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合集下载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沉淀池1.设计数据(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 (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的不是方式可分为: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②周边进水中心出水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7)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转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一般采用1.5m/min.(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11)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

2.计算公式辐流式沉淀池取池子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座位计算断面,计算公式如(1),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如(2)(1)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 2) F=Qmax/n.q(Q=最大设计流量n=池子个数 q=表面负荷)②池子直径(D/m) D=πF4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t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0=污泥含水率)⑥(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④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 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0=污泥含水率)⑧池子总高度H=h1+h2+h3+h4(1.超高 3.缓冲层 4.污泥部分高度)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2f)1f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H4×b(L1=梯形上底长L2=梯形下底长 H4=梯形高度)二、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向心辐流式二沉池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污水处理设备。

其主要作用是将水中悬浮物质沉降到底部,并将清水汇集进出水管道。

下面将从设计计算的角度介绍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要点,包括设备尺寸、流速计算、底部斜板、出水管道等内容。

首先,设备尺寸的设计。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尺寸设计主要包括池径和池深的确定。

池径一般按照污水流量和进水速度来计算。

一般而言,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进水速度不宜超过0.3米/秒,以保证细颗粒物质的沉降效果。

进水速度的计算可以使用Q=A*V公式,其中Q是进水流量,A是进水面积,V是进水速度。

池径一般取进水槽的面积,并根据体积换算为直径。

池深的设计根据污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悬浮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主要由颗粒物质的密度差、粒径大小和水的粘度决定。

根据经验公式,沉降速度一般取0.6米/小时。

根据沉降速度可以计算出污水在池中的滞留时间,再根据滞留时间和流量可以确定池深,一般为2-3米。

其次,需要计算污水在向心辐流式二沉池中的流速。

流速计算主要包括进水槽的面积、进水量和进水速度的计算。

进水槽的面积一般根据流量计算得出。

进水量可以通过流量仪表直接测量得到。

进水速度可以通过进出水头的差值除以污水行程获得。

在底部斜板的设计中,一般斜板的角度取15-30度,斜板的作用是引导沉降物快速沉入底部,防止再次悬浮。

斜板的长度取决于池径和池深。

在出水管道的设计中,出水管道的直径一般根据流量计算得出。

出水管道的高度取决于设计要求,一般要确保出水口在水面以下12-15cm,避免二次悬浮。

此外,二沉池周边设施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包括进水导流板、出水预沉池以及污泥排除装置。

进水导流板的作用是分流污水,保证水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出水预沉池的作用是进一步沉降悬浮颗粒物质。

污泥排除装置用于定期清除底部沉积的污泥。

综上所述,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涉及到设备尺寸、流速计算、底部斜板、出水管道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计算书-辐流式二沉池

计算书-辐流式二沉池

项目名称
SJY-BZ-V1-WS-02-辐流式二沉池
签字:
日期:
符号或计算公式
设计取值 计算值
设计取值
校核值 单位
参考书籍或规范
进水来源 生化池
进水来源 生化池
是否带压 重力流
状态 连续
平均 300 300.00 300.00
水量(m3/h) 峰值系数
1.2
1.20
COD(mg/L) 60.00 60.00 60.00 58.00 3.3%
m
尺寸(m) Ф26.0×5.9
7.0×5.5×4.5
标高(m)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3.200 池边高度:2.600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1.500 有效水深:4.000
单位 座

