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44a4e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0.png)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环境工程固废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境工程固废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52612122915f804d2b16c1ab.png)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二、设计任务某市城市垃圾采用卫生填埋进行处置。
本次设计任务主要是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中的方案确定及初步设计阶段,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主要为填埋场工艺的选择、库容的计算、结构的初步设计。
三、设计资料1.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某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地处长白山腹地中心。
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占延边州总面积的25%,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某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开发圈和图们济开发圈辐射半径内。
长图铁路、图乌公路和鹤大公路交会于市区,公路总里程258公里,距延吉机场150公里。
某市幅接吉黑两省四区九县市,毗邻珲春、图们、和龙、龙井以及绥芬河等口岸城市,有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培育客货集散地、加速经济开发的先天条件。
(2)地形地貌市区大部分为松花江冲击河谷平原,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周围山地丘陵由海西期花岗岩和第三系高位玄武岩组成。
河谷平原普遍发育着第四纪松散沉积岩层。
主要由粘土、亚粘土、砾石、细卵石组成,平均地耐力在35T/m2。
无明显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市区内地下水由深浅两层水构成。
有大气补给和地表水补给两种补给形式。
以大气降水为主。
地下水流自西南向东北。
深层水埋藏在玄武岩之下,距地表面60~70米;具有承压性;浅层水埋藏在亚粘土下的沙粒层中,距地表3.4~4.5米。
(3)地质构造与地震烈度A-辉发河-海龙大断裂通过市区东北方的官地乡。
对市区一定影响。
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地震。
最大震级3.4级,国家地震防护区划规定该地区以6度设防。
(4)气象水文牡丹江发源于市区西南马号乡牡丹岭东麓,经市区流经大山、小山等地流入镜泊湖。
市区河段、牡丹江上游,平均坡度在0.32%左右。
最大流量1420 m3/s(1960年),最小流量为0.0074 m3/s(1975年)。
最高水位499.907米(1960年),最低水位486.75米,平均江地区经济开发圈两个经水位486.95米。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dd4c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6.png)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城市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城市固体废物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898b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3.png)
城市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减量,养成绿色生活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2.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填埋、焚烧、堆肥等传统处理技术- 资源化利用技术: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回收利用- 废物处理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3.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 城市固体废物分类与减量措施- 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经验与启示4. 实践活动- 城市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设计简单固体废物处理方案- 参观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城市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第三课时: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课堂讨论与设计)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实地参观与调研)教材章节关联:《环境科学》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科学》第五章: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a8bba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4.png)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7282cf3186bceb19e8bbd5.png)
沈阳化工大学《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城市垃圾焚烧炉的设计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0801班学生姓名:钱俊旺指导教师:冯婧薇2011年9月4日目录一.综述 (1)1.1前言 (1)二.处理方法介绍 (2)2.2城市垃圾处理的三种基本方法 (2)2.3城市垃圾焚烧技术 (2)2.3.1垃圾焚烧处理指标 (2)2.3.2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 (3)2.3.3焚烧处理标准及限值 (3)2.3.4焚烧原理和特性 (4)三.设计依据和原则 (4)3.1设计依据 (4)3.2设计原则 (4)四.焚烧炉 (5)4.1焚烧炉的类型概述 (5)4.2常用焚烧炉特点及运行情况对比 (5)4.2.1多级阶梯炉排炉 (5)4.2.2回转炉 (6)4.2.3流化床炉 (7)五.焚烧炉的确定 (8)六.焚烧炉的设计计算 (8)6.1设计参数 (8)6.2设计说明 (8)6.3设计计算 (8)6.3.1一次风布风装置 (9)6.3.2二次风段及风嘴设计 (10)6.3.3沸腾段浓相区 (10)6.3.4过渡段 (11)6.3.5排渣段 (11)6.3.6烟气出口段 (11)6.3.7浓相床区段 (11)6.4本设计的特点 (12)6.5热力计算概述 (12)八.参考文献 (13)一.综述1.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有机物含量以及热值也日益增加。
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对人们生活环境和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危害,如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处理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等。
实践证明,填埋和堆肥两种方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用时间长,而且垃圾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及堆肥场附近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国内外一种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他能使垃圾处理有效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并可将其产生的能量用于发电,因而成为当今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5ed5be960590c69ec37673.png)
