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婴儿心理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总特点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三、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四、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五、婴儿言语的发展

六、婴儿气质

七、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八、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总特点

①开始学会人类特有的动作,开始按照人类的行动方式进行活动;

②感知觉迅速发展,初步具备各种心理过程;

③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④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⑤个性特征的初步萌芽(自我意识的发生)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㈠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⒈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⒉独立行走

㈡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⒈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⒉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和顺序的三原则

①头尾原则(从头到脚)

②近远原则(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

③大小原则(从大的活动向特殊活动发展,从大肌肉运动向精细动作发展)

三、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㈠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

⒈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

⒉评定一个个体是否具有某种感知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剌激源;

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剌激源。这需要具有相应的研究方法。

新生儿和婴儿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

⒊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 paradigm)、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 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重要概念——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⑴习惯化范式(P162)

①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②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③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剌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

④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揭示出以前无法了解的早期感知能力。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剌激,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应,以利于适应环境;他们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知识。

⑵重要概念——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剌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它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小屋呈现剌激、观察反应并记录注视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察觉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剌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偏好的注视可进一步说明新生儿可能生来就具有某种排定的程序——偏重注视某些轮廓和图形。

㈡婴儿感知觉的发展(P156-159)

⒈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探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

通过范兹(Robert Fantz)

的剌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剌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剌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⒉婴儿听觉的发展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新生儿对听起来更像人们说话的音高和频率的声音颇为敏感;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表现出对声音的粗略定位能力,他们能够将头转向声源方向,到4个月时声音定位才较为准确;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表现出了对许多种语言的语音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发生调整;新生儿的听觉阔限个别差异很大。

⒊婴儿肤觉的发展

刚一出生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婴儿早期就有痛觉反应,但比较微弱和迟钝。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⒋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新生儿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成4 种基本味道作出反应。这表明他们已具有了辨别能力。

⒌婴儿知觉的发展

①形状知觉

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形状知觉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②深度知觉

吉布森(E.J.Gibson) 等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③方位知觉

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

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

经典实验:视觉悬崖

沃克和吉布森(Walk&Gibson,1961)曾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视觉悬崖”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这似乎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种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在出生后几个月里学来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④时间知觉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在五六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

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四、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㈠婴儿注意的发展

①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定向反射,这是注意的萌芽;

②3 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

③5、6个月出现不随意注意;

④1岁出现随意注意的萌芽;

⑤3岁以前开始出现有意注意。

㈡婴儿记忆的发展

①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②七八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

③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

④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

㈢婴儿思维的发展:直觉行动思维

⒈其主要特点

⑴直观行动性。

⑵间接性和概括性。

⑶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⑷思维的狭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