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授课对象:三年制专科护理学专业学时:12学时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课程学习对护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监护能力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护生通过学习应具备以下能力:1. 能在现场对病员进行正确评估、分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气管异物者进行紧急处理;对心搏骤停患者能马上开放气道实行现场心肺复苏;对创伤患者能进行创伤评分、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对溺水、触电和毒蛇咬伤患者实施正确的急救复苏措施等。
2. 能在急诊室对不同病人进行正确接诊和分诊,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取正确护理措施:对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者能使用口咽通气导管开放气道、简易呼吸皮囊人工呼吸、配合气管插管和体外除颤、正确使用人工呼吸机。
3.能进行常用急救监护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管理,进行急诊室护理质量的管理。
4.能对复苏后患者(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正确护理和监护。
态度目标1.学生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2.学生在面对急危重症病例或情境时能沉着应对、冷静思考3.学生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二、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谭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7月,第二版。
(二)参考书:1.《急救护理学》,胡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3月,第一版2.《急救护理技术实训教程》,马志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出版社,20XX年1月,第一版四、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采用提问、讨论、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
条件要求: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100分制;考试成绩(期末开卷笔试)占50%,实验成绩占30%(实验考试成绩占实验成绩的80%,实验报告单成绩占实验成绩的20%),平时成绩占20%。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总学分:2 总课时数:38 ,实验学时:6,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危重病医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根据危重病医学的特点,立足器官之间的联系,强调器官功能的支持,通过对危重病医学概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休克与循环功能支持、呼吸衰竭与机械通气、急性肾衰竭与肾脏替代治疗、肠道功能衰竭与支持、血液系统功能衰竭与支持、医院获得性感染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危重病人的营养及代谢支持、心肺脑复苏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种器官功能的监测、支持和治疗手段,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学生打下基础,以更好适应当今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绪论:了解危重病医学的概念,我国危重病医学的历史和现状和危重病医学的规范化建设。
2、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了解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3、休克:掌握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类和治疗原则。
熟悉休克的诊断,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发病机制,了解休克的病因分类和临床监测。
4、急性呼吸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了解急性呼吸衰竭的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新策略。
5、急性肾衰竭: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诊断。
熟悉急性肾衰竭的病因、非替代治疗和替代治疗。
了解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和急性肾衰竭的代谢支持。
6、急性肠道功能衰竭:掌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无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机制。
新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Emergency nursing 课程编码:Z203208总学时/总学分:3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24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8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综合特色课程。
2、课程目的: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理论知识①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②掌握各种常见急、危、重症识别和救护原则。
2)基本技能①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
②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能。
③熟悉危重病监护技术。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急内部分第一章绪论理论 0.6学时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
(3)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作业:结合我国社会实际,谈谈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第二章院外急救理论1 学时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1)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任务、原则。
(2)了解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3)理解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4)理解急救技术的应用和急救用品的配备。
(5)掌握院外急救现场评估、现场急救及转运途中监护。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作业:(1)准确说出院外急救、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概念。
(2)院外急救护理包括哪些内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危重病情的现场评估?课程论文:结合我市情况,查阅资料,探讨适合我市的院前急救模式。
《危重病医学》见习教学大纲(麻醉、急诊)
《危重病医学》见习教学大纲(麻醉、急诊)《危重病医学》见习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方向、麻醉学等专业使用)I 前言危重病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学科,与临床各科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学习好危重病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科目之一。
通过危重病学的见习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危重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和从事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方向、麻醉学等专业使用。
现将本大纲使用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学时。
四参考教材:《危重病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徐启明,2版,2005年。
II 正文一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深入病房,亲自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了解各种化验情况和诊断与治疗等,使学生对危重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熟悉掌握危重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从医素质、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要求危重病学的见习教学需深入各个专科,以临床见习为主,结合当前危重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分析实际病例为主要手段,充分消化、吸收理论课的内容。
老师在带见习过程中,应根据当前医学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的诊疗技术,同时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危重病的诊治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教师讲解ICU的日常工作程序。
