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共4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7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独有的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方法,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初步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根本经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到达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方法。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的不同。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2、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卡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老师手中宝盒里装的是什么宝贝?由此给学生设下悬念。
宝盒是老师从智慧城堡里取来的,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智慧城堡里探秘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动手摆一摆,你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并把结果记录在学习卡上自主探究栏内。
2、学生独立思考摆完后,小组内合作讨论,把答案写在学习卡上合作学习栏内。
3、小组汇报。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理。
〕4、引导学生寻找要想使排列的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方法。
5、归纳总结方法。
板书:有序、不重、不漏。
6、根据以上过程的探索,学生已经知道了排列数最好的方法。
再把答案整理好写在学习卡上达成共识栏内。
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兴趣。
用红、黄、和兰3种颜色给两个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搭配好衣服,快乐出发。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集合的概念。
2.学习使用符号表示集合。
3.学习集合的分类和求解。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3.集合的分类。
4.求解集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集合的基本概念,学生提出各自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将其纠正。
让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 集合的概念1.给出生活中的例子,如五颜六色的小球、学校所有的学生、各种图形、动物等,并从中引导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教师理清集合和元素的关系,并让学生能够表述。
3.通过展示不同集合中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的集合。
3. 集合的表示方法1.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
2.指出集合的元素个数的表示方法。
3.引导学生能够将各种图形、动物等按照集合的方式进行表示和分类。
4. 集合的分类1.教师提出分类的目的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分类对集合的管理和使用容易起到很好的帮助。
2.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讲解常见的集合分类方法。
3.让学生按照分类的方式将所汇集的全部元素重新分类,进行分类练习。
5. 求解集合1.讲解如何求解集合,如取交、并、补、差集等。
2.教师以生活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集合的求解,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集合的求解。
3.带领学生练习集合的求解,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
四、教学要点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并能表述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
3.掌握集合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各种元素分类。
4.掌握集合的求解方法,如取交、并、补、差集等。
五、教学资源1.五彩小球、各种图形、学校所有的学生、教师未来要讲的课程等。
2.讲解PPT、黑板白板等。
六、教学评价1.教师可在课后布置集合练习题,要求学生对集合的不同求解方法进行掌握和练习。
2.教师可随时巡查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将学生的集合分类练习作品展示出来,进行评审和互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基本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集合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老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并引出“集合”的定义。
2. 学习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如“元素”、“空集”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集合练习,加深他们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2. 学习继续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规则,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做简单的总结。
2. 提高老师出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错题讲解老师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4.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集合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集合的运算规则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重点加强集合的运算规则的讲解和练习。
《数学广角 —— 集合》精品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能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
2.体会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会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2.教学难点: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一些物品,如苹果、香蕉、橘子等,进行分类活动,引出集合
的概念。
2.新授
1.认识集合。
1.讲解集合的定义和特点。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2.讲解韦恩图的画法和用法。
3.巩固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用韦恩图表示集合并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活动:设计集合问题,用韦恩图表示并解答。
4.总结
1.提问:今天学到了什么?
