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文明的建立)周珂慧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设立至今整整进行了20余年,梳理出如下的发展线索: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巩固——两千两百年帝国建立。

可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进入”的证据是()A.贾湖文化B.红山文化C.大汶口文化D.二里头文化2.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

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与这段文字契合的治国理念是()A.严刑峻法B.外儒内法C.三教合一D.黄老之术3. 某历史时期的关中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渭北本有稽胡、羌族,后又有突厥、铁勒、回纥,吐谷浑、党项徙入,京师更是各族文化荟萃。

该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A.两汉B.北魏C.唐朝D.北宋4. 明清江南的小农场主和小作坊主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商业活动,例如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计算成本与利润、订立合同与契约、换算货币(钱、银),以及进行雇工、借贷、典当、交租、纳税乃至商务诉讼等活动。

而进行这些活动,都需要起码的读、写、算能力。

材料意在说明()A.明清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大众教育主要内容演变C.明清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经济活动影响实用教育5. 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认识到不进行改革,国家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危机。

之前,她坚决抵制戊戌变法,但现在,她必须顺应民意和官意,推动新政策的实施,以维护她的统治威望。

此次改革内容涉及教育、官制、军事、实业等多个方面。

下列属于官制改革的是()①设立商部②设立学部③设立总理衙门④设立大清邮政官局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指出西方的进化论、功利主义和强权意志学说导致欧洲陷入权力崇拜并形成军国主义思潮,他还认为中国人应从中吸取教训,实事求是地评价东西文化的优劣,要对自己的文化存有敬意,并融合中西方文明,建立一个世界主义的国家。

世界文明史 1导论

世界文明史 1导论

幻灯片1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

---马克垚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1 幻灯片2世界文明史--导论●一、“文明”的概念●二、文明的内在要素●三、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四、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五、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方法●六、参考文献2 幻灯片3一、“文明”的概念●1、“文化”和“文明”●(1)“文化”[c u l t u r e]一词源于拉丁语[C u l t u r a],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

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对““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

”3 幻灯片4●(2)文明[Civilization]一词也源于拉丁文[Civis],有“城市国家、公民的、国家的”的含意以及“civiltas”“公民资格”和“彬彬有礼”的意思。

●近代以来,“文明”一词的含义是与“野蛮”相对的,文明即“教化的行为”,指人类社会从未开化到文雅的状态,也指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式和阶段。

4 幻灯片5●(3)“文明”和“文化”的联系与区别●(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

在西方,许多人通常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词,“文明”与“文化”都指的是社会生活的方式或状况。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文明”主要用来指谓生产力水平与社会管理水平的方面,与技术因素相联系,是理性的方面。

“文化”则主要用来指谓审美的、宗教的和伦理的方面,如服饰、家庭婚姻、道德、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习惯、价值取向与观念,是“非技术因素”。

世界文明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世界文明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风俗论》的作者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基佐答案:B2.以下属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的是()。

A:《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B:《古犹太教》C:《中国宗教》D:《历史研究》答案:ABC3.“轴心时代”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A:雅斯贝尔斯B:哈贝马斯C:亨廷顿D:斯宾格勒答案:A4.赫胥黎把“文明”归为伦理法则战胜宇宙法则的社会进化,发展了启蒙时代的文明观。

()A:对B:错答案:A5.世界文明史应是“多元与共存”的。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代城市的组成部分:()A:良渚古城墙B:北京紫禁城C:中国秦长城D:雅典长城答案:C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罗马城内七座山丘()。

A:阿文提诺山B:西里欧山C:卡比多山D:奥林波斯山答案:D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伦敦城所遭遇的事件。

()A:1664-1666年大鼠疫B:1906年大地震C:1666年大火D:1858年大恶臭答案:ACD4.下列哪些建筑不属于芝加哥()A:霍尔馆B:金门大桥C:云门D:联合国大厦答案:BD5.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是新加坡的第二官方语言。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