《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控制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填埋气体的控制工程二.设计参数1.垃圾以400t/d(380t/d、360t/d、340t/d、320t/d)进行填埋;考虑垃圾填埋压实后的密度为650kg/m3,垃圾资源化和填埋期间的自然降解对垃圾的减容率为15%,覆盖土容积按填埋垃圾量的10%计,2.填埋气体产气量计算任选择一种模型进行计算。
三.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确定填埋场的结构;计算服务年限为15年(2011年-2025年)的填埋场库容及覆土量;对填埋气体的产气量进行估算并确定收集系统;若气体需要收集,进行抽气井布点(回收气体占总产气量的60%),并画出填埋场的工艺流程图、抽气井及井口装置图、竖直抽气井的布置图;绘制设计任务书中的图纸;写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说明书。
四.格式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文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A4打印;图表要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并与说明书内容一致,最后成果及图表要字体工整。
(正文:宋体,5号字;1号标题小4号字;行间距:20磅;页眉(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控制课程设计)、页码:如-1-;所有公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
表格必须三线表。
)五.设计时间2011年7月15日~2011年7月21日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2011-7-12目录1.绪论 (1)2.概论 (1)2.1 设计依据 (1)2.2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2.1 焚烧 (2)2.2.2 堆肥 (2)2.2.3 卫生填埋 (2)2.3 垃圾填埋场的基本结构 (2)2.3.1 衬垫系统 (2)2.3.2 封盖系统 (4)2.3.3 排液和排气设施 (4)3.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5)3.1 填埋气体的产生 (6)3.2 影响填埋气体生成的因素 (7)3.3 填埋气体的特性 (8)3.4 填埋气体生成的流动 (9)3.5 填埋气体的控制 (10)3.6 填埋气体收集系统 (10)3.6.1 收集系统概述 (10)3.6.2 气体收集系统的类型和构造 (13)3.7 填埋场废气的处理 (16)3.7.1 废气燃烧 (16)3.7.2 气体清理和能量回收 (16)3.8 填埋气的利用 (17)4.主要计算 (18)4.1填埋场库容及覆土量 (18)4.2填埋气体的产气量 (19)5.填埋气体的收集方式 (22)5.1 导气系统 (22)5.2 排气系统 (23)5.3 填埋气体导埋系统 (23)6.抽气井布置 (23)6.1 抽气井布点 (23)6.2 抽气井及井口装置 (24)7.填埋场的工艺流程 (24)7.1 填埋区划分 (24)7.2 垃圾填埋工序 (25)7.2 垃圾填埋工艺图 (25)8.总结 (25)参考文献 (26)1.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使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6a13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5.png)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的现状及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宣传资料,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通化市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建设美丽通化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结合通化市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改善通化市的固体废物问题作出贡献。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具体分类及特点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化市固体废物危害的案例分析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常见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4. 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处理措施-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及利用现状- 通化市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分析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 数据分析,提出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策略6. 环保教育与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提高学生及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d847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5.png)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本项目为《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管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学习,希望学生能够:
1.了解固体废物的类型、成分、产生量及处理方法;
2.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和设备;
3.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应对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设计一套固体废物处理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固体废物处理对象和污染物种类及产生量;
2.设计固体废物的收集、转运、存储和处置方案;
3.选择符合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4.制定应急预案,考虑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方案。
四、课程实施
1.组成3-4人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方案设计;
2.每个小组需要进行方案讨论,确定方案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3.小组会议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报告格式为Markdown文本格式;
4.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每个阶段的报告。
五、课程评估
本项目的评估方式主要为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评估要点为:
1.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4.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完整性。
六、课程总结
