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无障碍设施报告

无障碍设施报告

无障碍设施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意识的增强,无障碍设施在当代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

本文旨在通过对无障碍设施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以及探讨无障碍设施在城市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无障碍设施。

一、无障碍设施的定义和重要性1.1 无障碍设施的定义无障碍设施是指能够让所有人无障碍使用并方便进出的设备、设施或环境。

无障碍设施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无论他们是否具有身体、智力或感觉上的障碍。

1.2 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无障碍设施对于身体残疾人士、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来说,是他们实现平等权利和发挥潜能的基础条件。

此外,无障碍设施还能提高城市居民和游客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和国际竞争力。

二、无障碍设施在城市中的应用2.1 交通无障碍设施交通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无障碍交通信号、无障碍交通指示标志、无障碍交通工具等。

这些设施旨在解决残疾人士出行时面临的障碍,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

2.2 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洗手间等。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残疾人士进出建筑物,使用各种设备,并提供便利的卫生条件。

2.3 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座位、无障碍服务等。

这些设施旨在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环境,让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参与。

2.4 无障碍环境规划与设计无障碍环境规划与设计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道路设计等方面,旨在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城市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无障碍通道的设置,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无障碍入口的需求,在道路设计中设置无障碍人行道等。

三、无障碍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3.1 资金和技术限制无障碍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许多城市来说是一个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综述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综述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综述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市政建设基础工程,也展现出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城市无障碍建设的研究进行梳理,国外研究无障碍设施的实践进行归纳,国内研究从城市公共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居住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为后人研究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建议和思考。

标签: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综述F2无障碍设施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的社会成员使用的设施。

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反映着其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较多,本文便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其实践性和适用性。

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指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设施,还有居住区及住宅的无障碍建设,其中Rabiul Ahasan;Donna Campbell;Alan Salmoni;John Lewko(2001)通过对房屋设计及建造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用户的需求分析是在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房屋设计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这些人来说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和开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Nobuyuki MINO;Masumi ASADA (2012)通过GIS空间技术来分析日本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知各个区域中的轮椅的畅通程度不同,区域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衔接。

城市在未来的区域规划中,需要有比较全面的设计标准,以减少区域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差异。

Hazreena Hussein;Naziaty Mohd Yaacob(2012)研究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规范在马来西亚的实施效果,认为马来西亚在亚太地区虽然一直致力于维护残疾人的参与权与平等权,但立法方面的空白仍然是制约马来西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原因,认为要加强无障碍环境立法,无障碍设计的基础是研究残疾人的需求发展状况。

Nahid Bayat Bodaghi and A.N. Zainab(2013)以图书馆为例对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研究,对建筑师、专家和残疾人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情况做问卷调查。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论文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论文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论文摘要:城市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残疾人住房或老年住宅入口斜坡,应设置无障碍电梯和厕所。

建筑内部的无障碍区域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弱病残孕,一个城市的无障碍设施有多完善能够正面体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气息,老年人的行动非常不变,多设置无障碍区域有助于帮助弱势群体,让社会不断进步。

1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概念无障碍,顾名思义是指事物可以畅通无阻的发展,可被认为是系统和环境的基本属性。

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并倡导的,旨在建议现代化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等过程应将使用者身心健康程度的不同情况考虑在内,进而构建成安全、和谐的现代人文环境。

无障碍设计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发展的产品,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一般从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硬质铺装和设施的角度考虑,我们将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无障碍设计”,所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孕妇,甚至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我们需考虑的“使用”,不仅是硬质铺装和设施,更重要的是在软设施上提供物理和心理帮助。

2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素2.1 路径系统2.1.1 城市道路对于城市道路来讲,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关键部分,一旦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出现冲突或路面高低设计不合理,就会给需要借助轮椅的行人造成出行阻碍。

所以,设计路口时应考虑使用缘石坡道,这样便有利于轮椅通行。

而视觉障碍者往往需要借助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一些行为,为了有利于视觉障碍者能够在城市各街道正常行走,尽可能的在各街道设立相应的盲人通道。

