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合集下载

No4第四章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

No4第四章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
51四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的比较gfgfspfspf清洁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普通动物传染病传染病较少较少有或可能有有或可能有寄生虫寄生虫少少较少较少有或可能有有或可能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明确明确明确明确明确明确有疑问有疑问应用动物数应用动物数少少少少较少较少多多长期实验长期实验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困难困难统计价值统计价值很好很好好好较好较好较差较差自然死亡率自然死亡率很低很低较低较低高高长期实验成活率长期实验成活率约约100100约约9090约约8080约约4040实验的准确设计实验的准确设计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结果讨论价值结果讨论价值很高很高高高19
01:43
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
Zhang Bing
4、悉生动物及应用
又称已知菌动物(Animal with Bacteric Flora )
特点 :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一样,实验结果排除了动 物体内不明确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用途
单一微生物与机体的互相关系
观察多种微生物之间及其与机体之间的互相关系和菌群 失调现象
动物饲养和实验设施要符合最基本的要求
动物仅供作教学、或预备实验时使用。
01:43
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
Zhang Bing
(二)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
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如:清洁级小鼠 排除8种细菌、5种病毒、7种寄生虫; 清洁级大鼠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在无菌动物中人为地植入已知的一种或数种微生 物的动物被称为悉生动物。
01:43
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

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3、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和空气 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多发。气温 骤变忽冷忽热等可加重发病和流行。 4、预防与控制:目前尚无切实的治疗和免疫预防 方法,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很重要,淘汰处理显 性感染鼠和阳性鼠,严防传播扩散,扩大饲养空 间的距离,通风要好。隔离饲养和剖腹产净化是 建立无病种群的有效办法。平时定期进行血清学 检测;新引进动物须经无菌途径和严格检疫。
(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该病是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 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 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小鼠感染表现大脑型内脏型和 迟发型三种。人类感染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 1、病原:该病原是砂粒病毒属成员,对乙醚敏感,对 热 比 较 稳 定 , 在 –70℃ 可 长 期 保 存 , 对 酸 敏 感 , 1︰ 10000硫化汞使病毒滴度显著下降。可在小鼠地鼠猴牛 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细胞生长。 2、易感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棉鼠、兔、 犬、猴等实验动物均能感染。
4、症状:由于毒株、小鼠品系和机体状况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有 的发病较急,迅速死亡,有的进程缓慢出现典型症状,但大部分小鼠为不显 性感染,有的小鼠可以既无症状,又可获得免疫。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的,确诊可采 取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动物接种感染、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血清抗体 检测、牛痘病毒小鼠尾部划痕。 6、预防与控制:目前无治疗办法。对污染的鼠群必须严格封锁,及早处理 淘汰,全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或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有 效氯1,000mg/L),死亡动物及其废弃物污染的垫料等应予隔离焚烧。新 引进的小鼠要隔离观察2~3周,健康者方能继续饲养繁殖,在做好日常综 合性预防措施(清洁、卫生、消毒、检疫)的前提下,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 方法,进行疫苗预防注射效果较好。

常见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类型和鉴别诊断

常见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类型和鉴别诊断
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引起家兔的 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传染病。传染性 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① 病原学
本病毒能凝集人“O”型、大鼠、绵羊、鸡 的红血球,尤其对人“O”型红细胞最敏感, 但反复冻融能使凝集价大为降低,病毒能被 1%氢氧化钠液杀死,%甲醛在室温能使之 失去致病性,患兔肝脏的含毒最高,其次是 肺、脾、肾、肠道及淋巴结。
② 流行病学
A.传染源:犬、狐、貂。 B.传播途径:分泌物以飞沫和污染物的 形式通过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感染。
C.易感动物:犬,尤其是幼犬。
③ 症状:
双向热,消化道和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后期发 生非化脓性脑炎,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发 展过程中常见精神倦怠,厌食,发热流泪或有 脓性眼屎,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咳嗽,呕吐, 腹下脓性皮疹,鼻端和脚垫表皮角质化。
5. 鼠肝炎
本病是由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感言和脑 炎。
① 病原学
对氯仿、甲醛和乙醚敏感,对脱氧胆酸钠有一定 抵抗,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灭活,在-70℃下 保存良好,至今MHV已分离到很多株,各株的 毒力有差异,对不同品系鼠的致病性有差别,可 在小鼠原代巨噬细胞上生长。
② 流行病学
A.传染源:兔 B.传播途径:病兔对环境的污染,包括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
C.易感动物:兔,尤其是长毛兔。
③ 症状:
发病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糜,食欲下 降,发展到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④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表现和病
理,可作出初步诊断。
⑤ 预防与控制:

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与控制

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1、传染源:传染源就是指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病动物/带菌(毒)或死亡的实验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进入动物机体,并能导致传染的途径和通道。

3、易感动物: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那些动物。

4、传播媒介:被患病和携带病原体的动物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所污染的设施、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等称之为传播媒介。

5、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的传播。

6、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7、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所有活的微生物叫做灭菌。

8、消毒(Disinfection):驱除或杀灭有害微生物叫消毒。

消毒比灭菌范围狭窄,它不能杀死细菌的芽胞,消毒剂不能用于灭菌。

二、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号错误的用(X)号)l、某实验动物场发现了大鼠的流行性出血热,该场应采用如下措施:封锁疫区,扑杀、焚烧饲养单元内的全部动物,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做出报告,实验动物饲育室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实验动物饲育室内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清扫洗涤,彻底灭鼠,再次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检测,空厩,重新引种动物。

(√)2、某实验动物场发现了大鼠的流行性出血热,该场应采用如下措施:封锁疫区,扑杀、焚烧饲养单元内的全部动物,对外采取保密措施,严格封锁消息:实验动物饲育室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实验动物饲育室内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清扫洗涤,再次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检测,空厩,重新引种动物。

(X)3、某实验动物场发现了大鼠的流行性出血热,该场应采用如下措施:封锁疫区,扑杀、焚烧饲养单元内的全部动物,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做出报告,对实验动物饲育室内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清扫洗涤,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检测,空厩,重新引种动物。

(X)4、新入场的猴,应立即和其它猴在一起,并做好防疫注射和驱虫。

(X)5、新入场的猴,应被隔离一个月以上,并做好防疫注射和驱虫。

实验动物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共24页文档

实验动物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共24页文档
预防: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从无生产许可证单位购买动物。 控制:捕杀病鼠,消毒饲养室。
2020/4/13
1
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infection)
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Bunyaviridae, Hantavirus)属 本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2020/4/13
11
二、兔球虫病
病原学:艾美尔球虫
生活史:卵囊→十二指肠释放子孢子→进入肠粘 膜。肝球虫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
临床表现:大多为隐性带虫者,机体抵抗力下降、 营养不良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表现为食欲减 退、体温升高、腹胀腹泻。
诊断:粪便涂片检查卵囊,肝脏结节涂片
预防和控制:
2020/4/13
易感动物:各种实验动物。人易感
临床症状:无症状
诊断: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预防和控制:
预防:饲养区内外捕杀野鼠,不从无生产许可证单位购买 动物。
控制:捕杀血清学检查阳性大鼠,消毒、隔离。
2020/4/13
3
四、仙台病毒感染(Sendai virus infection)
病原学:仙台病毒(Paramyxoviridae, Sendai virus)
易感动物:啮齿类动物、兔
临床表现:急性病例主要特征是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 慢性病例常表现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脏器的化脓 性病灶。当外界剧变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成为急、 慢性病或流行性疾病的病原。
诊断:临床症状,病原菌分离
预防和控制:
2020/4/13
7
三、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 布氏杆菌有6个种:即羊种、牛种、猪种、绵羊型副睾种、 沙林鼠种和犬种,其中羊种致病力最强。

