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知识归纳: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be765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a.pn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汇总语文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在感情、形象和思想上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初中语文学科中,修辞手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汇总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示或暗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它能够扩大事物的意义,使叙述更加形象、生动。
比喻的基本结构是“A像B”,A为被比喻的事物,B为用来比喻的事物。
例如:“她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思维、行为、感情等特征的一种修辞手法。
拟人手法能够形象地描绘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竹子低声细语,秋风吹拂时,会像一位抒怀的诗人。
”三、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进行渲染,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种特征,突出表达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我等了一辈子,天空才飘来一片雪花。
”四、对比对比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对照,使其相互衬托,产生强烈的形象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能够突出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特点,加深读者的感受。
例如:“黑夜中,森林里的鸟儿的鸣叫声显得格外嘹亮。
”五、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句子,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红红的太阳、绿绿的树叶、蓝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六、比拟比拟是指通过找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形象地描绘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拟能够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她的眼睛晶亮如同明亮的星星。
”七、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与之有相关关系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借代能够通过间接方式进行表达,增加诗意和隐晦感。
例如:“江水奔流,折射着蓝天白云。
”八、反问反问是指以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85f02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5.pn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归纳一下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确的对比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句子结构。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他是一只奔跑的猎豹",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速度非常快。
2. 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动作、情感等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给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通过拟人,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情感。
比如,"夜幕低垂,大地沉默了",用来形容夜晚的黑暗和宁静。
3. 夸张夸张是指为了突出某种感觉或者效果,故意把事物的特征或情况形容得异常强烈或者离奇。
通过夸张,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牛",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食量极大。
4. 反问反问是指作者在陈述某种观点的时候,故意问出一个结果明显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反问,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可以使读者深思自己是否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
5. 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词语来表达连续的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他是勇敢的、聪明的、善良的,是一个完美的人"。
6. 比照比照是指通过比较来表达某种观点或者意境。
通过比照,可以更好地形容事物和情感,并且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月亮如闪亮的银盘,高悬在夜空中",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银盘,形容了月亮的亮度和夜晚的美丽。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34d6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d.pn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整理和讲解。
一、比喻:通过明确的对比,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以增加表达的强度和形象化的效果。
比如,我们常用的“世界像一本书”、“他是一只奔腾的骏马”等,都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达到表达的效果。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有生命的特征和行为,以使得表达更加形象化和生动。
例如,“雨点儿轻轻地敲打着窗户”中的“雨点儿”被赋予了“敲打”的行为。
三、夸张:通过夸大的言辞表达出作者情感的强烈和表达的重要性。
比如,“大象一支一支慢慢地走进了我们的心灵深处”中的“大象”这个形象,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出来的效果更加鲜明。
四、排比:在列举相同或相似的词或者词组时,使用相同的结构,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整体感。
比如,“春天到了,大地变得绿了,花开了,鸟儿也唱了起来。
”这里的“变得绿了”、“花开了”和“鸟儿也唱了起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五、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思考。
例如,“你难道不知道吗?”、“他又是谁呢?”这些反问句通过质问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六、比喻升华:通过比喻来将事物或概念提升到更高、更深刻的程度。
例如,“暮云收尽,长河落黄华”中的“长河落黄华”比喻了夕阳的美丽。
七、借代:用一个词来代替与之相关的词汇或概念,以增加表达的巧妙和精准。
例如,“西瓜味”的广告代指了西瓜本身的味道。
八、设问:以问题形式引导读者思考,加深表达的隐喻和象征。
比如,“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云、水和人生的关系。
九、对仗:在句子和段落中使用类似、相反、对称的句式或者句子结构,以增加表达的韵律和艺术效果。
比如,“上山不见水,望山是水流”这句诗,通过对仗的方式增加了句子的韵律感。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1c15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d.pn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54981ffd0a79563d1e723e.png)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一个恰当的比喻,不但胜过累赘的解说,而且耐人寻求,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比喻的结构。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①明喻:说甲(被比喻的事物)像乙(比喻的事物)。
常用的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具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
例如:生活像一团麻。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紫藤萝瀑布》②暗喻:说甲(被比喻的事物)是乙(比喻的事物),常用的词语还有“变成”、“成了”等。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作为战斗武器,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
(具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不出现。
)③借喻:直接把甲(比喻的事物)说成乙(比喻的事物),不用比喻词,连本体都不出现。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千万条瀑布。
二、拟人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例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时,要注意符合事物本质的特征。
三、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四、夸张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0e42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3.png)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写作技巧1.1 修辞手法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常用于描写和抒情。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以达到强调和夸奖的目的。
