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明代
明朝汉服的四种形制
![明朝汉服的四种形制](https://img.taocdn.com/s3/m/d046e4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8.png)
明朝汉服的四种形制
明朝汉服有四种形制,包括上衣下裳制、马面裙、披风和比甲。
上衣下裳制是最古老的汉服形制,源于黄帝尧舜时期,上衣下裳,上衣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
马面裙是汉服的一种,前后有四个裙门,在穿着的时候,裙门是两两重叠的,而且打褶,中间的裙门重叠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样子,俗称马面。
披风是明代非常流行的一类服饰,看上去与褙子比较类似。
不过,披风的袖子相对于褙子来说,会稍微的宽大一些。
一般可以穿在袄裙的外面,算是比较保暖的了。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背心,两侧和膝盖下方均开叉。
它的风格通常比后来的背心要长,一般会长到臀部或膝盖。
有些更长,并且会盖住脚面。
这种服装最初是宋代汉服的一种无袖上衣长罩衫,也被称为“背心”。
后来也就一直传入到了蒙古。
这四种形制的明朝汉服都展现了汉服的魅力与特色。
设计美学-服饰(明清服饰)
![设计美学-服饰(明清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2defa04326fff705cd170a5a.png)
其它特点
• 《明会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书,其中记录 贵族女装用料均为"各色纻丝绫罗纱随用",而平民女服 用料则受限制,即便是礼服,也限用紫色粗布(即"絁") 并且禁止用金绣,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和桃红色 等浅淡的颜色,而禁止使用大红色、鸦青色和明黄色 等浓艳的色彩。明洪武十四年还规定,商贾之家只能 用绢布制装,农家可以使用紬纱和绢布。
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02.PART TWO 清朝服饰
简介
• 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 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 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 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 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 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 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 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 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COO
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
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
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
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明代袄裙
服饰分类
明代上袄下裙的服装形式, 与唐宋时期的裙衫是完全不 一样的,明代女子常在裙外 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 动,有些侍女丫环也喜欢这 种装束。上袄的领式很多, 有交领、方领和竖领。裙子 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 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 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 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 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 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这 是遵循古仪,即所谓“裙拖 六幅湘江水”;到了明代末 年,裙幅始用八幅,腰间细 褶数十,行动辄如水纹。到 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 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 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 一种颜色,轻描淡绘,色极 清雅,微风吹来,色如月华, 故称“月华裙”。此外,还有 用绸缎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 每条绣以花鸟图纹,另在两 边镶以金线,称凤尾裙;又 有一种,以整锻折以细道,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759e2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8.png)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明代皇帝服饰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