dd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一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dd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一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危害实验动物健康
传染病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和死亡,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存。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某些实验动物传染病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如SARS、流感病毒等,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 施。
02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病
病毒感染
总结词
病毒感染是实验动物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 点。
生物安全设施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空气过滤、消毒灭 菌设备等,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 操作行为,防止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
04
实验动物传染病研究展望
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预警
建立全球传染病监测网络
通过国际合作,建立覆盖全球的实验动物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并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其传播。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述
$number {01}
目录
• 实验动物传染病概述 •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病 • 实验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实验动物传染病研究展望
01
实验动物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实验动物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 ,能在实验动物之间或动物与人 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实验动物传 染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 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实验动物传染病防治合 作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和资源,共同 应对全球实验动物传染病的挑战。
THANKS
寄生虫感染
总结词
寄生虫感染是实验动物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通常由寄生虫侵入实验动物体 内引起。
详细描述
寄生虫感染可以发生在实验动物的各个部位,如肠道、肝脏、肺部等,常见的实 验动物寄生虫感染包括弓形虫、球虫、蛔虫等。这些寄生虫可在实验动物间传播 ,并对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dd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一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dd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一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述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病类型 • 实验动物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 实验动物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 • 实验动物传染病研究展望
01
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
指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 等)感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 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 类疾病。
传染病的危害
影响实验结果
威胁人类健康
实验动物的传染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一致 性和可靠性,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实验动物传染病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如SARS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
破坏生态环境
经济损失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可能对生态环境造 成破坏,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和生态平衡。
实验动物传染病会给相关科研机构、制药 企业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治疗费用 、动物损失和生产停滞等。
实验动物与人类接触过程中,如果实 验人员防护措施不当或实验动物管理 不善,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作为生物武器或生物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
一些严重的实验动物传染病,如炭疽 、鼠疫等,被视为潜在的生物武器或 生物恐怖主义威胁。
如果这些病原体被恶意释放,可能导 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对人类健康和 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肺吸虫病
由肺吸虫引起,通过食物 或水感染。症状包括咳嗽 、呼吸困难和胸痛。
钩虫病
由钩虫引起,通过接触感 染。症状包括皮肤瘙痒、 咳嗽、呼吸困难和贫血。
03
实验动物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01
根据实验动物种类和传染病类型,选择合适的疫苗,包括灭活
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等。
接种程序

