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乡土资源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尝试
乡土资源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尝试在当前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需要乡村现代化,而这其中离不开农村素质教育的实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乡村中学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然而,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土资源逐渐被忽视,导致一些区域文化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需要我们将其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对于乡土资源的认识和重视。
相比于城市文化,乡土文化更为贴近生活,更有民间性,更富有特色。
从生活形态、人文传统到民风民俗,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乡土资源却长期以来受到了忽视,许多优秀的地方文化逐渐消失,在这样单一化的发展背景下,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正逐渐失去其独有的文化标志。
乡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乡土资源对于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乡土资源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多地接近和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悟出人类在不同地方的生存、生活方式及民族性格之异同,增强地方意识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选择好教材,依据地方特色编写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可以通过采取故事会讲解、小调研、科普报告等方法,拓宽学生了解乡村知识的途径,引导他们深入地了解乡村,认识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价值,探索乡村现代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乡土资源”作为高中思政课的教育内容,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利用优秀的乡土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找出更多的乡土资源,体现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作为核心者的进取之心、实践之力、拥抱未来之态度。
通过将乡土资源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观念,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维护和保护乡土资源,保留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重视。
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和作用也愈发显著。
本文将就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进行分析。
一、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1.弘扬传统美德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充满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和传统美德。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尊老爱幼、勤劳朴实、敬畏自然等传统美德,有利于塑造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增强地域认同感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精神家园,是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文化熏陶。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激发爱国情怀乡土文化中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1.课程设置在农村小学的德育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乡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乡土文化,了解家乡的传统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2.节庆活动农村地区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是乡土文化的具体体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庙会、赛龙舟等,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3.教材编写在德育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乡土文化的故事和传统美德,让学生们通过故事的阅读和学习,感受到乡土文化对他们的教育意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4.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作为学生们的第二个家,应该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可以通过举办乡土文化展览、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增强对乡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感。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地区的独特文化,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摘要】乡土文化是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民俗特色。
在农村小学德育中,乡土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传承乡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乡土文化也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勤俭和包容。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乡土文化,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促进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乡土文化、农村小学德育、应用方法、爱国情怀、性格品质、学生价值观、传承、综合素质、应用推广、不可替代性、提升意义、必要性1. 引言1.1 定义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
它包括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方言、民间故事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乡土文化承载着农村社会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培养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乡土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小学德育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对待和努力推动的重要任务。
1.2 概述农村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农村小学中,德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和挑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的乡土教学
2014-05教改聚焦有人说:在当今新课改下乡土教材太狭窄了,对实施综合课程的教学作用不大,因此不必学乡土教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不了解乡土教材在当前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下面浅谈乡土教材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作用及意义。
地理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是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创造能力要在实践中求得,而乡土教材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地理教学应充分结合乡土教材,不但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对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乡土教材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乡土地理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规定为必修内容。
家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现实态度,使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因此结合乡土教材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乡土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结合乡土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壮志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优越的地理环境,蓬勃发展的工农业,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优秀城市,通过洛阳市解放前后面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并为自己是一个洛阳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资源观作为生活在城市的学生,用水非常方便,感受不到缺水地区的用水困难程度。
列举洛阳市的水资源形势紧张状况,说明洛阳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市水资源形势,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目前,水资源的利用存在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顾个体和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和全局利益的做法。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下的高阶思维培养路径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下的高阶思维培养路径高阶思维是指一种超越表面层面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深入问题的本质,发现隐藏的关联,并从中推导出新的解决方案。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培养高阶思维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
然而,在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时代,许多人往往陷入碎片化的阅读和思考模式,难以形成系统的高阶思维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相较于碎片化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提供更全面、系统、深入的知识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意义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高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今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各种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通过文本阅读,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结构、主题和观点,并综合不同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这种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做决策时所必需的,对他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
第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类型的文章,能够学会对信息进行评估、质疑和批判,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和作者意图,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估现实生活中的信息。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和分享。