m3/h
m/s
0.50
m
m/s
m m m 个 m/s
污泥回流池
Q'=Q(1+R)= v1= D3=
v1'=Qmax(1+R)/3600/(π D32/4)=
D4= l= b= n=
v2=Q'/3600/l/b/n=
v3= f=Q'/3600/v3= D5=(4f/π+D42)^1/2=
600.00 0.90 0.49 1.02
1.50 0.80 0.30
序号
D1= D2=
α= h5=(D1-D2)/2*tanα= V1=πh5(D12+D1D2+D22)
/12= h4=(D-D1)/2*i= V2=πh4(D2+DD1+D12)/12=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资料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资料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nq 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m FD 52.3114.378044=⨯==π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教案资料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教案资料
外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
(4)出水管、排渣管和排泥管
出水管管径D=800mm (i=1‰),则水流速度为:
设置直径为D=500mm的排渣管和排泥管。
>12.68m3
(11)沉淀池总高度
式中:
—沉淀池超高,m,为0.5m;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为0.5m;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12)沉淀池池边高H’
H’=h1+h2+h3
则:H’=h1+h2+h3=0.5+4.8+0.5=5.8m
4.5.5进出水设计
(1)进水管的计算
式中: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3/s;
(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3/(m2·h)。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式中:
—设计日平均流量m3/h;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表面负荷,m3/(m2·h),本设计取1.5m3/(m2·h)
(2)池子直径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性能参数
规格型号
池径
D(m)
周边线速
(m/min)
电机功率
(kW)
压缩空气压力(MPa)
生产厂家
37
1.60
1.5
75
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公司
(3)实际水面面积
实际负荷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式中: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使用说明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使用说明
居民区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
(5.1)
居民区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
则最大设计流量
qNKz127 35 1041.3633
Qmaxz700(L/s) o.7(m3/s) 2520(m3/h)
8640086400
(5.3)
本设计采用4座池
单池最大设计流量
QQmax
n
252033
630(m3/h) 0.175( m3/s)4
集水槽设自由溢流堰, 溢流堰严格水平, 即可保证水流均匀, 又可控制沉淀 池水位。为此溢流堰常采用锯齿形堰, 这种出水堰易于加工及安装出水比平堰均 匀,池内水位一般控制在锯齿高度的1/2处为宜。
4.2.2挡板的设计
在出口处设置挡板, 挡板高出水面0.1~0.15m,挡板淹没深度是沉淀池深度 而定,不小于0.25m,一般为0.3~0.4m,挡板位置,距出口为0.25~0.5m。4.3辐流式二沉池的一般设计原则
特大城市
大市
中、小城市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1
120~180
100~16
85~145
180~29
160~2
145~240
0
0
65
2
95~135
75~120
60~100
125~20
110~1
95~155
5
80
3
95~125
75~110
60~95
120~19
100~1
85~145
5
70
注:cap表示“人”的计量单位
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环状配水槽图3.4牛角配水槽
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 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 统。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配水槽宽600mm。

(建议下载)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说明书

(建议下载)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说明书

≤(4) 表面负荷 2.5m3/(m2·h);(5) 沉淀时间1~1.5h;(6) 池径<20m,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板。

池径>20m,一般采用周边传的刮泥机;≤(7) 刮泥机转速为1~3r/h,刮泥机外缘线速度3m/min;(8) 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0.5m。

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9)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10)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11)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29~31]通过实验研究指出:选择合适的沉淀池几何结构参数可以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率。

二次沉淀池的效率受下列因素影响,包括悬浮物固体浓度(污泥颗粒大小、污泥的密度、进水速度),流场和构筑物的几何尺寸与挡板的特征。

6 结束语(1) 本次设计采用了4个直径为25m的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4个池子并用符合污水处理厂的设置原则,即便其中个别出现故障,工作进度也不会停滞。

(2) 本次设计采用了环形平底配水槽,等距离设布水孔。

(3) 本次设计采用了单环形集水槽出水,池周边设一个,池周边集水槽为内单侧进水。

(4) 出水管设置了1条,均沿池径分布。

池周边集水槽的出水管口设在池壁上,管道水平延伸。

(5) 本次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刮泥机的尺寸和构造,因为二沉池建成后,可依照池体结构现行制造适应匹配的刮泥机。

(6) 由于排泥速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防止冲刷管道或造成淤积,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故设计中采用300mm的管道进行排泥。

