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③塑性颗粒变形∶ 压实作用可使泥页岩岩屑、碳酸
岩岩屑等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时,可 使之挤入孔隙中形成假杂基。在长期 的压应力作用下,一些脆性颗粒发生 塑性变形,晶格畸变,镜下形成波状 或带状消光。强度较弱的颗粒在压应 力作用下常被压扁、压弯。
④脆性变形∶ 刚性碎屑颗粒被压裂或
压碎。在下第三系砂岩薄片 中,常见石英产生菱面体解 理,长石和方解石产生裂缝, 而后又重新愈合。
KG =
D95 - D5
2.44(D75-D25)
峰值可分为6个等级:
很平坦 KG <0.67 平坦KG :0.67~0.9
中等(正整)KG :0.9~1·11 尖锐 KG :1.11~1.5 6
很尖锐 KG :1.56~3.00 非常尖锐 KG >3.00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圆度
1.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沉积埋藏阶段在上覆重力
及静水压力下,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 入孔隙,水份排出,孔渗变差的作用,也是油 气藏储层最常见的一种成岩作用。
(1)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应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压实定向结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①压实定向结构∶ 常见片状或伸长状颗粒长轴近平行
很稳定,不同类型母岩其重矿物的组成及含量不同,利用重 矿物的组合判断母岩成分,物源方向及沉积环境,划分和对 比地层。
第二节 成岩作用研究
一、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方案 三、成岩阶段的划分
成岩作用研究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 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 等。 ● 研究方法
(2)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油藏描述
三个分布 :剩余油的层间分布、平面分布、层内分布
两项措施:新井精细挖潜 、老井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补孔改层 挖掘层间剩余油、 堵水调剖 挖掘油层内部生产潜力、注采调配 改善水驱效果、压裂酸化 改善低渗透油 田开发效果)
一个提高:对开发效果进行预测并经济评价。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挖潜措施和 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预测出增加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提高程度,并进行经济评 价。根据开发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案。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地层、构造、储层、流体、油藏五个模型,应用地 质综合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四项技术,搞 清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平面三个分布,提出新井精细挖潜和老井综合治理两项措施, 做好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可采储量。
三、储层地质模型
(1)储层地质模型及分级 (2)沉积相的分尺度描述 (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分尺度描述 (4)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 (5)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四、流体模型
•描述内容 •描述方法 五、油藏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评价
油藏描述
----Reservoir Description
亮点、暗点、平点、.AVO油气检测层、.间速度差DIVA分析、道 积分技术在烃检测中的应用、FUZZY综合判别在油气预测中应用
(四) 、 4D地震技术
(五) 、裂缝地震检测技术
第二讲:油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格架模型 1、地层划分对比的分级 油藏描述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油藏地层格架描述。通过这项 工作,建立油藏的各级地层格架,明确油藏描述的各级尺度。 在正确的尺度下,描述油藏的各部分,最终建立正确的油藏 地质模型。 根据划分对比的规模可以分为: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油田 地层划分对比及油藏地层划分对比。 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是在含油气盆地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 “组”的规模对比;油田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含油气洼陷 内的对比,一般是“段”的规模对比;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则 是在一个具体的油藏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砂层组或小层” 规模的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高层次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高级别的划分对比控制低级别的地层划分对比。由此可 见,要想做好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小层划分对比),就要做 好盆地级及油田级的地层划分对比。
