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案

八年级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及电流的方向照下图那样,把小灯泡与干电池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就持续发光;打开开关,小灯泡就熄灭了。

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这个持续电流是由干电池提供的,像干电池这样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是电源,汽车里用的蓄电池也是电源。

电池有两个极,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

干电池和蓄电池是用化学的方法使正负电荷分开的。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大量用电时的电源,是发电站里的发电机。

发电机通过电线把电送给工厂、农村以及千家万户,发电机发电的时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就是说,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由金属制成的,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也称为自由电子),平时它们的运动方向杂乱无章,在接上电源之后,电荷就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形成电流可以是正电荷定向移动;也可以是负电荷定向移动;也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

在金属导体内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里,定向移动的是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自由电荷。

在19世纪初,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电荷在移动,当时就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如下图所示:(二)导体和绝缘体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正、负电荷;因此它们容易导电。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流和电路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说明与建议��想想做做本节可以直接通过想想做做引入新课。

��课本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灯泡和玩具电风扇等,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动玩具中都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连接,可以控制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会很强烈。

��这节课应该在实验室上,两人一套实验器材。

��学生开始实验前,务必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钟!��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目前不必深入说明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的原因,只需简要说明其危害,并要严格遵守。

�お�电流和电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同时,在学生完成三次闭合电路的连接后,启发学生思考三次电路的共同特征。

��学生会发现,导线将电池、开关、灯泡(或电动机、音乐门铃)逐次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会亮。

他会说这是由于电池中的"电"有了可以流淌的路径。

教师在这里要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仅仅限于实物的连接;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在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时,为了方便,往往是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电路图便是其中的一例。

也可以说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课本中的几个常用元件及其符号不必在此让学生多练,认识就行,可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使用来逐渐掌握。

��想想议议作为电路知识的巩固,教材设置了栏目中的问题。

让学生检查有错误的电路,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路不闭合就不会有电流。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形成。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难点:1. 电流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电流表的技巧。

2. 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用电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演示文稿或黑板。

学生准备:1. 学习电流和电路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实验报告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荷和电荷移动的知识,引出电流的概念。

2. 探究电流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形成。

3. 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演示文稿或黑板,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4. 学习电流的测量方法:教师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5.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路,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作业布置:1. 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断路。

六、教学过程(续):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7.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实际应用,如家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教案课程主题:电流与电路年级:八年级教师:XXX学习目标:1.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代表符号。

2. 掌握电流的单位和电流大小的测量方法。

3.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4. 学习积累并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元件和其作用。

5. 能够简单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流的概念1. 引入电流的概念,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理解电流的概念。

2. 讲解电流的定义及代表符号。

3. 举例说明电流的概念。

第二节:电流的单位和电流大小的测量方法1. 介绍电流的单位和电流大小的测量方法。

2. 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操作。

3. 学生结合实际操作,自主进行电流大小的测量。

第三节: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1.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 介绍电路的分类及特点,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举例说明。

第四节:电路元件和其作用1. 介绍几种基本的电路元件:电源、导体、开关、灯泡等,及其作用。

2. 让学生结合实验操作,学习电路元件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电路元件替换掉,电路的作用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五节:电路中电流的变化1. 通过实验演示和综合讲解,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电路中,对于不同的元件,电流的变化情况如何不同。

3. 总结学习内容,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单位和电流大小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3. 学习积累并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元件和其作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和交互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

2.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和视频讲解,让学生感官直观地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2. 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测量3. 电路的闭合与断路4. 电路的元件5.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电流的形成和测量、电路的闭合与断路。

2.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测量方法、电路的闭合与断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路与电流的知识。

2.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流的形成和测量。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路和电流的概念。

2. 讲解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3. 演示实验:展示电流的形成和测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产生和测量方法。

4. 讲解电流的形成和测量:详细讲解电流的形成过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路的闭合与断路现象,总结规律。

6. 讲解电路的闭合与断路:分析电路的闭合与断路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电路的状态。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路概念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来评估。

