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开学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选择题部分
一、(共 1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请找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亘.古(gèn)粗犷.(kuàng)贮.藏(zhù)迥.然不同(jiǒng)
B.鞭挞.(tà)炫.耀(xuàn)狡黠.(xié)脍.炙人口(kuài)
C.猝.然(cù)旁骛.(wù)提.防(dī)如坐针毡.(zhān)
D.骸.骨(hái)执拗.(niù)胆怯.(què)谆.谆教诲(d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决别狩猎蜕变物竞天择
B.奥恼诋毁确凿苦心孤诣
C.驻足恣睢憔悴心旷神怡
D.诓骗蕴含惬意通霄达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一系列的挑衅事件中,日本政府企图染指我国钓鱼岛的野心不言而喻
....。
B.“3 · 01暴恐事件”中,恐怖分子锐不可当
....,连续砍伤多人。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应试能力,老师们处心积虑
....地搜集资料,寻找方法。
D.在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中,马来西亚官方发言人变幻莫测
....的说法令人难以接受。
4.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_研究学术不可或缺,____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______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____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因为所以培养思考
B.不但而且学习思考
C.不但而且培养实践
D.如果那么积累实践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刻苦专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这对学生成绩至关重要。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新的辉煌。
二.(共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6.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7.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8.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列数字 B.作诠释列数字
C.作诠释作比较D.分类别列数字
9.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 ( )
A.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记述实验解释成因划分种类
三.课内诗歌阅读鉴赏(每题3分,共12分)
10、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
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
“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
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
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1.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
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2.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
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
的联想。
13.下面对杜甫诗歌《望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
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B、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
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
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趣。“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D、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
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第II卷(笔答题部分,共90分)
四.(共2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