危重病医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危重病医学第二版教学设计背景危重病患者是指疾病严重程度高、生命危险度大、治疗难度大、预后糟糕的患者。
治疗危重病患者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面的知识储备。
为了培养更多的危重病临床医生,危重病医学第二版课程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医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危重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2.熟悉危重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和方法。
3.了解常见危重病的诊治策略。
4.具备基本的抢救技能和知识。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部分:一、危重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本部分主要介绍危重病患者的定义、危重病的分类标准以及常见病因、严重程度评估方法等。
二、危重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和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危重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液体管理、通气管理、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
三、常见危重病的诊治策略本部分主要介绍常见危重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创伤性颅脑损伤等。
四、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技能和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技能和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血管通路建立、机械通气等。
教学方法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危重病的基本概念、诊治策略、抢救技能等进行讲解。
二、问题导向式学习通过问题的提出及学生群体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危重病医学救治情境,让学生参与模拟抢救等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采用以下方式:一、平时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听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提问回答等。
二、实验操作考核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危重病医学救治情境的操作考核,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形式及内容,遵循学校和专业相关规定。
结语本文介绍了危重病医学第二版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望对培养危重病临床医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危重医学》大纲
《危重医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掌握】课程的相关概念,包括危重病医学、复苏学和加强医疗病房(ICU)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危重病医学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学科特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掌握】1.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定义。
2.机体应激反应的人工调控措施。
【熟悉】创伤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
【了解】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掌握】1.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原则;2.各种常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监测,诊断和治疗。
包括各种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镁代谢紊乱。
【熟悉】水、电解质代谢的监测方法。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酸碱失衡的诊治【掌握】临床常见酸碱平衡失常的判断方法;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原则。
【熟悉】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了解】了解酸碱平衡的监测方法。
第五章血液气体监测【掌握】血气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
【熟悉】肺通气和换气组织中气体交换与血气分析间的关系。
【了解】利用血气监测分析临床病例。
第六章呼吸功能监测【掌握】呼吸功能监测的常用指标的概念(或定义)及其临床意义,包括肺容量、肺通气量、肺换气功能、呼吸动力功能等。
【熟悉】呼吸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了解】呼吸功能监测的方法。
第七章血流动力学监测【掌握】1.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的测定方法(创伤和无创伤两种)。
【熟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操作方法。
【了解】血流动力学监测中,肺动脉监测、心排量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周围循环监测和对循环功能的判断。
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心电图监测【掌握】1.心电图监测的应用范围;2.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组成测量方法和正常数据;3.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的监测方法。
【了解】心电图监测的基本设备、电极和导联的选择方法。
第九章脑功能监测【掌握】1.颅内压、脑电监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2.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重症医学知识,培养其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应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应该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对于重症监护室的设备、药物和治疗技术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症医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症医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教学大纲应包括临床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重症医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此外,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症医学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治疗,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配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专业的角色和职责,并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另外,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医生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临床案例的讨论和病例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出扎实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本科生重症医学教学大纲应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培养。
重症患者往往身体虚弱,情绪低落,需要医生给予关怀和支持。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强调医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
通过案例讨论和模拟情景的演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重症医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该门课程为麻醉专业临床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危重病的临床基础知识、监测技术和主要治疗技术。
为此,在学习该课程时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危重病的临床基础如水电解质酸碱及渗透平衡;常用临床监技术如呼吸、循环、血气、心电图等监测;常用的主要治疗技术如营养治疗、机械通气、氧疗等;主要危重病症的诊治如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休克、肾衰、肝衰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心肺脑复苏的理论及技术。
2.教学组织与方法:(1)、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重点讲解与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
(3)、专业医学词汇用汉英双语标明。