•对偶:通过对比呈现事物的两个相反或对立的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1.2 表达技巧•文章开头要有吸引人的引子,引起读者的兴趣。
•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有起承转合,层次清晰。
•选择恰当的词语表达,注意使用准确、生动的词汇。
•注意段落的过渡,使文章条理清晰。
二、文学常识2.1 古诗词鉴赏初中语文中会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静夜思》等。
学习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2 小说阅读与解析在初中语文中,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通过阅读和解析这些小说,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3 戏剧表演与剧本创作在初中语文中,会学习一些戏剧表演和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和创作剧本,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阅读与写作3.1 阅读理解初中语文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包括主旨、细节、推理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
3.2 写作能力初中语文中,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过程包括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组织语言等。
四、古代文化4.1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初中语文中,学生会学习一些古代文言文作品。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并且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147cb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4.pn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却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并且可以通过对比喻物的描写来深化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等。
比如说,“他像一只孤狼般狂奔”,这句话通过将他与孤狼进行比较,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独立和勇敢。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增强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力。
比如说,“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笑”,这句话中的“花儿笑”就是一种拟人表达,使得花朵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事实或形象进行程度上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产生特殊的效果。
夸张手法常见于幽默作品或夸张修辞中,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
比如说,“他长得高得能摸到天空”,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他的身高高大,这样的描述就更加生动有趣。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对比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一特点或思想,使作品更加深入。
比如说,“黑夜过后是黎明”的对比,通过对黑夜和黎明的对立来传递希望与光明的主题。
五、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将意义相近或意义对立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排比手法常用于修辞和写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力。
比如说,“既是读书人,又是活动家;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通过排比将不同的身份和特点进行并列,以表达多重层次的含义。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指作者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抒发情感,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对方作出回答。
反问手法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12种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12种初中常用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a553addd3383c4bb4cd2ce.png)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12种1.比喻: 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
生动形象的表现的少女的声音2.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将风写活了,使风与文章变得栩栩如生3.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一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心灵给作者的感觉5.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特点:自问自答.6.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类养活栽种的吗?更加强调掉了文章的中心意义 .7.引用: 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8.对偶: 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9.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文章读起来更铿锵有力,易记10.借代: 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使文章更有想象空间11.对比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2bb71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0.png)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总结:1.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共同点来体现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例: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而明亮。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气和活力。
例: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个害羞的姑娘。
3.借代: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
借代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夜色如墨,星星点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例:一轮红日缓缓升起,给人一种新的希望和力量。
5.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表达的层次和变化。
例:他如初春阳光,温暖而明媚;她如秋天雨露,清冷而坚定。
6.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天空的云朵在风中飘荡,白绵绵的,轻轻的,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7.对偶:通过在同一句子中使用成对的词语或短语,形成对称的结构。
对偶可以增加表达的幽默感和美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例:他说:当时的我义无返顾,此刻的我并不悔悟。
8.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引人入胜和氛围感。
设问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关注和思考。
例:你知道那天的风为什么如此温柔吗,请你感受那微风的柔情蜜意。
9.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例:他的笑声如雷霆万钧,犹如炸雷一般响亮。
例:他的坚持和毅力,如同岳飞临安的忠诚和勇敢。
以上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大家在语文学习和写作中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都有那些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都有那些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6ee5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3.png)
初中语文都有那些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使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
2. 拟人:给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以增强形象的生动感。
3. 夸张:对事物的某个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4. 对比:通过对事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主题和表达观点。
5. 排比: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语句或词语并列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热情。
