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https://img.taocdn.com/s3/m/a3b9e5f2240c844769eaeefb.png)
《中药学知识一》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1.历代本草代表作有哪些()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2.简称本经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3.神农本草经成书于()A.唐代B汉代C宋代D清代E魏晋南北朝F明代G当代4.以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5.本经载药()种365 730 850 1746 1892 921 7166.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8.本草经集注作者是A神农B陶弘景C长孙无忌徐茂公苏敬李绩D唐慎微E李时珍F赵学敏9.首创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10.本草经集注载药365 730 850 1746 1892 921 71611.第一次全面系统的补充了本经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1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性药典性的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13.开创图文对照法编纂药学专著先例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14.新修本草载药365 730 850 1746 1892 921 71615.新修本草是谁编纂的A神农B陶弘景C长孙无忌徐茂公苏敬李绩D唐慎微E李时珍F赵学敏16.图文对照,方药并收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17.《证类本草》作者是A神农B陶弘景C长孙无忌徐茂公苏敬李绩D唐慎微E李时珍F赵学敏18.宋代本草学代表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19.载药1746种的本草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20.纲目拾遗载药(),新增收(),作者是(),作者是什么朝代的(),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365 730 850 1746 1892 921 716A神农B陶弘景C长孙无忌徐茂公苏敬李绩D唐慎微E李时珍F赵学敏B.唐代B汉代C宋代D清代E魏晋南北朝F明代G当代21.本草纲目载药365 730 850 1746 1892 921 71622.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是()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23.本草纲目作者()朝代()附药图()附方()A神农B陶弘景C长孙无忌徐茂公苏敬李绩D唐慎微E李时珍F赵学敏唐代B汉代C宋代D清代E魏晋南北朝F明代G当代50 1746 1892 921 1100 1100024.当代本草代表作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唐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F本草纲目拾遗G中华本草第二节中药的性能1.中药的药性包括()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有毒无毒F疗效2.四气又称(),指药物具有的()四种药性3.寒凉性药物具有A清热B泻火C凉血D解热毒E补火助阳4.温热性药物具有()A补火助阳B温里散寒C温经通络D回阳救逆E凉血5.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性有(伤阴助火)之害6.能散,能行的是()A辛酸甘苦咸7.发散,行气,活血的是A辛酸甘苦咸8.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的是A辛酸甘苦咸9.能补,能缓,能和。
中药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0c51b09ee06eff9aef80744.png)
第三章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部分化合物结构及常用中药主要考点:1.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分类2.含各类成分的常用中药3.《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成分4.代表化合物的结构类型5.代表化合物的主要药理活性与临床使用注意(不良反应、毒性)(一)生物碱定义:生物碱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1.生物碱结构分类总结“鼻烟壶”最佳选择题槟榔碱的结构类型是A.简单吡啶类B.简单莨菪碱类C.简单嘧啶类D.简单异喹啉类E.简单吲哚类『正确答案』A2.含生物碱常用中药化学结构类型与质量控制成分(2015、2016、2017A、B)“苦”大“稠”深“麻”将“机”“豆”比“苦”火烧“连”营,功亏“异喹”“胡索”“异喹”“防己””苄”心“花”心“菪”漾“花”“仙”子“萜”“川”花“钱”多“吲哚”“里”“雷公”长“内酯”生物碱天仙黄马千里川,雷公严防黄花山。
天仙(天仙子)黄(黄连)马(马钱子)千里(千里光)川(川乌),雷公(雷公藤)严(延胡索)防(防己)黄(麻黄)花(洋金花)山(山豆根)。
最佳选择题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正确答案』A配伍选择题A.防己B.雷公藤C.洋金花D.山豆根E.马钱子《中国药典》中,以阿托品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中国药典》中,以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正确答案』C,D配伍选择题A.防己B.雷公藤C.洋金花D.山豆根E.马钱子《中国药典》中,以东莨菪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中国药典》中,以番木鳖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正确答案』C,E配伍选择题A.雷公藤碱B.汉防己甲素C.阿托品D.氧化苦参碱E.士的宁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是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化学成分是『正确答案』A,B3.含生物碱常用中药生物活性与毒性(2017A、2015B)经典例题配伍选择题A.莨菪碱B.苦参碱C.麻黄碱D.去甲乌药碱E.汉防己甲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有机胺类生物碱是『正确答案』C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双稠哌啶类生物碱是『正确答案』B配伍选择题A.莨菪碱B.苦参碱C.麻黄碱D.去甲乌药碱E.汉防己甲素具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的生物碱是『正确答案』A最佳选择题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且具有肝肾毒性的中药是A.麻黄B.延胡索C.洋金花D.千里光E.雷公藤『正确答案』D最佳选择题具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女性闭经、肾功能受损等副作用的含生物碱药物是A.川乌B.马钱子C.千里光D.雷公藤E.洋金花『正确答案』D引申知识点(1)——川乌中所含生物碱的毒性(2016A)毒性大小:双酯型乌头碱>单酯型乌头碱>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川乌中主要毒性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的水解反应(2017A、2015C)最佳选择题川乌的主要毒性成分是A.双酯型生物碱B.单酯型生物碱C.季铵型生物碱D.醇胺型生物碱E.有机胺生物碱『正确答案』A最佳选择题川乌经炮制,生物碱类成分结构改变,毒性降低,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聚合反应E.加成反应『正确答案』C(二)糖和苷1.糖的定义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b891fba0722192e4436f639.png)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节绪论中药化学研究什么?大纲要求: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1)结构类型(2)理化性质与作用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1)提取分离方法(2)结构鉴定方法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
考试主要关注由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各类化合物分值分布2015年2016年2015年2016年生物碱9 7 萜类与挥发油类 3 2糖与苷类 1 2 皂苷类 5 4醌类 5 1 强心苷类 1 1苯丙素类 1 3 动物药 1 0黄酮类 1 6 有机酸0 1各类化合物基本结构单元:(补充知识点)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1.溶剂法(1)常见溶剂分类(2)常见溶剂极性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水醇性大,氯苯醚小”最佳选择题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A.石油醚B.氯仿C.水D.乙酸乙酯E.乙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常见溶剂极性大小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所以本题选择的是C。