2.总结集合的概念和韦恩图的用法。
5.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集合问题,并尝试用韦恩图表示。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逻辑推理通过对集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重复问题,能正确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集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集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参加兴趣小组、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实际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维恩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集合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和长方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讲述:“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不同的项目。
有的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有的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那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同学参加了哪些项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集合。
”1.认识集合出示两个小组的学生名单,一组喜欢语文,一组喜欢数学。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引出集合的概念: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2.用维恩图表示集合介绍维恩图,用两个相交的圆形分别表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学生集合。
把学生名单中的名字分别填到相应的圆形中,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学生。
让学生观察维恩图,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以刚才的学生名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集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普遍反映对集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回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然不够明确。因此,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入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集合案例,让学生明白集合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集合的确定性和表示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集合的描述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定义一个由所有喜欢的食物组成的集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们从一堆不同形状的积木中选择出所有的正方形,从而演示集合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2、让学生经历探究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韦恩图的作用,并能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韦恩图形成的过程,体会集合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集合圈、学生名单、题卡等。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生:好!1、出示实物教具:红纸条30厘米,黄纸条20厘米。
两根纸条一共长多少厘米?列式:30+20=50(厘米)2、老师想折一颗幸运星,需要把两根纸条粘接起来(现场演示),现在这根纸条的长度还是不是50厘米呢?变成怎样了?生:肯定比50厘米短了!师:是什么使得纸条总长度变短了呢?生:他们有一段需要重叠后才能粘接起来。
师:两纸条有重叠部分了,这回该怎么求总长度呢?在生活中,像这种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去研究数学中有关“重叠的问题”。
二、启思生疑师:我校最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有足球,踢毽、跳绳、绘画、管乐等,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呢?老师在课后作了一下小调查。
现将老师调查的两个小组的情况统计如下(课件)1、课件出示,课前调查。
(1(2)绘画班和管乐队一共有多少人?生:9+8=17(人)(3)出示具体的人员名单统计表。
师:这17名同学一定在绘画和管乐方面较出众,他们是那些同学呢?(出示课件)让他们站起来我们认识认识好吗?师:数数看,他们有17人吗?生质疑:怎么总人数不是17人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名字出现两次说明什么?三、导探释疑1、观察释疑。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发现:三名同学重复了,多算了一次。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卡【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脑筋急转弯一、帮小动物回家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
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
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引导学生质疑:①来了10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6+6=12(种)啊?②有的既可以生活在陆地,又可以生活在水里。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出示:蚂蚱章鱼虾青蛙蜗牛鲤鱼兔子乌龟海鱼瓢虫①这些动物和昆虫,你知道它们都是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们分类一下吗?②完成活动卡活动一,指名分类。
③全班一起分类。
④发现问题:乌龟和青蛙有时生活在水里,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
(2)引导发现青蛙和乌龟两个圈里都有,如果只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小乌龟能分开站吗?(3)出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导观察这个集合圈和分开的两个圈有什么不同。
(有一块公共区域,这块公共区域可以表示什么?)(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6)填写合并拢的集合圈。
(7)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二、奇怪的报名表1、出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学生名单跳绳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踢毽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晓东(1)引导得到:①参加跳绳比赛的有(8)人②参加踢毽比赛的有(9)人(2)小猪的疑问①小猪也有一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3页至第104页2. 教学内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一种无序且元素互异的组合。
2.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让学生学会计算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无序性和元素互异的特点。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让学生掌握这两种表示方法。
3. 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计算方法,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种运算。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和交集、并集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对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
他们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公式。
他们喜欢通过实际例子和问题解决来学习,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可能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可能不熟悉这种抽象的概念。
他们可能对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计算方法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可能不熟悉这种数学运算。
他们可能对如何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感到挑战,因为他们可能不熟悉如何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存在,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它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个优秀教学案例,希望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趣味性的活动和启发性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我将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存在。首先,我会利用校园环境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集合,如“校园里的树木”、“教室里的文具”等。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体会到集合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此外,我还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集合图片,如“水果集合”、“交通工具集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例1从学生日常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通过出示参加两种活动的人数表格并提出问题: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然后呈现了思考过程中产生的冲突,进而关注到问题的关键部分,即重复的人数。
