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影子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影子特点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重点:观察、探索、表达影子特点,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卡片、物体(如玩具、文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让幼儿认识到影子无处不在。
b. 讲解影子形成原理,引导幼儿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c. 出示各种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一个物体,观察其影子并画下来。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a.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特点与变化。
5. 创意影子画(10分钟)a. 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影子画。
b.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与建议。
a.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a. 影子形成原理b. 影子特点与变化c. 生活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影子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树叶的影子,它是绿色的,形状像树叶,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探索与发现——光和影》。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光和影的基础概念”,第二节“影子的形成与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知道影子和光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产生的原理,影子的特点。
难点:理解影子与光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玩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学生观察白布上的影子。
(2)邀请学生上台,用手电筒照射自己,观察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影子。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观察影子与光的相互关系。
4. 影子特点探讨(1)教师提问:“影子有哪些特点?”5. 创作环节(1)学生用画纸、画笔、剪刀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1)每组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产生的原理:光照射物体,物体阻挡光线,形成影子。
2. 影子的特点:形状相同、颜色一致、方向相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手电筒照射,画出它们的影子。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物品的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但在影子画的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影子实验,观察不同物品的影子特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同时,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创作影子画,提高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与体验。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画笔。
2.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产生的呢?生:讨论、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影子的知识,一起去探索影子的奥秘。
2.探究(1)观察影子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和几个物品。
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
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讨论影子的产生原理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生:讨论、回答。
师: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挡住,物体后面就会产生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3.拓展(1)影子的变化师:我们刚刚观察到了影子的产生,那么影子会发生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观察影子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的变化。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制作影子画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手电筒和物品,在白纸上制作一幅影子画。
生:制作影子画。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观察到了影子的变化。
影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用心去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部分环节,孩子们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及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a58a7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让幼儿在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中去探索是最好的方法,因此,特设计了《奇妙的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光线较暗的教室、手电筒、各种玩具、布娃娃、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事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二、组织幼儿操作实验,了解影子的成因。
1、教师结合经验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在什么地方没有影子?2、幼儿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的实验,看看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其中)理解影子的成因之一:有光的地方有影子,没有光的地方没有影子。
3、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验,拿手电筒照玩具和手,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影子与物体和光三者的关系。
发现影子的成因之二:不透光的物体遮住了光才会有影子。
三、幼儿操作探索,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距离、位置有关。
幼儿两人一组,用手电筒做光源从远近不同的距离、高低不同角度照射布娃娃,观察布娃娃影子的大小变化,并做好记录。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特点,感受影子与光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2. 能运用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探索影子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的特点,感受光与影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透明胶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地上?”(2)让幼儿相互观察、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现象。
2. 探索影子特点(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上的动物图案,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的距离、角度的关系。
(2)组织幼儿在阳光下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工具,制作自己的影子画。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光与影子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阳光下让自己的影子变大、变小、变长、变短。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画。
要求: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影子,并用彩笔、剪刀等工具进行装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影子变变变。
要求:在阳光下,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探索如何让自己的影子变大、变小、变长、变短。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了影子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影子的产生”,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第二章“影子的变化”,探讨影子随光线、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第三章“生活中的影子”,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影子,了解影子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影子与光线、物体位置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感受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影子与光线、物体位置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学生观察地上的影子,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教学内容讲解(1)影子的产生:介绍光线的传播原理,解释影子的形成过程。
(2)影子的变化: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影子随光线、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生活中的影子: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个影子,让学生猜测影子对应的物体,并解释影子产生的原因。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产生:光线传播、物体遮挡(2)影子的变化:光线、物体位置(3)生活中的影子:物体影子、影子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的影子,并描述影子与光线、物体位置的关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能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如形状、大小和位置。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与光的关系,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兔、小鸟、方形积木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物体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照射在物体上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2)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3)提问幼儿:“影子为什么会动?影子和物体有什么关系?”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画纸和彩笔在光线下画出影子的形状。
(2)组织幼儿用剪刀剪下影子,并与原物体进行比较。
4. 影子游戏(10分钟)(1)教师设置一个光源,让幼儿在光源下模仿各种动物的影子。
(2)让其他幼儿猜测影子属于哪个动物,增加课堂趣味性。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影子与光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2)影子与物体的关系:形状、大小、位置。
(3)影子游戏:模仿动物影子,增强观察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物体的影子2. 答案:根据自己选择的物体,画出其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了影子的基本特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光和影》的第二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通过创意影子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在教室内寻找、观察影子,让幼儿初步感知影子现象。
(2)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能不能把影子捉住呢?”2. 例题讲解(1)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演示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影子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物体产生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创意影子游戏(1)分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设计自己的影子形象。
(3)评选最佳创意影子,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变化的规律3. 创意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答案示例:太阳照射在树叶上,地面上出现了树叶的影子,影子是黑色的,形状和树叶一样。