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第四,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文化和思想,这样的体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培养他们开放的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观点,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认识家乡: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家乡的节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活动。
-家乡的名人:讲述家乡名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初中阶段
-家乡的历史: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等。
-家乡的地理: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
-家乡的文化:探讨家乡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持续更新:根据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定期更新教材内容。
本乡土教材编写方案旨在为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和编写团队提供明确的编写方向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教材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富有特色、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教材。
第2篇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四、编写范围
1.地理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貌特征等。
2.历史文化:挖掘家乡的历史事件、名人典故、文化遗产等。
3.风俗民情:展现家乡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产业发展:介绍家乡的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经济发展等。
5.社会进步:展示家乡在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成果。
五、编写内容
3.增强教材的地方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三、编写原则
1.教育性: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科学性: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和逻辑性。
3.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
4.创新性: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5.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展示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修改完善:根据评审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3.审核阶段
-提交地方教育部门审核: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育政策要求。
-修订定稿:根据审核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形成定稿。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农村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就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进行探讨。
一、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的重要性乡土资源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及利用乡土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乡土资源也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教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
1. 举办乡土资源展览:学校可策划乡土资源展览活动,邀请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
通过展览形式展示乡土风俗、传统文化、历史变迁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
2. 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
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乡土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3. 开展乡土资源调研活动: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乡土资源的调研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乡土资源的分布情况、特点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调研,学生能够对乡土资源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4. 制作乡土资源教材:学校可以制作与乡土资源相关的教材,包括图片、文字和多媒体等形式。
这样的教材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乡土资源,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5.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文化节庆活动:学校可以利用乡土资源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展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乡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传统美德。
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能够取得以下的效果和意义:1. 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了解和体验乡土资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加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归属感。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特有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乡情风俗、民间艺术、乡土文化等。
乡土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深厚底蕴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乡土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一些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1. 创设有乡土特色的教学环境。
在教室环境布置中,可以融入乡土资源的元素,如悬挂乡村风景照片、民间艺术品,摆放乡村特色小物件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2. 借助乡村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乡村地区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乡村自然景观、村庄建筑、农田农作物等,了解乡土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可以展开一些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如乡村民居的变迁、农田耕作技术的发展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乡土资源的生动与魅力。
3. 运用乡土资源进行主题化的课堂教学。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乡土资源,让学生通过乡土资源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乡村风格的诗词、民间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乡村地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乡土资源的地理特点和优势。
4.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通过手工制作乡土资源的相关物品,如编织竹筐、制作剪纸、绘制民间图案等,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感受乡土资源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通过手工制作展示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资源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5. 组织学生参与乡土文化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乡村的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参与乡村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的欢乐和文化魅力。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乡土资源的情感认同。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创设乡土特色的教学环境、借助乡村实地考察、运用乡土资源进行主题化的课堂教学、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与乡土文化活动。
乡土教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乡土教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乡土教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乡土教材的特点和意义。
2. 掌握乡土教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对乡土教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乡土教材的定义和特点。
2. 乡土教材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
3. 乡土教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乡土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了解乡土教材吗?你们觉得乡土教材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乡土教材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乡土教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分析乡土教材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乡土教材,讨论该教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向全班展示。
2.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5分钟)1. 分析乡土文化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2. 提供案例: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教学方法与策略、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对乡土教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学生得到了实际操作和指导,提高了乡土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总结与反思环节,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大连地区近代史为例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大连地区近代史为例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重要阵地。
乡土资源的优势是贴近学生,拉近学生与遥远历史的距离,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
大连乡土资源丰富,尤其是大连近代史更是有半部中国近代史之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教学乡土资源家国情怀大连近代史正文:家国情怀不仅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相较于其他途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乡土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那么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呢?本文试从以下三点,以大连地区近代史为例,谈谈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一、挖掘教材之中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教材是准确且严肃的,利用教材中包含的乡土资源,更让学生信服。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为例,教材中有登陆地点,徐邦道孤军奋战,以及敌人的暴行等描述。
