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注释译文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注释译文引导语:《》是唐朝诗人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朽、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感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感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感白居易《琵琶行》对自己内心以及琵琶女内心复杂的半世浮沉之情感进行刻画,进而表现出丰富的感情世界。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蕴含情感的分析白居易是唐代较为多产的诗人,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对中国诗坛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自古文章都是从命运多舛的人身上焕发出文采,而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时候,恰逢自己贬谪到了江州担任江州司马的官职之时,内心困顿异常。
《琵琶行》这首新乐府诗,创作于白居易贬谪在江州司马任上的次年。
白居易当时送客人到湓浦江口的时候,因为在江面上偶遇了另一艘小舟上的琵琶奏乐女,与其在江面上谈起旧事,原来琵琶女之所以流落到江州,也是因为各种感情事件,辗转而来。
白居易感同身受,因而簌簌而泣,写下了这首鸿篇巨制。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不过其首先仍然是一种生命无常的宿命之感。
白居易被琵琶女的乐曲所感动,也被其辗转流离的身世所打动,这是因为白居易内心早已感伤。
白居易在江州贬谪期间,对于人生无常更有着一番深刻的体验。
《琵琶行》中,白居易还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限感伤。
白居易等人听了琵琶曲,也听了琵琶女从年少开始的身世浮沉,反观自身,感觉自己年少时少不更事,对于忧愁没有什么概念,而如今早已经半世浮沉,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太多无法言说的忧伤离别。
所以,白居易以一个流落天涯歌女的自述,反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哀伤,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因为赋诗一首而因言获罪,更是因为自己早已不能够完整剖析自我的哀伤,对于早已过去的曾经,其内心的忧伤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二、《琵琶行》序言之中的感情刻画:言简意赅的引入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是新乐府诗歌,但是欣赏其情感刻画,仍应该不能忽略其序的影响。
白居易在序之中谈到“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这一句一方面是谈论江面上琵琶女琵琶曲艺的高超,另一个方面主要是讲自身。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分析_文言文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分析_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考点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
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
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
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总结: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白居易诗词《琵琶行》原文全诗赏析

白居易诗词《琵琶行》原文全诗赏析白居易诗词《琵琶行》原文全诗赏析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全诗赏析元和十年(815 ),白居易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
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了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
琵琶行创作背景及故事

琵琶行创作背景及故事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歌,共十五首,全篇以爱情为主题,写的是一名女子因爱情受挫、身陷边疆的悲惨遭遇和深情苦恋。
据说,作为唐朝玄宗时期的宰相,白居易曾赴陕西任职,途中经过一座桥梁,听到一名女子婉转悲怨的琵琶声,于是便有了写《琵琶行》的灵感。
白居易借此作品,将自己对悲苦人生的感触和对爱情的热切渴望融于其中,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理。
诗中所述的主人公锦瑟年华早逝,心仪的男子弃她而去,被迫嫁给冷酷无情的夫君,最后因为爱情而被判处斩首。
诗人通过这个悲惨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热切期盼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还对人世间的冷暴力、爱情的苦恋和思乡之情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表达。
《琵琶行》通过音乐和文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被称为唐代最为动人的爱情诗歌之一,至今仍广为传诵。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赏析导读:一、作品原文《琵琶行》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原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原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原文赏析琵琶行白居易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云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琵琶行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琵琶行一、白居易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博大精深,其中最著名的十首诗之一就是《琵琶行》。
