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行车视距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t V2 S停=S1 S 2 S0 S0 3.6 254( )
路面与轮胎之间的附着系数 道路阻力系数
•
会车视距
会车视距——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 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视距。 会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①双方驾驶员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 ②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③安全距离。 会车视距的规定值是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180 S Rs
b 平曲线长L>视距S>圆曲线长L’
h h1 h2 Rs Rs cos
2
2
Ls S l sin( ) 2 2
c 平曲线长L<视距S
h h1 h2 h3 Rs Rs cos
2
S超 S1 S2 S3 S4
(1)加速行驶距离
V0 1 S1 t1 a t1 3.6 2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S2
V t2 3.6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S3=15~100m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基本型曲线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曲
线称为基本型。 基本型可以设计成对称基本型和非对称基本型两种,当
A1 A2 时为对称基本型, 这是经常采用的。非对称型是根据线
形、地形变化的需要在圆曲线两侧采用 A 1A 2 的回旋线。为使 线形连续协调, 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1: 1: 1 左右,并注意满足设置基本型的几何条件: 2 0 路线转角, 0 为缓和曲线角) 。 ( 为
2、曲线与曲线的组合
圆曲线的组合
圆曲线是曲线组成的基本要素,它的组合有同向曲线、反向曲线、 复曲线。对于相邻两同向曲线或反向曲线,应注意它们的协调和中 间直线长度应满足相关规定。对于复曲线应注意它的适用条件和要 求。
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是在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展线时所采用 的,其圆心角一般接近或大于 180°的曲线。回头曲线转角大、半 径小、线形差,一般较少采用,只有在二、三、四级公路当自然展 线无法争取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时,或因地形、地质条件所限不 能采取自然展线时,可采用回头曲线展线。相邻两回头曲线之间, 应争取有较长的距离。由一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回头曲线起点的 距离,在二、三、四级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150、100米。
30 30 35
20 20 20
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计速度 (km/h) 8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m)
会车视距(m) 超车视距(m)
110
220 550
75
150 350
40
80 200
30
60 150
20
40 100
三、公路视距的保证
1、解析法确定横净距
30 30
6 2.5 3.5
20 25
6 2.5 4.0
15 20
6 3.0 4.5
3、平面组合线形
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几何要素组成,三 个线形要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组合线形。
简单型曲线
简单型曲线——弯道由直线 与圆曲线组合,按直线-圆曲 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简单形组合曲线在ZY和YZ 点处有曲率突变点,对行车不 利。当半径较小时,该处线形 不顺适,一般限于四级公路采 用。在其它等级公路中,当平 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半径时, 省略缓和曲线后也可以构成简 单型。
2.6 行车视距
一、视距的定义及种类 1.定义
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使驾驶员能随时看到汽 车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 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必要距离。
在道路设计中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是确保行车安全、 快速、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 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与迅速,它 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及货车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停车视距(m)
货车停车视距(m)
210
245
160
180
110
125
75
85
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及货车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 停车视距(m) 货车停车视距(m)
80 110 125
60 75 85
40 40 50
2 s4= 3
s2(m)
全超车视距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注:括号内数值为城市道路规定值。
二、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停车、会车、超车视距,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具体条件采用, 《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因此,不存 在会车问题。并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 4个车道以 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
S4 V (t1 t 2 ) 3.6
尾随在慢车后面的快车司机往往在未看到前面的安全区段就开 始了超车作业,如果进入对向车道之后发现迎面有汽车开来而 超车距离不足时还来得及返回自己的车道。因此,对向汽车行 驶时间大致为t2的2/3就足够了。
V 2 2 V S4 t2 t2 3.6 3 3 3.6
2
l sin(
2
) sin
S Ls
2 2
2、图解法确定横净距
按公式计算的值是弯道上须清除的最大横净距,它在曲线中点或中点 附近。在曲线上任意位置的横净距是随行车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如果 曲线全长上按最大横净距值切除,则会造成工程上的浪费。对于需要清 除的是重要建筑物或岩石边坡时,多用图解法来确定清除范围。其步骤 如下: ⑴按一定比例绘制弯道平面图,并示出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位置; ⑵在轨迹线上从弯道两端相连直线上距曲线起点(或终点)s的地方开始, 按视距s距离定出多组视线1-1、2-2、3-3、……、10-10等; ⑶绘出这些视线的包络线(内切曲线)即为视距曲线; ⑷量出相应断面位置的横净距,即可按上面的方法确定相应断面上的视距 切除范围。 必须指出,除平曲线上考虑视距外,在竖曲线上也有保证视距的问题, 其保证措施在选择竖曲线半径时考虑。《标准》对竖曲线最小半径的规 定值也考虑了视距的保证因素。
