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

工程力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力学(学科代码:0801)二级学科:工程力学(专业代码:0801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岩体力学与土力学2、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3、道路桥梁材料及其力学行为4、计算力学与工程力学中的反问题5、工程结构动力分析与抗震6、材料损伤与疲劳强度7、工程结构分析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实行学分制。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五、实践环节在学期间,必须参与实践教学,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1、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由指导老师负责落实,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

2.专业实践: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特别是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完成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

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基本
要求
本学科对博(硕)士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强调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要求,为学位论文工作的创造性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1.基础理论知识:本学科的研究生要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至少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理论建模、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的专业知识。(硕、博、直博)
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环节。
5.学位论文撰写必须严格遵守《兰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试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维护科学诚信。论文格式依照《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毕业与
学位授予
1.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学校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兰州大学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相应学位。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允许提前申请学位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兰州大学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相应学位。
博士:学制4年,最长在学年限7年;
直博:学制5年,最长在学年限8年;
贯通培养:
本硕贯通培养(本科阶段的四年级同时也作为研究生阶段):学制不低于 3
年,最长在学年限 6 年(研究生阶段)
本硕博贯通培养(本科阶段的四年级同时也作为研究生阶段):学制不低于
5 年,最长在学年限 10 年(研究生阶段)
女性研究生在读期间因生育可在最长学习年限基础上再增加1年。
以上方向均可进行硕士生、博士生和直博生的招生。
培养
方式
主要培养方式包括课程学习、博士生资格考试(博士)、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社会实践、论文中期检查和最终答辩报告。为了提高学位申请人的创新成果质量,创新成果认定工作将贯穿于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年度检查和最终答辩报告几个阶段。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由导师安排研究生在研究室或各种学术交流场所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导师给博(硕)士生制定更为详细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等。

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工程力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力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并结合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3、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能够适应工程领域的科技和管理工作。

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具备深厚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掌握现代工程力学理论和研究方法;2、具有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3、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在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高水平科研和工程领域的需求。

二、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开展正规的理论课程学习,包括数学、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工程动力学、非线性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理论课程。

2、专业实践:组织实践教学,包括工程实习、工程设计等实际应用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科研训练: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进行学术研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深化学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包括先进的非线性力学、材料本构关系、结构动力学、工程建模与仿真等专业理论课程。

2、科研训练:指导学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4、学术导师:培养优秀的学术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指导和科研支持。

三、培养保障1、师资力量: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科研支持。

博士培养方案-080100力学(中英文版)160503

博士培养方案-080100力学(中英文版)160503

力学学科(080100)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本学科以力学研究发展的前沿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使本学科得到新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学习年限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

2.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为5年。

3.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为4年至6年。

三、研究方向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 固体力学3. 流体力学4. 工程力学5.应用力学与飞行器工程学6.生物力学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1.课程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位课程共4门,课程学分要达到19学分以上。

2.为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水平,要求在攻读期间参加所内主办SEMINAR 30次以上,并主讲5次以上学术讨论会。

五、培养计划制定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六、论文工作1.开题报告(1) 选题:论文的研究课题应与本专业的前沿研究相关或来自与本专业有关的国民经济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2) 开题的必要条件:应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和递交8000字以上文献阅读专题报告及2-3篇学术讨论会小结报告。

(3) 对开题报告的要求:在入学一年内(专职博士生)或两年内(在职博士生)或三年内(硕博连读生)开题,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难点与特点、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部分,引用文献不少于50篇。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基本情况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工程力学、080104获得时间:2000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

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一些科研成果被SCI和EI收录,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3、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了,具有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有效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卓越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2)工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3)河流动力学(4)环境流体力学(5)结构疲劳断裂与损伤研究5、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本学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力学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掌握自然辩证法、科学伦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培养博士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2)具备学术潜力,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工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前沿动态。

工程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104
(所属一级学科:0801 力学)
一、培养目标
1.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党
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科学献身精神,积极为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

3.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广博的学科视野;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能力;在工程力学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培养方向
1.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2.油气田地下工程力学 3.石油与化工装备安全评价 4.油气管柱与管线力学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可延长至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为5年。

四、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必须修满最低13学分。

选修课根据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

跨一级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所修专业大学本科主干专业课1-2门,硕士生专业基础课2门。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基本情况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工程力学、********获得时间:2000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

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一些科研成果被SCI和EI收录,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3、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了,具有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有效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卓越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2)工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3)河流动力学(4)环境流体力学(5)结构疲劳断裂与损伤研究5、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本学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力学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掌握自然辩证法、科学伦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培养博士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2)具备学术潜力,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工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前沿动态。