白居易以其深刻而真实的描写方式,将人物形象和情感融入其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琵琶行》简介《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诗,以描绘大唐贞观年间一位宫廷女乐师韦七诗琴的遭遇为主线。
白居易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韦七诗琴在宫廷中遭受的苦难和无奈,以及她对生活的无尽怀念和哀伤。
1. 韦七诗琴与琵琶行韦七诗琴是白居易笔下的女主角,她在宫廷中身份低微,却拥有非凡的琵琶技艺。
她用琵琶表达内心的情感,诉说自己的悲欢离合。
琵琶成了她传达思想和感情的媒介,也成了她心灵的寄托。
2. 宫廷的声音与琵琶的声音白居易通过《琵琶行》中的描写,展现了宫廷和琵琶的声音对比。
宫廷中的声音高亢而凌厉,琵琶的声音柔和而悠扬。
宫廷中的声音代表权势和压迫,琵琶的声音代表真情和表达。
3. 韦七诗琴的离别与哀伤《琵琶行》中描绘了韦七诗琴被迫离开宫廷的情景。
她在琵琶的伴奏下,吟唱了别离的伤感和无尽的哀伤。
白居易通过深入细致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的无尽痛楚。
4. 生活的苦难与无奈白居易通过《琵琶行》中的描写,展示了韦七诗琴作为一个宫廷女乐师所面临的生活苦难和无奈。
她在宫廷中的身份低微,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生活十分艰难。
这些描写在读者心中引起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反思。
三、《琵琶行》的意义和价值《琵琶行》作为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之一,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1. 音乐与艺术之美白居易通过《琵琶行》中对琵琶艺术的描写,将音乐与艺术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琵琶作为一种乐器,传递了韦七诗琴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2. 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琵琶行》中展示的生活苦难和无奈,让人们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对韦七诗琴的描写,白居易传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反思,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高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作于元和十一年(年)。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贪腐、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作品原文(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3)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迎送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其音,封府(4)然有京都声(5)。
反问其人,本长安倡女(6),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7),年长色衰,委身(8)为(9)贾人(10)妇。
遂命酒(11),使快(12)弹数曲。
曲罢悯然,留世太少小时快乐事,今江边南埃尔普(13)疲惫,远游于江湖间。
予出官(14)二年,自为(15)自恩,美感斯人言,就是夕始觉存有迁于谪(16)意。
因为(17)长句,歌(19)以赠之,凡(20)六百一十六言(21),命(22)曰《琵琶行》。
琵琶行。
郑重作浔阳江(23)头夜送客,枫叶荻花(1)秋瑟瑟(24)。
主人(25)回营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闻知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播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似邀请相逢,添酒回灯(26)重启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滑音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27)声声思(28),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29)续续弹(30),说道天下心中无穷事。
轻拢(31)慢捻(32)抹(33)复挑(34),初为《霓裳》(35)后《六幺》(36)。
小弦(37)嘈嘈(38)如急雨,小弦(39)大意(40)例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第一关(41)莺语花底滚,幽咽(42)泉流冰下难(43)。
冰泉冷涩弦凝绝(44),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存有幽愁暗恨(45)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46),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47)收拨当心画(48),四弦一声例如裂帛。
东船西舫(49)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中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相同之处

琵琶行中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相同之处
白居易和琵琶女共同的地方
一是同忆京城: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也说“我从去年辞帝京”。
原来同在京城,如今沦落异乡,天涯人对天涯人。
二是同叹年华付流水: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曲罢曾教善才服”,如今“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年少才富,名动京城,如今“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怀才不遇,苦情相同,苦情人对苦情人。
三是同感处境悲凉:琵琶女只身沦落江边,“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谪居浔阳地僻,“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景物凄凉心欲碎,断肠人对断肠人
四是同滴辛酸泪:琵琶女“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泪痕相照,流泪眼观流汨眼。
五是同在天涯望明月:琵琶女望夫婿,“绕船明月江水寒”,白居易送客,“别吋茫茫江浸月”。
寂寞秋江,月光倍觉清冷,同感身世飘零,增添寒意。
琵琶女遭人冷落抛弃的悲惨命运和诗人横遭贬谪的坎坷仕途有某种相似之处。
琵琶女独宿孤舟,寂寞难奈之情和诗人身处穷乡僻壤、牢骚满腹、郁郁寡欢之心暗相契合。