引申知识点——极性相关概念(了解)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一般介电常数越小,溶剂极性越小(3)常用溶剂提取法1)浸渍法定义: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2)渗漉法定义: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3)煎煮法定义: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执业药师中药学一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一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cac7f8b8f67c1cfad6b837.png)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一、生物碱1、分类:简单吡啶(槟榔碱、烟碱/液态);双稠哌啶(金雀儿碱、苦参碱);莨菪烷(莨菪碱、樟柳碱);有机胺(麻黄碱);异喹啉(罂粟碱、厚朴碱/小壁碱、延胡索乙碱/吗啡、可待因);吲哚(士的宁)。
2、碱性:季胺碱>N-烷杂环>脂肪胺>芳香胺≈N-杂芳环>酰胺≈吡咯;3、沉淀反应(蛋白质、鞣制):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碘-碘化钾/苦味酸/雷氏铵盐(季胺碱)。
麻黄碱:Gu。
4、①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②麻黄;③黄连(盐酸小壁碱);延胡索;④防己;⑤川乌;⑥洋金花(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碱性:莨菪>山>东≈樟柳,N原子杂化方式不同);天仙子(东莨菪碱、莨菪碱);⑦马钱子(士的宁、马钱子碱);⑧千里光(光碱、千里光菲灵碱/肝肾和胚胎毒性);⑨雷公藤。
5、两性:吗啡、槟郎次碱;液体:烟碱、毒芹碱、槟榔碱;升华:咖啡因。
二、糖和苷类1、①O(醇苷:毛莨苷、红景天;酚苷:天麻、丹皮;酯苷:山慈菇;氰苷:苦杏仁);②S(胡萝卜、黑芥子);③N(巴豆、腺苷);④C(牡荆素、芦荟)。
水解:N>O>S>C。
2、氧化反应:Molish/菲林/多伦。
三、醌类1、分类:苯醌、萘醌(紫草)、菲醌(丹参)、蒽醌(单蒽核/两侧大黄素、一侧茜草素,双蒽核/扁豆)。
2、性状:苯醌、萘醌游离;蒽醌成苷。
升华性:游离升华;小分子苯醌、萘醌挥发。
极性:游离极性小,苷极性大。
酸性。
3、显色反应:①Feigl;②Borntrage(α-OH/β-OH蒽醌);③无色亚甲蓝(苯醌、萘醌);④Kesting -Gravens活性亚甲基(苯醌、萘醌);⑤金属离子(酚羟基)。
4、①大黄(蒽醌);虎杖(大黄素、虎杖苷);何首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芦荟苷);决明子(大黄酚、橙黄决明素);②丹参(菲醌);③紫草(萘醌)。
四、香豆素和木脂素类1、香豆素分类:①简单香豆素(秦皮、茵陈);②呋喃香豆素(补骨脂、当归);③吡喃香豆素(紫花前胡);④异香豆素(茵陈);其他(双七叶内酯)。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db404a24afe04a1b171de42.png)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化学结构的主要结构类型包括:香豆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本脂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强心苷、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甾体皂苷、鞣质三萜皂苷等。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分成。
无效反应,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多糖、蛋白质、鞣质、色素、树脂、油脂和蜡、无机盐等。
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碱性、酸性、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性状、发泡性、溶血性、荧光性质、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酶解反应、水解反应。
从药材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以及升华法等。
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原理: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间进行分离、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性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以及根据物质的沸进行分离。
中药化学成分是遣药组方的物质基础。
中药主要是复方用药,从化学成分上看,可能存在同一种药共存成分之间和异种中药成分之间的复合作用。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指纹图谱重各种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DNA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现代分析技术的运用。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在动物界中少有发现。
生物碱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存在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数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如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树皮中。
目前较新的分类方法是按生源途径结合化学结构类型分类。
主要要求掌握以下五种基本母核类型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1)吡啶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赖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碱。
(2)莨菪烷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题库考点(最新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题库考点(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a2da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0.png)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题库考点(最新版)1、单选结构中氮原子不在环状结构内的生物碱是()A.麻黄碱B.槲皮素C.小檗碱D.东莨菪碱E.青蒿素正确答案:A2、多选含木脂素类成分的中药是(江南博哥)()A.五味子B.牛蒡子C.连翘D.厚朴E.补骨脂正确答案:A, B, C, D3、多选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反应有()A.三氯化铁反应B.冰醋酸-铜离子反应C.酸水解反应D.氨基酸反应E.三氯乙酸反应正确答案:B, C, D4、单选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
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
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正确答案:B5、单选槐花为豆科植物槐树的干燥花及花蕾,花部分习称槐花,花蕾部分习称槐米。
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
芦丁的化学结构类型为()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查尔酮正确答案:B6、单选强心甾烯蟾毒类与强心苷类不同之处在于强心苷甾体母核C-3位羟基连接的()A.脂肪酸氨基酸酯B.糖链C.脂肪酸酯类D.硫酸酯类E.乙酸酯类正确答案:B7、单选下列化合物中,按碱性强弱排序正确的是()A.季铵碱>脂肪杂环碱>酰胺>芳香胺B.脂肪杂环碱>季铵碱>酰胺>芳香胺C.脂肪杂环碱>季铵碱>芳香胺>酰胺D.季铵碱>脂肪杂环碱>芳香胺>酰胺E.季铵碱>酰胺>脂肪杂环碱>芳香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碱的碱性。
极弱碱(pKa<2),如酰胺键、N-五元芳杂环类生物碱;弱碱(pKa=2=7),如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中强碱(pKa=7~11),如脂胺、脂杂环类生物碱;强碱(pKa>11),如季铵碱、胍类生物碱。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7c2ef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5.png)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认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中药的药效是由其中的化学成分共同发挥作用产生的,因此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揭示中药的药效和相关机理、深化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甙类、挥发油、活性多糖、养分、氨基酸、有机酸、酚类等。