A:约翰·缪尔B:唐纳德·沃斯特C:蕾切尔·卡森D:奥尔多·利奥波德答案:C2.复活节岛位于()。

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答案:B3.以下属于大河文明的是()。

A:古埃及文明B:古希腊文明C:美索不达米亚文明D:古印度文明答案:ACD4.以下原产于美洲的作物包括()A:香蕉B:玉米D:马铃薯答案:BCD5.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首先在采煤业中用于抽取矿井中的水。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献祭的对象是()。

A:波塞冬B:阿波罗C:赫拉D:宙斯答案:D2.以异端之名废除了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罗马帝国皇帝是()。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3、古印度文明 (1)兴起与发展:
◆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文明诞生
◆公元前6世纪,恒河 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古印度文明
(2)政治:种姓制度
“当他们分割普 鲁沙时,其口为婆 罗门,由其双臂造 成罗惹尼耶(刹帝 利),其双腿变成吠 舍,从其双脚生出 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 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 史料选辑》
③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
④法典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存在严重阶级歧视,是不平等的,
⑤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知识拓展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 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 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 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 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 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4、古希腊文明 (3)文化:
①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 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问题探究一:完成表格,分析人类文明出现的共同特征;思考文明的标志是什么?
类型
①《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②佛教产生;
③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 “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集《文明的曙光》
早期文明产生历程:
采集 生产力 农耕
渔猎
畜牧
社会分工 生产力 剩余
劳动生产率
私有
阶级
矛盾
提高
国家 记事 管理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文明
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习目标
二、古代文明 的特点
思考
依据右图及教材第 3页正文内容,说 明古代文明呈现的 特点是什么?原因 是什么?
城邦政治发展起来。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
②雅典:民主政治(多数公民掌权,公
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基础。
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力)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古代希腊简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知识拓展:“希腊三贤”的主要思想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 即知识”;“认识你自己”;重视教育的 作用。(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 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 前3000年
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
公元前
6世纪
格……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
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
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
文上形成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
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
的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
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5000多年 前,古埃及出现的象形文字是最 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尔的 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 起(公元前3100年),到现在仍使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 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 的数值。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 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 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4 第10单元 第26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4 第10单元 第26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古代多元文明诞生、发展并相互交流。

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面貌更加多彩。

1.早期文明(1)政治:伴随着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

最初的文明分散在各大河流域,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

自公元前6世纪起,一些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

(2)经济: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海外贸易相对发达。

(3)文化: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2.中古时期(1)政治:西欧从王权、教权和城市自治并行,到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

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

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2)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

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

古代非洲和美洲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3)文化: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亚非欧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

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

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第26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标要求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3.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定位 1.古代文明的产生及特点。

2.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3.古代世界帝国的统治特点及影响。

4.古代区域文化的特点及形成不同地域文化的原因。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幻灯片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幻灯片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上)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发展历程)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典型对比)
文明
历史学领域的文明内涵,是一个综合指标, 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原始 相对应,意味文明社会较原始社会有巨大的社会 进步。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饥荒放粮、赎回战俘等。国家职能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01 概况 河流或海洋孕育;独立多源多元;
农牧为文明前提,点到面的扩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进程
生产方式
分工
农耕畜牧
前提
定居
生活方式
分配方式
剩余 私有制 阶级
产品
产生
城市
上层建筑
国家
标志
civilization
拉丁文“civitas”意为城邦, “civilis”释义为“城邦中有组织 和法制的市民生活”。
新突变体。我们所认识的玉米、乳
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 青铜时代印度河流域产生,铁器时代恒河流域发展; 巴别塔和空中花园想象画
牛和鸡,并不出现在大自然中,若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法典涉及婚姻、土地租赁、借贷等。
无人类介入,它们现在根本不会存
我们所认识的玉米、乳牛和鸡,并不出现在大自然中,若无人类介入,它们现在根本不会存在。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文明
典型内容
探因
南亚 古印度
青铜时代印度河流域产生,多元性因素: 铁器时代恒河流域发展; 1.地理历史差异 种姓制度、宗教伦理, 2.相对独立发展 史诗、科技、数学突出