诗人对琵琶女的描述与同情,其实就是对自己“沦落天涯”的感慨。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云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
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浦口。
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
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
白居易的文学与生涯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分析

白居易的文学与生涯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分析白居易的文学与生涯——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分析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以流丽的语言、深入人心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代表作之一《琵琶行》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本文将对白居易的文学与生涯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琵琶行》所蕴含的历史背景。
一、白居易的文学与生涯白居易(772年-846年)是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年轻时曾经进入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未能功成名就。
后来,他在官场上出任过多个职位,包括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等。
然而,白居易并不满足于仕途的成就,他更加热爱文学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诗、文两个领域。
他的诗作大致可以分为咏史抒怀、田园诗和爱情诗三类。
他的文作则主要包括杂剧、骈文和散文等。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见长,他擅长以简洁的词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而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他运用形象、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二、《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分析《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琵琶为主题,以叙事的方式详细描绘了一个妇女悲愤的故事。
《琵琶行》的历史背景与唐代社会动荡有关,这为白居易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情感营养。
在唐代,社会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的政治动荡。
这场暴乱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危机,使得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琵琶行》的故事情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诗中的主人公,一个风华绝代的妇女,原本是皇宫的美人,然而因乱离宫,被迫下嫁草莽之家。
在茫茫人海和坎坷命运的打击下,她以琵琶为伴,发出了凄婉的歌声,表达对失去的恋人和幸福生活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和社会动荡的思考和哀叹,同时也以个人遭遇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困境。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范文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范文《琵琶行》篇幅较长,句式机敏,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琵琶行》作为高考必背文言文,还需要对它进行具体的理解。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期望大家宠爱!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白居易【朝代】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仆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仆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白居易《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原文共有360字,内容描绘了唐朝时一位来自西域的女琵琶师在长安城中唱出了一曲婉转悲伤、令人感动的琵琶歌,引起了众人的赞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安道。
来如春梦几人知,去似朝云无觅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翻译:我的发丝刚刚覆盖额头,采花的门前有故事。
他骑着竹马来了,绕床玩弄青梅。
我们住在长干里,两个小孩子无忌妒之心。
十四岁成为他的妻子,脸颊羞涩未曾开放。
低头向着阴暗的墙壁,千声唤他却无回应。
十五岁,眉毛终于展开,愿与他处在尘埃和灰烬中。
我们常常保持着一颗执着的心,不需要上送到望夫台。
他十六岁的时候,离家出行,一路瞿塘滟滪堆。
五月的天空无法呼吸,令人感到猿啸在天上悲哀。
门前有延迟的脚步,每一步都在培育绿苔。
苔深处无法打扫,秋风吹落了叶子。
八月,蝴蝶来了,双双在西园的草地上飞舞。
这让我受伤,坐在那里悲喜交加,青春已经老去。
早晚降临三巴城,预计要寄回家信。
相逢的时候不必道别,一直到长安的路上。
你来像春梦一般,几个人知道?你走的时候像朝云,无法寻觅去处。
晴朗的川流从汉阳的树上流经,鹦鹉洲上的芳草萋萋。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的是唐朝时期一位来自西域的女琵琶师的故事,通过琵琶歌曲传达着深沉而动人的情感,而诗中所诉,也流露了白居易对于感情美好事物的洞察与感悟,语言优美、抒情凄婉使《琵琶行》成为了唐代一首不可多得的绝世抒情之作。
白居易与琵琶行的故事

白居易与琵琶行的故事
白居易与《琵琶行》的故事如下:
白居易在江州司马时,有一天送客人到湓浦口。
他坐船回来,在船上喝酒,非常难过,突然听到隔壁船上有人弹琵琶。
白居易听到琵琶声,不觉心动,想与弹奏者交流。
他来到了船上,见弹奏琵琶的是一个女子,于是邀请她喝酒。
女子告诉白居易,她曾是长安歌伎,因丈夫旱灾被贬,故流落江湖。
白居易十分同情女子的遭遇,二人因此成为知音。