两项措施:新井精细挖潜 、老井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补孔改层 挖掘层间剩余油、 堵水调剖 挖掘油层内部生产潜力、注采调配 改善水驱效果、压裂酸化 改善低渗透油 田开发效果)
一个提高:对开发效果进行预测并经济评价。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挖潜措施和 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预测出增加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提高程度,并进行经济评 价。根据开发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案。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地层、构造、储层、流体、油藏五个模型,应用地 质综合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四项技术,搞 清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平面三个分布,提出新井精细挖潜和老井综合治理两项措施, 做好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可采储量。
三、储层地质模型
(1)储层地质模型及分级 (2)沉积相的分尺度描述 (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分尺度描述 (4)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 (5)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四、流体模型
•描述内容 •描述方法 五、油藏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评价
油藏描述
----Reservoir Description
亮点、暗点、平点、.AVO油气检测层、.间速度差DIVA分析、道 积分技术在烃检测中的应用、FUZZY综合判别在油气预测中应用
(四) 、 4D地震技术
(五) 、裂缝地震检测技术
第二讲:油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格架模型 1、地层划分对比的分级 油藏描述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油藏地层格架描述。通过这项 工作,建立油藏的各级地层格架,明确油藏描述的各级尺度。 在正确的尺度下,描述油藏的各部分,最终建立正确的油藏 地质模型。 根据划分对比的规模可以分为: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油田 地层划分对比及油藏地层划分对比。 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是在含油气盆地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 “组”的规模对比;油田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含油气洼陷 内的对比,一般是“段”的规模对比;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则 是在一个具体的油藏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砂层组或小层” 规模的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高层次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高级别的划分对比控制低级别的地层划分对比。由此可 见,要想做好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小层划分对比),就要做 好盆地级及油田级的地层划分对比。
《油藏构造描述》PPT课件
(二) 地层对比 (三) 编绘构造剖面图
1.选择剖面的要求 (1)沿构造长轴方向作纵剖面图1张; (2)通过每个构造高点必须有横剖面图1张; (3)每条二、三、四级断层都应有剖面控制; (4)对于较复杂的构造应加密剖面。
2.作图层 构造剖面图应能反映所描述构造各时期的
构造特征, 作图层应包括所钻遇的全部地层。 3. 作图比例尺
构造发育剖面在钻井较少的地区可以根据地 震资料解释结合钻井资料编绘。对于认识构造形 态可以起到控制大的构造格局的作用,并对主断 层的发育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六) 编绘平面构造图
构造图也叫构造等高线图,它是用等高线表示 地下某一层面的构造形态,即地下某一层面的构造 形态每隔一定高度在平面上的投影图。
把断点数据 标在井点上 分析断点组合
地震剖面
勾绘构造 等高线
构造图
把标准层数据 标在井点上, 分析构造形态
以钻井资料为主的构造研究工作流程图
收集研究工作 所需全部资料 观察剖面图
利用钻井对比 成果和速度资料
辨认断点位置 分析断层关系
加密测线解释
垂直剖面图
准备工作 建立构造轮廓
初步印象 确定层位 建立标准波
一油气水系统,即油气水性质相近、油气、油水界 面一致,压力系统一致。
(3) 同一断块(区)地层沉积特征相似。 (4) 其他做法同构造剖面图。
(五) 编绘构造发育剖面图
构造发育剖面图是反映某地区各沉积阶段古构 造形态的一系列剖面图。
这一系列构造剖面图从老到新,反映出该地区 构造形态和断层在各时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育史。
返回
表2 原始井斜数据表
┌──┬──┬────┬───┬───┐
