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合集下载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 7 分)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3 分)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答案: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10.D(缘故A他的/恐怕,表推测;B参与/暗中;C虚报夸大/施加)1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分)⑴小惠未?,民弗从也?: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⑷既克,公问其故故:.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1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分)答:1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分)答:1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分)答:【答案】10.(2分)⑴?:通“遍”,普及,普遍。

⑵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祭品。

再:第二次。

⑷故:原因,缘故。

11.(4分)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⑵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2.(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3.(2分)取信于民。

(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曹刿论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曹刿论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考点集锦《左传》全国视野课内外对比:2019黑龙江龙东考内容相关的《后汉书》之鲁恭知识梳理1. 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空隙;隔开;不连接(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粗俗;低下(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弗敢加.也古义:今义:增加(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官司;罪案1(6)必以情.古义:今义:感情;情形(7)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同意(8)再.而衰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2.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神弗福.也原意为:福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将鼓.之原意为:打击乐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动词忠.之属也原意为:忠诚,忠实,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衣食所安. ____________________2(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属.引凄异(《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弗敢专.也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必.以分人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曰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惠未遍.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信未孚.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虽不能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战则请.【F】从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齐师败绩..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公将驰.之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登轼.而望之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既克..,公问其故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鼓作.气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而竭.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彼竭我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难测.也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惧有伏.焉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望其旗靡.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其.乡人曰(1)其下视其.辙4公问其.故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2)之公与之乘公将鼓之.登轼而望之.又何间焉.(3)焉惧有伏焉.(4)乃.入见何以.战(5)以必以.分人可以.一战(6)战则.请从(7)战于.长勺6. 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专题32:曹刿论战(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专题32:曹刿论战(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专题32:曹刿论战一、(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

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掎(jǐ):牵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2)小信未孚.()(3)乃敕.各持一把茅()(4)以火攻,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二、(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五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选择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称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体历史著作。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鄙视(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隔开,不连接(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肯定判断(4)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5)再.而衰古义:今义:又一次(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2.其他重点实词(1)曹刿请见.见:(2)肉食者鄙.鄙:(3)肉食者谋.之谋:(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专:(5)小惠未遍.遍:(6)小信未孚.孚:(7)虽不能察.察:(8)忠之属.也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下视其辙.辙:(13)登轼.而望之轼:(14)遂逐.齐师逐:(15)既克..既:克:(16)一鼓作.气作:(17)彼竭.我盈.竭:盈:(18)难测.也测:(19)惧有伏.焉伏:(20)望其旗靡.靡:3一词多义(1)师①齐师.伐我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安①衣食所安.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文言虚词1.乃.入见2. 虽.不能察3.战于.长勺4.焉①又何间焉.②惧有伏焉.5.其①其.乡人日②公问其.故6.何①又何.间焉②何.以战7.之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公与之.乘④公将鼓之.8.以①何以.战②必以.分人③必以.情④可以.一战四、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阅读选择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B.又何间.焉夹杂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可以.一战必以.情C.三而.竭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下视其.辙欲穷其.林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

B.曹刿入见与鲁庄公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B.忠.之属也忠:忠诚C.小大之狱.狱:诉讼事件 D.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必以.信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与之.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肉食者.谋之行者.休于树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说明鲁庄公的“鄙”,与曹刿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C. 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D.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战斗说的话,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但是却有力地反映出他的智谋。

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多个字,但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军事论文,是一篇简言意明的作品。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二、阅读题●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专题36《曹刿论战》(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6《曹刿论战》(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6:《曹刿论战》(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江苏淮安·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开府仪同三司①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虽有镇守,终是空虚,恐有玄感之变②。

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

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自可应时摧灭。

”太宗虽不从其谏,而识者是之。

礼部尚书江夏③王道宗从太宗征高丽,诏道宗与李勣④为前锋,及济辽水克.盖牟城⑤,逢贼兵大至,军中佥⑥欲深沟保险,待太宗至,徐进。

道宗议曰:“不可,兵实疲顿,恃众轻我⑦不以贼遗君父;我既职在前军,当须清道以待舆驾。

”李勣大然.其议。

乃率骁勇数百骑,直冲贼阵,左右出入,大破之。

太宗至,深加赏劳。

道宗在阵损足,赐以御膳。

(节选白《贞观政要•论征伐》)【注释】①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时期文散官的最高官阶。

②玄感之变:大业九年,隋炀帝亲征高丽,杨玄感见隋炀帝后方空虚,在今武汉江夏。

李道宗被封为江夏王。

④李勣(jì):唐初名将,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⑤盖牟城:古地名,故址在今辽宁抚顺。

⑥佥:官名(yǎn):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画一处)太宗将亲征高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不足.亲劳万乘②及济辽水克.盖牟城③李勣大然.其议④望其旗靡.(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既职在前军,当须清道以待舆驾。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结合【甲】文具体内容,分析太宗的形象。

(5)小金同学认为,李道宗、曹刿二人在战略上看似不同,实际有相通之处。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总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总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总(一)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急切取胜的心理D.卓越的指挥才能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二)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题目]阅读文段,完成1~6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① 例句:战于长勺。

( )A.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苛政猛于虎也。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 肉食者谋之。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 登轼而望之。

D. 公与之乘。

3. 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①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

B. 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

C. 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

D. 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②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 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

C. 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

D. 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

③ 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A. 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

B. 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

C.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D. 辅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

5. 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doc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

doc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中考题集1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0—14,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③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①答:②答:③答:(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①政治方面:答:②军事方面:答:【答案】⑴①间:参与。

②狱:案件。

③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④徧:通“遍”,遍及,普遍。

(2). D(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汇总-共12页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汇总-共12页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答: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其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6.义乌市09浙江省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五.简要回答:1分×17格=17分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等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 ;文中相关的句子是: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4.本文说明了怎样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本文“论战”的中心是“”;本文以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 ..6.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8.“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五、1、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2、是否取信于民/民心向背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彼竭我盈 / 齐人三鼓”之时辙乱旗靡之时4、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 5、远谋长勺之战的经过为远见卓识杰出才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承上启下、一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2、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20、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1.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3、10.答案:1讨伐;进攻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3案件11.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12.答案: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4、5. 1问:参与2福:赐福、保佑3故:缘故、原因6.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解释出“鄙”“谋”的意思各得1分;整体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7.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分;每个分句1分..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8.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5、 15分16、1同“遍”;遍及;普遍..2参与 17、C 18、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19、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0、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庄公亦列阵相持。

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

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

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

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鲍叔牙曰:“鲁怯战耳。

再鼓之,必走。

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

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

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3)再鼓之,必走 (4)势如疾雷不及掩耳18.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2分)20.【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3分三、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

吴将皆欲迎击之。

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

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

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

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

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

”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攻一营,不利。

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

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

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 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⑩敕:命令。

7.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⑴公将鼓之。

()⑵彼竭我盈()⑶犹难尽克()⑷诸将并曰()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⑵夫战,勇气也。

⑶其诸要害已固守。

10.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4分)11.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四、9.(12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庄公亦列阵相持。

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

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

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

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鲍叔牙曰:“鲁怯战耳。

再鼓之,必走。

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

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

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肉食者鄙②小惠未徧③再鼓之,必走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五、(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注】①季世:末代。

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牺牲玉帛:(2)齐师败绩:(3)夙夜筹谋:(4)楚使请城:(5)乃自刎以死国: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l(1)彼竭我盈,故克之(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分)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六、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 7 分)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