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该着重介绍这些曾经生活在学生身边历史地点和历史人物,并且对教材中的乡土资源进一步挖掘。
如可讲述登陆地点在在辽东半岛花园口(今庄河市明阳镇)、一部敌军由貔子窝(今普兰店区皮口)出发,进犯金州。
增加徐邦道人物介绍、进一步挖掘敌人在旅顺暴行等史实,教师在利用乡土资源过程中,图文并茂展现这一乡土资源,这些历史中的地名、人物、事件都很贴近学生,甚至就是学生家乡所在地,营造一种历史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二、讲述教材之外乡土故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材中有很多历史事件由于发生年代比较久远,人物比较陌生,历史教学中通过这些内容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效果很难让人满意。
但是如果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效果就不同了。
这些历史故事教材中没有记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再由学生讲述乡土故事。
挖掘乡土文化,创新农村初中思政课形式
挖掘乡土文化,创新农村初中思政课形式摘要:农村初中教育中的思政课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这门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乡土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一种文化,它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对于有关乡土文化的初中思政课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要将乡土文化与课堂的教育融合起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思政课实用性的深刻理解,通过了解乡土文化,又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字:乡土文化;农村初中;思政课形式我国农村初中学生的人数在全国的初中学生中占很大的比例。
而农村的教育相对城市教育效果还不是很好,这个问题一直被中国教育所重视。
教师在思政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想学生多介绍一些乡土文化,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讲授,使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层面,实现对农村初中思政课形式的创新。
本文将指出乡土文化与初中思政课相融合的必要性,并从几方面论述其结合方法。
1.乡土文化与初中思政课内容融合的必要性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素养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持续发展。
故在初中教育中,绝不能忽视乡土文化的作用。
当前由于我国信息和网络的发展,一部分西方的文化慢慢流入了我国社会和生活,对于年纪不大的初中生来说,往往会受到新事物的吸引,导致这些学生开始不重视乡土文化,而初中教育应以育人为根本。
将乡土文化与初中的思政课相结合,这是对初中教育课堂模式的一次创新,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发生改变,使学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我国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乡土文化还能够使课堂上枯燥的教学变得具有趣味性,通过增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
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上来看,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乡土文化与初中思政课的结合方法2.1举例名人名事在初中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事,让学生将他们作为榜样,从那些名人身上学习其优点,使学生跟着他们的脚步,学习到更多知识。
小学乡土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乡土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小学乡土校本课程是指以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为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目的的一种课程。
乡土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小学乡土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对于推动乡土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三、实施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教材,如《我的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作为乡土校本课程的教材;2. 设计丰富多彩的乡土教学活动,如走进田野、参观博物馆、观看乡土纪录片等;3. 开展乡土文化节,举办乡土文化知识竞赛、乡土文化展览等活动;4. 鼓励学生开展乡土调查和研究,撰写乡土调查报告、制作乡土文化手工制品等;5. 将乡土校本课程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促进跨学科的融合发展。
四、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乡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确保乡土校本课程的有序开展;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乡土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4. 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乡土文化馆等,丰富乡土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5. 鼓励学校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乡土校本课程的实施。
五、实施效果评估1. 通过学生的乡土情感表达、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 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等方式,评估乡土校本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3.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乡土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等方式,评估乡土校本课程对学生地方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影响。
六、总结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开发实施乡土课程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以房山区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例
课程研究中?oi跆鉍学参#E-mail:***************设”这一素材创设情境,围绕“资金、人力、土地”来源问题确定“大兴机场建设的资源如何保障”的议题,将纯粹知识转化成指向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探究、辨析、情境模拟中实现生成,进而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无论从学习活动的主体还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对象考察,学生都是学习的中心。
从深度学习实现角度理解,需要学习者将个体已有经验同新的情境材料相联系,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序列和体系。
此外,长 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等多种因素使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往往是被动、不情愿的,这导致学生处于纯粹接受状态,没有实现“三维”生成,谈不上一体式,更谈不上应用迁移能力的实现。
以上情况要求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学习不应只是学生参与的理智活动,而应是理智与情感共存,鲜活、有温度、全身投入的活动。
这既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时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素材,又要确保学生能真正参与、完全参与。
学习活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像先哲最初探索和发现知识一样,但是至少要保证学生亲身参与关键的结构搭建和过程体验。
比如,探讨大兴机场“土地从哪来”问题时,可以提供现实征地会遇到的一些情境。
高中阶段学生对这类社会事件有一定关注,况且涉及群众利益,拥有参与探究的兴趣,通过辨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参与性活动,可以使学生习得相关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
学科核心素养相比于教育领域的其他概念尚属新生事物,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更是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随着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如何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实现生成与迁移等问题也应当置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度中不断研究,这有待于每一位在科研和教学中奋斗的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1]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_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 1).[2] 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 崔友兴.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19(2).[4]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5] 张良.核心素养的生成:以知识观重建为路径[J].教育研究,20】9(9).(本文编辑:张文婷>(250358 山东师范大学}开发实施乡土课程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以房山区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例摘要:乡土课程或乡土教材作为延续乡土文化的重要栽体,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不可或缺。
乡土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 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推动乡土文化的创新发展。
4. 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乡土历史与文化- 地域特色:介绍当地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
- 传统习俗:探讨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 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等。
2. 乡土产业与经济- 农业产业:介绍当地的特色农业、传统手工艺等。
- 旅游产业:探讨当地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
- 乡村经济: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等。
3. 乡土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介绍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
- 环境保护:探讨当地环境保护现状、生态建设措施等。
- 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
4. 乡土教育与人才培养- 教育资源:介绍当地的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等。
- 人才培养:探讨当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引进政策等。
- 创新创业:介绍当地创新创业环境、政策支持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乡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乡土文化。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乡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乡土文化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名胜古迹、特色产业等,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 开展乡土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邀请当地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等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评价其参与度。
- 作业与测试:通过布置乡土文化相关作业、测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