参考文献[1] W .H .Boyle .Improved Secondary Clarifier Peripheral vs Center Effluent[J],Water & Sewage Works, 1976(10):90~94[2] 金儒霖,刘金星.二沉池动力学研究分析法[J].武汉建材学院学报,1982(3):313~320[3] 张有威,罗振海.关于周边进水沉淀池的研究[J].周边进水沉淀池鉴定会文件,1982(11):6~13[4] 章北平.向心流二次沉池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 .异重流混合型射流曝气系统研究之五,1984(2):201~217[5] 刘清江.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二沉池配水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2003[6] 杨文敏.水体污染与人体健康[J]. 陕西气象, 1997(2):46[7] 李圭白,张杰.水质工程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1~95[8] 余英影.新型重力沉淀技术浅述[A].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建院四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0[9] 王华生,刘祖文.沉淀池的研究工艺及其发展趋势[J]. 铜业工程,2004,(l):54~56[10] 张自杰.排水工程(第四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1~70[11] 许保玖. 给水处理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13~220[12] 高廷耀,顾国维.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9~40[13] 晋日亚,胡双启.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29~36[14] Tom Bajcar,Leon Gosar,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for urban wastewater[J]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2010 (49): 425~433[15] 王宝贞.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4~38[16] 张大群. 污水处理机械设备设计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7~55[17] 黄海宇,雷恒毅. 谈城镇污水处理厂辐流式二沉池形式[J]. 广东科技,2009,208(3):1~ 4[18] 郑铭. 环保设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4~38[19] 周国成. 关于污水处理中二沉池的探讨[J]. 给水排水,1993(7):17~21[20] 严宜怀. 周边进出水沉淀池配水槽理论分析及设计计算[J],给水排水,1993(7):9~13[21] 熊国立. 周边进水沉淀池配水槽的水力设计[J] .给水排水,1993(7):9~13[22] 叶鼎. 周进周出二沉池设计之探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6):5l~53[23] 龙腾锐,张智.周边进出水沉淀池配水渠的计算[J].中国给水排水,1994 (3):34~35[24] 才振刚.周进周出二沉池设计之探讨[J].广东科技,2009:11~17[25] 罗维,项立新.周边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 (10):39~41[26] 王秀朵.关于辐流式二沉池设计的探讨[J]. 天津市政工程,1992(3):35-38[27] 张卫东,程赟林.辐流式二沉池集水槽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J]. 国外建材科技,2005,26(2):61~63[28] 崔玉川,刘振江,张绍怡等. 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90~392[29] Krebs P ,Vischer D ,Gujer W .Inlet structure design for final clarifier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5,121(3): 555~564[30] Ji Z et al . A dynamic solids inventory mode for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 [J].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eh.1996,68(3):329~337[31] 丛丽,杨艳铃,李圭白. 浑水异重流与沉淀设备选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11): 1558~1560致谢大学四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间已慢慢地从指缝中溜走,在我们都还来不及回味其中美好的时候,她只留给了我们那稍纵即逝的背影。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 (2)池子直径.1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表8 35-ZBG 性能参数(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21.63.0m 4.8mh q 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 n S N T V 1000=式中: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n —沉淀池座数,2=n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 N 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 60a m 1m 221===,,r r ,则m 73.160tan 12a tan )(215=⨯-=-= )(r r h ,取1.7m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的设计二、基本资料:1、生活污水平均流量:100000m3/d。

2、生活污水水质:CODcr BOD5SS N-NH3pH612mg/L 315 mg/L 200 mg/L 15 mg/L 6.5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流污泥三、设计内容:1、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备结构图。

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设计参数选择说明,设计计算(列出计算公式和采用的数据),计算草图、参考文献、设计体会等。

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设计图纸一张(2号图纸)。

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幅面和标题栏均应采用国标的规定。

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尺(1﹕50~1﹕100)绘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表达,局部可以用详图表达;图中应表示出构筑物的工艺布置、管道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相应尺寸和高程;以中线表达构筑物、设备外形结构线,以点划线表达中心线,以细实线表达尺寸线,以粗实线或中线表达管道;应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等。

1.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也可以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

沉淀过程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元过程。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沉池的作用,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辐流式沉淀池2.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二沉池计算