本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通过实践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样本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fc82f8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7.png)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系别: 环境工程班号: 01010101XX姓名:XXX1.序论1.1 设计目和意义(1)通过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 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都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解决系统设计初步能力;(2)理解工程设计内容、办法及环节, 培养学生拟定固体废物解决与处置系统设计方案, 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 应用技术资料, 编写设计阐明书能力。
1.2 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及发呈现状生活垃圾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垃圾解决发展方向。
对垃圾进行分选是垃圾综合运用前提。
垃圾分选设备研究已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当前, 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解决越来越困难。
垃圾解决方式中, 老式直接填埋方式对土地占用大, 垃圾填埋场普通设立在农村, 占用大量农田。
采用老式直接填埋方式, 不但挥霍了垃圾中具有大量可回收物质, 并且容易对环境导致影响。
当前推广实行卫生填埋由于环境影响控制需要, 其投资成本为老式堆埋5 倍, 运营成本则为3 倍。
随着社会发展, 生活垃圾综合解决就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生活垃圾中具有各种成分, 很大一某些可以回收再运用。
由于解决困难, 这某些有用物质普通都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进一步,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产生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20余年, 国内都市垃圾产生量年增长始终在10%左右。
垃圾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也越来越难解决。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就有人提出垃圾进行综合运用,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太成熟, 并且没有得到足够注重, 资金严重局限性, 因而直到当前, 生活垃圾解决也是在焚烧和填埋上设备研究比较多, 对垃圾分选研设备究比较少。
垃圾分选机研究目, 就是将混合垃圾进行有效分类, 对某垃圾成分中少量杂质进行分离, 得到较为单一组分, 或是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某种少含量垃圾组分, 有助于垃圾回收再运用和后续解决。
当前国内大某些使用垃圾分选设备都是由国外进口。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62d03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0.png)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内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评估;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方案的能力;3.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环保事业的热爱,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固体废物处理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2. 实践操作:- 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如废纸、塑料瓶的回收利用;- 实地考察:参观学校附近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处理固体废物的紧迫性;- 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讲解理论知识;- 第四课时: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学生的政策意识;-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第六课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七课时: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https://img.taocdn.com/s3/m/29357c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b.png)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3课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第4课时: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第5课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92e77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e.png)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性质及危害等基础知识;2. 使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处理处置技术;3. 引导学生认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及途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关注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问题;3. 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引导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保教育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环保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基础知识: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危害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案例分析:生活中常见固体废物的种类及危害。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介绍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标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对比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规的差异。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讲解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技术,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实地参观:参观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4.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分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途径及实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5. 固体废物污染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固废课程设计(00001)