2. 评价学生对电流形成和测量方法的掌握,通过实验报告和问题解答来评估。

3. 评价学生对电路闭合与断路的理解,通过情境题和小组讨论来评估。

4. 评价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认识,通过图片识别和功能描述来评估。

5. 评价学生对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理解,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公式应用来评估。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篇一:《电流和电路》教案一、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内容是过去教材三节课的内容,尽管降低了要求,但由于知识点较多,又根据学生2.注重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创新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了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3.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比较法,类比法。

本节课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简案教学过程实录师:上课。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电灯发光、电炉子发热、电风扇转动、电车、程控交换机?? 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均予以肯定和表扬)这些设备都是利用什么工作的?生:电、电流??(说明:这样引入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现象,体会到电的重要性,(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电流”这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将它与水流、车流等相比较,运⑴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①试一试:器材:小灯泡、小电动机、发光二极管、开关、两节电池、一些导线(说明: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各种情况。

实验完毕,请几组同学到视频台展示自己的实验。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加以鼓励,并引导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利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心灵的热情,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使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师:(留下两个同学)请这两位同学将自己的实验再展示一下。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一个灯可亮可灭,一个灯一直亮着。

一个电路有开关,一个电路无开关。

师:很好。

咱们请这两位同学评价自己的实验。

哪位先说?生1:我先说。

我想让灯亮就亮,想让灯灭就灭。

生:我同意第一位同学的意见。

生:我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

(说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给了这几位同学以热烈地掌声。

高潮,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原则)②思考?讨论:师:请问刚才大家所连接的电路中有什么元件?生:电灯、电池、开关、电线、电动机?? 师:(指点屏幕)一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说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分类写在黑板上,并加以鼓励。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

3. 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4. 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

5. 能够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1. 电流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电流的测量方法。

3.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4.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阻、电池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电流的概念: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定义电流。

2. 提问:电流的单位是什么?电流的方向如何表示?二、讲解电流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0分钟)1. 展示电流的定义和公式。

2. 解释电流的方向表示方法。

3. 介绍电流的基本性质,如电流的守恒性、电流与电荷的关系等。

三、电流的测量方法(15分钟)1. 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 学生实际操作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电路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0分钟)1. 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导体、电阻等。

2. 解释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5分钟)1. 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 演示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 学生进行练习并解答相关问题。

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电路搭建和测量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2. 布置作业并批改,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可以进行小测验或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电流与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的方向。

2. 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 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4. 学会按实物电路的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1. 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

2. 电路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3.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4. 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电流的形成。

2. 电路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电路元件。

2. 电路图绘制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流?电流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形成需要电路中有电源并且是闭合的。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电流的形成(10分钟)a. 讲解电流的形成原因,即电荷的定向移动。

b. 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即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c. 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的实际存在,如电灯泡的发光。

2. 电路的组成(10分钟)a. 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b. 讲解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传输电能,开关控制电能。

c. 示例展示常见的电路图,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电路图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验,体验电路的通路、断路、短路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电路的状态,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流的形成条件、电路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电路元件,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2. 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电路中要有电源?电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实践、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认识了电路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掌握了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3篇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3篇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2. 理解并可以绘制简单电路的电流分布图;3. 可以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4. 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数目。

- 电流方向:电流的正方向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 电流的测量单位:安培〔A〕。

- 电流的连续性:电路中的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是连续的。

2. 电流分布图:- 电流的分布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保持不变。

-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3.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保持不变。

- 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公式 I = V/R 计算。

4.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教学步骤:1. 引入电流的概念,介绍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2. 结合电流分布图的绘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电流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分布。

3. 介绍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4. 介绍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5. 练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6. 总结和回忆所学知识点,强调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手段:1. 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2. PPT: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流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才能。

4.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展计算和分析,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和答复,检查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

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什么关系。

二、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定义,掌握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2. 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定义3.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路的概念,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定义。

2. 难点: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和电流的概念。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3. 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概念,如:“什么是电路?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2. 新课: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讲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如安培定律。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电路和电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电流大小和方向计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电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感受电路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电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灯泡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过程。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电路和电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已充分讲解。

2. 反思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实验等环节,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