6. 修辞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7.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反对的意思,以增强语言的疑问或氛围。
8. 比肩:将两个或多个同类事物相连以强调类似之处。
9. 借代:用另一事物来代替原事物,以达到意境或修辞的目的。
10. 倍数修饰法:通过加倍修饰,使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11. 省略:在修辞上通过省略一些无关或不重要的内容,使文章更加简洁、有力。
12. 比照:将众多事物以比较的方式相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优势。
13. 对称:通过对称的结构或表达方式,以增强语言的美感。
14. 直喻: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意图,增强表达的力度。
15. 押韵:通过诗歌或歌词的形式,以押韵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e1fe0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c.png)
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一、修辞手法(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一共有12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反复、反语、借代、双关、通感)1、比喻定义:把xx比作xx。
(基本结构:本体、喻体、比喻词。
判定:本体和喻能同类。
)赏析: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xx样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的情感。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或言行)赏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拟人化。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xx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x的情感。
3、排比定义: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内容相似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构成赏析: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
②突出强调了事物xx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x的情感。
4、夸张定义:对事物的特点、形象有意扩大或缩小赏析: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突出强调了事物xx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的感情。
5、反复定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词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赏析: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强调了人物或事物xx的特点。
③表达了xx情感。
6、对偶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同赏析:①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内容。
③表达了xx情感。
7、设问定义:自己提出来问题自己回答赏析: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②强调了xxx的内容。
③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赏析:①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②强调了xx内容。
③抒发了xx情感。
9、双关定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赏析: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②写出了xx的内容。
③抒发了xx的情感。
10、反语定义: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赏析:①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②写出了xx内容(讽刺了xxxx)。
③表达了xx情感。
11、借代定义: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赏析:①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把xx代指xxx。
②写出了xxx的内容。
③表达了xxx的感情。
初中生语文知识归纳修辞手法
![初中生语文知识归纳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57b7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2.png)
初中生语文知识归纳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达到增强语言表达力、形象、感染力的效果。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下面对初中生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希望对广大初中生有所帮助。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形成生动的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比喻常用于描写,使文学作品更加具体而生动。
示例:她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朗。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使其具备人的行为、感受和思维能力,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示例:大海张开宽阔的怀抱迎接远方的船只。
三、夸张夸张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情感的强烈程度,对其进行加大的描述。
夸张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夸张、夺人眼球,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他不止跑得飞快,简直是飞起来了。
四、对仗对仗是指在语篇中,对两个相邻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意义上的对应或呼应,使得语言更加曲折动听。
示例:你是阳光,我是影子;你是花朵,我是蜜蜂。
五、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与表示的对象有某种关联的词语,来代替表示的对象,使表达更加简练清晰。
示例:绿叶儿摇曳,迎接着秋天的到来。
六、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疑问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示例:这么美的风景,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吗?七、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的结构或相近的词语进行并列,使表达更加凝练,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示例:快乐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双重色彩。
八、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指在叙述中夹杂着自己的评述或评论,既能让读者了解事实,又能表达个人观点。
示例:这是一个蓝天白云的世界,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每一丝清新的空气都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九、问句问句是以问句形式进行表达,用于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关注,增强表达的表现力。
示例:命运为何如此残酷?十、比较比较是指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凸显某一事物的特点或价值,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初中语文24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24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4331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7.png)
初中语文24种修辞手法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b4261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7.png)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修辞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在表达中使用特殊的手法和方法,以达到更加生动、有力、美观的效果。
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都有所帮助。
下面是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的归纳: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利用阳光的温暖特点来形容笑容的温暖。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加表达的效果。
例如,“树叶轻声低语”,赋予树叶说话的特征,使整个句子更生动。
3.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强调某种感觉或效果。
比如,“他跑得飞快,就像一只闪电般迅速”。
4. 排比:排比是将同类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于增强语气或表达感情。
例如,“我喜欢春天的花朵,我喜欢夏天的蓝天,我喜欢秋天的丰收,我喜欢冬天的雪花”。
5. 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问来表达肯定或否定,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难道爱情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吗?”6. 比较:比较是将事物进行对照,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优劣。