![固废课程设计(00001)](https://img.taocdn.com/s3/m/f80d6e9627284b73f342500a.png)
固废课程设计LT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为四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能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有关政策。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描述4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2.1.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
该小区人口规模为四万人(未来20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
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0kg/人·天。
该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20公里。
2.2.运转站设计要求:(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2)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运转车辆);(3)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转运站平面,布置图。
2.3.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依据(2)转运站转运规模的确定(3)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要求(4)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及主要设备(5)转运站基建、辅助工程及总平面布置(附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3.1.固体废物的定义2005年修订后的《固体法》对固体废物有了新的诠释: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由此可见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中最常见,也是产生量较大的固体废物。
3.2.垃圾的危害和影响(1)侵占土地: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大批垃圾破坏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美观,更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
(2)污染环境:固体废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固体废物课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dcfa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9.png)
固体废物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危害;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现状和政策;掌握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评价;能够运用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技术和方法,提出固体废物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实践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来源;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原则;3.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现状和政策;4.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5.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践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危害及处理原则等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和方法;3.讨论法:分组讨论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问题和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4.实验法: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相关的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5106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a.png)
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焚烧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处理固体废物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最后,介绍我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处理固体废物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环境影响。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保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和环境影响。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1-2010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1-2010](https://img.taocdn.com/s3/m/4bbfd149767f5acfa1c7cdb4.png)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1题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设计一、设计目的1熟悉固体废物填埋作业的基本程序,掌握填埋工艺设计及主要作业设备选型;2熟悉防渗技术的类型和适用条件,掌握防渗材料的性能参数、适用条件和选用,掌握防渗工程设计方法;3熟悉填埋场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收集、导排及处理系统设计;4掌握填埋场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产生量计算;5熟悉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的设计和封场后的维护。
二、设计内容1填埋工艺2填埋场库容、面积计算及主要填埋设备选型3防渗工程4渗滤液的收集、导排及处理工程5填埋气体收集及处理利用工程6 终场覆盖工程及终场后维护工程7场区道路设计8总平面布置图9 填埋场辅助工程10填埋场地的环境保护与监测三、设计资料某城市现有人口30.20万,已知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1.47%,人均垃圾排放量为1.01kg/人·天(假设在以后年份人均垃圾排放量不变),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率为80%。
垃圾卫生填埋场距城市为13km,要求服务年限为不少于14年。
气象条件:场地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冬冷夏热,年无霜期200~248天,雨水充沛,雨热同季的特征。
雨期为4月至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50%以上,日最大降水量为216.3mm,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60mm,平均气温16.1℃,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份为冬季,6、7、8月份为夏季。