3.教学保障:充分利用实物、教具、临床病例的同时,积极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全方位教学。
4.选用教材: 《重症医学》(第一版),何志捷管向东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Ⅲ、课时分配安排理论课见习课Ⅳ、正文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重症监测与治疗一、教学要求1、掌握重症医学的概念和收治范围。
2、熟悉重症医学的历史和发展。
3、了解危重病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影响。
二、教学内容1、重症医学概念和收治范围。
2、重症医学发展历史。
3、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4、重症医学科三大任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章第四节机械通气一、教学要求1.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2.掌握常用通气模式、呼吸参数调整、机械通气的撤离。
3.熟悉机械通气原理以及对生理影响。
4. 了解机械通气的临床管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一、课程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和灾难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急救、监护技能。
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阐述急救生命链的概念和环节、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多发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ICU的感染控制、灾难救护的组织和特点等。
2.能理解并遵守院前急救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ICU的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灾难救护中护士的角色和任务等。
3.能说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三个环节、院前急救的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ICU的设置要求、灾难救护系统等。
技能目标:1.能独立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2.能独立完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判断、有效的拍背、海氏手法;3.能配合团队完成创伤病人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4.能独立完成淹溺、电击伤、中暑、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5.能在5分钟内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熟练使用多功能监护仪;6.能配合完成各种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7.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呼吸支持的方法;8.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循环支持的实施;9.能配合完成常见中毒患者病人的急救;10.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11.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2.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三管”的护理;13.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4.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5.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监测和护理。
职业道德和素质1.在言行举止上能体现“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对生命心存敬畏;2.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能理解并展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3.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初步具备能沉着应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可暂缺)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英文名称:critical care medicine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58 学分:3.0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10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危重病医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医学课程,是麻醉学的必修课程,在培养麻醉学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的作用。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麻醉学课程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特点是将现代监测手段和治疗技术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麻醉医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危重病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间见习与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和构图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启用,课间见习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了解】危重病医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节基本概念【熟悉】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复苏、加强医疗病房的概念。
本章思考题: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第一节病理生理学改变【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熟悉】创伤后机体反应对呼吸、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影响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熟悉】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了解】创伤后机体反应的人工调控。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教学大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了解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的概念、危重监护病房的特点。
2、熟悉《危重病医学》的组成部分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学时分配理论1 学时,见习0学时教学重点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目的要求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概念、病理生理、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
学时分配理论2 学时,见习0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变化,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难点:创伤后神经内分泌的反应、代谢的改变、循环系统的改变。
教学内容创伤后病理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反应、凝血系统及微循环改变)。
创伤后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降低和增强机体反应的方法)。
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创伤外科学》复习题1、如何预防和治疗创伤后应激反应所致的机体损伤;2、如何提高机体应激反应的能力。
3、创伤后导致机体代谢及循环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目的要求1、了解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2、熟悉体液治疗的监测。
3、掌握麻醉手术后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
学时分配理论课3 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
预习内容水、电解质失衡病因、种类及诊治。
参考题1、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的影响?2、麻醉手术后高钾、低钾血症的诊治?3、体液治疗的监测有哪些?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外科学》第四章围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目的要求1、掌握体液渗透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血液低渗及高渗状态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3、了解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方法及原理。