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Mechanics一、适用范围力学一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力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

培养能够胜任力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1、基本能力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能力;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解决相关力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的能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步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能力;具有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解决相关力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的能力。

2、基本素质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力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力学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外文论文;能独立地承担相关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阅读力学专业的外文资料、初步具有撰写外文论文能力;能承担相关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较为主要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1四、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年。

固体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o.doc

固体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o.doc

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081001专业简介福州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自1981年开始招生“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九五”期间“211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重点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又列入国家“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是2004年批准的省部共建福州大学“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依托学科和重要建设内容。

本学科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研究数字与数据通信、多媒体信息通信、卫星通信、信息安全、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图像通信、宽带网络技术、遥感技术等。

在学期间坚持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于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位获得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信息与通信领域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新技术,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2、具备独立承担和研究解决本专业理论研究课题和前沿发展课题,并提供创造性成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专业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与无线传输,地球信息技术与遥感应用,信息系统与信息共享技术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主要有:1、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2、多媒体通信3、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4、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5、医学信息工程与医学图像系统6、地球信息科学与遥感应用技术7、地理信息工程与系统集成8、智能信息系统三、学制全日制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为保证培养质量,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1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力学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力学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力学学科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 材料强度学 6. 无损检测与数值信息处理2. 流固耦合动力学 7. 环境流体力学3. 智能材料与结构 8. 计算流体力学4. 非均匀材料力学 9. 工程系统耦合动力学5. 微/纳米力学与跨尺度关联 10. 工程建模与数值仿真三、学习年限已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直博生5~6年。

可延迟毕业,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

四、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注: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课程学分六、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及相关要求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2.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并提交选题报告,然后就选题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审查后方可正式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

选题报告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半进行。

3.论文课题进行到中期(选题后一年左右),博士生应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交与会者审议。

4.博士生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或在会议上作报告。

5.博士生在攻读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的公开学术报告,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形式的记录本记录报告内容,并请报告人或主持人签字。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前应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提交记录本,获得认可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工程结构和材料在外部作用下受力、变形和破坏规律的科学,它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的博士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深厚的工程力学理论知识,熟练的数值计算和实验技能,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复合型人才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具备宽广的数学、力学和材料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 熟悉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取得自主研究成果;4. 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能够进行独立开展科研实验;5. 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能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6.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科研项目。

三、学位授予要求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并撰写学术论文。

另外,研究生还必须通过学位课程学习和考核,取得学位课程学分,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完成学术活动和学位论文答辩等规定。

四、培养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设置1. 工程数学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固体力学4. 流体力学5. 弹性力学6. 材料力学7. 有限元法8. 声学理论与应用9. 先进结构力学10. 计算方法与技术(二)研究生必修课程1. 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2. 统计力学3. 弹塑性力学4. 动力学5. 计算流体力学6. 正交函数理论7.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8. 计算结构力学9. 复合材料力学10. 计算声学(三)选修课程1. 机构动力学2. PCB设计和制造3. 计算晶体力学4. 有限元软件及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6. 流体力学前沿7. 高温问题的数值模拟8. 粘弹性力学9. 计算地震工程力学10. 多孔介质力学五、科研实践与课程学分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实践和开题报告,同时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分才能获得学位。

河海大学力材院研究生培养方案(10版)

河海大学力材院研究生培养方案(10版)

流体力学(080103)(Fluid Mechanic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力学(0801)一、培养要求本学科专业培养流体力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试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具有直接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2、紊流力学(Mechanism of Turbulence)3、环境流体力学(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4、多相流体力学(Multiphase Fluid Mechanics)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流体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工程力学(080104)(Engineering Mechanic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力学(0801)河海大学工程力学学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

在著名力学家徐芝纶院士倡导下,本学科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多项。

本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A类,1993年和2000年二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1995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2001年、2006年连续二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力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6年工程力学与结构检测实验室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力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实验中心,设有力学一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100
一、培养目标:
1.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科学献身精神,
积极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

3.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广博的学科视野;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能力;在力学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培养方向:
1.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2.油气工程力学
3.石油化工装备安全评价
4.环境力学
5.石油工程流体力学
6.海洋工程流体力学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
必修课程最低必须修满13学分。

选修课根据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2。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培养目标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1.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并进行技术交流;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5.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作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博士研究生1. 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能够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4. 具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5. 具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案(一)研究生入学:1. 研究生入学前,需要通过考核和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入学资格;2. 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本科生给予特殊考察。