一、概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一、概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从可信赖的单位引进动物;按国家标准严格检测。 3、坚持卫生消毒制度:
定期对动物房舍和饲养用具进行消毒。 4、饲养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健康检查。 5、自繁自养多级保种,提高自我更新能力。 6、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其防病治病能力。 7、严格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实验动物场所,对死亡动物进行无
害化处理。
检疫与疾病控制
巴氏杆菌病
主要指由败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多种动物,特别是兔 和啮齿类实验动物(豚鼠、小鼠、大鼠)的疾病。 其病变多种多样,临床症状亦随侵害部位而异。兔可出现鼻 炎、肺炎、中耳炎、皮下或肺部脓肿、结膜炎,亦可引起败 血症致死;也可引起猴的肺炎。 在兔群中最常见的症状为鼻炎,不断地分泌浆液性或脓性鼻 液,喷嚏,病兔常以前肢搔鼻致使前肢内侧被毛被污染湿润。 在鼻炎病兔或外观健康兔的鼻腔中,常可分离到多种细菌, 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为最主要。 本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建立无本菌的健康群是根本方法。此 外,户外饲养兔时,本病显著减少。
志贺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危害啮齿类实验动物的 沙门氏菌主要是沙门氏杆菌乙群的鼠伤寒杆菌和丁群的肠炎杆菌。 易感动物:猕猴对沙门氏菌的感染率相当高。豚鼠、大鼠和小 鼠等常用实验动物均易自然感染。 传染媒介:主要为苍蝇和野鼠,后者有时为重要传染源。管理 疏忽、营养状况降低、气温骤变等不良条件 时,易造成本病流 行。 症状:急性发病动物以急性败血症死亡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亚 急性感染可引起动物腹泻、结膜炎等。 消毒:沙门氏菌对常用消毒剂和温度很敏感。
➢肠道寄生虫: 采集粪便,肉眼观察有无虫体;漂浮法、沉淀法检查有无虫卵血液,制成薄涂片,染色镜检。
➢组织内寄生虫: 解剖动物时,对可疑部位做组织压片、切片检查。
检疫与疾病控制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大片瘀斑
口腔出血
临床表现
球结膜出血、水肿
口、鼻、结膜及皮肤出血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
【诊断】 多数易感动物对该病毒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其诊断主要靠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也可在 感染大鼠的肺组织中查出特异性病毒抗原。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等。
根据病原体分类:
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传染病
人兽共患病
——指人类也可感染发病的一类动物疾病 。如流性性出血热、狂犬病等。
常见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
1.病毒4: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 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流行性出 血热病毒。 2.细菌5: 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志贺菌、结核分 枝杆菌、钩端螺旋体。 3.真菌1:皮肤病原真菌。 4.寄生虫1:弓形虫。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
Add your title
流行性出血热为人兽共患病;引起该病的病毒主 要存在于野生啮齿类动物。在实验动物,多呈隐性 感染和持续带病毒状态,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 改变。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会议将具有发热、出血和肾 损伤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 HFRS)。
【预防与控制】
做好预防措施,动物室周围环境无野 生啮齿类,建立卫生消毒制度,不从疫 区引进动物。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封锁 污染的鼠群,及早淘汰,污染的环境和 设备彻底消毒灭菌。对患病动物的尸体 和排泄物等做焚烧或深埋处理。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四、仙台病毒感染
Add your title

实验动物传染病及卫生防疫

实验动物传染病及卫生防疫

4、毒物中毒
①有机磷中毒:有些杀虫剂、驱虫剂、 杀鼠剂,被动物吸收后,以抑制胆碱脂 肪活性,使乙酰胆碱不受水解而积蓄体 内,出现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中毒症 状。