学时分配理论课2 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血液低渗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和监测方法及原理。
预习要求预习渗透浓度的基本概念及体液的分布。
23《危重症医学》教学大纲
《危重症医学》教学大纲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目标】学习围术期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及体液治疗的监测【要求】能够说明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能够概述围术期水、电解质失衡的诊治能够理解围术期体液治疗的监测【教学内容】1.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2.围术期液体治疗:包括围术期液体量失衡的诊治及围术期电解质失衡的诊治3.体液治疗的监测【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 学时第四章围术期酸碱失衡的诊治【目标】学习围术期酸碱失衡的诊治【要求】能够说明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能够概述酸碱平衡失常的分类及命名能够理解酸碱失衡参数及其临床意义,酸碱失衡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分析方法,酸碱失衡的治疗【教学内容】1.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平衡理论及其调节2.酸碱失衡的诊断:包括分类命名及各种酸碱失衡的特点和分析方法3.各种酸碱失衡的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学时第五章血液气体监测【目标】学习血液气体检测的参数及临床意义和应用【要求】CO2的临床意义的应用能够说明血气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PET能够概述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能够理解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血气监测参数(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临床意义2.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3.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麻醉前、术中及术后)【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2学时第六章呼吸功能监测【目标】学习呼吸功能的监测及其临床应用【要求】能够说明肺功能监测各项指标的概念、监测方法和意义能够概述呼吸运动监测各项指标的概念、监测方法和意义能够理解呼吸功能监测在围术期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肺通气功能监测和换气功能监测2.呼吸运动监测的一般性观察、呼吸肌功能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及呼吸中枢兴奋性监测3.呼吸功能监测在围术期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学时第七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目标】学习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要求】能够说明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能够概述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的监测方法、适应症及其影响因素能够理解心排出量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功能监测及微循环监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动脉压监测的无创性测量法的监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并发症;有创性测量法的适应症、置管途径、测压方法、动脉压波形、影响因素及并发症2.中心静脉压监测的适应症、置管途径、测压方法、动脉压波形、影响因素及并发症3.肺动脉压监测的适应症、禁忌症、监测方法、临床意义及并发症4、心排出量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功能监测及微循环监测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三章氧疗【目标】学习氧气吸入疗法【要求】能够说明:1.氧疗的适应症2.氧疗的方法3.氧疗的注意事项4.氧疗的并发症能够概述1.高压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高压氧的治疗方法3.高压氧的并发症能够理解1.高压氧的基本原理和治疗作用【教学内容】1.氧疗的适应症、方法、注意事项和并发症2.高压氧的基本原理和治疗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四章机械通气【目标】学习机械通气的相关内容【要求】能够说明1.机械通气的常用通气方式2.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能够概述1.特殊机械通气方式2.2.应用机械通气的相关问题3.正压通气时呼吸参数设置和调节能够理解1.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1.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2.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3.特殊通气方式4.正压通气时呼吸机参数设置和调节,监测报警参数设置和调节5.应用机械通气的相关的问题、适应症和禁忌症、常规呼吸管理和呼吸机撤离6.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3学时第十七章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目标】学习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要求】能够说明1.肠外营养支持应用指征2.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3.胃肠外营养的成分配制与输注4.肠外营养的并发症能够概述1.危重患者营养支持原则2.临床营养状态评估3.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证与禁忌证4.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5.肠内营养的并发症6.临床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及选择能够理解1.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2.免疫营养、生态营养和生态免疫营养【教学内容】1.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原则及临床营养状态评估2.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临床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及选择,免疫营养、生态营养和生态免疫营养3.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指征、途径和选择原则,胃肠外营养的成分配制与输注,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八章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目标】学习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要求】能够说明1.危重患者镇静深度的监测2.危重患者的镇痛评估能够概述1.常用的镇静药物2.常用的镇痛药物及方法能够理解1.危重患者镇静的目的与指征【教学内容】1.危重患者镇静的目的与指征,镇静深度的监测及常用镇静药物2.危重患者的镇痛评估,常用的镇痛药物及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九章危重患者的感染【目标】熟悉危重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掌握危重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几种常见危重患者的几种感染【要求】能够说明危重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能够概述种常见危重患者的几种感染能够理解危重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教学内容】1.危重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1)宿主因素2)病原微生物学病因3)医源性因素4)病理生理变化2.危重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危重患者感染的预防1)制定制度、严格管理2)加强ICU环境及建筑设施的清洁和消毒3)ICU内器械与设备的消毒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5)合理使用抗生素6)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7)对ICU工作人员的要求4.危重患者感染的治疗1)感染灶的处理2)支持治疗3)抗生素治疗4)辅助治疗5.常见危重患者的几种感染脓毒症、肺部感染、腹部感染、尿路感染、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章急性肺水肿【目标】熟悉急性肺水肿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掌握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要求】能够说明急性肺水肿的病因能够概述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能够理解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教学内容】1.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1)Starling理论2)肺水肿的形成机制2.急性肺水肿的病因与病理生理1)血流动力性肺水肿2)通透性肺水肿3)与麻醉相关的肺水肿3.