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皇帝的新装新课标教案
2024最新-《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ac0c3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4.png)
《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5篇《皇帝的新装》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和突破方法:篇一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示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突破方法:以听、说、读、写为载体,同学独立考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加深认识。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二皇帝的新装龙王中学语文组廖学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整个事件的脉络。
2、情感目标: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人物形象,体会寓意三、教学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研究性学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㈠、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昏庸帝王的,流传至今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导入《皇帝的新装》。
㈡、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跳读全文一遍,给本文加一个副标题“——记一位皇帝”。
2、简要复述整个童话故事,理清事件的脉络。
(根据提示)㈢、局部分析,细致品味。
1、看似简单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呢?(从施骗者、受骗者、行骗道具——新衣三个角度考虑。
)2、能否想一个更好的手段来行骗呢?为什么?3、分析人物形象。
㈣、拓展延伸。
1、让学生给文章结局进行续写或给文章补写一个具体情节。
(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
2、让学生讨论:应该批判谁?应该学习谁?3、本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自由发言)4、教师归纳、总结。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62c8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b.png)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思路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难点〗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虽是首次见面,但我想大家肯定都是文学有自己远大的理想。
如果一次机遇,使你成为一国之君,那么,你会怎样实现你的雄才大略?……不过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皇帝却不如此。
大家一定想了解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皇帝。
板书:《皇帝的新装》二学习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它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学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家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来展示它们的丑行。
※在括号内分别补充一个字,使故事情节合理完整。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四)整个故事情节中,以骗开始,以骗结束,在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哪些人不敢说真话?讨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讨论,然后回答)※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细读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思考讨论: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皇帝: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六)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提示: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本文分别讽刺鞭挞赞扬了谁的什么特点?(提示:可选用下列词语)至高无上、道貌岸然、愚蠢、虚伪、自欺欺人、天真烂漫、无私无畏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课堂讨论。
课文中有些情节是荒唐可笑的,如结尾处,大臣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a904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8.png)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导学目标】1.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学生合作探究的主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体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四中的品析语言,赏析人物理解词语在句中含义的方法指导:1.确定某词的具体含义或指代义。
2.结合语句,分析该词作用。
3.结合全文,分析艺术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表达情感。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地讲述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待学生讲完后)精彩动人的故事总是令人难忘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倾听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滑稽(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钦差大臣(qīn) 随声附和(hè) 炫耀(xuàn) 勋章(xūn)称职(chèn)(2)词义炫耀:本课指夸耀。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f698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0.png)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学习过程: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炫耀(xuàn):本课指夸耀。
(2)称职(chèn):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3)妥当:稳妥适当。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呈报(chéng):报告(上级)。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精致:精巧细致。
(9)陛下(bì):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11)爵士(jué):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12)骇人听闻(hài):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13)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14)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1.理清故事情节,准备复述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皇帝的新装教案和学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eb464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c.png)
《皇帝的新装》教案和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学习安徒生童话的语言特色,体会其寓意和讽刺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欣赏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诚实、勇敢、无私等美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勇于揭露生活中的虚假与欺骗,追求真实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2)安徒生童话的语言特色和讽刺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故事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皇帝的新装》。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安徒生的相关信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皇帝的新装》,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学生总结故事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皇帝、骗子、大臣等。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5. 情感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交流阅读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勇于揭露生活中的虚假与欺骗。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主题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7770f5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3.png)
教案新课标:第26课皇帝的新装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体会故事中的讽刺意味。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关于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的故事。
骗子声称能制作出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新衣服,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不惜花重金购买。
结果皇帝穿着这件“新衣”游行时,被一个小孩子大声说出真相,使得皇帝意识到自己的愚蠢。
2.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角色性格的分析,寓意启示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被骗过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被骗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皇帝的新装。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4.课堂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重点情节,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
