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8月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一测语文】2020.8.2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含答案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站在前两代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第三步迈得无比自信。
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等新“神器”闪耀亮相,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斗已经梦想在望。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科技日报》2019年01月24日)材料二:(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材料三:本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蕾)30日下午,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5°工作轨位,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
目前,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
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族”中。
(摘编自《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定点成功》,《光明日报》2020年07月01日))材料四:2020年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百感交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沈军博士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说,“26年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
正如沈军所感慨的,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中国北斗建设历时26年,通过服务中国、服务亚太、服务全球的“三步走”战略,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一道,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2020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遭遇口碑危机。
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突显甚至粗枝大叶源源不断B. 凸显或者粗制滥造滔滔不绝C. 凸显甚至粗制滥造源源不断D. 突显或者粗枝大叶滔滔不绝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B. 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C. 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D. 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答案』1. C 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1.C(A.“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原文说“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不能等同于“儒家学派就是孔子”,原文说“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选项变成了“儒家学派”,偷换概念,且“系统”无中生有。
D.“形成于”错,“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2.A(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遇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3.B(A.结论绝对化。
C.原文是不断的因果推导,选项的开头变成了并列关系。
D.原文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绝对化的观点。
)4.C(A.材料一,说是“要建设”,是未然,选项变成了已然。
B.材料二,“这”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D.材料四,原文只是说“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
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意思是先有发展的不均衡,才出现“虹吸效应”,而不是先有“虹吸效应”,才使某地区发展滞后。
)5.C(“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无中生有。
)6.①将自身优势和苏浙沪的优势紧密结合,破解“被虹吸”难题。
②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
③在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利益增进。
2020年某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语文素质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0年某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语文素质测试试卷及答案摘要: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年高三素质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年高三素质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
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
中国饮食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多少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影响,但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中华饮食文化体现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
中华饮食一方面吸纳和消化这些外来食品食物的加盟,另一方面又使之统一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特别是在这种统一和多元化的建构中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在跨文化的组构中完成其本土化的演变。
中国饮食起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成的农耕文明,因此,北方形成了以小麦为主料的“面食”,南方则因“水文化”的关系演绎为“鱼米之乡”。
而这种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后来的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的民族本位的生存特质却仍然以不同形式而存在,且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卖的基础。
走遍世界任何一个中国风格的餐馆与酒店,但凡选择“中式餐饮”,上述所有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中国本土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美食的滋味,感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神韵。
从民族饮食文化史的角度察析,中国饮食一面大量吸收了外来食物的品种,另一面又始终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不变,这种文化稳定性,究其实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饮食在引进、移植、培养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doc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附加题总分得分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现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迭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已迭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安徽省准北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23页)
安徽省准北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重大社会历史转型的空间意识对文学艺术创作会产生深广的影响,生存空间的转接必然给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带来新的体验形式和表现样态。
在原始社会,幻想空间构成文化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时,人的实践改造能力低下,自然对人来说是一种未知的神秘力量,人类只能依靠神话的幻想未解释世界,从而在文化中创造神话的幻想空间。
幻想空间的艺术创造,表达了人类试图征服空间、改造空间的强烈愿望。
在农耕时代,土地空间的人工开拓和种植使人类可以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安居乐业,宁静的大地与乡村成为人最主要的空间生存形式,对自然空间的感受、认识和驾驭,成为文化空间的重要内容。
前现代的古典空间意识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观念之上,古典作家在有限的、宁静的、非流动的自然空间场域中生存活动,他们的空间观念与自然大地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具有浓厚的自然乡土气息。
以自然空间体验为基础,人类建构起“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理念及“情景合一”"的文化诗学。
因此,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的艺术样式在古典时代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
现代以来,人类的空间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延拓展。
人类凭借工业技术力量使主体征服改造空间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自然空间作为被主体征服的对象,成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
主体力量的増强确立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形成了空间主体化的主体空间体验形式。
在空间主体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超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文学艺术关注的最主要内容,艺术的叙事样态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城市化空间带给人新型的都市生存经验,由此形成全球空间、都市空间、国家空间、日常生活空间等众多现代性空间意识,这些空间意识渗入浸润着艺术家的主体审美经验及艺术创作理念,使文学艺术获得一种现代的书写视角及多样的艺术形式。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doc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附加题总分得分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现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迭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已迭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3分)B 2.(3分)A 3.(3分)C