s0
•
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 —— 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起,至在 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要的最短行车距离。如下图。 停车视距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反应距离 s1;②制动距离 s2 ; ③安全距离 s0
采用感觉时间为1.5s,制动反应时间取1.0s是较适当的。 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t=2.5s
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 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如设分隔带、分道线、分隔桩,或设两 条分离的单车道。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 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 的10%~30%。
(三)视距的保证
曲线路段由于曲线半径、超高、加宽会引起曲线内侧暗弯,要进 行视距检查,清除障碍物,方法是计算横净距 Z ,绘制包络线 (视距曲线)
(一)横净距计算 S视距,Rs未加宽内侧半径+1.5M(司机位置) (1)不设缓和曲线 a 曲线长L>视距S
h Rs Rs
S2 cos 2 8 Rs
(1)停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 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2)会车视距 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 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 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之汽车 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 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 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S超 S1 S2 S3 S '4
特别困难时:
2 S 超 S 2 S 3 S '4 3
超车视距的计算
设计速度 V(km∕h) 被超汽车速度 V( 0 km∕h) α (m∕s2) s1 t1(s) s1(m) s2 t 2(s) s2(m) s3(m) 80 60 0.65 4.2 76 10.4 231 60 154 550 350 60 45 0.63 3.7 51 9.5 159 40 106 350 250 (50) (37.5) (0.62) (3.4) (39) (9.0) (125) (30) (83) (250) (200) 40 30 0.61 3.1 28 8.5 95 25 63 200 150 30 20 0.60 2.9 19 8.0 67 20 45 150 100 20 15 0.60 2.8 10 7.6 42 15 28 100 70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过渡性曲线 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 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中所列。
回头曲线指标
项 目
公路等级 二
30
三
25
四
20
设计速度(km∕h)
主曲线最小半径(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超高横坡度(%)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 最大纵坡(%)
180 S Rs
b 曲线长L<视距S
SL L h h1 h2 Rs Rs cos sin (2 S L) 2 2 2 8Rs 180 L Rs
(2)设缓和曲线
a 圆曲线长L’>视距S 和不设缓和曲线时相同
h Rs Rs
S2 cos 2 8 Rs
一级公路 100 80 60
二级公路 80 60
三级公路 40 70 30 50
平曲线最 200 小长度(m)
170 140 170 140 100 140 100
二、平面线形组合类型 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路线的行车平顺性要求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而有 比例地交替,路线直曲的变化应缓和匀顺。平面 曲线的半径、长度与相邻的直线长度应相适应。 直线与曲线组合得当,能提高线形的行驶质量。 直线与曲线配合不好的线形应予避免。例如,长 直线末端应避免小半径平曲线,同向曲线间的短 直线可用大半径的曲线来代替。
•
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从开始驶离 原车道之处起,至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并与对向来车保持 所必要安全距离所需的最短距离。
超车视距
在一般双车道公路上行驶着各种不同速度的车辆,当快速车 追上慢速车以后,需要占用供对向汽车行驶的车道进行超车。 为了超车时的安全,司机必须能看到前面足够长度的车流空 隙,以便在相邻车道上没有出现对向驶来的汽车之前完成超 车而不阻碍被超汽车的行驶。这种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 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
视距包络图
2.7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一、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 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3、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四级 公路 20 40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高速公路 120 100 80
在道路平面上的
暗弯(处于挖方路 段的弯道和内侧有 障碍物的弯道)、 纵断面上的凸形竖 曲线以及下穿式立 体交叉的凹形竖曲 线上都有可能存在
视距不足的问题。
视 距 不 好 的 路 段
2.种类
驾驶员发现路面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根据其采取措 施的不同,行车视距可分为:
• 停车视距 • 会车视距 • 超车视距 • 错车视距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
堑边坡等障碍物所阻挡而使行车视距受到影响。因此,在路线设计 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距是否能得到保证,如有遮挡时,则必须 清除视距区内侧横净距内的障碍物。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是阻 碍司机视线的范围,范围以内的障碍物都应加以清除。 横净距——驾驶员的视点轨迹线到视距线的距离。S Z 为内侧车道上汽 车应保证的横净距。可根据各种情况按公式计算横净距 S Z ,若横净 距 S Z 小于行车轨迹至障碍物的距离,视距能够得到保证;反之,视 距不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