2.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朋友让幼儿发挥想象,设计一个自己的影子朋友,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创意影子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发现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主题为《奇妙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索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影子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份玩具或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演示影子的产生,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的大小、形状等特征。
2. 探究影子变化(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探究,用手电筒和玩具观察影子的变化。
让幼儿尝试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玩具的形状,观察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
3. 影子应用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幼儿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表演,让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或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影子创意绘画(5分钟)教师发放卡片和颜料,引导幼儿在卡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影子图案。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现影子的特点。
5. 作品展示与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让其他幼儿学习和借鉴,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影子、光的传播、手电筒、玩具、卡片等关键词。
通过板书,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影子,并尝试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游戏。
2. 请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影子,并将作品交给老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手电筒和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玩具上,产生影子的现象。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影子的特点和变化。
二、探索影子(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合作,使用手电筒和玩具,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3.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探索成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三、创意影子(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发放卡片,邀请幼儿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图案。
2.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手电筒,将影子图案投射在墙上,观察和欣赏影子的变化。
3.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和作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影子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如“影子追逐”、“影子舞蹈”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游戏中影子的变化,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创造。
3.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游戏体验和快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和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邀请幼儿提出问题或想法,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3.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参与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幼儿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反馈,了解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幼儿的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内容:影子与生活(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舞台表演等。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以“奇妙的影子”为主题,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单元“光与影”的章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简单影子游戏及影子创意绘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影子游戏和创意绘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光与影的关系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在教室内制造影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影子的形成原因。
2.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让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并描述游戏过程中的影子变化。
4. 创意绘画:指导学生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属于自己的影子画。
5. 影子创意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的关系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影子游戏与创意绘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见到的影子现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答案: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在物体背后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尝试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还可以开展关于光与影的科普阅读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学知识。
2024年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产生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为例,如太阳下的影子、树影等,讲解影子产生原理。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与光有什么关系?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
(2)幼儿用剪刀剪下影子,贴在画纸上,组成一幅影子画。
4. 影子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影子”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不同物体的影子。
(2)分享找到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
(2)启发幼儿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皮影戏等。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产生原理(2)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3)影子与光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影子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观察和创作,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需求。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并观察自然界中的影子现象。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科学探索》中的第十章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的关系、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表达、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的关系,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过程,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笔、画纸、剪刀、胶水、卡片等。
2. 学具:手电筒、画笔、画纸、剪刀、胶水、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阳光下进行影子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过程。
(2)讲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强调影子与光的关系。
3. 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在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下,影子的变化。
4. 创意影子游戏(1)让幼儿利用画笔、卡片等材料,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2)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用剪纸、胶水等材料,制作影子剧场。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影子。
2. 影子与光的关系:有光才有影子,光线越强,影子越明显。
3. 影子的变化规律:角度、位置不同,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发生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朋友(1)请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影子,并用彩色笔为自己的影子添上表情和衣服。
(2)请家长协助幼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作品,至班级群。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创意影子游戏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三册第十章《光和影》。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的特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探索影子游戏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理解影子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影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投影仪、卡片、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幼儿观察白布上的影子。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在白布上形成影子。
2. 影子的形成原理(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影子形成原理。
3.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5分钟)(1)教师演示不同角度的光源照射同一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影子游戏(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身体部位和卡片进行影子游戏。
(2)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尝试创作出有趣的影子造型。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影子造型。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板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个有趣的影子故事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包含影子元素的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对影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幼儿过于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准备:孙悟空手偶人手一个,手电筒人手一个,ppt,不同材质的卡片若干活动内容:一、开始部分:欣赏视频皮影戏《西游记》,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吗?”“你们看过皮影戏吗?”“你们知道最后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什么吗?”二、通过让幼儿大胆猜测,以及实际操作,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会变大或变小。
1、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1)通过让幼儿大胆操作以及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怎样能产生影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看看到底怎样可以帮孙悟空找到影子。