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
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
明太祖认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决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
余不用。
”男子服饰1.明代男子服装,以袍衫为尚。
2.团领衫、补子、幞头①明代公服: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
②幞头,在明代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专用头衣。
常服中的幞头称“乌纱帽”,前低后高,圆顶,翅钝圆,帽内用网巾束发。
帝王所用幞头名“翼善冠”,折角向上。
3.直裰/直身,右衽、大袖的宽敞袍式,背间中缝直通到底,明时僧道亦服。
明初儒生都穿蓝色四周镶黑色宽边的直裰,时称蓝袍。
4.罩甲,是超短袖、对襟或大襟,长度在膝下到足背之间,衣身紧窄的式样。
5.巾帽,一般人常用巾和帽,明代巾帽除采用唐宋还有元代的部分保留,所以明代巾帽比较多样。
如“四方平定巾”、“东坡巾”、“平顶巾”、“六合一统帽”(又称小帽,即瓜皮帽)等。
女子服饰1.主要有:衫、袄、霞帔、比甲、裙子等。
命妇服包括: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组成。
2.凤冠、霞帔①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
后妃的凤冠除缀凤凰外还有龙,普通命妇的彩冠仅缀花钗。
②霞帔是一种帔子,象两条彩带,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
宋代,霞帔成为贵妇礼服,明代因袭不该。
不同品级命妇霞帔纹样有严格规定。
3.背子,亦作褙子,样式继承宋代,有合领和对襟两种,贵贱皆服。
就功用分两式:对襟、大袖为贵妇礼服;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便服。
品级纹样基本与霞帔相同。
4.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明代中叶形成风气。
比甲形似背子而无袖,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罩在衫袄之外。
5.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袈裟,因拼纂的布形如水田而得名。
6.衣、裙,①上衣和裙的长短变易时常,衣式亦窄亦宽,四方服饰都仿京师,后趋效南方。
服装史明朝
![服装史明朝](https://img.taocdn.com/s3/m/e2e6d15069eae009591bec07.png)
十二縫,中綴五彩玉。手拿玉圭
。
8、通天冠服:(名字很好听,也有气势。)洪 武年间定的,凡是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婚、 醮戒,都穿这种服装。绛纱袍、白纱内单,皂 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白 袜,赤舄。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二 、作业效果图展示
明朝黄袍飞鱼服
飞鱼服是明代锦衣卫的官 服,明代国家织造局,由 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 妆花绢制成,专织一种飞 鱼形衣料,系作不成形龙 样,有一定品级才许穿着, 佩绣春刀,除此之外只有 蒙皇帝恩赐,才能穿,是 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赐 服。
• 飞鱼服是曳撒的一种 • 曳撒(yì sǎn ),读法源自蒙古语,为“一色 (shǎi)”变音,来自蒙语“质孙(jisum),明 代服饰之一。据史料记载其源自西周褶,为周武王 亲制(晋朝崔豹《古今注》云:袴,盖古之裳也。 周武王以布为之,名曰褶)。褶于明代发展为曳撒、 程子衣、儒生道袍三类。 • 曳撒由于其形似蒙古质孙服,发音又承袭自元制, 故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当做蒙古服次生。在明早期 仍多称呼断腰袍为质孙,并且依其主要特点作为内 廷侍卫服饰,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款式也不断变 化。永乐以后曳撒的称呼逐步增多,窄袖也逐渐变 为琵琶袖。 • 明代曳撒又称“一三”,为“一色(shǎi)”变音, 来自蒙语“质孙(jisum)”,明代服饰之一,自 褶演变而来。质孙服在各种史料中多简化作质孙, 有时也称为只孙衣、质孙袄、质孙控鹤袄。明代曳 撒服至为质
三 、飞鱼服简介
• 飞鱼服是明代锦衣卫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官服,正德十三年 曾赐一品官斗牛,二品官飞鱼服色。据《明史》记载,飞鱼服在弘治 年间时一般官民都不准穿着。即使公、侯、伯等违例奏请,也要"治 以重罪"。后来明朝规定,二品大臣才可以穿着飞鱼服。 • 飞鱼服是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至正德间,如武弁自参(将)游 (击)以上,都得飞鱼服。嘉靖、隆庆间,这种服饰也送及六部大臣 及出镇视师大帅等,有赏赐而服者。 • 明代的锦衣卫就有两个特征:手持绣春刀,身穿飞鱼服。 • 由此可见,无论飞鱼服还是麒麟服,穿在锦衣卫身上都是一种荣宠和 身份的象征。并非全员穿着,当是身份特殊的锦衣卫职官所着。 • 在穿着时,通常飞鱼服内还会穿贴里。
明朝的时装美学与设计思想
![明朝的时装美学与设计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f2f11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8.png)
明朝的时装美学与设计思想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不仅有着伟大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还拥有着独特的时装美学和设计思想。