其中生物碱是中药中较为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多种不同结构的成分,如吗啡、阿托品、马兜铃酸等。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甙类化合物是中药中有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如人参皂苷、冬虫夏草甙、五味子苷等,具有活血、行气、营养、抗疲劳、调节免疫等作用。
挥发油则是中药的又一重要成分,如薄荷脑、丁香油等,具有镇痛、抗菌、辅助消化等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在机体内发挥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有很多关于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的研究,下面我们就针对几种典型的中药化学成分介绍一下它们的药效作用。
生物碱1.吗啡吗啡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碱化合物,其具有强效镇痛、呼吸抑制、消除瘙痒、治疗腹泻等药效。
吗啡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疼痛传递。
此外,吗啡还可以使人感到欣快和兴奋,因此被滥用成为毒品。
2.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草本植物马兜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收敛、治疗泻痢的作用。
另外,马兜铃酸还可致肝功能损害,长期过量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黄酮类1.槲皮素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如菊花、银杏、丹参等。
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肿瘤细胞、降低血压、镇静安眠等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心脏、肝脏、肾脏、大脑等器官免受氧化损伤。
2.大黄素大黄素是一种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如黄芩、黄连、大黄等。
大黄素不仅能够抑制炎症、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bb6e8340975f46527d3e1f9.png)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1极性大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分离方法2溶解度通过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沉淀,例如结晶和重结晶3沸点沸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分离,例如分馏法4分配比分配比是指在两种液体里面分配比例不一样,从而分离5吸附性聚酰胺:利用氢键吸附大孔树脂:有吸附作用和分子筛作用6分子大小物质的分子大小不一,通过某种介质将大小分开,例如有凝胶和膜7解离程度说明与离子有关,如离子交换树脂波谱方法应用8质谱MS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9红外IR提供官能团信息10紫外UV判定共轭体系及化合物的骨架类型11核磁NMR质子碳原子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用于结构测定生物碱12碱性强弱季铵碱>脂肪胺>芳香胺>酰胺13苦参和山豆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14洋金花和天仙子莨菪碱阿托品和东莨菪碱15麻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有机胺类生物碱,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 16黄连小檗碱17马钱子士的宁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18川乌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19延胡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20防己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糖和苷21低聚糖2-9个单糖22多糖10个以上单糖23苷类水解的易难规律氮苷>氧苷>硫苷>碳苷NOSC24Molish 反应α-萘酚和浓硫酸,用于测定糖和苷25含有氰苷的药材苦杏仁、桃仁、郁李仁醌类化合物26蒽醌类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茜草 27菲醌类丹参28萘醌紫草香豆素和木脂素29含香豆素的常用中药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30秦皮含有七叶苷秦皮甲素、七叶内酯秦皮乙素31肿节风含有异嗪皮啶、迷迭香酸32含木脂素的中药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黄酮类33含黄酮的常用中药黄芩、槐花、银杏叶、陈皮、葛根、满山红 34黄酮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萜类和挥发油35含有挥发油的中药薄荷、莪术、艾叶、肉桂36薄荷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37莪术倍半萜类化合物38艾叶单萜类衍生物39肉桂桂皮醛40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青蒿、龙胆、穿心莲41青蒿青蒿素42龙胆龙胆苦苷环烯醚萜类43穿心莲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二萜内酯,抗炎作用皂苷类44含三萜皂苷的中药人参、三七、甘草、商陆、柴胡、黄芪、合欢皮45人参人参皂苷二醇型A 型、人参皂苷三醇型B 型、齐墩果酸型 46三萜皂苷的分类四环三萜:羊毛甾烷型、达玛烷型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齐墩果酸、乌苏烷型乌苏酸,又称熊果酸、羽扇豆烷型 47含甾体皂苷的中药麦冬、知母强心苷48甲型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环49乙型强心苷六元不饱和内酯环50强心苷中药特征含有α-去氧糖,如洋地黄毒糖51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香加皮:杠柳毒苷,杠柳次苷甲型强心苷类罗布麻叶:加拿大麻苷、毒毛旋花子苷元-β-D-毛地黄糖苷甲型强心苷类主要动物化学成分52含胆汁酸的常用中药牛黄、熊胆53牛黄含 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54熊胆牛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胆酸有机酸55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马兜铃、细辛、天仙藤、寻骨风、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 56金银花绿原酸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1遮光不透光的容器包装2避光避免日光直射3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4凉暗处避光且温度不超过20℃散剂5不宜制备散剂的药物①刺激性大的;②易吸湿、氧化变质的;③挥发性剂量大的。
2015中药 药一答案
![2015中药 药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ae05de26fff705cc170a9e.png)
中药学答案药一第一节: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C2. B3. C4. B5.C6. D7. E8. E9. C 10. D 11. Α12. Α13. E二、配伍选择题[1~3] CBΑ[4~5] BC [6~8] EΑC[9~11] ΑCD[12-14] EBΑ[15-16] DB三、多项选择题 1. ΑCDE 2. BCE一、单选题 4.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的学术价值(分类)。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但作为首创该种分类法的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撰著的《本草经集注》。
注意“首创”关键词。
5. 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纲目拾遗》的学术价值(新增药味数)。
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创古代本草新增药物之冠,载药为921种,新增药就有716种。
《本草经集注》730种,《新修本草》载药850种,《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
13.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中华本草》的学术价值(载药数)。