城市街道通常包括三种类型,即交通街道、商业街道以及生活街道。

应在城市各类街道的主干路、各医院或院校周边道路以及商业街与主干路的岔路口等设立音像提示装置,用来提示行人过街和坡道等。

2.1.2 缘石坡道缘石坡道主要可呈现三种坡面,即单坡面、扇形坡以及三坡面。

缘石坡道通常都是设立在人行道上,其宽度与人行道保持一致。

人行道的头尾部应该设立边缘石坡道,将整个线路建设成完整的无障碍状态,而整个道路通常都是保持着完整的障碍性道路。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一、目前现状
1、道路无障碍设施。

**新区共有主次干道13条,其中已铺设人行道的黄海路南段、成子湖路、**路、**路、红海路、**湖路均已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各主要道路交叉口均设置缘石坡道。

2、桥梁无障碍设施。

新区范围内桥梁盲道与道路盲道衔接良好。

二、存在问题
1、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车辆'霸占'盲道、小商贩摆摊占用盲道和窨井盖隔断盲道。

2、部门道路交叉口、盲道转角处未设置提示盲道及提示盲道设置不规范。

3、公交站台未建设无障碍设施,影响残疾人的正常使用。

4、公共厕所未考虑无障碍设施。

体现在未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残疾人专用厕所。

5、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3、下步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媒体、报纸等宣传,让人们对盲道有充足的认识,不断地将对盲人的关怀融于社会每一处……
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破坏的现象,达到《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

3、从城市规划角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

今后,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主次干道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

4、对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新建、维修,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永胜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调查

永胜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调查

永胜县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调查情况报告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

根据市残联要求,针对永胜县城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情况,5月初,永胜县残联组织工作人员对城区主要干道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区、商场、银行、文体活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永胜胜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永胜县还未制定出台关于无障碍环境建方面的实施意见,县残联还不是城市建设改选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最近几年,县城新建的北二环、西二环、工业园区和县医院等基本规划建设了盲道(不规范)、坡道、扶手。

老城区由于是在90年代就已改造,加之道路狭窄,因此没有规划无障碍设施改造;县城政府机构、政务大厅、学校、企事业单位没有规划建造有无障碍设施、所有乡(镇)等街道建设都没有进行无障碍改造建设。

总体说来,永胜的城镇公共建筑物和城区道路及住宅小区等无障碍环境建设状况还比较落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无障碍设施缺乏。

现有的城区老旧道路、公共服务机构等设施中大部分没有无障碍设施,特别是政府机关、银行、图书馆、书店、商场、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基本没有无障碍设施。

本次无障碍设施建设调查机构中,除残联、医院等几个单位无障碍设施比较健全规范外,其余公共服务机构均无无障碍设施。

城区所有的公共厕所均无无障碍设施,下肢重残及部分老年人无法如厕。

二是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

县城主城区纵横向干道中约80%全程几乎无盲道、坡道;建有盲道、坡道的也不规范,有的路段也随处可见损毁、占用、完全失去功能等诸多情形。

80%以上的盲道起、终点和转弯处未设缘石坡道提示,盲道旁障碍物和断头路随处可见;三是无障碍设施管理不到位。

盲道破损现象非常普遍,杂物堆放、建筑物、公共设施、车辆及行人占用现象严重,据调查,主要干道盲道占用率达40%以上,盲道上随处可见电线杆、变压器、书报亭、修车铺、汽车停放、摆摊设点等现象。

述评城市建筑中无障碍设施应用

述评城市建筑中无障碍设施应用

述评城市建筑中无障碍设施应用一、我国城市建设中无障碍设施应用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这些特大型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更是有着显著的成效。

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发现盲道和轮椅坡道的建设已经较为常见。

而且无障碍设施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建筑物的主通道都修筑了轮椅专用通道。

然而,即便我国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无障碍理念建设、设施建设以及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中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无障碍设施的意识不足对于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城市中的障碍群体仅占到城市人口中很小的一部分。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的残疾人仅占到总人口的5%,这个比例不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城市建筑的设计到管理的各个部门对于无障碍设施认识的不足,或者将城市无障碍设施视为城市建筑设计的累赘的思想导致了城市建筑物中对于无障碍设施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不足。