明朝时期的时装主要分为两种:宫廷服装和民间服装。
无论哪种,都表现了明朝时期人们高雅、典雅、朴素的审美情趣。
一、宫廷服装明朝宫廷服装的设计以华丽和肃穆为主,最早期的明朝服装,主要是模仿了先前的元代服装,如明太祖朱元璋装束依然采用了元朝御袍的样式,衣袍上还绣上了龙纹和云雾图案,寓意着皇权至高无上。
到了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宫廷服装的样式更加华丽、奢侈,颜色也更为丰富,服装主管官员开始对服装进行严格管理。
此时,服装设计开始体现明朝时期人们对时尚及服饰文化的重视程度:如锦袍、龙袍、鹤氅等服装形式那精美的刺绣、繁复的彩绘,不断改进刺绣技术,使得刺绣更加细腻、华美,从而提高了宫廷服装的造型效果。
明朝时期宫廷服装的主要着色主要是金、银、红、墨黑和翠绿,以及淡蓝色等基本颜色配合,平时在宫廷里主要穿带有云纹和龙纹的衣袍和袍马,还有更为隆重的祭天祭祀时的龙袍,通过这些诸多方面的不断改进,使得宫廷服装的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华美精致。
二、民间服装明朝时期的民间服装设计则更注重实用性,更加朴实和自然,颜色呈现出平实而朴素的感觉。
明代民间女子服饰中,织锦裙、褌裤和缎袄是主要的三种形式,这些服饰都以丝绸织造为主,细腻平滑、柔软透气。
男子服饰则以衣裤为主,衣服是比较中式风格的改良版衣服,通常有宽松领口,是为了方便活动,下摆是左右分叉的样式,下摆也比较宽松,有利于舞蹈和其他活动。
裤子则以紧身、肥腿大腚形式为主,下摆通常是敞开式。
此外,鞋子也是民间服装的一部分,可以体现出明代民间服装的特色。
女鞋通常很小巧,是一种披麻方式的鞋子,有带子或绑带的鞋子,十分适合行走;男鞋则比较宽松,大多数是平底鞋或带厚底的鞋子。
三、设计思想无论宫廷服装还是民间服装,在设计上都表现了明代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风度和文化背景。
明朝皇帝常服设计详解(图文)-明朝服装设计历史
![明朝皇帝常服设计详解(图文)-明朝服装设计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62f47c283c4bb4cf6ecd176.png)
明朝皇帝常服设计详解(图文)常服明代皇帝常服使用范围最广,如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均穿常服。
洪武元年定皇帝常服用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即圆领),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与皇帝相同,但袍用红色。
明太祖常服(前期)画像翼善冠用乌纱冒于外,冠后立有折角一对,末端朝上,冠之后山正面还保留有类似早期幞头系结、系带的装饰。
明孝宗以后,折角末端由尖角变为圆弧形。
明穆宗时,又在翼善冠上加饰嵌有珍珠宝石的金二龙戏珠。
明神宗定陵出土有三顶翼善冠实物,一顶为金丝编成的金翼善冠,两顶为乌纱翼善冠。
其中保存较好的一顶乌纱翼善冠高23.5厘米、口径19厘米,用细竹丝编成内胎,内衬红素绢,外蒙一层黄素罗,再以双层黑纱敷面。
后山饰有二龙戏珠,龙身为金累丝编成,嵌有各色宝石及珍珠,龙珠用金制成火焰及花形底托,中间嵌珍珠一颗。
系结、系带也以金累丝制作,镶有绿宝石。
冠后折角为竹胎纱面,用金片折卷成缘边。
翼善冠(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圆领明初定为盘领窄袖袍,其后袍身与两袖逐渐宽大,又因其领式与所饰纹样而被称为“圆领”或“衮龙袍”。
皇帝常服圆领为黄色(后期也有其他颜色),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
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前期以金织为主,后期多用彩织或彩绣。
明英宗时在两肩团龙之上又加饰日、月二章纹,日纹在左、月纹在右。
早期两袖往袖口处逐渐收窄,后变为宽袖,底边呈弧形,袖端开口,有极窄的缘边。
袍身两侧开裾,在大、小襟及后襟的两侧各接出一片(共四片),称为“摆”或“双摆”。
另在后襟腰部两侧钉有带襻,用来悬挂革带。
定陵共出土12件明神宗的四团龙常服圆领。
圆领(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搭护由半臂发展而来,唐代已在圆领袍下穿着半臂。
明朝服饰PPT精选文档
![明朝服饰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4e3b565f61fb7360b4c65b0.png)
鞋,称为“底而香”。
62
63
9.女子发饰
明代女子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并在发髻的顶
部,饰以宝石制成的花朵,时称“挑心髻”。
后来又将发髻梳高,以金银丝挽结,顶上也有
珠翠装点。渐渐地名目越来越多,样式也从扁
圆趋于长圆,有“桃尖顶髻”、“鹅胆心髻”
等名称,还有模仿汉代“堕马髻”的。除此之
外,明代妇女也常用假髻作装饰。这种假髻一
品七品用小朵花,径一寸;八品以下,
无花纹。
13
蟒服
蟒服是一种皇 帝的赐服,穿 蟒服要戴玉带。 而是明朝内使 监宦官、宰辅 蒙恩特赏的赐 服。获得这类 赐服被认为是 极大的荣宠。
14
戴展角幞 头、穿织 金蟒袍、 系白玉腰 带的官吏
15
3.盘领衣
盘领衣是继承唐宋以来的圆领袍衫 发展而来的。明代官员服装大多为 高圆领、缺胯的样式,官服的衣袖 多宽袖或大袖,有的在衣裙两侧有 插摆;平民的衣服无插摆,袖为窄 袖,但60岁以上老者可以穿大袖。
3
一 男子服饰
4
1.皇帝服饰
龙袍——绣着龙纹、翟纹 和十二章纹,一般以黄色 纱罗制成,配金冠。
皇帝——由玄衣、纁裳、 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 中单、赤舄等组成。
5
乌 纱 折 上 巾、 穿 盘 领、 窄 袖、 绣 龙 袍
6
7
8
2.文武官服
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的袍衫,都 戴梁冠,穿赤罗衣裳,以冠上梁数 及所佩绶带分别等差。