临床表现与诊断1)肺水肿的症状,X线和实验室检查2)肺水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急性肺水肿的治疗1)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2)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3)镇静及感染的防治【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一章急性呼吸衰竭【目标】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其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并能正确选择治疗方法【要求】能够说明1.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2.急性呼吸衰竭的分类能够概述1.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2.通气与血流比例(V/Q)失调的原因及后果能够理解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血气分析的解读3.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教学内容】1.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按器官系统分类的呼吸衰竭原因2)参与Ⅰ型及Ⅱ型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2.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2)如何正确解读血气分析3.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病因治疗、呼吸支持、控制感染、维持循环稳定、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二章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标】熟悉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掌握二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要求】能够说明1.ALI/ARDS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和发病机制2.ALI/ARDS的介质能够概述1.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能够理解1.ARDS的临床表现、分期、实验室检查与诊断2.ARDS的鉴别诊断3.ALI/ARDS的治疗【教学内容】1.ALI/AR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SIRS、CARS、ARDS2)ALI和ARDS的介质2.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3.临床表现与诊断1)ARDS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与诊断;ARDS的鉴别诊断4.ALI/ARDS的治疗控制病因及抗感染、呼吸支持治疗、药物治疗、营养代谢支持及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PBL+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三章围术期心律失常【目标】学习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及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判断能够概述1.围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类型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3.围术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能够理解1.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2.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判断、严重程度及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及处理原则3.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四章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梗死【目标】学习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梗死【要求】能够说明1.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方法能够概述1.围术期冠脉综合征的诊断2.调控围术期氧供氧需的相关因素3.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心率失常的治疗及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能够理解1.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原因2.调控围术期氧供氧需的相关因素的原理【教学内容】1.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及类型,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原因;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其他检查手段2.围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五章急性心力衰竭【目标】学习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要求】能够说明1.急性心力衰竭的含义2.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分类能够概述1.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能够理解1.急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教学内容】1.急性心力衰竭的含义,病因与分类2.急性心衰的病理生理与机制3.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六章休克【目标】掌握休克的评估,治疗原则及临床常见休克的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休克的含义2.休克的病因与分类能够概述1.休克的早期评估与监测2.休克的治疗原则3.临床常见休克的处理能够理解1.不同病因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表现2.休克所致各器官功能障碍【教学内容】1.休克含义,病因与分类2.休克的病理生理及其伴发的各器官功能障碍3.休克的早期评估与监测及治疗原则4.临床常见休克的处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七章术后脑功能障碍【目标】了解麻醉手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熟悉麻醉手术后脑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能够概述1.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能够理解1.术后谵妄的定义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教学内容】1.术后谵妄的定义,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发病机制与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八章急性肾损伤【目标】了解急性肾损伤的分类和原因,熟悉急性肾损伤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熟悉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要求】能够说明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预防与治疗2.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能够概述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2.肾脏替代治疗的原理能够理解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分类,临床常见病因及机制2.肾移植术后的处理原则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分类,临床常见病因及机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诊断,预防与治疗2.肾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处理原则,术后一般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3.肾脏替代治疗的原理,方法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十九章术后肝功能不全【目标】掌握肝功能障碍的原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熟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并发症;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肝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
临床医学《危重症医学临床见习》教学大纲