│序号│井深│斜度 │方位角│水平距│
5第五章 储层成岩作用PPT课件
孔
②阴极发光鉴定-研究矿物世代关系,识别自生隙的矿物,判别
识
其成因和来源等。
别
标
志
(
据 吕 正 谋
)
26
③扫描电镜及能谱测量 a.粘土矿物及产状,结晶程度, 转化情况; b.自生矿物发育状况等等; c. 应用能谱测量对矿物进行元 素定量分析。
④ 包裹体测量-选部分石英加大边或碳酸盐胶结物做包 裹体测量,包括均一化温度、压力、盐度、密度、PH、Eh 及烃类性质等。
16
借助于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将石英 加大边划分为四个级别∶
I 级加大 少量石英具窄的加大边或自形晶面 II 级加大 大部分石英和部分长石具次生加大,
自形晶面发育,有时可见石英小晶体
III级加大 几乎所有石英和长石具次生加大,且 加大边较宽,多呈镶嵌状
IV 级加大 颗粒之间具缝合接触,自形晶面基本 消失
● 主要目的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成岩强
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等,了解岩石孔隙及孔隙 结构的变化,通过成岩史了解孔隙演化史。 ● 研究方法
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 微镜、X衍射、稳定同位素、电子探针、包裹体等。
3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4
一、 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1. 机械压实作用 2. 化学压实作用 3. 胶结作用 4. 交代作用 5. 溶解作用 6. 自生矿物的形成
在不同的成岩阶段,由于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孔隙发育带。
成岩阶段
早成岩
成岩期
A
B
接触类型
点状
原生孔 孔隙类型 发育
原生孔 及少量 次生孔
A 点线状 次生孔 发育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总结,滨岸带附近的各种类型砂岩体与油气关系最为密切, 特别是与大型三角洲有关的砂体,已成为近二十年来找油的主 要对象。三角洲的分流河道砂岩和河口坝砂岩体最有利储集油 气。
其次大陆架和深海的各种砂体,尤其是与浊流有关的砂体, 已引起了石油界极大的重视和兴趣。
再者是与湖泊,河流有关的砂岩体,以及风成砂岩体,洪积 扇砂砾岩体等。
Clq 2019/11/17
储层空间结构形体类型
Clq 2019/11/17
碎屑岩不同沉积环境中砂体的结构模型
Webert et al, 1990;于兴河,2019
Clq 2019/11/17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Clq 2019/11/17
Clq 2019/11/17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一半,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一般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储集物性好,这主要是因为: 长石的亲水性比石英强,长石表面的薄膜比石英厚且不易 移动,其次石英抗风化力强,表面光滑而长石抗风化力弱, 表面常有次生的高岭土和绢云母,易于吸附油气,甚至吸 水膨胀堵塞油气。
因此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的储油物性好。但是,若长 石砂岩中的长石颗粒风化弱,其储油物性同样可以较好。
Clq 2019/11/17
除了粒径外,岩石的分选对其物性影响也很大, 分选差,则细小碎屑充填在大碎屑的粒间孔隙和喉道 之中,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降低。
此外,渗透率和碎屑岩颗粒的轴向有关,垂直层 面方向上的渗透率往往小于平行层面方向上的渗透率, 渗透率最好的方向往往平行于颗粒的主要走向。
Clq 2019/11/17
⑴ 粒间孔隙
从 ⑸ 溶蚀粒间孔隙
溶
按 ⑵ 粒内孔隙
蚀 ⑹ 溶蚀粒内孔隙
其次大陆架和深海的各种砂体,尤其是与浊流有关的砂体, 已引起了石油界极大的重视和兴趣。
再者是与湖泊,河流有关的砂岩体,以及风成砂岩体,洪积 扇砂砾岩体等。
Clq 2019/11/17
储层空间结构形体类型
Clq 2019/11/17
碎屑岩不同沉积环境中砂体的结构模型
Webert et al, 1990;于兴河,2019
Clq 2019/11/17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Clq 2019/11/17
Clq 2019/11/17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一半,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一般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储集物性好,这主要是因为: 长石的亲水性比石英强,长石表面的薄膜比石英厚且不易 移动,其次石英抗风化力强,表面光滑而长石抗风化力弱, 表面常有次生的高岭土和绢云母,易于吸附油气,甚至吸 水膨胀堵塞油气。
因此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的储油物性好。但是,若长 石砂岩中的长石颗粒风化弱,其储油物性同样可以较好。
Clq 2019/11/17
除了粒径外,岩石的分选对其物性影响也很大, 分选差,则细小碎屑充填在大碎屑的粒间孔隙和喉道 之中,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降低。
此外,渗透率和碎屑岩颗粒的轴向有关,垂直层 面方向上的渗透率往往小于平行层面方向上的渗透率, 渗透率最好的方向往往平行于颗粒的主要走向。
Clq 2019/11/17
⑴ 粒间孔隙
从 ⑸ 溶蚀粒间孔隙
溶
按 ⑵ 粒内孔隙
蚀 ⑹ 溶蚀粒内孔隙
石油工程 第五章储层特征
储 层 类 别 孔 隙 度(%) 渗透率(10-3μm2)
特高孔隙度特高渗透率储层