冬、春、秋三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
表1多年逐月平均降雨量(mm)四、提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含:库容与填埋高度的关系图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平面图布置图(含道路、临时坝、垃圾坝、填埋分区、锚固沟、截洪沟、场底渗滤液收集盲沟、其他设置)要求:标出场底各处的坡度3封场布置图(含气体收集井平面布置)要求:标出表面各处的坡度4渗滤液收集主盲沟断面图(含防渗系统布置图、地下水收集布置)五、设计说明书内容1设计目的2设计内容和要求3设计依据(规范、标准、政府批文)4具体设计部分4.1选址4.2填埋工艺4.3填埋场库容、面积计算及主要填埋设备选型;防洪工程。
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精选文档
![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494fe6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f.png)
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精选文档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精选文档固体废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作业衡阳市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初步设计一、课程设计专题二。
课程设计的基本材料衡阳市城区目前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000吨,并且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需另外选择合适场址,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要求能容纳2021-2030年间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量。
请在internet网上收集衡阳市有关资料,完成下述课程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内容1.卫生填埋场场址及填埋方式的选择2.填埋场的设计和计算(垃圾量、填埋场、渗滤液和沼气生产)3。
垃圾填埋产生的污染防治系统设计(渗滤液和填埋气)4。
卫生填埋场填埋方式、运行方式、工艺和设备的选择5。
卫生填埋场总平面设计及封闭设计四、课程设计要求1.卫生填埋场及填埋方式的选择根据城市自然概况等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场址。
根据所选填埋场场址条件,选择合理的填埋方式。
2.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填埋场的建设项目可分为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装备、配套设施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三大类。
3.卫生填埋场设计计算1)填埋场面积计算2)根据卫生填埋场规模、人员和机械配备情况,计算各附属设施的面积3)场内绿化形式的选择及面积的确定4.填埋方法、操作方法的选择根据卫生填埋场的特点,结合所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填埋作业方式。
5.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根据卫生填埋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其填埋工艺流程,并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工艺,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配备情况,参考其他卫生填埋场(查资料)。
6.渗滤液控制系统根据已有参数,确定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整个填埋场),并在明确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之上,设计渗滤液控制系统,包括防渗系统、集排系统的设计和处理处置方法的选择。
7.填埋气体控制系统在明确气体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之上,设计气体控制系统。
8.场内道路的设计根据《工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和道路图纸控制标准,确定场地内道路(主、次、支)宽度、人行道和转弯半径。
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2014
![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2014](https://img.taocdn.com/s3/m/2772a90076c66137ee061995.png)
四川师范大学《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本科课程设计镇原县470t/d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学生姓名王林院系名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名称环境工程班级2012级7班学号2012080740内容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总分评分人分数目录《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本科课程设计 (1)1.项目概况 (5)1.1 项目基本概况 (5)1.1.1 项目名称 (5)1.1.2 建设场址 (5)1.1.3 建设项目及规模 (5)1.2设计依据 (5)1.3 相关标准和规范 (5)1.4设计原则 (6)1.5 设计范围 (6)2.城市概况 (7)2.1 区域位置 (7)2.2人口与经济 (7)2.3水文地质 (7)2.4气象条件 (7)3.生活垃圾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 (9)3.1 生活垃圾特性 (9)3.2 垃圾收运及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0)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4.填埋场的选址 (12)4.1 填埋场选址原则 (12)4.1.1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12)4.1.2场址选择顺序 (12)4.2 场址比选 (13)4.2.1填埋位置比选及设计库容 (13)4.2.2方案比选 (13)5.垃圾处理工艺设计 (14)5.1国内外垃圾处理工艺现状 (14)5.1.1 国外垃圾处理状况 (14)5.1.2 国内垃圾处理状况 (14)5.2 垃圾处理工艺简介 (15)5.2.1卫生填埋 (15)5.2.2垃圾焚烧 (16)5.2.3垃圾堆肥 (17)5.2.4综合处理 (18)5.3处理工艺确定 (19)6.填埋场库区工程设计 (20)6.1填埋场区总体布局 (20)6.1.1填埋场场地现状 (20)6.1.2填埋区总体布置 (20)6.2垃圾坝的设计 (21)6.2.2材料选择 (21)6.2.3坝体结构 (21)6.2.4计算 (22)6.3填埋场库容计算和服务年限确定 (22)6.3.1垃圾预产量 (22)6.3.2库容计算 (23)6.3.3填埋场面积 (24)6.4防渗系统设计 (24)6.4.1防渗工程范围 (25)6.4.2防渗工程方案 (25)6.4.3防渗工程主要工程量 (25)6.5渗滤液导排系统 (25)6.5.1渗滤液导排工艺 (25)6.5.2垃圾渗沥液处置及利用 (25)6.6地下水导排系统 (26)6.7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26)6.8截洪沟设计 (27)6.9封场系统设计 (27)6.9.1封场系统功能及设计注意事项 (27)6.9.2终场覆盖结构 (27)6.9.3封场坡度设计 (28)7.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 (29)7.1渗滤液产量的计算 (29)7.2调节池规模的计算 (31)7.3渗滤液处理方案的确定 (31)8.