群众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认识也十分缺乏,也在无形中导致了大量的无障碍设施被侵占或者作为其他用途。

2.无障碍设施无法全面的障碍人群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城市中的障碍人群,因此正确的理解“障碍”人群的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这种障碍的概念只是相对正常人的一种相对的概念,是正常人能够完成而障碍人群无法完成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的障碍包括常见的盲人、聋哑、残疾等,因此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往往局限于这些群体。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城市的这些无障碍设施仍然难以满足“障碍”人群的需要。

这主要是障碍人群不仅包括盲人、残疾人等这些较为常见的障碍群体,而且还包括城市中的暂时性障碍人群。

他们可能是受伤人员、老人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由于心理方面存在障碍的群体,他们都需要无障碍设备的帮助才能够正常的完成功能。

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

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

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建设无障碍设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残障人士数量的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无障碍设施建设旨在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之处,城市、社区和基础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未来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探讨在城市、社区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关注城市规划和建设、社区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智能化等方面,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预判,为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促进社会的普惠性发展和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概述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为了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的基本需求,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城市的各项服务和设施。

目前,国内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已经开始在交通、公共建筑等方面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

但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甚至存在“无障碍”设施却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在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一些社区已经开始设置坡道、扶手等便利设施,但仍有很多社区存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导致残疾人无法顺利出行。

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市残疾人联合会:根据工作布置,县残疾人联合会XX县城建部门针对全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几年来,桓仁满族政治县城镇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城建、交通、残联等部门的努力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在桓仁镇内城区临街几条主要人行道共铺设盲道4,920延长米(2,460平方米),占全县临街人行道总长度21,660延长米(65,000平方米)的23%。

2、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1)、县医院和四达商厦分别设置电梯、滚梯各一处。

电梯和滚梯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全县该项无障碍设施建设零的突破。

(2)、设置路口坡道9处(包括民族广场、八千平市场、客运站、影剧院、体育馆、县医院、县委县政府及县公益事业有限公司办公楼前入门处等)。

(3)、设置人行道路缘坡道一处(县旅游局楼前)。

(4)、新建旅游宾馆、饭店,其室内外门净空宽度和走廊净空宽度基本上大于0.8米,部分新建公共场合侧所设置了坐便和扶手。

3、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县城区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委员会办公室及所属居住小区楼外公共设施、二棚甸子镇和平社区委员会所属居住小区公共设施等铺设了坡路通道。

二、存在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全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过去已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大都缺少无障碍设施,一些正在规划、设计、建设的工程项目仍没有完全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特殊群体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距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与省内先进县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1、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不系统。

无障碍设施是公用设施建设,它的建设和维护依赖于城市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以及对XX区的加快更新改造,需要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

毕业论文设计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现状及改进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现状及改进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现状及改进研究摘要:无障碍设施是城市公共场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人们来说,更是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权益保障。

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以期提高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城市公共场所、现状评价、改进方案、服务质量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研究背景和意义,包括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现状和问题等方面,并探讨如何通过研究和改进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1.2 相关研究综述本章对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无障碍设施的概念、类型、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现状评价本章通过对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无障碍设施的现状、类型、分布和使用情况等方面,并探讨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进方案本章主要提出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改进方案和建议,包括改进措施、建设标准、使用规范、服务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实施改进方案,提高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服务精度和服务质量。

第四章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进效果评价本章主要对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进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用户满意度、社会影响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进效果进行量化和评估。

第五章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本章主要探讨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创新、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体系,提高无障碍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研究综述