为了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教材意在让学生动手创作和探究并展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在方法的对比优化中突出韦恩图的优点并介绍韦恩图表示集合及其交、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体会集合的交集,并集。
提出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让学生用计算解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脱离具体的集合元素,从集合的元素个数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集合概念的含义,学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集合”虽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但是集合的概念,集合的思想在一二年级早已出现过。
例如在一年级认识0~10的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有一张相应的集合图,一个集合中有几个元素就用“几”表示;一二年级《认识图形》的课中把类似的图形和物体都放在了一起,渗透了把同类物体组成一个集合的思想;加法运算中“左边有1只千纸鹤,右边有3只千纸鹤,一共有几只千纸鹤”,这是两个集合间不交叉的运算,也是集合思想的体现;再如一年级有一道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7,从后数明明排第3,这一列有几人”,这就已经开始让学生运用集合思想来解题了。
所以三年级的孩子在无形之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关于集合的思想,这一节课是要点明这种思想,并让孩子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除了数学学科学生对集合已经有过接触,在科学课上学生也多次运用过韦恩图,对集合有了初步的感知。
但是科学课的目标是孩子只需会运用即可,韦恩图只是孩子们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的工具。
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孩子要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意义并且对数量进行一定的计算,这一目标则要求孩子们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韦恩图。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内涵与外延,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例子,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属性及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2. 集合的元素、属性3.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概念题:让学生解释集合、元素、属性等概念。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运算题:让学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三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具体章节为第57页至第5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级里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等问题,引出集合的概念。
2. 讲解教材内容:我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4.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和例题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在课程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等关键知识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小明,小红,小李,小张,小王};(2){小丽,小花,小草,小燕,小美}。
答案:(1)A∩B={2,3},A∪B={1,2,3,4};(2)C∩D={4,5},C∪D={3,4,5,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王)
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找同类(1)找一找:哪几张是同一类的?(2)如果我们要用一种方式来表示这三个是同一类,可以?2.引出下文今天我们就用这种画圈的方式来解决今天的数学问题(二)新授知识1.创造韦恩图(1)出示两张学生照片每一个长方形背后都藏着一个小朋友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板书】3+4=7(2)去掉长方形仔细观察到底有多少人?刚刚不是说有7个人,现在怎么就变成6个了?(3)老师刚好也不认识这几个同学,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一下每一位同学的名字?2.运用韦恩图解决问题(1)仔细观察一下韦恩图,你有什么发现?(李到底在红圈还是篮圈)(2)从韦恩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张有多少人?第二张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所以3+4=6?(3)列出正确算式:3+4-1=6(人)为什么减1?(4)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3+4-1的过程3、4、-1指什么?3.进一步认识韦恩图(1)请学生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每一个圈表示的意思表示第一张照片的人和第二张照片的人(2)指一指说一说两个月牙的意思表示只拍了第一张照片和只拍了第二张照片的人(3)中间部分表示?既拍了第一张照片,又拍了第二张照片的人(三)巩固练习1.填韦恩图2.解决问题下面是三(一)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跳绳的学生名单杨明陈东刘红李芳王爱华马超丁旭赵军徐强踢毽的学生名单刘红于丽周晓杨明朱小东李芳陶伟卢强(1)填韦恩图(2)运用韦恩图解决问题3.解决问题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5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8人。
去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参观熊猫馆参观大象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集、交集、差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集合示意图,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现象,如水果店的水果种类、文具店的文具种类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存在。
2. 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同时,通过实物模型和集合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集合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集合来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集合。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集合来表示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
七、作业设计1. 用集合来表示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2. 用集合来表示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和集合示意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上台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集合的运算部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案例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1、体会生活中的集合的问题。
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
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
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
2、用集合图表示。
用图表示就更清楚了。
跳绳的有9人,
踢毽的有8人。
一共有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
比赛的没有17
人呀?
这是怎么回事
呢?
我发现有的人两
项比赛都参加
了。
我把两项比赛都
参加的人连起
来,有3个重复
的。
杨明、刘红、李
芳这两项比赛都
参加了。
通过发现
问题引起
探索的兴
趣。
也可以用△代替学生。
课件演示:
3、分析集合图中每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红色的三角表示
两项都参加的学
生。
参加跳绳的学生
有9人。
参加踢毽的学生
有8人。
既参加跳绳比赛
又参加踢毽比赛
的学生有3人。
只参加跳绳比赛
的学生有6人。
用集合图
来表示更
清楚更明
确。
读懂集合
图,使学生
知道每一
部分所表
示的含义,
加深理解。
4、列式计算。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解答?
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交流,课件演示。
只参加踢毽比赛
的学生有5人。
先把跳绳的和踢
毽的学生人数加
起来,这里面有
3名同学参加了
两项,是重复加
的,所以再减去
就可以求出参加
这两项比赛的人
数了。
9+8-3=14
(人)
答:参加这两项
比赛的一共有
14人。
也可以用只参加
跳绳比赛的人数
加上两项都参加
的人数,再加上
只参加踢毽比赛
的人数。
6+3+5=14
(人)
答:参加这两项
比赛的一共有
14人。
在读懂集
合图的基
础上列式
计算,会更
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