东师-《世界文明史》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1

东师-《世界文明史》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1

世界文明史2023年秋学期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第一题,建立电磁理论体系的是()。

【A.项】贝尔
【B.项】赫兹
【C.项】法拉第
【D.项】麦克斯韦
【正确-答案】:D
第二题,人类祖先在距今()万年前,完成了自己整个的进化过程。

【A.项】5万年
【B.项】第三题,5万年
【C.项】第三题,2万年
【D.项】3万年
【正确-答案】:B
第三题,()事件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的序幕。

【A.项】《五项不可容忍法令》
【B.项】《独立宣言》
【C.项】波士顿倾茶事件
【D.项】莱克星顿枪声
【正确-答案】:D
第四题,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
【A.项】古埃及
【B.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C.项】印度河流域
【D.项】爱琴海地区
【正确-答案】:B
第五题,罗马共和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项】奴隶制经济发展,小农经济解体
【B.项】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尖锐
【C.项】对外战争消耗国力
【D.项】外族入侵
【正确-答案】:A。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20002(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四)课程性质: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三、氏族文明的兴衰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三、文化艺术的萌芽考核要求: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第二章西方文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世界文明史合集(套装共2册)》读书笔记模板

《世界文明史合集(套装共2册)》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人类简史
世界简史
第一章人类舞台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章我们最初的祖先 第三章史前人类 第四章象形文字 第五章尼罗河流域 第六章有关埃及的故事 第七章美索不达米亚 第八章苏美尔人 第九章摩西
第一章人类及其家园 第二章地理学的定义 第三章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的特点、规律和状况 第四章地图 第五章地球的四季及其形成 第六章海洋中的陆地 第七章欧洲和生活在那里的民族 第八章希腊:连接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桥梁 第九章意大利
作者介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年1月14日-1944年3月11日)出生在荷兰鹿特丹, 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 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
读书笔记
这是《世界文明史合集(套装共2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世界文明史合集(套装共2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世界文明史合集(套装共2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作者介绍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维导图
文明史
人类文明
时代
历史
半岛
宗教
法国
套装

人类 世界
俄国
世界
人类
城市
亚洲
生活
战争
故事
内容摘要
本套装包含《人类简史》和《世界简史》。其中《人类简史》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 巨著,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从人类的起 源讲起,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 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摘编自蔡馨逸、孙正好《寻根黄帝陵》
1.(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中一个远古传说蕴 含的历史信息。你如何理解远古传说与史实的联系? 历史信息:燧人取火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人工取火; 仓颉造字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我国远古先民发明文字;嫘祖始蚕蕴含的 历史信息是我国远古先民学会养蚕缫丝;大禹治水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我国远古时期,舜派禹治水,解除水患。(任答一个即可)联系:远古 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其中蕴含着某 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经过考古发现得到验证的就是史实。
6.(2024·深圳期末)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举
办,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国家如此重视良渚古城遗址,最主要的原
因是这里( D )
A.出现了最早的阶级分化
B.产生了非常发达的手工业
C.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
D.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7.(2023·广州/改编)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 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 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 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 代”。这说明( C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禅让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角山采集。良渚古城距今5 000年左右,当时已出现早期国家。良渚古
城遗址可实证( C )
A.中国最早人类起源
B.中国打制石器时代的文明
C.中华悠久的文明史
D.长江流域出现的最早文明
3.(题型:表明、说明类选择题与体现、反映类选择题)距今约4 300—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_廖廷实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_廖廷实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205006学时:48学分(含课外学时)学分:3 分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李世安等主编,《世界文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布罗代尔著,《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伯恩斯等主编,《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拉尔夫等主编,《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佩里主编,《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杜兰主编,《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2003年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埃利亚斯主编,《文明的进程》,三联出版社,1998年曹顺仙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陈钦庄等主编,《世界文明史简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95——1997年汤因比著,《历史研究》,XXX出版社,XX年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广智主编,《世界文化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赵林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东方出版社,1998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世界文明史是历史学本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学会从文明的角度来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培养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共生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演化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学会从文明的角度来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培养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共生和谐发展的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补充世界通史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练习一、单选题1.在某校一节历史课上,有位老师讲到了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佛教,古代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神话。