般比原来的发髻要高出一半,戴时罩在真髻上,
以簪绾住头发。明末,这类发饰的样式更加丰
富,有“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
等各种不同样式,甚至还有成品出售。
64
65
66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31595b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7.png)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明代汉服形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服装形制,具有明代时期的特色和风格,以下是明代汉服形制的全面介绍:一、服装外型:1.上衣:上衣以短褂、长袍、大袖衫为主。
短褂为肚兜长度以上的衣服,衣裙短而腰小。
长袍则为长衣,长及足踝,有下摆,胸前有领子。
2.下装:下装主要以裤子和裙子为主。
男子裤子为轻质宽松的丝绸裤,女子裙子为宽松的长裙,身后有单独的缝合的裙褶布边。
3.头巾:头巾分为男女两种,男子头巾为头绳,女子头巾为发髻。
4.鞋袜:男子鞋袜为短筒、长筒布鞋和草鞋。
女子则穿靴、绣鞋和凉鞋。
二、颜色与花纹:1.颜色:明代汉服以红、黄、紫、青、翠为主。
其中红色是祥瑞、吉庆的象征;黄色是君主的尊贵和权威;紫色是高贵的象征;青色是清新和安宁的象征;翠绿色则是一种自然的美丽。
2.花纹:明代汉服花纹以龙、凤、梅、兰、竹、菊等为主。
龙、凤、麒麟是皇家衣饰上常用的图案,也是吉祥的象征;梅、兰、竹、菊则是品格高尚、品德高洁的象征。
三、细节设计:1.襟口:襟口可以为正襟式、斜襟式、交领式等,也可以带有领子。
女子可装饰在领口的金钩、银钩来点缀。
2.袖口:明代汉服袖口分为分叉袖和直筒袖,分叉袖设计有几种:平分叉、侧分叉、后分叉、合分叉。
3.衣腰:明代汉服衣腰宽松,中间还有腰带来加固。
腰带可以是皮革、绸缎、银饰等材质制作而成。
4.衣裳下摆:男女衣裳下摆的长度不同,女子的裙摆一般比男子长,可达到地面。
总的来说,明代汉服形制有许多特点,如红、黄、紫、青、翠等颜色的运用、龙、凤、梅、兰等花纹的图案设计、襟口、袖口、衣腰的细节处理等。
这些特点都表现明代汉服的文化特色和服饰风格。
07明代服饰PPT课件
![07明代服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e5e3940c22590103029d39.png)
用通天冠,绛纱袍。 官员: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黑色缘。赤罗裳用皂缘,
蔽膝,方心曲领。冠带、佩绶同朝服。
明代岐阳王李文忠冕服像
明
神
宗
十
二
章
团
龙
富
寿
如
意
衮
服
鲁王九旒冕
(二)、朝服 戴梁冠,穿赤罗衣裳,着云头履。 以冠、革带、配绶、笏板来区别官 品高下。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朱即赤色,自 认为以火德王天下,即以赤色为国 家政权的标志,色仿周汉而尚赤, 是以有赤袍为朝服之制。
3.罩甲
形似现在的坎肩。下摆长至膝下,臀下开衩。衣襟有两 式,一种对襟,一种不对襟。
4.曳撒
源自蒙古人的质孙服,明初作为内廷侍卫服饰,永乐后 窄袖也逐渐变为汉服琵琶袖。
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前身分裁,打马 面褶子,后身通裁,无褶,身侧有摆。
• 程子衣
SUCCESS
THANK YOU
无花
腰带
玉带 履带 金荔枝 金荔枝 乌角 乌角 乌角
(四)、常服 初时与公服相同,乌纱帽、团领衫、 束带,洪武二十六年后,在袍服上增 加区别品级的补子。
(五)、补子
职官常服用补子,即将不同的图案纹样绣于袍上.以别 官级品位。公、侯、驸马、伯用麒麟、白泽,其余文 官绣禽,武官绣兽。
体现了中华民族象征文化的丰富内涵。希望文臣品行、文采俱佳, 并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主人)治理国家尽力。希望武官勇 猛,能令敌人胆寒。这是明时官服的一大特点。
2019/8/8
(三)、足服 明时男子足上所穿形制仍以履、靴、鞋为主。 官员一律穿皂靴,儒生也允许穿靴。 普通百姓可穿履或鞋,南方庶民穿蒲鞋。岭南庶民,不
明代服饰的风格特点
![明代服饰的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9cdc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a.png)
明代服饰的风格特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服饰风格,而明代(1368-1644年)的服饰特征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综合体,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里,当代社会中完美诠释的权力地位和文化身份在服装中应存在着明显的象征性。
与此同时,服装也说明了明代女性社会自主性的增长,男女双方的品味升级以及人们在颜色和图案上的探索能力。
由于政治机构和政治观点的不断变化,明代服饰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例如,贵族的服饰以“色让”为特点,主要使用孔雀蓝,绿色和宝石紫色的颜色,并绣有花纹,珍珠和细节;然而,贵妇的服饰中使用的颜色更加大胆,例如,红色、金色、黄色、青色和棕色的搭配,多以珠宝和羽毛装饰。
而农民的服饰则更为简单朴素,大多以灰色为主。
另外,明代的服饰在结构和样式上也表现出许多变化。
由于汉族服饰以礼服为主,其服装结构无外乎“衣裾褙”。
男性穿着披肩,裤子绑着带子,头戴小帽子;而女性则穿着夹袄,带有朗垂的衣裾,头上戴着羽翼帽,足下穿着绣花鞋。
此外,明代人也开始采用衣衫和披肩的组合式服饰,以及把“衣裾褙”的设计改为“衣裾冠,醑褙”。
至于服饰的图案和细节,明代将传统汉族文化特色与来自西方的影响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颖而可贵的服饰观念。
明朝文人画中常可见到服装上绣有花花绿绿的格子、卷草、梅花、蝴蝶、字母、鸟、虎、熊等图案。