二沉池计算

XX污水处理厂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一主要设计参数:1设计规模Q0=1000m3/d=41.67m3/h2总变化系数K z=1.53日变化系数K d=1.24时变化系数K h=1.255设计流量Q=K z XQ0=62.5m3/h=1500m3/d0.017361二设计计算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沉淀池个数N=1水力表面负荷q水= 1.00m3/h.m2二沉池总面积F总=62.50m2沉淀池直径:D=8.92m取D=9.00m实际水面面积:F实=63.62m2实际表面负荷:q实=0.98m3/h.m22出水堰负荷计算: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0m3/h单池过水堰长度:L=38.33m出水堰负荷:q堰= 1.63m3/h.m=39.1m3/d.m3沉淀池周边水深:沉淀时间t=3h沉淀池有效水深h1= 2.95m取h1=3m缓冲层高度h2=0.3m刮泥板高度h3=0.2m因此h0= 3.50m取h0= 3.50m4沉淀池总高度H沉淀池锥体部分高度h4沉淀坡度i=0.10h4=0.45m超高h5=0.3m所以H=h0+h4+h5= 4.3m 5进水系统计算a进水管单池处理水量Q单=62.5m3/h进水管设计水量(回流比按80%计算)Q进=Q单*(1+R)=112.5m3/hDN2001000i= 3.15V=0.99m/s核算平均日平均时进水流速Q=41.67m3/h=0.01m3/s 回流比为100%进水流量为:0.02m3/s单池进水流量:0.01m3/sDN1001000i= 1.46V= 1.29m/sb进水竖井井径采用 1.2m出水口尺寸 1.8x0.5=0.90m2出水口共四个,沿井壁均匀布置出水口流速V=0.009m/sc稳流筒直径d2= 3.50m高度H= 3.8m稳流筒下端距池底的高度h=0.1m稳流筒下端过水端面面积F'= 1.56m2稳流筒下端过水流速V'=0.02m/s稳流筒内水流流速V0=0.00m/s6出水系统计算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m3/h单池集水槽内流量Q集=0.5*Q单=0.009m3/s 采用周边集水槽,每个沉淀池只设一个出口a集水槽b=0.13m取b=0.5m槽内流速采用0.4m/s终点水深h2h2=0.04m取h2=0.6m集水槽坡度采用0.0025集水槽长度为:43.98m坡降为0.11临界水深h kh k=0.03m起点水深h1h1=0.60集水槽起点水深采用0.7m,跌水0.1m集水槽高度0.8m,水面高出槽顶0.07mb出水堰计算采用薄壁三角堰,堰口为900,自由式出流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m3/h出水堰周长L=38.33m每个三角堰尺寸为0.1x0.2m每个沉淀池三角堰数量K=191.64个取K=192个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0.09l/s查手册1的表16-1得过堰水深h'=30mmc出水管计算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m3/h每个沉淀池只设一根出水管DN5001000i= 2.16V=0.09m/s 7排泥系统计算出泥管回流比按1.0设计每日干泥量2.86吨/天,含水率99.2%每小时排泥量:14.90m3/h单池污泥量Q单=77.40m3/h每个沉淀池只设一根出泥管DN4001000i= 2.73V=0.17m/s 8放空管每池设一根DN400的放空管9排渣管每池设一根DN300的排渣管以上仅供参考。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最新整理)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最新整理)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Q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池数(个)—n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q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2)池子直径37.62mD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m 37=D 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37-ZBG 表8 性能参数35-ZBG 规格型号池 径周边线速电机功率压缩空气生产厂家D(m)(m/min )(kW )压力(MPa )37-ZBG 371.60 1.52⨯75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公司(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 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沉淀区有效水深,m ;2h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t 2 1.6 3.0m 4.8mh qt ==⨯=(5)校核径深比,在6—12内,符合要求2377.74.8D h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n SNT V 1000=式中:—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0.8 L/(人·d )S =S—设计当量人口数,25万N =N—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T h 2=T —沉淀池座数,n 2=n 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N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则60a m 1m 221===,,r r ,取1.7m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 池径不宜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 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 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 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 停留时间2.5~3h ;(7) 表面负荷:0.6~1.5m 3/ (m 2• h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⑴:(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Qnq式中:Q —设计最大流量 m 3/h ;n —池数(个),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 • h) , 0.6~ 1.5 m 3/(m 2• h) (3)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qt式中:h 2 —沉淀区有效水深,m ;[1](2)池子直径 D37.62m4 1111.1t —沉淀时间,1.5~4.0h;取3.0h(4) 校核径深比D , 在 6-712内,符合要求h 2 4.8(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6) 沉淀区的所需容积 SNT 1000n式中:n —沉淀池座数。