由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A.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B.呈现同源一体的特点C.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D.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2.城邦时期的古希腊钱币多镌以本邦所尊崇的动物图腾或纹章图案。

如科林斯使用的双翅飞马便是首任国王之子所驯服的动物;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的门德城邦,其钱币图案则挂着葡萄的酒罐。

这反映出古希腊城邦时代()A.商品经济地位突出B.文化多元特征显著C.帝王伟业世代传颂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3.大约公元前2600年,一份记录提及了埃及一次40艘船只托运雪松木的商业活动。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中的壁画描绘了埃及大型船只在出发时装满了珠宝、工具和武器,船只返回时满载奴隶、猩猩、猴子、狗、豹子和没药树。

这些信息显示出当时()A.尼罗河流域的跨区域贸易繁荣B.地中海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C.已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D.已形成了严密的商业法律体系4.1877年,两河流域南部的泰罗赫遗址出土了拉伽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雕像和泥板文书,专家确认这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苏美尔城拉伽什。

这一发现佐证了两河流域()A.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B.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文明C.成为宗教经典《圣经》的诞生地D.已经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5.小麦是人类最早食用的作物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种植。

小麦的原产地位于如图中的()A.①B.①C.①D.①6.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这些举措客观上()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B.保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C.推动了土地国有化实现D.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理念7.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石,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没有丰富完善的史料,“大儒不敢开口,良史无从下笔”。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一、单选题(每题3分,60分)1.观察如图,人类文化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多元化B.华夏为主C.连续性D.均衡发展2.《诗经》《尚书》及青铜铭文中屡见“宗周”一词,指周王室或镐京。

《诗经》有言“君之宗之”“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A.井田制度B.宗法制度C.礼乐制度D.分封制度3.“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它们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其实际人数多少不定。

这一组织盛行于()A.辽朝契丹族B.西夏党项族C.元朝蒙古族D.金朝女真族4.下图是中国某朝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派遣学问僧空海来长安求法B.法显在贞观初年到达了②地取经C.鉴真六次东渡到达③地传授佛法D.玄奘在④地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6.徐蓝认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新教材介绍了中国境内各区域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文化和中心性遗址,据此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地域文化和遗址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灵宝西坡遗址。

陶寺遗址出土文物带有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的元素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A.多元一体B.高度集权C.君主专制D.由盛转衰7.青浦区的蟠龙镇,因清初南京人陈君化徙居,“启质库及布庄,标客转集,遂成市”。

昆山县的方泰镇,康熙时因陈、严两家“以猗顿(注:春秋战国时期的盐商)之术起家,由是……布庄开张,典商望风而至,百货骈集,遂成闹市”。

上述记载反映出()A.商业发展利于江南市镇的兴起B.纺织行业成为南方经济的主导C.全国范围的统一市场已经形成D.经营方式的变革促进经济转型8.“国亡史作”是我国古代汉族大一统皇朝形成的修史传统。

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了宝贵的资料。
甲骨文(造字方法)

象形

会意

木 丙声
形声


指事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象形、会意、 形声、指事
甲骨文
(演变)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它证实了中国文 字的一脉相承。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推到商 朝,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
商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 礼器,祭祀用品。 其每边边长为 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 千克,尊四角各塑一羊,商四羊青铜 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显示了 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 于极致的青பைடு நூலகம்典范”。
“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 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 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 种新体诗歌“楚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离骚》
“楚辞”和《诗经》是我国 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 歌创作影响深远。
课堂总结
夏商 周时 期的 科技 与文
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 表作。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宽 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 重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最重的青铜器。鼎身雷纹为地,四周 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 国青铜铸造的越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甲骨文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有没有灾祸,天 会不会下雨,农作物 会不会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应
(内容) 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
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试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好用性道德体系。