此外,也有一些独特的图案,如“芍药纹”和“玉磬纹”,说明明朝人民在图案上的精神和才能。
总而言之,明朝男女服饰的风格特点体现了时代特色,极大的多样性博取了海内外的目光,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贵族和平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品味的进步,是当代服饰研究的重要内容。
明代服装特点简要概括
![明代服装特点简要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71ad5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5.png)
明代服装特点简要概括
明代的服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领右衽:明代的服装常采用交领右衽的款式,即衣襟在右胸部位交叉。
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成为中式服装的基本样式之一。
2. 宽袍大袖:明代的服装袍服宽大,袖口也相当肥硕。
这种设计不仅彰显了士大夫的优雅气质,也体现了明代追求自由奔放的时代精神。
3. 等级标识:在明代,服装成为社会地位和官阶的象征。
不同品级的官员穿着的袍服颜色、图案和材质都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皇帝穿着龙袍,而官员则根据等级穿着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蟒袍。
4. 色彩丰富:明代的服装在色彩上非常丰富,尤其以红色为主要色调。
同时,黄色、蓝色、绿色等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种多样化的色彩搭配,使得明代服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5. 工艺精湛:明代的服装制作工艺精湛,注重细节处理。
刺绣、织锦、提花等工艺都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作中。
其中,云锦、蜀锦等
地方特色织锦技艺更是为明代服装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明代服装以其独特的款式、丰富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和严格的等级标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明代服装的发展,也对后世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https://img.taocdn.com/s3/m/5852563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6.png)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中国传统服饰明代服饰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千年来的带结。
但是纽扣并⾮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
纽扣的使⽤也是⼀种变⾰,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另外理学盛⾏也在⼀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风格。
明装与唐装相⽐,在于⾐裙⽐例的明显倒置,由上⾐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
⾐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中国传统服饰——明代戎服 朝服⽤于⼤把、庆成、正旦、颁沼等国家⼤典。
戴梁冠,穿⾚罗⾐、裳,佩⾚、⽩⼆⾊绢⼤带,⾰带,佩绶。
明延宋制,也以冠上梁数划分等级。
公冠为⼋梁,加笼⼱貂蝉,⽴笔五折,四柱,⾹草五段,前后⽟蝉。
侯七梁,笼⼱貂蝉,前后⾦蝉,其余皆少于公冠⼀等。
伯为玳瑁蝉,其余较侯再减⼀等。
都插雉尾。
驸马与侯相同,但不插雉尾。
梁数之外,官员所佩的带、绶也是区分品级的标志。
官⼀品,冠七梁,不⽤笼⼱貂蝉,⾰带⽤⽟,绶⽤云凤四⾊(黄、绿、⾚、紫)花锦。
⼆品,冠六梁,犀⾰带,绶同⼀品。
三品,冠五梁,⾦⾰带,绶⽤云鹤花锦。
四品,冠四梁,余同三品。
五品,冠三梁,银⾰带,绶⽤盘雕花锦。
六品、七品冠⼆梁,银⾰带,绶⽤练鹊三⾊(黄、绿、⾚)花锦。
⼋、九品冠⼀梁,⾰带⽤乌⾓,绶⽤鸂鶒,⼀种⽔鸟,⾊多紫〕⼆⾊(黄、绿)花锦。
御史冠⽤獬⾘。
所拿的笏板,⼀⾄五品⽤象⽛,六⾄九品⽤槐⽊。
中国传统服饰——明代男服 同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样,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后,早已忘却⾃⼰也曾是贫苦百姓中的⼀分⼦,在强化统治者特权地位的同时,视百姓为贱⼈,认为庶民不过是“趋事执役以奉上者”。
洪武⼗五年(公元1382年)出榜晓谕两浙、江西⼈民:“为吾民者当知其分(职分,应尽的义务),⽥赋⼒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
能安其分,则保⽗母妻⼦,家昌⾝裕,为忠孝仁义之民。
”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矣”(《明太祖实录》卷⼀五○)。
基于这种观点,反映在百姓的服饰上是多有限制。
明代女子汉服形制研究与创新设计
![明代女子汉服形制研究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0c912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2.png)