随后,白居易以诗相赠,女子即以琵琶相答。
这就是著名的的新乐府诗《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写《琵琶行》的故事

⽩居易写《琵琶⾏》的故事 琵琶⾏是⽩居易写的。
但是关于琵琶⾏的故事你知道吗?下⾯我们就来看看吧! ⽩居易写《琵琶⾏》 ⼗五六岁时,⽩居易带着⾃⼰的诗稿,去京都长安,拜见诗界前辈顾况。
顾况为⼈很⾼傲,但读到⽩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野⽕烧不尽,春风吹⼜⽣”后,⼤为赞赏。
⽩居易的诗名便在长安传开了。
⽩居易直到⼆⼗⼋岁才考中进⼠,两年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职。
唐宪宗即位后,因器重⽩居易的诗名,提拔他当翰林学⼠,后⼜任谏议⼤夫。
在这时期,⽩居易写了不少讽谕权贵、反映⼈民疾苦的诗作。
这些诗使他得罪了⼀批有权势的⼈。
公元815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杀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裴度。
当时⽩居易任左赞善⼤夫,按朝廷规矩,这个职务只管给太⼦讲道德修养之类的道理,不得⼲预朝政。
可⽩居易不管这些,愤⽽上书,要求捉拿凶⼿。
这给那些⼼中怀恨的权贵们找到了⼝实,经过⼀番⿎动,唐宪宗下令把⽩居易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
还没到任,第⼆道诏令⼜来了,⽩居易被降为江州司马。
在江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
公元822年,⽩居易被授予杭州刺史⼀职,公元825年,⼜调任苏州刺史。
公元842年,他担任了刑部尚书。
他虽⼜被朝廷重新启⽤,但碰到的穆宗、敬宗、武宗都是年幼的君主。
晚唐时期的皇帝⼤多平庸荒唐,朝政⼀团糟,⽩居易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仍⽆法实现,他的意志逐渐消沉。
晚年,他笃信佛教,常常⼀连⼏个⽉不吃荤腥。
他和⾹⼭寺的和尚如满等来往很密切,不仅结成⾹⽕社,还出钱整修了⾹⼭寺,他⾃⼰也⾃号为“⾹⼭居⼠”。
公元846年(唐武宗六年),⽩居易在⼀场重病后去世,终年七⼗五岁。
⽩居易⼀⽣创作了⼆千⼋百多⾸诗,⼋百多篇散⽂。
流传最⼴的是以《长恨歌》。
那时在乡校、佛寺、⾏旅中,僧侣、妇⼥都有⼈歌咏他的诗作。
《长恨歌》是⼀⾸长达⼀百⼆⼗句、⼋百多字的叙事长诗,是他和友⼈游览了仙游寺,有感于唐⽞宗、杨贵妃的故事⽽创作的。
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全文及解释

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全文及解释嘿,朋友!你可知道白居易的那叫一个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你想想,那秋夜的江边,枫叶荻花在风中瑟瑟作响,这场景,难道不令人心生凄凉?就好像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站在街头,那种孤独和寂寥,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了?“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本想举杯痛饮,却没有音乐相伴。
这多扫兴啊!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准备开个派对,结果音响坏了,那得多郁闷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喝得醉醺醺的也高兴不起来,只能凄惨地分别,分别时那茫茫的江水浸着一轮冷月。
这画面,像不像你和挚友分别时,那黯淡的月光照着你们悲伤的脸庞?“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突然听到水上传来的琵琶声,主人忘了回去,客人也不走了。
哎呀,这琵琶声得多迷人,才能有这样的魔力!就跟你在路上走着,突然听到一首超级好听的歌,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迈不开腿了一样。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顺着声音悄悄问这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了,那人欲说还休。
这欲言又止的样子,是不是让你心里跟猫抓似的,好奇得不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把船移过去邀请她相见,又添酒点灯重新开宴。
这热情劲儿,不就像你遇到了久未谋面的好友,赶紧拉着他好好叙叙旧?“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出来,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
这害羞的模样,难道不像一个小姑娘见到陌生人时的忸怩?“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动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两三声,还没成曲调就已经饱含感情了。
这就好像一个优秀的演员,刚一登场,那眼神那姿态,就已经把你带入情境中了。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每根弦都压抑低沉,每个声音都充满了思绪,似乎在诉说着一生的不得志。
这不就是我们有时候心里有苦,却不知跟谁说的那种无奈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仿佛把心中无限的心事都说尽了。
白居易《琵琶行》作品原文、注释及译文

三一文库()〔白居易《琵琶行》作品原文、注释及译文〕《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琵琶行》作品原文、注释及译文。
一、作品原文《琵琶行》(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2)然有京都声(3) 。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4)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5),年长色衰,委身(6)为(7) 贾人(8) 妇。
遂命酒(9) ,使快(10)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11)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12)二年,恬然(13)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14)意。
因为(15)长句(16) ,歌(17) 以赠之,凡(18) 六百一十六言(19),命(20)曰《琵琶行》。
浔阳江(21)头夜送客,枫叶荻花(22)秋瑟瑟(23)。