5.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情景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诚实与欺骗的作文。
2.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对待诚实与欺骗的态度,给予适当引导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角色性格分析的准确性。
3.学生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资源1.故事文本。
2.角色扮演道具。
3.课后作业评价表。
七、教学建议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教案新课标第26课《皇帝的新装》的课堂上,我们一起领略了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
这个故事以它独特的讽刺方式,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愚昧和诚实等元素。
让我们深入挖掘这个故事的内涵,一起探讨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从故事的情节入手,让孩子们理解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28e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2.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3)通过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版本《皇帝的新装》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寓意。
(2)如何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等。
(2)简要介绍《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和背景。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根据阅读体验,概括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比较阅读(1)学生阅读其他版本的《皇帝的新装》,比较异同。
(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成果。
6.口头表达(1)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活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需要加强。
3.教学改进(1)在课堂小结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指南]26、《皇帝的新装》教案.docx
![[指南]26、《皇帝的新装》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e4f4224a8956bec0875e318.png)
26.《皇帝的新装》教案(3课时)第一课时一、出示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二、自主学习板块一I (-)搜集资料,了解常识1、了解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有童话160余篇,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了解体裁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板块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字词(1)给卞列加点字注音炫耀(xuan )滑稽(ji )陛F(bi )头衔(xian )称职(chen )自称(cheng )御聘(yVpin)骇人听闻(hai )随声附和(fuhe赏赐(ci )钦差大臣(qlnchdi)(2)解禅词语: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已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2、初步感知文意(1)这篇童话冇哪些人物?皇帝、两个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众多侍从、小孩、百姓(包括小孩的父亲)(2)文章线索是什么?皇帝的新装(或:新装)(3)课文情节围绕一个什么字展开?骗(4)哪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5)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三、当堂训练1、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国名)著名的童话作家。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彖,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第26课皇帝的新装 (新课标)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26课皇帝的新装 (新课标)_七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c321d4f705cc1755270938.png)
第26课皇帝的新装 (新课标)_七年级语文教案26 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①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理清故事情节。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①联想和想像。
②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
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
(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播放本课录音。
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爱——织——看——穿——揭——议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布置作业:①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皇帝的新装》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6a80e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5.png)
《皇帝的新装》教案•相关推荐《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皇帝的新装》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各自特点。
2、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夸张的方法续写童话故事。
3、初步认识故事反映的荒唐社会现象的根源,感受诚实的重要性及其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自主解读文本,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文本。
预习要求:1、掌握146页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以《皇帝回宫以后》为题,写一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王国,共同欣赏安徒生作品——《皇帝的新装》。
二、检查预习1、读一读:实物投影拼音、词语,学生单读、齐读。
2、讲一讲:学生概括故事内容。
3、议一议:揭示主要人物关系的核心(1)用一个字揭示故事中主要人物间的关系。
(2)具体说明主要人物之间“骗”的关系。
(3)理解皇帝、大臣、骗子各自行骗的目的。
[过渡]:没想到这个骗局在游行大典上经一个小孩子点破而被所有老百姓识穿了,那么,皇帝回到宫中会有怎样的行动呢?三、学生交流续写的故事1、引导选择不同角度进行续写的学生来交流(朗读,实物投影);2、说明自己续写的理由。
[过渡]:如此盛大隆重的游行大典,却因为一个小孩子而使皇帝脸面丢尽,洋相大出,皇帝、大臣、骗子们会不会恼羞成怒而把孩子告上法庭呢?四、模拟法庭审理1、明确角色:第一原告:皇帝;第二原告:大臣;第三原告:骗子;被告:孩子。
法官:执教老师。
其余同学为法庭听众。
(可各邀请5位同学组成智囊团;被告可另邀请一位教师为律师,只能出谋划策,不能发言。
)2、宣布规则:三原告分别确定被告的罪名,并陈述理由;被告依此就原告的起诉,作自我辩护。
(1)学生准备。
(2)开庭审理:原告、被告双方分别陈述、辩护。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优秀4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0d37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7.png)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收集的《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优秀4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生动的复述全文。
2、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知小说中人物的形象3、了解通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听出童话味(听出荒诞)同学们应该都有过童年看着图画听着爸爸妈妈讲故事的经历吧。
这样的温馨时光真是让人怀念,那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下这样美好的时光吧!(ppt出示《皇帝的新装》图片)大家看这些图片,这讲的是哪个故事啊?对,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老师请请一个同学就着这些图片来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那我们现在就坐着时光的机器,回到我们的小时候,看着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听这位同学来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吧!【详细复述】用几句话来说这个故事就是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穿识别假新装【理清文章线索】听了刚刚那位同学的讲述,老师想问问大家,大家觉得这个故事中的哪些情节你觉得是很荒诞很离奇的,在现实中是很难上演的呢?(生:1皇帝对于衣服的喜爱;2骗子所设置的骗局;3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4皇帝明明已经知道上当还要继续游行……)对啊,有那么多看上去似乎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竟然就这样上演了,情节的离奇曲折,正是因为作者非常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这这是童话故事的一个特点。
不过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比如宋首露,彭玲、马颖莹三位同学就说“为什么骗子能够顺利行骗呢?”张丹豪、张浩路、王吉、张浩辉、张海霖、陈天裕、蒋杰七位同学说皇帝已经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为什么还要把游行大典进行下去呢?那是不是作者的这种想象和夸张脱离了现实呢?(生:1皇帝爱穿新装,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作者对这样的爱美之心做了一些夸张;2骗子所设置的骗局虽然非常露骨,但是这是他们对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思都琢磨偷了,大臣怕丢官职,没有官职的害怕别人嘲笑他太愚蠢,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要说假话;3皇帝意识到自己出丑了,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怕大家知道他上当受骗,于是只能继续游行。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98ca5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6.png)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特点。