该考题虽未明确指出具体载药味数,关键注意题干有无“古代”界定词,若是古代(如3题),则当选《本草纲目》,若未界定,七本代表本草著作中,当今出版的《中华本草》载药数最多,选E。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最佳选择题1. E2. D3. D4. Α5. B6. E7. B8. B9. Α 10. E 11. E 12. D 13. C 14. D 15. B二、配伍选择题[1~2] BC [3~5] BDE [6~7] BC [8~10] CDE [11-13] ΑCB [14-16] CBΑ[17-19] ΑED [20-22] BEB [23-25] CBE [26-28] BCB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2] CD [3~4] ΑB四、多项选择题1. ΑBDE 2. CDE 3. ΑBCE 4. ΑBCE 5. CDE 6. BDE7. BCE 8. ΑBCDE9. ΑBCDE10. ΑBDE一、单选题1.解析:本题考查中药性能四气所示的效用。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b51930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5.png)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根底〕局部知识点整理中药化学研究什么?大纲要求: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及性质〔1〕构造类型〔2〕理化性质〔1〕提取别离方法〔2〕构造鉴定方法3.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药效物质根底〔1〕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根底〔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构造类型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构造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
考试主要关注由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生物碱***黄酮类***萜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根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构造特征的不同饱与程度的衍生物。
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及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大多具有芳香嗅味。
皂苷苷元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甾体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有机酸含-COOH的一类酸性化合物。
鞣质复杂的多元酚类。
根本构造单元:〔补充知识点〕C O S N H碳氧硫氮氢〔常见化学元素〕注意:不饱与构造、共轭构造、芳香构造注意:含羰基化合物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响、沉淀反响、水解反响、酶解反响、氧化复原反响等。
三、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1.溶剂法〔1〕常见溶剂分类〔不分层〕〔分层〕〔2〕常见溶剂极性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水醇性大,氯苯醚小〞『正确答案』C能及水分层的溶剂是A.乙醚B.丙酮C.甲醇D.乙醇E.丙酮一甲醇〔1:1〕『正确答案』A引申知识点〔1〕——“相似相溶〞溶剂被提取成分水苷、生物碱盐、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糖甲除蛋白质、多糖以外的各类成分『正确答案』A『正确答案』E引申知识点〔2〕——极性相关概念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一般介电常数越小,溶剂极性越小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ACD〔3〕常用溶剂提取法1〕浸渍法定义: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efd2b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c.png)
中药中多种药效物质基础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共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复 杂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对药效物质基础反馈调节
药理作用对药效物质基础的代谢调节
药物在机体内通过代谢产生药理作用,同时代谢过程也受到药理作用的反馈调节。例如,某些中药成分可通过抑制或 激活代谢酶来影响其他药效物质基础的代谢。
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未来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中药产业的 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未来将积极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际 知名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升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活性评价技术
细胞实验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中药提 取物对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等 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其药效
活性。
动物实验
通过建立动物疾病模型,观察中药 提取物对动物的治疗效果,评价其 药效活性。
人体试验
在符合伦理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人体试验观察中药提取物对人 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其药 效活性。
内涵
包括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有效组分等,是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 基础。
研究意义与价值
01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有助于揭示中药的药理作 用机制和药效特点。
02
为中药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等提供 科学依据。
03
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高中药的国际竞 争力。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活性评价模型局限性
动物模型差异
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生理、病理 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药药效物 质的活性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 其在人体内的真实情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d9487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9.png)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第一章介绍中药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传统药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药的药效来自于其中的药物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不同的作用。
然而,中药的药物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中药的治疗作用和药效难以解释和评估。
因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和化学成分分析是了解中药药效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分为一下几种:1.传统研究方法传统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验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等。
经验学是通过长期实践得到的药效证明,系统生物学是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中药药效的方法。
2.现代研究方法现代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化学成分分析等领域的研究。
其中化学成分分析是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重要方法。
第三章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分析中药的药效和作用与其中的药物成分密切相关。
因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分析是解释中药药效的重要手段。