公用与辅助工程设计 (32)8.1建筑结构 (32)8.1.1主要构、建筑物 (32)8.1.2 主要建筑物特征及作法 (32)8.1.3主要建筑物结构选型 (33)8.1.4 水工构筑物结构选型 (33)8.2给水排水 (33)8.2.1 消防 (33)8.2.2 给水 (33)8.2.3 排水 (33)8.3采暖 (34)8.3.1 室内采暖 (34)8.3.2室外热网 (34)8.4电气 (34)8.4.1 用电负荷及等级 (34)8.4.2 变压器及低压配电 (34)8.5照明 (35)8.5.1 道路照明 (35)8.6通讯 (35)9.环境监测及监测井设置 (36)9.1 环境监测项目 (36)9.1.1地面水监测 (36)9.1.2地下水污染监测 (36)9.1.3场区大气监测 (36)9.1.4土壤监测 (37)9.2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37)9.2.1行期间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37)9.2.2封场后的环境监测 (39)9.3环境监测仪器设置 (39)10.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 (40)10.1工业卫生 (40)10.1.1大气中有害物质排放浓度 (40)10.1.2设计采取的保证劳动卫生及其它措施 (40)10.2安全生产 (40)10.2.1沼气的理化的性质 (40)10.2.2火灾危险性分类 (40)10.3甲类防火防爆生产区域 (40)10.4设计中采取的安全措施: (41)11.结论、问题和建议 (41)11.1结论 (41)11.2问题和建议 (41)附录1 垃圾产生量、垃圾填埋量的计算 (42)附录2 垃圾填埋场库容和垃圾填埋面积的计算 (42)附录3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43)附录4 渗滤液调节池尺寸的计算和渗滤液处理规模的确定 (44)附录5 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 (44)附图1 总平面布置图 (45)附图2 渗滤液导排平面布置图 (45)附图3 气体导排图 (45)附图4 终场剖面图 (45)附图5 垃圾坝横断面图 (45)镇原县470t/d填埋场工程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1.1 项目基本概况1.1.1 项目名称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1.1.2 建设场址罗河湾行政村东关砖瓦厂正南1.1.3 建设项目及规模完成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库区建设,包括填埋场底部防渗层、垃圾坝、沼气及渗沥液导出及排除系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城市垃圾:470t/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化工大学《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城市垃圾焚烧炉的设计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0801班学生姓名:钱俊旺指导教师:冯婧薇2011年9月4日目录一.综述 (1)1.1前言 (1)二.处理方法介绍 (2)2.2城市垃圾处理的三种基本方法 (2)2.3城市垃圾焚烧技术 (2)2.3.1垃圾焚烧处理指标 (2)2.3.2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 (3)2.3.3焚烧处理标准及限值 (3)2.3.4焚烧原理和特性 (4)三.设计依据和原则 (4)3.1设计依据 (4)3.2设计原则 (4)四.焚烧炉 (5)4.1焚烧炉的类型概述 (5)4.2常用焚烧炉特点及运行情况对比 (5)4.2.1多级阶梯炉排炉 (5)4.2.2回转炉 (6)4.2.3流化床炉 (7)五.焚烧炉的确定 (8)六.焚烧炉的设计计算 (8)6.1设计参数 (8)6.2设计说明 (8)6.3设计计算 (8)6.3.1一次风布风装置 (9)6.3.2二次风段及风嘴设计 (10)6.3.3沸腾段浓相区 (10)6.3.4过渡段 (11)6.3.5排渣段 (11)6.3.6烟气出口段 (11)6.3.7浓相床区段 (11)6.4本设计的特点 (12)6.5热力计算概述 (12)八.参考文献 (13)一.综述1.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有机物含量以及热值也日益增加。
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对人们生活环境和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危害,如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处理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和焚烧等。
实践证明,填埋和堆肥两种方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用时间长,而且垃圾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及堆肥场附近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国内外一种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他能使垃圾处理有效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并可将其产生的能量用于发电,因而成为当今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
目前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率已经达到90%以上;国内垃圾焚烧产业正在兴起,除深圳垃圾焚烧厂已经运行,珠海.上海.北京等地正在积极兴建垃圾焚烧厂。
二十世纪以来,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加,造成的大气物探.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占用.自然景观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垃圾和城市垃圾两种,城市垃圾的产量是惊人的,据统计,中国1990年城市垃圾总产量为6900万吨,北京市每年的城市垃圾产量超过200万吨。
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数量正在逐年增加。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美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2亿吨,日本每年的生活垃圾总量约为5120万吨。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约为1.5亿吨,并按8@-10@的年增长速度增长。
历年堆存量累计超过50亿吨,而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大量垃圾晕倒城郊裸露堆放。
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城市垃圾,使之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课题。
1.2项目概况某城市每天产生垃圾量约为150吨,现需设计一焚烧炉来处理这些垃圾,处理量为50吨/天,待焚烧物质组分如下填埋渣份5-10吨,其余堆肥,城市垃圾组成:有机物80%无机物12%废物8%水分≥4%二.处理方法介绍2.2城市垃圾处理的三种基本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由堆肥.填埋和焚烧三种。
堆肥法师将垃圾中的可降解的有机成分经无害化处理转变为肥料。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要高。
垃圾分类筛选,高温发酵,恶臭排放物控制等工艺水平不够高,所得肥料质量随着城市垃圾纸张.塑料等不腐物成分上升和下降,且处理垃圾量大,劳动强度大,与化肥相比不占优势,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小。
该处理方法很难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
填埋法,也是越来越显露了许多弊端。
首先填埋要耗用大片土地资源;第二是环境保护要求填埋技术条件十分严格,处理难度和成本必然增加;第三是填埋侯德垃圾经长期发酵,会长生可燃.有害气体.引发爆炸事故等,并加剧地球温室效应;第四,垃圾中的重金属和化学毒物渗入地下后污染地下水并造成永久性积聚。
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造成严重污。
