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个物体的体积是5×10-4m3,如果这个物体重4N,那么,它浸没在水中将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5)为什么刚下锅的饺子是沉底的,煮熟以后是漂浮在水面上?
6、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课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阅读P85的“读一读”
(3)回家找材料制作P86的浮沉子并完成课后的“WWW”
板书设计
(投影)
一、物体的浮与沉
(一)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1、其一是减小重力
2、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2、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
3、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
把下列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投影投出)
学生积极发言
试一试:让学生利用桌面上的物品和自己带来的橡皮泥做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提示
学生此时用的器材)
找几个组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议一议:师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1: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有什么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若学生想不出来时让他们想一想课堂开始时做的实验)
学生自学生活物理社Biblioteka Baidu,学生自学完毕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巩固与提高
(1)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足量)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做实验,根据实验总结实验结论,因此课前要把上课时所要的器材准备好,课前学生要预习充分,否则课堂上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学生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此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做实验)
教师从学生做的实验中抽出一组数据和学生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让学生思考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教师可适时进行启发)
学生做实验(四人一组,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实验完毕找几个组长发言
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利用投影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左边的结论
首先教师根据活动10.1实验结论: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来提出问题。
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
(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体验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2)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知道控制变量法并能用此方法控制物体的浮与沉,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
1、活动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结论: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
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
结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
A.水B.食盐C.酒精D.食用油
(2)海水密度大干河水密度,在以下情况中,有下画线的物体所受浮力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河中的木筏漂流人海B.大江中的石块被冲人大海
C.海面下的潜水艇逐渐露出水面D.给停泊在海港内的油轮输入原油
(3)把重17.8 N的实心钢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 N,铜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N,铜球的体积是____cm3.(g取10 N/kg)。
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各种猜想都可。
学生讨论
做一做: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议一议
1.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
2.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浮力和重力进行比较。
实验设计中可能学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逐一得到结论,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2.活动10.2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瓶的重力G。
(2)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3)把小瓶放入量筒中,观察小瓶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媒体
烧杯、鸡蛋、食盐、水、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泥、硬币、蜡块.
可能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叫悬浮
结论:
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若ρ液〈ρ物,物体下沉,F浮〈G
若ρ液=ρ物,物体可悬浮在液体内任意深度F浮= G
若ρ液〉ρ物,物体上浮,稳定后漂浮在液面上F浮= G
3、生活物理社会
4.总结
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师让学生
猜一猜:
(3)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
(3)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通过自学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将食盐加入盛放鸡蛋和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运动状态的变化
教师将一枚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食盐(为节省时间,用温水做实验,边加边搅拌)。
现象:鸡蛋先沉底,然后悬浮在盐水中,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感到新奇后教师及时引入新课(教师板书)
新知传授
(4)由公式F浮=ρ水g(V2-V1)计算小瓶所受的浮力,并将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相应的位置。
(5)改变小瓶中配重的数量,使小瓶分别处于下沉和上浮(保持浸没状态)状态。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用测V排算也可)并填入表格。
结论:
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这就是物体浮沉的条件。
(5)为什么刚下锅的饺子是沉底的,煮熟以后是漂浮在水面上?
6、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课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阅读P85的“读一读”
(3)回家找材料制作P86的浮沉子并完成课后的“WWW”
板书设计
(投影)
一、物体的浮与沉
(一)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1、其一是减小重力
2、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2、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
3、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
把下列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投影投出)
学生积极发言
试一试:让学生利用桌面上的物品和自己带来的橡皮泥做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提示
学生此时用的器材)
找几个组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议一议:师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1: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有什么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若学生想不出来时让他们想一想课堂开始时做的实验)
学生自学生活物理社Biblioteka Baidu,学生自学完毕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巩固与提高
(1)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足量)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做实验,根据实验总结实验结论,因此课前要把上课时所要的器材准备好,课前学生要预习充分,否则课堂上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学生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此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做实验)
教师从学生做的实验中抽出一组数据和学生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让学生思考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教师可适时进行启发)
学生做实验(四人一组,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实验完毕找几个组长发言
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利用投影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左边的结论
首先教师根据活动10.1实验结论: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来提出问题。
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
(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体验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2)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知道控制变量法并能用此方法控制物体的浮与沉,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
1、活动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结论: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
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
结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
A.水B.食盐C.酒精D.食用油
(2)海水密度大干河水密度,在以下情况中,有下画线的物体所受浮力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河中的木筏漂流人海B.大江中的石块被冲人大海
C.海面下的潜水艇逐渐露出水面D.给停泊在海港内的油轮输入原油
(3)把重17.8 N的实心钢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 N,铜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N,铜球的体积是____cm3.(g取10 N/kg)。
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各种猜想都可。
学生讨论
做一做: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议一议
1.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
2.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浮力和重力进行比较。
实验设计中可能学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逐一得到结论,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2.活动10.2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瓶的重力G。
(2)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3)把小瓶放入量筒中,观察小瓶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媒体
烧杯、鸡蛋、食盐、水、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泥、硬币、蜡块.
可能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叫悬浮
结论:
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若ρ液〈ρ物,物体下沉,F浮〈G
若ρ液=ρ物,物体可悬浮在液体内任意深度F浮= G
若ρ液〉ρ物,物体上浮,稳定后漂浮在液面上F浮= G
3、生活物理社会
4.总结
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师让学生
猜一猜:
(3)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
(3)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通过自学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将食盐加入盛放鸡蛋和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运动状态的变化
教师将一枚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食盐(为节省时间,用温水做实验,边加边搅拌)。
现象:鸡蛋先沉底,然后悬浮在盐水中,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感到新奇后教师及时引入新课(教师板书)
新知传授
(4)由公式F浮=ρ水g(V2-V1)计算小瓶所受的浮力,并将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相应的位置。
(5)改变小瓶中配重的数量,使小瓶分别处于下沉和上浮(保持浸没状态)状态。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用测V排算也可)并填入表格。
结论:
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这就是物体浮沉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