1. 山楂的化学成分山楂主要成分为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有机酸和维生素等。
其中,山楂黄酮类化合物占主要成分,有很好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2. 人参的化学成分人参成分复杂,主要包含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和氨基酸等。
其中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
3. 当归的化学成分当归中含有萜类化合物、芳香醇、苯乙烯等成分。
其中,当归内酯A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作用。
第四章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应用前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药的治疗作用和药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将取得更多的进展和发展。
这将有助于解决中药的临床应用问题,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结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是研究中药药效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中药药物成分和其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有望取得更大的进展和发展,为中医药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a8aa3d4bb4cf7ec4afed0cc.png)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学科概述:1、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掌握内容:中药学成分(活性成分)的(1)主要类型、结构特征(各论)(2)理化性质(各论)(3)提取、分离(绪论)(4)结构鉴定(绪论)(5)了解生源途径3、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
麻黄——左旋麻黄素(平喘、解痉)等生物碱以及挥发油、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和草酸钙等;甘草——甘草酸(抗炎、抗过敏和治疗胃溃疡)等皂苷以及黄酮类、淀粉、纤维素和草酸钙等。
淀粉、树脂和叶绿素等一般被认为是无效成分或者杂质3、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应该合理辩证地看待。
e.g.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类,在多数情况下均被视为无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尽量设法除去。
但在鹧鸪菜、天花粉和猪苓等药物中,却分别被证实是该中药驱虫(鹧鸪菜中的氨基酸)、引产(天花粉中的蛋白质)以及抗肿瘤(猪苓中的多糖)的有效成分。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学科的帮助1)节省时间以吗啡为例,1804~1806年发现,1925年提出正确结构,1952年人工全合成,总共花了约150年时间。
利血平从发现、确定结构,到人工全合成,只用了几年时间(1952~1956年)。
2)样品用量大幅减少过去在测定化合物结构时,用化学方法,一般需要至少几百毫克或甚至几克的纯物质。
核磁共振(NMR)、质谱(MS)及X线单晶衍射(X—Ray crystal analysis),结构测定需要的样品量已大幅度降低,十几毫克甚至几毫克就可以完成测定工作。
第一节绪论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中药专业知识一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一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514abbbec3a87c24028c45d.png)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部分化合物结构及常用中药考查重点1.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分类2.含各类成分的常用中药3.《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成分4.代表化合物的结构类型5.代表化合物的主要药理活性与临床使用注意(不良反应、毒性)(一)化合物定义及结构分类最佳选择题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醌类化合物是A.不饱和酮类化合物B.不饱和酸类化合物C.不饱和醛类化合物D.多元醇类化合物E.多元酸类化合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查醌类化合物的定义。
醌类化合物是具有αβ-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的化合物。
最佳选择题乙型强心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A.醛基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C.戊酸D.螺缩酮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考查强心苷的结构特点。
强心苷C-17位取代的是不饱和内酯环。
甲型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乙型强心苷——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多项选择题关于生物碱的说法,正确的有A.大多具有碱性B.大多具有酸性C.大多具有生物活性D.结构中都含有氮原子E.结构中都含有金属原子『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考查生物碱的定义。
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大多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知识点扩展配伍选择题1.属于生物碱的是2.属于醌类的是『正确答案』E、B『答案解析』考查化合物的结构A:阿魏酸——有机酸类B:紫草素——萘醌类C:龙脑——单萜类D:补骨脂内酯——香豆素类E:莨菪碱——生物碱类配伍选择题1.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2.黄芩苷的苷元结构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麻黄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黄芩苷的苷元为黄酮,且具有邻三酚羟基结构。
A是生物碱B是黄酮C是香豆素D是有机酸E是单萜最佳选择题葛根素的结构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葛根素是异黄酮类化合物。
A是异黄酮B是β-紫罗兰酮C是三萜皂苷元D是有机酸E是生物碱配伍选择题A.五碳醛糖B.六碳醛糖C.甲基五碳醛糖D.六碳酮糖E.2,6-二去氧糖1.木糖是2.葡萄糖是3.洋地黄毒糖是『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考查单糖的结构分类“阿拉不喝无碳糖,给我半缸葡萄糖。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fb045904a1b0717fd5ddba.png)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中药化学研究什么?大纲要求: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1)结构类型(2)理化性质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1)提取分离方法(2)结构鉴定方法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
考试主要关注由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生物碱*** 黄酮类***有机酸* 萜类**苯丙素类* 三萜皂苷**香豆素类* 甾体皂苷*木脂素类* 强心苷**醌类** 鞣质*成分类型定义和结构特点生物碱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糖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
(寡糖、多糖)苷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醌具有αβ-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的化合物。
苯丙素类基本母核具有1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化合物香豆素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木脂素由2分子C6-C3结构构成。
黄酮由2个苯环通过中间3个碳原子(C6-C3-C6)连接而成,多具有酚羟基。
萜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大多具有芳香嗅味。
皂苷苷元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甾体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有机酸含-COOH的一类酸性化合物。
鞣质复杂的多元酚类。
