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教学指导设计完整版
《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题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文中写景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白描手法,感受其简洁、朴素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2)学习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所展现的故国之思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描写雪景的佳作。
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展现了边塞雪景的壮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
今天,我们要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去领略另一番独特的雪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语调。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一体的雪景图。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数量词的运用,将雪后的西湖景色描绘得简洁而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空灵、寂静的世界。
2、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境?“独”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境。
作者在大雪三日之后,在晚上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3、作者在湖心亭遇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作者在湖心亭遇到了两个金陵人,他们在亭中对饮。
作者与他们互诉衷肠,颇有他乡遇知音之感。
4、结合背景资料,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朝代的更替让他深感故国之思。
他在文中描绘的雪景,宁静而又孤寂,透露出他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背诵全文。
2. 品味文章简练朴素、不加雕琢的语言风格。
3. 学习白描手法,感悟作者的雅趣和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白描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其雅趣和故国之思。
(2)品味文章语言,领会其简练朴素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
今天,我们将跟随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脚步,去领略西湖雪后的独特景致。
(展示西湖雪景图片)二、走近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人。
出身仕宦世家,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三、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字词教学1. 展示生字词:崇祯(chóng zhēn) 更定(gēng)___ _________孥(ná)(长堤(dī)喃喃(nán))毳衣(cuì) _________ 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一芥(jiè) _________ 强饮(qiǎng)2. 解释重点字词:俱绝:都消失。
是日:这一天。
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架:撑(船)。
拥:裹、围。
毳衣:鸟兽的细毛。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痕:一道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比喻细微、细小。
焉得:哪能。
更:还。
客:客居。
及:等到。
五、翻译课文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提问,检查翻译情况。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最新湖心亭看雪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最新湖心亭看雪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文章详细描述作者夜游湖心亭,观赏雪景所见所感,通过细腻描绘,展现作者对自然美景热爱和内心孤高情怀。
我们将着重分析课文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生字词、成语和句式。
2.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热爱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联系,理解作者孤高情怀。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成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发学生对雪联想和情感体验,进而导入新课。
教学细节:展示不同雪景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解课文大意。
教学细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时间,鼓励他们提问,解决问题。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生字词、成语和句式,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细节:结合实际例句,深入浅出地讲解文言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检测对课文知识掌握。
教学细节:针对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雪景中情感表达,理解孤高情怀。
教学细节: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引子起兴描写抒怀2. 重点词语:雪花、湖心亭、孤高、清寒3. 情感表达:对自然美热爱,孤独寂寞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湖心亭看雪”理解。
《湖心亭看雪》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作者张岱以及《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2)领略古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文章意境。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陶庵梦忆》的背景。
(2)板书课题《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共同解决难题。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探讨作者的表达技巧。
4.情景教学(1)利用多媒体展示湖心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文章所描述的景色。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7.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课堂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注重观点的独到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湖心亭看雪》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情感共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高洁品质和独立人格,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信念。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3.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
2. 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湖心亭看雪》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1.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词和句子做好标记。
2.2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4.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对作者的敬仰之情。
4.2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情感共鸣。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2 学生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6.1 背诵《湖心亭看雪》。
6.2 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
《湖心亭看雪》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用词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并理解课文的美丽景色和深远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难点:欣赏并理解课文的美丽景色和深远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美丽的雪景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文翻译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美丽的雪景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味。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进行课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篇一:湖心亭看雪公开课详细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流程导入:杭州西湖,作为千古名胜,自古以来就获得无数文人的赞美。
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西湖,杨万里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夏天里妖娆妩媚的西湖,孙锐用“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写出了秋天里如画般的西湖。
有人说,西湖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乾隆五年的那场大雪,因了文学的魅力而经久不化。
今天我们就跟着清代文人张岱的脚步,去赏一赏冬天里如梦幻般的西湖——今天我们就学《湖心亭看雪》(板书题目《湖心亭看雪》张岱)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全班齐读)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一、自学检测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遗留没解决的问题吗?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们就开始检测。
现在开始字词读音的检测,我们开火车检测,每位同学读两个:好,我们在疏通文意后,把课文齐读一遍(齐读)好,同学们读的非常流利,但是同学们想声情并茂的读课文,就要先把握文章的基调,这需要以理解文章的内容为基础。
下面听视频范读,大家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朗读的读音、断句及语气,并且边听边想,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个字来评价作者张岱。
你认为哪个字合适,说出观点。
自学指导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痴?(独立思考1分钟后大胆举手发表你的见解)二、咬文嚼字品痴行朗读指导:“俱”“ 独”要重读,怀旧的伤感语气。
张岱在大雪三日,人鸟俱绝,天寒地冻时,冒着严寒去赏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雪景呢?三、置换对比赏痴景下面我们用置换对比法对这段写景做一个赏析。
老师平时也喜欢写作,。
自认为写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看看我改编的张岱的文字,大家评评老师写的怎么样,好不好。
1、天与与云山与水天、山、云、水老师觉得太罗嗦,老师改的好吧,大家说说看。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清代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散文,选自《陶庵梦忆》。
文章以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静清雅的自然画卷,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和深沉的故园之思。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作者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培养故园之思。