”小结:当灯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是会产生影子的。
(物体将光挡住了,所以产生了影子。
)(2)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卡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找到会发光的眼睛,知道透明材质的物体具有透光性,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看,你认为哪一种材质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拥有一双会发光的眼睛。
”小结:当物体照在透明的物体上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2、通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知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小朋友们,大家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呢。
”小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近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大;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远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小。
三、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四、活动延伸: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的不同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量工具,请小朋友回家后与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一搜,看看到底它的影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们回教室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商量如何制作皮影戏。
《奇妙的影子》教案篇2设计意图: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游戏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影子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奇妙影子》作为教学内容,该内容属于大班科学领域。
教材章节主要是探讨光与影关系,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形成原理,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特点,进行简单影子实验。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以及影子与光源关系掌握。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影子特点,进行简单影子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板、白纸、剪刀、画笔、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手电筒照射白板,让学生观察白板上出现影子,引发他们对影子产生好奇。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影子形成原理,让学生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描述影子特点。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影子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实验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3. 影子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不同物品影子,描述其特点。
思考:如何改变影子形状和大小?2. 答案:家中物品影子特点:光源与物体距离、物体形状等。
改变影子形状和大小方法:改变光源位置、角度,或调整物体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程度,以及实验过程中表现。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影子实验,观察更多有趣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应用,如皮影戏、电影等,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键环节。
2024年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一节“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影子形成的科学原理,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物体影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形成的原理,光与影的关系。
难点:观察和分析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卡片、投影仪。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小玩具,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特点,讨论影子与光的关系。
5.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用画纸、画笔、剪刀和胶水制作自己的影子画。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其他同学评价并讨论作品的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影子形成原理:光照射物体,物体遮挡光线,形成影子。
光与影的关系:光照射角度、物体的形状影响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影子形状、大小、颜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影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影子,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影子形成的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024年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的产生原理,学会观察和记录影子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笔。
2.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保证幼儿能清楚地看到影子。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影子吗?知道影子是什么吗?生:知道,影子就是我们站在阳光下,地上会出现一个黑色的形状。
师:对了,那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奇妙的影子。
2.感知影子(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手电筒打开,照在白纸上,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会出现一个黑色的形状。
师:这个黑色的形状就是我们说的影子。
(2)师:请小朋友们分组,用不同的物品(如玩具、书本等)进行实验,看看哪些物品能产生影子?生:我们组的玩具车可以产生影子,书本也可以。
3.探索影子(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你们发现影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系?生:影子的形状和物品的形状有关系。
(2)师:那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请小朋友们继续实验,找出答案。
生:我们发现,影子的大小和光源的距离有关系。
光源离物品越近,影子越大;光源离物品越远,影子越小。
4.影子游戏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影子游戏。
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每组轮流用手电筒照在物品上,另一组猜猜是什么物品。
生:我们猜是玩具熊!(1)师:通过今天的实验和游戏,我们知道了影子的产生原理,也了解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谁能来说说自己的收获?生:我学会了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也知道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师:那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生: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些物品的影子不明显,我们就换了一个光源,影子就出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教案编辑专员: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环境:光线柔和,有利于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观察影子: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影子游戏:利用手电筒和玩具,让幼儿自己创造影子,并模仿影子的形状。
4. 影子接力:设置一个影子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总结1. 让幼儿回顾本次活动,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
2. 总结影子的特点,如:影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
3. 强调活动的意义,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
2. 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师要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影子,并拍照记录,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影子展览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作品。
3. 科学探索:引导幼儿探索光的传播原理,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七、活动评价1. 观察评价: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操作评价: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交流评价: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活动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设计意图
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让幼儿在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中去探索是最好的方法,因此,特设计了《奇妙的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光线较暗的教室、手电筒、各种玩具、布娃娃、记
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事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二、组织幼儿操作实验,了解影子的成因。
1、教师结合经验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在什么地方没有影子?
2、幼儿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的实验,看看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其中)
理解影子的成因之一:有光的地方有影子,没有光的地方没有影子。
3、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验,拿手电筒照玩具和手,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影子与物体和光三者的关系。
发现影子的成因之二:不透光的物体遮住了光才会有影子。
三、幼儿操作探索,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距离、位置有关。
幼儿两人一组,用手电筒做光源从远近不同的距离、高低不同角度照射布娃娃,观察布娃娃影子的大小变化,并做好记录。
小结:当光离物体近时,影子变大。
离物体远的`
时候,影子变小,光从低处照相物体的时候,物体变大,从高处照相物体的时候,物体变小。
四、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让幼儿知道有光才会有影子的道理。
教师小结:太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五、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卡纸剪得西游记人物卡片、手电筒等,组织幼儿玩皮影戏的游戏,继续探索光与影的秘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首先抓住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孩子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通过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让孩子在玩中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影子的秘密等问题。
其次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让幼儿获得了关于影子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丰富经验,并引导幼儿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使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探
索的乐趣。
小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
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分为本影,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