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研究综述

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理论基础 (6)2.1 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发展 (8)2.2 无障碍空间的评价标准与规范 (9)2.3 残疾人需求与能力评估 (11)三、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实践分析 (12)3.1 城市住宅区无障碍改造案例 (14)3.2 乡村地区无障碍改造实践 (15)3.3 公共建筑无障碍改造探索 (15)四、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7)4.1 技术与经济层面的难题 (18)4.2 政策法规不完善问题 (19)4.3 社会认知与接受度不足 (20)五、推进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的策略与建议 (21)5.1 加强无障碍设计技术研发与应用 (23)5.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体系 (24)5.3 提高社会认知与参与度 (25)5.4 创新改造模式与融资途径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9)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0)一、内容简述背景介绍:概述当前社会背景下,残疾人居住空间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居住环境的不便利、设施不完善等。

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设计理念、改造技术、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理论基础:介绍相关理论及政策法规,如无障碍设计理论、人性化设计理念、国家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居住环境改善的法律法规等。

改造策略:详细阐述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空间布局优化、设施配置完善、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

案例分析:对实际改造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成功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发展趋势:探讨未来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的发展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等,以及这些变化对残疾人居住环境改善的影响。

城市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范文英文:Title: Sample Report on Urban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 ResearchIntroduction: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 in urban areas.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clusive design and the need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ensuring accessibility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The report is based on extensive research conducted through surveys, interviews, and site visits to various urban locations.Research Findings:1.Physical Infrastructure: The study found that most public buildings and transportation hubs have ramps, elevators, and accessible toilets.However, th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se facilities vary across different urban areas.2.Signage and Wayfinding: Clear and accessible signage is crucial for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The research revealed that while most urban areas have some level of accessible signage,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consistency and effectiveness.3.Digital Accessibility: The report also examines the availability of accessible digital services, such as website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Itwas found that while some urban areas have made progress in this area, there is a lack of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for digital accessibility.4.Awareness and Training: The research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greater awareness and training among urban planners, architects, and service providers on the importance of accessibility.This is crucial in ensuring that accessibility is considered at every stage of urban development.Recommendations:1.Strengthening Regulations: Urban authorities should enforce existing regulations and develop new ones to ensure accessibility in all public spaces and buildings.2.Incentives for Private Sector: The private sector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invest in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s through incentives such as tax breaks or grants.3.Collaboration with Stakeholders: Governments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disability organizations, architects, and urban planner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4.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Regular assessments of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to track progress over time.Conclusion:Accessibility is a fundamental right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ocialand economic inclus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This repor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nvestment in urban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By implemen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utlined in this report, urban areas can work towards becoming more inclusive and accessible for all.中文:标题:城市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范文引言: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城市区域无障碍设施现状的概览。

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文献综述

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文献综述

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文献综述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学学号: 2015122604 姓名:李丽目录一、研究意义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3)(一)研究意义 (3)(二)教育网站相关概念的界定 (3)1. 教育网站 (3)2. 信息无障碍 (3)3. 网络无障碍 (4)4. 网站无障碍设计 (4)二、教育网站的无障碍设计的标准和法规 (4)(一)国外教育网站设计的无障碍标准 (4)(二)国内教育网站设计的无障碍标准 (4)(三)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5)三、教育网站的无障碍设计的研究现状 (6)(一)视觉障碍人士的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 (6)1.无障碍教育网站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6)2.网站首页设计应结构简洁 (7)3.学习资源的导航设计 (7)4.快捷键的设计 (7)5.在线教学录音模块的设计 (7)(二)听力障碍人士的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 (8)(三)老年人的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 (8)1.网页布局的视觉效果设计 (8)2.导航和导航链接设计 (8)四、小结 (9)(一)视觉无障碍的教育网站设计存在的问题 (9)(二)听觉无障碍的教育网站设计存在的问题 (9)(三)老人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9)参考文献 (10)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文献综述李丽(学号;201512260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资源极大丰富。

作为教育网络资源最多的教育网站,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及时丰富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

但是对于残障人士来说,接触不到这些丰富的资源,是非常遗憾的。

所以通过对近几年的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求了解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残障人士;信息无障碍一、研究意义与相关概念的界定(一)研究意义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信息的主要的传播途径。