(二)(12分)
4.(3分)B 5.(3分)B
6.(6分)
①根据地理位置、城市GDP和技术资源等特点,发挥区位、经济和科技等固有优势;(2分)②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建设资源配置合理的有机系统,发展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模式;(2分)③遵循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等原则,解决有产无智、有智无慧、有慧无惠等问题。
(2分)
(三)(15分)
7.(3分) C
8.(6分)①对话描写。
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性格特征,如汪可逾毛遂自荐的热情、吟诗回应的清雅、“自作主张”的天真等。
(2分)②神态和动作描写。
如“天然的微笑”透露出的天真与纯洁,“缓缓抬起右臂腕”刻画出的娴熟与优雅。
(2分)③侧面描写。
借齐竞的儒雅健谈和他由衷的赞叹,衬托出汪可逾天真热情、活泼灵动的性格特点。
(2分) 9.(6分)①进步青年奔赴边区的故事、亲如一家的军民关系、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的战争背景等,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
(2分)②纯洁美丽、高雅多才的汪可逾,学识渊博、为人儒雅的齐竞,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古诗和古琴等,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2分)③小说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浪漫的美学想象,建构和描绘战火硝烟中的新型人物形象,织成气韵丰沛的生命气象。
(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19分)
10.(3分)C 11.(3分)A 12.(3分)A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1 页(共2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遭遇口碑危机。
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突显甚至粗枝大叶源源不断B. 凸显或者粗制滥造滔滔不绝C. 凸显甚至粗制滥造源源不断D. 突显或者粗枝大叶滔滔不绝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B. 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C. 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D. 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卷(有答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
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
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
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于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不同范畴。
二者的义理和内涵之隔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两个方面。
神思的心理特征是虚静,想象的心理特征是记忆;神思的思维特征是超越时空,想象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然而,神思与想象也有融合、融通的地方。
无论如何,神思和想象在中西方各自的语境中都是直觉思维,赞美神思或想象,就是赞美直觉,肯定直觉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中的重大意义。
这是神思和想象之融的一个重要体现。
神思与想象之融的另一个方面是,它们都是虚构。
中西文学理论分别肯定了神思或想象的虚构性。
陆机说:“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
”(《文赋》)神思的开展是“离方遁圆”的,即离开事物本身去描述这个事物。
这个物象是方的,作家不要直接说它是方的,应该离开它的方的形状去说它是方的。
同样,那个物象是圆的,也不要直接说它是圆的,应该离开它的圆的形状去说它是圆的。
这就是离形得似,也就是陆机所说的“穷形尽相”。
刘勰也说:“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文心雕龙·神思》)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虚构,通过作家的虚构,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
文学艺术形象和意象的创造都是“刻镂无形”的结果。
“离方遁圆”“刻镂无形”能够创造出无数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
西方对想象的认识一直纠缠着幻想的问题。
幻想就是虚构。
究竟幻想和想象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黑格尔强调,“不要把想象和纯然被动的幻想混为一事”。
即幻想和想象可能是一回事,可能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的是“纯然被动的幻想”,那种幻想不具有创造性,而想象则具有创造性。
克罗齐则不同,他似乎认为幻想是高于想象的,“幻想是创造者,而想象则不是”。
无论想象是幻想也好,不是幻想也好,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它们都是超越现实的加工创造,且不管它们对现实的改造是剪裁现实本身、添油加醋,或依据现实的逻辑凭虚构象,都带有虚构的成分,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作用都非同小可。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
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
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
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
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遭遇口碑危机。
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突显甚至粗枝大叶源源不断B.凸显或者粗制滥造滔滔不绝C.凸显甚至粗制滥造源源不断D.突显或者粗枝大叶滔滔不绝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B.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C.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D.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答案】1.C 2.C 3.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凸显:清晰地显露,强调原本存在的事物更加清晰化。
突显:突出地显露,强调的是原先看不到的事物突然地或者突出地显露。
和“问题”搭配,选用“凸显”。
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或者: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表示等同关系;或许。
从“泯然众人”到“口碑危机”构成递进关系,故用“甚至”。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结合“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分析,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的质量不高,选用“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修饰“素材”,选用“源源不断”。
故选C。
【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
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表意错误,关联词使用不当,“翻拍本身的问题”“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之间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
B项,结构混乱,“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
D项,表意错误,“翻拍本身的问题”“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之间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
故选C。
【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才能发现……的素材”分析,考虑与后文句式整齐,排除A项、B项。
考虑与“发现素材”“创作作品”相照应,应该是先“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然后“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排除C项。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
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
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
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
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
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C.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的功用。
D.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
B.这篇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C.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认识: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
D.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
B.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
C.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D.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
【答案】4.C 5.A 6.B【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由原文“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可知,周代的礼乐制度直到西周中叶才正式完成,此时已不是“周公”,所以不是由周公建构完成。
B项,“儒家学派……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错误,由原文“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可知,是“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儒家学派”。
D项,“形成于”错,“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故选C。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遇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故选A。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