《危重症医学临床见习》课程教学大纲(CRITICAL CARE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402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学分:0.5分总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后续课程:儿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等选用教材: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必读书目:[1] ICU主治医师手册(第二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 实用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 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急危重症超声心动图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5] 神经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选读书目:[1] 肺部急重症超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2] 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科学出版社,2013[3] 急重症医学新进展.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4] 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重症超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二、课程教学目标危重病人来自临床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常出现一个以上脏器或系统的功能不全或衰竭,因此,去除病因,阻断相互间恶性影响,维持脏器功能,并使衰竭脏器功能得以恢复就成为危重病人诊治中具有特征性的重要工作内容。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的医学学科,是以危重病症的监护、治疗和复苏作为基本内容,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危重病的临床基础知识、监测技术和主要治疗技术。
在整个学习中除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与相关课程,特别是相关课程中相关部分的纵横联系,使之融会贯通。
概述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为实践教学。
实习内容的安排以以下4点为原则:(1)不适宜理论课讲授的重要内容如监测治疗技术;(2)应是理论课的必要补充及延伸;(3)能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临床思维为主要目标。
重症与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重症与急救医学教学大纲重症与急救医学教学大纲重症与急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和抢救工作。
为了保证医学生在这一领域的教学效果和专业素养,制定一份全面而详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重症与急救医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在知识方面,学生需要掌握重症与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血管穿刺等。
在态度方面,学生需要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具备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症与急救医学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应该全面、系统地覆盖相关知识和技能。
首先,学生需要学习重症与急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危重病人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各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心脏骤停、休克、呼吸衰竭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急救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监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急救团队的组织与管理,了解急救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重症与急救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急救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急救技术。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病例讨论和病例分析,通过真实的病例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四、教学评价重症与急救医学的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实践操作、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考试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可以通过模拟急救演练和技能考核来评价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应急处置能力。
病例分析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可暂缺)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英文名称:critical care medicine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58 学分:3.0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10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危重病医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医学课程,是麻醉学的必修课程,在培养麻醉学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的作用。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麻醉学课程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特点是将现代监测手段和治疗技术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麻醉医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危重病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间见习与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和构图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启用,课间见习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了解】危重病医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节基本概念【熟悉】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复苏、加强医疗病房的概念。
本章思考题: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第一节病理生理学改变【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熟悉】创伤后机体反应对呼吸、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影响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熟悉】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了解】创伤后机体反应的人工调控。
本章思考题:1、创伤后机体反应的概念?2、对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有那些?3、增强和降低机体反应的方法有那些?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第一节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掌握】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
【熟悉】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第二节围术期液体治疗【掌握】围术期体液量、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三节体液治疗的监测【掌握】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熟悉】体重、血压、临床表现的监测。
本章思考题:1、麻醉、手术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有哪些影响?2、禁食期间的基础需要量应如何计算?3、病人术中体液需要量包括哪几个部分?术后体液需要量包括哪些?4、应如何估计脱水程度?5、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断、治疗、病因、病理生理有哪些?第四章围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第一节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了解】渗透及体液的渗透平衡。
第二节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掌握】体液渗透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了解】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方法和原理。
第三节体液渗透平衡失常【掌握】两种类型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断与防治。
【熟悉】两种类型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病因、临床常见类型、临床表现。
本章思考题:1、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临床应用有哪些?2、什么是血渗低渗状态及高渗状态?病因有哪些?临床常见类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第五章围术期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第一节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临床意义【掌握】血液酸碱分析的各项参数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掌握】酸碱平衡失常的分类、命名、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分析方法。
