指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和想象的能力。
8.数学问题: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直接解决而又没有现成对策的新问题、新情境。
9.数感: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
10.符号意识: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11.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知觉、记忆、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12.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
14.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指学生在教室有意识、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下,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一种定向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
15.数学素养:解答题一、数学的基本特征1.抽象性:抽去了具体内容的形式科学,用形式化、符号化和精确化的语言,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的特征2.严谨性:数学的结果是从一些基本概念和公理出发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
唯一:无须争辩,确信无疑语言准确:“=”同一关系“∈”属于关系系统性:数学体系本身是一个精确的自然结构3.运用的广泛性4.模式性数学模型:如x2+y2=r2是所有圆的数量关系的模式,x,y,r变化,圆的大小在变化。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学科的根本任务1.懂得数学的价值2. 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3. 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 4.学会数学交流5. 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素养的基本特征发展性过程性实践性(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实现数学素养发展的途径1.数学能力的结构◇从数学学科特点来看,是逻辑思维能力。
◇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按信息收集、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运用四个层次展现出个体能力。
在分析认识能力时,可把八种有关认识的能力分成四组来考虑:观察、注意 (信息收集)能力,记忆、理解(信息储存)能力,想象、探究(信息加工)能力和对策、实施(信息运用)能力。
◇从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来看,学习数学内容时需要抽象与概括、简捷与灵活、过渡与逆转等能力成分。
2.数学思维能力(1)观察与比较(如何发展学生的比较能力?观察;对各个事物和现象,在某自然条件下,按起本身存在的自然联系,通过有目的的感知,来确定其性质与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较:对各个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彼此异同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不同因素→相同因素•差异性较大的属性→差异性较小的属性•感知比较→表象比较→概念比较(2)分析与综合分析: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不同特性的过程。
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不同特性结合成整体的过程。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同类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属性,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概括:把同类事务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结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4)判断与推理判断:在数学中,命题是判断的一个重要形式。
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演绎: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
类比:由个别到个别的思维过程。
)三、对小学数学学科的认识(大题)1.成人数学与儿童数学(儿童数学观)对小学数学的两种看法:从科学角度看,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以算术知识为内容的一个逻辑体系。
从学生角度看,不是成人数学,是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产生的数学,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成人数学与儿童数学的差别能不正规,概念模糊或错误,但这是他们在学校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2)不能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而授予知识,要为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的机会。
2.小学数学与数学科学数学问题——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数学的“躯体”;数学思想——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数学的“行为规则”。
六、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内容、所使用过的方法的本质认识。
如集合思想、统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等数学方法包括证明的方法、计算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发现的方法等七、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获得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知识经验,产生与数学认知有关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直观的、实验探究过程与初步的逻辑思维过程的统一体。
八、概念间的关系(辨别)(1)同一关系。
(2)交叉关系。
(3)从属关系(包含关系)。
(4)对立关系(反对关系)。
(5)矛盾关系。
九、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学习的心理机制----认知结构:学习者头脑内部的知识结构。
⏹学习的规律----迁移规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输出阶段十、(1)数学操作过程的形成过程动作的定向动作的分解阶段动作的整合阶段动作的熟练阶段十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诸要素⏹教学对象——学生⏹教师⏹数学教学目的⏹数学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十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㈠确定教学目标㈡分析教学内容㈢设计教学情景㈣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㈤设计学习方式㈥编写教学方案(七)评价与修改教学方案十三、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一)作为组织者如何调控应变?⏹教学过程是一个处于变化中的过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可能的变化。
1.充分准备,灵活设计:备课时尽量估计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应变办法,灵活设计教学方案。
2、关注现场,随机应变:上课过程中不被事先设计的方案所限制,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二)作为引导者如何启发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传达和交流教学信息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思维活动走向、方式等有意识地进行评价、提示、牵引。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加工和获取知识,使学生乐于思维、善于思维。
(归纳引导、空间引导、批判引导、定向引导)(三)作为合作者如何平等参与?⏹教师是学生探究中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
首先,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师生之间的“平等”。
以学习者的身份自居,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一起寻找真理。
其次,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
第三,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第四,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十四、当前作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作业要求一统化⏹作业布置随意性⏹作业数量偏差化⏹作业形式单一化十五、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一、过程性原则二、现实性原则三、探索性原则四、整合性原则十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㈠在体验中建立数感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㈡在比较中发展数感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需要对有关的概念进行比较。
另外,数感的表现之一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要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比较活动。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数感的形成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是数感的表现之一。
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呢?一是多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二是多开展合作学习;三是多锻炼书面表达,如写数学日记等。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数感的重要表现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十七、如何落实算法多样化?㈠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算法是进行计算的方法,算法多样化有别于一题多解,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策略。
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非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而是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适时地点拨、肯定有创意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
㈡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算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好坏的标准因人而异,有些学生容易接受且受欢迎的算法可能是速度很慢的算法。
教师应该有开放的思想,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合理办法,就应该给予肯定。
㈢鼓励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引导学生找出多样的算法,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㈣帮助学生优化算法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对诸多算法进行系统的整理、比较,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自我消化,适时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十八、空间与图形加强与削弱的内容㈠加强的内容新课程增加了学习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问题。
增加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认识。
增加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增加认识方向和路线图。
增加测量不规则的图形。
增加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增加体会图形的相似。
㈡削弱的内容削弱单纯的平面图形面积、周长、体积等计算题,融计算与几何直观和反映空间观念的问题之中。
将测量与估计物体的长短、大小结合起来;测量与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结合起来,这是新课程标准与以往大纲不同的地方,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思想。
十九、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基本特点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具体(实物直观)→半具体(模像直观)→半抽象(图像抽象)→抽象(概念抽象,在大脑中建立对象的本质属性)二十、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1.直观性2.描述性3.渐进性4.容易掌握明显特征5.不易掌握具有相对意义和关系的概念6.认识立体图形比较困难二十一、空间与图形教学实施的原则(一)现实性原则空间与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并且小学生在生活中对空间与图形已经有了许多经验。
应该突出知识的现实背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