语文课程新资源——乡土文化
语文课程新资源——乡土文化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对“教材就等于唯一教学资源”的传统教学思想、传统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
开发生活资源、整合生活资源,让其变成学生的需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而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无疑能成为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
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将课本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然而,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
为教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更了解自己周遭的社会及所处的时代,进而“体认”人生的真理和“实现”文化规范的价值。
我们曾努力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更了解自己周遭的社会和所处的时代,让学生体认人生的真理和实现文化规范的价值。
一、挖掘乡土文化,多渠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历史资源、自然资源和地理资源等。
充分发掘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厚实的平台。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更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做开发课程资源的有心人,在为自己先辈创造出如此丰富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要想到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来开发课程资源,把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工作纳人日常教学中去,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这项工作,并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编写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的补充。
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濮阳文化资源中有很多名人逸事、优美篇章、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动人传说,都可以作为编写教材的素材,使语文教学更具开放性。
我们设想的义务教育语文乡土教材有以下的内容:可以自编课文的,如:造字圣人仓颉、孔子在卫、孝子张清丰、澶渊之盟等;还可以选编若干在濮阳生活过的文学家、诗人的作品等。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1. 引言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强,学生们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本土文化产生疏离感。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塑造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深度评估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传统文化,包括本土方言、传统艺术、习俗和历史遗迹等。
评估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可从以下方面展开:2.1 情感层面:乡土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和情感共鸣,通过接触和学习乡土文化,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家乡的情感依恋,进而培养出家国情怀。
2.2 身份认同:了解自己所属地区的乡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加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2.3 价值观引导:乡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传统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实践3.1 学校乡土文化课程的开设学校可以将乡土文化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或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加对家乡的认同感。
3.2 参与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通过实际参与,使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进而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重视。
3.3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如文化节、展览、演出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
4.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乡土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层面,还能帮助他们确立身份认同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应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将乡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并组织相关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和理解乡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深度发掘乡土资源 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深度发掘乡土资源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乡土资源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学校教育往往也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乡土资源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认同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深度发掘乡土资源,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成为当下教育需要重视的课题。
一、乡土资源的重要性乡土资源是指各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础。
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发掘乡土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1. 文化传承:乡土资源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展示了一个地方的历史、传统民俗和文化特色,对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民俗风情: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传统习惯,这些乡土资源是培育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元素。
3. 生态环境:乡土资源中还包括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植物动物资源,保护它们不仅有助于人们的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同时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激发学生乡土情怀:当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生长的地方,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是如何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对家乡将会产生一种独有的感情,激发起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深度发掘乡土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学生要尊老爱幼,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 塑造学生的独特个性:乡土资源是每个人成长的土壤,是每个人性格的养分。
通过深度发掘乡土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家乡的文化中,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三、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1. 优化教材,加强乡土文化教育。
在学校的教育中,加强地方文化教育,将乡土资源融入教科书,通过课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幸福感。
2. 组织学校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家乡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地方戏曲表演、乡土美食体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的科学,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地理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乡土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渗透,能更好地以系统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的科学。
它能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国家,认识世界。
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思想品德。
它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爱国主义教育要建立在热爱家乡的基础上。
家乡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地理环境,耳闻目睹,认识颇深。
一般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决定着我们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必须抓“乡”抓“土”,突出“乡土”味。
具体地说就是运用新旧联系、中外对照等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并通过课内外结合等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旧貌,喜看家乡的新颜,展望家乡的前景,并将家乡建设与祖国前途联系在一起,进而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升华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达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乡土地理教学之中的目的。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者、主导者。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如何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呢?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面临这样的问题,基于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研读和与旧教材和旧大纲的比较,我们感悟到:地理新教材注重深化人地关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德育。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地理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乡土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邕宁乡土历史 培养农村学生人文素养——我校培养农村初中学
、
1 . 乡土教材 所具有的亲切感 更能密 切教材 、 学生 和
实 践 的联 系
教育工作 的生 命 在 于 , 源于学生, 贴近学生实际。 历 史教材 中提供 的历史文化古 迹 , 大部 分 因地域 的距离 遥 远而阻碍 着 学 生 身 临其 境 去考 察 、 去探 究 、 去感受。 书上的文字远没有实际 的事物那 样直观 。几年来 , 我 在 教学实践 中发现学生对 乡土历 史有一 种特殊 的亲 切感 。
践 中笔 者也 发现 , 学 生对 邕宁历 史有 浓厚 的兴趣 , 但 知 之甚少 。引导学 生探究 本地 区历 史 , 可 以使教育 内容 更 具体、 更 丰富 , 这 是空 洞 的说教 所无 法 替代 的 。学 生 通 过 对本地 区发 展史 的认识 , 促进 对家 乡现状 的思 考 , 从 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邕宁联 系得更 紧密 , 他们 爱家 乡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得到增强 。
历史 ・ 教法探讨
探 究 邕 宁 乡 土历 史 培 养农 村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 —
我校培养农村初 中学生人文精神 素养 的实践研 究
.