(3)学习课文中的讽刺手法,体会文章的幽默与深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运用讨论、分享等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2)学会分辨是非,勇于面对现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课文中的讽刺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心态。
(2)把握课文中的幽默与深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童话故事,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阅读过程中,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分析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谈谈对皇帝、大臣、骗子的印象。
(2)分组讨论,分析皇帝、大臣、骗子的特点。
4.学习讽刺手法(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讽刺语句。
(2)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讽刺语句的作用。
5.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皇帝的新装》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3.在学习讽刺手法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课堂氛围。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
(2)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
(3)课后作业的反馈不及时,需要加强作业批改与辅导。
五、教学拓展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童话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1fae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6.png)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10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②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④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2、过程和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1)欧洲君主国的最低爵位,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列(2)领有爵士头衔的人骇人听闻——骇:震惊。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新课:1、设计导语: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都读了些什么童话?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劳善良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认识了“小红帽”,知道了面临困难和敌人时要冷静、机智;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2、简介作家作品:(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七年级语文上: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41ba3705087632301212ea.png)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语言表现力。
3.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1.从情节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刻画方法。
教学设想: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
“新装”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的情节、安排的材料、刻画的人物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进行的。
教学中主要采用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预设讲故事、圈点评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读过童话吗?你知道有关童话的那些知识?说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另一篇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作品,字词:(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安徒生(1805—1875):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苦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愚蠢 chǔn 滑稽 jī陛下 bì赏赐 cì爵士jué御聘yù pìn头衔 xián 骇人听闻 hài 随声附和hè2.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情节,能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
《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6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a7c18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2.png)
《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6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6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文中角色所提醒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抗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教学重点:熟悉情节,把握形象,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童话这一文学体裁。
导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将讲讲这个故事。
二、简介作家作品:这是一篇著名的童话,它的作者很了不起,是安徒生。
周扬说:“丹麦出了一个安徒生,赢得了世界的、不只限于少年儿童的广阔读者。
”下面哪位忠实的读者想大家推荐一下他的主要作品?〔学过的有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外还有得意的《丑小鸭》、美丽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等。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三、学习新课:1.〔请再读一遍题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新装、皇帝〕如何展开的?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
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情节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说出起止。
2.请一位同学照此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情节完好,语言连接,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说得简要明白。
3.你认为哪个情节最精彩?〔或你最喜欢哪个内容?〕〔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哪句话最生动?〔举例说明并说说〕为什么?〔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鲜明生动、逼真传神,活灵敏现,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老师引导〕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几个精彩的片段。
看新装〔分角色朗读〕穿、展新装〔课本剧表演〕略4.考虑讨论:1找出在故事情节中开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想想起什么作用?〔推动作用〕人们都怕这一点,才让骗局步步得通。
〔它的作用从下面的问题中也可看出来〕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老实的官员”、甚至皇帝本人都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场也不敢说真话。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8f910704a1b0717ed5dd58.png)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某某省某某高级中学的覃君,我说课的内容是《皇帝的新装》,本堂课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
本文与《郭沫若诗两首》《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组为“想象与联想单元”,成为引导初一学生间接认识生活,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的重要组件。
课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大臣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同时赞扬了敢说真话的小孩的天真、大胆,呼唤人性的真、善、美。
2.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作家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皇帝的新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思想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
不失童趣又有思想深度,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是扣人心弦,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个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中都处于重要位置。
(二)学情分析1、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2、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学生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
3、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1e26461479563c1ec5da71b9.png)
《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写作思路,了解童话通过幻想、想像和夸张塑造形象的特点。
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写作意图。
2.过程和方法目标默读、把握写作思路。
共同合作探究文章主题。
通过课本剧表演,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教学设想: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
“新装”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的情节、安排的材料、刻画的人物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进行的。