(7) 污泥斗的容积匚二污泥斗上部半径60 h 5 —污泥斗的高度(m ,1) tan60 1.73 r 2—污泥斗下部的半径(8)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h 4—圆锥体高度 R —池子半径(9) 污泥总容积V V 1 V 2 12.68 282 333.58m(11)沉淀池总高度H h 1 h 2 h 3 h 4 h 5式中:3333.3 3m 3 4999.95m 3S —每人每日污泥量, L/(人・ d ) — 般为 0.3~0.8 N —设计当量人口数,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12仃(22 2 1 12) 12.68m 3V 2 -y (R 2 Rn 「) 0.8(18.52 18.5 2 22) 320.9m 3 Vnh1—沉淀池超高,m;h3—缓冲高度,m;h5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 池径不宜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 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 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 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 停留时间2.5~3h ;(7) 表面负荷:0.6~1.5m 3/ (m 2• h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⑴:(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Qnq式中:Q —设计最大流量 m 3/h ;n —池数(个),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 • h) , 0.6~ 1.5 m 3/(m 2• h) (3)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qt式中:h 2 —沉淀区有效水深,m ;[1](2)池子直径 D37.62m4 1111.1t —沉淀时间,1.5~4.0h;取3.0h(4) 校核径深比D , 在 6-712内,符合要求h 2 4.8(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6) 沉淀区的所需容积 SNT 1000n式中:n —沉淀池座数。

(7) 污泥斗的容积匚二污泥斗上部半径60 h 5 —污泥斗的高度(m ,1) tan60 1.73 r 2—污泥斗下部的半径(8)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h 4—圆锥体高度 R —池子半径(9) 污泥总容积V V 1 V 2 12.68 282 333.58m(11)沉淀池总高度H h 1 h 2 h 3 h 4 h 5式中:3333.3 3m 3 4999.95m 3S —每人每日污泥量, L/(人・ d ) — 般为 0.3~0.8 N —设计当量人口数,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12仃(22 2 1 12) 12.68m 3V 2 -y (R 2 Rn 「) 0.8(18.52 18.5 2 22) 320.9m 3 Vnh1—沉淀池超高,m;h3—缓冲高度,m;h5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二沉池设计

二沉池设计

二沉池二沉池是整个活性污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整个系统的处理效能与二沉池的设计与运行密切相关,在功能上要同时满足澄清和污泥浓缩功能。

为了使沉淀池移出水更加均匀,存排泥更加方便,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共4座。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为2.5h 。

表面负荷为1.5m3/(m2.h )。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Q=100000 m 3 /d=4166.67 m 3/h=1157.41L/s 。

时变系数Kz=1.3, Qmax=1157.41L/s ×1.3=1504.63 L/s=5416.67m 3/h=1.505s m /3一、 池体的设计计算1. 二沉池的表面积2233078.902)//(5.14/67.5416max m h m m hm nq Q A =⨯== n —设计的初沉池座数,此处取n=4,q 0—水力表面负荷,一般取0.6—1.5。

此处取q 0=1.5m 3/(m 2/h ) 2. 直径m m A D 9.3314.378.9024421=⨯==π,此处取34m 。

3. 沉淀池有效水深m h h m m t q h 0.32)/(5.12302=⨯⋅=⋅=t —沉淀时间,范围1.5~2.5h 。

此处取t=2h 。

有效水深应采用2.0—4.0m ,符合要求。

4. 沉淀区有效容积3234.27080.378.9022m m m h A V =⨯=⋅=5、污泥量: 31042410000.4480000)/(5.0241000'm hd L n SNT V =⨯⨯⨯⨯⋅=⨯⨯=人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一般取0.3~0.8 L/(人·d ),在此取S=0.5 L/(人·d ) N —设计人口总数,取城阳区人口数约为48万人。

T —两次排泥间隔,此处取T=4.0 h 。

n —沉淀池座数,n=4 6.沉淀池坡底落差m i d D h 75.005.0)2434()2(14=⨯-=⋅-= i —坡向污泥斗的底板坡度,取i=0.05 7.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的污泥容积V1:32221124169.256)221717(375.014.3)(3m r r R R h V =+⨯+⨯⨯=+⋅+⋅⋅=π 8.污泥斗高度m m m r r h 73.160tan )1.2(tan )21(50=⨯-=∂⋅-=r1、r2分别为污泥斗上、下部分的半径,取r1=2m ,r2=1mα—沉淀池底面与污泥斗壁的夹角,角度应大于550,此处取α=600。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3.6.1设计参数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6.5.1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 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 m)。