广 西 南宁 市 邕宁 区城 关初级 中学 ( 5 3 0 2 0 0 ) 曾爱 兰
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 意义 。爱 国先要 爱家 乡 , 我 校学生大都来 自农村 , 受社会 、 学校 、 家庭 和他们 自身 条 件的局限 , 他们往往存在 以下 问题 : ( 1 ) 历史课外 阅读 量 极少 , 仅有的一点 “ 历 史知 识 ” 大 多也 是道 听途 说 , 或 文 学和影 视作 品 的戏说 , 知识 面 狭窄 , 缺 乏求 真务 实 的科 学态度 。( 2 ) 学习 目的不 明确 , 存在 等 、 靠、 要 的思 想 , 对 历史不感兴趣 , 容易产生厌学情 绪 。( 3 ) 爱集 体 、 爱家乡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淡薄 , 情感认识 和实践行 动不一致 。 随着我校农村学生家长外 出打 工的增 多 , 学生 在人 文 素养方 面 的缺失 , 无 法通 过家庭 教育 来获 得提 高 , 因 此, 通过学校对农村 寄宿学 生进行人 文素 养的培 养和教 育显得尤 为重要 。 邕宁乡土 历史 是对 当地 学生 进 行爱 国、 爱家 乡教育 的具体 而生 动 的材料 , 在调查 和教 学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教材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小议《爱我清远》
《爱我清远》是一本面向我市中小学而开设的乡土教材,教材设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不失现代化、标准化。
语言精简朴素能直接阐明道理,主要以介绍和故事的形式向全清远市的中小学生介绍清远的历史文化、地理、先进人物事迹、民俗风情等。
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起了巨大的教育和推动作用。
一、从身边事说起,增强了可靠性、真实性,竖立了学生的信心。
《爱我清远》主要描写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物,学生耳染目闻,非常熟悉。
对这些带有进步意义的事迹,我们加以合适的指导,让学生深受感染,从中受到教育。
如《美丽的黄花湖》,黄花湖是我市佛冈县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中心,那里山清水秀,生产了畅销全国的“佛宝矿泉水”,还有来自地下的天然温泉。
课堂中我向学生介绍了这些知识,课后活动带他们去实地考察参观。
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丽景观,也为故乡有一个如此美丽可爱的景观而感到骄傲,增添了他们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之情,为祖国的建设,学习更加拼搏努力。
二、纵横历史与地理,让学生了解清远,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操。
《爱我清远》还纵横了历史地理。
开语篇就引用了儿歌的方式赞扬了清远的地理风貌、丰富的矿产资源、深远源长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韩愈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他被贬时曾来
到阳山、连州等地任官。
当时他心中忧郁,提笔刻凿了历史名碑《喜燕亭》,还建亭子纪念,现存于连州市第一中学内。
教材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各县(区、市)的地理环境,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市的地质结构。
三、民俗风情增添了学习兴趣。
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是最吸引人的。
我市共有三个民族,分别是汉族、瑶族、壮族。
我们汉族每逢喜庆都舞龙敲鼓以作庆贺。
而瑶族呢?他们原始的美丽穿着,以令同学们大开眼界,领略了远古人类的美丽与存在。
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瑶族特有的篝火晚会更是让同学们惊奇不已。
像戏剧般、又像神话似的事情,离我们只有百里之遥,使他们又深深受到教育:故乡是多么可爱啊!
四、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同时并进。
我们也读到可歌可泣的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刘大伯为了掩护游击队而与敌人作了顽强的斗争,他那不折不挠的英雄浩气至今永存。
清城区第一中学的黄老师为了救助落水儿童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现代的先进人物更加肃然起敬,坚定了信念。
没有浮华的词句,但拥有一颗火红的心。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爱我清远》为我市的教育增加了亮丽的一笔,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起了无可否认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