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采用卫生填埋方式要重点解决填埋工艺.渗滤液处理和填埋气体疏导利用等关键技术。
焚烧法处理,从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情况来看,这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尤其是采用流化床焚烧技术有很多优点;1.能做到有效而快速的减量化,使垃圾体积减少90%以上,焚烧后残留的灰渣很少,还可以综合利用;2.可以实现无害化处理。
垃圾中的微生物.有害气体与有害液体,经过燃烧后可变成无害,通过组织低污染燃烧工艺与焚烧炉的正确设计,可使排放的污染物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做到不污染环境;3.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垃圾中有机物.有害气体.液体经燃烧后产生的热能可以将它回收用于发电和供热;4.可以就地焚烧,无需长距离运输,也不需占用土地专建堆场长期贮存,节约土地资源和处理成本。
2.3城市垃圾焚烧技术2.3.1垃圾焚烧处理指标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由于操作条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致使垃圾燃烧不完全。
不完全燃烧的程度反映焚烧效果的好坏,评价焚烧效果的方法有多种,比较直接的是用肉眼观察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的“黑度”来判断焚烧效果,烟气越黑,焚烧效果越差。
另外。
也可以用这几项指标来衡量焚烧处理效果:1减量比用于衡量焚烧处理废物减量化效果的指标是减量比。
2热灼减量指在焚烧残渣在(600±25)℃经3h灼热后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产量的百分数。
3燃烧效率及破坏去除效率在焚烧处理城市垃圾及一般工业废物时,多以燃烧效率(CE)作为评估是否可以达到预期处理要求的指标。
4烟气排放浓度限制指标废物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新污染物,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对焚烧设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大致包括四个方面:a.烟尘,常将颗粒物、黑度、总碳量作为控制指标;b.有害气体,包括SO2、HCl、HF、CO和NOx;c.重金属元素单质或其化合物,如Hg、Cd、Pb、Ni、Cr、As等;d.有机污染物,如二恶英,包括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2.3.2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焚烧是通过燃烧处理废物的一种热力技术。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常伴有光与热的现象,即辐射热,也常伴有火焰现象,会导致周围温度的升高。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然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
有三种不同的燃烧方式:①蒸发燃烧,垃圾受热融化成液体,继而化成蒸气,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蜡的燃烧属这一类;②分解燃烧,垃圾受热后首先分解,轻的碳氢化合物挥发,留下固定碳及惰性物,挥发分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固定碳的表面与空气接触进行表面燃烧,木材和纸的燃烧属于这一类;③表面燃烧,如木炭、焦炭等固体受热后不发生融化、蒸发和分解等过程,而是在固体表面与空气反应进行燃烧。
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其燃烧过程是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的综合过程,同时,生活垃圾的含水率高于其他固体燃料。
生活垃圾的焚烧过程一次分为干燥、热分解和燃烧三个过程,在垃圾的实际焚烧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只不过在总体上有时间上的先后差异。
并且焚烧要有一定的条件,焚烧温度、搅拌混合程度、气体停留时间(一般称为3T)及过剩空气率合称为焚烧四大控制参数。
2.3.3焚烧处理标准及限值我国目前关于废物焚烧处理的标准仅有1个行业标准:适用于焚烧量在20kg/h以上.500kg/h一下的《小型焚烧炉》(HJ/T-18-1996),有关危险废物和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环境保护的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
我国现在有焚烧技术标准标准烟气排放限值列于下表。
标准SO2NO2CO HCL烟尘HJ/T18-1996/(mg/m3) CJ3036-1995/(mg/m3)《30011.0《5006.0《1000120.0《5000.42002.3.4焚烧原理和特性1.焚烧原理焚烧是通过燃烧处理废物的一种热力技术。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常伴有光和热的现象即辐射热,也常伴有火焰现象,会导致周围温度的升高,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
燃料是含有碳碳,碳氢及氢氢等高能量化学键的有机物质,这些化学键经氧化后,会放出热量。
氧化物是燃烧反应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21%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及燃料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有效率。
惰性物质虽然不直接参与燃烧过程中的主要氧化反应,但是他们的存在也会影响系统的温度及污染物的产生。
在任何燃烧或焚烧系统中,这三种主要成分相互影响,必须小心控制其成分及速率,才能达到燃烧或焚烧的最终目的。
2.焚烧的特性一座理想的燃烧炉应具有燃烧速度快,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并且所产生的污染气体与粉尘最少的特点。
三.设计依据和原则3.1设计依据(1)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标准;(2)有关法律、法规及设计规范。
3.2设计原则本工程设计方案报告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规定,根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符合处理效果好、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操作简便的要求。
(2)垃圾进行综合治理,化害为利,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染,力求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根据垃圾的特点,做到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可靠、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
四.焚烧炉4.1焚烧炉的类型概述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比较各国已投入运行的垃圾焚烧炉燃烧方式有:1.多级阶梯式链条炉排,倾斜往复式炉排和反送式的马丁炉排等炉排炉;2.流化床焚烧炉;3.旋转式燃烧--回转炉;4.2常用焚烧炉特点及运行情况对比以下就上述三种焚烧处理技术做简单介绍,并进行比较分析。
4.2.1多级阶梯炉排炉多级阶梯炉排是由往复移动部件组成,垃圾经由给料装置推送至倾斜之炉排上,在炉内高温加热,使得部份垃圾得以干燥,另经炉排的运动除将垃圾往前推送外,并将垃圾层松化及均能经历干燥、燃料及后燃等各阶段,以达完全燃烧。
目前应用中的多级阶梯式有很多种,炉排设计大多属于设计厂商的专利,如我国深圳引进的新炉排即是德国专利。
不过转动式炉排炉排汽化容易堵塞,维修工作量大,大件物品夹住的可能性较大,移动式炉排占地面积大,风道系统复杂,对高水份、低值的垃圾焚烧还不完全,着火较为困难,使用较少。
扇形反转式炉排由于燃烧不易控制,炉温较高,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
马丁炉排由于国内还未能自行制造,必须进口国外设备,造价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