三、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把握作者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5.写作指导法: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3)板书课题《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
《湖心亭看雪》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湖心亭看雪”这个典故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品味:(1)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巩固拓展:(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练习。
(2)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分享阅读心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湖心亭看雪》。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作文。
3. 深入了解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湖心亭看雪的图片,营造出一个寒冷雪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景象。
《湖心亭看雪》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湖心亭雪景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 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写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湖心亭吗?大家想象中的湖心亭是什么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
5. 朗读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请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湖心亭雪景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湖心亭看雪课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湖心亭看雪》;2. 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课文《湖心亭看雪》,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查找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描绘的画面美。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1)正确抄写课文《湖心亭看雪》;(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雪景的诗词,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雪梅》等,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对雪景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白描的手法。
2.才能目的: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的: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化理解写景特点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湖风光画面)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是啊诗人心中假设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的笔下就春意盎然:假如诗人心中寒冰一片,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怎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二、出示学习目的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2、有感情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兴趣昂然。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①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完毕。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 赏析文中运用白描手法描写雪景的句子,感受其意境。
3.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痴"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雪景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痴”,感受其独特的文人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天最让人期待的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下雪)是啊,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世界变得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就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领略雪中的美景。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寓居杭州。
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2.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崇祯(zhēn) 更定(gēng) 孥(ná)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一芥(jiè) 毡(zhān)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明确: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词句。
2. 品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本文白描手法,体味其简练、质朴的特点。
4.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 学习白描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家国之思。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比如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今天,我们就跟随明朝文学家张岱的脚步,去湖心亭看雪,领略西湖冬日的独特美景。
(二)了解作者1. 教师介绍作者张岱: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2.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完成问学案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特点。
(三)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味。
(四)疏通文意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提问重点词句的意思,如:“余住西湖”中“余"的意思是什么(我)“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的意思是什么(消失)“是日更定矣”中“是"和“更定”的意思是什么(这;晚上八时左右) “拥毳衣炉火"中“毳”的意思是什么(鸟兽的羽毛) “雾凇沆砀"的意思是什么(白气弥漫的样子) “上下一白”中“一"的意思是什么(全,都) “惟长堤一痕”中“惟"的意思是什么(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焉得"和“更”的意思是什么(哪能,怎么能;还)“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和“白"的意思是什么(勉强,尽力;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客此”中“客"的意思是什么(客居,动词)3. 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注意语句的通顺和连贯。
《湖心亭看雪》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古人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湖心亭看雪》。
2.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句子含义的深入剖析。
3.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采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湖心亭看雪》,提问:“湖心亭”和“看雪”在文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讨论:如何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张岱《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张岱《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根底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课时。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假设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思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1、读一读:⑴ 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清楚,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根底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⑵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⑶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
毳衣,细毛皮衣。
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还大白:酒杯名。
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3、说一说:⑴ 作者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⑵ 作者在湖上看到怎样的雪景?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省级优质课
教学指导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学习重点】
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学习难点】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句段法。
3.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热场(热情、轻松、自信)
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失眠了。
猜一猜,为啥丢钱了我的兜比脸都干净。
失恋了我儿子都会打酱油了。
捡钱了?做梦都想呢,可惜没碰着。
生病了别看长得瘦,浑身是肌肉。
玩游戏了不难为你们了,昨天我见了你们一面,就想了你们一夜啊!相逢是首歌,希望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上课!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美在西湖。
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美。
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
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
看注释1。
(板书课题、作者)
张岱生于明朝,明朝灭亡后,他满怀沉痛,以遗民身份入山隐居不出,写文着书,寄情山水。
这篇文章就写于他隐居的时候。
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现在我们朗读课文两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准停顿,重点字音在这里。
第二遍读出感受,读出味道。
1、学生练读
崇祯是日更定
挐一小船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余强饮三大白
(学生读课文,教师缓慢巡视学生。
)
2.学生展示读
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第一段?
