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衰落原因新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商衰落原因新探

董家魁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

关键词:徽商;弃贾;从儒;衰落原因

摘 要:“业儒入仕”是徽商的终极关怀,因此徽商致富后,不少人弃贾从儒或让子弟专习儒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已经致富的徽商在解决了生存危机后,开始追求社会地位的提升。众多徽商及其子弟由贾入儒,导致商业资本损耗,影响扩大经营;使得从商人数减少,群体实力削弱;一心向儒,贾事必衰。这也是徽商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图分类号:F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5)04-0410-06A new probe into the facto rs in Huizhou merchants 'decline DO NG Jia -kui (Sociology College ,AN U ,Wuhu 24100,China )

Key words :Huizhou merchants ;abandoning trading ;pursuing Co nfucian learning ;factors in decline

A bstract :“Pursuing Confucian learning and entering official career ”was the ultimate aim of Huizhou merchants ,therefo re ,some Huizhou merchants abandoned trading and pursued Co nfucian learning ,o r made their o ffsprings specialize Confucian learning w hen they were rich .T he main facto r w as that many successful Huizhou merchants began to pursue the promo tio n of their social status after they had solved the crisis of existence .I t brought about some negative effects .First ,their business capital was wo rn dow n ,affecting fur ther trading ;Seco nd ,the num -ber reduced ,weakening their collective streng th ;T hird ,T hey wholeheartedly pursued Confucian learning ,in -ducing their business to decline .T his w as one of the impo rtant factors in their decline .

清道光以降,主宰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究竟原因何在?有学者指出,徽商衰落的客观原因是清政府盐业政策的调整,由纲法改为票法,使得徽商主体一败涂地;主观原因是徽商昧于大势,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被历史所淘汰。有学者认为,徽州商帮的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清政府和太平天国之间的战争是加速徽商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另有学者指出,徽商在享受封建政权许多优惠的经营特权的同时,更受到封建政府的压榨勒索,加

上各种捐输、急公济饷及灾赈、报效等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导致了徽商趋于衰落。还有学者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指出徽商衰落的原因离不开当时的地理环境,主要表现在市场和商品两个方面,认为徽商兴于长江三角洲,最终亦衰于长江

三角洲。①

然而,笔者认为,众多徽商及其子弟

后代“由贾入儒”,可谓是徽州商帮衰落的催化剂,也是导致徽商渐趋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业儒入仕:众多徽商的终极关怀

外出经商是徽州人在“地狭薄不足以

食”[1](卷18)

的客观环境下所做出的唯一生存选

择。徽人“因生存所迫不得不经商谋利,但经商谋利并非是徽商的最高价值追求,在他们的内心

深处,业儒入仕才是他们的终极关怀。”[2](P134)

随着财富资本的不断增多,身处“四民之末”的徽商,其内心深处那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就愈发强烈,其追求身份地位提高的欲望亦不断膨胀。因此,在经商致富后,很多徽商不愿再贾,他们或

收稿日期:2005-05-15

作者简介:董家魁(1980-),男,安徽阜南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03级硕士生。

①参见王世华《徽商精神与现代经济》,《安徽日报》2003年4月11日;周晓光《19世纪50—60年代中国社会的战乱与徽州商帮的衰落》,《'94首届国际徽学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叶显恩《徽商的衰落及其历史作用》,《江淮论坛》1982年3期;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安徽史学》2004年5期。

第33卷第4期Vol .33№.4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 f Anhui Nor mal Univer s ity (Hum .&S oc .S ci .)2005年7月

July 2005

自己“弃贾从儒”,或教育子弟“专习儒业”。

1.弃贾从儒。这主要表现为“先贾后儒”。不少徽商致富后,自己或弃贾从儒或弃贾就仕。对他们来说,经商不过是为自己或为子孙业儒仕进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弃贾业儒。如清初休宁人汪

经商十余年后,

“复习举子业,读书江汉书院”,后来一举登第,

“擢吏部文选司主政”。[3](卷6人物·宦业)

江登云,清康乾时人,16岁随兄外出经商,虽大获成功,却殊不自得,决心要“为国家作栋梁材”,终于弃贾业,入武庠,“连第进士,膺殿廷选,侍直

禁卫”,官至南赣都督。[4](卷9)