主人(24)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25)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26)声声思(27),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28) 续续弹(29),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30)慢捻(31)抹(32)复挑(33),初为《霓裳》(34)后《六幺》(35)。
大弦(36)嘈嘈(37)如急雨,小弦(38)切切(39)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40)莺语花底滑,幽咽(41)泉流冰下难(42)。
冰泉冷涩弦凝绝(43),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44)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45),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46)收拨当心画(47),四弦一声如裂帛(48)。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和《》是诗中的双璧,是长篇乐府诗之一,抒发白居易心中愤懑之情。
《琵琶行》赏析——白居易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的某个秋夜,身在九江的白居易,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琵琶行》。
根据序言和诗歌内容,这首寄寓了诗人迁谪感慨的作品,起因是跟一位弹琵琶的从良妓女盘桓半宿。
白居易送客到湓浦口码头,听见有人在船中弹琵琶。
根据铮铮的乐曲声,白居易听出有京都一带的韵味。
经过打听,得知:弹琵琶者原本是长安妓女,曾经师从当时有名的穆、曹两位名家。
年长色衰、门庭冷落之后,她嫁给了一个商人。
商人前月到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买茶叶去了,留下她一个人过着乏味无趣的日子,弹弹琵琶,消愁遣闷。
于是,主人下马,客人也不走了,请她给他们弹奏,重开筵宴。
弹完曲子,放下琵琶,琵琶女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
听了她的琵琶演奏,又听了她讲述的身世遭遇,白居易想起自己被贬离开京城,来到偏僻的浔阳城,过着没有音乐的无聊日子。
白居易觉得,自己的命运跟这位琵琶女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动得眼泪哗哗直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上述过程、情节,序言与诗歌本身,交代得清清楚楚。
其言之凿凿,足以令一般读者深信不疑。
但是,宋代学者洪迈,至少前后两次,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一次说:
白乐天《琵琶行》,盖在浔阳江上为商人妇所作,而商乃买茶于浮梁,妇对客奏曲,乐天移船,夜登其舟与饮,了无所忌。
岂非以其长安故倡女,不以为嫌耶?……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容斋随笔·三笔》卷六)
另一次说:
……唐世法网,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官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容斋随笔·五笔》卷七)
尽管唐朝社会的风气,尤其是男女交往方面,跟宋朝相比,可能有宽严之别。
白居易在私生活方面,也决不是一个道貌岸然之人。
根据多种文献记载,白居易曾经跟多位官妓有过交往,除了拥有擅长跳舞的小蛮和擅长唱歌的樊素,还有菱角、谷儿、红绡、紫绡等姬妾(参洪迈《容斋随笔》卷一,王楙《野客丛书》卷六)。
但是,不得不承认,洪迈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毕竟,琵琶女已经非复长安城里演奏琵琶供人欢笑的妓女,而是已经从良的商人妇。
从唐代诗歌和传奇故事中表现的唐人生活情形看,唐代已婚妇女,一般是不能跟丈夫以外男子有亲密交往的。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公孙大娘的女弟子李十二娘,似乎是流出宫廷的舞者,尚需通过在达官贵人筵席上表
演舞蹈以获取谋生之资,并非一般结了婚的妇女。
对于洪迈的质疑,除了如上情理支持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如下三点佐证:
其一是,白居易的这一首诗,写作手法上是有所绍承的。
清人田雯指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从杜子美《公孙大娘舞剑器》诗得来。
…临颍美人在白帝,法曲妙舞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
”(《古欢堂集杂录》卷三)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则指出,白居易的《琵琶行》除了跟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还跟汉代《古诗十九首》其五“同为千秋绝调”(《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古诗十九首》其五原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既然灵感来自前人诗歌,故事情节也可能仿效前人诗歌,不必全是亲身经历。
其二是,白居易写这一首诗,重点是抒发内心的迁谪愤懑。
《琵琶行》诗,不同于《长恨歌》,也不同于《上阳人》、《红线毯》、《卖炭翁》、《杜陵叟》等“新乐府”诗,它不是重在讲故事,它不是为他人为百姓而作,而是重在抒情,重在为自身的遭遇而作。
这一点,前人多有指出。
例如,葛立方《韵语阳秋》:“盗杀武元衡也,白乐天为京兆掾,初非言责,而请捕盗,以必得为期。
时宰恶其出位,坐赋《新井篇》,逐之九江,故因闻琵琶,乃有天涯流落之感。
”明人唐汝询:“《连昌》纪事,《琵琶》叙情,《长恨》讽刺……”(《野鸿诗的》);爱新觉罗·弘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其三是,类似作品中,白居易跟女子之间并无过分亲密的接触。
白居易还有一首题为《夜闻歌者》(宿鄂州)的诗,情况跟《琵琶行》类似。
诗不长,照录如下:“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这一首诗,有闻曲、问姓名情节,但是,没有后来的入室(舟)、命酒、赏曲、听身世故事等情节,歌者连姓名也没有告诉诗人。
这种交往,应该是比较符合唐代社会一般情形的。
综上,我认为,白居易作《琵琶行》诗,现实生活中,浦口送客、闻曲、问姓名等情节可能是真的,但后边的入室、命酒、赏曲、听身世故事等情节则是诗人的添油加醋,目的是为了增加诗歌内容的完整性,增强诗歌艺术的感染力。
当然,相比于《琵琶行》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诗歌背后故事的真假,其实是次要的。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所有情节都是白居易生活中的一段实录,也并无不可。
我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不过是借着这个话题,引发大家再一次温习《琵琶行》这首名作的兴趣,引发大家对白居易及其诗歌的兴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