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3、污泥回流比R=50%,SVI=83.3l/4000mg 5.15.012000Xr R 1R X12000mg/l 3.8310Xr 6=⨯=⨯+=∴==∴ 3.6.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八组向心辐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设计流量为3.0/8=0.375m3/s ,从氧化沟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式沉淀池。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docx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docx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4.1 配水系统的设计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

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

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

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 3.3 环状配水槽图 3.4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

孔径为 800mm,孔距为 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 50~100mm。

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内壁厚度的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 从沉淀池池壁内边计算) B b2倍 , 分别为 0.3m和0.15m。

2 (为配水槽内壁和集水槽堰壁厚度) 。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 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

与池壁的距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 常见有 3 种布置形式 :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 3.5。

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内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

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1)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 内侧水质优于外侧。

(2)因集水槽内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图 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在实际运行中 ,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 : 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内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书-中进周出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书-中进周出

沉淀部分有效 水深H2
h2
2
33
缓冲层高度
h3
0.3
m
5册P293
34
H=h1+h 沉淀池总高度 2+h3+h4 4.610058 +h5+h'
m
35
h1+h2+h 3 h4+h5
3.57
36
1.04

出水堰
1
过堰水深
0.0230
m
2
取堰上负荷
1.7000 n=0.5Q/ 148.0061 qh Q=1.4h^ 0.00011 2.5 103.0478
m3
15
t
16
污泥斗上边
r1
0.5500
17
污泥斗下边
r2
0.3500
18
角度
74
19
弧度转换
1.2915
20
污泥斗高度
h5 V=3.14* h5(r12+r 22+r1r2) /3 R
0.70
m
0.7
23
污泥斗容积
0.45
m3
24
池体半径
4.00
m
25
池底径向坡度
0.10
26
泥斗以上圆锥 体高度
(L/(m·s))
小于等于1.7 (L/(m· s))
3
堰个数
4
单个堰板流量
m3/s
5
堰个数
105
排水手册 P682
6
校核出水堰
7
实际出水堰个 数 q: 堰上负荷 0.5*Q/h. n (L/(m·s))

计算书3—二沉池

计算书3—二沉池

一、 二沉池设计参数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2座。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t=2.5h ,表面负荷为1.5m 3/(m 2•h -1)。

1) 池体设计计算①. 二沉池表面面积23.2085.12625m q N Q A =⨯=∙= ②. 二沉池直径m A D 29.163.20844=⨯==ππ, 取16.3m③. 池体有效水深 m t q h 75.35.25.1'2==⨯=④.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混合液浓度 L mg X /3000=,回流污泥浓度为L mg X R /9000=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容积()()34.1562900030002130002/417)5.01(221)1(2m N X X X Q R V r w =⨯+⨯⨯+⨯=++=平 ⑤. 二沉池边总高度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设池底坡度05.0=i ,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 r 0.11=。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 i r r h 36.005.00.12/3.1614=⨯-=⨯-=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 A V V h w 61.03.2081115.815.836.034.1562225=+⨯+⨯⨯-=-=π二沉池超高为m h 3.01=,缓冲区高度m h 3.03=m h h h h H 32.561.036.03.075.33.04321=++++=+++=2) 进水系统设计①. 进水管计算单池设计污水流量s m h m Q Q /087.0/5.3122/6252/33====单每池进水管设计流量s m RQ Q Q /116.0058.05.0087.030=⨯+=+单进=选取管径DN500mm ,流速s m D Q v /59.05.0116.04422==单⨯⨯=ππ ②. 进水竖井进水竖井采用D 2=1.0m ;进水竖井采用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0.5m ×0.5m,共3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
(2)池径不宜小于16m ;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停留时间2.5~3h ;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nq
Q F =
式中:
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
·h) 23333.31111.1m 2 1.5
Q F nq ===⨯ (2)池子直径
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
》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35-ZBG 性能参数
(3)实际水面面积
22
2
m 67.10744374=⨯=='ππD F
实际负荷
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
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
qt h =2
式中:
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
2 1.6 3.0m 4.8m h q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
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333333.3'3m 4999.95m 2
Q V t n =
=⨯=
(7)沉淀区的容积
n SNT V 1000=
式中:
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
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
n —沉淀池座数,2=n
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NT V n ⨯⨯⨯===⨯⨯
(8)污泥斗的容积
设 60a m 1m 221===,,r r ,则
m 73.160tan 12a tan )(215=⨯-=
-= )(r r h ,取1.7m 。