这为残障碍学习者提供给了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

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

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为了满足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享受城市的便利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残障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各地也纷纷进行了相关工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部分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步伐,无障碍设施的覆盖率较低,无法满足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需求;一些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够人性化,存在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使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在城市生活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改善现有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已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在不断探索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有效措施,为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1.2 问题意义: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涉及到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问题,其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关乎广大老年群体的生活安全和便利性。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与城市规划及建设密切相关,对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直接涉及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深入分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有效推动措施,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施改造、交通运输设施、信息宣传普及和服务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设计。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无障碍设施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设计一些无障碍的公共空间和建筑是当前城市规划设计的热点。

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

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

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作者:陈志彬等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9期【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学术研究成果,综述了学术界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的主要观点,如加强法律规范建设,加强规划、建设、维护的全场监管。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研究相对角度而公共管理研究明显不足。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综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到2010年末,我国大陆的残疾人口有8500多万。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将近2亿,未来20年还将以年均超过总人口3%的速度递增。

此外,还有大量的伤病人、妇女儿童和其他一些有无障碍设施需求的群体。

[1]上述各类群体在参与社会生活中都需要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方便老年人、伤病人群、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有的内容,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标志。

多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学术研究正在开展起来。

1 关于无障碍的相关概念研究无障碍研究有三个主要概念,一是无障碍,二是无障碍设施,三是无障碍环境。

研究者认为,无障碍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一个行动方便的、安全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的、全民共同参与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无障碍”[2]。

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3]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和住宅建筑、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人文环境[4],包括无障碍物质环境、信息交流无障碍和无障碍社区服务[5]。

无障碍设施文献综述

无障碍设施文献综述

无障碍设施文献综述:1.关于无障碍设施本身的研究“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最早提出是在zo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

它运用现代技术改造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i代表文献有朱光远的《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郭威与杨佳萍的《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思考》等。

2.关于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1.盲道问题。

有的盲道中间会冒出电灯杆,有的盲道砖在施工时就不够平整,不少盲道砖已经被损坏,很不便于盲人行走。

更有的盲道时断时续,经常失踪,存在导向误区。

盲道被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某些商业区内的街道,经常能够看到盲道被摆摊商贩霸占,或被用于停靠摩托车等。

2.坡道问题。

有些地方的坡道设计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公共建筑未设坡道。

很多商场、银行、酒店、公共事务机构营业大厅等地都未设置坡道,入口都是高高的台阶,肢残者根本不可能单独进入。

而有的地方虽有坡道,但不设扶手,或未设休息平台,或坡道比例过大,这些都使得使用轮椅者望而却步。

3.无障碍厕所问题。

番禺区内的很多商场、银行和公共事务机构营业大厅都未设置无障碍厕所。

而有些公园、医院虽然设有无障碍厕所,但部分设置不合理。

比如有的座便器旁虽然安装了拱形扶手,但缺少防滑设计,容易导致使用者摔倒。

又比如有的残疾者专业卫生间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能达到80cm以上,且存在较大高差。

4.低位服务台问题。

即使在无障碍水平相对较高的各公共建筑内也经常存在低位服务台等无障碍盲点。

由于没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接待台,高高在上的提款机、收银台、咨询台、售票处等给轮椅乘坐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5.无障碍电梯问题。

除了个别高层商品住宅楼、医院、酒店已经安装上符合要求的无障碍电梯外,无障碍电梯的普及率并不如人意。

但已安装的残疾人电梯也仍有部分存在按钮过高、梯厢内未安装镜子等现象,导致轮椅乘坐者使用不方便甚至困难。

《无障碍设施建设》书

《无障碍设施建设》书

第一章无障碍知识概论一、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的由来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

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联合国成立民后,曾先后发布《残疾人权利宣言》、《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等,均强调建设无障碍设施问题。

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

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1974年,联合国召开了国际无障碍专家会议,对无障碍设计作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今后任务。

二、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商业、服务业、公共设施、娱乐场所的出入口,应设有方便残疾人行走的坡道。