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 中等孔隙度中等渗透率储层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非 储 集 层
大于30
25-30 15-25 10-15 5-10 小于5
大于2000
500-2000 100-500 10-100 1-10 小于1
硬 石 膏 胶 结
• 胶结物的含量是影响储集物性重要因素
胶结物含量 5-13 15-20 20-30
(西西伯利亚地区砂岩)
%
孔隙度 20-10 6-3 2-1
%
渗透率
md
800-1000 100-500 10-50
• 胶结物的成分不同,影响程度不同
岩石渗透性: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硅、铁质胶结
§4 储层特征描述
0.01 0.001 0.00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岩心孔隙度(%)
据孔金祥等人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三叠系
碳酸盐岩气层的储集喉道下限为0.04um
孔隙度下限值为2.0 %
§4 储层特征描述
油藏地质研究
四、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 压汞、铸体薄片、图像分析 孔隙类型和孔隙分布 孔隙结构
LG101
Ⅰ级 Ⅰ级
LN48
LN14 LN44
LG18
JF127(5480-5486M) JF126(5205-5207M) JF126(5249-5250.5M)
10
4.5 1.8
LN54
JF126 LN54 LG172 JF127 LN16 LN14 LG12 JF127 JF123
特高孔隙度特高渗透率储层
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 中等孔隙度中等渗透率储层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非 储 集 层
大于30
25-30 15-25 10-15 5-10 小于5
大于2000
500-2000 100-500 10-100 1-10 小于1
硬 石 膏 胶 结
• 胶结物的含量是影响储集物性重要因素
胶结物含量 5-13 15-20 20-30
(西西伯利亚地区砂岩)
%
孔隙度 20-10 6-3 2-1
%
渗透率
md
800-1000 100-500 10-50
• 胶结物的成分不同,影响程度不同
岩石渗透性: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硅、铁质胶结
§4 储层特征描述
0.01 0.001 0.00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岩心孔隙度(%)
据孔金祥等人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三叠系
碳酸盐岩气层的储集喉道下限为0.04um
孔隙度下限值为2.0 %
§4 储层特征描述
油藏地质研究
四、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 压汞、铸体薄片、图像分析 孔隙类型和孔隙分布 孔隙结构
LG101
Ⅰ级 Ⅰ级
LN48
LN14 LN44
LG18
JF127(5480-5486M) JF126(5205-5207M) JF126(5249-5250.5M)
10
4.5 1.8
LN54
JF126 LN54 LG172 JF127 LN16 LN14 LG12 JF127 JF123
油藏物理 第五章
《油藏物理》课程
油藏物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石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沉积岩
碎屑岩(砂岩):石英、长石
单重介质:储集和渗流空间均为孔隙(常见),或储集 和渗流空间均为裂缝。双重介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
其他岩石
碳酸盐岩(灰岩):方解石、白云石
单重介质:单重孔隙介质 、单重裂缝介质 、单重溶洞 介质。双重介质:裂缝-孔隙、裂缝-溶洞和溶洞-孔 隙双重介质。三重介质:裂缝-孔隙-溶洞
60
SS dd7575/ d25d25
40
20
0 0.01
D25
D75
0.1
1
颗 粒 直 径 , mm
按Trask规定,S=1—2.5 分选好;S=2.5—4.5分选中等;S>4.5 分选差
二、岩石的比面
1. 比面的概念
岩石的粒度组成是表示岩石骨架分散性质的一种指标,构成岩石骨 架的颗粒越细,则表征岩石骨架分散程度越高。储层岩石骨架的分 散程度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指标度量,即岩石骨架的比表面积
60
d60
d10
质量百分数,%
40
→1颗粒越d均10匀, <2的岩石可视为均质岩石
20
常用累积质量60%的颗粒直径d60与累积质量10%的
颗0 0粒.01直径d10之比表示
0.1
1
颗 粒 直 径 , mm
一、砂岩的粒度组成
质量百分数,%
分100选系数
以8累0 积分布曲S线油上田累S积-重67量井 7258%号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75与累 积重量25%所23对20应~的23颗29粒m,直距 顶径3d.285m比值的1/2次方表示
油藏物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石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沉积岩
碎屑岩(砂岩):石英、长石
单重介质:储集和渗流空间均为孔隙(常见),或储集 和渗流空间均为裂缝。双重介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
其他岩石
碳酸盐岩(灰岩):方解石、白云石
单重介质:单重孔隙介质 、单重裂缝介质 、单重溶洞 介质。双重介质:裂缝-孔隙、裂缝-溶洞和溶洞-孔 隙双重介质。三重介质:裂缝-孔隙-溶洞
60
SS dd7575/ d25d25
40
20
0 0.01
D25
D75
0.1
1