第三节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掌握】每种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原则。
本章思考题:1、常用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有哪些?临床意义如何?2、酸碱平衡失常分哪几类?诊断标准有哪些?3、如何对酸碱平衡失常进行分析?4、代酸、代碱、呼酸、呼碱的治疗措施有哪些?第六章血液气体监测第一节血液气体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掌握】血液气体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熟悉】血气监测与外呼吸、气体运输、组织呼吸的联系。
第三节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了解】血气监测在麻醉手术前、中和麻醉恢复室及ICU的应用。
本章思考题:1、常用血气监测参数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2、麻醉恢复期出现血气监测异常的原因有哪些?第七章呼吸功能监测第一节肺功能监测【掌握】通气、换气功能各项参数的概念、监测方法及意义。
第二节呼吸运动监测【掌握】一般性观察参数的概念、监测方法及意义。
【熟悉】呼吸力学监测参数的概念、监测方法及意义。
【了解】呼吸肌功能及呼吸中枢兴奋性监测参数的概念、监测方法及意义。
第三节临床应用【熟悉】呼吸功能监测在围术期、呼吸治疗中的应用。
本章思考题:1、呼吸功能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肺功能监测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及其临床意义?3、呼吸运动监测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及其临床意义?4、呼吸功能监测在围术期及呼吸治疗中有哪些应用?第八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一节动脉压监测【掌握】无创性和有创性测量法的适应证,测压途径,测压方法。
第二节中心静脉压监测【掌握】中心静脉压概念及其临床意义,适应证,测压途径、方法及并发症与防治。
第三节肺动脉压监测【掌握】肺小动脉楔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熟悉】肺小动脉楔压的适应证、监测方法、并发症与防治。
第四节心排出量监测【掌握】心排出量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了解】心排出量的测量方法。
第五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了解】TEE的临床应用及优点。
第六节周围循环监测【了解】周围循环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七节循环功能的判断【熟悉】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指导危重病人治疗与判断预后中的意义。
本章思考题:1、创伤性测压方法有哪些?2、有创伤性测压的适应证有哪些?测压途径有哪些?3、中心静脉压的概念、适应证、测压途径有哪些?4、静脉压穿刺的并发症有哪些?5、动脉压监测的适应证、并发症有哪些?6、心肌的氧供与需要判断、低血容量的判断、心泵功能的判断常用指标有哪些?第九章心电图监测第一节心电图监测的方法【熟悉】心电导联及选择。
【了解】心电图监测仪器的种类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第二节临床应用【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心电图监测的意义。
【熟悉】心电图监测应用范围。
本章思考题1、心电图监测的应用范围有哪些?2、心电图监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3、围术期ECG连续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有哪些?第十章脑功能监测第一节颅内压监测【掌握】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熟悉】颅内压的测定方法、颅内压分级、波形。
第二节脑电监测【了解】脑电图、诱发电位的监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第三节脑血流监测【了解】脑血流监测的方法及应用。
第四节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了解】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本章思考题:1、测量颅内压的方法有哪些?2、影响颅内压的因素有哪些?3、颅内压分几级?4、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有哪些?5、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第十一章体温监测第一节体温监测的方法【了解】体温监测的方法及不同测温部位的特点。
第二节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掌握】体温升高或降低的原因,预防与处理。
【熟悉】低温治疗的方法、特点、适应证,体温升高或降低的分级。
【了解】体温升高的热型。
本章思考题1、体温监测的部位有哪些?2、体温升高、降低的分级?3、体温升高的原因有哪些?体温降低的原因有哪些?4、体温升高和降低的处理措施有哪些?5、体温降低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有哪些?6、什么是低温治疗?最大特点有哪些?适应证有哪些?第十二章出凝血监测第一节概述【熟悉】出凝血监测,包括临床监测及实验室监测项目与临床意义。
第二节出凝血监测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掌握】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
【熟悉】术中与术后出血的分析。
【了解】DIC的病因、诊断标准、监测及防治本章思考题:1、正常止血机制有那几部分?2、出凝血异常的判断应考虑那几个环节?3、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源时间的临床意义?4、术中与术后出血应从哪些方面考虑?5、DIC的原因,诊断标准及防治有哪些?第十三章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第一节概述【了解】内分泌代谢功能的临床监测,主要是实验室监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在围术期的应用【熟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急性肾上腺危象的临床表现和监测。
本章思考题:1、血清总T4升高、降低的临床意义有哪些?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有哪些?3、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急性肾上腺危象临床表现及监测项目有哪些?第十四章氧疗第一节氧气吸入疗法【掌握】氧疗的适应证、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第二节高压氧治疗【掌握】高压氧疗的概念、治疗作用、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法、并发症。
【了解】高压氧疗的基本原理。
本章思考题:1、导致机体缺氧的原因有哪些?2、氧疗的主要目的有哪些?3、氧疗的适应证有哪些?4、氧疗的方法有几种?5、氧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6、氧疗的并发症有哪些?7、高压氧治疗时氧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8、高压氧治疗的治疗作用有哪些?9、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有哪些?第十五章机械通气第一节基本原理【了解】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常用通气方式【掌握】常用通气方式,临床应用适应证,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第三节特殊通气方式【熟悉】特殊通气方式的优缺点、适应证。
第四节常用正压通气时的呼吸参数调节【掌握】正压通气时的通气量、吸呼比、通气压力、吸入氧浓度等呼吸参数调节影响。
第五节正压通气对生理的影响【掌握】正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脏器功能的影响,其适应证和常规呼吸管理,停机指征,撤离呼吸机的方法,注意事项,撤机困难的原因生理影响。
第六节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掌握】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机械通气及主要作用有哪些?2、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有哪些?3、压力启动时呼吸机的负压触发范围是多少?4、流量启动时,呼吸机持续气流流速及预定触发流速各是多少?5、常用的通气方式有几种?适应证有哪些?6、特殊通气方式有几种?优缺点有哪些?7、正压通气时,成人、小儿、婴儿的每分钟通气量应如何设置?8、正压通气时气道压力成人及小儿各为多少?9、正压通气时气道压力升高的原因有哪些?10、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多少?若超过70%,超过多少小时易氧中毒?11、论述正压通气对生理的影响有哪些?12、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有哪些?13、机械通气时常规呼吸管理目标有哪些?14、机械通气时如何加强呼吸管理?15、机械通气时病人与呼吸机对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有哪些?16、机械通气时停机指征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17、撤机困难的原因有哪些?18、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有哪些?应如何防治?第十六章输血第一节概述【掌握】输血的目的、适应证、注意事项、输血指南。
第二节输血反应【掌握】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第三节大量输血【掌握】大量输血的概念、适应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