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一、背景分析

1、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推动下出台的。目前全球先后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出台了儿童早期学习发展标准,例如:美国早在1984年就完成了针对本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国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下,于2012年推出了我国的《3—6岁儿童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并于6月12日征求意见完毕。

2、指南的出台是为了向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早期教育的学习标准。

二、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关系

1、纲要是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要求,是制定指南的依据之一。指南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更详细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它是对纲要的具体化。

2、指南所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建议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有指导作用,同时也适用于幼儿的家庭教育。三、说明部分的解读

1、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原因),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目的),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解读:(一)为幼儿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1、幼儿后继学习指什么?指幼儿园教育以后的学习,包括:小学学习、中学学习、大学学习乃至大学毕业后的终身学习等。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实际上就是指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即我们通常说的“入学准备”。

2、为幼儿后继学习做准备是否需要提前学习和训练后继学习中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

提前学习和训练后继学习中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就会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化的具体表现为:幼儿园教识字、教拼音、教阅读、教计算等,是不可取的。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今后适应小学学习并无帮助,在幼儿园提前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学习成绩确实比其他孩子好,但是小学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后续学习带来的困扰

困扰一儿童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生活的习惯差。究其原因是家长、幼儿园呵护过度,包办代替过多;

困扰二学习技能薄弱,对待学习积极性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消极。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幼儿园阶段传授过多的小学化内容,且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大多是机械识记,幼儿具体感知和实践操作少,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以直观动作思维及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相对幼儿而言许多小学内容显得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引起孩子过早厌学。学习了小学内容的幼儿,进入小学低年级,许多知识是他在幼儿园时学过的,因此,在小学学习是容易感到乏味,学习起来不够专注,开小差,甚至干扰其他孩子的学习,影响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类孩子在进入小学三年级面临全新的学习任务时,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类孩子的学习成绩就逐渐落下来了。

困扰四缺乏广泛地的自然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这与某些幼儿园教育过于侧重识字、拼音、阅读、计算等教育有关。

困扰五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3——6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而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更多采用的是师传生受式的灌输教育,幼儿缺乏足够的口语表达机会。人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幼儿阶段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不仅影响他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在后继学习中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困扰六自控能力差,难以遵守规则。自控能力只有在幼儿的自主活动和自主游戏活动中才能培养,小学化幼儿教育孩子的对规则的遵守主要靠外力约束,自控能力很难形成。

困扰七孩子动手能力不足。这与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学习,孩子动手操作时间少有关。

脑科学、心理学研究均表明,0——6岁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脑的发展除了跟营养、环境刺激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要受幼儿实践操作活动的影响,常言道“心灵手巧”,身体运动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刺激脑神经的生长发育。由以上现象可知,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做准备真正的并不是指过早的教给孩子小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养成孩子积极地社会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呵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

4、美国关于早期学习准备的相关研究提出,幼儿在进入小学前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入学准备:

1)社会与情绪性。如社会交往、自控力自我中心等。

2)认知和一般知识。如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知识范围的宽窄等;

3)语言。如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动作技能。如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等;

5)学习品质又称学习习惯。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等。

2005年以来我国学者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性研究,证明这一研究成果同样适合我国儿童。)

(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终身发展指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个人生活有幸福感、学习工作中有成就感和对社会有贡献三大方面作支撑。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不主要取决于他的知识水平有多高或物质生活有多富裕,而是与他的社会性品质有极大的关系,如:知足、自信、自尊、积极乐观、能力等,而这些积极社会态度的养成,与儿童早期形成的心理品质有关。影响幼儿社会态度形成的心理品质:1)自控力,自控力发展的关键期在6岁以前,6岁后尽管也在发展,但发展速度和能达到的水平已经有限了;

2)关爱他人,这是人在后天社会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人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属性之一,儿童关爱他人的能力随做年龄的增长增强,由最初的只关心自己,到关爱父母、老师、同学乃至于不认识的陌生人,如同情心等;

3)乐群宜人,即合群、能和谐与人相处。

4)积极乐观,遇到困难不回避、不放弃,积极主动解决。

5)独立自理;