基本结构单元:(补充知识点)C O S N H碳氧硫氮氢(常见化学元素)注意:不饱和结构、共轭结构、芳香结构注意:含羰基化合物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5cb06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5.png)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第一章中药与方剂考点历代本草著作:《神农本草正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考点中药性能理论。
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叫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四气: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所示效用: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燥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考点五味(1)确定依据。
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2)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①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药物有荆芥、薄荷和川芎。
气虚阴亏者慎用。
②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药物有黄芪、熟地、核桃仁、甘草等。
凡温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③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药物有木瓜、乌梅等。
凡邪未尽之证均慎用。
④苦:能泄、能燥、能坚。
药物有黄连、黄柏、知母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⑤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药物有昆布、海藻等。
脾虚便溏者慎用。
⑥涩: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药物有猪苓、茯苓等。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3)气味配合的原则: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有二;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执业药师中药试卷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执业药师中药试卷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https://img.taocdn.com/s3/m/485c2bc669eae009581becd7.png)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3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节绪论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一、最佳选择题1.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D)A、混合物的溶解性不同B、混合物的结构不同C、混合物的各组分性质不同D、混合物的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E、混合物的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相同2.采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化学成分的原理是(B)A、两相溶剂互溶B、两相溶剂互不相溶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3.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选择的溶剂应为(E)A.乙醇B.甲醇C.丁醇D.醋酸乙酯E.苯4.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宜选用(C)A.丙酮B.乙醇C.正丁醇D.三氯甲烷E.苯5.聚酰胺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是各组分与聚酰胺形成(A)A、氢键的能力不同B、共价键的能力不同C、离子键的能力不同D、金属键的能力不同E、共价键的能力相同6.聚酰胺的吸附原理是(D)A、相似者易于吸附B、相似者难于吸附C、离子交换吸附D、氢键吸附E、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7.常用重结晶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A)A. 水B.甲醇C. 丙酮D.四氯化碳E.石油醚8.分配纸色谱的固定相是(C)A.纤维素B.纸C.滤纸中所含的水D.醇羟基E.展开剂中极性小的溶剂9.在水中不溶但可膨胀的分离材料是(A)A.葡聚糖凝胶B.氧化铝C.硅胶D.透析膜E.活性炭10.可与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发生交换的化合物类型是(B) A.有机酸B.生物碱的盐C.黄酮D.蒽醌E.香豆精11.可在水中膨胀,但不溶于水的是(A)A.离子交换树脂B.三氧化二铝C.天然膜D.人工合成膜E.活性炭12.判断中药化学成分结晶纯度的依据是(A)A.结晶的晶型和色泽B.结晶水的数量C.结晶醇的数量D.结晶的速度E.结晶的大小二、配伍选择题[1~4]A.分离因子B.比表面积C.介电常数D.熔距E.比旋光度1.影响纸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是(A)2.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主要因素是(B)3.判断溶剂的极性大小是(C)4.判断结晶的纯度是(D)[5~8]A.聚酰胺色谱法B.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法D.硅胶柱色谱法E.纸色谱法5.主要根据氢键吸附原理分离物质的方法(A)6.主要根据分子大小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是(B)7.主要根据解离程度不同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是(C)8.主要根据吸附性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是(D)[9~12]A.聚酰胺B.离子交换树脂C.硅胶D.大孔吸附树脂E.膜9.具有氢键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是(A)10.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吸附剂是(A)11.对酸、碱均稳定的极性吸附剂是(D)12.同时具有吸附性能和分子筛性能的吸附剂是(D)[13~17]A.具有分配色谱功能B.具有非极性吸附功能C.具有极性吸附功能D.具有分子筛功能E.具有离子交换功能13.活性炭(B)14.氧化铝(C)15.葡聚糖凝胶(D)16.阳离子交换树脂(E)17.纤维素粉(A)[18~22]A.活性炭B.硅胶(含水量低于10%)C.纸色谱D.离子交换树脂E.聚酰胺18.具有氢键缔合作用的是(E)19.具有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是(D)20.具有分配色谱作用的是(C)21.具有极性吸附作用的是(B)22.具有非极性吸附作用的是(A)[23~26]A.水B甲醇 C.乙醇 D.乙酸乙酯 E.石油醚23.对多糖类成分溶解度最大的是(A)24.中药提取时,常用于脱除叶绿素的溶剂是(E)25.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可选择的流动相是(A)26.纸分配色谱的固定相是(A)[27~28]A.连有酚羟基的黄酮B.生物碱C.挥发油D.中性甾醇E.强心苷27.适用于聚酰胺色谱分离的化合物类型是(A)28.适用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分离的化合物类型是(B)[29~33]A.离子交换树脂B.透析膜C.活性炭D.硅胶E.氧化铝29.在水中可膨胀的是(A)30.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C)31.不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是(E)32.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常用极性吸附剂是(D)33.分离水中可以离子化的化合物可采用(A)[34~37]A.-SO3HB.-COOHC.-N+(CH3)3C1-D.-NH2E.RP-1834.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基团是(A)35.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基团是(D)36.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基团是(B)3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基团是(C)[38~40]A、凝胶B 硅藻土C 硅胶D 活性炭E 三氧化二铝38.可用于分离分子大小不同的化学成分填充剂是(A)39.可用于分离酸性物质极性吸附剂是(C)40.可用于分离非极性物质的非极性吸附剂是(D)[41~43]A.物质氢键吸附强弱的差别;B.物质分子大小的差异;C.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别。
2020年执业中药师考试最难的部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思维导图,一图破难点!