明代女子汉服形制研究与创新设计明代女子汉服形制研究与创新设计引言: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明代作为汉服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女子汉服形制独具特色,不仅在服饰样式上有所创新,还融入了许多时代特征。
本文将对明代女子汉服形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创新设计的想法。
一、明代女子汉服的形制特点明代女子汉服在形制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曲线流畅的剪裁明代女子汉服在剪裁上更加注重轻盈、灵动的效果。
衣袖延长至地,流线感觉强烈,更能展现女性柔美的身姿。
同时,裙摆也常采用较为宽松的设计,使整体感觉更为舒适。
2. 典雅的颜色搭配明代女子汉服在颜色上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红色和绿色,还出现了更多鲜艳多彩的颜色,如黄、紫、蓝等。
同时,不同颜色的组合也呈现出更丰富的搭配方式,更好地展现女性婉约、典雅的气质。
3. 精美细致的刺绣和配饰明代女子汉服在刺绣和配饰上更加注重细节,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经过精心设计的刺绣图案能够在服饰上展现出高雅的艺术美感,而精美的配饰如发饰、耳环等也为整体造型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亮点。
二、明代女子汉服形制的创新设计基于对明代女子汉服形制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创新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使得明代女子汉服更加符合当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1. 剪裁与材质的创新在剪裁上,可以进行些许调整,使得整体更贴近现代女性的身材曲线。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新型的材料,如丝绸与现代面料的结合,以提高舒适度和穿着感。
2. 颜色组合的新尝试传统的明代女子汉服颜色搭配虽然经典,但注重于多色彩组合,可以进行一些新尝试。
例如,以单一色系为主调,搭配与之相近的浅色或深色作为点缀,使服饰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
3. 刺绣与配饰的现代化处理在刺绣和配饰上,可以尝试运用现代工艺和设计元素来进行处理,如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精美纹样的打印,或结合新型材质进行创新的发饰和耳环设计,以增添时代感和新颖感。
结语:明代女子汉服形制的研究与创新设计,旨在将传统的服饰元素与现代时尚相融合,以满足当代女性对于服饰的多样化需求。
明朝的服饰艺术与文化传承
![明朝的服饰艺术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e64f2c3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5.png)
明朝的服饰艺术与文化传承明朝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服饰史上的一座丰碑。
明代皇室衣冠礼仪和士人儒雅风度,影响并赋予了民间服饰许多鲜明特色。
明代服饰创新、美观、独特,呈现出明显的文化传承。
一、明代服饰创新明代服饰既继承了前朝的传统风格,又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1. 女装——金翠华美、庄重典雅明代女服有如下特点:首饰多样,华美丽贵;服色正如其时代,以明黄、素白为主色;衣裙服饰的细节处多是绣花点缀,如水波、云彩等。
这些都使得明代女性的着装变得特别高贵、华彩。
同时,紫底花纹后金大袖的出现,开创了明代女装的又一新局。
2. 男装——细节严谨、尚雅大方明代男装严格区分不同级别的身份,衣裙、靴子、帽子、银饰等都有严格规定。
凤冠、带折花,以及士人的功名带和花环等,均是明代士人穿衣显贵的象征。
装饰的雕琢和与应季搭配同样重要,还经常以诗歌来形容和评价明代男装。
二、美观独特的服饰风格明代服饰在整体造型上哲学性重,追求奇特、新颖、独特的外貌效果,衣褶流畅,线条流畅优美。
1. 象形化特性明代服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可移动的花园”,因为无论是花鸟、虫鱼类别的服装,还是工字、水波、火云纹样的道袍、布掌等,都带着浓厚的自然风情。
2. 线条美学明代服饰的线条多半是粗细相间,其魅力正在于糙中带细,浑中见秀。
因此,明朝服饰流畅性极强,强调的不光是服饰本身的美学,也是其摆弄和穿着的姿态美。
三、文化传承明代服饰深受文化的影响,大量记载在历史文献中,被后人所传承。
1. 文化艺术的传承更加丰富明代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凝聚了形态和精神两方面的文化信息。
所以,在服装上的每一个工艺技术、图案、线条、色彩都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艺术传承的元素对于今天的人们充满了启迪和启示,可以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有所运用。
2. 传承技艺明代的服装工匠为世人所称道。
他们以细节见长,对制作技艺要求严格,管理严密。
这使得他们的技艺为后来服饰制作技术产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理念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0de47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7.png)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理念明朝元素服装设计理念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其服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理念以传承明朝文化为基础,以现代审美为导向,融合传统与时尚,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追求简约而精致的美感。