颗 粒 直 径 , mm
按Trask规定,S=1—2.5 分选好;S=2.5—4.5分选中等;S>4.5 分选差
二、岩石的比面
1. 比面的概念
岩石的粒度组成是表示岩石骨架分散性质的一种指标,构成岩石骨 架的颗粒越细,则表征岩石骨架分散程度越高。储层岩石骨架的分 散程度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指标度量,即岩石骨架的比表面积
60
d60
d10
质量百分数,%
40
→1颗粒越d均10匀, <2的岩石可视为均质岩石
20
常用累积质量60%的颗粒直径d60与累积质量10%的
颗0 0粒.01直径d10之比表示
0.1
1
颗 粒 直 径 , mm
一、砂岩的粒度组成
质量百分数,%
分100选系数
以8累0 积分布曲S线油上田累S积-重67量井 7258%号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75与累 积重量25%所23对20应~的23颗29粒m,直距 顶径3d.285m比值的1/2次方表示
储层孔隙结构课件
开发方案优化
基于孔隙结构模型,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 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剩余油散布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剩余油散布,为后 续的油田开发提供指点。
06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展望
多学科交叉研究
地质学
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演变和散布规律,为储层评价和开发 提供基础数据。
物理学
研究孔隙中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传质规律,为提高采收率和降低能 耗提供理论支持。
模型建立
基于地质数据、地震数据和测井 数据,利用建模软件建立孔隙结
构模型。
模型验证
将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油田数据进 行对照,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模型优化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 调整,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
孔隙结构模拟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产能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产能变化,为油田 开发提供决策根据。
孔喉配位数
孔喉配位数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 和喉道的相互连接和配置关系。
孔喉配位数的大小对于油气的流 动和储层的渗流能力具有重要影 响,配位数越高,油气的流动和
渗流能力越强。
研究孔喉配位数对于评估储层油 气藏的开发潜力和优化开发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
03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
成岩作用
01
沉积构造与孔隙的关系
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可形成特定的孔隙类型和格局。
沉积环境与孔隙的关系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孔隙特征。
构造作用
断层作用
断层活动可以改变地层原 有的连续性,形成裂缝或 破碎带,从而影响孔隙结 构。
褶皱作用
地层褶皱可以改变原有孔 隙的散布和形态,形成复 杂的孔隙网络。
基于孔隙结构模型,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 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剩余油散布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剩余油散布,为后 续的油田开发提供指点。
06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展望
多学科交叉研究
地质学
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演变和散布规律,为储层评价和开发 提供基础数据。
物理学
研究孔隙中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传质规律,为提高采收率和降低能 耗提供理论支持。
模型建立
基于地质数据、地震数据和测井 数据,利用建模软件建立孔隙结
构模型。
模型验证
将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油田数据进 行对照,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模型优化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 调整,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
孔隙结构模拟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产能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产能变化,为油田 开发提供决策根据。
孔喉配位数
孔喉配位数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 和喉道的相互连接和配置关系。
孔喉配位数的大小对于油气的流 动和储层的渗流能力具有重要影 响,配位数越高,油气的流动和
渗流能力越强。
研究孔喉配位数对于评估储层油 气藏的开发潜力和优化开发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