6)兴趣好奇心,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有道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会扼杀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可以说兴趣和好奇心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呵护和保护出来的,教师不能用不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去扼杀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7)积极地认知风格,其含义是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很多老师和家长很关注孩子的聪明程度、关注孩子的智商,其实这些远不如孩子积极思考更为重要,与智力水平相比人的积极认知风格更具有可教育性、可开发性和社会现实价值。

8)积极的学习态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幼儿的学习时,能选择那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9)谨慎的学习风格,做事有计划、有恒心、不冲动、不盲从等。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儿童观、教育观存在的误区:教育是面向儿童的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当前存在着三种错误的儿童观,一是把儿童看成是待填充的空瓶,儿童的发展就是把知识不断填充到空瓶里的过程,似乎知识填充得越多教育就越成功,孩子成为了没有灵魂的知识的容器。第二种观点是把儿童看成待雕塑的材料,于是乎有了这样的比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实际上真正塑造儿童灵魂的只能是儿童自己,教师只能为儿童塑造自己的灵魂创造条件和环境。第三种观点是把儿童看成赛道上的跑车,人生就是一场赛跑,只有跑在别人前面的人,人生才会幸福,人生才是成功的,于是教育成为了赛跑的训练,这种思想和需求,导致了今天的应试教育,这些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时思想意识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缺乏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基本品质,很难体味到人生的幸福,也很难为社会做贡献。

2、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呢?

在此,我们借用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来理解对儿童的认识,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吸收性很强的心智,年龄越小的儿童吸收能力越强。吸收性心智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即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吸收什么样的养分,因此,如果他生活在师生关系比较严厉的班级,他就会出于对自尊心的保护而形成一些回避的、甚至是对抗的行为交往策略。如果生活在一个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幼儿园,他就会吸收足够多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形成包括对学习生活的兴趣热情为核心的积极地生活态度。二是有自主的选择性。在一个教育活动中,影响孩子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希望孩子吸收的是知识技能以及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但孩子吸收的未必与我们的期望一致,如市实验幼儿园某老师上公开课《奇妙的汉字》时,播放的动画视频,老师希望孩子吸收的是对汉字来源的认识,但孩子更多关注的是动画中惊险、搞笑的情节,由此可以推知,在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小学化活动中,孩子甚至吸收到的是对学习的反感,产生的是厌学的心理。所以是孩子自己在决定他将吸收环境中的哪些因素,教育者是不可能决定孩子吸收什么的。三幼儿的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儿童通过自主选择进而在自己的头脑中搭建起一个内心世界的精神大厦的过程。以上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主要内容,基于这样的儿童观,蒙台梭利认为,发展就是儿童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把自身发展的诸多可能性的发展的现实性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都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环境成分,为了适应这些环境,儿童不得不发生变化,这种为适应环境而发生的变化就是儿童的发展,所以真正的发展既不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对变化着的环境的主动适应,因此,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真正的教育,就是要为孩子的主动发展提供一个适宜其发展的环境,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宜孩子发展的环境呢?

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有以下五个特点:

1、充满爱。包括师爱、亲子之情、同学朋友之爱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反映了这个道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

教育”。

2、环境的营养性,即能满足幼儿期的成长需求,符合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存在着方方面面的敏感期,如:蒙台梭利认为

2—4岁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适应环境,错过这一时期的教育孩子的秩序感以及对事物间关系认识的发展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期。

3、教育要跟上孩子的学习节奏,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基本都是在强调孩子要跟上教师教育的节奏,忽视了孩子学习的节奏,实际上国际上许多先进的

教育理念如蒙台梭利的教育、瑞杰欧的教育等,都强调教育要跟上孩子的学习节奏,当一个我们认为已经可以结束的活动,孩子仍然还感兴趣时侯,就说明这个活动对孩子仍然有营养。

4、孩子感兴趣,只有孩子感兴趣喜欢的活动,孩子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继而获得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5、有秩序,放任式的教育活动很难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