据调查结果表明这篇童话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文之一。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还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脍炙人口,文质兼美,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又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
对他们而言,几乎没有文字障碍。
这篇童话字面上容易懂,故事又有趣,讲读时注意防止浮而不实,追求表面热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理解写作意图,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了解故事内容,能分清哪是叙述部分,哪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能读出各自不同的感情。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前几天我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今天,我把这个故事带来,让大家共同来分享分享我的快乐。
(播放《皇帝的新装》影音文件)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教师介绍:《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8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30137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5.png)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8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一、童话的想象和夸张二、童话的朗读教学难点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明确课文的出处、作者、国籍,文章的体裁。
教师小结童话的特点,突出“幻想、想象和夸张”,启发进入课文。
二、观看录相(或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诵):《皇帝的新装》1、要求:明确课文中出场人物的名单、人数;分组指定注意几个主要角色的对话朗读的重音、声调、节奏;2、教师注意在关键处停下指导学生猜读:例如,听到“为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可能会到什么地步?听、想、读结合,体会作者想象丰富精妙之处。
三、学生读,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学生各选一个角色的几句话画出朗读标记后试读。
(标记按下要求作:/表示节奏,→表示平调,↗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曲折调。
)教师作示范,指导朗读。
2、列出课文中出场人物名单及人数。
3、选定角色,起立朗读。
同学朗读完毕,要互相评议指出优缺点。
四、概括故事情节。
(略,参见教材分析)五、作阅读提要,具体要求:1、抓全篇的基本内容,即主要故事情节,勾勒轮廓;2、各情节之间用连贯的语句叙述,可适当加以评论;3、语言要简洁。
4、课外朗读全文录音。
第二课时一读读、讲讲、议议,把握各个角色的社会意义。
(提示: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分析、说明)1、故事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2、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3、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介绍“新装”特性的那段话?4、皇帝、官吏明明一无所见,为什么还要交口称布料“美极了”?5、从皇帝、官吏、骗子的所作所为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6、小孩子为什么能一语道破真相?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7、讨论故事中“诚实”的含义。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9ac2950e2524de4187e3f.png)
第26《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明白得包括的思想内容。
二、琢磨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明白得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
教学方式: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观点”中步步提高。
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先请同窗们猜一猜,教师今年多大年纪?60岁,对,再请同窗们猜一猜,教师这一生中最喜爱、最难忘的故事是哪个?——《皇帝的新装》。
因为那个故事写得实在太有趣,太好了。
今天,让咱们一路学这篇文,一路来分享它带给咱们的艺术感受吧。
二:初步感知(1)请一个同窗说说有关作者的情形。
安徒生,19世纪丹麦闻名的童话作家。
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硕的想象,空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纳拟人的手法。
(3)分角色朗诵文,(先给大伙儿2分钟找出角色)表达者,皇帝,老部长,老实的官员,典礼官,小孩,爸爸,其余全部随员,骑士,大伙儿,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均由不妥角色的同窗齐读。
(4)补充纠正字音:称职hèn随声附和hè滑稽ī骇人听闻hài三、精细研读(1)研读情节。
先请大伙儿找出的线索,然后请同窗按线索复述故事并评判。
明线: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暗线:先用一个字归纳这篇的故情形节:骗骗子骗人—皇帝被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假设那个故事确实是某人在进行一次钓鱼活动,那么是谁在钓鱼?他在哪里钓鱼?他的鱼饵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明确:是骗子在钓鱼,在宫庭和大街上钓,鱼饵是新装,他钓到皇帝、大臣、百姓的赏赐或吹嘘。
最后被一个小孩剪断了丝线。
(2)研读人物,体会主旨:A、先请同窗们给文加个副题目:一个……的皇帝再想一想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
明确:皇帝:昏庸、奢侈、虚假、愚蠢、自欺欺人、色厉内荏大臣:昏庸、虚假、愚蠢、自欺欺人、阿谀巴结骗子;狡猾、贪婪、擅长设骗小孩;天真、老实、无私无畏B、下面咱们请昔时的三个人物:皇帝、骗子、小孩到台上来,其余同窗都是昔时的百姓,能够对他们进行各类评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 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 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 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 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①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 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
第 26 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由教案频道 h
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 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 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 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 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 人的丑行。 ③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 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 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 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 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 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题。 [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
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 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 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 300 字左右。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 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 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 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 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④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 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 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 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 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 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 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 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 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
第 26 课皇帝的新装 (新课标)
26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①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理清故事情节。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 想意义。 ⑤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 质。 ○教学重点 ①联想和想像。 ②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 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 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 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 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 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 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 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 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 励。) ②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 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 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