”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 强调“德治”和“民贵君轻”B.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C. 强调“仁”和“仁政”D. 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2.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 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

据此可知,当时( )A. 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B. 文化统一成了共识C. 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D. 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3. 钱穆在《中国历史探讨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汲取,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 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 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4. 隋文帝曾多次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

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这表明当时( ) A. 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 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 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 儒学的发展面临逆境5. 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

”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理”的思想B. 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C. 反对心学,主见回来宋代的理学D. 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境界6. 鹅湖之会后,朱熹赋诗一首,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什么是文明?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哪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四个普遍性特征:一是生 产力,农业何手工业有相当程度发展;二是社会明显分化;三是出现 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出现王权和国家。
——摘编自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低等级为无随葬品的殉葬墓
这些随葬品的差异,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相关史事:
神人兽面纹
神人兽面纹被视为良渚文化的“神徽”,在
很多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
玉钺
当统一,反映了良渚人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
玉琮
崇拜对象。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陶寺都城】
时间:距今约4300-4000年 山西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
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浙江余姚
这些建筑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随葬品数量的差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高等级的墓随葬大量玉礼器
第二等级以随葬少量玉礼 器和部分陶器为代表。
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 石器随葬。
城市功能完备、规划明显,有 宫殿区、居住区、墓葬区、祭 祀区、仓储区、手工业区等。
▲陶寺都城平面布局简图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兽面形玉饰 彩绘龙纹陶盘
玉琮
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朱书符号陶壶,上有 两个字符。正面字符为 “文”,后面的字符是 什么尚无定论。
朱书符号陶壶
观象台复原图

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的出现,劳动生产率提高①人类变为食物生产者;②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③交换和贸易的产生;④出现从事专门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的人;⑤出现早期城市。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2.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认识: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发展:①前3500左右:产生最初的文明;②约前2900: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③约前18C: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成就:①制度:汉谟拉比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②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材料1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材料2:……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特点: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③楔形文字在巴比伦,由于木材缺乏,石料稀少,但却有着大量的两河冲击平原的泥土,所以人们便以泥版作为书写材料。

第21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活动课)-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21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活动课)-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2024年版统编新教材
欢迎进入初中历史课堂
新教材 新课标 新中考
2024版新教材
是五千年吗?
夏:约公元前2070年, 无文字
商:约公元前1600年, 只有3500年
需要证明五千年吗?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才能从中华
文明的历史中获得自信
如何证明五千年? 典籍、考古 ……
课堂导入
晚期:约5000年
黄河:仰韶文化; 黄河: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长江:河姆渡文 长江:良渚文化

打制;单体 磨制;复合
贰 活动任务
地理学科
【Q2】根据下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 分布:多元起源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 华文明的摇篮。
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将
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
的历史,为增文强明中是华人民类族文社化会自的信进提步供状态,判断文明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
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阶级的出现 (国家)公共权力的设立
贰 活动任务
历史学科
【Q1】中华文明如何产生?
• 石器时代:依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 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贫富 分化
阶级 产生
国 部落、部

落联盟
氏族 公社
贰 活动任务
艺术学科
【Q5】根据所学知识利用艺术的知识设计文明产生的过程?
文明产生的过程
通过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考古发现成果的解读,以考古 实物证据来说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了解人类从原 始社会走向阶级社会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1885-1981),美国麻省北亚当姆人,生于1885年。

美国最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家、历史学家。

他先后在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受高等教育,曾担任报社的实习记者、中学教师。

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追随毛根和盖尔金专攻生物学,并在伍伯利和杜威的指导下专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

从1914年起,他就在纽约的一家长老会堂演讲哲学史与文学史,前后14年,为他的《哲学的故事》与《文明的故事》两部书预作准备。

1926年,出版《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从此偕同夫人投注毕生精力从事《文明的故事》的著述。