![2020年执业中药师考试最难的部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思维导图,一图破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be2838852458fb770b56e5.png)
(五)其他香豆素类
具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
1.性状
可见光下无荧光性,在紫外下多显荧光。 7-OH香豆素呈较强的蓝色荧光。
2.荧光性质
香豆素具有内酯环,溶于碱水溶液。
3.内酯的碱水解
香豆素
理化性质
可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
Gibb’s反应(蓝色)及Emerson反应(红色)。
4.显色反应
香豆素具有光敏作用,呋喃香豆素可引起皮肤损伤甚至皮肤 癌。
5.呋叶苷等,对痢疾细菌有强大的抑制作 用。
(一)秦皮
《中国药典》测定白花前胡甲、乙素的含量。
(二)前胡
《中国药典》测定异秦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三)肿节风 草珊瑚
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中国药典》测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3.脂肪族化合物
化学组成
4.其他类化合物:如芥子油、大蒜油等。
挥发油在低温下析出结晶,称为“析脑”,析出物称 为“脑”,滤去析出物的油为“脱脑油”。
1.性状
挥发油
常温下易挥发,涂在纸上不留痕迹,而脂肪油则留下永久性 油迹,可与脂肪油区别。
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挥发油中羧酸和酚类成分
薁类(倍半萜)
3.倍半萜
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雷公藤甲、乙素、甜菊苷。
4.二萜
味苦,亲水性。
1.性状
中药地黄、玄参等在炮制及放置过程变黑。 与皮肤接触可使皮肤染成蓝色。
2.显色
理化性质
比例最大,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1.萜类化合物
2.芳香族化合物:如桂皮醛等。
如人参中人参炔醇、鱼腥草中癸酰乙醛(鱼腥草素)。
2019《中药一》绝杀考点,通关的救命稻草!
![2019《中药一》绝杀考点,通关的救命稻草!](https://img.taocdn.com/s3/m/4d83184a52ea551810a687e7.png)
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 脾虚便溏者慎用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 阴虚津亏者慎用
与病势相反,与病位相同 具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中药——胖大海, 前胡 是否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使用剂量是否得当 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配知母
片剂崩解时限
228
其他时限
229
溶出度
230
释放度
231
其他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232
缓释、控释制剂
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233
的药物
234
生物药剂学
中药的不良反应
235
副作用
236
毒性反应
237
变态反应
238
后遗效应
239
特异质反应
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
240
狗脊
241
大黄
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佐制药:消除君、臣药毒性 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
; 25 26
使药 对因功效
27
对症功效
28
对病证功效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29
来源于 同属两个 种以
上
30
来源于同科不同属的
31
来源不同科的
32
川药
33
南药
34
云南
35
贵药
36
59
苦参
60
山豆根
61
黄连
62
延胡索
63
麻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学习导论一、中药化学的变化2015年新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014年旧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三章第1节(绪论)中药化学第一章第三章第2节(生物碱)中药化学第二章第三章第3节(糖和苷)中药化学第三章第三章第4节(醌类化合物)中药化学第四章第三章第5节(香豆素和木脂素)中药化学第五章第三章第6节(黄酮类)中药化学第六章2015年新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014年旧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三章第7节(萜类和挥发油)中药化学第七章第三章第8节(皂苷类)中药化学第八章第三章第9节(强心苷)中药化学第九章第三章第10节(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中药化学第十章第三章第11节(其他成分)中药化学第十一章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二、中药化学变化分析 1.中药化学绪论变化较小,保留了所有内容。
2.中化各论的章节顺序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是各章节删除了所有关于提取与分离及结构鉴定、波谱分析的内容,增加或删除一些中药实例。
三、中药化学到底难不难?1.总体难度——中等偏难。
内容多、知识点分散,往往决定考试成败。
2.内容抽象(化学结构)。
中药化学的专业性很强,需要良好的无机、有机化学基础,并在对化学结构式熟悉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相应内容。
考查特点: 1.考察范围广、深度浅、考“面”上的内容多。
2.难度逐年降低,较难知识点近些年考察很少。
3.删除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内容。
四、中药化学学习指导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化学结构”为核心,以“总论”为基础。
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为主线。
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全面学习、重点掌握一、中药化学二、研究对象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过去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现在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多糖)。
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第一节绪论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特点: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
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2.渗漉法特点:提取效率高,不加热,不破坏成分。
3.煎煮法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优点:效率较高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缺点:不适用遇热破坏成分。
6.水蒸气蒸馏法适于具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提取。
7.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
如樟树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利用超声波产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最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物质。
优点3.低温下提取,对“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
缺点对极性大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差,设备造价高。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水 B.甲醇 C.二氧化碳D.三氧化二铝 E.二氧化硅『正确答案』C【配伍选择题】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连续回流提取法 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较高的是 2.只能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 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 4.中药提取含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方法『正确答案』B、C、E、C(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结晶及重结晶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差异。
①结晶的条件结晶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溶剂。
