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一章复习课件(很好)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PPT课件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PPT课件
x+4
A.-3
B.3
C.-8
D.8
解析 因为f(x)是连续的偶函数,且x>0时是单调函数,
由偶函数的性质可知若 f(x)=fxx+ +34,
探题型·提能力

x+3
x+3
只有两种情况:①x= ;②x+ =0.
x+4
x+4
由①知x2+3x-3=0,故其两根之和为x1+x2=-3. 由②知x2+5x+3=0,故其两根之和为x3+x4=-5. 因此满足条件的所有x之和为-8.
答案 C
探题型·提能力

题型三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转化与化归思想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 或寻求简单方法,从一种情况转化为另一种情况,也 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 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成功的思维方式.
探题型·提能力

探题型·提能力

(ⅱ)当 a<0 时,fa3=32a2, 若 x>a,则由①知 f(x)≥32a2. 若 x≤a,则由②知 f(x)≥2a2>23a2. 此时 g(a)=32a2,
-2a2,a≥0, 综上,得 g(a)=23a2,a<0.
探题型·提能力

跟踪训练2 设f(x)是连续的偶函数,且当x>0时是单调函数, 则满足f(x)=f x+3 的所有x之和为( )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内容 索引
01 理网络
明结构
探题型 提能力
02
03
04
理网络·明结构
理网络·明结构

探题型·提能力
题型一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集合的运算有交、并、补这三种常见的运算,它是集合这一 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时, 往往由于运算能力差或考虑不全面而出错,此时,数轴分析 (或Venn图)是个好帮手,能将复杂问题直观化,是数形结合思 想的具体应用之一.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检验端点值是否适合 题意,以免增解或漏解.

第一章复习用PPT课件

第一章复习用PPT课件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长3.度2×的1主05毫单米位=是__0__._3__米2__千,米1.,8纳20米微=米_0_.=_0_00__.1_0_8_0_微0_0_2米米,。 __刻_度__尺__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下图中刻度尺的最
小刻度是__1_毫__米__,物体长是___0_.9_3_厘__米_____.
2、液体的体积 测量工具:_____和_____, 量筒没有零刻度 量杯刻度上密下
疏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采用排水法进行测量 V物体= V物体和水—V水
量筒的使用
(1)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 小刻度。
(2)量液体时,量筒应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
平。
仰视----测量值偏小 俯视----测量值偏大
测量人的身高应选用最小刻度为 __厘__米__的刻度尺.
特殊测量方法
1. 替代法:可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也称棉线 法,比较短的曲线,可以用弹性不大或没有弹性 的柔软棉线替代曲线来测量。
2. 滚轮法:比较长的曲线,可用一轮子,先测 出其直径,后求出其周长,再将轮沿曲线滚动, 记下滚动的圈数,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 数相乘,所得的积既是曲线的长度。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认真测量
体积的测量
体积: 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米3=___分米 (升) =____毫升=____厘米3 1 厘米3 =____米3
(1)50毫升=_________升
(2)市场上出售的饮料“雪碧”每瓶

积是1.25

(3)600米3=_______毫升
体积的测量
1、形状规则的物体
0cm
1
*体积的单位有__米_3_、__厘_米__3_、_升__、__毫_升__等___,1立方米 =_1_0_0_0__升,1毫升=_0_.0_0_1__立方分米;

高等数学第一章复习课ppt课件.ppt

高等数学第一章复习课ppt课件.ppt

3.极限的性质
定理 设 lim f ( x) A,lim g( x) B,则 (1) lim[ f ( x) g( x)] A B; (2) lim[ f ( x) g( x)] A B; (3) lim f ( x) A , 其中B 0. g(x) B
推论1 如果lim f ( x)存在,而c为常数,则 lim[cf ( x)] c lim f ( x).
1 o 1
x
(5) 函数的周期性:
设函数 f(x) 的定义域为D,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
数l,使得对于任一 x D,有 x l D .且 f(x+l)=f(x)
恒成立,则称f(x)为周期函数,l 称为 f(x) 的周期.(通
常说周期函数的周期是指其最小正周期).
T 1
y
y x [x]
1
o
1
x
3.反函数
由y f ( x)确定的y f 1( x)称为反函数.
y sinh x
4.隐函数
y f 1( x) ar sinh x
由方程F ( x, y) 0所确定的函数 y f ( x)称为隐函数.
5.反函数与直接函数之间的关系
设函数f ( x)是一一对应
函数, 则
y y f 1( x)
3.连续的充要条件
定理 函数f ( x)在 x0 处连续 是函数f ( x)在 x0 处 既左连续又右连续.
4.间断点的定义
函数f ( x)在点x0处连续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1) f ( x)在点x0处有定义;
(2) lim f ( x)存在; x x0
(3) lim x x0
f (x)
f ( x0 ).
2.函数的性质

