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类癌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阑尾类癌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目的:对阑尾类癌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2001-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阑尾类癌患者9例,并收集相同时间内国内的患有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3例。
对这一共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予以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这4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阑尾类癌发生在尖端,有8例患者的阑尾类癌发生在中段,有4例患者的阑尾类癌发生在根部。
结论:经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阑尾类癌发生在尖端位置,体积相对较小,只局限在黏膜下层,以典型类癌常见,呈现良性经过,预后好,对其进行治疗主要采取单纯的阑尾切除术。
标签:阑尾类癌;临床病理;阑尾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6-0178-02
阑尾类癌是极少见的一种阑尾恶性肿瘤,目前在临床上阑尾类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具有特异性症状以及体征表现,存在很高的临床误诊率,在对其进行确诊时多数情况是对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的病理检查产生一定的依赖。
所以,对阑尾类癌的病理特征予以熟悉,能够有效地使术中确诊率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得到提高是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难题[1]。
处于对阑尾类癌临床病理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的目的,抽取过去一段时间里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和国内文献报道过的患有阑尾类癌的患者病例资料共42份,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及病理特点等。
以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28~49岁,平均(34±1.6)岁;在所收集到的33例患有阑尾类癌的病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6~51岁,平均(36±1.2)岁,以上所统计的所有自然资料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中予以应用。
所研究的42例患者中,在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有29例,被诊断为慢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1例,另外的2例患者是在进行子宫切除术中发现有阑尾炎病变而将阑尾予以切除。
在手术之前,所有患者均未确诊阑尾类癌。
1.2方法
随机抽取2001-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阑尾类癌病例9例,并收集相同时间内国内文献报道的患有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3例。
对所获得的这42例患者的臨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予以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描述采用统计学中构成比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的42例临床患者在术后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期1~10年,平均6年。
笔者所在医院9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由于肿瘤复发而导致死亡的现象,也没有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本次研究所抽取42例临床患者均进行单纯的阑尾切除术治疗。
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的
1例(2.4%);其中30例(71.4%)阑尾类癌发生在尖端,8例(19.1%)阑尾类癌发生在中段,4例(9.5%)阑尾类癌发生在根部;在这42例患者中,肿瘤浸润在黏膜下层的39例(92.9%),浸润在肌层的2例(4.8%),存在于浆膜层的1例(2.4%);其中40例(95.2%)为典型类癌,1例(2.4%)管状类癌,1例(2.4%)为杯状细胞类癌。
3讨论
阑尾类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以及体征,很容易受到忽视,在进行手术之前很少有确诊病例。
然而,若是手术医师能够熟悉其病理特征,就会对术中确诊率得到提高产生很大的帮助。
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使术中确诊率得以提高的关键是要对阑尾类癌的大体病理改变予以充分的了解[2]。
一般情况下阑尾类癌呈现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坚韧的黄褐色结节,与周围具有很清楚的分界,不存在真正的包膜,切面呈灰黄或灰白色。
经临床研究得知,阑尾类癌发生在阑尾尖端部的病例约占71%,而位于中部的病例数约占19%,位于根部的病例数约占9.5%左右。
并且肿瘤的体积一般较小,阑尾类癌直径2cm的患者则仅占2.4%。
不管是对肿瘤大小还是发生部位而言,本组患者均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所以,在手术过程中若是发现阑尾某一部位特别是尖端出现球形肿大,并呈现灰黄或黄褐色,质地比较坚硬时要予以警惕[3],可行快速冷冻切片检查。
对阑尾类癌进行诊断的关键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阑尾类癌一般分为典型类癌、杯状细胞类癌、管状类癌及类癌腺癌混合型等几种类型,以典型类癌最多见,杯状细胞类癌的侵袭性强于传统类癌,但不如阑尾腺癌的恶性程度高,管状类癌的临床表现为良性[4]。
笔者所在医院十年9例患者均为典型类癌,对本组病例的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大多数患者也是呈典型类癌的病理学改变。
典型类癌镜下为小而一致的圆形或小多边形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团或小岛状,巢团或梁索内有时可见腺管菊形团结构,核分裂像非常少见,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NSE等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杯状细胞类癌、管状类癌等其他几种类型非常少见。
一般采取手术方式治疗阑尾类癌。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值得注意的是术式选择。
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切除范围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现阶段,对阑尾类癌直径2 cm的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基本达成一致。
对于阑尾类癌直径2 cm的肿瘤具有很高的远处转移率,在治疗原则上要予以右半结肠根治切除术[5]。
对肿瘤直径在1~2 cm的患者来说,因对其远处转移能力的认识还不统一,所以对这种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学者曾指出,针对这类患者,若是呈现为杯状细胞类癌、腺癌类癌混合型类癌或者是肿瘤位于阑尾近端、对肌层浆膜层产生侵犯、盲肠壁、系膜、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要予以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6]。
若不然,单纯采用包括系膜在内的阑尾切除术就能对其产生很好的疗效。
并且,针对年轻人可对根治手术指征予以适当放宽,这样能够保证术后无复发;而对老年人而言,由于存在类癌自行退化的可能性,只要是局部淋巴结没有发生转移,只进行阑尾切除术。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阑尾类癌发生在尖端位置,体积相对较小,只局限在黏膜下层,以典型类癌多见,呈现良性经过,预后非常好,对其进行治疗主要采取单纯的阑尾切除术。
根据其病理结果的不同也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对阑尾类癌预后进行判断除了根据组织学分类之外,还应结合肿瘤直径大小、局部侵袭性以及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余佩武,王代科.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17(12):137-138.
[2] 项灿宏,王岩,罗杰,等.原发性阑尾肿瘤12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12(6):241-242.
[3] 陈道瑾,甘毅.阑尾类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19(4):253-254.
[4] 虞积耀,崔全才主译.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0-120.
[5] 熊苏娥,黄雄,熊刚强.阑尾肿物10例诊治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15(6):217-218.
[6] 朱建和,詹华,罗高宏.阑尾类癌32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9,12(9):176-177.
(收稿日期:2012-03-26)(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