③溶剂的选择b.高温对结晶物质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
c.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者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过滤除去杂质)。
⑤化合物纯度的判定方法 a.结晶形态与色泽:结晶均匀、一致。
b.熔点与熔距:熔点明确、熔距敏锐(1~2℃) c.色谱法:三种以上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
d.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
(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极性差异分离①水提醇沉法:多糖、蛋白质等沉淀②醇提水沉法: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
(3)利用酸碱性进行分离①酸提取碱沉淀:生物碱提取分离。
②碱提取酸沉淀: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判断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是 A.膜过滤 B.显色反应C.HPLC D.溶解度测定 E.液-液萃取『正确答案』C【多项选择题】结晶法精制固体成分时,要求 A.溶剂对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B.溶剂对成分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 C.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不溶解 D.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容易溶解 E.加热溶解后,趁热过滤后母液要迅速降温『正确答案』ACD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1)液-液萃取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K不同而达到分离。
(5)液-液分配柱色谱正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氰基(-CN)与氨基(-NH)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固定相石蜡油、RP-2、RP-8及RP-18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无选择性,过程可逆,应用最广。
①硅胶、氧化铝——极性吸附剂②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极性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程度,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有关。
(4)吸附柱色谱用于物质分离的注意事项②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样品;④酸性物质用硅胶,碱性物质用氧化铝;⑤TLC组分Rf达到0.2~0.3时溶剂可用于柱色谱。
(5)聚酰胺柱层析吸附原理:聚酰胺不溶于水及常用有机溶剂,对碱稳定,对酸(尤其无机酸)稳定性较差。
原理为“氢键吸附”。
吸附规律: A.酚羟基数目: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 B.酚羟基位置: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C.分子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D.洗脱溶剂的影响:水<甲醇<丙酮<稀氢氧化钠<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聚酰胺对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鞣质例外),故特别适合于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脱鞣处理。
(6)大孔吸附树脂法吸附原理:通过物理吸附(范德华力、氢键吸附)和分子筛性能。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两相溶剂分配法分离的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组分 A.分子量不同B.分子大小不同C.分配系数不同 D.吸附能力不同 E.氢键缔合能力不同『正确答案』C聚酰胺的吸附原理是 A.相似者容易吸附 B.相似者难于吸附 C.离子交换吸附 D.氢键吸附 E.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与极性大小有关的概念有A.偶极矩 B.比旋光度 C.极化度 D.介电常数 E.折光率『正确答案』ACD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1)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利用分子筛原理分离物质,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大分子化合物被排阻在外部难以进入,因此大分子物质首先被洗出。
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分离原理: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不同而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外观为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6.根据物质沸点进行分离利用混合组分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在水中不溶解但可膨胀的材料是 A.葡聚糖凝胶 B.氧化铝C.硅胶 D.透析膜 E.活性炭『正确答案』AA.聚酰胺B.离子交换树脂C.硅胶D.大孔吸附树脂E.膜分离具有氢键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是对碱稳定,酸不稳定的吸附剂是同时具有吸附性和分子筛性能的吸附剂是『正确答案』A、A、D四、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二)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1.分子式确定(3)高分辨率质谱法(HR-MS) 2.质谱(MS)测定有机分子的分子量、求算分子式、推断结构信息。
3.红外光谱(IR)4000~1500cm-1的区域为特征频率区,许多特征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可据此进行鉴别。
1500~600cm-1的区域为指纹区,真伪鉴别。
4.紫外光谱(UV)分子结构中具有共轭体系化合物才能在紫外光区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应用: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测定化合物的精细结构5.核磁共振(NMR)1H-NMR:提供不同氢原子情况。
主要为化学位移(δ),偶合常数(J)及质子数(积分面积)。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测定化合物纯度的常用方法是 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C.薄层色谱 D.柱色谱 E.超声波『正确答案』C【配伍选择题】 A.纸色谱法 B.高效液相法 C.气相法 D.质谱法 E.紫外法 1.推断化合物骨架的方法 2.推断分子量的是『正确答案』E、D【多项选择题】1H-NMR能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 A.质子化学位移 B.碳核化学位移 C.质子的积分面积 D.质子间的偶合常数 E.质子与碳的偶合常数『正确答案』ACD第二节生物碱一、基本内容(一)定义: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二)生物碱的分布和存在多集中在某一器官。
生物碱在不同植物中含量差别很大。
多数以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其他尚有以生物碱苷及N-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生物碱的结构和分类1.吡啶类生物碱(1)简单吡啶类槟榔碱、槟榔次碱(槟榔)、烟碱等(2)双稠哌啶类具喹诺里西啶母核,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2.莨菪烷类莨菪碱(洋金花)莨菪烷莨菪碱3.异喹啉类生物碱②双苄基异喹啉类汉防己甲素、乙素蝙蝠葛碱.(3)原小檗碱类小檗碱类:多为季铵碱,如小檗碱(黄连)原小檗碱类:多为叔胺碱,如延胡索乙素(延胡索)(4)吗啡烷类吗啡、可待因(罂粟)5.有机胺类生物碱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如麻黄碱、秋水仙碱。
二、生物碱的理化性质(一)性状少数呈液态(烟碱、槟榔碱、毒芹碱);少数液态及小分子生物碱有挥发性—麻黄碱、烟碱;个别生物碱有升华性——咖啡因。
少数有颜色(小檗碱、蛇根碱黄色,药根碱红色);有的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如利血平。
多苦,少数辛辣味,个别具甜味(甜菜碱)。
(二)旋光性生物碱大多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性(旋光度受手性碳构型、测定溶液、PH、浓度等影响)。
生理活性:多数:L > d——莨菪碱散瞳作用少数:d > L ——古柯碱局麻作用(三)溶解性 1.生物碱(1)亲脂性生物碱尤其易溶于三氯甲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