3222221215
1m 68.12)1122(37
.1)(3=+⨯+⨯=++=ππr r r r h V
(9)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坡度05.0=i
m 83.005.0)25.18()(4=⨯-=⨯-=i r R h ,取0.8m
32221124
2m 9.320)225.185.18(38
.0)(3=+⨯+⨯=++=ππr Rr R h V
(10)污泥总容积
321m 58.33328268.12=+=+=V V V >12.68m 3
(11)沉淀池总高度
54321h h h h h H ++++=
式中:
1h —沉淀池超高,m ,为0.5m ;
3h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 ,为0.5m ;
5h —沉淀池泥斗高度,m ,为1.7m
0.5 4.80.50.8 1.78.3m H =++++=
(12)沉淀池池边高H’ H’=h 1+h 2+h 3
则:H’=h 1+h 2+h 3=0.5+4.8+0.5=5.8m
4.5.5进出水设计
(1)进水管的计算
v Q D πmax 1214⨯=
式中:
max 2
1Q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 3/s ; v ——进水管水流速度,取为1.2 m/s ;
m 8.02.161.04214max 1=⨯⨯=⨯=
ππv Q D (2)二沉池集配水井设计
二沉池的采用配水井进行配水,分别往两座沉淀池均匀进水。

①配水井中心管径
1
max 14v Q D π=
式中: 1v —中心管内污水流速,/m s ,s v /m 6.01≥,取 0.6m/s ;
max Q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m ax Q 1.219 m 3/s
m 6.1m 6.0219.1441max 1=⨯⨯==
ππv Q D ②配水井的直径
212
max 24D v Q D +=
π 式中: 2v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 s ,s v /m 4.0~2.02=,取 0.2m/s ;
max Q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m ax Q 1.219 m 3/s
m 2.36.12
.0219.1442212max 2=+⨯⨯=+=
ππD v Q D ③集水井的直径 223
max 34D v Q D +=
π 式中: 3v —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 ,s v /m 4.0~2.03=,取0.3m/s
m 9.32.33
.0219.1442223max 3=+⨯⨯=+=
ππD v Q D ,本设计中取4.0m 。

④溢流堰 配水井中心管的污水通过薄壁堰溢流到配水井,薄壁堰的过流量公式为[4]:
2
32H g mb q v =
式中:
max Q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 m — 薄壁堰的流量系数,取 0.45;
b —堰宽,m ,m 03.56.11=⨯==ππD b ;
H —堰上水深,m
将上式变换得,薄壁堰堰上水头为:
m 25.0)8.9203.545.0219
.1()2(3
2
32
max
=⨯⨯⨯==g mb Q H (3)二沉池出水堰设计[6]
二沉池出水采用90°三角堰,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

设设集渣渠深度为0.4;溢流渠深为0.8m 、渠宽为0.5m ,集水渠深为0.8m ,渠宽为0.8m ,出水堰跌水0.15m ;出水槽深1.6m ,长1.6m ,宽为1.2m 。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一册第682页表16-1查知,当堰上水深为h=0.03m 时,过水堰流量为s /218.0L Q =,则需要用到的三角堰个数为:
1398218
.035.12194141max =⨯==Q Q n (个) 槽宽为0.5m ,设堰厚度为0.3m ,则内外层堰板所在圆直径分别为: 集水渠层堰所在圆直径为:m 1.359.1371=-=D
溢流渠堰板堰所在圆直径为:m 5.335.3372=-=D
堰周边总长为:m 4.215)5.331.35(21=+=+=πππD D L
则三角堰宽为: m 15.01398
4.215===n L b 内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个7351
5.01
.351
1≈⨯==ππb D n 外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个70115.05
.332
2≈⨯==ππb D n
(4)出水管、排渣管和排泥管
出水管管径D=800mm (i=1‰),则水流速度为:
s /m 21.18
.061.042=⨯⨯=πv 设置直径为D=500mm 的排渣管和排泥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