03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
成岩作用
01
沉积构造与孔隙的关系
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可形成特定的孔隙类型和格局。
沉积环境与孔隙的关系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孔隙特征。
构造作用
断层作用
断层活动可以改变地层原 有的连续性,形成裂缝或 破碎带,从而影响孔隙结 构。
褶皱作用
地层褶皱可以改变原有孔 隙的散布和形态,形成复 杂的孔隙网络。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地质学PPT5油藏构造特征资料
三、油层微构造研究
油层微构造:由于油层局部的微小起伏和微小断层存在而形 成的微小构造。
四、 油藏断层研究
㈠ 断层特征与作用 1 油藏断层的一般特征
凹陷内的断层一般划分是为断四陷级内:影响二级构造带形成与发育
一级 断层 二级断层 三级断层 四级断层
断的距主可干达断数层千,米走,向延与伸凹长陷度内达主数要十构千造走 米,是向四为凹基级继陷本断承内一层性主致是断要,油层构延田。造伸上活上长分动的达布时重1较0间要多k长断m的,以层断往上,层往,落,落 差往在差往1达占0数0油m百田以米断上。层,二总延级数伸断的长层8度0是%数油以千田上米内,,的落走主差要 贯向小穿与断,于二层一一级,般个断构在构层成2造0类二-旋5似级0回m,构的,多造始延与带终伸凹,。长陷控它度或制一1凹油-2般陷气k是m内聚,集 凹的走陷构与向或造成多盆走带变地向分,的一布但边致;主界。是要;把控延控二制伸制级油方着构气向生造分仍、带布以储切的平油割重行岩成要凹断 层断陷的块层内沉区。构积,造是走划向分为断主块。区四的级重断要层依主据要;控控制
二、油藏构造研究方法
1. 地震 方法
2.钻井和 测井方法
3.动态 方法
通过钻井能够得到各井各层的分 层地数震据勘、探岩可以性提特供征油、藏断的测层线断剖点的 深 地 用 和 特 通 各 况 况 资面 个 闭 征 点 钻 构及构层可造配准这方料度下它开征地、及过应图 地 , 。 井 造合的确井造为合是的法。等构校发图层岩断钻用及 区 具 但 资 特面连,间研构其一形。加资造正提件界性点井井构 的 有 准 料 征积通更动究造它种态深料。地供。面特的剖下造 构 完 确 校 。、与符态成研资构及闭图 造 整 性 正了,由震与在的征位面地。 形 、 较 才合否合等果究料造局对利于构实钻实、置地层利 态 齐 差 能高,地资的提使特部地用钻造际井际含、层的度用 、 全 , 较裂下料准出构征变下这井图相资高油层对含它 高 、 因 真以缝的,确问造分化构些资,吻料程、位比油可 点 连 此 实及是真既性题的析等断分 位 续 必 地造资料能合较、气、,、析置的须反层否实可,,解的,的料可为的多起、落可气一、特用映特发情检如如释辅以认恢靠详构时伏水差获、育况验断构更助便识复,探造,状情等得水,。。
油层微构造:由于油层局部的微小起伏和微小断层存在而形 成的微小构造。
四、 油藏断层研究
㈠ 断层特征与作用 1 油藏断层的一般特征
凹陷内的断层一般划分是为断四陷级内:影响二级构造带形成与发育
一级 断层 二级断层 三级断层 四级断层
断的距主可干达断数层千,米走,向延与伸凹长陷度内达主数要十构千造走 米,是向四为凹基级继陷本断承内一层性主致是断要,油层构延田。造伸上活上长分动的达布时重1较0间要多k长断m的,以层断往上,层往,落,落 差往在差往1达占0数0油m百田以米断上。层,二总延级数伸断的长层8度0是%数油以千田上米内,,的落走主差要 贯向小穿与断,于二层一一级,般个断构在构层成2造0类二-旋5似级0回m,构的,多造始延与带终伸凹,。长陷控它度或制一1凹油-2般陷气k是m内聚,集 凹的走陷构与向或造成多盆走带变地向分,的一布但边致;主界。是要;把控延控二制伸制级油方着构气向生造分仍、带布以储切的平油割重行岩成要凹断 层断陷的块层内沉区。构积,造是走划向分为断主块。区四的级重断要层依主据要;控控制
二、油藏构造研究方法
1. 地震 方法
2.钻井和 测井方法
3.动态 方法
通过钻井能够得到各井各层的分 层地数震据勘、探岩可以性提特供征油、藏断的测层线断剖点的 深 地 用 和 特 通 各 况 况 资面 个 闭 征 点 钻 构及构层可造配准这方料度下它开征地、及过应图 地 , 。 井 造合的确井造为合是的法。等构校发图层岩断钻用及 区 具 但 资 特面连,间研构其一形。加资造正提件界性点井井构 的 有 准 料 征积通更动究造它种态深料。地供。面特的剖下造 构 完 确 校 。、与符态成研资构及闭图 造 整 性 正了,由震与在的征位面地。 形 、 较 才合否合等果究料造局对利于构实钻实、置地层利 态 齐 差 能高,地资的提使特部地用钻造际井际含、层的度用 、 全 , 较裂下料准出构征变下这井图相资高油层对含它 高 、 因 真以缝的,确问造分化构些资,吻料程、位比油可 点 连 此 实及是真既性题的析等断分 位 续 必 地造资料能合较、气、,、析置的须反层否实可,,解的,的料可为的多起、落可气一、特用映特发情检如如释辅以认恢靠详构时伏水差获、育况验断构更助便识复,探造,状情等得水,。。
《油藏描述》课件
一旦建立各类测井数据的油田标准分布模 式,就可以对油田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整体分 析,校正刻度,达到全油田范围内测井数据的 标准化。
研究的方法有: 标志层直方图平移法 趋势面法 变异函数分析法。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一、关键井的选择及数据准备
关键井研究的目的:确定井剖面的矿物成分和 岩相,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 释方法与解释参数,建立全油田统一的刻度标 准和油田转换关系等。这是多井解释中极重要 的一部分。
建立与时间相一致的层序关系
反映地层等时性的地层记录:
古生物 岩层的接触关系 岩层中特殊矿物及的地层对比
依据:
沉积成层原理:不同时期因 沉积环境及物源供应的差异而 导致岩性的垂向差异性。 同一时期同一沉积环境内 沉积特征(岩性)的相似性、 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以每一层主要出现的岩性命名 主要用于化石少、岩性变化大和井数多的地区
一、区域地层层序
生物演化特性
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