②霉菌毒素中毒:由于饲料保管不善, 受到霉菌侵害,产生的霉菌毒素,动物 食入后中毒。
5、其它:如中暑、外伤、结石、便秘等, 都属于非传染性疾病。
(2)根据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的要求建立合理 的环境设施,严格区分实验动物繁育区与动物 试验区,且各种动物要分开饲养,以防交叉感 染。
(3)坚持平时的卫生消毒制度,对实验动物的 房舍、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杜绝各种微生物 的侵入。
(4)力争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引进外 来动物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查,只有确 认健康后才能与原设施内动物合群或投 入使用,不得从疫区引进动物。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肝、脾、淋巴结、 胸腺的广泛坏死,肠出血,十二指肠浮 肿,肾、膀胱出血,心包积液。在皮肤 表皮增生及糜烂部位的上皮细胞,肝细 胞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等处易见胞质内包 涵体。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然 后依据病理学诊断,检查包涵体、动物 实验、电镜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诊 断等进行确诊。
(8)开展经常性的卫生检疫,及时发现疫 情,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人兽共患疾病是研究人类传染病的良好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使用自发的 和实验的动物病例来研究疾病在人体的 发病机理、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是一种 很重要的方法。
谢谢!
谢谢观赏!
2020/11/5
37
2、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营养大约有40 余种,缺乏其中某一种都会引起动物生 理功能的障碍,这些营养素中尤其以维 生素缺乏最为常见。
3、遗传性疾病
由父、母代传给的疾病,是由于动物基 因变异产生的突变系动物,这种动物的 遗传性疾病,为人类遗传病的研究提供 了丰富的材料,培育出许多疾病的动物 模型,如肥胖症小鼠 ,糖尿病大鼠,无 胸腺裸鼠等。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鼠和无症状带毒鼠为本病的传染源。
自然感染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道传 (2)传播途径 播。亦可经污染的饲料和用具传播。 主要在实验室小鼠中流行,野鼠中较 少发生。 DBA/1, DBA/2、BALB/c、 A和C3H品系对病毒易感。
(3)易感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一、鼠痘—小鼠传染性脱脚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
佛山现流行性出血热 宠物兔与鼠同食主人险丢命
不合格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 极易引起流行性出血热!
国内曾多次发生实验动物流行性出血热事件
学生感叹:十数年寒窗苦,一病全作废
1999年广州XXX大学博士后张某从事“九五”国家攻关课题 “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时接触大鼠,3个月后感染流 行性出血热,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2006年进行肾移植 手术。 2001年6月,北京发生了因使用质量不合格实验动物和动物 实验不规范致使鼠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一名院 士死亡和700多师生紧急预防接种。
2002 年 , 湖北省药检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在某药厂从事动 物实验工作,由于接触了带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动物而感染流 行性出血热不治死亡。 2006年,东北三省由于个体户养殖、贩运不合格实验动 物,导致几十名教学科研人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1. 病原学
本病毒属本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 ,核酸为单股RNA,有囊膜,对环境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差。 包括6种血清型:大多数实验大鼠携带的就是Ⅱ型病毒。
2、控制措施 及时发现、明确诊断、隔离封锁、捕杀
第七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一、病毒性疾病(一) 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属冠状病毒科。