第一章复习ppt课件

第一章复习ppt课件
4. 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 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 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A.汶川地震产生的地震波振幅大,能量大,破坏力大 B.晚会上,唱“爱的奉献”时女高音的频率比男中音的 频率高 C.晚会上的声音与图象信息是搭载在电磁波上传播的 D.声波和电磁波均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3.频率反映声源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HZ)
音色
演示观察1.音色指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品质
2.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 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比较波形有何异同。
音叉
钢琴
长笛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细语
2.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 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 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 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 隔要大于0.1s)A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高效练习
常用的速度:340m/s
V固体 V液体 V气体
空气(0 °C) 空气(15°C) 空气(25°C) 软木 煤油(25°C) 水(常温)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 (m / s)
331
海水(25°C)

第一章综合复习-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同步课件

第一章综合复习-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同步课件
日落)时刻。
(3)“‘斗柄回寅’,大地回春,周而复始”,主要是受 地球__公__转__(自转/公转)的影响。
(4)2024年春节期间,地球运行至图3中的__④_→__①___之间, 此时西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昼__短__夜__长__。
1.太空科普授课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C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时贵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大致是( C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
(陕西咸阳三原二模改编)2024年2月10日是我国 传统节日春节。在早期观象授时年代,依据斗转星移定 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 周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图1为经纬 网图,图2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图3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
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 变化规律 越向西,度数越大;东、西经
180°经线重合
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__9_0_°__
北纬“ N”,南纬“S”
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 向南,度数越大;北极和南极各 为 90°
3.重要的经线、纬线
0°、180° 经线
_2_0__°__W_、_1_6_0_°___E
环球航行→地球卫星影像。 2. 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_不__规__则__球__体__。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_6__3_7_1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4__万千米,
表面积约__5_._1_亿__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_地__球__模__型__。 2. 表示方法: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

下学期第一章期末复习(浙教版)-课件

下学期第一章期末复习(浙教版)-课件

01
总结词
基础概念题
02
总结词
简单应用题
03
总结词
综合应用题
04
总结词
拓展思考题
复习题二及答案
总结词
基础概念题
总结词
简单应用题
总结词
综合应用题
总结词
拓展思考题
复习题三及答案
总结词
基础概念题
总结词
综合应用题
总结词
简单应用题
总结词
拓展思考题
04
模拟试卷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总结词
基础题为主,涉及重点概念和公式
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注重归纳总结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建议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形成知 识体系,便于记忆和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与老师 和同学的交流,拓展思路,加深理解。
详细描述
模拟试卷一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定义、概念、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题目难度适中,适合全 体学生练习。答案详细解析每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和方法。
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总结词
难度提升,涉及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详细描述
模拟试卷二在难度上有所提升,题目设计更加灵活,注重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解题技巧。答案解析详 尽,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掌握复杂公式和计算技巧
知识难点3
分析实际问题和案例
知识易错点
知识易错点1
01
混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易错点2
02
计算错误和公式使用不当
知识易错点3
03
对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理解偏差

期末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44页)

期末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44页)

学生朗读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
有一种爱,
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个人,叫“母亲”,
这一种爱,叫“母爱”!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
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
学生思考合作探①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要“暗暗地”、“悄悄地”呢?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
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
娇,还瞒着妈妈。


②篇末,妈妈见到孩子说“你这坏孩子”?妈妈真的是在骂他
吗?
合作探3.初读感知
①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哪一句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②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为红莲而动的?
①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
②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相似点在哪
里?
自由朗读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伤性 皮肤 刺激 痛觉神 经末梢 传入 神经
反应痛感的 神经末梢
大脑 痛觉中枢
形成痛觉
味觉的形成过程:
味道好极了!
味觉感受器
食物
刺激
味蕾
信息
神经
传导
形成味觉
(味觉中枢) 大脑
气味 嗅觉
鼻腔
刺激 嗅觉神经末梢
产生 (味觉感受器) 兴奋 传入
大脑
嗅神经
声波传到人耳内
声源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 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等大) 4、正立的虚像。 (正立)(虚像)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的像 叫虚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S
S′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成像
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路方向
凸镜: 发散作用