单细胞—多细胞 菌藻植物 水生—陆生 蕨类植物 变温—恒温 裸子植物 卵生—胎生 被子植物
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灭绝 绝不再现
生物演化具有阶段性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1、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研究
(1)分析各类岩石的含油性与物性 (2)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 (3)含油性与物性、岩性的关系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2、确定渗透层与隔层的截取值 有效层:指具有工业油(气)流的岩层。 渗透层:包括有效层及虽无工业油(气)流 而具有汲水能力的岩层。渗透层作为有效层的 扩展,可以参加储层砂体连续性的统计分析。
研究的方法有: 标志层直方图平移法 趋势面法 变异函数分析法。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一、关键井的选择及数据准备
关键井研究的目的:确定井剖面的矿物成分和 岩相,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 释方法与解释参数,建立全油田统一的刻度标 准和油田转换关系等。这是多井解释中极重要 的一部分。
建立与时间相一致的层序关系
反映地层等时性的地层记录:
古生物 岩层的接触关系 岩层中特殊矿物及的地层对比
依据:
沉积成层原理:不同时期因 沉积环境及物源供应的差异而 导致岩性的垂向差异性。 同一时期同一沉积环境内 沉积特征(岩性)的相似性、 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以每一层主要出现的岩性命名 主要用于化石少、岩性变化大和井数多的地区
一、区域地层层序
生物演化特性
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
单细胞—多细胞 菌藻植物 水生—陆生 蕨类植物 变温—恒温 裸子植物 卵生—胎生 被子植物
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灭绝 绝不再现
生物演化具有阶段性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1、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研究
(1)分析各类岩石的含油性与物性 (2)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 (3)含油性与物性、岩性的关系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2、确定渗透层与隔层的截取值 有效层:指具有工业油(气)流的岩层。 渗透层:包括有效层及虽无工业油(气)流 而具有汲水能力的岩层。渗透层作为有效层的 扩展,可以参加储层砂体连续性的统计分析。
石油工程概论 储集层和盖层PPT课件
风化,在表层出现一个风化孔隙带,使孔、渗
增加,便成为油气储集层。
储集空间
主要是风化孔隙、裂隙,以及构造裂缝,
多发育在不整合带及古地形突起上,构造条件
可使裂隙形成有一定方向性和连通性的裂隙密
集带。
第55页/共76页
三、泥质岩储集层 •比较致密性脆的泥质岩产生较密集的裂缝; •泥质岩中含有易溶成分如石膏、盐岩等,经地 下水溶蚀形成溶孔、溶洞,成为储集层; •泥质岩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储层,主要是次生 作用(风化、溶蚀、构造)形成孔、缝、洞系统的 结果; •岩性致密,形成条件较复杂,物性变化大;
原生孔隙
粒间孔隙
第26页/共76页
粒内孔隙
第27页/共76页
填隙物内孔隙
第28页/共76页
裂缝(隙)孔隙
第29页/共76页
•粒间孔隙,指碎屑颗粒之间未被杂基、 胶结物充填而留下来的孔隙空间,一般有 喉道粗,连通性较好等特点,是砂岩储层 最主要、最普遍的孔隙类型。 •粒内孔隙,碎屑颗粒内部原有的空间部 分所保留下来的孔隙。
5、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岩石的孔隙度和 渗透率之间有一定的 内在联系,但没严格 的函数关系,碎屑岩 储层、孔隙度和渗透 率一般有一定相关关 系。碳酸岩储层、孔 隙度和渗透率一般没 有相关关系。
第21页/共76页
一般地,孔隙度相同时,孔、喉小的比孔 喉大的渗透率低,孔喉形态简单的比复杂的渗 透率高。 从孔隙和喉道的不同配置关系,可使 储层呈现不同的性质,主要有:
第56页/共76页
以上大量储层形成特点说明,形成储层的 岩石类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孔隙和 渗透性。任何岩类只要在一定的孔隙性和渗透 性,都有可能形成储集层。
因此,储集层的研究,应该多方面进行, 既注意一些已知储集层岩类,也不能完全忽视 一些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未知储集层岩类, 扩大找油、找气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D84-D16)
2(D95-D5)
按偏度SK 值将偏度分为五级:
很负偏态: SK :-1~-0.3
负偏态: SK :-0.3~-0.1
近于对称: SK :-0.1~+0.1
正偏态: SK : +0.1~十0.3
很正偏态: SK :+0.3~+1
(5)峰度(KG):用来衡量粒度频度曲线的尖 锐程度。计算公式为:
表示,含量较多者写在后面; • 砂岩中三个单粒级含量均在25%以上时命名为不等粒砂岩。
3.粒度参数
计算粒度参数常应 用图解法。首先由 累积曲线上读得某 些累积百分比处的 颗粒直径,然后由 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常用的粒度参数描述如下: (1)粒径中值
是指它在粒度上居于沉积物的中间,有一半
重量的颗粒大于它,另有一半小于它。Md是累积 曲线上 50%处对应的粒径,单位mm或Φ。
第一节 储层岩石学研究 第二节 成岩作用研究 第三节 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第一节 储层岩石学研究