*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路牙处应设坡道。

*主要商业街、人行横道、公共车站应铺设盲道。

*主要商业街、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应设有方便盲人行走的交通音响信号。

*市区道路中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路面应防滑,并设上下两层扶手栏杆。

*住宅、宾馆内应有残疾人可使用的房间和相应设施。

*公共厕所内应设残疾人专用的厕位。

*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停车场应设残疾人车位并有明显标志。

*自行操作的电梯内,应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按钮和扶手栏杆。

论述医疗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论述医疗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论述医疗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摘要】针对医疗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从相关规范入手,分析当前医疗建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着力强调需要关注的细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医疗建筑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使用上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是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理。

医疗建筑应该是体现“对每个人的关怀”的最佳场所。

因为医疗建筑与人们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作为协助人们消除疾病的场所,如何为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伤病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将是现代医院越来越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医疗建筑中无障碍设施尚未实现。

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并且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一、目前医疗建筑的无障碍建设存在的问题1.医疗专用无障碍设计规范亟待制定许多发达国家的医院,对医疗建筑和环境实施的整体设计都是按照专门的医疗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施行的,并且收到了良好效果。

目前,在我国的各类医疗建筑设计规范中,尚无专门独立的针对医疗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仅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但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与日益现代化的医疗建筑的相关要求相距甚远,这是造成我国医疗建筑无障碍设计滞后的重要原因。

尽快制定医疗建筑专用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是加快医疗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首要之务。

2.无障碍的设计与配套产品有待完善一套好的无障碍设施如果没有系统化的设计,没有相关产品和设备配套支持,是很难完成现行规范各项要求的。

现在好多设计中,对楼梯、洗手间、通道门、电话、电梯、扶手及标志物等部位设计不细致,有的部位有所遗漏,形不成系统,影响了无障碍工程的连续性。

同时,无障碍设计的专用设备、产品较少,如室内盲砖、安全抓杆、专用卫生设备、音响信号以及标志的品种相对缺乏等也影响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实施。

二、医疗建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易忽视的细节对照我国的标准,医疗建筑还有更多的细节规定,并且容易在实际工作中被忽视。

老年残疾家庭起居环境无障碍调查研究综述

老年残疾家庭起居环境无障碍调查研究综述

老年残疾家庭起居环境无障碍调查研究综述摘要:关键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残障者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而老年残疾家庭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关注老年残疾家庭,并对其起居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可以改善老年残疾家庭的起居环境,提升老年残疾人的社会福祉,逐步拓展福利范畴。

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老年残疾家庭起居环境中存在的无障碍问题,提出了无障碍改造的途径与举措,以期推进无障碍建设,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至201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同比增长0.59%,到2033年将会达到4亿。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另外,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老龄化在延长寿命的同时也增加了老年人残疾的风险,同时我国婚姻生育模式导致家庭结构的改变,造成的老龄化及少子女化相互产生的影响,老年残疾家庭成为养老服务盲区,引起社会重视。

研究意义关注老年残疾家庭,并对其起居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可以提升老年残疾人的社会福祉,逐步拓展福利范畴,丰富福利内涵;树立新残疾观念,增加社会融合程度,完善老年残疾家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梳理并掌握老年残疾家庭在起居环境中的特殊性,促进老年残疾家庭起居环境无障碍改造;为政府完善老年人或残疾人的社会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福利辅助政策提供数据支持;针对残疾人福利需求的多样性需求,推进无障碍建设,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

无障碍论文:无障碍无障碍环境弱势群体建设

无障碍论文:无障碍无障碍环境弱势群体建设

无障碍论文:无障碍无障碍环境弱势群体建设【中文摘要】当今的世界残疾人数、老年人及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已经占到全世界人口总数的50%以上,如果再加上因怀孕、受伤、生病、灾害等原因暂时成为行动不便者的人群,这些残疾人、老年人、儿童、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数量是非常巨大和惊人的。