一、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二、光能的传播:

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 光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
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为3×105千米/秒。
▲由太阳光(白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
紫一条彩色光带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F
O
F
F
O
F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u
u>2f
像的特点
大小 正倒 虚实
缩小 倒立 实像 等大 倒立 实像
像距 v
f<v<2f v=2f v>2f
应用
照相机
u=2f
f<u<2f 放大 倒立 实像 u=f u<f
幻灯机
放大 正立 虚像 像与物同侧 放大镜
1、你认为下列用来存储信息的是 ( A、电话 B、收音机 C、电视机 D、光盘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 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 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二、人们是怎样获取、交流和处理 信息的呢?
1、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2、信息传递的方法有哪些? 3、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电磁波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种类: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传播信息、诊断疾病(X射线)、 用途: 杀死肿瘤细胞(γ射线)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远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 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近 视
矫 正
远 视
矫 正
1、近点:
晶状体最凸时,能看到的最近的点。 2、远点:
晶状体最扁时,能看到的最远的点。
3、盲点:
视网膜上视神经穿出的地方,无感 光细胞。
人的五种基本感觉: 视觉 ———— 眼 听觉 ———— 耳 嗅觉 ———— 鼻 味觉 ———— 舌 触觉 ————皮肤
皮肤的多种感觉功能 反应痛感的神 复习皮肤的结构 经末梢 有多种感受器 感受触摸的触 觉小体
说明: 皮肤有 触觉 冷觉 热觉 、 、 等感觉。 皮肤还具有痛觉
痛觉的形成
感受触摸的 触觉小体 痛觉感受器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白光(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就是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透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 颜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 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就是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 颜色;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 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
传入
———————————————————————————————
大脑皮层嗅觉中枢 形成 嗅觉
(3)当小明在橘园里呆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味道以后, 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橘香味”了,这是为 因为大脑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 什么?———————————————————————
6、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虽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橘园 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 叹:“真香啊!”在橘园,他似乎看到的是镶嵌在绿叶 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 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皮肤、鼻、眼、舌 (1)小明动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2)说一说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 鼻腔 刺激 嗅觉神经末梢 刺激 嗅觉神经 橘香味
●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光的反射和折射 ●平面镜和凸透镜
人是如何辨别颜色、气味、味道和疼痛的?)
一、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信息世界的呢?
(感受器) 刺激 产生 感觉器官 外界事物
兴奋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 思维器官 (神经中枢) (作出反应) 人们通常用各种感受器不断地获取外界的 各种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作出相应的反应 或发出相应的信息。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复 习
1、五种基本感觉: ●视觉 ——— 眼 ●听觉 ——— 耳 ●嗅觉 ——— 鼻 ●味觉 ——— 舌 ●触觉 ——— 皮肤 ●其它常见感觉:冷觉 热觉 痛觉
四种基本味觉 舌尖——甜 舌根——苦 舌侧—— 酸、 咸
2、●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4、●光的发生和传播
B 反射光线
OB
光的发射和折射
N
反 射 角
入 射 角
A
空气
P 水
折射光线 OC
入射光线 AO
O
折 射 角
Q
界面PQ
C
N′
法线NN′
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 二角
1、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s = vt = 342米/秒×3/2 秒=513米
答: 此人和山崖的距离为513米。
危害: 电磁波辐射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产生: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
(声源)
声音
传播: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温度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2、声音在不同的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D )
2、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机,则你认为其镜 头结构是 ( C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3、人在池塘行走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 中的鱼,这时鱼是接受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D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7、下表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一些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传播速度/米·秒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你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 温度每升高10℃声音传播速度增加6米 温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估计空气温度为4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 354 为————米/秒。 (3)20℃时,某人站在一座山崖前大喊一声,经过3秒 后听到自己的声音,则此人和山崖的距离有多大?
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 1 虹 膜 2 角 膜 3 瞳 孔 4 晶状体 5
玻璃体 6
巩 膜 7
脉络膜 8 视网膜 9
视神经 10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视觉的形成
光 眼球折光系统 成像于视网膜 线 视神经
感光细胞 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
视觉中枢
产生视觉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 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4、“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 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C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 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 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 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 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不把遥控器对着 电视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B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性
(扩大视野)
汽车后视镜
球面镜 凹镜: 会聚作用
(聚光)
太阳灶
光的折射规律
三线 二角
1、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 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 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 4、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