一、岩石粒度 二、颗粒的形态 三、屑颗粒的接触形式 四、岩石矿物
储层岩石学研究内容 储集层岩石的矿物组成,碎屑颗粒的圆度、
分选程度、胶结类型、排列方式,胶结物类型、 结构、含量等。
一、岩石粒度
指碎屑颗粒的大小,用颗粒粒径 D 表示(粒
成岩作用: 沉积岩沉积埋藏后直到变质作用以前的漫长
地质历史中所经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统称 成岩作用。
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研究是油藏描述中 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多井评价、油藏地质模 型和油藏综合评价的基础。
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的研究,是利用岩 芯样品通过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油气储 集岩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成因、孔 隙结构等基本特征,探讨储层成岩变化对孔隙分 布和孔隙演化的影响,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影 响储层性能的地质因素。
指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以棱角状、次 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个等级描述:
棱 角 状—颗粒具尖锐的棱角,棱线向内凹进。 次棱角状—碎屑颗粒的棱和角均稍有磨蚀,
但棱和角仍清楚可见。 次 圆 状—棱角有显著磨损,棱线略有向外
凸出,但原始轮廓仍清楚可见。 圆 状—颗粒的棱角已全部磨损消失,棱线向
外突出呈弧状,原始轮廓均已消失。
│砾 石│>2
│<-1
│
├───┼──────┼─────┤
│粗 砂│0.5~2 │-1~1 │
├───┼──────┼─────┤
│中 砂│0.25~O.5 │1~2
│
├───┼──────┼──┼──────┼─────┤
│粉 砂│0.03~O.1 │3.32~5.06│
三、碎屑颗粒的接触形式
主要反映岩石的压实强度。碎屑颗粒的接触方式分为四种: 1. 游离状:
颗粒呈分散状,互不接触; 2. 点状接触:
颗粒之间彼此以角顶接触, 或是以部分边缘接触; 3. 线状接触: 颗粒周长的2/3以上与其他 颗粒接触,形成很小的线形 空间; 4.镶嵌状: 颗粒之间几乎全部直接接 触,几乎无孔隙空间。
├───┼──────┼─────┤
│杂 基│<O.03
│>5.06 │
└───┴──────┴─────┘
注:粒径以短轴为准。
2.粒度的命名原则 • 碎屑岩中单粒级含量大于50%时定主名; • 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XX质”写在主名之前; • 含量在25%~10%的粒级以“含XX”写在最前面; • 含量小于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 砂岩中两个单粒级含量在25%~50%时定复名,以“XX-XX岩”
常见的为石英、长石、云母及各种岩屑和重矿物。对每块 岩石(岩心)必须描述组成该岩石的矿物及各自的含量。
四、碎屑岩
碎屑岩主要由碎屑,杂基和胶结物三部分物质组成。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坏的产物; ➢杂基指粒径小于0.03mm的非化学沉淀的颗粒; ➢胶结物指碎屑颗粒的杂基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通
常是结晶的或非晶质的自生矿物。
1.矿物组成及其含量 在碎屑岩中,目前已发现的碎属矿物有160多种,最
2.球度
指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球度系数
3
BC A2
;
式中 A、B、C分别代表颗粒的长、中、短三轴长度。
最大球度值等于1,最小球度值近于零。
3.形状 根据颗粒长、中、短
(A、B、C)三个轴的长度比 值可将颗粒分为四种形状:
圆球体:B/A>2/3,C/B>2/3; 扁球体:B/A>2/3,C/B<2/3; 椭球体:B/A<2/3,C/B>2/3; 长扁球体:B/A<2/3,C/B<2/3。
径以短轴为准)。单位:mm。 该数据由粒度分析可得。 1.粒级的划分
粒级划分采用十进制和Φ值表示。采用Φ值
时应进行换算,其换算公式为:
Φ = -log2 D 式中 D——为颗粒直径(mm)。
碎屑颗粒分级表
┌───┬──────┬─────┐
│粒 级│ 粒 径(mm) │φ值
│
├───┼──────┼─────┤
KG =
D95 - D5
2.44(D75-D25)
峰值可分为6个等级:
很平坦 KG <0.67 平坦KG :0.67~0.9
中等(正整)KG :0.9~1·11 尖锐 KG :1.11~1.5 6
很尖锐 KG :1.56~3.00 非常尖锐 KG >3.00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圆度
(2)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3
式中 D16、D50、D84——分别为粒度概率曲线上频率为
16%,50% ,84% 所对应的粒度值。
(3)分选:表示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分选程度),用标
准偏差表示。标准偏差公式:
σ= D84-D16 + D95-D5
4
6.6
式中 D95、D5——分别为粒度累积概率曲线上 频率为95%及5%所对应的粒度值;
分选很好: σ< O.35
分选好: σ :0.35~0.5
分选较好: σ :0.5~0.71
分选中等: σ :0.71~1
分选较差。 σ :1~2
分选差: σ :2~4
分选极差: σ > 4
(4)偏度:判别粒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其计算公式:
SK = D84+D16-2D50 + D95+D5-2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