自然宿主为小鼠,也容易感染裸鼠与免疫缺陷小鼠。

可引起多种型式的病症,发病时无症状或昏睡,皮毛粗刚,厌食,或有神经症状。

传染途径依不同型分为飞沫传染或经口传染。

造成研究干扰有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抑制淋巴球增殖反应,抑制小肠淋巴组织Peyer’s Patch中B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控制方法:1. 清除受感染的族群 2. 利用剖腹产防止污染 3. 杀死所有新出生的小鼠,停止繁殖,成鼠至少隔离6-8个星期,如此聚居地里的病毒才可以完全消除。

(二) 仙台病毒(Sendai virus)属RNA病毒中的副黏液病毒科第一型。

可构成小鼠最常见的呼吸器官疾病,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多呈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感染途径: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在上呼吸道复制后进入气管及小支气管中。

在仔鼠或某些品系小鼠,如DBA/2往往受仙台病毒感染发生肺炎。

临床症状:皮毛粗刚,呼吸困难和发生气管啰音。

预防及控制:避免让感染进入动物房内,定期对供货商作健康状况监视,隔离。

(三)小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 (PVM)天然宿主:小鼠、大鼠和仓鼠。

属于副黏液病毒属(paramyxoviridae)的肺病毒(pneumovirus)。

通常无临床症状。

病变:引起慢性鼻炎,间质性肺炎。

控制:使用剖腹产及良好的环境障壁。

(四) 鼠痘Mouse pox (缺肢畸形 ectromelia病毒)属Poxviridae之正黏液病毒属。

宿主为小鼠。

鼠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具高度传染性及死亡率。

传染途径:直接接触和媒介物:例如小鼠组织,小鼠血清,转移性小鼠肿瘤。

有抵抗力的品系(不明显的感染):C57BL/6和C57BL/10;易感染的品系(显现临床症状):BALB/c、DBA/2、CBA和C3H。

实验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培训课件

实验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培训课件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预防——引进动物:源头控制要素
• 2、使用非标实验动物(如:猪、羊) • 生产单位资质:生产许可证 • 动物质量证明:动物质量合格证(最近检
测日期) • 验收:文件、包装、动物状况 • 健康观察 • 必要时检测
2013-11
预防——饲养和实验:防止交叉感染
1、不同种类、品系、年龄分开——WHY 2、防野生动物入侵污染——HOW 3、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 4、必要的免疫接种 5、饲养人员定期体检 6、规范操作和卫生消毒 7、物料仓储
动物 实验中必须严格管理好自己的动物,降 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预防——引进动物:源头控制要素
1、使用合格的标准化实验动物(七种) • 生产单位资质:生产许可证 • 动物质量证明:动物质量合格证(最近检
测日期) • 验收:文件、包装、动物状况 • 健康观察 • 必要时检测
控制
• 隔离、封锁(门窗,屏障系统关闭通风) • 消毒 • 免疫接种
——及时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 抗病力
16
应急预案:不明原因群体性死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或发病
1、报告上级:
• 动物烈性传染病-IACUC(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s)

(精选)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性

(精选)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性

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性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它普遍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畜牧兽医、药学等许多领域。

它的质量不仅直接阻碍到科学研究的结论和药品生产的质量,而且也阻碍从事实验动物科研、生产等相关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平安。

因此,实验动物要有必然的品质要求和标准,以保证在实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重复性,和保证相关实验人员的健康平安。

实验动物疾病可使实验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时刻的极大浪费。

有的疾病呈隐性感染,常不引发死亡,但可阻碍动物自身的稳固性和反映性,如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变肿瘤的形成,或与其他病原微生物起协同、激发或拮抗作用,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以致得犯错误的结论。

有的疾病宿主普遍,属人畜共患病原,可同时引发人和动物的疾病,更具有危险性。

因此,开展实验动物疾病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对提高实验动物品级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动物多来源于野生动物,通过定向培育形成不同的品种和品系。

实验动物对理化因素刺激和病原体较为灵敏,由于常采取群体饲养,被人为地集中饲养,其间密度大、数量多、繁衍快,在整个生活进程(诞生、成长、繁育)中得食、宿和排泄等均固定于必然范围内;又有各自不同的易感病原,包括很多烈性传染病,因此极易造成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实验动物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能引发大量实验动物的死亡和质量下降,造成生产停止,科研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某些疾病可干扰实验结果,阻碍科研的准确性和靠得住性,乃至得犯错误的结论。

某些人畜共患的疾病给接触实验动物的人员带来严峻后果。

其危害性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1.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鼠痘、兔出血热、犬瘟热等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生将致使所饲养的动物大部份死亡,即便耐受过来的实验动物也不能留用,需要全群淘汰,从头建群,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