在材质选择上,注重选用高质量的天然面料,如细腻的丝绸、柔软的棉麻等,以保持服装的舒适性和气质。
同时,更为关注细节处理,加入丝绣、金银丝、满绣等传统手工技艺,使服装更具质感和细腻度。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明朝服装注重人的身形比例的展现,以H型为基本版型,强调腰部线条的修饰和身材的纵向延伸。
错落有致的纽扣和细腻的腰带设计,使身体更加匀称和优雅。
此外,服装设计还注重服饰的整体配合和协调,考虑到颜色的互补和对比,使服装更加和谐统一。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注重对色彩的运用。
在色彩选择上,以明亮的红、亮黄、深蓝等为主,展现出浓重的东方风情。
同时,根据不同的款式和场合,灵活运用颜色的深浅和对比,以展现出不同的气质和个性。
在花纹和图案设计上,以花鸟、山水、妆饰为主题,采用线条清晰、造型优美的图案,突显出服装的独特韵味。
明朝元素服装设计追求实用的风格。
明朝服装注重实用性,注重将华美和便利融为一体。
同时,也注重人体工学和功能性的考虑,使穿着者在服装中能够自由行动和展示个性。
在款式设计上,以简化为主,遵循着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习惯,使服装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明朝元素服装设计理念以传承明朝文化为基础,将传统与时尚融为一体,追求简约而精致的美感,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灵活运用色彩和图案,追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
这一理念的呈现将会给人带来一种独特而舒适的穿着体验,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审美的独特视角。
明代男子服饰的结构形制研究与设计
![明代男子服饰的结构形制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deaa4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e.png)
明代男子服饰的结构形制研究与设计明代男子的服饰,说实话,一开始看起来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明朝的衣服,啊,说出来你肯定不信,那个时候的男士们穿的衣服可以说是独具特色,又有点儿“狠”——不仅注重款式,连颜色、面料、配饰都讲究得很!你可能会想,这么复杂的衣服,男的穿得了不?其实你别看它花里胡哨,背后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思维。
讲真,要是在那时候,你走在大街上,真是衣服就能把你分成三六九等,什么有钱没钱,啥地位身份,全都能从你身上的服装看出来。
别小看了这些衣服,它们可不是随便穿的。
我们先说说最基础的——衣服的款式。
那时候男士穿的,跟今天我们穿的差别还挺大的。
咱们现在的裤子、上衣基本就是一件套嘛,简单易穿。
可明朝的男子,哎,那可真是层层叠叠的,既有长袍,也有短衫,还有各种披风外套,层次感十足。
这些衣服看着很“繁琐”,其实每一件都有它的讲究。
长袍,嗯,大家都知道吧,最常见的就是“直裾”。
它的特点是衣服下摆宽大,设计时尚有个性,穿上后挺气派。
至于那种披风,又叫做“披肩”,那是风度与温暖兼具的代表。
那时候可不是随便一件披上就完事儿,它得根据你具体的身份地位来决定,层次感十足。
特别是那些文官的衣服上,总能看到那种精致的绣花和繁复的装饰,整个人走起来就有种说不出的威风。
颜色方面,不得不说,明代男子的服饰真是色彩斑斓。
你以为男的就只穿黑白灰?哈哈,你错了!明代的男子可是喜欢穿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比如朱红、宝蓝、鹅黄这些亮眼的色调。
尤其是官员的衣服,哎呦,那可真是“眼花缭乱”啊!红得发紫的“朱袍”一穿上,不光显得气派,还特别能体现出个人的身份。
再看那些民间百姓,他们的衣服虽然没那么华丽,但也有些小心思。
比如常见的“青布衣”就是其中之一,穿着舒服又朴素,但依然能体现出那种清新自然的美感。
你看那些色彩鲜艳的衣服,是不是很能引起注意啊?我们来说说明代男子服饰的材质。
天啊,那个时候的布料种类也是让人眼花缭乱。
你要知道,明代人对衣服的质地要求可比我们今天挑衣服要严格多了。
明代水田衣的设计
![明代水田衣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0e440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6a.png)
明代水田衣的设计一、引言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成果,服饰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从先秦到汉唐,从明清到民国,中国的服饰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华夏服饰文化特色。
其中,有气势恢宏的冠服制度、五彩斑斓的民间服饰体系,绚丽多彩的服饰图案以及兼具功能美观的服装配饰。
每个朝代的服饰都各具特色,如唐代的半臂、帔帛,宋代的褙子,明代的比甲、水田衣等都是当时风靡一时的服装。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水田衣的起源、妹服饰、式美的原则、计特点以及现代意义做出了概括。
二、水田衣的起源唐代是水田衣的萌芽期,唐代诗人王维有“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的诗句,唐代政治家唐彦谦在《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中有诗句:“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