1967年,该书荣获美国普利策大奖,并得到西方读书界、学术界的普遍赞誉。

20世纪30年代杜兰的著作就被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文明的故事》被称之为20世纪之《史记》和《汉书》。

杜兰的其他著作还有:《哲学和社会问题》、《生命之解释——当代文学的考察》、《自传》拿破仑时代文艺复兴凯撒与基督东方的遗产。

杜兰曾漂洋过海,浪迹天涯,他以哲学家的敏锐目光审视埃及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印度古老的泰姬陵、中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又奔走于地中海的波涛之中,在已被人遗忘的克里特岛,在残垣断壁的雅典古城,在残酷的斯巴达古战场,搜寻、鉴赏。

直至1975年,历四十年的光阴,终于完成了《世界文明史》这一部旷世巨著。

威尔杜兰为什么要著作这本书?
杜兰一直认为,一般分类历史写作法对于评价或批判人类整体的生活都有欠公正;历史的写作,一定要经纬兼顾,分析与综论并用;最理想的历史纂述应设法把每一时代、每一国家的文化、组织、发展和变动等整个错综复杂的现象都加以综述。

他希望这部《文明史》永远能诱导出一点进取的精神,使我们能冲进文明史的致命深处。

第一章:文明的条件——地质的条件、地理的条件、经济的条件、种族的条件、心理的条件、文明的衰退
第二章:文明的经济条件——从狩猎到农耕、工业的基础、经济组织
第三章:文明的政治条件——政府的起源、国家、法律、家庭
第四章:文明的伦理条件——婚姻、性的伦理、社会伦理、宗教
第五章:文明的心理条件——文学、科学、艺术
第六章:史前期历史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历史的过渡期
最早期具有持续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家族——
就是一大群有亲戚关系的家庭。

具有同一片土地、同一的血统、以及在同一风俗与规条的管辖下。

几个家族组合起来,在同一个酋长管辖之下形成了部落。

也就是国家的第二个步骤。

这种发展是很缓慢的。

有些集团根本就没有首领,有一些似乎仅在战争状态下才组合在一起。

如依我们现代的民主看来,的确不值一提,因为最好的也仅仅是几个原始的团体,如说有政府存在的话就是在他们的家族中,有一些家族的长老们出来管理着家族,但并不具有专断的权利。

第三章:文明的政治条件——政府的起源、国家、法律、家庭
关键词:反群性的本能——原始的无政府状态——家族与部落——王国——战争
政府的起源:
人并不是情愿地作为一个政治的动物,男人们纠合群党大多是由于习惯、模仿与环境的迫使,少数是由于一种欲望。

如果我行我素,国家边无从诞生。

在最单纯的社会里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政府组织。

原始的猎人们只是在他们加入打猎的队伍,而有一些行动要有所准备,他们才要接受规范。

战争产生了酋长、国王以及国家,但同样的,他们又酝酿了战争。

战争怎能导致国家的建立呢?这并非由于人类自然倾向着战争,一些低级的民族大多是爱好和平的。

原始的生活仍然是助长了间歇性的战争。

猎人为丰富的捕获物而争夺美好的狩猎区,木人为他的牲畜获得新的草原而战等等。

有的所有一切是为了谋害的报复,或是壮大与训练年轻的下一代,或是改变一下单调的生活,或是为了单纯的掠夺与奸淫,很少是为了宗教。

战争的结果是无止境的,它残酷地充当一个衰弱民族的清除器,并提高种族在勇气、暴力、残忍、智慧和技能的水准。

它刺激发明,使武器变成有益的工具以及使战争的艺术变成和平的艺术(今日有多少铁路是用于战略,而今却达到贸易的目的)最要者,战争消除了原始的共产主义意识和无政府状态,代之以组织与规律,并且导致囚犯的奴役、阶级的服从和政府的成长,繁荣为国之母,而战争则为国之父。