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电流是什么?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板书课题)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板书:电流。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

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八年级上册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对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只能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所以,电流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知识,一般来说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即“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教学策略】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

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我将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通过让学生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八年级物理第二课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优秀教案范本

八年级物理第二课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优秀教案范本

八年级物理第二课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优秀教案范本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八年级学生开展物理第二课——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的教学提供一个优秀的范本。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初步了解电流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电流的概念,并能通过示意图、模型等形式表示电流;- 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元素:电源、导线和电器设备的作用;- 了解并能解释闭合电路和断开电路的相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示例引入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索电流与电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构成元素。

2. 难点:电流与电路的概念的初步认识以及电流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引入教学话题:老师拿出一个灯泡,问学生灯泡能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出电流与电路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模型图并对电流和电路做出初步解释。

第二步:探究电流1. 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思考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特点。

2. 学生通过实验,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来并解释原因。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讨论电流的形成和传播。

第三步:电路的构成元素1. 学生观察并探究一个简单电路模型的构成元素:电源、导线和电器设备。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电路的模型,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步:闭合电路与断开电路1. 学生观察老师演示闭合电路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制作一个能让电灯泡灭掉的电路模型,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总结电流与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电路模型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组成,了解电路的闭合和断路。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单位2. 电路的组成及闭合、断路3. 电流表的使用三、教学重点1. 电流的概念及单位2. 电路的组成及闭合、断路3. 电流表的使用四、教学难点1. 电流的概念及单位2. 电路的组成及闭合、断路3. 电流表的使用五、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电压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压的理解。

二、电流的概念及单位(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 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

3. 教师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A)。

三、电路的组成及闭合、断路(15分钟)1. 教师讲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2. 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

3. 教师讲解电路的闭合和断路,闭合电路是指电流可以顺畅流动的电路,断路是指电流无法流动的电路。

四、电流表的使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 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5分钟)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九、教学评价(课后)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十、教学改进(课后)1. 教师根据教学评价进行教学改进。

2. 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电路的闭合和开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形成2. 电流的方向3.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4. 电路的闭合和开路5. 实验:探究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闭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电路的闭合和开路。

2. 难点:电流的形成原理、电路的动态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闭合。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和形成。

2. 讲解: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和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闭合。

4. 讨论:小组讨论电流的形成原理和电路的闭合条件。

5. 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闭合规律。

6. 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流和电路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问题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作业批改: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实验设计:根据实验效果,优化实验设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流向和电流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4. 让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流向。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4. 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电流的流向,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流和电路的知识。

2. 使用实物和图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

2.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流向,使用图示和实物进行讲解。

3. 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4. 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流表和电压表。

6. 总结并巩固所学知识,回答学生的疑问。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流概念和电路组成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对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方法的理解。

3. 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并正确读取数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 完成一道关于电流和电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电流和电路(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通过使
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

(以上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设问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
学生实验
(1)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路的组成
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
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用电器
设问学生实验(2)讨论
问题:(1)前边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热也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2)在电路中电能由谁提供?最终电又变成了什么?(3)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电筒、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池会用完吗?
思考探究。

用一节干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图
设问启发(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

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

巡回指导。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画出电路图
了解到实际连接电路前应该先画出设计电路图。

想想议议
(电脑投影)观察有问题的电路
幻灯片展示问题,提出只移动一根导线将电路改正的要求。

动画修改
通过观察找出问题所在。

设计纠正方案。

动手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实验(3)(电脑投影,动画和图片。


引导实验
播放投影。

在实验(1)连好的电路上,把开关去掉,分别换上橡皮、三角板、金属钢笔帽、硬币、铅笔杆、钢尺等学生用品。

观察电路通不通,灯泡亮不亮。

提出问题,讨论,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实验对比,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二极管
(投影介绍)
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看,想,发表各自的见解。

电流的方向
播映动画演示实验启发
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动画演示实验介绍。

观看演示实验,当电流从电表的红接线柱流入时,指针顺时针偏转;从黑接线柱流入时,逆时针偏转。

探究电流的方向。

布置作业
布置课本p95动手动脑学物理2、3题。

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