弱势群体需要无障碍环境,需要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这就导致了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的提出。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妇幼等弱势群体能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使其拥有行动的自由,充分享受社会的物质、文化成果,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己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

本文阐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及基本概念等理论。

整理分析了国际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情况及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整体情况。

通过对山东省六地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根据新时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新要求,结合实际在公共管理的层面,提出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并且可行的对策,切实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大家提供一个真正无障碍的环境。

全文共由五章组成,主要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

简要介绍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重点难点。

第二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般理论分析。

主要分析了无障碍的起源、界定了国际无障碍环境建设服务对象、介绍了无障碍的相关概念及国际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主要介绍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整体情况,包括发展、现状及取得的经验。

重点介绍了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国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情况及启示。

阐述了国外无障碍的立法及技术规范、无障碍意识的宣传、无障碍科研与教育、无障碍设计的发展、以及国际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障碍设施文献综述:
1.关于无障碍设施本身的研究
“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最早提出是在zo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

它运用现代技术改造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i代表文献有朱光远的《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郭威与杨佳萍的《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思考》等。

2.关于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1.盲道问题。

有的盲道中间会冒出电灯杆,有的盲道砖在施工时就不够平整,不少盲道砖已经被损坏,很不便于盲人行走。

更有的盲道时断时续,经常失踪,存在导向误区。

盲道被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某些商业区内的街道,经常能够看到盲道被摆摊商贩霸占,或被用于停靠摩托车等。

2.坡道问题。

有些地方的坡道设计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公共建筑未设坡道。

很多商场、银行、酒店、公共事务机构营业大厅等地都未设置坡道,入口都是高高的台阶,肢残者根本不可能单独进入。

而有的地方虽有坡道,但不设扶手,或未设休息平台,或坡道比例过大,这些都使得使用轮椅者望而却步。

3.无障碍厕所问题。

番禺区内的很多商场、银行和公共事务机构营业大厅都未设置无障碍厕所。

而有些公园、医院虽然设有无障碍厕所,但部分设置不合理。

比如有的座便器旁虽然安装了拱形扶手,但缺少防滑设计,容易导致使用者摔倒。

又比如有的残疾者专业卫生间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能达到80cm以上,且存在较大高差。

4.低位服务台问题。

即使在无障碍水平相对较高的各公共建筑内也经常存在低位服务台等无障碍盲点。

由于没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接待台,高高在上的提款机、收银台、咨询台、售票处等给轮椅乘坐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5.无障碍电梯问题。

除了个别高层商品住宅楼、医院、酒店已经安装上符合要求的无障碍电梯外,无障碍电梯的普及率并不如人意。

但已安装的残疾人电梯也仍有部分存在按钮过高、梯厢内未安装镜子等现象,导致轮椅乘坐者使用不方便甚至困难。

”ii代表文献有眭明飞. 的《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

3.关于无障碍设施设计的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种类繁多广场、公园、地铁站、人行天桥等都可以纳入此范畴.如果规划阶段不能合理、完善地设计公共空间的各项功能.往往也会影响无障碍设施的有效使用.如前文提到的自行车和摊贩占用盲道的问题.如果广场规划阶段已经考虑好自行车停放与摊点的经营相信盲道被占用的机率不会太高此时再配合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此现象完全可以避免。

”iii 代表文献有赵忠超和赵军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研究——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例》等
4.关于无障碍设施管理的研究
“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无障碍设施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应加强建设。

二是无障碍设施管理主体不明确。

三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管理监督工作薄弱,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审批、监督制度还没有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来,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较为多见。

”iv代表文献有陈志彬、林连祥和王乐芝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等
总体评价: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检索来看,国内关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研究相对较多一些,从公共管理视角针对无障碍设施管理的研究明显不足,而且关于无障碍设施管理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缺少更具操作性的管理手段、错误方面的研究。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i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朱光远,现代城市研究,2005.10
ii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眭明飞,法制与经济,2014.01
iii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研究——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例,赵忠超与赵军,现代城市研究,2011.07
iv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陈志彬、林连祥和王乐芝,科学视界,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