2.污染生物制剂此刻医疗上所用的大多数生物制剂,不管医用的和实验用的,都是从动物中制取的。

若是制备生物制剂的动物发病或隐性感染,其后果不堪假想,乃至阻碍人类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作出判断。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3、病毒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HA、HI、HFA、IEA和ELISA ➢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毒颗粒抗原或核酸的检出:
血凝素抗原—HA、HI 病毒颗粒—电镜或免疫电镜 病毒基因组或核酸—PAGE、PCR ➢潜在病毒的激活: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志贺氏菌病
本菌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的病原菌。本属细菌主要引起 人和实验动物肠道感染,常见菌型为B群福氏志贺菌和D群宋氏志贺菌。
易感动物:实验动物均易感,尤以灵长类动物最为典型。 症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发病动物
可出现高热、呕吐、排脓血便,动物剧烈腹痛,出现脱水和循环衰竭,如治 疗不及时极易造成动物死亡。慢性发病动物排出糊状便或水样便,症状有 时会自然缓解。 传染源:部分动物长期携带志贺菌,但不表现临床症 状,成为健康带菌者。志贺菌在灵长类动物中带菌率较高,在猕猴自然群体 中带菌率在3%左右。 诊断:细菌分离培养、粪便检查。 预防与控制 :口服痢疾菌苗或药物进行群体预防。 发现病例及时治疗,痢特灵口服50mg/次,2次/日,7天一疗程。
主要病原菌
(一)志贺菌属(Shigella) (二)沙门菌属(Salmonella) (三)波氏杆菌属(Bordetella) (四)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 (五)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六)耶尔森菌属(Yersinia) (七)棒状杆菌属(Corpmbacterium) (八)泰泽菌(Tyzzer’s organism) (九)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十)假单孢菌属(第四P章s实e验u动物d常o见m传染o性n疾病a概s)
二、常见传染病
➢ 细菌性传染病 ➢ 病毒性传染病 ➢ 常见寄生虫病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实验动物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 1、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是一级动物必须排除的病
原菌。 2、动物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是二、三级动物要
求排除的病原菌。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卫生防疫: 防疫原则 检疫 疾病控制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1、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污染生物制剂 3、干扰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 4、危害实验工作者的健康
害化处理。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检疫与疾病控制
1、引进动物的检疫:隔离检疫,确定无传染病或隐性感染。 一般隔离观察时间:小鼠、大鼠、豚鼠、兔3~7天; 犬、猫20~30天;灵长目动物90天以上。
2、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以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是否存在隐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检疫与疾病控制
疾病控制: 1、提高管理水平和饲养环境质量; 2、实施动物剖腹产、子宫切除; 3、严格隔离管理,培育健康种群; 4、定期检查,发现患病或可疑动物,立即隔离; 5、对动物尸体、淘汰动物应妥善处理,不得乱扔乱放。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布氏杆菌病
本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 感染犬的主要是流产布氏杆菌、马耳他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
➢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应激剂降低动物机体抵抗力,激活潜在病毒。 ➢抗体产生试验: 将待检动物的组织悬液接种于无常见病毒的动物,1个月
后采血,检查是否产生抗体。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4、真菌学检查: ➢采用分离培养法,用沙氏培养基。
皮肤真菌—25℃培养 深部真菌—37℃培养 ➢结合菌落特点、镜下染色检查和生化反应结果等进行诊断。 5、寄生虫检查: ➢体外寄生虫: 肉眼观察;透明胶纸粘取毛样 ➢肠道寄生虫: 采集粪便,肉眼观察有无虫体;漂浮法、沉淀法检查有无虫卵、原虫卵 囊或包囊。 ➢血液寄生虫: 采集末梢血液,制成薄涂片,染色镜检。 ➢组织内寄生虫: 解剖动物时,对可疑部位做组织压片、切片检查。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沙门氏菌病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危害啮齿类实验动物的 沙门氏菌主要是沙门氏杆菌乙群的鼠伤寒杆菌和丁群的肠炎杆菌。 易感动物:猕猴对沙门氏菌的感染率相当高。豚鼠、大鼠和小 鼠等常用实验动物均易自然感染。 传染媒介:主要为苍蝇和野鼠,后者有时为重要传染源。管理 疏忽、营养状况降低、气温骤变等不良条件 时,易造成本病流 行。 症状:急性发病动物以急性败血症死亡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亚 急性感染可引起动物腹泻、结膜炎等。 消毒:沙门氏菌对常用消毒剂和温度很敏感。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卫生防疫
防疫原则 检疫 疾病控制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防疫原则
1、隔离饲养,防止交叉感染。 2、引进动物要严格检疫:
从可信赖的单位引进动物;按国家标准严格检测。 3、坚持卫生消毒制度:
定期对动物房舍和饲养用具进行消毒。 4、饲养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健康检查。 5、自繁自养多级保种,提高自我更新能力。 6、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其防病治病能力。 7、严格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实验动物场所,对死亡动物进行无
性感染,及早发现隐患,减少损失。
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检疫与疾病控制
对发病动物的检查: 1、病变检查: ➢体表检查:死后30min内进行,检查是否有皮肤疾患,外科损伤。 ➢尸体剖检:切开皮肤,检查动物的乳腺区、腹股沟和腋窝淋 巴结、 颌下唾液腺和淋巴结。 ➢胸、腹腔检查:胸腔;气管;肺;心脏;肝和胆囊;肠及肠 系膜 淋巴结;脾;肾脏;子宫、性腺、 膀胱等。 2、细菌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