”,以及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百衲(图1),都证明我国早在唐代就出现了水田衣的拼布制作工艺。
图1 唐代百衲图2《王蜀宫伎图》水田衣发展的巅峰是从明代开始,图2是明代唐寅的《王蜀宫伎图》,俗称《四美图》。
画面中可见四位歌舞伎正在整理妆发,以待君王召唤侍奉,虽然描绘的是五代期间的后宫故事,人物形象中也存在着些许对唐代仕女形象的模仿与臆想,而更多的是站在明代妇女服饰审美的角度进行创作。
明代妇女服饰趋于拘谨,因此她们皆身着“褙子”,面施胭脂,情态端庄而又娇媚。
“褙子”为 H 廓形,它的款式特点能充分体现穿着者清痩、柔弱、娟秀的形象,这一款式受到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宋代女性普遍喜爱,而明代妇女服饰审美大多承袭前代。
但发展到明朝末期,则出现了另一番光景。
典型的例子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李渔在所撰写的戏曲论著《闲情偶寄》中发表的观点是:“则零拼碎补之服,俗名呼为水田衣者是已……不料人情厌常喜怪,不惟不攻其弊,且群然则而效之。
……此制不昉与今,而昉与崇祯末年。
”李渔认为衣服无缝最好,因为“天衣无缝”是完美的象征。
而水田衣恰有悖于这一观念并且此等“奇装异服”不但没受到人们的排斥,反倒受到喜爱,纷纷仿之。
明制汉服的介绍和特点
![明制汉服的介绍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8d4e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9.png)
明制汉服的介绍和特点
明制汉服是明朝时期的一种传统服饰。
它的特点是风格古朴简约,色彩明快,用料考究,注重细节设计。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明制汉服
的特点。
一、设计风格古朴简约
明制汉服的设计风格以古朴简约为主。
衣袖、袍身、衫襟的版型
比较规整,基本没有过多的裥边和褶皱设计。
整个服装的线条简洁流畅,体现出古代中国服饰的风采。
同时明制汉服的用料也非常考究,
采用的丝绸、棉麻等面料都是上乘的。
二、色彩明快
明制汉服的色彩非常明快,反映出明代时期的时尚主流。
在明代
的时候,服装颜色的选择非常重要。
男子和女子的服饰颜色都有着明
确的规定。
男子的服装以淡雅的颜色为主,女子的服装则以鲜艳的颜
色为主。
此外,明制汉服还注重采用各种有意义的图案和图像来增加
服装的视觉美感。
三、注重细节设计
明制汉服的细节设计非常注重。
例如袍子的袖口、礼服的大襟、
女子的裙摆等,都有各自的细节设计,用料上也有对应的要求。
此外,腰带、领带、鞋子等配件也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
这些设计都是为了
使服装更加完美,更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明制汉服具有设计风格古朴简约、色彩明快、注重细节设
计等特点。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服装文化中不可缺
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汉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更
是一种时尚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男子的服装
朝服 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 头履。皇帝常用服为乌纱折上巾、 圆领龙袍。明代官服胸前和背后缝 缀的补子为当时服饰的一大特色, 它以动物为标志,区分等级,文官 绣禽,武官绣兽。盘领右衽、袖宽 三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 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明朝官员 服式。
常服 明代男子常服主要为袍、 裙、短衣、罩甲等。大凡举 人等士者都穿着斜领大襟宽 袖衫,宽边直身;富民则衣 着绫罗绸缎,而不敢着官服 色,但在领上用白绫布绢衬 底,以别于仆隶。
中国历代服饰的演变
明代(1368~1644)
明代四大名著
明代人曾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诞生于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 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 《水浒传》创作于明初,作者施耐庵。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 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 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它 的成书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比甲 本为元朝服制,后传至中 原,汉族女子也多穿用。 明朝中叶着比甲成风,样 式似背子,无袖,亦为对襟, 衣长一般齐裙。
裙子 明代女子下裳主要为裙,裙内加着膝裤。 裙子式样讲求八至十幅料,腰间细缀数十 条褶,行动起来犹如水纹。后又时兴凤尾裙, 以大小规矩条子
水田衣 明代妇女的一种 典型服式,即用各色碎 布拼接成衣。
穿水田衣的明代女子
这种出自民间妇女的艺术佳作,至今 仍随处可见,被称为“百家衣”。
首服 “四方平定巾”为职官 儒士便帽;网巾,用以束 发,表示男子成年;“六合 一统帽”,俗称瓜皮帽,为 市民的日常所戴。
四பைடு நூலகம்平定巾
2.女子的服装
冠服 当时的皇后、皇妃、命妇皆有官服,一般 为真红色大袖衫、深青色背子,加彩绣帔子、 珠玉金凤冠和金锈花纹履。
背子 其形式与宋代大致 相同。一般分为两式: 一是合领、对襟、大袖, 为贵族妇女礼服;二是 直领、对襟、小袖,为 普通妇女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