(两名学生读第一段。
)
你读得很流畅,如果读得再慢点儿就更美了。
谁再来试试?
读得真棒!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谁来读第二段?
(一名学生读第二段)
不喜。
你再试试,读出“大喜”的感觉。
真棒,你进步真大!
我们一起读,读出大喜的感觉——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齐读全文,崇祯五年十二月,预备,起!
老师:下面大家默读课文。
参考注释,弄懂文意。
最好能把注释记下来。
遇到不明白的词句,画下来。
(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学生,了解进度。
问学生:看到哪里了有哪些字不明白)
现在前后4人组成小组,解决不懂的地方。
(教师深入到2个小组中,问学生:是日芥两三粒)
还有弄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眼光真好。
这是一个疑难字。
谁来答?你真聪明。
你真有方法,向你学习。
2.教师检测
看来大家学得不错,我来考考大家。
老师: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我们开火车 挐一.
小船 上下一.
白 是.
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 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
而别 (2)资料助读
“白”字的字体演变图片,酒器“白”的图片。
白。
是一个会意字。
这是字体的演变过程。
“白”是一种罚酒用的杯子,俯视杯口,其形状酷似甲骨文中的“白”字。
(3)译文纠错雾气中的松树白气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人两三粒罢了。
正确译文: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过渡语:同学们学得真扎实。
刚才大家读懂了文意,那么湖心亭看雪,雪景如何,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课文,赏景悟情
(一)赏景
1.教师配乐读第一段,要有动作,要自信。
老师:刚才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生说——教师夸奖——总结提升)
——……你想象力真丰富!
——……你比老师说的还好!
——男孩……我太喜欢你了!
——女孩……你长得漂亮,说得更漂亮。
示例:
1)(白茫茫一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是啊!天云山水,浑然一体。
2)(模糊、朦胧、渺小)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老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变化?
师:是啊,大雪掩盖了一切污浊,世界一片纯净。
此时苍茫天地与渺小事物形成对比,你置身其中会有怎样感受?
如果答不出孤独,启发:但是隆冬深夜,万籁俱寂,你独自一人赏雪,感觉怎样?
是啊,人置身苍茫大地,何其渺小,何其孤独!
3)(寂静、安静)大雪三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你能用哪些词形容文中的雪景(生:天地苍茫,银装素裹,万籁俱寂……
【总结板书】
这段雪景苍茫孤寂(写),运用白描手法(写),寥寥数语,把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呈现出来。
在鲜明的对比中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写)过渡:这种淡雅的景致非常人所能欣赏,那么赏景人有什么特点?
(二)品人
老师:跳读课文,想想张岱是怎样一个人,从哪看出来?
1)豪爽。
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他见谁都痛饮吗
2)有赏雪的雅趣,不同凡俗。
——这样寒冷的夜晚,常人会呆在家里,烤着火炉,说说话,乐呵呵的。
张岱夜访西湖,看雪赏景,他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
——独来独往,一身孤独。
——不同常人的行为背后是不同常人的心境。
——你真会读书。
从“独”字中读出了他遗世独立的品格。
3)痴:给痴组个词,他痴迷什么?
从刚才得品读中,我们读出了张岱的遗世独立
【板书】
人:遗世独立
过渡:文中赏雪的还有金陵人,张岱和他们素不相识,为什么一见如故?
志同道合,他们有相同的遭遇。
是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现在我们深入了解张岱的资料。
(三)悟情
1.助读资料:
张岱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
本文是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
随着明朝的灭亡,那种锦衣玉食的繁华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成了一场永远的梦,一地碎梦。
所以他说:
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作者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已经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然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崇祯”,其中有什么深意?
是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板书】
情:故国之思
四、对对联
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写了个上联,谁来对下联?
课件:苍茫天地独品孤寂,孤独世界-------
学生思考,回答。
——你的“巧”字用得真好。
——你思维很敏捷。
——太有才了!
出示教师答案:苍茫天地独品孤寂,孤独世界喜遇知己。
【机动】背第一段
五、结课
课堂总结
——这篇奇文历来为人称道,白描手法简练朴素。
此外,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苍茫孤寂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现在让我们怀着深沉的感慨朗读第一段。
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里。
下课!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景:苍茫孤寂白描
人:遗世独立
情:故国之思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