(二)学位课程学习:1. 研究生阶段学习分为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分别设置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术研究方法、专业课程等;2. 要求学生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三)导师指导和科研实践:1. 在学期间,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师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2. 学生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开展科研实践。

(四)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1.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 鼓励学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力学博士计划书

力学博士计划书

力学博士计划书研究方向本计划旨在开展深入的力学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向:1.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在外界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形行为,探索材料强度、韧性和疲劳等力学特性。

2.结构力学:针对工程结构和材料系统进行力学分析,研究结构载荷、应力分布和变形行为,优化结构设计及其稳定性。

3.流体力学:研究流体在扰动下的动态响应,与材料载荷、结构相互作用下的流固耦合问题,以及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的关系。

4.非线性力学:研究材料和结构力学中的非线性问题,包括材料的弹塑性、超弹性和变形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目标本博士计划的主要研究目标如下:1.深入研究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掌握国际前沿的力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培养独立开展力学研究的能力和思维。

2.在材料力学领域,研究不同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力学行为,探索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开发,以提高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

3.在结构力学领域,研究不同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抗震能力和寿命。

4.在流体力学领域,研究不同流体的流动特性和传热传质行为,优化流体流动控制和传热传质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在非线性力学领域,研究材料和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稳定性问题,探索新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本博士计划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对力学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力学模型,推导力学方程,以解决现实问题。

2.实验研究:设计并开展力学相关的实验,采集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模型,考察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

3.数值模拟: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和仿真,预测和评估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取规律和关联,探索力学问题的本质。

5.综合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探索力学问题在不同尺度上的本质和机制。

研究计划本博士计划的研究时间为3年,具体的研究计划如下:第一年1.查阅文献、开展理论研究,对力学基本原理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02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建设,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199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首批工程硕士授权,获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1年获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车辆工程学科1996年获博士点,是全国高校第4个获得该领域博士点的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组建的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限及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如确有必要可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如在学校规定毕业的基础上增加2篇SCI2区检索论文,并申请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可以申请提前半年,即三年半毕业。

2.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由导师指导学生,全面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教学或者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2)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课程学习累计时间约一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1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力学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力学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力学学科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材料强度学 6. 无损检测与数值信息处理
2. 流固耦合动力学 7. 环境流体力学
3. 智能材料与结构 8. 计算流体力学
4. 非均匀材料力学 9. 工程系统耦合动力学
5. 微/纳米力学与跨尺度关联 10. 工程建模与数值仿真
三、学习年限
已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直博生5~6年。

可延迟毕业,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

四、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课程学分
六、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及相关要求
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2.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并提交选题报告,然后就选题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审查后方可正式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

选题报告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半进行。

3.论文课题进行到中期(选题后一年左右),博士生应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交与会者审议。

4.博士生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或在会议上作报告。

5.博士生在攻读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的公开学术报告,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形式的记录本记录报告内容,并请报告人或主持人签字。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前应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提交记录本,获得认可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6.博士生应按规定选修跨一级学科课程或(和)参加专业学术实践,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学生必须选修跨一级学科课程至少2学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内外重点大学或实验室或企业进行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两周以上者可获2学分。

7.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生在答辩前应发表(或接收发表)至少3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SCI收录论文。

8. 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通过导师审核和学院组织的院内盲审后,方能提交到学校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盲审。

9.论文通过评阅后方可由学院会同导师按照《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答辩。

10.有学术失范行为经认定情节严重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1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开展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
2. 养成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承担力学或相关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3. 胜任力学或相关专业教学、工程或科学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材料强度学7. 环境流体力学
2. 流固耦合动力学8. 计算流体力学
3. 压电器件与智能结构9. 生物材料力学
4. 非均匀材料力学10. 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
5. 微/纳米力学与跨尺度关联11. 结构优化设计
6. 无损检测与数值信号处理12. 工程建模与数值仿真
三、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
五、课程设置及课程学分
六、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及相关要求
1.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2.硕士生在正式进入课题研究之前必须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选题报告,并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硕士论文工作阶段。

3.硕士生在攻读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5次的公开学术报告,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形式的记录本记录报告内容,并请报告人或主持人签字。

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前应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提交记录本,获认可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4.根据学习成绩和课题研究表现评定学业奖学金。

具体评定办法参照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5. 硕士生在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经导师审核,并经学位评定分委会形式审查通过后方可提请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名单由学位评定分委会批准。

6. 论文通过评阅后方可由学院会同导师按照《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答辩。

7.有学术失范行为,经认定情节严重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