又如清黟县商人汪廷榜,少时业贾至汉口,

“见船楫相蔽数十里,

江波浩淼,忽心动曰:`文之大也,有如此乎!'”“归而读书,能深思”,后读书于钟山书院,通算学,

最后“中乾隆辛卯第二名举

人”。[5](卷6人物·儒行)最值得一提的是新安盐商程晋

芳,在商人们争相豪侈的时尚下,他却“

好儒,罄其赀购书五万卷,招致多闻博学之士,与共讨论。”后乾隆皇帝南巡,程晋芳献赋,授内阁中书,再举为进士,最后“议叙改翰林院编修”。[6](P295)

袁枚称他“束发

便苦吟,白头

才许入词林。”[7](第3册程鱼门《刘姬行》)

程晋芳一生主要从事着“儒业”,堪称是徽商中“弃贾从儒”的典型代表。徽州人潘仕所言或许可以反映当时的这种趋势,即“贾有成业,仕将舍贾而归儒

也。”[8](卷52)

事实上,徽商“入儒”、“崇儒”的

基本倾向也得到了同时代人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如明代徽州人汪道昆所言:“新都三贾一儒……

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弛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弛贾而张儒。”[8](卷52)

总的看来,徽人“率左贾而

右儒”[8](卷61)

,把儒放在了比贾更重要的第一位置。等到贾有所成后,“宁弛贾而张儒”,反映了徽商对儒业功名的不倦追求和终生向往。2.儒而不贾。徽商业贾致富后,一般都不希望子弟继承自己的贾业,不再让其子孙后代外出经商。他们用自己经商所得,延师课子,支持和培养子弟奋进科场,以登入仕籍。这些徽商的子弟后代也许从此不再服贾。那么,在这些不同代的徽人之间就表现为一种“由贾入儒”的特征。明休宁人汪昂,“初业儒,已而治鹾于江淮荆襄间……愤己弗终儒业,命其仲子廷诰治书

曰:`必以经时务,佐明时,毋徒委靡为也。'以

是隆师备至,日以望其显名于时,以缵其先世遗

烈。”[9](昂号云峰配王合纪传)

歙县人江

,“未为儒,

去而从贾,非其志也……尤专意程督诸子修儒术,延师课业不遗余力。”当他的弟弟应试不利,想弃儒从贾时,他则训导其弟:“夫农之望岁,固也,奈何以一岁一不登,而辍耕乎?且吾业已悔之,汝复蹈吾悔耶?”其弟发愤,终于考取进士。[10](故处士沙南江公墓志铭)歙县许晴川也是“五子

咸延名师以训”。[11](卷6)不难看出,徽人仍以儒

为重,以贾为轻。如休宁商人金赦事贾大饶后,其妻戴氏对他说:“乃今所不足者,非刀布(指钱财)也,二子能受儒矣,幸毕君志而归

儒。”[8](卷52)

于是遣二子入太学。黟县商人胡际

瑶“晚年虽授例捐职,生平实以不习儒为憾,因

以二子就儒业,属望甚殷。”[12](卷15)

更为甚者,黟县舒大信“置屋十余楹为族人读书

地”。[13](卷7)婺源人程世杰独立重建“遗安义

塾”,“使合族子弟入学”。[14](卷33)

这样的例子不

胜枚举。“读书入仕,或所谓`举子业',一直支配了传统中国社会的职业选择。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显然大多数的男子都会走上`服儒'的选择。”[15]

徽商致富后,如果自己不能“从儒”,则把“业儒仕进”的希望寄托在兄弟子侄身上,令他们专习儒业,以求入仕居官。结果,这些徽商的子弟后代大都走上了“儒而不贾”的道路。

那么,导致徽商及其子弟“由贾入儒”的原因是什么呢?

1.经商已富,不贾无忧。徽人之所以外出经商,以至形成闻名遐迩的徽州商帮,“生计所迫”是其主要原因。“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起,牵车牛服远贾,今日徽贾之足迹,殆将遍于国中。夫商人离其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奔走四方,靡有定处者,乃因生计所迫。”[16](缘起)

清休宁人戴震也说:“吾郡(徽州)少平原旷野,依山为居,商贾东西行营于外以就口食。”[17](卷12)古徽州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谚。这里“地狭人稠”、“土不给食”,徽州人必须“以贾为生意,

不贾则无望”。[18](货殖)

因此,在徽州,“人到十六岁就要出门学做生意”。[19](第3则)他们都将经商作

为不得已的谋生手段,“以就口食”,解决生存问

题。在走出丛山,外出经商后,徽商能够“一贾

411

第4期 董家魁:徽商衰落原因新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