例如,“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7.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以增加表达的效果。
比如,“一幅白色的画”中的“白色”借代了画中的内容。
8. 迭加:迭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或加深表达的效果。
例如,“我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中的“努力”一词的迭加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
9. 母题词:母题词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含义广泛的词语取代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更加抽象的意思。
比如,“他过的生活是黑暗的”中的“黑暗”就是母题词,代指不愉快的生活。
10. 象征: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来表达深层的含义或象征意义。
例如,“白鸽”往往用来象征和平与和谐。
以上是初中语文修辞知识点的归纳,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中更加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f7511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4.pn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运用中,通过特定的修辞手段来丰富表达、增强感染力的技巧。
初中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把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来传达意义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比喻形式有直接比喻和隐喻。
直接比喻是直接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如“他是个太阳,散发着光芒”。
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暗喻的方式进行比喻,如“他是个冰山,冷漠无情”。
二、拟人拟人是指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性格、意志和行为特点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大树伸展着手臂”中的伸展动作使大树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和放大手法来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例如,“他跑得飞快,风都被他吹起来了”。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并不寻求回答,使语言更具有表达情感、加强说服力的效果。
例如,“你难道不知道吗?”、“难道这不是公平的吗?”。
五、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在表达中反复使用同一语法结构或类似的语法结构,增加表达的力度和冲击感。
例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工作似乎没有尽头,追求却永不停歇”。
六、比照比照是一种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照,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她脸红得如同熟透的苹果一样”。
七、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的修辞手法。
通过设问,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探究性和引导性。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修辞手法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呢?”八、夸张对比夸张对比是一种同时使用夸张和对比手法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和对比的结合,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并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df6b28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6.png)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6.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7.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9.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3383a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8.pn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为作品增添趣味和艺术性,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修辞手法,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和解析。
1. 比喻: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具备某种特点或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形象、生动。
比如:月亮像一只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比如:小草欢快地向我招手。
3. 夸张: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或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
比如:这个菜又大又圆,能装满一桌子。
4. 暗喻:通过隐晦、间接的方式表达某种含义,增加作品的深度和想象力。
比如:他是校园里的一颗明星,每天都有一群追随者。
5. 反问:提出问题,实际上无需回答,用于强调语气或引发读者思考。
比如:你以为这里是你家吗?6.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形式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更加有韵律感,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我爱你,在日光下的阳台上,我爱你,在硕大的书架前,我爱你,在温暖的阳光下。
7. 过渡修辞:通过加入一个或多个连词或介词,使句子或段落之间进行衔接、转变。
比如:前一句提到炎热的夏天,后一句使用“而”来引导,说到凉爽的秋天。
8. 比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比如:父母的爱如同大海一样无边无际,而朋友的爱则如同清泉一般甘甜。
9. 对仗:句子中的词语在结构、形态上相对应,形成一种平衡切换。
比如:春雨洗涤大地,春花点缀园林。
10. 借代: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以便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或引发读者的聪明才智。
比如:你是我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
11. 象征:用一个具体事物来代表或象征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白色鸽子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象征着和平与宽容。
12. 借景抒情: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比如:明媚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大地上,恰似漫天金色的花瓣。
初中语文8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8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4bf36a524de518974b7d1f.png)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反复
为了抒发强烈的情感,有意地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连续反复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① 说理文、记பைடு நூலகம்文:强调论点、分清条理
② 文艺作品:表现强烈真挚的情感,强调主旨思想,增强韵律美
间隔反复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她的腰身纤细地一粒奎宁丸吞到肚子里就像怀孕。
超前夸张
他还没有端起酒杯,就醉了。
我看着满桌的荤腥,就饱了。
对偶
数字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对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关、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称、相补的对偶形式。
蒋介石十分高兴,下令速押南京,他准备在这位救过他命的黄埔军校一期学生的身上,做一篇绝妙的反共文章
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丰沛,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鲜明
反话正说
你真的是太聪明了!
引用
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境也。
反问
为了增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文中有答案)
有问无答
(肯定表否定 or否定表肯定)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① 增强语气,有助于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语文知识归纳:修辞手法
导读:小编整理了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补充: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
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