繁荣战争
国家是一项晚近的发展,几乎不曾于有记载的历史以前出现。

因为它是推测在同一社会中组织原则的一个转变——由王权到统治权。

而在原始的社会里,王权才是代表统治。

凡事结合成了不同的一些自然集团而成为一个有系统与贸易的有利单位,这就是统治权行使最成功的地方,即使这样的征服很少能持久,但若能借使用新的工具与新的武器来促进发明与进步,致使增强自身的力量足以平定反叛。

每一个国家,一开始就是强制,但这服从的习惯竟然变成了良知,不久每一个国民都会为忠于国家而深受感动。

人民才是真实的,只要国家一经成立,它立即成为典章制度不可或缺的支柱。

如贸易通商连结了家族与部落,但这些关系的长成不是依于王权。

而是全靠相
互的不断接触。

因此必须要有一套认为的规范制度。

法律与财产、婚姻与政体同时而来,在最低等的社会没有法律亦可。

法律演进的第一节顿是个人的报复。

原始的人都说:报复随我,我要复仇。

在美国加州一带的印第安部落中,每一个人是它自己的警察,并以他能行报复的方式来执行正义。

在犯罪惩治里朝着法律与文明的第二部,就是以赔偿损害取代报复。

酋长通常为了维持内部的和谐,使用权势与影响力来使报复的家庭,索取金钱或物品以代替血的偿付。

不久,即制订了一固定的价目表,规定多少钱足以偿付一只眼,一颗牙,一支臂或是一条命。

汉漠拉比法内就制定了这些条例。

一只眼
一颗牙
一条命
在整个法律的历史里犯罪的大小程度曾因犯罪的多少来减轻量刑。

既然使用了罚锾或赔偿法来取代了报复的行为,则进入了法律的第三步——设立与组成法庭来对犯罪者与受损害者的裁判:有酋长,或长者,或传教士来审判,以判断人们之间在法律上的争端。

法庭并非经常的判决所在,有时是由双方自愿和解而组成的议会来执行一些和解的办法。

经过许多世纪,和许多的民族诉诸法庭的人,一直是保有自由从不强制。

只要犯罪的一方认为判决不公,他们就可以再去寻求私人报复。

法律进展的第四步是国家或元首承担防止与惩罚犯罪者的义务。

它亦是从解决争执和处罚违法者到做各种努力以求避免的一个步骤。

因此首领不仅是法官,也是立法者。

源于政府的实在法,已被注入来自团体习惯的普通法的主要部分。

一方面法律因此而成,另一方面又传递后世。

不论哪一方面,法律是代表了祖先的特性,但亦充满了他们力图取代的报复观念。

原始的刑罚是残酷的,那是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安全感,一旦社会的组织变得比较安定,刑罚也因而减轻。

世代繁衍的重要犹如食物之不可一辍。

社会经常将种族延续的一些常例加入在寻求物质的福利与政治体系的惯例里。

直到这历史文明的肇始——国家变为社会体系的中心与源泉,家族才负起了规范两性与世代间关系的微妙任务。

甚而至国家建立以后,人类征服的本质,仍然保存根深蒂固的历史性制——家庭。

后来家务大部分有母亲来负担(据我们从历史的透视来看,一开始家庭的组织就基于这一构想,就是男人在家庭的地位是象征的与附带的,而女人才是基本与最主要的),在某些现存的部落与可能在最早的人类团体里,男人在生殖上所扮演的胜利的角色已完全的像其他动物一样的不被重视,因为动物的兴起、交配与繁殖都是发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与冲动。

在原始社会大多数的部落里男女两性经常不生活在一起,以致父亲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很冷淡。

因而家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妇女与她的子女,母亲与兄弟们一起住在家里。

这样的安排乃动物的家庭与原始人类对生物的无知的自然结果,另一种早期的方式是“母系制的婚姻“,丈夫脱离他的家族居住在妻子的家族里,为妻子服劳役,或供侍他的父母,这样的”母权“不是”母治“,它不意味女性统治男性。

男人与女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